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广场舞卓玛书上fddi队列自定义动画的问题请教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研究_甜梦文库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研究 姓名:刘从洪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指导教师:王倩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摘要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 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 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以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的保 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61 850为建设 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规范。 本文首先分析了IEC61850的主要技术特征,阐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或特性的通信服务的实现方法。然后从数字化变电站本身的特点出发,以IEC61 850标准中规定的D2型变电站为例,结合IEC61850设计出了符合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不同组网方案,并对其变电站内通信报文类型进行 了分析。在基于IEC61850的D2型数字化变电站模型的基础上,论文根据数字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单播、组播和广播的三种报文三种传输方案的优劣, 最后确定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采用基于组播的传输模式,论文分析了几种常 用的改进以太网实时性的办法:改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与优 先级标记和改进实时通信模型等。论文根据数字化变电站自身的特点,设计 了在网络端节点和交换机内部同时进行报文优先级传输控制策略,.来改善非 时间紧急信息对时间紧急信息的影响。.最后,论文以IEC61850规约中的D2型变电站为例,利用OPNET网络 仿真工具,基于网络负荷和CPU负荷的多种情况,对具有综合优先级控制策 略下数字化变电站内ITl和IT2类型信息端对端时延情况进行了多种条件下 的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在传输网络和端节点同时进行信息的优先级传输控 制方案应用于基于IEC61850规约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可以大大 提高通信性能,完全能够满足IEC61850规约中对时间要求高的报文的实时性 时间要求,仿真研究对于现实中提高基于以太网组网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 信网络的实时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变电站网络通信;数据流模型;网络仿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l页Ab stractDigital Subst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Systems.Emergence of smart equipments suchasECT/EVT,intelligent switchgearand etc.make deployment of Digital Substations possible.Fast,reliable and opencommunication networksaswellascomprehensive communication standardsensurethe implement of Digital Substations,especially the new distribu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subst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IEC6 1 850 providescomplete criterion for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substations.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major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IEC 61 850anddescribes several typical realization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Then basedon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substation,taking D2 substation of IEC6 1 850 standard asorthe example,several different network constructionnetwork building schemes foraredigital substation are presented。The messagealso analyzed.typesof substation communicationBasedonthe D2 digital substation model of IEC6 1 8 50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of digital substa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of unicast,multicast and broadcast and adopts multicastasthe transmission model of digitalsubstations.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widely used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real-time processing in Ethemet network:changing network topology,adoptingswitched ethemetandpriority tag,as well as improving real―time communicationto the characteristicsmodels and etc.Accordingof digital substations,this paperproposes to carry out message priority transmission control network and switch to improve real―time processing. Finally,this paper taking D2 substation of IEC 6 1 850 in OPNET.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oursimultaneouslyin nodeas anexample,simulatescanproposed methodconsiderably meet theimprove the requirements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of IEC61 850.It achievesof digitalsubstationsthatthe time indicatorsof IEC 61 850.Theresearch is valuable for improvements of real?time processing in communication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networks of new type digital substations whichare第lI I页networked with Ethernet model.Key word IEC6 1 850;Digital Substation;Communication Data Streams Models;Network Simulation,NetWorks in Substation;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d,使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l入;氕日期:二卯8.5指导老师签名:蔓乒苛日期:纵彤&?,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论文根据IEC6 1850通信规约,结合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以 IEC61850规约中规定的D2型变电站为例,设计出了满足IEC61850 规范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组网结构。 2.论文根据数字化变电站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在网络层及应用端节点 相结合同时使用按优先级传输控制策略,来改善非时间紧急信息对 时间紧急信息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第1章绪论1.2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 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 由于变电站整体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 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供电质 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 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信息模型化的 要求越来越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 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智能开关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 成为可能,而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 变电站实现的保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61850为数字化变电站和电力系统信息化提供了全面的建设规范【lj。 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技术是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过程层、间隔层及站控层上,按照国际标 准IEC61 850通信规范,实现变电站内部以及变电站与集控站间的信息共享 和互操作【2J。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 期间的重点科技项目。北京顺义500 kV变电站、广西桂林500 kV变电站、 内蒙古杜尔伯特220kV变电站、江西外陈220 kV变电站、江西董家窑220 变电站、百南晋城220 kV变电站、百南翠峰110 kV变电站、广东沙坪110 变电站、河北西地110 kV变电站、III东青岛110 kV变电站、无锡圆石110kV kV kV变电站、银川海宝110kV变电站等多个500 kV/220 kV/110 kV的数字化变电 站己经陆续投入运行或开工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3】。