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统计公式分析2011居民消费水平平指数

什么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数?_百度知道
什么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1)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人均 居住面积 、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2)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 电话普及率 等;(3)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4)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平均每人消费基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额、平均每人用于各项生活消费的支出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是居民用于生活开支的人均数,说一句大白话:就是大家每人每年用多少钱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是一个概念性的指数,,不同的统计机构所采用的标准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以1978年,我国最早的统计数据来源:人均消费为184元(人民币,下同)
2010年达到了人均消费9968元,如果不计算物价指数,那么以1978年设定为100点,2010年的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为=5417点。
如果要计算物价指数,那么可能这个数值要小得多,这要去查2010年比对1978年的物价指数,然后除以这个数值。。。我这里没有这个数值这里就不帮你算了,我只是给你解释什么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数。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往往是一个基期统计工具,所以,不同的统计机构或年份会有不同的算法,但大概方法是这样的。
要知道你所...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还要看其他数据。CPI过高始终不是好事,高速经济增长率会拉高CPI,但物价指数增长速度快过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很难超越3-4%。
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平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回归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从数据中得知,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总额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国民收入总额和前一年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正向影响,并且以国民收入总额占主要地位,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负效应。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参照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健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无疑不是促使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创新点是采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稳态检验。  【关键词】居民消费;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本文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参照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理论分析  消费理论和流派的分析  目前关于消费主要有以下的理论流派: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需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一年一次的加薪,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相对别人—示范效应,向高消费看齐。我国称之为“攀比效应”。相对自己过去—习惯效应,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有滞后性。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  (4)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以持久收入为函数。CL=bYL……YL为持久收入,如下公式:YLt=θYt+(1—θ)Yt-1……YLt为现期持久收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上期收入,θ为权数。上式表明,现期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与现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三、变量的选取  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物价指数、货币流通量以及永久收入等等。并且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最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由于可支配收入计算易出现误差,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差距不大,所以我们采用国民收入代替计算。  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为解释变量。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国家财政部网站上获得相关数据。  依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思和从实际出发:  1、该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87年至2007年的数据。  3、模型中解释变量为城市居民消费额,被解释变量为国民收入,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消费物价指数,前一年的消费额。  收集数据如  年城镇居民消费额及其相关数据  4、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这样一个关于城镇居民消费的统计图,从中了解到了几种因素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五、模型设定及对新模型的分析  1、初始模型  按照线性形式建立模型如下  Y: 城市居民消费额
X1:国民收入总额
X2:年平均货币流通量
X3:城市居民物价指数
X4: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额,此数据由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生成.
Ut:随机扰动项  利用EVIEWS 7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针对其中有多重共线和自相关影响的方程,进行修正后再来估计参数(显著性水平 =0.05),如下:  EVIEWS软件运行结果  (1)异方差性检验:因为无交叉项,所以有4个变量  在此处用怀特(white)检验,得出n*R^2=9.218768,查自由度在a=0.05下,查x^2卡方分布表,得出x(4)=9.49& n*R^2 ,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2)模型整体检验以及经济意义检验:由上面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 =0.990785,说明拟合优度较高。结合F=403.18& F(4,15)=5.86,我们可以判定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Y的影响力显著。然而X3 的t检验没有通过,即偏回归系数的T值不显著,且X3的系数符号和经济意义不符,因为从消费的棘轮效应来看,前期的消费对本期的消费最多产生的是正的影响,因此,我们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判定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3)多重共线性检验: (15)=2.131,可以看出X3 和X4的t检验不显著,存在多重共线,从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系数数据表  X1 X2 X3 X4  X1 1 0...908007  X2 0. -0..797196  X3 -0.. -0.606013  X4 0...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尤其是X1和X2、X3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从而证实方程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模型修正后新模型  采取逐步回归法以消除多重共线性。将被解释变量Y分别和每个解释变量Xi(i=1,2,3,4)分别利用EVIEWS 7软件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  A:
Y=.  (5.85)
(10.77)  =0.865612
S.E=936.25
F=115.94  B:
Y=.  (7.84)
(5.68)  =0.641486
F=32.207  C:
Y=.704X3  (3.35)
(-2.60)  =0.2724
F=6.739  D: Y=327.735+1.02539X4  (1.06)
(17.12)  =0.942136
S.E=614.3447
F=293.0767  上述四个方程中,X4方程的可决系数最大,其次为X1的可决系数,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影响最大的为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和国民收入总额。以X4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解释变量,综合考虑如下模型结果最为理想:
