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和弧组成什么形,就是像ab是半圆o的直径,但那根线不是直径,,这种图形有什么特性, 如图求P关于a和b的函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2012年 课程标准卷(第19题)
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的大小应为(&&& )
【正确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的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主要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线圈匀速转动过程中, ;要使线圈产生相同电流, ,所以 ,C正确.(
19:13:41 )
【题眼】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
19:13:41 )
【易错点】线框在转动半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导线的长度一直为 ,而不是 ,又因为是转动,所以电路中电动势的大小为 .(
19:13:41 )
相关知识点初三数学第24章 圆教案及练习题全套教案_初中数学教案_教师备课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三数学第24章 圆教案及练习题全套教案
&&&热&&&&&★★★★★
初三数学第24章 圆教案及练习题全套教案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4:06:32
圆第一课时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讲授圆的有关概念.利用操作几何的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通过复合图形的折叠方法得出猜想垂径定理,并辅以逻辑证明加予理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口答下面两个问题(提问一、两个同学)
1.举出生活中的圆三、四个.
2.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
二、探索新知从以上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定义一: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问题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
老师提问几名学生并点评总结.
(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定义二: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同时,我们又把
①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线段AC,AB;
②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24-1线段AB;
③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C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或“弧AC”.大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如图所示)或叫做劣弧.
④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2.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3.我是利用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折叠的方法解决圆的对称轴问题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学生活动)请同学按下面要求完成下题: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理由.
这样,我们就得到下面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下面我们用逻辑思维给它证明一下:已知:直径CD、弦AB且CD⊥AB垂足为M
求证:AM=BM,,.
分析:要证AM=BM,只要证AM、BM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只要连结OA、OB或AC、BC即可.证明:新课标第一网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本题的证明作为课后练习)
例1.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弦(即图中,点O是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分析:例1是垂径定理的应用,解题过程中使用了列方程的方法,这种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几何代数解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掌握.
解:如图,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为R,则OF=(R-90)m
∴CF=CD=×600=300(m)
根据勾股定理,得:OC2=CF2 OF2
即R2=3002 (R-90)2
∴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m.
三、巩固练习
四、应用拓展例2.有一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如图24-5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宽MN=32m时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求当洪水到来时,水面宽MN=32m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只要求出DE的长,因此只要求半径R,然后运用几何代数解求R.解: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设OA=R,在Rt△AOC中,AC=30,CD=18
R2=302 (R-18)2
R2=900 R2-36R 324
解得R=34(m)
连接OM,设DE=x,在Rt△MOE中,ME=16
342=162 (34-x)2
162 342-68x x2=342
x2-68x 256=0
解得x1=4,x2=64(不合设)
∴不需采取紧急措施.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的有关概念;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94
复习巩固1、2、3.
2.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
3.垂径定理推论的证明.
第一课时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1,如果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CE=DE
C.∠BAC=∠BAD
(3)2.如图2,⊙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M的长为3,则弦AB的长是(
D.83.如图3,在⊙O中,P是弦AB的中点,CD是过点P的直径,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CD
B.∠AOB=4∠ACD
D.PO=PD二、填空题1.如图4,AB为⊙O直径,E是中点,OE交BC于点D,BD=3,AB=10,则AC=_____.
(5)2.P为⊙O内一点,OP=3cm,⊙O半径为5cm,则经过P点的最短弦长为________;最长弦长为_______.3.如图5,OE、OF分别为⊙O的弦AB、CD的弦心距,如果OE=OF,那么_______(只需写一个正确的结论)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24-11,AB为⊙O的直径,CD为弦,过C、D分别作CN⊥CD、DM⊥CD,分别交AB于N、M,请问图中的AN与BM是否相等,说明理由.2.如图,⊙O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AE=2,EB=6,∠DEB=30°,求弦CD长.3.(开放题)AB是⊙O的直径,AC、AD是⊙O的两弦,已知AB=16,AC=8,AD=8,求∠DAC的度数.新课 标 第 一网24.1 圆(第2课时)
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中有一个量的两个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个量的相对应的两个值就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通过复习旋转的知识,产生圆心角的概念,然后用圆心角和旋转的知识探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最后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弦也相等及其两个推论和它们的应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定理和推导及其应用.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完成下题.已知△OAB,如图所示,作出绕O点旋转30°、45°、60°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如图所示,∠AOB的顶点在圆心,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回答问题:如图所示的⊙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将圆心角∠AOB绕圆心O旋转到∠A′OB′的位置,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为什么?
