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孩子体质虚弱怎么办而且也不缺乏锻炼,怎样去食补呢?医生说是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不好

| | 第二章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健康的基石饮食习惯是一种健康的保证,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种时尚的艺术。但是只有做个理智的食尚主义者你才可能吃得清楚,吃得明白,吃得健康!早餐,健康第一步或许你有一千个不吃早餐的理由:刚起床,没胃口吃早餐;上班为了赶时间,没空吃早餐;居住地附近没有可口的早餐,自己也没有时间做;自小就没有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在你看来,吃早餐和做运动一样,可能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一种观念,还可能是一种整体生活形态的展现,吃与不吃,都能正常生活,都能保持人体的正常运转。但你可曾意识到,“一日之计在于晨”,健康的一天就是从早餐开始的。早餐是一个人全天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可以恢复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而不吃早餐却会给身体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纵使你有一千个不吃早餐的理由,我也会有一千零一个提醒你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的建议。你知道不吃早餐的确是危害有多少吗?1.不吃早餐精力不旺国外有一种说法:早餐吃得像国王,中餐吃得像绅士,晚餐吃得像贫民。这种说法在中国的姊妹篇则是:早餐好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早晨起来,人的胃肠道几乎没有食物,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必需的营养物质已极度匮乏。如果能量得不到及时、全面的补充,上午工作时就会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致使工作效率低下。饥肠辘辘地到了午饭时,人们就难免摄入更多的能量,但如果吃得过饱,中午就会犯困,还影响下午的工作。特别是老年人和有血糖波动的人,如果不吃早餐,会导致整个上午身体所需能量不足,提高低血糖反应发生的风险。而低血糖最大的危害是造成脑细胞缺少能量甚至死亡。因此,营养学家建议,早餐应摄取约占全天总热能的30(百分号),午餐约占40(百分号),晚餐约占30(百分号)。而在早餐能量来源比例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百分号)65(百分号),脂肪应占20(百分号)30(百分号),蛋白质占11(百分号)15(百分号)。2.不吃早餐易致身体发胖不吃早餐会使血液中的糖分降低,而低血糖会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在中餐和晚餐摄取大量的食物,则会使得生长激素的分泌更旺盛,组织脂肪就会不断增加。如果持续这种生活方式,脂肪也就会持续地蓄积,从而造成肥胖。据说,日本人训练相扑选手的方法就是控制早餐并进行剧烈运动,使其在空腹状态下大量摄取午餐,然后午睡,这样,很容易就使选手的体型胖了起来。3.不吃早餐衰老速度快如果不吃早餐,人体平衡膳食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而早上需要的能量便只能以消耗体内的糖元和蛋白质的方式来补充,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等,并加速人体的衰老速度。国外有关研究证明,8090岁老年人长寿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每天吃一顿高营养的早餐。4.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有科学家曾对长期不吃早餐的人群进行过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这类人群患结石、中风及心肌梗塞等病症的几率要比正常进食早餐的人群高出许多,尤其是结石病。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前者夜间丧失的水分和营养素早上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长此以往,人体内血黏度增加,引发结石病。5.不吃早餐易患胃病疾病在睡眠中,人体的胃仍在分泌少量胃酸,如果不吃早餐,胃酸没有食品去中和,就会刺激胃粘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则可能引起胃炎、溃疡病。不吃早餐使胃无原料碾磨却依旧运转,长此以往,胃功能将受到严重损伤。营养专家指出:吃好早餐胜于服用消化药。6不吃早餐不利于夜间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在三餐定时的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简单说就是促进排便;若长期不吃早餐,可能会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产生便秘,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病变。7不吃早餐影响身体发育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有关专家对9~11岁的健康儿童进行测试,发现吃早餐的儿童反应能力和记忆力较好,应答错误率较低,数学成绩也好于不吃早餐的儿童。因此,专家们建议说,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这对他们的身体、智力发育和健康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吃早餐是捍卫身体健康的一大保证。但怎样吃早餐才能使身体的受益最大化呢?摄取“黄金早餐”,也有几个原则。1.早餐品种要丰富有的人早餐只吃两个鸡蛋,这是不科学的。一个从事中等强度工作的成年男子,早餐要提供全天所需热量的25(百分号)30(百分号),而两个鸡蛋提供的热量,只占应摄入量的184(百分号)22(百分号)。由于热量供给不足,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就会被用来弥补热量,在体内“燃烧”掉,这岂不是很可惜?因此,早餐只吃鸡蛋是不够的。营养学家指出,早餐不提倡量大,但应该品种丰富。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早餐可分为35种食物,按照“主副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搭配进食,尽可能做到每天有粮有豆、有肉有菜、有蛋有奶。这样可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营养学家认为,含有蛋白质和复合性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是最好的组合,如一份水果(一个香蕉、苹果或橙子,两个李子或猕猴桃),原味酸奶和一个全麦面包;或者全麦面包、咸肉及一个西红柿;或者一个煮鸡蛋、全麦面包加一只香蕉,等等。2.早餐宜热不宜冷很多人一大早就喝凉果汁或吃凉食物,以此当作早餐。直接饮用冷果汁,虽说可以提供蔬果中的营养成分及帮助清理体内废弃物,但这样做并不科学,因为人的体内的器官永远喜欢温暖的环境,身体温暖,体内微循环才会正常,氧气、营养及废物等的运送才会顺畅。所以吃早餐时,千万不要吃凉食物,更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等冷食。营养学家告诉人们,早餐热食,可以保护胃气。胃气并不单纯指胃器官的功能,其中还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早晨的时候,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假如这时吃喝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伤了胃气的同时,也会损伤身体的抵抗力。3.早餐宜稀不宜干出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人们用面包、糕点或饼干来代替早餐。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妥当的生活习惯,用“干食”作为早餐会影响体力和脑力,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人们经过一夜的睡眠,早晨起床后,胃肠功能尚未由夜间睡眠时的抑制状态恢复到兴奋状态,消化功能相对弱些,食欲也相对差一些。此时若只吃干食,不但数量吃不多,而且不利于消化,这样就不能满足整个上午人体活动的需要。另外,人在夜间经过呼吸、毛孔、排尿等渠道,会消耗不少水分,清晨时已处于半脱水状态,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早餐不得不吃面包、馒头、糕点和饼干等“干食”时,最好能边吃边喝些水、豆浆或牛奶之类的液体,这样不仅有利胃肠消化,还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突发。4.早餐应补充维生素有些人尽管也吃早餐,但却往往有量无质。感觉上虽然吃得很饱,实际上却处于营养饥饿或失调状态。比如糖分及油腻过多的早餐,会使人无法增强精力,昏昏欲睡;而那些用化学原料浸泡的臭豆腐、油炸食品、用糖精作调料的豆奶等早餐,既不卫生也不果腹,甚至还可能起到致病的副作用。早餐应该至少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维生素和叶酸的一半,特别是维生素C和铁。有关研究表明,“肉、肝脏、海带、木耳、菠菜、油菜可满足50岁以下成人每日所需的20毫克铁的需求量。维生素B则可从瘦肉、鱼、肝、全麦面包、土豆、花生等食物中摄取。”所以,你纵有一千个不吃早饭的理由,但更有一千零一个必须吃早餐的理由。吃好早餐是过好每一天的根本,是健康人生的保障。健康习惯小贴士:不少营养学家分析后认为,与牛奶互补的最佳配伍食物首推蜂蜜。蜂蜜主要含有天然的单糖左旋糖和右旋糖,这些单糖具有较高的热能,并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可以说,蜂蜜是人体最佳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而牛奶尽管其营养价值较高,但热能低,只饮牛奶不足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蜂蜜与牛奶配伍,能使早餐更富有营养价值。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关于一日三餐,古人养生有“莫吃申后饭”的说法。“申”是古代计时用的专门术语,指的是下午五点至七点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申时以后,就不要再进食了。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午餐作为正餐的传统习惯早已被打破,晚餐取代午餐成了中国现代家庭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你看,每当夕阳西下,倦鸟归巢的时候,人们挤公交、挤地铁,步履匆匆地赶回家,只为了享受与家人共进晚餐的那温馨一刻。可不是,吃完丰盛的晚餐,一家人说说话,再悠闲地欣赏几个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那真叫一个幸福啊!也有的人很少回家吃饭,下班后就呼朋唤友摆开饭局,大排档、小餐馆、大饭店,处处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几个小时下来,吃够了,喝够了,话也说够了,才一个个腆着肚子、晃着身子寻找各自回家的路。还有的人虽然回家吃饭,却是在晚上八九点钟,甚至十点了才动筷子,等这顿晚饭吃完,已到了听命周公的时候了。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样生活着,习惯成自然,很少会去想:我这样吃晚饭,对我的健康有益吗?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等被人们称为“富贵病”的慢性病呈高发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直接原因恰恰就是晚餐的进食习惯。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一天里,家人只有在晚饭时间才能碰头,因此格外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刻,勤劳的家庭主妇生怕亏了老公,亏了孩子,鸡、鸭、鱼、肉、蛋等好吃的美味摆了一桌子。