本人初中,求教混串联电路的规律有关知识,法则、规律什么的

变繁为简的电路分析法
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使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点,电路变化分析就是其中之一为解决这一难点,可以采用一种较为简便、清晰的电路变化分析法—变繁为简。 所谓变繁为简,就是把较复杂的混联电路中的并联部分用等效电阻R人.代替,从而使混联电路简化为一个纯串联电路和一个纯并联电路,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物理规律,分析出各个物理量的变化。现举两例说明。 〔例题一〕(北京市1992年中专考试题选择题的第14题)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r一一一一一一一尸,鱿┌─┐│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下列情况正确的是”·”·”一() (A)安培表示数减小,伏特表示数增大。 (B)安培表示数增大,伏特表示数减小。 (c)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减小。 (D)电阻R,消耗的功率减小。 首先搞清此电路为混联,各块表的示数变化,是由于滑片P的从a端向b端移动造成的。然后把并联部分圈在A、B之间,与之相对应的等效电阻RA。便出现了...&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电路分析题目具有电路连接复杂 ,变换灵活的特点 ,很多同学在解题时往往感到很难 ,无从着手 ,其实解复杂电路的习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排出形式的干扰 ,认识其本质 ,就可化难为易 ,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分析、简化电路及计算。一、净化电路一些电路中的电表较多 ,干扰了同学们正确地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 ,使之成为一个解题难点 ,怎样解决这个难点呢 ?由于电流表的内阻很小 ,我们可视它的内阻为零 ,这样在分析电路时就可以把电流表看成是导线 ,又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 ,可视为无电流通过 ,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可视为断路 ,也就是在分析电路时可先拿掉电压表看本质 ,如例 1、例 2的图 2、图 5 ,画好等效电路图后 ,再补上电压表 (和原电阻并联 ) ,如图 3、图 6,这样同学们解题时 ,电路图就很规范 ,解题就容易多了。二、变繁为简对于看上去很复杂的动态电路 ,可通过开关的通断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 ,从而引起整个电路状态发生变化来判断 ...&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初中物理(试用本)第一册。从1978年试用以来,已经使用三年多了。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教学计划,其中规定初二物理为每周2课时,与原来的每周3课时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根据各地试用的经验和意见以及教学计划的变动,我们对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进行了改编。改编的基本要求是在发扬试用本优点的基础上,努力使课本便于教,便于学,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并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下面就改编情况作些说明。一、内容体系的变化 对初二物理的教学内容,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现行课本份量重,时间紧,在规定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持这种看法的教师较多。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初中学生学习潜力很大,现行课本的内容少,程度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能满足高中继续学习的要求。持这种看法的教师较少。根据我们了解,目前初二物理教学是存在时间紧的间题,但原因主要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和统考,而不适当地提高了教学要求,补充了不少难题,用...&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从1983年秋季开始,初中三年级将使用改编的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册的要求:一方面跟第一册基本相同,即在发扬试用本优点的基础上,努力使课本便于教,便于学,继续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因为初三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物理,对物理已有初步了解,所以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运用数学及实验观察等能力方面,要求有所加强。现就这册教材改编的情况作如下说明。一、内容体系的变动 由于教学计划的改变,初二物理只讲力学,热学移到初三讲。这样,初三物理教学内容有热学、电学和光学三部分。初三的物理教学时数没有变,仍是每周3课时,全学年共96课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并考虑到从全国来看试用本的某些内容偏深偏难,这次改编对内容体系作了较大的变动。改编后的课本,计划上课86课时,留出10课时作为机动。 从改编后的内容来看,光学最容易,热学次之,电学难度较大,因此全书的体系安排是光学、热学和电学。 光学单独成一章,计划上1...&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力的单位”是1982年版初中物理课本新增的一节。在这节中突出了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出现了G=饥g的公式。这些不仅是1982年版初中物理课本的特点,而且也是本册课本的重点、难点之所在。怎样适应课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呢?