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虎酱鸭大反战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美国“大中东计划”政策研究我的文档是最好的。我的文档是最好的。我的文档是最好的。我的文档是最好的。我的文档是最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国“大中东计划”政策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角岑生(中)大角岑生毙命地点黄杨山脉白鸡山牛轭岭(梁少华提供)坠机现场(梁少华提供)  飞机被击落?坠毁?被内部人干掉?  一团历史的迷雾笼罩了日广东中山县斗门黄杨山(今属珠海)的上空,它笼罩了当时日寇男爵海军大将座机的航线,也笼罩了历史观察者的视线。  大角岑生,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大将,在中国战区毙命的最高级别的日军海军将领,在当时那团迷雾中,是被我方击落,还是坠机殒命,甚至可能是死于内部操作?  让我们回到1941年的2月5日,走近那团迷雾。  文:刘黎平  大角岑生生于1876年,是日本海军元老,早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 1931年4月晋升为海军大将,同年12月出任海军大臣,次年改任军事议定官,1933年再任海军大臣。此人是地地道道的战争贩子,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侵略上海,大角岑生派舰队封锁我沿海港口,同时侵占广东三灶岛,修建机场作为日本空军轰炸我国的基地。  传奇版:  被内部反战人员干掉  这个版本是最传奇最离奇的版本,伦海滨在文章里提到:在大角岑生毙命后不久,当地群众经常在日寇军营附近捡到一些反战传单,撒传单人员为“南支派遣军反战大同盟”。这些传单拓宽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是不是大角岑生飞机上的机师就是反战同盟成员?他们用毁机灭帅的手法干掉大角岑生,从而阻止日军进一步南侵?  当时的人们也分析得有板有眼。他们认为,为什么当时机队的前方护航战斗机和后方的护航战斗机都安然通过黄杨山顶,偏偏中间受重点保护的大将座机就触山了?只有大角岑生的驾驶员才能这样操作。  击落版:引擎失灵飞机被击落  1941年,年初,珍珠港事变尚未爆发,但日本已经在谋划侵略东南亚,大角岑生就是谋划者之一,并且他本人将任南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为了实施此项战略企图,大角岑生来到中国,先后至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同侵华日军将领商讨太平洋战争事宜,接着,他来到广州。  这一年的2月5日晨,广州的上空并没有云雾,可见度良好,适于飞行。大角岑生坐上“微风号”运输机,前往被日军占领的海南岛,同时有六驾战机护航。  这群侵略者可能没有想到,航线前方就和侵华战争的前途一样暗淡,有旋风和迷雾在等着他们。机队经过伶仃洋上空,遇旋风,运输机引擎失灵,于是折回珠江口西岸,拟在三灶岛机场修理。  就在这时,大雾来了  机队还在云雾里找方向,他们没想到此刻他们下方的地面是属于中山县第八区中国军队的阵地,也就是大赤坎乡,首先是国民党军队所属的挺进第三纵队观察哨发现敌机,于是报告纵队司令袁带,袁下令射击,机枪手仰射日军机队,大角岑生的座机中弹,在黄杨山坠毁。中国搜索部队随即进山搜索,发现10具日军方人员尸体,根据当时搜集到的证件来看,其中一具就是大角岑生的尸体,据称,当时的大角岑生身穿海军大将服装,头部中弹,额头炸裂。  2月8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韶关)报道:“我中山前线游击部队袁部对日本飞机低飞空袭时,忍无可忍,用密集机枪击落敌巨型海军飞机一乘,机上海军大将大角岑生等被击毙。”  坠毁版:坠落成“击毙” 袁带要邀功  日斗门黄杨山的那场大雾,慢慢地弥漫成历史界的大雾。其实,当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稿件是有疑点的,此报道认为当时日军机队低空袭击我方阵地,然而,日军有必要带上一个海军大将去搞一次小型的空袭吗?  《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一书收入了当时《四邑民国日报》记者伦海滨的一篇电话稿:“日本男爵海军大将大角岑生等,在今天上午六时许,乘坐海军巨型飞机经中山县斗门大赤坎黄杨山时,因触山机毁人亡,尸体和文件等,现正在清点中。”这是记者伦海滨在事件发生当天下午,用电话告知新会《四邑民国日报》编辑部的,第二天以头条见报,比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早两天。