孰料这些食物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再加上运动量不足,难免不对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因为,一个健康人的胃大约只有拳头大小,如果人们不顾忌胃的承受能力而吃下太多的食物,就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这就好比往炉子里加了很多煤炭,却没有留下空隙让空气助燃,这必然会阻碍煤的完全燃烧。更重要的是,食物中过量的热量会制造多余的脂肪,这会让人们的心脏和关节都承受过多的负担。古人生活节奏缓慢,能够做到“莫吃申后饭”,现代人忙忙碌碌,“莫吃申后饭”自然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们不可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悠闲,但我们却可以改善自己晚餐的质量,养成良好的晚餐习惯。1.晚餐少吃睡得香晚餐千万不能吃饱,更不能过撑。晚餐过饱易做恶梦。饱胀的胃可使胃、肝、胆、胰紧张活动,使相应的大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且可扩散至大脑皮质的其它部分,于是恶梦不断,睡眠质量下降。有专家建议,长期失眠、多梦的患者,不妨在晚餐上找找原因,少而精的晚餐或许可以解除失眠、多梦的痛苦。2.晚餐少吃利减肥试验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摄入2删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同样的食物,体重就会明显增加。原因是夜晚人体迷走神经兴奋性高于白天,迷走神经兴奋可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从而使人发胖。3.晚餐少吃防硬化晚餐少吃,可以减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道理很简单,入睡后血流减慢,大量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致使动脉硬化;又会刺激肝脏生成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而这两种脂蛋白可促使胆固醇堆积于动脉壁。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此外,晚餐少吃还有助于防癌、防瘤、防夜间猝死等。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晚餐什么时候吃、应吃多少比吃什么更为重要。民间称“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晚餐具体吃多少要依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觉不饿为度。最佳状态是吃个半饱,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健康习惯小贴士:健康晚餐三要素:1.早吃。晚餐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左右,8点以后除喝水外,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2.少吃。晚餐经常摄入过多能力,会引起血胆固醇增高,从而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3.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尤其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进餐方式,讲究章法赢健康关于饮食,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有这样一个精辟的论断,他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古代医书《本草求真》中也有这样的论述:“食物入口……合则腑脏有益,且可祛病卫生;不合……即增病促死。”由此可见,饮食对于养生是极端重要的,而且不仅要饮得有营养,更要食得有章法。章法从何而来?以下一些建议仅供读者参考。1.注意个人卫生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餐后漱口,勿进食被污染的食品,蔬菜水果清洗干净;最好避免合吃的进食方式。合吃的进食方式是不科学、不卫生的。大家合吃,每个人都用沾满自己唾液的筷子或勺子在同食的汤、菜中翻搅,若其中一个人有传染病,非常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许多传染病,比如肝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痢疾等,都是这样传染的。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进食习惯,实行分食制,一人一份饭菜,分开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进食需要细嚼慢咽一些人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视为豪爽,把吃饭时的“狼吞虎咽”看作痛快,饭桌之上的珍馐美味统统风卷残云、转眼入肚。这种吃法固然很洒脱,但囫囵吞枣的食物在胃肠里消化起来却不怎么痛快。事实证明,长期用餐“狼吞虎咽”,平均每次用餐仅5分钟左右的话,容易导致食管失去正常蠕动功能,无法推动食物下咽。而当食物在嘴里咀爵得不够充分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加重了胃的负担,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胃溃疡或胃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而且,由于吞咽得过快,油炸爆炒等坚硬食物容易擦伤喉管,鸡、鱼等骨刺不小心也会卡住或噎住喉咙。而细嚼慢咽能够让唾液、消化酶与食物充分融合,以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3.忌暴饮食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很多人食欲大增、垂涎欲滴,更有人喜欢狂饮暴食,以致弄得终日饱胀。摄入过多的荤腥食物会促使胆汁、消化液的大量分泌,有发生胆道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而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患者更要严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还会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腹痛或腹泻等疾病。一次饮食过饱的话,可能会发生急性胃扩张,如果抢救不及时,就有生命危险了。4.忌边看电视边进食下班或是放学回家后,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精彩的节目,一边品尝着可口的零食,真是放松心情、惬意之极的享受。又吃又看,原本以为是两全其美的事,但时间久了问题也就来了。扣人心弦、紧张刺激的节目吸引着众人的眼睛,长时间守候在电视机前,身体能量的消耗远远小于户外活动,加上大量零食的下肚,身体越来越发福也就不足为怪了。也有一些人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样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可取的。当人在工作或学习时,大脑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需要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身体其它器官紧密协同。用餐后,人的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开始紧张地工作,这时身体大量的血液和氧气都提供到胃肠等消化器官。如果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零食,就会导致胃肠消化系统供血不足,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与吸收。同时,长时间保持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由此可知,长期边看电视边进食,不仅容易引起肥胖,而且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因此,在看电视时最好不要一心二用,以免影响健康。5.边唱边吃而今,在一些较高档的餐厅和卡拉OK歌厅等娱乐场所,边唱边吃成为一种时尚。其实,边吃边唱对人的身体有弊而无利。心理学研究表明,边唱边吃易导致行为性厌食症。这是因为某种信息的重复刺激,可使人产生条件反射。通常,边吃边唱,一到吃饭的时候就难免想唱几句,一旦不具备条件,就可能食不知味,对食物产生厌恶感。边吃边唱还会使整个消化系统不能专一协同的工作,唾液、胃液不能正常分泌,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胃炎、胃溃疡、肠炎等疾病。更重要的是,娱乐场所的麦克风一般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者众多,难免会留下流感、肝炎、肺结核等病毒,边吃边唱,极易引起感染。6.边走路边进食有的人早上为了赶时间,不迟到,喜欢把早餐放在路上解决边走边吃。殊不知,这样做也是坏处多多。首先,边走路边吃东西容易使空气进入胃中,造成不适的感觉,俗称“戗风”;其次,吃饭时应该安静,专心的进食,如果边吃饭边走路,会造成消化不良;第三,走路吃东西是很不礼貌的举动,而且十分难看!总之,走路吃饭百害而无一利,不光是吃早餐,吃任何东西都不好。7.并非都要趁热吃有人喜欢将饭菜趁热吃,而且特别喜欢食物那个烫劲,滚烫的米粥、汤水,刚出锅的油条等,在这些食客的铁嘴钢牙里似乎更有滋味。然而,喜欢吃烫食并不是个好习惯,如此吃法对身体的损害很大。滚烫的食物会使口腔黏膜充血,损伤口腔黏膜而造成溃疡。滚烫的食物对牙齿也是有害的,容易造成牙龈溃烂和过敏性牙病。过烫的食物同样会严重损伤食道黏膜,刺激黏膜增生,产牛炎症等病变。长期饮食过烫,会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人的味觉神经,使人食欲减退。8.并非越慢越好我们通常说用餐要细嚼慢咽,但这并不是说越慢越好,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分解吸收。吃油性较大的食物时,受到脂肪的刺激,胆汁会一下子从胆囊排到肠内,集中消化脂肪。但用餐时间过长,胆汁会“分期分批”地进入肠内,如果胆汁数量不够,可能不会充分消化脂肪,这就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肥胖。所以说,过快或过慢进餐都可能导致肥胖。营养专家建议,每餐细嚼慢咽的时间最好在二三十分钟左右,这是指实实在在咀嚼、吞咽的时间,并不包括吃饭中推杯换盏、聊天的时间。常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一切事业、成就、荣誉、财富、快乐、幸福的前提,而身体健康的前提就是合理的饮食,吃饭倍儿香,则身体倍儿棒!健康习惯小贴士:“寓医于食”,中医推荐“五谷以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荤素搭配的合理的膳食结构,能筑牢健康的基石,常吃红薯、紫菜、羊肉、苹果、栗子、花生、洋葱等,能让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收获。饭后喝粥,养生保健的最佳良方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既有“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的抗金义举,也有“细雨骑驴看剑门”的抑郁不平,还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爱情悲歌,虽是一生坎坷,跌宕起伏,陆游却能享有85岁的寿数,不光在他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是个奇迹,就是在人类寿命大幅提高的今天,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也还是不为多见。从这首《食粥》诗来看,陆游之所以能够高寿,与他喜欢喝粥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不光陆游爱喝粥,千百年来,粥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并百吃不厌,并形成了独特的粥文化,比如每年的腊八节,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喝粥可以治病并能使人延年益寿,白粥、瘦肉粥、皮蛋粥、蔬菜粥、渣子粥、南瓜粥、紫米粥……各种各样的粥不仅可以调剂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李时珍是这么评价粥的功用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良。”