在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是否也有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呢?请同学们现在动手作一作.∠A′O′B′得到如图2,滚动一个圆,使O与O′重合,固定圆心,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现在它的证明方法就转化为前面的说明了,这就是又回到了我们的数学思想上去呢──化归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上述结论反之成立么?
请同学们现在给予说明一下.
例1.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CD,垂足分别为EF.
(1)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如果OE=OF,那么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OB与∠COD呢?
分析:(1)要说明OE=OF,只要在直角三角形AOE和直角三角形COF中说明AE=CF,即说明AB=CD,因此,只要运用前面所讲的定理即可.(2)∵OE=OF,∴在Rt△AOE和Rt△COF中,又有AO=CO是半径,∴Rt△AOE≌Rt△COF,∴AE=CF,∴AB=CD,又可运用上面的定理得到=
三、巩固练习
五、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检测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
A.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B.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C.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同圆中,圆心角∠AOB=2∠COD,则两条弧AB与CD关系是(
D.不能确定
3.如图5,⊙O中,如果=2,那么(
).A.AB=AC
 二、填空题
1.交通工具上的轮子都是做圆的,这是运用了圆的性质中的_________.
2.一条弦长恰好为半径长,则此弦所对的弧是半圆的_________.3.如图6,AB和DE是⊙O的直径,弦AC∥DE,若弦BE=3,则弦CE=_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在⊙O中,C、D是直径AB上两点,且AC=BD,MC⊥AB,ND⊥AB,M、N在⊙O上.
(1)求证:=;(2)若C、D分别为OA、OB中点,则成立吗?2.如图,以ABCD的顶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分别交BC、AD于E、F,若∠D=50°,求的度数和的度数.
3.如图,∠AOB=90°,C、D是AB三等分点,AB分别交OC、OD于点E、F,求证:AE=BF=CD.24.1 圆(第3课时)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的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
2.难点: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
3.关键:探究圆周角的定理的存在.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有一组等量的关系,如果顶点不在圆心上,它在其它的位置上?如在圆周上,是否还存在一些等量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问题:如图所示的⊙O,我们在射门游戏中,设E、F是球门,设球员们只能在所在的⊙O其它位置射门,如图所示的A、B、C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像∠EAF、∠EBF、∠ECF这样的角,它们的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现在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提问二、三位同学代表发言.
下面,我们通过逻辑证明来说明“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1)设圆周角∠ABC的一边BC是⊙O的直径,如图所示
∵∠AOC是△ABO的外角
∴∠AOC=∠ABO ∠BAO
∴∠ABO=∠BAO
∴∠AOC=∠ABO
∴∠ABC=∠AOC(2)如图,圆周角∠ABC的两边AB、AC在一条直径OD的两侧,那么∠ABC=∠AOC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道题的说明过程.
老师点评:连结BO交⊙O于D同理∠AOD是△ABO的外角,∠COD是△BOC的外角,那么就有∠AOD=2∠ABO,∠DOC=2∠CBO,因此∠AOC=2∠ABC.(3)如图,圆周角∠ABC的两边AB、AC在一条直径OD的同侧,那么∠ABC=∠AOC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证明.
老师点评:连结OA、OC,连结BO并延长交⊙O于D,那么∠AOD=2∠ABD,∠COD=2∠CBO,而∠ABC=∠ABD-∠CBO=∠AOD-∠COD=∠AOC
现在,我如果在画一个任意的圆周角∠AB′C,同样可证得它等于同弧上圆心角一半,因此,同弧上的圆周角是相等的.