哪个更为可信呢?  为了拨开这团迷雾,伦海滨在事发四十多年后曾写了一篇文章对“击毙”的说法进行了批驳,名为《日本男爵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丧生记》。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珠海市历史名人研究会会员梁少华同志则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梁少华等6人二上黄杨山,三进赤坎村,除了现场拍照、召开座谈会外,还上门走访目击证人。梁少华对本报记者说,他们找到了当时的目击者:斗门镇大赤坎村现年91岁的赵戊照、86岁的赵会辉和83岁的赵德烈等老人,这些老人亲自看到了当地的乡公所出钱雇请当地村民上山抬走日军的尸体,放置在黄杨山下大赤坎村的安丰围。  据这些目击者回忆,2月5日早上,大雾浓罩黄杨山,能见度极低,当时日军的机队低空掠过,离村民屋顶感觉很近,周围树木被大风狂卷。不久,就听到了轰隆巨响,而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听到任何枪声。伦海滨的文章也提到:“可是地面上的人们,只听到机声,却看不到机影……就在这个时候,从山上传来一声巨响,像轰雷声,像炮弹爆炸声。”伦海滨还认为,黄杨山不是军事重地,也没有驻扎部队,当时的袁带部根本没在那里设防,日军完全没有必要对此地进行轰炸。  梁少华一行经过实地调查,对事件的发生地点和时间也有了新的发现。对于坠机时间,当地老人一致认为是早上8点至9点之间。至于坠机地点,大赤坎村的老人们一致认为准确地点是黄杨山脉的白鸡山牛轭岭,约海拔400米左右。当时大赤坎村村民第一时间赶到出事现场,当时还捡到很多的日本罐头和日本银元。1941年坠机后,当地村民习惯称此地叫“飞机痕”,只有老一辈人才知道此山旧名。  如果只是敌方自己触山坠落,为何要说成是击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袁带想以此邀功,他后来获颁“文虎”勋章,还晋升少将。  结语  对比而言,笔者认为第二个版本应该是可信的。因为伦海滨是当时事件报道的一线记者,他掌握了不少一手资料。梁少华所做的调查也是针对当时的目击者进行的,目击者才最有发言权。且两个调查有惊人的统一性:村民们都说在爆炸前没有听到枪声。  不管怎样,日本侵略者的毙命,都是活该,对于反侵略、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都是一大幸事。来源广州日报)
13-05-31·
13-05-22·
13-05-14·
13-05-04·
13-04-28·
13-04-26·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动乱多事的安南    自明朝成立以来,安南陈氏政权已趋衰微,一直内乱不断,早在公元1371年,安南国王陈日坚就被伯父陈叔明逼死,因惧怕明朝反对,陈叔明未敢纂位,乃立其弟陈瑞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弟陈炜继立,此时陈朝政权已逐渐落入黎季犛的控制之中,他杀掉陈炜,改立陈日昆为王,公元1399年,他又把陈日昆杀掉,次年,灭陈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虞,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汉苍共理朝政。    胡一元自称是帝舜的后裔,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明朝正值“靖难之役”,建文皇帝无暇它顾,对胡一元的请示置之不理。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派官员到安南通告,公元1403年,胡汉苍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同时请封。朱棣命礼部讨论此事,礼部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不明,不可听信一面之辞,请详加考察。于是4月15日,朱棣命行人杨渤等前往安南,调查胡汉苍奏章真伪与安南民意,杨渤等人受胡氏重贿,与安南国内之耆老名宿共同为胡汉苍请命。当时,朱棣对胡汉苍的惟命是从也十分满意,遂于11月命礼部郎中夏止善等人赍诏前往,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诏书中并告诫胡汉苍:“作善降祥,厥显有道,事大恤下,往馨乃诚。”    然而,朱棣的态度却很快为一个意外事件所改变。1404年8月,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政权的倒行逆施,于是来明朝乞兵复国。