我们来总结一下,喝粥到底有哪些好处呢?1.容易消化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软熟的稀饭入口即化,下肚后非常容易消化,很适合肠胃不适的人食用。2.增强食欲、补充体力生病时食欲不振,用清粥搭配一些色泽鲜艳又开胃的食物,例如梅干、甜姜、小菜等,既能促进食欲,又可为虚弱的病人补充体力。3.防止便秘现代人饮食精致又缺乏运动,多有便秘症状。稀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稀粥,除能裹腹止饥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4.预防感冒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5.防止喉咙干渴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6.调整肠胃肠胃功能较弱或溃疡患者,平日应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很适合喝稀饭调养肠胃。7.延年益寿喝粥可延年益寿,五谷杂粮熬煮成粥,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素与膳食纤维;对于年长、牙齿松动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养生的最佳良方。粥对人体这么有益,但喝粥也讲究最佳时间。粥与水果和茶不同,水果与茶虽然也是保健身体的好东西,但要在饭后一小时再食用为好。而粥则一日三餐均可使用。一个最新的说法是,饭后喝粥才最合宜。饭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喝上一碗温、软、淡、香、黏的稀粥,既便于消化吸收,又保护胃粘膜,增添津液,可谓两全其美,对健康大有裨益。如果根据保健和辅助治疗疾病的需要,适当喝一些用百合、莲子、山药等熬煮的粥,以食促医,那就更好了。健康习惯小贴士:各种粥的食补功能: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素食主义,不可盲目当时尚在养生专家的倡导下,在环保主义者的影响下,在时尚的引领下,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众流行着一种新的行为方式素食。据有关调查显示,英国的素食者人口比例已达到7(百分号),而意大利某些地区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10(百分号)甚至是18(百分号)。吃荤还是吃素,这是一个人处于自身的需要对食物所做的选择,选什么都无可厚非,但极端的素食主义者除了极力提倡素食和把素食的优点扩大和渲染到极致外,还对荤食表现出极其不屑的态度。其实,无论是素食还是荤食,都是维持人体功能和支撑生命的能量必需,素食有素食的好处,荤食也有荤食的好处,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人体只有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才能为生命的健康提供保证。人的生存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7大营养素,它们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以及膳食纤维素。如果这些物质能大部分满足,则可以生存,如果缺少某一个或几个部分,则在形式上表现为偏食,在本质上则是营养不足。所以,人的饮食必须满足这7种物质的摄取,才能体现为健康和强健,任何极端或绝对的素食或荤食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不能维持生命功能。比如,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22大类,但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分别是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它们的来源是动物食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荤食”。所以,吃荤既是人们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的进化和维持生命功能的必然。由此可知,饮食之道与事物一样,不能偏废和走极端,需要平衡和多样。荤素搭配和饮食多样才有利于健康。虽然选择怎样的饮食方式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是从每个人的爱好和自由的角度出发的,但也不能就此走极端,吃荤者一味鸡鸭鱼肉地大吃大喝,而吃素者则天天青菜豆腐相伴,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不管你是偏向吃荤,还是偏向吃素,只要参照一下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合理地调整自己的饮食,就能吃得好与身体棒并举了。日,中国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其中就向公民提出了三大能量物质(脂肪、蛋白质和糖,即碳水化合物)的各自不同的比例。其中提出的2010年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为:城市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50千卡,其中75(百分号)来自植物性食物,25(百分号)来自动物性食物。在这些能量中,蛋白质80克,其中35(百分号)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80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8(百分号),余下的就是糖(碳水化合物),为300~500克,主要是谷物与麦类。农村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20千卡,其中84(百分号)来自植物性食物,16(百分号)来自动物性食物。在这些能量中,蛋白质75克,其中27(百分号)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65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4(百分号),余下的就是糖(碳水化合物),约300~600克,主要是谷物与麦类。所以,科学的膳食比例是,动物性食品占16(百分号)~25(百分号),其余则为植物性食品。也就是说,完全吃素是不利用人体健康的。当然,如果非要吃素,也未尝不可,但建议食物一定要多样化并巧妙搭配,以弥补素食中蛋白质不足和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的缺少。健康习惯小贴士:素食者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补充维生素素食者可以食用适量的干果,并增加日晒时间,以补充维生素D。对有维生素B2、维生素B12缺乏征兆和已出现症状者,如口角炎、皮炎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12制剂。2.提高钙、锌的吸收率素食者可以吃些发酵食品,如馒头、啤酒等。因为通过发酵可以分解植物性食品中的植物酸,提高食物中钙、锌的利用率。也可在面制品中加入黑麦粗粉,因为黑麦中含有较多的植酸酶,可以分解植酸,破坏植酸与钙、锌的结合,提高钙、锌的吸收率。不提倡以菠菜补钙,因为尽管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质,但由于菠菜中的草酸和膳食纤维素含量高,会干扰钙、铁、锌的吸收利用,但可以通过豆类来补充钙质。3.选择多种食物食物越多样,越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素食者可多吃些瓜子。还可适当补充些菇类、木耳及海带等食物,使营养摄取全面、均衡,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在豆制品的制作方法上下些功夫,不仅能保留素食的特点,还可以模仿出荤菜的色香味形,增加人们的食欲。动物内脏,到底怎么吃动物的内脏富含铁、锌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等,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美味佳肴,而且对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多人都爱吃动物内脏,美食家们集思广益,开发出了许许多多以动物内脏为原料的招牌菜,比如爆炒腰花、爆炒猪肚、红油肚丝、川爆鸡杂、火爆双脆、夫妻肺片、溜腰花、溜肝尖……单看这一串菜名,就够让人垂涎欲滴的了,再尝上一口,那叫一个美啊!动物的内脏,确实是人们的食谱中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人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却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过爆炒的方式加工的内脏,好吃则好吃矣,却会“让你欢喜让你忧”。喜,当然指的是菜肴的美味,那忧呢?动物内脏如肝、肾、肺、肚、肠等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内脏不易炒熟炒透,将内脏炒着吃,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人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动物内脏,感染疾病的机会便大大增加,危险性也就多了几分。研究还发现,牛、马、驴、骡、猪、鸡、鸭等动物,常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携带者和传播者。乙型肝炎病毒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在60的温度下烧煮4小时,仍安然无恙,有时连中等浓度的消毒剂也不能将其致于死地,一般在煮沸10分钟后才能被杀灭。因此,动物内脏的最好烹制办法是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使其彻底煮烂煮透,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然后再食用,以消除病从口入的隐患,避免食后致病。以猪肝为例,有很多人喜欢吃炒猪肝,而且将猪肝炒得很嫩,甚至带着血丝就吃,认为这样才鲜嫩可口。猪肝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等,是虚弱和贫血患者的良好补品。但肝脏是解毒器官,动物肝脏不可避免地要携带一些有毒物质的代谢物,还可能混有混合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同时,肝脏也是一个营养库,有一些寄生虫喜欢居住在肝脏,吸取营养物质,完成自身的生命发育过程。像肝吸虫等寄生虫就寄生在肝脏内,对它们的清除,只靠洗泡是难以做到彻底的。显然,猪肝并不是什么“干净”之物。如果只顾嫩炒可口,炒的时间又很短,这样吃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将没有杀死的某些病原体或寄生虫卵吃人腹内。所以,动物内脏宜炖不宜炒,再说,短火也不能有效地分解内脏中的有毒物质。如要想炒动物内脏的话,火一定要大一些,以确保身体的健康。还需要提醒的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动物的内脏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然而,动物内脏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经常食用动物内脏很可能会引起高脂血症,如果本来就患有高脂血症的话,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尽管动物内脏所做出来的菜肴味道鲜美,但为了健康起见,还是少吃为好,最好不要嗜食。健康习惯小贴士:内脏清洗五法:1.翻洗法此法主要用于洗涤肠、肚等内脏。2.擦新法一般用盐、矾擦洗,用以除去原料上的油腻和粘液。3.烫洗法把经过初步洗涤的原料再放入锅中烫或煮一下,利于清初内部的血水和腥气。4.刮洗法用刀刮去原料外皮的污秽和硬毛。5.漂洗法此法主要适用于脑、脊髓等原料。不吃主食,为何不瘦反胖主食,顾名思义,即指组成某地居民主要能量来源的食物。就世界范围内而言,主食主要是指谷类和薯类作物及其制品。