Y=660.4X4+0.0101X1  (2.10)
(5.89) (2.3)  =0.9558
S.E=552.27
F=183.97  再以X4、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下:  Y=399.177+0...0266X2  (2.03)
(4.40) (8.98)
(-7.77)  =0.99075
S.E=260.528
F=571.249  当加入X2变量后,模型的可决系数提高到0.99,并且t检验和F检验均能通过,此时模型最优。  (1)自相关检验以及修正:  由模型Y=399.177+0...0266X2中的DW=1.19836,查Durbin-Wastson表,n=21,k=2,得下限临界值 =1.125,上限临界值 =1.538,显然DW值小于 ,说明模型存在自相关,下面对自相关进行修正:  运用广义差分法,由DW=1.173928,根据 =1-DW/2,得出 =0.413036,然后分别对X1, X2和Y做广义差分,然后用OLS方法估计,从结果可以看出DW =1.685108,比起修正之前的DW值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已经大于 ,落在了不存在自相关的区域内,所以也就是说经过广义差分之后,自相关得到修正.把上述回归结果写成报告的形式:  令DY= ,D = ,D = ,则:  =138.877 +0.174502
  (24.9287) (0.042726)  t=.729291
4.084230  =0.997940
DW=1.685108  总体上看来回归的效果非常好,估计量的回归系数符合经济意义,拟合优度很高,t检验的值显著,F检验显著.  所以综合以上的经济意义检验以及统计意义检验和我们对方程的相关的修正,新的模型见上。   (2)新模型评价  最终模型表明,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系统显著性。根据经济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可以说,这三者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并且城镇居民受国民收入总额影响最大。但是消费总额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   六、结论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要想在“十一五”期间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消费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们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同时,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由于货币储蓄量比较稳定,适当扩大货币的总发行量,可减弱货币储备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当然以严防“通货膨胀”为前提)。这也与模型推断相吻合.但是,扩大货币发行应慎用,应牢记是货币消费量决定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量受货币流通速度影响。  七、政策建议  根据研究表明健康的消费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良好。因此,结合前文有如下政策建议。  1、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简而言之,保持稳定健康的长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2、营造一个完善的消费的环境。一方面,保证充足的商品与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配套环节。这样,才能满足许多潜在可实现的消费。  3、形成合理收入差距。培育一个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居民整体消费倾向。  4、深化税制改革。这包括对个人收入税、遗产税等诸多方面考虑。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加快货币的“无纸化”。金融学家认为电子货币、信用卡等非纸化货币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降低人们将手中闲置货币“被动储蓄”的可能,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货币流通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兰州商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物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指标,而且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仅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且对调控经济发展速度、对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体系,并用该体系对我国及各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文章大多是针对全国或是某个省,通过具体实例来具体分析。其研究内容和方法随着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层次的高低而有一定差异,并且每篇文章的研究侧重也不同,都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而却较少应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总体把握。因此,本文首先构建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理论分析框架,构筑了逻辑上的一般,进而通过此理论框架来对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逻辑上的特殊。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对国内外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介绍了笔者对以往研究中的看法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首先阐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框架的一般理论认识,然后进行分析框架的构建,主要从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着手,主要包括总体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四个项目,最后对分析框架进行详细的解释。第三部分,对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第二部分搭建的理论平台,结合甘肃省的具体情况,将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全方面的分析。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了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预测了近期走势。第四部分,政策建议。针对甘肃省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涨的现状,依据所得出的结论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商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224;F726【目录】:
摘要4-5Abstract5-101 导论10-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1.1.1 研究的背景10-12
1.1.2 研究的意义12-13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7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5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7 1.3 几点认识17-182 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18-33 2.1 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框架的一般理论认识18
2.1.1 分析框架构建的目的18
2.1.2 分析框架构建的原则18 2.2 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框架的构建18-20 2.3 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框架的主要解释20-33
2.3.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总体分析20-21
2.3.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结构分析21-23
2.3.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23-29
2.3.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动态预测分析29-333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33-60 3.1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总体分析33-40 3.2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结构分析40-43
3.2.1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跌构成分析40-41
3.2.2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地区差异分析41-42
3.2.3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城乡差异分析42-43 3.3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43-46
3.3.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44
3.3.2 分析过程及结果44-46
3.3.3 结论46 3.4 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动态预测分析46-60