数字化变电站很核 心的问题是网络结构与通信,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基于全站唯一网络的数字化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页变电站由于传输信息量大,非时间紧急信息对时间紧急信息有较大影响,尤 其是过程层和间隔层IED之间数字通信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J。因此 结合我国已建数字化变电站的经验和最新网络技术,对数字化变电站网络进 行研究和性能改进具有现实和重要的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研究涉及到IEC61850通信规约和基 于过程层设备数字化的变电站的研究,数字化变电站很核心的问题是网络结 构及通信。下面分别从IEC61850标准和数字化变电站通信两方面概述国内 外研究现状。1.3.1IEC61850标准研究1.国外研究现状IEC61850从开始制定就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在制定IEC 61 850的过程中,美国、德国、荷兰等国都有示范工程,用以验证标准,通过实践来促 进标准的进一步完善【5]。1998年,在德国由FGH,VEW,ABB,ALSTOM和 SIEMENS几家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示范项目OCIS(Open CommunicationInSubstations),建立这个项目的目的是:A.比较并测试IEC 61850标准草案和UCA2.0;B.复查标准草案的灵活性、可行性和效能;C.向IEC标准草案介绍 己有的知识:D.帮助标准化进程;E.确信该标准符合欧洲市场的需要;F.考 虑VDEW的建议【6J。 2000年,为了验证IEC 61850的可行性,欧洲的西门子和ABB等公司 联合搭建了一个试验环境,经验证,完全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响应 性和网络互联的要求。国外大公司对IEC 61850的研究,在理论上己经成熟, 在2004年初,己开始推出其符合IEC 61850标准的相关产品。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IEC61850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IEC 61850标准的制订情况、内容、特点和与其它通信标准比较等综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页性的文献…1】对国内了解认识IEC 61850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2)IEC61850标准分析‘12。1 41。侧重从计算机学科领域对IEC 61850的结构 化模型、语义约定和自动机理论等进行研究。 (3)1EC61850在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专门应用【150 81。提出了较为详细的 实现方案。 (4)通信服务及映射实现的研究与分析[19之11。包括采样值、基于TCP/IP 的MMS等。 (5)SCL配置文件的研究‘22乞41。目前,此类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初期,具 体实现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6)主要是通过对国外互操作实验的介绍,提出国内进行互操作实验的建 议和对IEC61850的互操作性进行理论分析【25.261。(7)文献[27]构建了变压器差动保护闾隔内的过程总线通信实验平台,验 证了传输实时报文的可行性。但文章没对网络流量进行定量分析。(8)文献[28]在IEC61 850的基础上,以变压器差动保护为例,分析了IED在IEC61850中的体系结构、逻辑模型、信息流、设计了IED的数据对 象模型,阐述了采样测量数据基于发布/订阅方式的传输原理。文献对过程层采样数据的传输方式的理解比较有帮助。1.3.2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的研究数字化变电站的部分技术条件,如符合IEC 61850的数字式过程层设备、 间隔层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协同操作、集成应用的自动化功能尚未成 熟应用,相关研究仍分属不同领域;只有所依赖的各项技术条件都已成熟, 并进行系统应用,数字化变电站才能得到广泛实施。当然这个过程不会太长, 文献[30]简单报道了2005年首个国产数字化变电站的投运,文献[29]贝JJ较早 的总结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先进通信技术的移植,即将先进的通信网络硬件、软件技术应用到变电 站自动化系统。依据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采用以太网。文献[31]、【321研究了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装置上的应用方法,文献[33]、[34]研究了以太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特性,提出了一些以太网实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页时性改进措施。上述文献对相关实践具有借鉴价值,但后两部分文献中提出 的方法并不一定都适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需要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 际特点作出选择或改进。 通信协议及网络性能分析。由于早期缺乏统一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的 类型和协议并不统一。类型有RS.422/485,CAN,LonWorks,Profibus和以 太网等,协议有CDT,DNP3.0和IEC 60870.5系列目前发展到IEC61850标准。造成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研究相对分散:文献[35]对基于LonWorks 的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了分析,文献[36]对基于polling方式的变电站通信网 络进行了分析,文献[37]对基于CAN的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了分析等等。由 于不同类型网络传输控制机制和协议的显著差异,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受到限 制。IEC 61850统一了未来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因此,对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性能分析将具有更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数字式过程层设备的应用不仅使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流量特性发生 了较大变化,对网络实时性的要求也变得更高(甚至是“硬实时”的要求), 对网络性能进行准确分析也十分必要。 文献[38]对变电站采用交换式以太网实现信息综合传输的可行性进行了 研究,研究表明:当网络轻载时,交换式以太网能够满足变电站信息传输的 需求。但是,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设备接入变电站可能会引起网络过载,此 时,采用交换式以太网进行信息综合传输不能排除非时间紧急信息对时间紧 急信息的影响。特别在紧急情况下,由于网络流量剧增可能出现网络拥塞、 流量冲突等问题。文献[39]对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仿 真研究,但过程层通信采用的是UDP协议,未采用IEC61850规定的三层通 信模型,因此不完全符合IEC 61850的规定。因此,如何改善网络传输性能, 消除非时间紧急信息对时间紧急信息的影响,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加贴近实 际情况的数字变电站通信网络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1.4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3部分:(1)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61850的理论分析;(2)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结构特点与通信网络的研究;(3)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分析。全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章节安排如下:第5页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 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第2章是IEC61850标准特点及通信映射。归纳了IEC 61850的主要技术 特征,包括功能分层的变电站、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功能与通信解藕、变 电站配置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等。概述了信息模型的通信映射,阐 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或特性的通信服务的实现方法。 第3章是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本章就数字化变电 站的特征、结构和数据流报文,组网方式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给出了数 字化变电站过程层的四种基本组网方式和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式。 第4章是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在分析以太网介质 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特点,给出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 化系统对通信网络的基本要求;针对标准以太网存在延时不确定性的问题, 总结了提高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主要措施,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特点,设计了在 传输网络和端节点同时进行信息的优先级传输控制方案策略。详细分析了数 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传输特征,分析了以太网为使用者提供了单播、广播 及分组广播3种传输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数字化变电站内报文进行选择性的 传输方案。 第5章是基于OPNET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实时性仿真分析,验证了在 传输网络和端节点同时进行信息的优先级传输控制方案应用于基于 IEC61850规约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可行性,完全能够满足 IEC61850规约中对时间要求高的报文的实时性时间要求,仿真研究对于现实 中提高基于以太网组网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页第2章IEC61 850标准特点及通信映射2.1 IEC61 850标准技术特点IEC61850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标准,与以往的变电站通信标准相比,它具有如下突出的技术特征【8】:(1)功能分层的变 电站;(2)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3)功能与通信解藕:(4)变电站配 置语言SCL。