我们分析了“力的单位”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并围绕这些难点和关键,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在不同类型的五所中学听课,进行初步调查。现将我们初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力的单位”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 1.“力的单位”突出了“牛顿”,虽然有其优点的一面(①有利于把物理学中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上,对于改变中学、大学物理中多种单位制并存的现象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中区别重量和质量;由于中学物理单位制的单一化,也便于学生学习),但它又与目前面临的客观现实有着格格不入的矛盾的一面。对于居于主导地位的“牛顿”,在日常生活中极少出现,学生感到抽象、陌生,对于居于次要地位,不要求突出的“千克力...&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初中物理中许多概念、规律,都要用到数学中的比例知识。由于数学要在初三上的后半学期才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所以初中物理必须用到的比例知识只有依赖于小学的数学基础。然而现行的小学数学课本中关于“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跟初中物理中需要用的发生“脱节”,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这是普遍存在于各类中学中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来认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防止初中物理分化,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面着重讨论利用学习迁移规律,处理初中物理和小学比例知识上的衔接方法。度公式理解了正、反比例函数和复合单位后,再来学习重量、质量关系公=。夕,接受“牛顿/千克”就比较容易。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较好地得到发挥。经试验,这样做是有成效的。2.突出比例关系的本质联系, 克服思维“定势”的千扰1.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挖掘共同 因素,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初二物理在讲第二章重量与质量关系时第一次出现正比例函数关系G二。g,第一次出现物理量的复合单...&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最近我们总结了使用初中物理“试用本”和新课本的教学实践,从对比中我们认为,新课本从整体来看,改写得很好,既利于教,也便于学;但个别课题的改写还值得商榷。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功和能”中一些课题的编写,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一︺﹁||||||||leees... 一、关于“功” “试用本”和新课本都是通过分析几个做功的实例,用归纳法提出什么叫“做功”,使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得到深刻的印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材还从反面讲述了力没有使物体移动,这个力就没有做功。这对于学生正确掌握功的概念是有好处的。我们建议,在上述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指出,如果作用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那么,就说运动物体克服这个阻力做了功。例如,在物体作竖直下落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在物体作竖直上升运动中,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功。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内容学生是会正确理解的(当然在初中不应引入“正功”、“负功”的概念)。这样...&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本人初中,求教混联电路有关知识,法则、规律什么的_百度知道
本人初中,求教混联电路有关知识,法则、规律什么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实跟串联,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就可解题、并联相同,先算出并联部分的等效电阻,再与另一串联组成的电路中考要求不考啦,如果作为拓展知识还是好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推荐电路板焊接方法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电路分析方法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  摘 要:电学内容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概念、规律多,主要包括电的初步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磁现象"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电位法在初中电学中的应用