从(1)、(2)、(3),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的推导: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下面,我们通过这个定理和推论来解一些题目.
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分析:BD=CD,因为AB=AC,所以这个△ABC是等腰,要证明D是BC的中点,只要连结AD证明AD是高或是∠BAC的平分线即可.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92
2.教材P93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圆周角的概念;2.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相等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应用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第三课时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1,A、B、C三点在⊙O上,∠AOC=100°,则∠ABC等于(
).A.140°
2.如图2,∠1、∠2、∠3、∠4的大小关系是(
A.∠4<∠1<∠2<∠3
B.∠4<∠1=∠3<∠2C.∠4<∠1<∠3∠2
D.∠4<∠1<∠3=∠2
3.如图3,AD是⊙O的直径,AC是弦,OB⊥AD,若OB=5,且∠CAD=30°,则BC等于(
二、填空题
1.半径为2a的⊙O中,弦AB的长为2a,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________.2.如图4,A、B是⊙O的直径,C、D、E都是圆上的点,则∠1 ∠2=_______.
(5)3.如图5,已知△ABC为⊙O内接三角形,BC=1,∠A=60°,则⊙O半径为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弦AB把圆周分成1:2的两部分,已知⊙O半径为1,求弦长AB.
2.如图,已知AB=AC,∠APC=60°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2)若BC=4cm,求⊙O的面积.
3.如图,⊙C经过坐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与点B,点A的坐标为(0,4),M是圆上一点,∠BMO=120°.
(1)求证:AB为⊙C直径.
(2)求⊙C的半径及圆心C的坐标.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1.理解并掌握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及其运用.
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并掌握它的运用.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复习圆的两种定理和形成过程,并经历探究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能作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接下去从这三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引入点P到圆心距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结论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其它们的运用.
2.难点:讲授反证法的证明思路.
3.关键:由一点、二点、三点、四点作圆开始导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问题.
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
2.你能至少举例两个说明圆是如何形成的?
3.圆形成后圆上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
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
二、探索新知
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这个结论的出现,对于我们今后解题、判定点P是否在圆外、圆上、圆内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们接下去研究确定圆的条件: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二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二点、三点呢?请同学们按下面要求作圆.
(1)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小组演示:(1)无数多个圆,如图1所示.
(2)连结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都相等,都满足条件,作出无数个.其圆心分布在AB的中垂线上,与线段AB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
(3)作法:①连接AB、BC;
②分别作线段AB、BC的中垂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③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如图3所示.在上面的作图过程中,因为直线DE与FG只有一个交点O,并且点O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经过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即: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也就是,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下面我们来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出一个圆. 证明:如图,假设过同一直线L上的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又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2,即点P为L1与L2点,而L1⊥L,L2⊥L,这与我们以前所学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上面的证明方法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证明方法思路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在某些情景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
例1.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 分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可以由两条直线交点而成,因此,只要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两条线段,作线段的中垂线,交点就是我们所求的圆心.
作法:(1)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三点连结成两条线段;
(2)作两线段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
则O就为所求的圆心.
三、 归纳总结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三点确定一个圆;②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外心是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⑤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⑥等腰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这个三角形内,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2.如图,Rt△ABC,∠C=90°,AC=3cm,BC=4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
).A.2.5
3.如图,△ABC内接于⊙O,AB是直径,BC=4,AC=3,CD平分∠ACB,则弦AD长为(
二、填空题.
1.经过一点P可以作_______个圆;经过两点P、Q可以作____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___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________个圆,圆心是________的交点.