这位裴伯耆所描述的安南,完全不同于杨渤等人的说法,裴伯耆自称胡一元纂位时,他的父母家人同时遇害,他当时正在东海领兵作战,得知变故,逃入深山避祸,后乔装为商人,辗转才来到明朝。裴伯耆在殿上向朱棣哭诉:“臣不才,窃效申包胥之忠,敢以死请,伏望陛下哀矜。”裴伯耆的话虽然颇为煽情,但朱棣并未被打动,因当时明朝的军事重点是北方,朱棣正准备北伐,无意在南方构衅,何况安南究竟是陈氏还是胡氏掌权,只要是臣服于明朝,并无多大区别,因此朱棣仅命赐裴伯耆衣食,对出兵之事却只字不提。    令朱棣意想不到的是,刚过了十几天,老挝宣慰使刀线歹居然派人送来了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陈天平。陈天平当初在家国剧变时并未被杀,他曾一度招兵复仇,但很快为胡一元所败,从者四散。陈天平逃匿谷中,转投老挝,然老挝无力相助他复国,遂送陈天平到明朝。陈天平来到明朝后,当廷向朱棣哭诉:“贼臣侵思明府,夺其土地,究其本心,实欲抗衡上国,暴征横敛,酷法淫刑,百姓愁怨,如蹈水火,陛下德配天地,亿育四海,一物失所,心有未安,伐罪吊民,兴灭继绝,此远夷之望,微臣之大愿也。”    陈天平的一番话,声情并茂,朱棣深为所动,但他并不了解这个陈天平的来历,也不知其陈氏之后的身份真伪,于是命赐陈天平府地,月支俸禄,暂住下来。年底,安南胡汉苍遣使来朝贺,朱棣特命陈天平参与朝见,安南使臣见到陈天平后,皆错愕,或有下拜者,朱棣始知陈天平确为陈氏后人,于是决定帮他复国。次年初,朱棣先礼后兵,命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诏问罪于胡汉苍,命他自陈其事,1405年6月,安南使臣随李琦等人返回,表示愿意返还以往侵占各处,“迎归天平、以君事之”,对于胡汉苍“甘心”将王位让人,朱棣自然十分感动,也对他作出了适当安排,特颁诏:“朕当建尔上公,封以上郡,传之子孙,永世无穷”。    对于胡汉苍的“恭顺”,朱棣其实也有疑惑,曾认为“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但又以为当时应以“布思信怀远人为务”,正好,胡汉苍又派人奉表云:“臣亦当率国人逆于境上”,面对胡汉苍的一再输诚,朱棣终于打消了疑虑。                陈天平之死和南征决策    1406年1月,朱棣要陈天平“治任以行”,命使臣聂聪陪同,并命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派左副将军黄中、右副将军吕毅、大理寺卿薛品等人率官兵五千人护送。朱棣赐陈天平绮罗纱衣各二袭、钞一万贯、告诫他要宽仁待下,悉心防患,又封胡汉苍为顺化郡公,以示安抚。    3月,陈天平进入安南境内,到达丘温,胡汉苍派陪臣黄晦卿等人前来迎接,还以牛酒犒劳护送的明军,卑辞云:“属有微疾,已约嘉林奉迓矣”。黄中等心存疑惑,派骑兵四出侦察,也未发现可疑之处,一路上都是迎接的安南百姓,明军过隘留、鸡陵,进至芹站,周围山道险峻加上大雨泥泞,队伍已不成列。突然,雨雾之中,安南军队伏兵四出,鼓噪之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全部包围,一名安南将领隔涧遥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    安南伏兵并不与明军交战,只是突入队中,将陈天平虏走,黄中等人出于意外,又迫于形势,无力抵抗,只好眼看着陈天平被杀,但大理寺卿薛品因职责所在,义不偷生,中伏后即自经而死,行人聂聪也死于乱军之中,黄中等人引兵而还。    事情发生后十五天,朱棣才得到黄中等人奏表,这位马背上得天下的皇帝大怒若狂,他感到自己受了愚弄,吼道:“蕞尔小丑,罪恶滔天,犹敢潜伏奸谋,肆毒如此,朕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此而不诛,兵则奚用?!”“靖难”名将成国公朱能带头应命:“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请仗天威,一举歼灭之。”7月1日,朱棣在奉享太庙后,返回奉天殿,他思虑再三,终于定下了出兵安南的决心。三天后,朱棣登殿点将,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统率大军八十万远征安南,兵部尚书刘俊参赞军务,都指挥同知程宽、指挥佥事朱贵为神机将军,都指挥同知毛八丹、朱广、指挥佥事王恕为游击将军,指挥同知鲁麟、都指挥佥事王玉、指挥使高鹏为横海将军,都督佥事吕毅、都指挥使朱英、都指挥使朱英、都指挥同知江浩、都指挥佥事方政为鹰杨将军,都指挥佥事朱英、都指挥同知金铭、都指挥佥事吴旺、都指挥同知刘塔出为骠骑将军。由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远征军将领多是随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宿将。    