本节主要介绍与本文内容相关的(1)一(3)特性。2.1.1功能分层的变电站IEC61 850为了完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监视和继电保护三大功能,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按功能和逻辑通信抽象为3层体系结构:变电站层、 间隔层和过程层【10】。变电站总线用于变电站层和间隔层间通信,过程总线用 于间隔层和过程层间通信,其结构如图2.1所示。制图2-1功能分层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IEC61850并不规定通信拓扑,不限制任何物理通信接口,只需根据需求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页定义可以在物理的通信链路上应用的通信服务,因此,这种层体系结构只是 抽象的概念,并不限定实际的网络形式。这样的通信系统有利于变电站内设 备以及变电站与控制中心构成统~的无缝连接网络。下一章将进一步详细论 述分层的通信结构。2.1.2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IEC61850将IED视为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的运行方式,客户机代表向其它IED请求或确认功能服务,服务器代表IED本身可视或可访问的 自动化功能。而IED以客户机方式请求或确认功能服务的过程也就是其它 IED以服务器方式提供功能服务的过程,客户机的运行行为可以由其与服务 器间的逻辑关系得出,所以,IEC61850通常主要将IED的服务器功能(但包括由客户机主动发起请求目的不需要服务器响应的客户机功能,如GOOSE) 作为建模对象。IEC61850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首先,定义若干语义模型类,用来规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涉及到数据、结构、操作以及广义的SCADA语义; 接着,对照语义模型类,将IED的自动化功能和相关信息抽象、分解,并通 过对语义模型类的继承、重载或直接引用,生成特定的应用实例;最后,将 这些实例按照“类”的形式层次化的构成具有一致性和确定性的信息模型(服 务器)。信息模型的属性包含逻辑设备(Logic 象和数据属性4个层次¨7J: 1.逻辑设备,用于包含1组特定应用功能的产生和使用信息的虚拟设 备,逻辑设备由逻辑节点和附加的功能服务聚合而成。 2.逻辑节点,交换数据的最小功能单元,1个逻辑节点代表服务器的l 项基本功能或IED中的1组设备信息,可以与其它逻辑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并执行特定的操作,逻辑节点由数据对象、数据属性、数据属性列表以及对 应的功能服务聚合而成。 3.数据对象,包含逻辑节点的所有信息,从不同的CDC及CPDC继承 而来,是CPDC的命名实例。 4.数据属性,数据对象的内涵,是模型中信息的最终承载者。 从模型构成语义可以看出,信息模型不是数据集合,而是数据与功能服DeviceLD)、逻辑节点、数据对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页务的聚合,是一个面向对象的模型,模型中的数据和功能服务相互对应,数 据的交换必须通过对应的功能服务来实现。数据与功能服务的紧密结合使模 型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可重构性和易维护性。2.1.3功能与通信解耦如上节所述,信息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由信息模型的功能服务实现。在 总结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涉及通信服务的基础上,IEC61850定义了14类ACSI(Abstract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terface)模型,用来规范信息模型的功能服务。包括服务器模型、应用关联模型、逻辑设备模型、逻辑节点模型、 数据模型、数据集模型、替换模型、整定值控制块模型、报告及记录控制块 模型、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采样值传输模型、控制模型、时间及时间同步 模型和文件传输模型。每类ACSI模型都由若干抽象通信服务组成,每个服 务又都定义了服务的对象和方式:服务方式包括服务的发起、响应和过程, 而服务的过程是指某个具体服务请求如何被服务器所响应,以及采取什么动 作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响应【4…。 ACSI模型中的通信服务分为2类:①客户机/Jl艮.务器模式,诸如控制、 读写数据值等服务;②发布者/订阅者或对等交换模式,诸如采样值传输、GSE 等服务,如图2.2所示。图2-2 ACSI通信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页ACSI规范的信息模型的功能服务独立于具体网络,即功能与通信解耦。 功能的最终实现还需要经过SCSM(Specific CommunicationServiceMapping),SCSM负责将抽象的功能服务映射到具体的通信网络及协议上,具体包括:①根据功能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通信网络的类型和OSI模型的1~6层协议;②在应用层上(OSI模型中的第7层),对功能服务进行映射,生成 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如图2―3所示。特殊通信服务映射Protocol DataUnit,APDU),形成通信报文,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应用层厂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协议图2―3 ACSI向应用层的映射ACSI对信息模型的约束是强制和惟一的,而SCSM的方法却是多样和 开放的。采用不同的SCSM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功能服务对通信过程、通信 速率以及可靠性的不同要求,解决了变电站内通信复杂多样性与标准统一之 间的矛盾;适时的改变SCSM方法,就能够应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而不 需要改动ACSI模型,解决了标准的稳定性与未来通信网络技术发展之间的 矛盾。IEC 61850并不要求每种SCSM方法都能够映射ACSI所有的抽象服 务,但越简单的SCSM方法对ACSI模型的支持就越不完备,所实现的功能 服务也就越简单。ACSI向不同SCSM映射的过程,如图2.4所示。特点接口应用网络1层~6层 图2―4 ACSI向不同SCSM的映射IEC61850运用ACSI和SCSM技术不仅实现了功能与通信的解耦,而且通信可以灵活的采取多种实现形式,这是建立统一、开放和发展的变电站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方法。第10页2.2 IEC61 850通信映射信息模型的通信映射即ACSI向SCSM的映射。目前IEC 61850定义了 4种SCSM方法,它们都以OSI模型为基础并都选择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图2.5【20】[411,具体如下: 1.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核心ACSI服务向MMS的映射。 2.GSE模型中的GOOSE报文传输服务、GSE管理服务和SV模型中的 采样值传输服务直接向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映射。 3.GSE模型中的GSSE报文传输服务向MMS信息报告(MMSInformationReport)以及无连接的OSI协议栈的映射。4.时间及时间同步服务向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SNTP)映射。 本节根据上述四类信息模型的分类方法,下面将做具体分析。r搿till票栏信 (多路广SV霎罂鲁襄銎件()毳惹GO电站OS事E)GOOSE时间同步ACSI核删匣务 心服务MMS Protocol Suite通用变电站 状态争仟≮‘菇第GSSETimeSync(SNTP)UDP/IPTCP/IPISO Co T.ProfileGSSE T.ProfileISO/IEC 8802.2 LLCISO/IEC 8802.3 E :hertype ISo/IEC 8802.3图2-5 IEC61850通信映射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页2.2.1核心ACSI服务向MMS的映射IEC61850.8―1提供了ISO/IEC9506(制造报文规范MMS)应用协议实现 IEC61850.7.2,7-3,7-4中规定的服务、对象和算法所需要的的详细指令和规 范。IEC 61850协议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也没有规定具体映射到何种通信协 议,这为MMS在IEC 61850中得到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最重要的是,MMS 和IEC 61 850都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方法来解决互操作性的问题,很少有 一个国际标准能够像MMS一样,对IEC 61850的核心服务(客户/N务器模型) 提供完全的支持,因此IEC61850.8―1重点对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MMS 作了详细的规定【421。 作为应用层协议,MMS协议完全遵循OSI通信体系结构,能够运行于 多种通信网络和协议栈。IEC 61850在选择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物理层和数 据链路层,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映射到OSI模型的基础上,对传输层框 架的选取定义了2种方式:TCP/IP传输层框架或OSI传输层框架。OSI传输 层框架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但其复杂且不实用的特点使其没有得到广泛 的支持,使得MMS的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Intemet使用的TCP/IP协议由 于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能够避免通信子网在处理能力上的浪费,已成为 计算机通信的事实上的标准,得到广泛的支持。因此推荐采用RFCl006提出 的在TCP协议栈上实现OSI传输服务,见表2.1。 MMS将实际设备外部可视行为抽象成虚拟制造设备(VirtualManufacturingDevice)VMD及其包含的对象子集,并通过定义与之对应的一系列MMS服务实现对实际设备的控制。由于MMS和IEC 61850都采用抽象 建模的方法,因此,只要将IEC 61850的信息模型正确的映射到MMS的VMD 及其MMS服务,并进行必要的数据类型转换,就可以实现ACSI向MMS的映射。 下文将从信息模型的属性和通信服务这2个方面去讨论向MMS及其底层协议 栈的映射方法。1.IEC 61 850信息模型向MMS的映射IEC61850中变电站通信网络信息模型主要由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对象、数据集、日志、文件这七大信息类模型构成,而MMS协 议中也规定了分层次的语义空间,和IEC61850有关的包括虚拟制造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页(VMD)、域(Domain)、有名变量(Named Variable)、有名变量列表(NamedVariableList)、日志(Journal)、文件(File)对象,映射方法详见表2―2。