  摘 要:电学内容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概念、规律多,主要包括电的初步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磁现象及应用等三部分内容。试题变化多,思维障碍多。对电学中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要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如果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强,往往会感到很困难。在以前的教学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有一定的效果,但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探索电学的解题技巧,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在新学期中,本人尝试了用电位法进行电学问题的教学,对学生突破电学问题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002547.htm  关键词:电位;电学;教学;应用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中用水压来比喻电压,可以联想到用水位差来比喻电位差。即电压是某一元件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具体做法如下:   1.从电源正极出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导线(或等同于导线的元件)上的点都标上与电源正极相同的电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导线(或等同于导线的元件)上的点都标上与电源负极相同的电位。   2.再根据具体电路标出其他的电位。   3.根据相同的电位,不同的电位和电位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把电位法用到初中电学中可以解决很多电学难题。具体有以下七方面的应用:   一、判断电路的串并联   很多电学题开头就有“如图所示”这句话。分析电路图是解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且同时工作的用电器一般为两个。怎样区分串、并联电路是电学题的一个难点。如图1所示,给电路图各元件两端标上电位值后,就能很直观地判断该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二、判断电路的故障   根据题目给出的现象判断电路的故障是一类比较常见电学题型,也是学生解题的薄弱环节。初中电学的故障一般有两种,即开路和短路。具体判断方法:电源两端电位不相等表示电源正常,相等表示电源短路或开路。开关(闭合)、电流表、导线两端电位相等表示该元件是没有电阻的,则它们是正常工作、短路或其他电路有开路;两端电位不相等表示该元件是有电阻的,则它们是开路。用电器两端电位不相等表示该元件是有电阻的,则它们是正常工作;两端电位相等表示该元件是没有电阻的,则它们是短路或其他电路有开路。电压表两端电位不相等表示正常,两端电位相等表示电压表短路或开路。   例1 如图2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用电压表检测得到的结果:Uab=Ubc=Ude=Uef=0,若故障只有一处,则可能的原因是()   A.电路a、b间短路   B.电路b、C间断路   C.电路d、e间短路或断路   D.电路e、f间断路      如图3所示,根据电位的关系就能很快找到故障,是电路d、e间发生了短路或断路。   例2 如图4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L1发光、L2不发光   B.L1被烧坏   C.L2被烧坏   D.电池被烧坏   从图4的电位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当开关闭合后,开关两端的电位就会相等,那么L1、L2、电源两端的电位也会相等,那就可以确定电源发生了短路现象,则电池被烧坏。   三、判断电流流向   电压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原因。即电流总是由电位高的地方流向电位低的地方。   例 在图5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三个元件的符号中选出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进电路的空缺处,填进后要求灯泡L1和L2串联,且都能发光。   根据L2的电流流向确定L2两端的电位高低,然后依次标出其他电位,根据其他电位的高低就确定电流流向,从而确定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   四、判断电压的大小   例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灯L2的灯丝断了,则()   A.电流表示数为零   B.电压表示数为零   C.电压表示数不为零   D.电流表示数不为零   先标出正常工作的各元件两端的电位。L2两端的电位分别是1V和0。当L2的灯丝断了,则L2两端的电位发生了变化,则分别是3V和0。那么电压表的读数为3V。   五、实物图与电路图的相互转化   电路图的画法和实物图的连接是初中电学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解电学题目和以后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   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用电位法解决这一难题。   例1 如图7、图8所示,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      先在图7标出各部分元件的电位,然后根据图7标出图8中各元件的电位。然后根据电位依次连线,如图9所示。   例2 根据实物图(图10),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先根据图10的实物图在相应的位置画出元件符号,用线依次连接各元件,并标出各元件的电位,如图11所示。再把电位相同的点,画成或平或竖的直线,12所示。   六、判断元件工作情况   例1 如图13所示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接通S1灯亮,电铃响   B.只接通S2灯亮,电铃响   C.只断开S3灯亮,电铃响   D.只断开S1灯亮,电铃响   如果接通S1,则灯的左端电位变为3V,灯两端电压为3V,灯能亮。如果接通S2,则灯的左端和电铃的右端电位变为1V,则电铃两端电压为2V,灯两端电压为1V,它们都能工作。如果接通S1、S2,电铃右端电位变为3V,则电铃两端电压为0,即短路,不能工作。灯的左端电位变为3V,灯的电压为3V,灯能工作。如果接通S2、S3,电铃右端电位变为0,则电铃两端的电压为3V,能工作。灯左端的电位仍然是0,即短路,不能工作。   例2 如图14所示电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用导线将1.4两点连接,灯L1和L2串联   B.若用导线将1.2两点和3.4两点连接起来,灯L1和L2并联   C.不能用导线将2.3两点连接起来   D.用导线将1.3两点连接,灯L1亮   若用导线将1.4两点连接,L2的右端和L1的左端电位变成1V,则L1、L2串联。