成国公朱能是“靖难”武臣之首,朱棣藩封燕王时,与张玉共为王府指挥使,自东昌之役中张玉阵亡以来,朱能一直是朱棣的头号股肱之臣,南征北战、所向无敌,更是难得的帅才,“虽位列上公,却从未以富贵骄人”,深得军心,远征军其他将领也都是一时之选。    大军出发前,朱棣特颁谕旨,说明此次出征“惟黎氏父子及其同恶在必获,其胁从及无辜者必释,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抚治一方,然后还师,告成宗庙,扬功名于无穷。”  7月16日,远征军正式出师,朱棣亲往龙江饯行,这一天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所未有。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0月2日,南征军统帅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37岁的朱能正值年富力强,朱棣倚之甚重,不想此次“出师未捷身先死”,朱棣哀痛无比。朱能“勇决得士心”,他死后,军中一片哀哭。远征军箭在弦上,容不得任何拖延,年仅31岁的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指挥全军的重任,他一面飞章奏报朱棣,一面率军南进,六天后,远征军由凭祥度坡垒关,进入安南境内。军情紧急,朱棣命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并以明初常遇春病逝,副将李文忠建大功的事迹予以鼓励,希望张辅不负所托。                张辅首次征服安南    张辅,字文弼,系“靖难”名将张玉之长子。朱棣起兵时,他从父力战,因功升为指挥同知。张玉在东昌战死后,张辅袭爵,随朱棣战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皆有功,受封为信安伯,禄千石。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张辅不愧为名将之后,深通攻心为上的道理,进入安南境内后,他命人先将胡一元父子的二十条罪状写成榜文,刻于木牌上,顺流放下,安南军民见到榜文后,人心离散。    明军兵分两路,京畿兵、荆、湖、闽、浙、广西兵由张辅率领,出广西凭祥;另一路明军由蜀兵、建昌、云南、贵州兵组成,在沐晟率领下出云南蒙自,两路明军斩关而进,勇往直前,在芹站附近大败安南之伏兵,进占新福,于白鹤江胜利会师。胡氏父子料不到明军进展竟如此神速,大惊之下,倾全国之兵号称二百余万(《明史·张辅传》谓安南兵众七百万,显系夸大),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个天险,伐木筑寨,绵延九百余里,又沿江置木桩,征发国内所有船只,排列在桩内,所有江口,概置横木,严防明军攻击。张辅大军进入富良江,先命骁将朱荣进攻嘉林江口,再进至多邦隘,沐晟军也沿洮江北岸鼓行而进,与张辅呈南北夹击之势,互为声援。胡氏父子则厚集兵力于多邦城,企图据险顽抗。  多邦城坚而高峻,城下设有重濠,濠内密置竹刺,濠外多掘坎地,守卫严密。张辅下令道:“安南所恃,莫若此城,此城一拔,便如破竹。大丈夫报国立功,就在今日,若能先登此城,不惮重赏。”将士踊跃应命。明军趁夜攻城,都督佥事黄中,率敢死之士数千人,越重濠,缘城而上,指挥蔡福等人奋勇先登,大军万炬齐明,随后跟进,安南兵惊措之下,矢石竟不得发,纷纷败走城下。明军攻入城中,安南兵驱大象出阵,誓死拒战,激烈的巷战中,明军几呈不支。张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明军追至伞圆山,尽焚缘江木栅,俘斩无算,终于攻克了坚固的多邦城。  12月,明军经激战,又克安南东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溃,各州县纷纷纳款于明军,张辅辑吏民,抚降附,分遣别将李彬、陈旭掠地,来归者日以万计。胡氏父子进退失据,乃悉焚宫室,亡命海中,继续与明军为敌。1407年,明军水陆并进,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命降将陈封攻击,大败之,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3月,安南军队残部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5月,明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    至此,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朱棣大为欣喜,群臣亦入贺曰:“黎贼父子违天逆命,今悉就擒,皆由圣德合天,神人助顺。”朱棣则说:“天地祖宗之灵,将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为胜利冲昏头脑的明朝君臣,这时一改初衷,不再寻找所谓陈氏子孙之贤者,而是另谋在安南开设三司及郡县。