谷类和薯类作物富含淀粉,是碳水化合物中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复合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为机体提供热量,是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它还能提高膳食纤维,调节机体的脂肪代谢,因此,主食在人类饮食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风靡一时的,被各国的减肥发烧友们大家推崇的“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却主张人们不要摄取米饭、面食、面包等淀粉含量高的主食,而主要摄取高蛋白食物,以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殊不知,膳食中如果长期缺少主食,将会导致人体全身乏力、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低血糖昏迷,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不拿主食当回事,主要有以下一些认识误区:1.认为少进主食利减肥有着完美的身材不仅是女性的渴望,也是许多男性的渴望。很多人采用上文所述的“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的方式而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身材虽与美观有关,却更关乎健康。实际上,实际上,主食的摄入能带来饱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节制饮食的作用,同时由于它的热量较低,因此存积的脂肪也较少。有的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水果和蔬菜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并不高,过多进食水果和蔬菜,会影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2.认为多食副食营养好每个人的食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些人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便空出肚子好吃更有营养的食品,但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而碳水化物有加强肝脏解毒的功能,适量摄入主食可以起到保肝的作用。不吃主食或主食吃得过少,会导致碳水化物摄入不足,势必要过度摄入高蛋白或高脂类,这样极易引起痛风,并加重肾脏负担。高脂类饮食时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脂肪氧化供给,脂肪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大量酮体会引起酮症酸中毒,轻度中毒会昏迷呕吐,严重者会危及生命。3.认为主食型早餐没营养很多人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份三明治,他们认为这舶来的早餐比传统的中式早餐有营养,事实上是传统的中式早餐在营养方面更全面。“早餐要吃得像皇帝。”这是营养专家们的饮食建议,这不是指早餐要多奢侈精细,而是说早餐营养要全面。牛奶、鸡蛋、主食、水果、蔬菜营养不同,样样要有。理想的早餐最好有粥,燕麦粥更好一些,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持续消化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在粥里放五六颗红枣补充VC,这样早餐中的主食和水果都有了,如果再做个西红柿炒蛋,这样蔬菜和鸡蛋也就都有了。早餐牛奶是不能少的,它的营养自不必说,而且它的消化时间大约3个小时,比粥多了一倍。主食最好选米饭或者薯类,要比面包馒头好一些。每个健康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g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g,即使在减肥期间也不能不吃主食。民以食为天,你又为何抗拒主食呢?健康习惯小贴士:“只吃菜,不吃饭”的减肥方法并不可取,因为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含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主食中淀粉的热量,不吃饭而大量吃菜,可能会导致热量的摄入超标,反而不利于减肥。常吃黑米,强身健体抗衰老你知道是什么样的米兼有“药米”、“月米”、“补血米”、“长寿米”的美誉,而且被汉武帝赞为“神米”的吗?猜对了,它就是黑米。黑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特种米,被人们认为是稻米中的珍品,也是近年来国际流行的“黑五类健康食品”之一。与普通的稻米相比,黑米具有极大的营养优势,它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中国古代权威的医药书籍《本草纲目》与《神农本草经》均认为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开胃、补中益气、活血化淤等功效,所以民间常把黑米作为产妇和病人的滋补品,也用于改善孕产妇、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状况。黑米的颜色之所以与其它米不同,主要是因为它外部的皮层中含有花青素类色素,这种色素本身具有很强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的抗衰老效果越明显,当然,黑米色素的作用在各种颜色的米中是最强的。此外,这种色素中还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是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大的作用。另外,黑米中含膳食纤维较多,淀粉消化速度慢,血糖指数为55(白米饭为87),因此,吃黑米不会像吃白米那样造成人的血糖剧烈波动。黑米中的钾、镁等矿物质还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把食用黑米作为膳食调养的一部分。为了更多地保存营养,黑米往往不像白米那样经过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最适合用来煮粥。煮粥时,为了使它较快地变软,最好预先浸泡一下,让它充分吸收水分。为了避免黑米中所含的色素在浸泡中溶于水,泡之前可用冷水轻轻淘洗,不要揉搓;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不能丢弃,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除了粥之外,黑米还可以做成点心、汤圆、粽子、面包等。现在人们还开发出了黑米酒,同样具有保健作用。黑米含膳食纤维多,所以对减肥是绝对有利的。100克黑米的热量为333大卡。加水煮后可以发到半斤以上。如果人一天只摄入333大卡热量,想不瘦都难。而且半斤饭不会让你感觉很饿,只是要牺牲口感。从理论上说,人一天的正常消耗热量差不多是两千大卡以上。如果你只摄入333大卡,那么你就消耗了1700大卡左右的热量。一公斤脂肪等于7700大卡。粗算一下,至少4天就可以减掉一公斤。光吃黑米饭,摄入的热量很少,而且又能吃得饱。坚持十天,肯定会有成效的。要想彻底的减肥,在这十天里就忍一下吧。脸上长痘痘也没关系,因为黑米本身就有排毒的功能。要是吃黑米后大肠干燥的话可以喝蜂蜜水顺通一下,因为有些人的肠胃不习惯黑米。黑米是米中的贵族,想要抵御衰老对你的身体的侵袭的话,就请黑米来帮忙吧。健康习惯小贴士:各种米的营养价值:1.最滋补的是粳米;2.最助消化的是糙米;3.最补肾的是黑米;4.最排毒的是糯米;5.最养颜的是薏米;6.最养胃的是小米。粗细搭配,清理肠胃营养又美味“粗粮”是相对于稻米、小麦、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主要是指包括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燕麦、莜麦、薯类及各种豆类等在内的粮食。古话说:“五谷为养”,意思是粗细粮均有丰富的营养,搭配吃对健康有利。我们知道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还有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现代人类讲究食物精细化,却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所以人们日益转向吃粗粮和粗加工食品,如糙米和粗面等。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颁布了纤维食品指导大纲,给出了健康人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的建议标准。研究发现,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细粮的搭配最为适宜。所以,粗细粮搭配吃最合理。吃粗粮也应讲究方法。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素什锦等,都是很好的粗粮混吃食物。适当吃点粗粮有哪些好处呢?1.清理肠胃天天都是白面米饭、山珍海味、大肉大鱼的人们,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肠胃呢?吃些粗粮可以使你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新鲜的糙米又比精米对健康更为有利,因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2.能防病众多粗粮还具有药性,能预防疾病,如: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它的纤维素要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可排除大肠癌的因子,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荞麦含有其它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荞麦中的维生素B1、B2比小麦多两倍,烟酸是3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3.减肥粗粮还有减肥之功效,例如玉米,玉米中还含有大量的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我们可以把玉米煮汤当茶饮,也可把玉米制作成玉米糕、玉米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非常低,是减肥的绿色食品。专家指出我们每周至少吃三次粗粮,那样才更有助于健康。但万事有一个“度”字,医学专家指出,若是不分年龄、过多地食“粗”对健康也是不利的。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每天摄入纤维素超过50克,而且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影响到生殖力。此外,荞麦、燕麦、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较高,会阻碍钙、铁、锌、磷的吸收,影响肠道内矿物质的代谢平衡。所以,吃粗粮时应增加对这些矿物质的摄入。人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粗细搭配,营养美味”,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一个人健康的基础,常吃细粮的时候,可别忘了也要让粗粮来帮帮忙啊!健康习惯小贴士:“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保生要录》里的这番话,告诉人们“偏食”、“偏嗜”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健康受到损害,要想获得全面的营养,就应该做到膳食的“粗”与“细”的合理搭配。科学饮水,水盲多于文盲水是一种奇妙的化合物。在这颗高悬天际的蓝色星球上,因为有了水,而有了生命的律动;因为有了生命的律动,而使这颗蓝色星球在浩渺的太空中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水,是万物的根源,水,是世界的主宰。人们赞美水,讴歌水,赋予水一种精灵的品性,用各种语言和各种文字表现它的睿智、深邃、壮美、动静相依、刚柔相济、无坚不摧。“泉眼无声”,这是涓涓的泉水;“小桥流水”,这是潺湲的溪水;“桃花潭水”,这是平静的湖水;“大江东去”,这是奔涌的江水;“水何澹澹”,这是澎湃的海水……然而,人们又往往视水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然而然,熟视无睹。对水的认知局限于它外在的美,而对水的生命本质却了解得太少,也研究得太少。众所周知,人体的70(百分号)为水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人可以一日乃至数日无食,却不可以一日无水。