需要说61明的是,MMS的索引语法也和IEC850有所不同,标识符“."则被“¥”取代,对数据的索引还应该加上功能约束的表征。本文以数据 WDR.88 1/PIOC.Behaviour.stval为例作了描述。表2―1 MMS+0SI+TCP/IP+以太网的协议栈OSI模型分层 应用层名称MMS服务规范ISO 9506.1ISO/IEC 8 649 ISO/IEC 8 822协议规范ISO 9506.2 IS0/IEC 8650关联控制服务元素 表示层 面向连接的表示IS0/IEC8823―1抽象语法标记 会话层 面向连接的会话ISO/IEC 8824.1ISO/IEC 8326ISo/IEC 8825 ISo/IEC 8327.1传输层TCP上的ISO传输服务 TCP协议RFC 1006RFC 793 RFC 792网络层ICMP协议(v4) IP协议(v4) ARP/RARP协议RFC 791RFC 826/RFC 903数据链路层ISO/IEC8802.3上的IP数 据报CSMA/CDRFC 894ISO/IEC 8802―3物理层光纤或RJ45IEC60874.10或ISO/IEC8877表2-2 IEC61850信息模型和MMS对象映射关系IEC61850IEC 61 850实例MMS对象MMS实例信息模型Server Server0VMDDomain Named VariableVMD0LD LNWDR.881 WDR.8 8 1.WDR/PIOCWDR.881 WDR.88 1/PIOC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Do第1 3页 WDR一88 1/PIOC¥ST¥BehaviourWDR一88 1.WDIVPIoC.BehaviourDAWDR.88 1.WDR/PIOC.Behaviour.stvalWDR.8 8 1/PIOC¥ST¥Behaviour¥stval Named Variable ListData SetLog File 2.IEC 61 850通信服务向MMS的映射 IECJournal File61850.7.2定义的ACSI抽象服务,对服务请求的接收方需要作出的动作进行了描述。但是只有当这些抽象服务映射到一种具体的服务,并对携 带服务参数的报文格式和编码规则以及其网络传输方式加以定义,才可以用 于实际的信息交换过程。如果将IEC 61850的通信服务映射到MMS定义的一套标准的服务,这样任何MMS用户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服务进行交互,从而满足互操作性,见表2.3。表2-3IEC61850的ACSI服务到姗s服务的映射MMS对象IEC61850服务AssociateMMS服务InitiateVMDRelease Abort GetS erverDirectory Conclude AbortGetNameList(取VMD中的对象列 表)域GetLogicalDeviceDirect OryGetNameList(取域中的对象列表)命名变量GetAllDataValues GetDataValues GetBRCBValues GetURCBValues GetLCBV.aluesRea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GetLogStatusValues第1 4页GetSGValues GetSGCBValuesSelect SetDataValuesWriteSetBRCBValuesSetURCBValuesSetLCB Values SelectActiveSGSelectEditSGSetSGValuesSetSGCBValuesSelectWithValueCancel,Operate TimetActivedOperateGetDataDirectory ReportGetNamedVariableAccessAttributes InformationReportRead命名变量列表GetDataS etValues SetDataSetValues GetDataSetDirectory、№iteGetNamedVariableListAttributesReadJournal日志QueryLogByTime QueryLogByTimeEntry文件GetFileSetFile DeleteFile GetFileAttributeValuesFileOpen,FileRead,FileClose ObtainFileFileDeleteFileDirectory从上表可以看出,ACSI服务到MMS服务的映射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关系。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1)映射到MMS Read或Write服务时,实际上是多个ACSI服务。比如 GetDataValues服务、GetDataSetValues服务等,因此必须要用某种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页来区别MMS应该执行何种类型的ACSI服务。比如在MMS Read服务原 语时加入一定的参数来区别该服务的应用对象、范围和具体内容等。 (2)ACSI定义的GetFile服务映射到MMS服务时,实际上是用3个MMS服务实现的:FileOpen,FileRead,FileClose。这3个服务代表着GetFile服务的3个必要的过程,因此需要协同工作来完成一项ACSI服务。2.2.2GOOSE、SV、GSE管理报文的通信映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具有大量的快速报文,这些报文如果按照上节的通 信方法进行传输,不但要经过IEC 61850协议向应用层协议MMS的转换延 迟,而且其它各层协议封装/解析的时间开销巨大,显然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 因此,IEC 61850规定GOOSE报文传输、SV报文传输、GSE管理报文传输 这3类通信服务仅在表示层上进行BER编码后(IEC61850 9一l定义的采样值 报文甚至表示层为空),直接映射至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同时为了确保 GOOSE和采样值报文的实时性,又在数据链路层上采用了基于VLAN(IEEE802.1 Q)的以太网优先级标记,通过赋予上述2类报文较高的优先级别,使它们通过交换机时消耗较小的排队延时,如表2―4所示【431。表2―4 GOOSE、SV、GSE管理报文的通信服务和协议OSI模型分层名称 G00SE报文 GSE管理报文服务规范协议规范M/O M应用层IEC 6l850.9―1定义的采 样值报文IEC6l 850IEC61850.9―2定义的采样 值报文 表示层 ASN.1的BER编码 (第一种采样值报文除外)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IS0/IEC8824.1ISO/IEC8825MM M M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数据链路层 优先级协议/虚拟局域网VLAN第16页MIEEE802.1QCSMA/CDIS0/IEC8802.3M物理层同MMS报文通信映射下面主要介绍GOOSE报文和SV报文的映射实现,GSE管理报文的映射方 法和GOOSE报文的情况基本类似。 1.GOOSE报文的映射 在应用层,IEC 61850规定GOOSE报文采用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的格式m1,如下:IECGoosePdu::=SEQUENCEgocbRef timeAl lowedtoLive datSet golDt 1j 1J 1J 1j1JIMPLICTT IMPLICTT IMPLICIT IMPLICIT IMPLICTT IMPLICIT IMPLICTT IMPLICIT IMPLICTT IMPLICTT IMPLICIT IMPLICIT ANYVISIBLE―STRING. INTEGER. VISIBLE―STRING.VISIBLE――STRINGUtcTime, INTEGER, INTEGER, BOOLEAN INTEGER, BOOLEAN INTEGER, DEFAULT DEFAULTOPTIONALStNum sqNumteStFALSEconfRef ndsCom numDatSetEntr i a11Data securi tyes口H瞄∞口陷 1j9]10 11 12FALSE,SEQUENCEOFData,OPTIONAL)UtcTime::=OCTETSTRINGEND。由上可见,虽然GOOSE报文传输服务并不映射到MMS协议上,但是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页IEC61850规定GOOSE报文的组织格式依然按照MMS定义的数据格式,GOOSE 报文的APDU为ASN.1定义的构造类型(SEQUENCE),具体包含多类数据: (1)gocbRef,al 1Data,numDatSetEntries,datSet,confRef参数代表 GOOSE模型的通用对象控制块GOCB(GOOSEControlBlock)服务和属性,其中aliData是GOCB引用数据集在MMS中的映射,变量列表名datSet是数据集路 径名DatSetReference在MMS中的映射。 (2)security参数代表IEC 61850对采取的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 (3)t,stNum,sqNum,timeAllowedtoLive,test等属于报文控制参数。 t代表GOOSE报文产生的时标,通常作为驱动事件的发生时标;stNum代表 GOOSE事件计数值,该参数表征了为保证传输可靠性采用的重传机制,初始值 为0,每产生一次时间加1,记满后复归1;sqNum代表GOOSE报文计数值,每 发送1次GOOSE加1,记满后复归1,stNum加i时复归0;timeAllowedtoLive 代表报文存活时间,单位为ms,为减轻网络负载,重传报文的 timeAllowedtoLive通常依次增大;test代表GOOSE报文是否处于测试状态。 在表示层,GOOSE报文的APDU采用ASN.1的BER编码格式。在数据链路 层,GOOSE报文采用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分组广播地址为0卜OC―CD一0卜oo―00至OI-OC-CD―Ol一01-FF;广播地址为FF-FF―FF―FF―FF―FF:虚拟LAN优先级标记为Ox8100,报文的优先级缺省为4,以太网型式为Ox8888,应用标识为Ox000到Ox3FFF。GSE管理报文分组广播地址为 O卜OC―CD―02一00一00至0卜0C―CD一02―0卜FF,虚拟LAN优先级标记为Ox8100, 报文的优先级缺省为i,以太网型式为Ox8889,应用标识为Ox000到Ox3FFF。 2.SV报文的映射H副 在应用层,SV APDU置入发送缓冲区之前,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数据单 元(APDU)连接成一个APDU,并在报文的前面串联一组应用协议控制信息 (APCI),包括ibyte的ASN.I标记、l的byte长度、2bytes的ASDU个数,如图2-6所示。APcI(应用.协议控制信息)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图2-6多个ASDU连成1个ASDUIEC618509-i定义的采样值报文中,每个ASDU包括两个部份:一是与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8页IEC60044-7/8兼容的通用数据集ASDU,主要是12路电流、电压信息和反映 其有效性的状态信息;二是IEC 61850定义的状态数据集ASDU,包含二进制 输入状态及其品质信息,主要用于开关量的输入。而IEC 61850―9―2定义的 采样值报文ASDU则不采用上述专用数据集,ASDU的个数和数据集内容是自 定义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有大于12路采样需要时,采用该报文的自定义数据 集则十分灵活方便,但不支持状态信息的传输。 在表示层,IEC 61850-9-1定义的采样值报文采用公共数据类编码规则,而IEC 不同。618509-2定义的采样值报文采用ASN.1的BER编码格式,两者有所在数据链路层,两种采样值报文采用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尽管两者的 报文长度不同,但APDU的组织格式却基本一致:广播地址为FF―FF―FF―FF -FF-FF;分组广播地址为01-OC―CD一04一00一00至0卜0C―CD一0卜04一FF。