6月1日,朱棣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以吕毅为都指挥使,黄中为副,黄福为布政使兼按察使,并分设官吏,改置17府,自此安南正式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张辅班师回京后,朱棣特于奉天殿赐宴,晋封张辅为英国公,岁禄三千石。    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朱棣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但得胜后自食其言,草率地决定将安南内属,却是明显的失策。纵观中国的历朝历代,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属地,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独立成国,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朱棣对胡氏父子十分宽容,只将他们二人及少数近臣关押,胡澄、胡芮等人皆获赦免,然而朱棣的安抚却没有使安南平静下来。1408年,张辅大军刚刚班师,以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就起兵叛乱,攻击盘滩、咸子关,控扼三江府之交通,慈廉、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等地安南民众纷纷响应,明朝驻军镇压不力,致使叛乱不断蔓延。简定起兵后,自称日南王,后为招揽人心,又立所谓陈氏后人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陈季扩打着陈氏后人的招牌,得到安南人民支持。  最初,陈季扩曾以陈氏宗亲的名义派人到明朝讨封,不料因使臣无礼,触怒了朱棣而被杀。朱棣在张辅支持下坚持武力进讨的方针,调发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和成都三护卫军共四万人,由沐晟领征夷将军印,再征安南,不料这次战局却非常不利。12月,沐晟在生厥江与安南叛军激战,因轻敌遭到惨败,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刘俊突围不成,自经而死,交趾都司吕毅、参政刘显等人皆战死,安南形势大乱。    1409年2月,朱棣迫不得已,再度启用张辅督师,发兵二十万与沐晟协同作战,这时的朱棣正准备北征蒙古,因此要求张辅必须尽快平定安南事态。                 兵连祸结的安南  “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张辅这时对安南形势已成竹在胸,他并不急于前进,而是在叱览山伐木造舟,“招谅江北诸避寇者复业”。待形势稳定后,张辅才率大军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击败安南军。安南乱军聚集战船六百余艘,退保江东南岸。张辅率领部将陈旭等以水师进攻,乘风纵火,大破其众,擒其将帅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将阮景异又以战船三百艘迎战,复为明军所破。11月,张辅乘大胜余威,派指挥朱荣、蔡福等率步骑兵先进,自率舟师为后继,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屡败叛军,在美良山中活捉元凶简定,连同他的党羽一起送往京师,次年1月,张辅又削平其它各处变乱,斩首数千人,筑成京观以镇服安南人民。  陈季扩退屯乂安,继续抵抗,张辅飞檄向朝廷告捷。当时明军第一次北征正好遇到重大挫折,同是“靖难”名将的淇国公丘福、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和安平侯李远率十万大军北征本雅失里,结果在胪朐河遭蒙古军伏击,丘福等皆阵殁。朱棣震惊之余,又见张辅获胜,认为安南不足为患,于是召回张辅,准备亲自率领大军北征蒙古。  1410年,朱棣亲征漠北得胜而归,陈季扩趁机派使臣胡彦臣入贺并求封,朱棣一时高兴,特授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其属官分授都指挥、参政等职,然而陈季扩的本意是求封为安南国王,朱棣的诏旨既不能令他满意,遂继续称兵作乱。由于明军主力北上,留守的沐晟兵力不足,无法讨平陈季扩。1411年,为了彻底平定安南之乱,已经腾出手来的朱棣命令张辅三征安南,迫令“陈季扩表奏伏罪”,如不服罪,则以武力讨平之。  一向主战的张辅到任后,立即布署进兵,安南人民此时对张辅颇为忌惮,加上明军重兵抵达,局势开始发生有利于明军的变化。