若用导线将1.2两点和3.4两点连接起来,L1的左端电位变成3V,L2的右端电位变成0,则L1、L2并联。若用导线将2.3两点连接起来,则电源两端电位相等,电源短路。用导线将1.3两点连接,灯L两端的电位不变,则不能工作。   七、设计电路   电路设计题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一看到电学设计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解题的钥匙,对教师的讲解多数也是一知半解。针对学生存在的这种问题,笔者尝试了用电位法去指导启发学生进行电路设计。   例 为了改善室内通风情况,实验室安装了一个能双向旋转(正转和反转)的电风扇,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决定通过模拟实验来揭开电风扇能双向旋转的奥秘。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到:   (1)只要改变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方向,就能改变电风扇的旋转方向;通常可借助双刀双掷开关的切换来改变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方向。   (2)如图15所示虚线框内是一个双刀双掷开关的示意图,其中a、b、c、d、e、f是双刀双掷开关的6个接线柱,在图示情况下,6个接线柱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当闸刀S合到右侧时,可使接线柱b与c,e与f接通;当闸刀S合到左侧时,可使接线柱b与a,e与d接通。经过进一步探索,同学们发现只要在图中连接几根导线,就能通过双刀双掷开关使电风扇双向旋转。试在图中的电源E、电风扇F和双刀双掷开关的有关接线柱间连接若干导线,使得、闸刀S合到右侧时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方向,与闸刀S合到左侧时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方向相反。      电源只有一种电位。电风扇能双向旋转,说明两端的电位高低在变化,电风扇两端有两种电位。a、c、d、f是静触头,只有一种电位。闸刀S中b、e的是动触头,有两种电位。根据图15标出的电位可知,电源正极与a、f相连接,电源负极与c、d相连接。   b与电风扇上端相连接,e与电风扇下端相连接。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不强,仍需直观、感性事物的支持。用电位法教学有利于明确学生思维的方向,提高思维的流畅性。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电位法进行电学问题的教学,对学生突破电学问题的障碍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理天地(初中版).2008(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沧田初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八年级物理电学复习
电学复习一、电学部分新、旧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变化 1、知识单元的变化:新大纲将“理解额定功率”改为“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将“知道保险丝的作用”改为“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2、学生实验的变化:删除“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学生实验。3、演示实验的变化:将演示实验“保险丝的作用”改为“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4、物理名词的变化:新大纲将“电量”改称为“电荷[量]”、“电流[强度]”改称为“电流”、“磁感[应]线”改称为“磁感线”。5、教学要求的变化:降低教学要求的有:将“欧姆定律”、“电功公式”、“电功率”由“掌握”层次降为“理解”。将“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由“理解”层次降为“知道”。提高教学要求的有:将“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由“知道”升为“理解”。新增的教学要求有:理解额定电压、知道空气开关、会用电能表测量电功。二、电学部分新、旧教材的变化 新旧教材有部分地方做了改动,我将自己查到的改动部分向老师们做一汇报。 1、插图部分的改动:新教材中插图作的更加漂亮与规范,并删去了部分插图,如:57页的图4--26、58页的图4--28、60页的图4--30等。这些地方的修改我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降低了难度,如57页的图4--26,很明显这是一道有关混联电路的问题;二是删去一些学生不易看懂的图形,如58页的图4--28、60页的图4--30。还有一点有明显改变的是,除了演示外所有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都改为三接线柱多量程仪表。 2、电路元符号的改动:电路元符号的改动除增加了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符号外,还有三处明显的变化,一是电池组、二是开关、三是导线相交。在这里我做一解释,教材中除了在元符号中出现导线十字相交外,没有在其它地方出现过导线十字相交。 3、单位符号的变化:新教材中所有例题和习题中的物理量单位都不使用中,而采用物理量符号。4、其它地方的改动:(1)改动部分:电流表一节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中有关“试触”问题,由“线头”试触改为“开关”试触(提示学生实验时要注意)。(2)删去部分:删去105页习题8;120页习题9;133页习题5;166页习题2;删去“电能的输送”一节,改为材料;删去“实验: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一节,改为小实验;删去“有用的电子元”一,其中“二极管”部分改为材料。(3)新增部分:补充135页“空气开关”一自然段;补充139页“空气开关的作用”一自然段;新增“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部分内容。三、近三年河北省物理中考命题中电学部分的分析2000年:2000年综合理科试卷中物理部分60分,其中电磁学部分分值22分,占36.6%。