于是人们每天要摄入大量的水分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但是,是不是所有被人们喝进肚里的水都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呢?当然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全世界80(百分号)的疾病是由饮水污染造成的,全世界有12亿人因饮水被污染而患上多种疾病。这也就是说,水的重要性和我们对它了解的程度并不成正比,人们对饮水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误区一:水越纯净越好很多人喜欢喝纯净水,认为纯净水不含杂质,对人体无害。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人体的体液呈微碱性,而纯净水呈弱酸性,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体内的酸碱度失衡,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纯净水不仅不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反而会随着汗液、尿液的排放带走人体内有用的微量元素,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以致引发疾病。此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增加钙的流失,对老人、儿童和孕妇来说,尤其有害无益。误区二:矿物质越多越好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一些矿物质,适量饮用,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少人据此认为,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这样的观点同样有失偏颇。饮用水中是应该含有适量的矿物质,但若是矿物质含量超标,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饮用水应该是流动性强的活水,矿物质含量高并不能证明水的活力就强。所以,矿泉水虽好,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来恰当选择,适量饮用。误区三:用饮料代替饮用水烈日炎炎的街头,常看见年轻的俊男靓女们手持一瓶饮料以备渴时饮用。以饮料代替饮用水的习惯虽则时尚,却于人体的健康无益。饮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质,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易使人产生饱腹的感觉。如果用饮料代替饮用水,不仅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饮用过多导致排尿过多,还会使人出现脱水的现象。儿童尤其不可以用饮料代替饮用水,饮料会破坏牙齿外层的珐琅质,从而引发龋齿。误区四:把医疗水当饮用水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一些商家在“水”上动起了脑筋,推出了所谓的“电解水”、“富氧水”饮料。电解水是通过电解作用,把水分解成为阳离子水和阴离子水。阴离子水通常被用于消毒,而阳离子水作为医疗用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富氧水则是在纯净水里,人为地加入更多的氧气。这种水肿的氧分子到了体内,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分裂,加速人体的衰老。所以,严格说来,电解水与富氧水都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的饮用水。可别被商家忽悠了去,健康不成反而劳民伤财。误区五:冰镇水卫生解渴人们都知道,喝生水会拉肚子,可对于冰镇水,很多人就不会这么认为了。不少人甚至还认为冰镇是对水的一种很好的消毒方法。事实上,在零至四摄氏度的冰镇环境中,细菌照样能够存活,根本不是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卫生健康。而且,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人体的胃酸分泌相对较少,大量饮用冰镇水会进一步稀释胃酸,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许多肠道腹泻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无节制地饮用冰镇水。以上是从人的生活习惯出发介绍的一些饮水的误区。那么,从水的角度来看,还有哪些水是对人体有害无益的呢?1.老化水俗话说“流水不腐”,饮用水也是如此,只有饮用流动的活水,才能给人体带来益处。而长期储存不动的老化水会使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地减免,未成年人长期饮用老化水,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中老年人长期饮用老化水,会加快衰老的速度。据科学家们研究,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也可能与该地区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2.千滚水在炉子上沸腾了很久或是在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人被人们称为“千滚水”。这种水因为烧煮的时间过长,水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高。长期饮用,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的腹泻、腹胀等症状,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导致患者昏厥甚至死亡。还有一些人习惯把热水瓶中那个的剩余水重新烧开饮用,美其名曰节约,但这样的“节约”实在是不足取,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就与千滚水一样。3.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包子等食物使用后的剩锅水,这种水的亚硝酸盐的浓度很高,经常饮用这种水,或是用它来熬煮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而且,这种水中的水垢进入人体,还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系统和造血系统等方面的病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4.未开的水人们一般用氯来净化自来水。氯处理过的水虽然杀灭了大量病菌,但也留下了一些有害物质,比如能致癌的卤化烃、氯仿等。当水温达到90时,卤化烃的含量大大超过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而当水温达到100,这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汽的蒸发而大大减少,因而,自来水一定要煮开了再饮用。一般而言,水持续沸腾3分钟就可以安全饮用了。我们依恋水,水是人类无穷的源泉;我们赞美水,水有母性一样宽广的胸怀;我们更要正确地饮用水,让这纯洁的清流,托起我们生命的安康!健康习惯小贴士:人们一般口渴了才喝水,其实什么时候喝水是大有学问的,科学的饮水方式如下:1.晨起喝杯淡盐水或凉白开,以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清肠排毒;2.到办公室后喝杯水补充清晨忙碌中流失的水分;3.午餐前喝杯水激活消化系统的活力;4.午餐后喝杯水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素的吸收;5.下午上班前喝杯水消除疲劳;6.下班前喝杯水补充下午忙碌中流失的水分;7.睡觉前喝杯水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进补习惯注意进补,健康的灵丹进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进补来延年益寿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想通过进补获得健康的人都能明明白白知道进补的量与质。事实上,一般人根本自己不能判断用量是否合适。每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甜甜的,酸酸的,咔嚓,咬上一口,那清凉的滋味,从舌尖,到喉口,到胃肠,让你在甘香中品味一份惬意,舒畅身心。这就是苹果,普通常见但却又内秀无比的苹果。作为人类作为栽培史上较早出现的水果之一,苹果从来没有缺少过人们对它的厚爱。从北至南,从东到西,五大洲四大洋,到处都有蓊郁的苹果种植园,到处都有它那圆圆的,可爱的身影。而苹果本身,确实也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那份厚爱。食用,它清凉爽口;药用,它生津润肺,补脑养血,安眠养神,解暑除烦,开胃消食,还能醒酒。无论是对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胆不和或肠胃不和所造成的失眠症,它都有较好的疗效。在荷兰,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一个苹果(以及两匙洋葱和四杯茶)的人比少吃苹果的人,心脏病发作的机会减少了32(百分号)。“每天一个苹果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是美国营养学副教授库绪博士的建议。库绪博士的建议是基于苹果中所含的橡黄素来说的。橡黄素能有效治疗心脏病,还可以抗癌。实验研究发现,它可以抑制肿瘤的成长,并且能防止癌细胞扩散。库绪博士说:“当你把单一细胞暴露于致癌物中,然后再放入橡黄素,就可以防止突变发生,也就可以防止致癌物活动。就橡黄素而言,苹果是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撇开这个最近的发现,苹果最为人知的或许就是它的膳食纤维了。它含有易溶解的和不易溶解的膳食纤维,一个带皮的147克重的苹果约含有3克的膳食纤维。不易溶解的膳食纤维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上,这种膳食纤维一直以来被认为可以减缓便秘。然而更切身相关的还不只是舒服而已。研究显示,这种膳食纤维在消化道上运作缓慢可预防息室病(即大肠中长了小囊)以及结肠癌。再者,不易溶解的纤维有饱胀感,因此苹果是一种控制体重的绝佳食物。苹果中的易溶解的膳食纤维和燕麦麸中的一样,但与不易溶解纤维的运作方式不同。虽说易溶解纤维经过消化道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它会在消化道中形成一种像凝胶一样的物质,可降低胆固醇,并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还有一种易溶解的膳食纤维叫做果胶,它似乎可以降低肝脏中产生的胆固醇含量,提供双重的防护。美国食品营养专家许博士说:“果胶能形成凝胶,延缓消化,可以延缓血糖的增加,所以对肥胖者而言是一大福音。”吃苹果应尽量选择新鲜的,如果自己不喜欢的可以不吃。比如胃功能不太好,就要适当控制一下苹果的酸、甜度。吃苹果要不要削皮呢?考虑到无法知道自己买到的苹果是否属绿色食品,即使知道苹果皮营养丰富,也最好能忍痛割爱,削去果皮。而对生吃苹果有禁忌的人,自己动手榨汁、加热、烤着吃均可,则另有一番风味。市售成品果汁往往含有添加剂,尽量不要食用。开动脑筋,吃苹果也会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西谚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热爱生命的朋友们,请每天吃个苹果吧!健康习惯小贴士:科学吃苹果: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苹果;防治心血管病和肥胖症则应选择甜苹果;治疗便秘时可吃熟苹果;医治结肠痉挛引起的腹泻宜吃生苹果;苹果汁可防治咳嗽和嗓子嘶哑;苹果糊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最佳食品。冬季进补切莫盲从羊肉当归火锅,枸杞人参炖乌鸡,附子狗肉煲,黄芪虫草煨老鸡,板栗爆牛鞭,桂元甲鱼汤……只要一看到各大餐馆挂出的这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菜名,人们就知道,冬季进补又开始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冬季进补的习惯,还流传开了“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类的俗谚。