张辅到任,首先申明军令,都督黄中素来骄横,屡违节度,张辅斩之以徇,由此官兵惕息,无敢不用命者。7月,明军大破安南将阮景异于月常江,缴获战船百余艘,生擒安南元帅邓宗稷等,又捕斩别将数人。次年8月,安南叛军以战船四百余艘,分作三队,在神投海邀击明军。张辅以锐卒冲其中坚,明军以钩牵连敌船,作殊死战,从中午鏖战至傍晚,大破敌军,乘胜进抵陈季扩的老巢乂安府,安南军民降者相继。  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于顺州,与安南军在爱子江决战。此役,安南兵仍然以象阵为前驱,明军按照张辅的部署,一矢射落象奴,二矢洞穿象鼻,群象皆返奔,自蹂其众。明军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继进,矢落如雨,安南兵大败。1414年1月,明军进至政平州,安南兵残部屯暹蛮、昆蒲诸栅,悬崖侧径狭窄,骑兵不得前进,安南兵遂以为明军必不敢轻进,而张辅却与将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掩至其巢,出其不意大破安南军,擒阮景异、邓容等。陈季扩只身败走老挝,张辅命指挥师祐率兵追击,连破老挝三关,终于在蒙册南磨将陈季扩活捉,与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师。至此,安南全部平定,张辅以叛军所占城地,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卫所,留军镇守而还,此时正好是朱棣二征蒙古的前夕。    在明军的武力镇压下,交趾虽然再次平定,但明朝官吏不善于安抚,内部又勾心斗角,安南民心不附,为尔后的变乱埋下了祸根。1418年1月,安南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俭黎利召集各部在兰山会盟,起兵抗明,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明军无力镇压。1416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交趾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黎氏王国的最后独立  1414年,张辅第三次平定安南后,明廷召还了黄福,以素有能名的兵部尚书陈洽为交趾布政使和按察使,参赞军务,但朱棣所委的中官马骐贪暴,在安南苛敛金银,陈洽无法制止,而镇守的荣昌伯陈智和都督方政又不睦,以致各地叛乱风起云涌,黎利更是狡黠难制。当时朱棣已死,宣宗瞻基在位,陈洽上疏道:“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宣宗降旨切责,陈智、方政这才被迫进兵,但败于茶笼州,二人具被削官。  黎利起兵后,势力发展很快,转战数省,明军不能制,于是1426年10月,明宣宗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马瑛为参将领兵五万往援,合马骐原驻军十万进行围剿。当时,黎利之弟黎善攻交州城,被明都督陈濬等人打败,11月王通主力赶到,分道出击,参将马瑛在石室县败安南军,王通引军与瑛合,明军进至应平、宁桥。黎利佯败,设伏以待,陈洽以此地形势险恶,恐有伏兵,建议持重缓进。王通自恃兵众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黎利伏兵齐发,明军大败,死者三万余人。刘洽跃马直入阵中,身被数创,左右欲扶还,陈洽怒目吼道:“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挥刀杀数人,自刭而死。  宁桥之役,王通也受了伤,率残兵奔还交州。黎利以重兵围攻乂安,明守将都督蔡福以援军不至,退保东关,千户包宣以其众降于黎利,蔡福也被俘虏,都指挥佥事周安、指挥陈麟宁死不降,引兵退至富良江,被安南兵包围,二人大呼“吾天子朝臣,岂死贼手”,手刃数人,与所部九千余人同时遇害。  黎利聚众三十万人在交州与王通对峙,分遣别将四出掠地,所过皆残灭,只有清化一城仍在明军手中,守将罗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不去,安南兵攻之不克。次年2月,黎利攻交州,王通趁其不备,以劲卒五千直捣其营,大破之,斩首万余级,黎利惊慌退走。明军将领请求乘胜追击,但王通胆小如鼠,敛兵三日不出,几天后黎利声势复振,再围交州,分兵攻陷昌江、谅江,形势急转直下。王通大惧,一面又与黎利联系,允诺代为请求藩封,一面飞章向朝廷请求增兵。明宣宗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参赞军务,率领步兵十万、骑兵二万出广西攻镇南关,黔国公沐晟、徐亨、谭忠出云南攻梨花关,镇远侯顾兴祖将步骑兵各五万出广西援坡垒关。柳升是当时的名将,他曾参与张辅的南征,随朱棣北征也立有功勋,又平定唐赛儿之乱,负一时之望,朝廷倚为柱石。  