考查内容的基本分布为:题号与分值考查内容单选多选作图与实验计算电路22(1)19(2)24(2)欧姆定律22(1)19(2)24(2)电功、电功率4(2)7(2)22(1)24(2)电和磁11(2)17(1)生活用电12(2)2001年:2001年综合理科试卷中物理部分60分,其中电磁学部分分值22分,占36.6%。考查内容的基本分布为: 题号与分值考查内容单选多选作图与实验计算电路6(1)12(1)18(1)15(2)19(1)欧姆定律12(1)18(1)15(2)19(2)电功、电功率5(1)6(1)18(1)19(3)电和磁9(2)13(1)生活用电3(2)2002年:2002年综合理科试卷中物理部分55分,其中电磁学部分分值22.5分,占40.9%。考查内容的基本分布为:题号与分值考查内容填空单选多选作图与实验计算电路10(1)16(1)14(2)18(2)欧姆定律10(1)16(1)14(2)18(3)电功、电功率3(1)6(0.5)16(1)14(1)18(3)电和磁7(2)生活用电3(1)具体分析如下:2000年:填空题第4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功率及焦耳定律;填空题第7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功率的变形式及串联电路的特点;第11小题所考知识点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奥斯特实验、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第12小题所考知识点为并联电路的特点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功率;作图、实验题第17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磁场;作图、实验题第19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路图、结合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将伏安法测电阻方法进行开放式改进;多选题第22小题所考知识点为滑动变阻器,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率。此题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改变电路中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的功率;第24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率。此题是通过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改变电路性质的。2001年:填空题第3小题所考知识点为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填空题第5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及功率W=Pt;填空题第6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及串、并联电路中P与R的关系;选择题第9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实验、交流发电机原理图);选择题第12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欧姆定律);作图、实验题第13小题(3)所考知识点为通电螺线管;作图、实验题第15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路图、实物图及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多选题第18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率。此题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改变电路中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的功率;第19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输送长导线电阻的问题。2002年:填空题第3小题所考知识点为家庭电路、焦耳定律及欧姆定律;选择题第7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磁场、通电螺线管;选择题第10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路(通路、开路、短路)故障的判定、电流表、电压表;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欧姆定律、额定功率及仪表的读数;多选题第16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 率。此题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改变电路中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的功率;计算题第18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 率。四、电学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一)电路的综合分析
通过三年中考电学知识的考查可以看出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及电功率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将以上三点做为复习的要点。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路,然后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下面我通过一些习题具体说明。 解答复杂电路题第一步“简化电路图”:很多同学解答部分电学习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是由于很多电路形式变化多样,与我们教师平时讲采用的标准简单电路形式不同。例如:教师上讲三个电阻并联时的形式为(图1),而有些习题中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图为(图2、3),这时部分学生往往会感到眼花缭乱。尤其是电路中加入了电流表电压表之后,更觉得难上加难。下面用一道例题谈下解复杂电路题的第一步“简化电路图”的点滴体会。