2.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_______,圆心到边的距离为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______的中点,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______,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D是AB上一点,连结BD,并延长至E,连结AD,若AB=AC,∠ADE=65°,试求∠BOC的度数.2.如图,通过防治“非典”,人们增强了卫生意识,大街随地乱扔生活垃圾的人少了,人们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中,如图24-49所示,A、B、C为市内的三个住宅小区,环保公司要建一垃圾回收站,为方便起见,要使得回收站建在三个小区都相等的某处,请问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将如何选址.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
(1)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有关概念.(2)理解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直线L和⊙O相交dr.
(3)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并熟练掌握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d=r直线和圆相切,讲授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
2.难点与关键:由上节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迁移并运动直线导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三个对应等价.
一、复习引入点和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二、探索新知
前面我们讲了点和圆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如果这个点P改为直线L呢?它是否和圆还有这三种的关系呢?
固定一个圆,把三角尺的边缘运动,如果把这个边缘看成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我们知道,点到直线L的距离是这点向直线作垂线,这点到垂足D的距离,按照这个定义,作出圆心O到L的距离的三种情况?
(学生分组活动):设⊙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请模仿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出什么结论?直线L和⊙O相交d――r,如图(a)所示;
直线L和⊙O相切d――r,如图(b)所示;
直线L和⊙O相离d――r,如图(c)所示.
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上面的判定定理,如果你要证明一条直线是⊙O的切线,你应该如何证明?
应分为两步:(1)说明这个点是圆上的点,(2)过这点的半径垂直于直线.
例1.如图,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直线AB与⊙C相切?为什么?(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直线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分析:(1)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要使直线AB与⊙C相切,那么这条半径应垂直于直线AB,并且C点到垂足的长就是半径,所以只要求出如图所示的CD即可.
(2)用d和r的关系进行判定,或借助图形进行判定.
刚才的判定定理也好,或者例1也好,都是不知道直线是切线,而判定切线,反之,如果知道这条直线是切线呢?有什么性质定理呢?实际上,如图,CD是切线,A是切点,连结AO与⊙O于B,那么AB是对称轴,所以沿AB对折图形时,AC与AD重合,因此,∠BAC=∠BAD=90°.
因此,我们有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三、巩固练习
练习,P103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发言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切线、切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
2.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
直线L和⊙O相交d<r
直线L和⊙O相切d=r
直线L和⊙O相离d>r
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第二课时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AB与⊙O切于点C,OA=OB,若⊙O的直径为8cm,AB=10cm,那么OA的长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和圆心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C.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D.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已知⊙O分别与△ABC的BC边,AB的延长线,AC的延长线相切,则∠BOC等于(
A.(∠B ∠C)
B.90° ∠A
C.90°-∠A
D.180°-∠A
二、填空题1.如图,AB为⊙O直径,BD切⊙O于B点,弦AC的延长线与BD交于D点,若AB=10,AC=8,则DC长为________.
2.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为切点,弦AB与PO交于C,⊙O半径为1,PO=2,则PA_______,PB=________,PC=_______AC=______,BC=______∠AOB=________.
3.设I是△ABC的内心,O是△ABC的外心,∠A=80°,则∠BIC=________,∠BOC=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图,P为⊙O外一点,PA切⊙O于点A,过点P的任一直线交⊙O于B、C,连结AB、AC,连PO交⊙O于D、E.
(1)求证:∠PAB=∠C.(2)如果PA2=PD?PE,那么当PA=2,PD=1时,求⊙O的半径.
2.设a、b、c分别为△ABC中∠A、∠B、∠C的对边,面积为S,则内切圆半径r=,
其中P=(a b c);(2)Rt△ABC中,∠C=90°,则r=(a b-c)
3.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1与x轴相切于点A(-2,0),与y轴交于B、C两点,O1B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D(,0),连结AB.
(1)求证:∠ABO=∠ABO;
(2)设E为优弧的中点,连结AC、BE交于点F,请你探求BE?BF的值.
(3)如图2,过A、B两点作⊙O2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M,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N,当⊙O2的大小变化时,给出下列两个结论.