2.2.3GSSE报文的通信映射为与UCA GOOSE报文保持兼容,IEC 61850定义了不如GOOSE报文 灵活的GSSE报文,它的功能也更加明确和更易识别,在传输跳闸/变位信号 等特定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IEC的最终目标还是将GOOSE完全代 替GSSE。GSSE报文在应用层被映射到MMS,底层被映射到无连接的OSI 模型+以太网的协议栈上,如表2.5所示。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具体映 射环节的实现【4 3|。表2-5 GSSE报文的通信服务和规范OSI模型分层 应用层名称 制造报文规范MMS服务规范IS09506.1协议规范ISO 9506.2M/0 M关联控制服务元素ACSEIS0/IEC8649ISO/IEC8650M表示层无连接的表示 抽象语法表述IS0/IEC8822 ISO/IEC8824.1IS0/IEC9576―1ISO/IEC8 825.1M M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无连接的会话 无连接的传输 无连接的网络 无连接端系统对中 间系统 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CSMA/CDIS0/IEC8 802.2IS0/IEC8 802.3 ISO/IEC8 3 26 ISO/IEC8072第1 9页IS0/IEC9548.1 IS0/IEC8602M M M MISO/IEC8348IS0/IEC8473.1/2ISO 9542M M物理层同MMS报文通信映射2.2.4时间与时间同步报文的通信映射时间及时间同步服务主要的功能是完成变电站范围内的时间同步,实现 过程是:驻留在提供时间同步服务的IED中的时间服务器从外部时钟源(如 GPS)获取时间信息,再通过时间与时钟同步报文TimeSync(CTime Syllchronization)校准请求同步的IED的内部时钟[431。TimeSync报文映射到完整通信协议栈,传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应用层采用TCP/IP协议族上的通用网络授时协议SNTP(SimpleNetwork TimeProtoc01),如表2―6表2-6时间与时间同步报文的通信服务和协议OSI模型分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名称服务规范协议规范M/o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RFC2030M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RFC768 RFC792M M对IP分组广播的主机扩 展IGMP 网络层 互联网协议IP 地址解析协议ARPRFCll22MRFC791 RFC826M M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广播网络数据报文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IP数据报传输标 准CSMA/CDISO/IEC 8 802.3RFC919第20页M MRFC894M物理层同MMS报文通信映射SNTP协议具有主/被动对称、客户机/服务器及广播3种工作模式, IEC61850将TimeSync服务定义为双边应用关联TPAA(TwoPartyApplicationsAssociation),因此SNTP采用客户机/JJ艮.务器的工作模式。TimeSync报文的 时间/同步精度取决于外部时钟源的精度和网络路径的特性。变电站通常采用 高精度的GPS作为外部时钟源,且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规模相对较小,SNTP 的同步精度能够实现IED之间的毫秒级同步,可以满足变电站内大多数应用 功能的需要。面对过程层需要更高精度的同步问题,IECTC57WGl 0准备将新制订的基于以太网的精确时间同步协议(IEEE 5188/IEC?61588)引入IEC61850,将其作为过程层采样同步报文,它的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秒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第3章基于IEC6 1 8 50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设计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是随着数字式过程层设备的诞生出现的。在实现过 程层数字化、信息共享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变电站强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整 体的信息化、统一模型化和站内IED之间、变电站与控制中心之间协同操作、 集成应用的能力。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的重要 组成部分,本章将给出D2数字化变电站的组网结构设计。3.1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征变电站实现数字化,指的是变电站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全过程实现 数字化,且每个环节都具备完善的白诊断功能;变电站过程层的所有设备都 实现智能化,二次接线大大简化。整个变电站的信息模型,包括数据模型和 功能模型,都采用统一模式;各类设备的数据通信都采用开放的统一的通信 协议,实现所有数据的无缝交换;所有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都能 得到保证,数据测量精度高;通信介质全部采用光纤来取代传统的电缆;各 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整个变电站的管 理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和信息化【441。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自动 化系统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45】: 1.变电站层次化:根据不同功能,变电站在逻辑结构上划分为过程层、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过程层实现所有与一次设备接口相关的功能,包括开入/ 开出、模拟量采样等;间隔层的功能是利用本间隔的数据对本间隔的一次设 备产生作用;变电站层的功能是利用全站的数据对全站的一次设备进行监视 和控制及与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过程层是专门针对数字式过程层设备 划分的,它分担了常规变电站间隔层的部分功能。 2。过程层设备数字化:一次设备被检测信号回路采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被控制驱动回路采用智能断路器,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 测量电缆和控制电缆被数字光纤所取代。 3.间隔层内设备网络化: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2页测量控制装置、防误闭锁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 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 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 备不再出现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 源共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4.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 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自动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 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 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 期检修"改为“状态检修”。5.支持系统与运行系统协调工作:数字化变电站中,基于信息共享的各种运行支持系统(如一次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系统等)可以功能优化并与变电站 的运行系统协调工作。3.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层次结构设计IEC61 850作为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惟一国际标准和电力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的基础,数字化变电站采用IEC61850将是必然选择。但是IEC61850和数字化变电站有着更深层次的关联:前者对后者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例如其它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不涉及诸如采样值传输的过程层通信,而IEC 61850则为数字式过程层设备的全面接入做好了准备,即前者是以后者为蓝 本制订的,也正因如此,前者的全面实践有赖于后者的实现。所以IEC 的实践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是个有机结合的过程。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 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迈进了数字化的新阶 段。在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中,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他自动 装置的I/0单元,如A/D变换、光隔离器件、控制操作回路等将割裂出来作 为智能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 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0部分;而在中低压 变电站则将保护、监控装置小型化、紧凑化,完整地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 了变电站机电一体化设计。61 850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3页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 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继承了分层分布式的特点分为三个 层次,根据IEC61850标准定义,在逻辑结构上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 三个层次,分别是“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在这3层中有10类 逻辑接口,分别接入2类总线:过程总线(process bus)以及变电站总线(station bus)。各层次内部和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以IEC61850规约中规定的D2型变电站图3―1为例,三个层次的关系如图3-2所示,为简化 起见,6个结构相同的馈线间隔用间隔(F1~F6)表示,两个变压器间隔用间 隔(T1,T2)表示。