3.4.1 使用ARMA模型进行预测46-55
3.4.2 利用温特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55-58
3.4.3 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58-604 政策建议60-63 4.1 央行应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60-61 4.2 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甘肃省粮食价格稳定61-62 4.3 通过稳定能源、原材料价格来控制物价上涨62-63注释63-66参考文献66-70后记7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燕;尹元生;;[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汪淼;郑舒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余永定;[J];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伍戈;;[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6期
卢锋;彭凯翔;;[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王少平,李子奈;[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郑建仁;;[J];经济纵横;2007年17期
刘金全,陈广华,顾洪梅;[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孔立平;朱志国;;[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方先明;裴平;张谊浩;;[J];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阳;[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张阿妮;[D];暨南大学;2008年
刘玉华;[D];复旦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盛宏清;[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邹健;秦伟良;;[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邱汉周;金晓玲;胡希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张丽;;[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鲁成军;蔡敏;孙稳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葛腾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钱美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葛腾飞;;[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王宏哲;孙红兵;方瑶;杨惠惠;;[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陈艳华;;[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玉海;;[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胡浩;;[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范从来;刘晓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刘乃全;刘学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龚敏;李文溥;;[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林致远;龚敏;;[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吴剑飞;;[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宏权;王晓雪;;[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黄馨;李少睿;;[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邬弋军;;[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刘贵鹏;[D];西北大学;2011年
李善杰;[D];辽宁大学;2010年
田苗;[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素琴;[D];武汉大学;2009年
熊鸿军;[D];东华大学;2010年
王跃梅;[D];浙江大学;2011年
蒲晓晔;[D];西北大学;2011年
姜梅华;[D];吉林大学;2011年
谢凤杰;[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敏;[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李海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莹;[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曾顺娟;[D];湘潭大学;2009年
王珂;[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姚文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付兴;[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任墨香;[D];兰州大学;2010年
刘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糜仲春,顾荣芳;[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周浩;朱启贵;;[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王传纶,阎先东;[J];财贸经济;1998年03期
朱帮助;林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谢平,张晓朴;[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3期
卢锋;;[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李扬;[J];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Z3期
王文平;[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武剑;;[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林健,彭敏晶;[J];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琳;[D];天津大学;2003年
陈鸿;[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银山;[J];山西统计;1994年01期
朱永杰,曲海东,陈绍志;[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包蓓英;[J];上海统计;1997年02期
阎明;[J];北京统计;1997年05期
顾海兵,孔向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陈德尊,曹建军,姜润宇;[J];广西市场与价格;1998年02期
贾振中;[J];市场研究;1998年04期
本刊记者;;[J];城市规划通讯;1998年09期
吕雅正,李文坚,郝树峰;[J];中国机电工业;1999年05期
;[J];四川省情;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怡;;[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张龙;;[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张同龙;;[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A];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论文集[C];2005年
孙红英;刘向荣;解玲丽;;[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杜效梅;;[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王军;狄秀梅;汪如民;;[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潘璠;;[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韩平;姜再勇;严宝玉;盛朝晖;李宏瑾;方悦平;;[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发布机构:“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N];中国纺织报;2008年
刘文;[N];消费日报;2008年
;[N];中国纺织报;2009年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N];中国纺织报;2008年
;[N];中国纺织报;2008年
;[N];中国纺织报;2009年
;[N];国际商报;2009年
常统宣 凃贤平;[N];常州日报;2009年
牛士淼 陈庭涵
黄启源;[N];雅安日报;2010年
朱梦笛 倪惠;[N];江苏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岑;[D];苏州大学;2012年
孙晓峰;[D];厦门大学;2007年
焦鹏;[D];厦门大学;2008年
程亚鹏;[D];重庆大学;2010年
施莉;[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谢向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郭红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阎虎勤;[D];厦门大学;2008年
赵永生;[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郑娟尔;[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雪芹;[D];辽宁大学;2007年
王婧婧;[D];重庆大学;2008年