冬季北风凛冽,山寒水瘦,气温低下,人体的各种功能都处于较低的状态,适当吃一点补品,确实可以起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冬至之后补一补,也实属应该。然而,对于如何进补,人们却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东西,不论食品、营养品,还是具有保健作用的药品,都在冬季进补范围之内。于是乎,滥用补品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如此,古时亦然。清代名医徐大椿针对当时一些庸医乱给病人服用人参的情况,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人参等于图财害命。徐氏认为,人参价格昂贵,有一定补养作用,但其应用前提应该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若给身体强壮、内有食积及痰火之人服用人参,则不仅起不到补养作用,反而还会加重病情。这样一来,病人既花费了金钱,又有损健康,庸医的做法与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身体是否需要补养,究竟应该怎样补养,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一般来讲,体质虚弱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不同;体质特征,有易于上火、喜暖怕凉、肾气虚弱、脾胃欠佳之差异……如果不加分析,盲目进补,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举例而言,脾胃虚弱的人,滥用膏滋等滋腻之品,可使人脾胃更虚;易于上火的人,滥服鹿茸等温补之品,会使人火气更大。可见,不论养生与治病,都应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就是说,人体要健康,除了阴阳气血充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其核心在“调”而不在“补”。因此,补品虽好,却不可滥吃。冬季进补,应该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滋补食品及调养药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进补的目的。那么,不同体质的人冬季进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1、冬季阴虚调补三忌中医认为,阴虚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心烦、易于激动、失眠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因此,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和饮食调补方面,应注意如下三忌:第一,忌吃辛热、甜味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调中,忌多放葱、姜、蒜等一类辛热调味品。至于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制品更应忌吃。否则,轻者容易引起口干咽燥,重者会引起大便燥结,甚至出现出血症状。第二,忌吃海鲜等发物。如黄鱼、带鱼等。尤其是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大部分表现为阴虚火旺的症状,在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如果食用海鲜,如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第三,忌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患者消化功能虚弱者,忌吃不易消化的肉类补益食品。因为阴虚患者常常出现大便燥结,宜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一些润肠之品。否则,食物不消化,只能加重病情。2、冬季阳虚调补三忌中医认为,阳虚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怕冷,少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润滑,脉微细、沉迟无力等。因此,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和饮食调补方面,应注意如下三忌:第一,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服用鹿鞭、牛鞭、羊肉等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现象,否则容易助火动血,产生病变。同时,还应注意胃纳如何。不少阳虚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如不先投健运脾胃的药物,容易造成脘腹闷胀、湿浊内生、舌苔厚腻等症状。第二,忌吃寒性食品。如柿子、黄瓜、藕等,均属寒性食品。阳虚之人食用,容易内生虚寒,全身怕冷,脘腹时感冷痛,大便溏稀,再食用寒冷之物,则寒象更甚,使阳气更伤。第三,忌吃厚味腻滞食物。阳虚患者容易气血流行不畅,在调补时忌食用如猪肉、羊肉、牛肉等厚味腻滞食物。3、冬季气虚调补要点气虚的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也就是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着。气虚偏寒者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气虚的女性在秋冬季节应该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在药补上,可以喝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配制的“四君子汤”。中药强调膳食营养的均衡,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和保持精神愉快,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之说。事实也当如此,药补、食补、动补、神补,只有多管齐下,联袂而行,才能补之得益,从而有效提高生命的活力和抗病能力,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袭。健康习惯小贴士:冬季进补,西北地区宜食牛、羊、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长江以南宜食鸡、鸭、鱼等甘温之味;高原山区宜食果蔬、冰糖等肝润生津之物。同时也应注意到人各有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等进补方式。秋季进补要得法常言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暑热,容易耗伤人体的精气,再加上秋季气候干燥,导致温热内生,因此,人体在秋季需要得到修复,也就是说,秋季进补正当时。然而,人们在秋季进补时却常常走入一些误区。一、无病进补。有的人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想法,而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结果“赔了夫人又损兵”,钱花了,身体也受到损害了。二、慕名进补。听到别人说什么补药好,自己也买来吃,其结果与无病进补无二,也是耗财伤身,得不偿失。三、过度进补。虽然药是对症了,却又服用过量,这对身体也会造成伤害。如此说来,秋天进补应该怎样补?补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呢?1、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吃某些食物或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虽然有保健康治疗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类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禽类主要供给脂糖等。秋季要补充因夏季气候炎热、食欲下降导致的营养不足,更应该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及营养的平衡,特别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有效保持肠道水分、防治内燥。2、肉类未必好,果蔬秋当家“秋风起,贴秋膘”,于是人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已成为秋季饮食的一道风景。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酸性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实质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根据秋令气候的特点和人体的反应,秋季也宜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有利于润肺润燥,补充营养。3、缺啥才补啥,决非多多益善强身保健,病前预防和辅助治疗是食补的几项功能。然而并不是鸡、鱼、肉、蛋吃得越多越好,食补与药补一样,要遵循“不虚不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人们进补前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补物。正常状况下,注意膳食平衡就行了。任何食物或补药食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加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4、光“进”不“出”可不行天天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秋天气候干燥,应适当多进食些蜂蜜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能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有效防治秋燥带来的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引起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征候,防止出现肌肤失去润泽、毛发枯槁等症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进补十分必要,但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适度调理,而不能盲目进补。健康习惯小贴士:秋季进补推荐食品:百合,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莲子,祛余暑,滋补强身;山药,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白扁豆,健脾胃、增食欲;藕,健脾开胃;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栗子,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红枣,滋阴润燥、益肺补气。我们需要补钙吗人体的正常运转,除了需要从食物中吸取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外,还需要多种矿物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矿物质是钙,大约占了体重的2(百分号)。人体内98(百分号)的钙都参与了骨骼的组建。人体的骨骼是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系统,不时刻在发生着新旧更替:在骨的表面,成骨细胞不断吸收钙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则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掉。在少年儿童时期,新生的骨组织远多于被破坏的骨组织,钙的净吸收量能达到60(百分号),骨骼也因此不停地增长。到20岁左右,骨骼的增长停止了,骨吸收的钙量逐渐减少,不过此时摄入量仍多于流失量,骨质变得越来越密,直到30岁左右,达到了最大值。从30多岁开始,骨丧失钙的速度逐渐高于吸收钙的速度,从而导致骨质的减少。40岁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逐渐丧失骨质。如果一个人在30岁之前没有存储足够多的骨质,之后又没有补充足够的钙,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丧失越来越多,骨头变得越来越疏松,最终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那就很容易发生骨折,也即人们所说的骨质疏松症。