呱VV挖n拗他=\J1口-/lR丁、虽一一可工]_、眄]\一广,}LJ\、T_LJT-厂砣图3―1 IEC61850规定的D2型变电站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4页远动单元lI主控单元llHMI一变电站层一间隔控|I间隔保间隔控制单元 间隔S1间隔保间隔控间隔保护单元制单元ll护单元间隔层1丽]r_丽l过程层网络l护单元间隔S1制单元 1i雨rfTl.T2]毕剑k毕髫i箩扩各并单元 路器 I|口71干儿F1~F61]l弼rfTl.T2]过程层网络I过程层网络一过陧罢币引广丽lJ伊1~F6)智能断 路器合并单 兀一佳旧。憎塘一千.旧 旧l◆r.挝隅喉v一一鲤匣坠JI f司lNsl_j智能断ll合成合|l智能断 路器 II并单元Il 路器 问隔 |l间隔ll 问隔I(T1 1,T2)ll(T1,T2)|l(T12,T2)图3―2 D2型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层变电站层:变电站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 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及时保存历史数据库;按既定协约将有关数据 信息送往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 过程层执行;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具有(或备有)站内 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等功能以及图像、声 音等多媒体功能;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 修改参数的功能;具有(或备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 间隔层:间隔层的主要功能是: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 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 控制功能;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 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变电站层的网络通信功能, 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 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过程层: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智能 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其主要功能可分为三类:①电气运行的实时电气 量检测。即利用光电电流、电压互感器及直接采集数字量等手段,对电流、 电压、相位及谐波分量等进行检测。②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在线检测与统计。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如对变电站的变压器、断路器、母线等设备在线检测温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状态等数据。③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在执行控制命令时具有智能性,能判断命令的真伪及其合理性,还能对即将进行的动作 精度进行控制,如能使断路器定向合闸,选相分闸,在选定的相角下实现断 路器的关合和开断,要求操作时间限制在规定的参数内。3.3数字化变电站内数据流及其报文分类3.3.1数字化变电站数据交互分析数据流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交换,这种数据交换可能是 连续的或由事件驱动的[461。分布实时应用在它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数据流类 型,数据流类型可以简单到传感器送来的温度值,也可以复杂到几百个传感 器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以保证控制过程正常运行。在分析这些不同的复杂 数据时,我们必须理解这些不同数据的类型、属性和模式。在具有变电站一 间隔层一过程层结构分层的D2型数字化变电站内,需要传输的数据流有如 下几种【4 71,以图3.2为例。 1.过程层一间隔层通信 在间隔层和高压一次设备的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数据流。间隔层 的设备大多数需要从过程层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和事故情况的电压 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断路器 和隔离开关位置、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的诊断信 息以及断路器操作信息。 2.间隔层内的通信 间隔层的设备有间隔控制单元和间隔保护单元两种。 在一个间隔层内的相关间隔功能间或设备间的数据流即是保护、控制、 监视、测量数据流。这类信息有测量数据、断路器状态、器件的运行状态、 同步采样信息等。 3.间隔层之间的通信 不同间隔层之间的数据交换有:母线分段和变压器间隔之间跳闸命令传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输等。 4.间隔层一变电站层通信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的通信内容很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3类。第26页a.测量及状态信息。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测量值和计算值,断路器、隔 离开关、主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各间隔层运行状态、保护动作信息等。 b.操作信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命令,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 调节,自动装置的投入与退出等。 c.参数信息。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整定值等。 5.站一电网控制中心之间通信 变电站和一个远方控N/监视中心之间的数据流。远方中心可能是一个具 有固定的链路连接的网络控制中心,或具有通过公共网络的拨号链路的维修 中心。事件可以由一个外部时钟或集成到系统中的时钟和变电站同步。3.3.2变电站内报文分类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实时系统,其不同部分、不同 时期的数据流具有不同的实时性要求。 IEC61850定义了7种类型报文,即:快速报文、中速报文、低速报文、 原始数据报文、文件传输报文、时间同步报文和具有访问控制的命令报文【4引。1.快速报文:这类报文典型表现为数据、命令或单一报文的简单二进制 代码,如“跳闸”、“合闸”、“启动"和“停止”等等,接收此类报文的lED通常在接收以后就立即动作。 2.中速报文:某种报文,若它发生的时间是必要的,但传输时间却无关 紧要,则希望发送此种报文的lED有自己的时钟。报文应含有发送机设定的 时标,接收机将在一定的内部时间延迟后正常反应,然后按报文中的时间标 志给出的时间来进行计算。通常的状态信息属于此类报文,这类报文也可能 含有单--N量值。3.低速报文:此类报文含有复杂的报文,可能需要时间标志。这种类型报文一般用于低速自动控制功能、事件记录传输、读或改变设定点值和通常 的系统数据描述等。不管时间标记需要(正常)还是不需要(例外),都应由实际应用所决定。对正常警报/事件的处理,警报和事件应标有时间标记。非电量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7页测量(如温度)也属于此类型。但某些自动装置和数值(如压力)则需要类型2的 报文。 4.原始数据报文:此类报文如数字式变送器和数字式仪用互感器的输出 数据。此数据包括每个IED输出的连续同步数据流,并交叉有其它IED的数 据。.5.文件传输报文:此类报文用来传送大型记录数据文件、信息目的和整 定等。数据应分为有限长度的块,以便为其它通信网络的应用所使用。 6.时间同步报文:这类报文用于同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的内部 时钟。按照用途(事件时间标记或原始数据的采样精度)需要不同级的时间同 步。 7.具有访问控制的命令报文:这类报文用来传送控制命令。此命令可由当地或远方人机会话接口(HMI)发出。这需要有较高的安全性。此类报文是基于类型3的报文,必须带有附加的口令和查证过程。 从时域的角度,根据数字化变电站内报文的种类,可以将数字化变电站 内的信息分成四类,由于标准的以太网还不满足时间同步信息的传输需求,IECTC57WGl 0正准备将新制订的基于以太网的精确时间同步协议(IEEE 61588)引入到数字化变电站来,这类信息,本文在信息的分类中暂5188/IEC时不予考虑,见表3―1所示。表3-1信息分类信息类型ITl IT2 IT3描述 周期性信息,例如原始数据报文。 事件驱动信息,例如快速报文。 主动上送设备运行信息或下发控制信息,,例如低速报文,中速报 文,具有访问控制的命令报文。IT4维护信息传输,例如文件传输报文。3.4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组网结构设计合理的组网方式是保证以太网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在数字化变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8页站中,合理的组网方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组建的网络在实现承载功能、并满 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在不改变网络本体参数的条件下,通过对网络结构和 节点分布的优化,提高网络的效能和变电站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并达到效能 与投入的平衡【5 2|。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结构继承了分层分布式的特点,其功能在逻辑上被 分配到3个不同的层(即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中。在这3层中有10类 逻辑接口,分别接入2类总线:过程总线(process bus)以及变电站总线(station bus),因此其组网方式从应从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考虑入手,具体分析如 下。3.4.1过程总线的基本组网结构设计过程总线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IEC 61850标准中列举了4种基本 方案(4引,如图3.3所示,它们体现了不同的组网原则,可以满足不同的数据 流要求及可靠性要求,并可应用于不同场合。 1.面向间隔原则。在方案1中,每个间隔有其自身的总线段,同时还装 设1个独立的全站范围的总线以连接各间隔的总线段。面向间隔的组网方案 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维护,缺点是需要安装较多的交换机和路由设备, 成本较高。该方案适用于220 kV及以上系统以及重要间隔。另外,设备的 互操作性乃至互换性既可在IED层面获得,也可在间隔层面获得。在IEC 61850实施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互操作性实践,间隔层面的互操作性更容 易得到保证,这也就自然导致了面向间隔的组网方案。 2.面向位置原则。方案2中每个间隔总线段覆盖了多个间隔。当IED的 安装位置处于多个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中心时,从高压端到IED的光纤传输 距离最短。另外,220 kV双母线接线多采用母线PT,该PT可以为多个间 隔所共用,从而节省了PT的安装数量。 3.单一总线原则。方案3是一种全站单一总线方案,所有设备都与该总 线连接。