张洋;[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陈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周彦;[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刘海;[D];苏州大学;2012年
郑静;[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徐林;[D];东南大学;2004年
李琛琛;[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寿建鸿;[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出自 MBA智库百科()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Urban Consumer Price Index)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和内容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既包括居民从商店、工厂、集市所购买的价格,也包括从购买的价格。该指数以实际调查的综合平均单价和根据住户调查有关资料确定的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 。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选择代表规格品。
  第二、采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包括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
  第三、确定编制指数的权数。
  第四、汇总计算。
  首先,要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按照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必须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目录填报,同时为反映地区消费的特点,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适当增加一些调查品种。以编制为例,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共计325种,还可根据本市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了有关专业部门意见基础上,增加若干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这些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迅、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等八大类和43个小类。
  由于确定的调查商品是一个商品集合,而且规格、等级、产地、牌号各异,在编制物价指数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采集到,必须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的规格等级牌号中,选出在本市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品,以此代表该商品集团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同时,对规格等级比较复杂的商品还要选择1—2种与代表规格品质量相近似的规格品进行调查,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补充或替换。
  其次,采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物价调查按规定时间对已确定的商店、市场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查、登记。各种商品的采价次数是根据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特点而定的,如鲜活商品价格变动较为频繁、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规定每月采价6次;干菜、干果、烟、酒、茶等放开商品,每月采价3次;日用消费品、服务行业收费等价格相对稳定,每月采价1次。为真实反映居民实际支付的消费价格,在采价时一般不受挂牌价格的限制,而采集居民在商店或实际成交的价格。
  第三、确定编制指数所需的权数。权数是反映不同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在形成中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类权数和大部分商品、服务项目的权数,是根据市区居民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中居民上一年的实际消费构成计算而成;部分在调查中不编码汇总计算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 则是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推算。权数每年确定一次,但对季节影响较大的鲜菜、鲜果的具体品种权数,则根据居民当月的实际消费构成每月计算一次。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各地每年确定权数后,均须报国家统计局审定后方可使用,一经审定,当年不得更改。
  第四、汇总计算物价指数。首先,将调查人员在不同调查商店或农贸市场采集到的价格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计算出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其计算方法主要是:①每次调查的同一商品或服务项目的平均价格由同时调查的几个调查点的价格进行简单平均计算。②各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月平均价格用月内各次调查的价格按简单平均计算。③调价项目的平均价格按计算期内商品调前调后的销售天数加权平均计算。其次,依照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方案规定, 根据各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基期和的平均价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汇总计算出物价指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不一致的原因: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两种不同领域的价格指数,而且它们的编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各级政府掌握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以及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属于流通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市场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据此掌握零售商品的,为各级政府制定,研究市场流通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者都依据商品零售价格编制, 而且都包括生活消费品部分, 有着密切联系, 但也有明显区别。
  ⑴含义不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从卖方角度观察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从买方角度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购买者)生活的影响。
  ⑵统计口径不同。
  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与服务,如学杂费、保育费等。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费而主要供的商品,如办公用品、轿车等。商品零售价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费和,而不反映非商品与。商品按用途分为14大类,即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中西药、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
  ⑶权数来源不同。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居民用于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额以及各种商品、服务项目的实际消费支出额的构成比重,根据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编制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和各种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比重,主要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资料计算。前者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作为权数, 后者则以构成作为权数。如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约为49%。
  ⑷用途不同。前者主要用于说明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分析, 核算和;而后者则主要是用于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分析之强弱, 是反映的重要指标。
  ⑸重要性不同。一般说来, 前者弱于后者。后者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 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居民都很关注的价格指数, 夜实行国家中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 在各国的价格统计中都有。而前者在多数国家的价格统计中都只是一项派生指标, 基本上是在后者基础上派生的。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7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居民消费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