例:如图电路中三个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1、U2、U3,三个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1、I2、I3,那么U1、U2、U3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I1、I2、I3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分析过程:第一步在导线“丁”字及“十”相连处用数字1、2、3、4、5、6标明;第二步:拆除电压表(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处可视为开路)替换电流表(由于电流表内阻很小,电流表处可用导线替代)。第三步:画出无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简化电路图,注意标明相交点1、2、3、4、5、6(由于相交2、3点在一条导线上可视为一个相交点),由右图很容易判别L1、L2串联。第四步:在上图中交点间或电路元间填入用导线替代的电流表如右图,得出结论I1=I2=I3。第五步:在下图中交点间或电路元间填入拆除的电压表。(然后根据相交点可在一根导线上移动画出右下图)得出U2=U1+U3。(二)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都会引起电路结构的改变,或电路电流、电压及其它物理量等一系列的变化而形成了动态电路。此类习题在我省近几年中考中是常见的题型,且占有较大的比重。 开关的通断对电路和影响:开关的断开与闭合能改变电路的结构,使电路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可能串联或并联,要特别注意分析开关对部分电路的短路问题。解题过程中,应首先分析开关在断开、闭合时电路中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步画出开关在不同状态下形成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然后根据串、并联的特点及有关物理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下面几个图形是近几年我省中考中出现的有关开关断开与闭合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对电路的影响: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引起连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改变,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功率的改变,这一类习题在我省近几年中考物理中多选题中年年出现,是学生解决电学习题的又一难点,下面我通过一道习题说明一下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作用。例:根据已学知识设计调光灯电路。(1)右图中是一种简单的调光灯电路图, 它是由几个定值电阻分成1、2、3、4几个档位,在滑片的移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可以调节,但却不能连续变化灯光。(2)右图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调光灯电路图,滑动变阻器起到了限流、降压作用,它可以起到调光的效果。但它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滑片在滑动过程中,灯泡中的电流不能减小到零,因此调节的结果是:灯泡可以达到最亮(或正常发光),但其实际功率却不能减小到零。(3)右图是学生不容易想到的一种调光灯电路图,此图中的滑动变阻器不但有分压作用,而且具有分流作用。当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灯光正常发光;当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灯泡被导线短路,实际功率为零。因此它比上图的电路实际调光范围要大得多。(4)右图是实用价值较高的双向调光电路图。一般情况下,L1和L2的额定电压相等,其中主灯L1电功率较大,主要用看书和照明用;而辅灯L2的电功率较小,一般用于深夜睡觉时,方便起居用。此图的特点是主灯L1和辅灯L2的亮度,在滑片移动过程中交替连续变化,达到双向调节目的。(三)电路设计与常见故障分析: 电路的设计:电路设计题在近几年中考题中频频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这类习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答案不唯一的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自由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我省在2000年、2001年中考实验题中也出了此类题型,我认为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开关、用电器等元之间的联接方式,画出电路草图后要反复进行验证,检验电路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最后画出正规的电路图。 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故障一般是指电路中出现了“开路”与“短路”两种情况,“开路”是指某“段”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短路”情况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了电的两端,整个电路中无电流;二是用导线并联在部分电路两端,对部分电路短路,部分电路中无电流,但电路中的其它部分中仍有电流通过。解答此类习题首先应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二是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出现的位置;三是利用电流表、电压表联接在电路中出现的有无示数情况,或利用导线联接在电路中进行观察判定。最终判定出哪部分电路出现了“开路”或“短路”故障。 (四)培养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初中物理电学基本规律:初中物理电学基本公式:I=Q/t I=U/R W=UIt P=W/t=UI Q=I2Rt 纯电阻电路:P=I2R=U2 /R串联电路基本规律:I=I1=I2 U=U1+U2 R=R1+R2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U1 /U2=R1 / R2 U1/U=R1 /(R1+R2) U2/U=R2 /(R1+R2)并联电路基本规律:I=I1+I2 U=U1=U2 1/R=1/R1+1/R2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I1 /I2=R2 / R1 I1 /I=R2 /(R1+R2) I2 /I=R1 /(R1+R2)纯电阻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与用电器电阻的关系:串联:P1 /P2=R1 /R2 并联:P1 /P2=R2 /R1(1)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铺路、搭桥”的能力: 由于电路习题具有复杂性、变化性、逻辑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铺路、搭桥”的方法就是通过题目中已给出的已知条,借助物理公式并结合数学方法,推出所求物理量需要的直接条,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例题:(2000年北京中考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电压不变,灯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R1消耗的功率为36W;当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灯L的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1/4,R2消耗的功率为2W;已知R1大于R2,灯L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分析:先找出已知条中的不变量:电电压U不变,灯丝电阻不变。当S1、S2闭合时,灯L及R1和R2组成并联电路。灯L正常发光,说明其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且等于电电压即U额=U;灯L消耗的功率即为额定功率P额。P额=U2额/RL=U2/RL,灯的额定电流I额=U额/RL=U/RL。又因P1=36W,P1=U2 / R1 U2=36R1 P额=U2/RL=36R1/RL。也就是说只要R1与RL的比例关系确定下,灯L的额定功率也就迎刃而解了。当S1、S2断开时,灯L、R1和R2组成串联电路且灯L的实际功率P实=P额/4,下面就利用P实=P额/4及上述的已知条,去“铺路、搭桥”逐渐推导出RL与R1、R2的关系。由于P实=P额 /4 P额=U2 /RL P实=U2实/RL 得出U实=U额/2又由于RL不变,U不变。U实=I实RL U额=I额RL U实=U额/2 得出 U实=I额/2由I实=U实/RL=U/(RL+R1+R2) I额=U/RL I实=I额/2 得出RL=R1+R2又因为P2=I2实R2=2W P2=[U/(RL+R1+R2)]2R2 RL=R1+R2 U2=36R1因为R1大于R2 所以R1=2R2 则RL=R1+R2=3R2 R1 :RL=2 :3 所以P额=U2/RL=36R1/RL=24W(2)数学公式在物理中的应用 在求解电学习题中,依据电路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比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数学方法,即可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可简化解题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利用比例方法解有关电学习题:例:由电引到某工地的一只“220V 100W”的灯泡亮度较暗,测得该灯的实际功率只有81W,而电的电压为220V,输电导线上消耗的功率约有多大?解:根据题意可知,输电导线电阻R线与小灯泡电阻R串联(分析过程略) 则:P线/P=R线/R 根据隐含条“220V 100W”可知R= (1) 由于P=I2R=[U/(R+R线)]2R 即:81=2202R/(R+R线)2 (1) / (2) 得R线/R=1/9 则P线/P=R线/R=1/9 P线=9W利用“△”物理量的变化,解有关电学习题:“△U、△I”与R的关系应用:例:如图所示电路,电电压恒定,单刀双掷开关接触点1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2A,接触点2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5A,求定值电阻R0的值。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当接触点1时,RO与R1串联,当接触点2时,R0与R2串联,在电电压不变的条下,电压表示数的改变就等于R0两端电压的改变,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则R=△U/△I。解:R0=△U0/△I0=(U0'―U0)/(I―I') =[(U―U2)―(U―U1)]/(I―I') =(U1―U2)/(I―I')=12欧“△p”与R的关系的应用:例题: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9V减小到6V,通过的电流相应变化了0.3A,那么该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减小了: A. 0.9W B. 1.8W C. 3.6W D. 4.5W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降低,通过的电流一定减小,消耗的功率也一定减小,本题中唯一不变的是电阻,所以应以电阻为中间量,找出其它各物理量间的关系。解:由△I=U1 /R―U2 /R=△U / R 得R=△U/△I 减小的功率为:△P=U12/R一U22/R=(U12一U22)/R=(U1+U2)△U/R 所以:△P=(U1+U2)△I=4.5W用数学不等式求极值习题:例题:如图所示,R1=20欧,R2是0---50欧的滑动变阻器,电电压U=10伏且不变。求R2消耗的最大功率。分析:滑片在左端时,R2消耗的功率为零,当滑片由左向右移动时,R2变大,I=U/(R1+R2)则I变小,U2=U一IR1,则U2变大,所以P2=U2I的变化难以确定,故本题仅用物理分析难以得到R2消耗功率最大的条,那么我们可采用数学中新平方差公式:(a+b)2--(a-b)2=4ab得出4ab=(a+b)2--(a-b)2≤(a+b)2,且当a=b时取等号。求解此题解:由题意可得:P2=U2I=(U --U1)U1/R1因为(U --U1)U1=[(U --U1+U1)2 --(U --2U1)2] / 4≤U2 / 4为等号时U1=U/2所以 R2消耗的最大功率为P2=U2/4R1=(6伏)2 / 4X6欧=1.5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43941.html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丛林法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