6月,有消息传来,说黎利包围昌江甚急(其实4月就已被黎利攻陷),明宣宗诏命柳升立即赴援,9月,柳升大军进入隘留关,安南兵沿途据险列栅抗拒,明军鼓勇进攻,连破之,进抵镇夷关。柳升因屡战屡胜,轻视黎利。郎中史安、主事陈镛告诉尚书李庆说:“柳将军辞色皆骄,骄者,兵家所忌。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李庆其时正好病重,勉强支撑起来去告诫柳升,柳升不听。明军主力进至倒马坡,柳升率百余骑先行过桥,桥突然损坏,后军遂不得进。黎利伏兵四起,明军大败,柳升陷泥淖中,中镖死。次日,梁铭病卒,又过了一天,李庆亦病死,明军散乱无主。这时,崔聚率军进至昌江,黎利以大军围困,明军因前后受敌,作殊死战,后安南兵又驱象阵来攻,明军遂乱,安南兵大呼:“降者不死。”明军或死或走,无一降者,七万大军全军覆没。  柳升战败之后,沐晟孤军不能再进,也退回云南,安南遂落入黎利手中,王通惧而请和,并私下释放俘虏两万余人并马两万匹,并送黎利使者入朝,请封所谓的陈氏后人陈高为安南国王。明宣宗召集群臣商议,英国公张辅道:“这是黎利诈谋,必不可从,当再益兵讨贼,臣誓将元凶首恶,絷献阙下。”蹇义、夏原吉也都认为不可轻许。然而,以杨荣、杨士奇为代表的重臣,看出宣宗已有厌战之意,便皆言交趾荒远,不如许了黎利,以息兵争。明宣宗遂决计罢兵,遣侍郎李琦、罗汝敬等,赍诏抚谕交趾,赦免黎利抗命之罪,封陈高为安南国王,同时诏王通等率安南尚余诸军共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  陈高不过是黎利的傀儡,很快被逼服毒自尽,明英宗正统二年,明朝正式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黎利亦不愿与明朝为敌,从此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始终奉明朝正朔。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国史唯疑&&中,黄景昉认为,如能仿云南沐英旧制,以张辅建藩安南,则安南之地必然可保.惜辅政三杨无经远雄略之才,且张辅于宣德之世已将失宠.结果白白断送安南疆土.
  据说朱棣在夺皇位之战中,把大半个北中国人口都快杀得快没人烟了,怎么会对安南人这么好,没有大开杀戒。你看人家老美,为夺土地把印第安人都搞的几尽精光,自己人却大开发美西部,国人和之相比真是差了一截啊。
  连 小 小 的 越 南 都 打 不 过,猪 明 的 FANS 们 买 块 豆 腐 撞 死 得 了.
  忽B列不也沒搞定安南?
  还有宋神宗
  美国大兵中国解放军还败给越南人捏
  这里好多故事看``
  安南,不好
  到宣德时的败绩,成为大明由盛转衰的一个拐点.  柳升如果不是骄兵必败,或者就是另一种历史了。张辅可惜了,一代名将,居然死在土木堡一役。  文中的胡澄,应该就是黎澄(胡元澄),此人颇得善终,因为善制火器,被留在军中,后来被称为火器之神,正统时做到工部尚书。
  的确,张辅这个人不简单,三平安南竟无一战败绩,杀得交趾上下心惊胆寒.或许正应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那句话,张辅似有功高震主之嫌,在宣德时代再未领兵,也再未得重用.土木之变随军出征,连说话的份儿都没了,最后竟稀里糊涂死在乱军之中,怪哉!
  个人认为,对付安南这样的国家,要么采取前面网友说的斩尽杀绝殖民屯垦的办法,要么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  
分而治之是一个好的办法,不知道为什么历代的皇帝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方案,汉武的“推恩令”?忘了?
      作者:mny1975 回复日期: 22:00:14 
    连 小 小 的 越 南 都 打 不 过,猪 明 的 FANS 们 买 块 豆 腐 撞 死 得 了    __________________  你看文章没有,这叫作打不过?
是否神经短路?每次都把越南反抗明朝的首领抓到北京去,这还叫打不过???    
  顶一下!交趾之地,与我中华分分合合,合600年,分400年,又合400年最后分了!
  耶律兄好文。朝鲜、五代后的越南也就是中国古代后勤保障的极限了,纳贡也就是双方妥协后的平衡,要想直接统治已经很难了。  
  明朝将帅忠勇可嘉,可惜缺少雄才大略的君主和深谋远虑的大臣。
  你看文章没有,这叫作打不过? 是否神经短路?每次都把越南反抗明朝的首领抓到北京去,这还叫打不过???    你智商有问题,真要是打得过,还会让人家独立.猪明的草包,太差太差啊.
  其实,到后来王阳明的时候还是有机会收复的。
  问题是在这之前,越南已经独立了几百年了,这就像台湾,人家已经尝到了当国王的滋味了,那是不会在回来了,这与之前1千多年的直接统治已经不一样了!
  大清一举就永久的平定了越南蛮子 不象猪明
  清乾隆打越南也是败了.什么永久平定?