①BM-BN的值不变;②BM BN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判断哪一个结论正确,证明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友情提示:如图3,如果DE∥BC,那么)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复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迁移到切长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然后根据所学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给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概念,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
1.已知△ABC,作三个内角平分线,说说它具有什么性质?
2.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说说在这一节中应掌握几个方面的知识?
3.直线和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它们如何?
二、探索新知
从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知道,过⊙O上任一点A都可以作一条切线,并且只有一条,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操作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在你手中的纸上画出⊙O,并画出过A点的唯一切线PA,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这时,OB是⊙O的一条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说明圆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抽取3~4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操作几何我们可以得到: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下面,我们给予逻辑证明.
例1.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求证:PA=PB,∠OPA=∠OPB.证明:
因此,我们得到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例2.如图,已知⊙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为D、E、F,如果AE=1,CD=2,BF=3,且△ABC的面积为6.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直接求内切圆的半径有困难,由于面积是已知的,因此要转化为面积法来求.就需添加辅助线,如果连结AO、BO、CO,就可把三角形ABC分为三块,那么就可解决.解:三、巩固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的切线长概念;
2.切线长定理;
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如图1,PA、PB分别切圆O于A、B两点,C为劣弧AB上一点,∠APB=30°,则∠ACB=(
D.120°
2.从圆外一点向半径为9的圆作切线,已知切线长为18,从这点到圆的最短距离为(
B.9(-1)
C.9(-1)
3.圆外一点P,PA、PB分别切⊙O于A、B,C为优弧AB上一点,若∠ACB=a,则∠APB=(
A.180°-a
D.180°-2a
二、填空题1.如图2,PA、PB分别切圆O于A、B,并与圆O的切线,分别相交于C、D,已知PA=7cm,则△PCD的周长等于_________.2.如图3,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是_________.3.如图4,圆O内切Rt△ABC,切点分别是D、E、F,则四边形OECF是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所示,EB、EC是⊙O的两条切线,B、C是切点,A、D是⊙O上两点, 如果∠E=46°,∠DCF=32°,求∠A的度数.
2.如图所示,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求证∠ABO=∠APB.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4课时)
了解两个圆相离(外离、内含),两个圆相切(外切、内切),两圆相交、圆心距等概念.
理解两圆的互解关系与d、r1、r2等量关系的等价条件并灵活应用它们解题.
通知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结合操作几何,迁移到圆与圆之间的五种关系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两个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中的等价条件及它们的运用.
2.难点与关键: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五种关系的等价条件及应用它们解题.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在你的随堂练习本上,画出直线L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写出等价关系.
二、探索新知
请每位同学完成下面一段话的操作几何,四人一组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1,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2)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可以发现,可以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
(1)图(a)中,两个圆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
(2)图(b)中,两个圆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
(3)图(c)中,两个圆有――公共点,那么就说两个圆相交.
(4)图(d)中,两个圆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为了区分(e)和(d)图,把(b)图叫做外切,把(d)图叫做内切.
(5)图(e)中,两个圆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为了区分图(e)和图(e),把图(a)叫做外离,把图(e)叫做内含.
图(f)是(e)甲的一种特殊情况──圆心相同,我们把它称为同心圆.
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请你们结合直线和圆位置关系中的等价关系和刚才五种情况的讨论,填完下列空格:
两圆的位置关系
d与r1和r2之间的关系
点拨:外离没有交点,因此d>r1 r2;
外切只有一个交点,结合图(a),也很明显d=r1 r2;
相交有两个交点,如图两圆相交于A、B两点,连接O1A和O2A,很明显r2-r1<d<r1 r2;内切是内含加相切,因此d=r2-r1;内含是0≤d<r2-r1(其中d=0,两圆同心)反之,同样成立,因此,我们就有一组等价关系(老师填完表格).
例1.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1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
分析:要求∠TPN,其实就是求∠OPO′的角度,很明显,∠POO′是正三角形,如图2所示.解:
例2.如图1所示,⊙O的半径为7cm,点A为⊙O外一点,OA=15cm,求:(1)作⊙A与⊙O外切,并求⊙A的半径是多少?