该方案的优点是节省了交换机,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可靠性差, 需要较高的总线速率。该方案适用于网络负载较轻、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中、 低压系统。 4.面向功能原则。方案4中的总线段是按照保护区域来设置的,其突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优点是总线段之间的数据交换量最小。第29页………肺~D梨~~_一1lr~扩{.i二掣一吾藁西图3-3过程总线的几种结构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这取决于数据流要求、可靠性要求或安装过程中 的具体情况,本文的D2型数字化变电站的过程层间隔组网方案采用方案l 面向间隔原则进行组网如图3.3所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0页图3―4面向间隔的D2型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组网图3―4中共有9个间隔,其中间隔F1~F6表示馈线间隔,间隔S l表示 母线分段间隔,T1、T2间隔表示变压器间隔,每个间隔根据其智能断路器单 元,采集电流电压信息的合并单元和完成本间隔的间隔保护和间隔控制单元 组成一个独立的子网,每个子网有其自身的总线段,同时还装设1个独立的 全站范围的总线以连接各间隔的总线段。3.4.2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结构设计数子变电站总线的基本组网方案包括除过程层总线组网设计外还包括变 电站层总线组网设计,变电站层总线组网设计主要有以下方案: 1.独立的变电站总线。采用该方案时,位于间隔层的lED需要2套以 太网接口(如故考虑冗余,需要4套以太网口),分别接入过程总线和变电站 总线,如图3.5所示。 2.合并的变电站总线和过程总线。由于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采用公共的以 太网技术,变电站总线和过程总线完全可以合并,如图3-6所示。这样,lE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1页只需l套以太网接口(如果考虑冗余需要2套以太网口),既简化了结构又 降低了设备和维护费用。该方案的缺点是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控制性数 据和非控制性数据共享同一网络,易导致争夺网络资源以及安全性问题,应 利用交换式以太网的优先级排队特性以及虚拟局域网技术解决上述问题。远动单元II主控单元交换机间隔控 制单元 间隔’Fl~F6间隔保 护单元7Fl~F61丽间隔控 制单元雨。7T1.T2、间隔保 护单元问隔控 制单元 间隔s1间隔保 护单元吓i雨rfTl.T2、ll间隔S1交换机 智能断 路器 间隔Fl~F6交换机 合成合 并单元 智能断 路器交换机智能断 路器合并单 兀F1~F6)lI(T11,T2)ll(T1,x2)ll(T12,T2)l I塑堕兰!||塑堕墨!图3-5独立变电站总线结构远动单元ll主控单元 交换机间隔控 制单元 司隔1~F61间隔保 护单元间隔控 制单元间隔保 护单元间隔控I习J p南1禾l厂间隔J|fFl~F61邪矿7T1.T271邪矿‘T1.T2]护单元 制单元 间隔S1 l|间隔S1交换机交换机 智能断 路器 间隔T11.T2交换机 智能断 路器 间隔蓼;罗Ir善弄i芫 路器 I|。丌午儿司隔1~F6合成合 并单元)l|(Tl,T2) (T12,x2)I I间隔s1||问NslII间隔智能断 路器合并单713图3-6合并总线结构图3.5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由站级网络和多个物理上相互独立的过程 子网组成;通过交换机将站内所有间隔层IED和变电站层设备连接成站级网 络,并通过路由器将外部网络接入,站外网络能够直接访问站内间隔层IE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2页间隔信息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间隔层lED与过程层设备之间根据不同 间隔或功能划分成多个物理上相互独立的过程子网,当间隔具有惟一的间隔 层lED和智能过程层设备时,则可以直接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过程子网的优点在于:①借助间隔信息的广域交互,可实现输配电系统 的广域控制;②单个过程子网连接的节点数目很少,网络负荷得到有效控制,不必过多关心通信网络的性能。但过程子网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①虽然过程层信息(如采样值、状态位置信息等)已经数字化,却只能被本间隔的设备独享,间隔之间无法共享,间 隔层lED之间只能通过站级网络实现有限的信息交互,涉及过程层信息的集 成应用和协同操作受到了限制;②使用了较多的网络设备,建设成本增加;③间隔层lED需具备多个网络接口,才能分别实现站级网络和过程网络的冗余。 图3-6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为惟一物理网络,站内所有的智能设备(甚 至包括ECT/EVT)都接入同一个网络,任意智能设备之间,特别是变电站层 设备与过程层设备之间,都能够直接通过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 互。全站惟一网络使过程层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借助远动网络,甚至可 以实现系统范围的共享),变电站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利用从数字化变电站 通信网络上获取的丰富的过程层信息,各种协同操作和分布式应用功能均能 便捷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得以提高;由于过程层信息和功能 可以复用,间隔层lED或其网络接口、组网设备的数目得以精简,设备投资 减少;数字化变电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但同时由于网络规模较大、节点 数目众多且位置分散,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结构变得复杂,组网和运行 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①由于过程层设备数目众多且位置分散(特别是高压变电站中),通常需要多级交换,即先将地理位置相邻(可能是同一间隔内)的几个节点接至1个 接入交换机,再将接入交换机串连成环网或汇聚至变电站层的核心交换机。 ②由于所有智能设备都接入同一个网络,各种类型的数据流,如随机出现的 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录波数据、设备配置及程序文件等大流量数据,使数字 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整体的运行状况变得复杂,且较难评估。报文区分优先级 并采取全双工的通信方式是确保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能的必要措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页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两层物理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即过程子 网易实现,而全站惟一网络可先在规模不大、节点数目较少的新建中低压变 电站中尝试进行,待积累一定的组网和运行管理经验后,全站惟一网络将凭 借信息高度共享等优势成为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最终形态,因此本文将 以D2数字化变电站为例,着重研究方案1:合并的变电站总线和过程总线的 全站惟一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实时性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4页第4章基于IEC6 1 8 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作为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这一特殊场合的应用实例, 变电站通信网络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如何将先进 的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始终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一项重 要课题。以太网,特别是交换式以太网已经在商用领域取得了广泛成功,但 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中的实践才刚刚开始,为了能使以太网更适用于新型的 数字化变电站,采取什么样的传输模式方式、实时性和信息安全措施,需耍 展开深入研究。 依据IEC61 850对变电站功能分层作出的规定,数字化变电站划分为变 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IEC61 850规定变电站层与远方控制中心之间、变 电站层与间隔层之间、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分别通过基于以太网的远动网络、 站级网络和过程网络进行各个层面的信息交互。4.1数字化变电站各通信层的交换式以太网4.1.1传统以态网特性 1.以太网协议层次结构 以太网属于LAN协议体系(IEEE802系列)。同大多数通信协议一样,LAN 协议建立在OSI模型的基础上;作为底层协议,LAN协议对应OSI模型中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但LAN协议又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 (LogiCLinkControl,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2个子层,如图4-1所示∞引。划分LLC和MAC子层的目的在于:如果要改变网 络的传输介质或者访问控制方法,只需要改动与介质相关的MAC层协议,无 需改动与介质无关的LLC层协议,从而使LAN协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就以 太网而言,这3层协议的具体功能如下: 物理层:位于0SI模型的最底层,用来对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 端设备(DCE)之间接口状态和位流进行控制,即为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位流传送 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维持和解除,提供机械、电气、功能性和规程性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手段。第35页MAC层:负责以太网帧的封装(发送时将LLC层的数据封装成帧,接收时 将帧拆封给LLC层),包括帧前同步信号的产生,源/目的地址的编码及对物理介质传输差错进行检测等,并实现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冲突退避机制。 LLC层:负责向上层协议提供标准的OSI数据链路层服务。通过服务访问 点(ServiceAccessPoint,SAP)建立1个或多个与上层协议间的逻辑接口,使上层协议(如TCP/IP)能够运行在以太网上。OSI参考模型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IEEES02参考模型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01)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0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 (Physical Layer)图4-1 OSI模型与IEEE802参考模型比较2.