这是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大约一半的老人面临这种危险。骨质疏松症的另一个后果是脊柱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导致驼背,压迫内脏。绝经妇女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更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约80(百分号)为女性。因此,人一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保证能从膳食中吸收足够量的钙。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制定的标准,青少年时期(9岁18岁)对钙的需求量最大,每天要摄入1300毫克;成年人(19岁50岁)每天推荐量为1000毫克。由于对钙的吸收能力随着衰老而降低,所以51岁以上的成年人的每天推荐量又增长为1200毫克。孕妇对钙的需求量显然也要增加,但是由于孕妇从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也增强,所以每天推荐量没有增加,仍然是1000毫克。鲜牛奶和酸奶是饮食中钙的重要来源,一杯(240毫升)鲜奶或酸奶的钙含量达300毫克。此外,豆腐、坚果和深绿色蔬菜(甘蓝、花椰菜等)也富含钙。但是大部分人并没能从日常饮食中吸收足够量的钙,女性尤为明显。因此,人们需要有意识地补钙,有计划地增加饮食中钙的含量,例如每天喝3杯牛奶。但是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饮食计划是很难长期实施的,那么就可以考虑采取每天口服钙片的方式。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钙片主要有两种形式:碳酸钙和柠檬酸钙。碳酸钙片比较便宜,含钙量高(含40(百分号)),但是要有足够的胃酸才能被吸收,最好在进食时或进食后不久胃酸分泌最高时服用。柠檬酸钙比较贵,含钙量低(含21(百分号)),不过不需要胃酸也能被吸收,比较适合胃酸分泌少的老年人。各个厂家生产的钙片质量不一样,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测试它们是否能被身体吸收:用一小杯温水或醋溶解一片钙片,看看是否能在30分钟内几乎全部溶解。市场上还有一些用牛骨粉、白云石、贝壳粉做成的“天然”钙片。天然的东西虽然较好,但这些“天然”钙片却可能会被铅、汞、镉等有害重金属污染,长期服用,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损害。人体一次最多只能吸收500毫克的钙,因此不要买每片含量高于500毫克的钙片,否则只是浪费。假使你需要一天补1000毫克的钙,也应分两次各服500毫克的钙片,而不要一次服1000毫克。有的人在吃了钙片后会便秘,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尝试改用一天多次服用小剂量的钙片。补钙并不是多多益善。人体每天摄入的钙不宜高于2500毫克,否则会有导致血钙过高、损害肾脏、影响其它矿物质的吸收等危险。根据国外的研究,如果儿童长期超量补钙,会使血压偏低,增加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而肠道中过量的钙,还会妨碍铁和锌的吸收,引起贫血和食欲不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德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与钙有关系。人体要吸收、利用钙,需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一个人每天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510毫克(200400国际单位),但是人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D,无需从膳食中摄取。不过人体产生维生素D的效率和肤色深浅有关。肤色浅的人只要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就能够生成足够一周需求的维生素D,肤色深的人则可能要用几个小时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如果你的肤色很深,或很少晒太阳,可以考虑服用维生素D片。维生素D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每天的摄入量超过50毫克(2000国际单位),会危害健康。而且,靠钙片补钙的效果并不像钙片广告所宣传的那么大。2006年2月美国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补充钙剂、维生素D和骨折风险的研究报告。他们对36,282名5079岁的绝经期健康妇女进行临床试验,将她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口服1000毫克钙(碳酸钙片)和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一组每天口服安慰剂,试验时间平均持续7年。结果表明,补钙组的髋骨骨质密度有略有增加(增加了106(百分号)),髋骨骨折的发生率平均减少了12(百分号)。补钙对60岁以上的妇女的作用更显着,补钙组髋骨骨折发生率减少了21(百分号)。关于钙,说了这么多,其实,钙只是国民缺乏和英注意补充的维生素A、B2、铁等几种微量营养素的其中之一。合理的营养,不仅仅指吃药片,膳食调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补充钙元素的时候也应该以调整膳食结构为首选。健康习惯小贴士:最能补钙的蔬菜和水果:1、蔬菜芹菜、油菜、胡萝卜、萝卜缨、芝麻、香菜、雪里蕻、黑木耳、蘑菇。2、水果与干果类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杏脯、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莲子。保健品,吃还是不吃人类似乎从未停止过延年益寿的渴望,为求保健,古代的人们前仆后继,不惜重金,炼丹服药,虽九死其未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丹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于是,保健品粉墨登场,取而代之,人们照样前仆后继,不惜重金,争相购买。以逐利为目的的商人瞄准了人们渴望健康的心态,利用人们健康知识方面的盲点,将服用保健品做成了一种时尚。有目标指向父母的,你不买它就是不孝敬父母;有目标指向孩子的,你不买它就是不关心下一代;有目标指向男人的,你不买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目标指向女人的,你不买它就是不爱惜自己的那张脸;有目标指向所有人的,你不买它就是不关注自己的健康……不仅名目繁多的保健品长江后浪推前浪,就连许多正常的商品也纷纷戴上了“保健品”的假面具:食用油、牙膏、茶叶、咖啡、水果……然而,当人们真正把目光投向保健品的时候,却屡屡感到失望,甚至上当受骗。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保健品?保健品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对于保健品,人们有一种习惯性的认识,那就是,保健品应该是用来治病的,如果治不了病,那这种产品就是没用的。这实在是受了商家的误导。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保健品的定义。1996年3月,国家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品指的是“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由这个定义可知,保健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某种功能,而不是治疗疾病,其适宜人群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由于公众对于卫生管理部门对保健品做出的专业性的说明不易理解,许多保健品生产厂家就钻这个空子,无限夸大了保健食品的功能。它们往往声称对一般人关心的大部分或所有健康问题有良效,比如增进智力、抗衰老、增强性能力、美容、减肥、抗癌、预防心脏病。而且,它们往往把药理归结为“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种模糊的说法。它们往往声称老少咸宜,毫无副作用,诱使许多人抱着“反正吃不死人”的心理去试一试。“吃不死人”只是说明它无毒,而无毒并不等于无副作用。有些食品、药品的毒副作用要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逐渐表现出来。它们往往自吹是最新科学成果,或是祖传秘方被最新科学研究证实。它们往往拉出“著名科学家”唬人,其试验或理论依据,往往是来自于一位科学家或医生的发明。比如“核酸营养”宣传文章的依据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医生富兰克。但是科学研究的特征是可重复性,某个人的实验结果是不足为凭的,因为可能造假或出差错,只有经过不同实验室的独立、反复的验证,才能成立。它们往往声称服用过的人都说有良效,并会列出一些人,特别是名人的证言。但是在科学研究中,证言从来不被当作证据。一个人吃了某种东西而觉得有效果,不一定就真是这种东西在起作用,可能是别的东西,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只有严格控制、反复测试、双盲、有对照组的试验结果才是可靠的。它们往往隐瞒主要成分,广告所说的主要功效成分与其向管理部门申报的成分不符,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生物活性物”实际上不过是非常常见的药物。这些说法扰乱了消费者的视听,再加上广告中一众明星的“现身说法”,保健品似乎真成了包治百病的不二选择。那么,我们要不要吃保健品呢?作为食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保健品当然可以吃,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吃,既不能把它当作药品,也不能拿来当饭或是零食吃。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对身体有益,举维生素保健品为例,长期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E等,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可能增加健康受损的风险。科学家们认为,这些保健品可能破坏了人体内的天然免疫系统,从而产生吃补药过多反而有害的后果。还需引起注意的是,保健品所带来的营养过剩,也是造成孩子“性早熟”的一大诱因。说到底,如果你的饮食结构合理、平衡,就没有服用任何保健品的必要;即便是不平衡,也只需添加那些必须的营养品,如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实践证明,长期饮用传统的饮料,如茶、葡萄酒等,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却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服用保健品对身体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健康效果。要而言之,这世界上是没有灵丹妙药的,永葆青春、长生不老的幻想,过去是,现在也还是。其实,吃什么并不重要,平衡合理的饮食结构才是身体健康的最大保证。健康习惯小贴士:选购保健品的原则:1.看准包装上的卫生部批准的文号和规定的标志。国家批准的保健品都有一个“小蓝帽”标志。2.看准其宣传的保健功能是否在卫生部批准的范围之类。这22种保健功能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利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3.看准外包装上注明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吃啥补啥”有道理吗骨折喝骨头汤,心脏病吃动物心脏……民间有这样一个保健习惯,“吃啥补啥”。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吃啥补啥”就是“以形补形”,也即用动物的五腑六脏来治疗人体相应器官的疾病,这是古老的中医食疗学说中流传至今、且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观点之一。中医学认为,动物脏器为“血肉有情之品”,较草本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因而能迅速起效,在调养、补益方面效果明显。