(2)作⊙A与⊙O相内切,并求出此时⊙A的半径.
分析:(1)作⊙A和⊙O外切,就是作以A为圆心的圆与⊙O的圆心距d=rO rA;(2)作OA与⊙O相内切,就是作以A为圆心的圆与⊙O的圆心距d=rA-rO.
解:如图2所示,(1)作法:以A为圆心,rA=15-7=8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8cm(2)作法:以A点为圆心,rA′=15 7=22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22cm
三、巩固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第四课时测试选择题.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7cm,圆心距为8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2.半径为2cm和1cm的⊙O1和⊙O2相交于A、B两点,且O1A⊥O2A,则公共弦AB的长为( ).
3.如图所示,半圆O的直径AB=4,与半圆O内切的动圆O1与AB切于点M,设⊙O1的半径为y,AM=x,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A.y=x2 x
B.y=-x2 xC.y=-x2-x
D.y=x2-x
二、填空题.1.如图1所示,两圆⊙O1与⊙O2相交于A、B两点,则O1O2所在的直线是公共弦AB的________.
2.两圆半径R=5,r=3,则当两圆的圆心距d满足______时,两圆相交;当d满足_______时,两圆不外离.
3.如图2所示,⊙O1和⊙O2内切于T,则T在直线________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若过O2的弦AB与⊙O2交于C、D两点,若AC:CD:BD=2:4:3,则⊙O2与⊙O1半径之比为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图3,已知⊙O1、⊙O2相交于A、B两点,连结AO1并延长交⊙O1于C,连CB并延长交⊙O2于D,若圆心距O1O2=2,求CD长.2.如图所示,是日2时48分到3时52分在北京拍摄的从初六到十五的月全食过程.用数学眼光看图(a),可以认为是地球、月球投影(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从外切、相交到内切的变化;2时48分月球投影开始进入进球投影的黑影(图(b)),接着月球投影沿直线OP匀速的平行移动进入地球投影的黑影(图24-87(c),3时52分,这时月球投影全部进入地球投影的(图(d)),设照片中地球投影如图(2)中半径为R的⊙O,月球投影如图24-87(b)中半径为r的小圆⊙P,这段时间的圆心距为OP=y,求y与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如图所示,点A坐标为(0,3),OA半径为1,点B在x轴上.
(1)若点B坐标为(4,0),⊙B半径为3,试判断⊙A与⊙B位置关系;
(2)若⊙B过M(-2,0)且与⊙A相切,求B点坐标.24.3 正多边形和圆
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半径和边长、边心距、中心角之间的关系,会应用多边形和圆的有关知识画多边形.
复习正多边形概念,让学生尽可能讲出生活中的多边形为引题引入正多边形和圆这一节间的内容.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正多边形和圆中心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
2.难点与关键:通过例题使学生理解四者: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正多边形?
2.从你身边举出两三个正多边形的实例,正多边形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吗?其对称轴有几条,对称中心是哪一点?
二、探索新知如果我们以正多边形对应顶点的交点作为圆心,过点到顶点的连线为半径,能够作一个圆,很明显,这个正多边形的各个顶点都在这个圆上,如图,正六边形ABCDEF,连结AD、CF交于一点,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那么肯定B、C、D、E、F都在这个圆上.
因此,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我们以圆内接正六边形为例证明.
如图所示的圆,把⊙O分成相等的6段弧,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六边ABCDEF,下面证明,它是正六边形.
∵AB=BC=CD=DE=EF又∴∠A=BCF=(BC CD DE EF)=2BC
∠B=CDA=(CD DE EF FA)=2CD
同理可证:∠B=∠C=∠D=∠E=∠F=∠A
又六边形ABCDEF的顶点都在⊙O上
∴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相等、六边形ABCDEF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外接圆.