以太网帧格式 帧(frame),它是一系列标准化的数据位,用来在系统中传输数据。以太网系统的核心概念是帧(Frame),物理硬件都用来在计算机之间传输以太网 帧嵋制。以太网帧中的各个数据位组成了特定的字段,如图4―2所示。64bits 48bits 48bits 16bi.ts(46to 1500)bits32bits图4―2以太网帧格式以太网帧以一个称为帧前同步信号的64位组开始,该信号主要用于提供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6页使所有硬件有足够时间来识别一个正在传输中的帧,并使它们开始工作,以 接收数据。 帧前同步信号后面是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每个以太网接口都有一个48位地址标识,该标识由IEEE统一分配,以保证每一以太网接口的地址全球唯一,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又因为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系统包括了 帧和它的地址,所以又把它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 接着是16位的类型字段。由于标准制定的原因,这一16位字段有两种 定义,即IEEE定义和DIX定义。前者将其定义为以太网帧的长度字段,后者 则用该字段标识出数据字段中所携带的高级网络协议的类型,如TCP/IP或 IPX/SPX等。 紧跟着是数据字段,它的范围是46字节到1500字节之间。数据字段必 须至少有46字节,这是为了确保帧信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停留的时间足够 长,使网络系统中的每个站点在以太网系统的最大循环信号传输时间内都能 收到帧。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以太网在MAC层采用CSMA/CD(CarrierCollision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介质访问规则嵋副。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 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 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 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 随即宣告失败。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 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 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检测信道是否空闲采用的方法要根 据网络是基带信号还是宽带信号来确定。在宽带网络中,检测信道是否空闲 可以使用载波监听的方法,即检测电缆上是否有载波信号。 4.1.2交换式以太网特点 传统以太网采用的非确定式网络访问仲裁机制CSMA/CD,大大影响网络 的实时性,交换式技术的发展为从本质上解决以太网通信的“确定性"提供 了可能,当采用全双工微网段通信方式后,每个站点都具有独立的冲突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7页不再受限于原有的CSMA/CD工作方式,从而大大改进了以太网通信的实时性。 以太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交换技术的出现。采用交换技术的交换机提 供了新的柔性的解决方法以解决以太网固有的问题和局限,如全双工通信技 术和微网段技术。其中微网段技术把冲突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一个设备或者 一组设备组成了一个冲突域,大大减少了冲突的发生。全双工通信技术和微 网段技术大大提高了以太网的性能和时间的确定性。交换机的出现,使以太 网具有建立虚拟局域网的能力和提供生成树等容错机制,IEEE802.1P规范还 赋予二层交换机通过优先级域支持不同优先级别流量的能力¨6|。4.1.2符合数字化变电站的交换式以太网实时性改进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各种 特定功能构建的各自独立的专用网络将被全开放的以太网取代。如何提高以 太网的实时性能,排除非紧急信息对时间紧急信息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进行 研究的。信息的端到端延时不仅仅消耗在数据的传输延时和光电信号的传播 延时上,可能更多的消耗在报文发送前的排队延时上(即发送前和冲突退避后 的等待时间)。因此,提高以太网的实时性能,应首先从避免数据冲突或保证 实时数据的优先传输入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方法∞71: 1.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与优先级标记(IEEE802.1p/Q)通过交换机将网络划分成多个网段,与交换机每个端口连接的网段都是 1个独立的冲突域,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与交 换机端口间的映射,实现网段间的通信。当交换机端口连接单个网络节点时, 节点与交换机之间可以采取全双工的通信方式,即节点能够同时收发数据, 网络上的数据冲突彻底避免。交换式以太网提供多个传输路径,节点之间不 再共享带宽,网络传输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实现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改动终 端设备),并兼容标准以太网,它是以太网最重要的技术革新,也是提高以太 网性能最主要和最成熟的技术措施。当有多个报文同时发往1个端口时,可 由交换机进行优先级仲裁,保证优先级别高的报文得到优先转发。 2.改进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譬如检测到数据冲突后,实时节点/帧不退避,或采用与非实时节点/帧 不同的退避机制、或等待较小的帧间隙时间,从而保证实时节点/帧的优先发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8页送。该类方法不能避免数据冲突,但可以确定实时信息的最坏端到端延时, 能够满足硬实时系统的要求。但需要修改以太网通信控制器芯片,且与标准 以太网不兼容。 3.实时调度协议 将网络中的某个节点设定为主节点,由该节点调度其它网络节点对网络 进行有序访问,通过预留带宽避免了数据冲突。但该类方法网络开销较大、 通信效率低,且与标准以太网不兼容。 4.改进实时通信模型 如发布者/订阅者(Publisher/Subscriber)及其改进模型,通过点对多点 的直接传送等措施,提高实时信息的传输效率,IEC61850中定义了采样传输 值的发布/订阅通信模型。 5.简化协议栈 直接在数据链路层上以以太网帧的形式通信,这可以减小报文传输和协 议封装/解析的时间开销。 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而言,出于兼容性和技术成熟程度的考虑,第2,3 种方法,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广泛支持,目前暂不适合用于数字化变电通 信网络。 上述方法大多是是基于网络层及数据链路层提高传输实时性,减少网络 延时,。但是在变电站端对端的信息传输时间中,与由网络引起的时延相比, 网络端节点的处理时间较长【38】。因此,本论文在交换以太网的网络层(或数 据链路层)综合考虑通过综合使用第1,4,5种方法来提高网络的实时性能, 其中第1、4、5种方法在IEC61850规约中已有相关规定。第1种方法采用 交换式以太网与优先级标记,变电站内需采用符合IEEE802.1标准的交换机, 能够实现信息的分类与优先级传输,可以减小由网络引起的时延,同时,为 了保证变电站中端对端的信息传输时间要求,除了在交换机内实现信息的分 类与优先级传输,在网络端节点内即通信模型的应用层同时采用报文优先级 控制,下一节将具体给出其设计思路。4.1.3数字化变电站网络节点中优先级机制的设计4.1.3.1IEEE802.1标准的优先级标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9页IEC61850标准采用了符合IEEE802.1Q的优先级标签,其以太网帧格式 如图4-3所示,与图4-2相比,插入了4字节的VLAN标记。前2个字节为标 签协议标识,值为0x8100,表明这是一个加入了标签域的以太网帧头;后2 个字节中,前3位指明帧的优先级,是交换机和端节点将数据帧分成不同优 先级类别的依据,共可以标注8种不同优先级,其中4~7为高优先级,l~ 3为低优先级,并应避免使用优先级0,否则会引起正常通信下不可预见的 传输时延,接着1个比特是类型帧标记,即规范格式指示符,最后12比特用 来定义VLAN标识号,即虚拟局域网,该功能是可选的,如果采用这种机制, 应通过配置设定,如果不需要,此值应为零,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网络通信 基于多播的形式进行通信,利用VLAN技术,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 分,从而有效的控制网络流量,减少设备投资,提高网络安全性,后面的仿 真中将引入VLAN技术。7字节前同步码 帧首定界 目的地址 源地址,1字节6字节 6字节 4字节 4字节46’1 500夕韩邮LAi协议标记VLAN标记2 3 1数据/长度数据‘\\用户优先级 类型帧标记 VLAN标签1 2字节 4字节帧检验序列图4―3插入VLAN标签后的ISO/IEC 8802―3以太网帧格式文章3.3.2节中已将数字化变电站内的信息从时域角度分为ITl,IT2, IT3,IT4四类信息。对照IEC6l 850规约中对各种报文的实时性要求,可以 得出,ITl类信息传输时间要求是3~10ms完成:IT2类信息具有严格时间要 求,必须在规定时间l~4ms内完成;IT3类信息传输时间要求为100~500ms; IT4类信息采用多帧传送传输时间一般等于或大于1000ms[56J。因此,根据四 种信息不同的实时性要求,我们为其分配不同的优先级别,IT2类信息是数 字化变电站内最重要的信息,应当优先保证该信息的实时可靠传输,按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IEEE802.1标准为此信息分配最高的优先级别7;ITl是数字化变电站内的关 键信息,为它分配次高优先级别6;IT3为电网运行信息分配标准优先级别5; IT4为维护信息,放在次要地位,分配最低的优先级别4。 4.1.3.2应用层报文队列实时管理模型 本文通过在应用层建立报文队列实时管理模型来改善非实时信息对实时 信息的影响,如图4―4所示,实时管理模型实现主要通过三步:首先为ITl, IT2,IT3,IT4四类信息创建优先级不同的发送和接收队列,然后将端节点 的发送和接收数据放入与它们优先级相对应的队列中,最后当端节点资源可 用时,选择适当的队列调度算法将队列中的报文进行解析或转发到下一层。图4―4应用层报文队歹0实时管理模型图4.4中实时管理模型由信息分类模块、队列管理模块和队列调度模块 组成。信息分类模块的功能是根据报文类型的优先级别,将不同的报文放入 不同的队列;队列管理模块主要提供必要的优化算法来管理不同的队列;队 列调度模块的功能是用来决定排在队列中的报文处理的顺序。 4.1.3.3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 如何从多个队列中选择下一个待处理的报文,队列调度算法不仅要考虑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1页时延特性,还要兼顾对不同业务数据的公平性及其算法本身设计和实现的复 杂性。有3种设计思想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1)只要更高优先级的队列不为空,永远先处理优先级最高队列中的报文;然 后再处理相邻较低优先级队列中的报文,这将使实时报文的时延特性得到最 严格的保证; (2)始终从优先级更高的队列中选择下一个要处理的报文;在被选择的报文将 要处理之前,相邻优先级较低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敏广场舞卓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