另外,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生化特征、组织成分构成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有诸多相似性,当人体某一内脏发生病变时,用相应的动物内脏来治疗或作为补益,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疗效,这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随着现代研究方法的引入,对脏器疗法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也进一步证实了“以脏补脏”的科学性。如从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治疗糖尿病;从猪肝中提取的猪肝核糖核酸,可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众多动物胆汁所含的胆酸钠、去氢胆酸等,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治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尽管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只要有了胃痛就要吃猪肚、得了心脏病要吃猪心、发生性功能障碍就要吃鞭类、骨折了就得喝骨头汤……具体的病症在每个人的身上表现不同,治疗和食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还是应该区别对待。1以肝明目,高血脂者不宜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猪肝具有补肝的作用,而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与目,因此,视力的好坏与肝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唐代,孙思邈就用猪肝来治疗夜盲症,生活中许多视力不好的朋友往往对动物肝脏情有独钟。可是,这个方法并不适合高血脂患者。这是因为,肝脏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这对高血脂患者而言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营养学家往往建议高血脂者要少食动物内脏。那么,患有高血脂且视力不佳的朋友,该如何通过饮食来“明目”呢?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以形补形”看得过于神秘,猪肝之所以具有明目的作用,与其本身所含有的丰富维生素A密不可分。除了猪肝外,胡萝卜等黄绿色蔬菜中也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更值得一提的是,胡萝卜不仅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作用。美国科学家研究证实,每天吃两根胡萝卜,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10(百分号)20(百分号)。可见,高血脂且视力不佳的朋友,完全可以用胡萝卜代替猪肝进行食疗。2以血养血,老少皆宜血液是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民间常常用各种动物血液为原料来治疗贫血或血虚,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食疗方法。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且为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黑木耳、海带、芝麻等,虽含铁也较高,但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多在10(百分号)以下。与牛血、羊血等相比较,猪血的含铁量最高,每100克猪血中的铁为449毫克,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食疗佳品。而且,猪血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所含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的氨基酸比例也接近,非常容易被机体利用,特别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食用。3以脑补脑,老人勿食老年朋友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健忘,中医认为这多半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而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猪脑可起到补益大脑的作用。因此,许多老年人也热衷于“吃脑补脑”,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养生习惯。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而老年人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过多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朋友在补脑时不妨选择核桃、黑芝麻、鱼肉等食物来代替猪脑。4提高性能力,未必靠“鞭”民间常用动物睾丸(又称为鞭)、麻雀肉来治疗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其实,疗效的产生与动物睾丸、麻雀肉均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密不可分。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持续食用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能在六个星期内增强性欲和改善性生活。因此,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碍的朋友不一定非得吃动物睾丸或麻雀肉,可在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量的同时,减少脂肪的摄入。人的性能力与性激素息息相关。而每天食用大量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能够促进性激素的产生,使性欲高涨。此外,像“吃心养心”、“吃腰子补肾”、“吃肺润肺”等说法,从理论上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且被临床实践证明在部分患者身上是有效的,但是,在具体使用时还得因人而异。例如猪肾具有补肾的作用,但肾结石患者就不宜食用,因为他们需要限制动物内脏的摄入。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动物的肝、肾两脏是体内解毒排毒的主要器官,无论是外来的还是体内产生的各种毒素,绝大多数要经肝、肾处理后转化为无毒、低毒物质或溶解度大的物质,然后再随胆汁到肠道或血液循环到肾由尿液排出体外,长期大量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健康习惯小贴士:过量食用动物内脏,很容易造成维生素A、D中毒。所以,不宜大量食用动物内脏,一星期吃上两次即可,且每次每人的食用量保持在50克左右为佳。乱服补药有害无益清代名医赵海仙有这样一个颇耐人寻味的医案。一位年逾花甲的盐商太太因长期服用补药,得了胀满之症,请来的医生都知道她喜欢吃补药,就投其所好,治病以进补为主,然而,这样的治疗无异于雪上加霜,盐商太太愈补愈胀,竟至于卧床不起。盐商心急如焚,听说赵海仙医术高明,就请他前来诊治。赵海仙了解了盐商太太嗜服补药的习惯后,就想了一个方法,让其家人到市场上买上好龙眼1斤,要求粒粒外壳完好无损,加水煎服。盐商太太服用后,大泻数次,胀满消除,病竟然好了。龙眼向补,并非泻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商家为了让龙眼显得黄亮鲜泽,有个卖相,就在外壳上涂上“大黄粉”,而大黄正式治疗盐商太太的良药,招海仙巧借龙眼之补,施以大黄之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故事当然有多种解读法,但其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乱服补药有害无益。中医明确指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表明补药并非男女老少都可以服用,也并非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如何进补,实在大有文章可述。正常人当然不用进补,无毛无病,却服用补药,不仅浪费钱财,而且有可能物极必反,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反而有损身体健康。即使是病人,服用补药也有讲究。如感冒、急性病初期的高热病人不宜服用补药,此时进补为时过早,会产生“闭门留寇”的不良后果;身体虚弱的病人一般消化功能较差,胃肠功能失调,滋补药不易被人体吸收,此时进补,会出现口干、烦躁、失眠、腹胀等症状。如果真的需要进补,也得对症下补,正确选用药物。人们常会陷入这样一些误区。过量服用维生素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既能,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作用巨大。然而,维生素虽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却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服用维生素会有不良作用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如过量食用鱼肝油就可能引起急性维生素A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烦躁、嗜睡等症状。其实,只要遵循不挑食,不过量,不单一的饮食原则,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一般都能从膳食中得到充分的供应。如果确实无法从食物中获取适量的维生素,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以保健品和药物形式进行适当补充,缺什么就补什么。2、服用名贵补品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确实是补益佳品。但并不是它们功效显著就人人皆可寻而食之。以人参为例,人参适用于补虚,体质健壮的人长期服用人参反而会表现出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鼻孔出血等症状,反而不利于健康。3、过量补锌补钙有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补锌补钙。钙与锌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钙促进骨骼生长,锌则有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但如果补钙过多,易导致低血压,使儿童将来会有患心脏病的危险;补锌过多则易导致锌中毒,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萎靡,重者甚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补锌补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实,钙、锌和维生素一样,也可以通过饮食获得补充,例如奶类及奶制品就是补充钙的最自然而有效的途径。现代医学证明,任何一种补药,都代替不了正常的食物。因为人类可食用的食物范围非常广泛,它们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养分,而许多补品本身就是人们常见的食品,如红枣、蜂蜜、山楂、核桃、山药、龙眼等。单一吃补药并不是长寿的最佳途径,胡乱进补对身体更是有害无益。注重饮食的质量,讲究饮食的营养,这才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保证。健康习惯小贴士:补药大多性味温热,而去火茶则大多性味寒凉,如人们常喝的菊花、金银花、薄荷叶、芦荟等茶品,因此,在服用补药的时候一定要慎喝去火茶,因为温热性补药与寒凉性去火茶容易产生功效相克的后果,不仅影响进补效果,还会引起脾胃不舒适等症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质虚弱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