为了今后学习和应用的方便,我们把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多边形的中心.
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例1.已知正六边形ABCDEF,如图所示,其外接圆的半径是a,求正六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分析:要求正六边形的周长,只要求AB的长,已知条件是外接圆半径,因此自然而然,边长应与半径挂上钩,很自然应连接OA,过O点作OM⊥AB垂于M,在Rt△AOM中便可求得AM,又应用垂径定理可求得AB的长.正六边形的面积是由六块正三角形面积组成的.解:
现在我们利用正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来画正多边形.
例2.利用你手中的工具画一个边长为3cm的正五边形.
分析:要画正五边形,首先要画一个圆,然后对圆五等分,因此,应该先求边长为3的正五边形的半径.解:正五边形的中心角∠AOB==72°,如图,∠AOC=30°,OA=AB÷sin36°=1.5÷sin36°≈2.55(cm)
画法(1)以O为圆心,OA=2.55cm为半径画圆;
(2)在⊙O上顺次截取边长为3cm的AB、BC、CD、DE、EA.
(3)分别连结AB、BC、CD、DE、EA.
则正五边形ABCDE就是所要画的正五边形,如图所示.
三、巩固练习
练习1、2、3
探究题、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正多边和圆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的边心距.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中心角、边长、正多边的边心距之间的等量关系.
3.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4.运用以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则∠ADB的度数是(
).A.60°
D.22.5°
(3)2.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E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P,则∠APB的度数是(
3.若半径为5cm的一段弧长等于半径为2cm的圆的周长,则这段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二、填空题
1.已知正六边形边长为a,则它的内切圆面积为_______.
2.在△ABC中,∠ACB=90°,∠B=15°,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的圆交AB于D,如图2所示,若AC=6,则AD的长为________.
3.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梯形,如图3所示,AB∥CD,且CD为直径,如果⊙O的半径等于r,∠C=60°,那图中△OAB的边长AB是______;△ODA的周长是_______;∠BOC的度数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1.等边△ABC的边长为a,求其内切圆的内接正方形DEFG的面积.2.如图所示,已知⊙O的周长等于6cm,求以它的半径为边长的正六边形ABCDEF的面积.
3.如图所示,正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AC、BE相交于M.
(1)求证:四边形CDEM是菱形;
(2)设MF2=BE?BM,若AB=4,求BE的长.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1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扇形的概念,理解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 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探索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和扇形面积S扇=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扇形面积S扇=及其它们的应用.
2.难点:两个公式的应用.
3.关键:由圆的周长和面积迁移到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圆规、直尺、量角器、纸板.
一、复习引入
1.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什么叫弧长?
二、探索新知
(小黑板)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设圆的半径为R,则:
1.圆的周长可以看作_____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2.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3.2°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4.4°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5.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例1制作弯形管道时,需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如图所示的管道的展直长度,即的长(结果精确到0.1mm)分析:要求的弧长,圆心角知,半径知,只要代入弧长公式即可.
解:新 课标 第 一网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拴着一条长5m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头牛,如图所示:
(1)这头牛吃草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2)如果这头牛只能绕柱子转过n°角,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学生提问后,老师点评:(1)这头牛吃草的最大活动区域是一个以A(柱子)为圆心,5m为半径的圆的面积.(2)如果这头牛只能绕柱子转过n°角,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应该是n°圆心角的两个半径的n°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围成的圆的一部分的图形,如图:
像这样,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小黑板),请同学们结合圆心面积S=R2的公式,独立完成下题:
1.该图的面积可以看作是______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
2.设圆的半径为R,1°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___.
3.设圆的半径为R,2°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___.
4.设圆的半径为R,5°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___.
5.设圆半径为R,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___.
因此:在半径为R的圆中,圆心角n°的扇形S扇形=例2.如图,已知扇形AOB的半径为10,∠AOB=60°,求的长(结果精确到0.1)和扇形AOB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1)
分析:要求弧长和扇形面积,只要有圆心角,半径的已知量便可求,本题已满足.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2练习.
五、归纳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第一课时作业设计选择题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则扇形的弧长是(
2.如图1所示,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一边放在定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绕点D旋转到如图的位置,则点B运动到点B′所经过的路线长度为(
3.如图2所示,实数部分是半径为9m的两条等弧组成的游泳池,若每条弧所在的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游泳池的周长为(
二、填空题
1.如果一条弧长等于R,它的半径是R,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
当圆心角增加30°时,这条弧长增加________.2.如图3所示,OA=30B,则的长是的长的_____倍.
三、综合提高题1.已知如图所示,所在圆的半径为R,的长为R,⊙O′和OA、OB分别相切于点C、E,且与⊙O内切于点D,求⊙O′的周长.2.如图,若⊙O的周长为20cm,⊙A、⊙B的周长都是4cm,⊙A在⊙O内沿⊙O滚动,⊙B在⊙O外沿⊙O滚动,⊙B转动6周回到原来的位置,而⊙A只需转动4周即可,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课时)
了解圆锥母线的概念,理解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锥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设置情景和复习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探索两个公式的由来.
3.关键:你通过剪母线变成面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圆规、量角器、小黑板.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请讲讲它们的异同点.2.问题1:一种太空囊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太空囊的外表面须作特别处理,以承受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后产生的高热,那么该太空囊要接受防高热处理的面积应由几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新知
我们学过圆柱的侧面积是沿着它的母线展开成长方形,同理道理,我们也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学生分组讨论,提问二三位同学)问题2:与圆柱的侧面积求法一样,沿母锥一条母线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平,容易得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如图24-115所示,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_,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因此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圆锥的全面积为________.
例1.圣诞节将近,某家商店正在制作圣诞节的圆锥形纸帽,已知纸帽的底面周长为58cm,高为20cm,要制作20顶这样的纸帽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结果精确到0.1cm2)
分析:要计算制作20顶这样的纸帽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只要计算纸帽的侧面积.解:
例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面积为300cm2.
(1)求扇形的弧长;
(2)若将此扇形卷成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轴截面面积为多少?
分析:(1)由S扇形=求出R,再代入L=求得.(2)若将此扇形卷成一个圆锥,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就可求圆的半径,其截面是一个以底是直径,圆锥母线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解:
三、巩固练习
练习1、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什么叫圆锥的母线.
2.会推导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圆锥的母线长为13cm,底面半径为5cm,则此圆锥的高线为(
2.在半径为50cm的圆形铁皮上剪去一块扇形铁皮,用剩余部分制作成一个底面直径为80cm,母线长为50cm的圆锥形烟囱帽,则剪去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3.如图所示,圆锥的母线长是3,底面半径是1,A是底面圆周上一点,从点A出发绕侧面一周,再回到点A的最短的路线长是(
二、填空题
1.母线长为L,底面半径为r的圆锥的表面积=_______.
2.矩形ABCD的边AB=5cm,AD=8cm,以直线AD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柱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粮仓顶部是一个圆锥形,其底面周长为36m,母线长为8m,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毡,如果按用料的10计接头的重合部分,那么这座粮仓实际需用________m2的油毡.
三、综合提高题
1.一个圆锥形和烟囱帽的底面直径是40cm,母线长是120cm,需要加工这样的一个烟囱帽,请你画一画:
(1)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铁皮(不计接头)
(2)如果用一张圆形铁皮作为材料来制作这个烟囱帽,那么这个圆形铁皮的半径至少应是多少?2.如图所示,已知圆锥的母线长AB=8cm,轴截面的顶角为60°,求圆锥全面积.
3.如图所示,一个几何体是从高为4m,底面半径为3cm的圆柱中挖掉一个圆锥后得到的,圆锥的底面就是圆柱的上底面,圆锥的顶点在圆柱下底面的圆心上,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免费下载完整版教案:
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是半圆o的直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