  提  将来还有机会
  作者:青神 回复日期: 3:18:03 
mny1975    大清一举就永久的平定了越南蛮子 不象猪明    你们说话最好还是当心点,不要拿别人的姓做文章我想全国的朱姓人士(很多满人也姓朱)看了都不会舒服的
  作者:mny1975 回复日期: 22:00:14 
    连 小 小 的 越 南 都 打 不 过,猪 明 的 FANS 们 买 块 豆 腐 撞 死 得 了      瓜娃子一个
  作者:mny1975 回复日期: 22:00:14        连 小 小 的 越 南 都 打 不 过,猪 明 的 FANS 们 买 块 豆 腐 撞 死 得 了  
    越南,连元朝的蒙古人都无可奈何,主要是因为它地处偏远,气候炎热,加之地形崎岖,给养难送,所以才这么难啃啊。  楼主好文章。
  顶一下
  看看mny1975的个人资料,果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在宣德年,撤出安南的时候,明朝被截流的军队和吏民就有8万多人。
  呵呵,你这个“青神”还真是厚颜无耻的大放厥词了!看大明不高兴?还是割地陪疆的大清厉害啊!
  作者:mny1975 回复日期: 22:00:14          连 小 小 的 越 南 都 打 不 过,猪 明 的 FANS 们 买 块 豆 腐 撞 死 得 了  ==========================================================  明朝对越南的战争哪次没打赢?明朝放弃越南是认为在那块不重要的地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值得,不是军事让的原因。
  大Q的FANS 们 买 块 豆 腐 撞 死 得 了
  大清对中国的几大贡献:  1.猪尾巴  2.文字狱  3.奴才
  好文文,丁一个!!!!
  主要是地理和补给的问题
  清朝是汉族最黑暗的时候
  也可惜了,是中国进军东南亚的一个好地方,当时拿下就好了
  都不用说啦!  看看中国的历史说知道啦!  对外战争几乎没打过!  主要是咱们不是侵略人家园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是这样!(除了元人以外)所以呢!论侵略的本领和雄心咱们可明显不如日本啊!  咱们自古以来学的就是孔孟之道!没学过杀人放火,烧杀抢掠!  再说啦!中国够大啦!~还要越南干吗呢!妈的要了才是大麻烦呢!  那个鬼地方!有什么好!    zhengchen22----你的这些话说的可就不对啦!  要客观的评讲大清的功与过!  大清延续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延续政策,没有大的改变。  对外还是没有开放!  这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政治失策!不应该是从大清开始而是从明朝开始就是一个中国人的悲哀时期!    我们抱着孔孟之道太久啦!  我们进入封建社会很快,但是经历的太久啦!      shalsan----你的话说的也不太对!  如果当时建国的不是满人而是李自成那会怎么样呢!    一个农民会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大能耐让中国走上发展的道路呢!    加快农业的发展呢还是其它什么!    我看还不如大清入关呢!      
  shalsan----你的话说的也不太对!    如果当时建国的不是满人而是李自成那会怎么样呢!        一个农民会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大能耐让中国走上发展的道路呢!        加快农业的发展呢还是其它什么!        我看还不如大清入关呢!      -------------------------------  总比鞑靼好。农民?王侯将相岂有种乎?我只知道明朝,中国仍然是世界前列,满清呢?我知道明朝衰弱的时候仍然能打败小日本,满清呢?从满清开始,中国就被小日本骑到头上了。对了,满清还有个“尼布楚大捷”可以吹嘘,呵呵呵呵。
  兵凶战危,武力征服在任何时候都是下策
  好文收藏
  平吴(1)大诰  阮荐    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顷因胡(2)政之烦苛,致使人心之怨叛。狂明伺隙,因以毒我民。恶党怀奸,竟以卖我国。焮苍生于虐焰,陷赤子与祸坑。欺天罔民,诡计盖千万状。连兵结衄,稔恶殆二十年。败义伤仁,乾坤几乎欲息。重科厚敛,山泽罔有孑遗。开金场,则冒岚障而釜山陶沙。采明珠,则触蛟龙而桓(3)腰入海。扰民设玄鹿之陷阱,殄物织翠禽之网罗。昆虫草木,皆不得以遂其生。鳏寡颠连,俱不获以安其所。浚生民之血,以润桀黠之吻牙。极土木之功,以崇公私之廨宇。三十里之征徭重困,闾阎之杼柚皆空(4)。决东海之水,不足以濯其污;謦南山之竹,不足以书其恶。神人之所共愤,天地之所不容。  予(5)奋迹兰山(6),栖身荒野。念世仇岂可共戴,誓逆贼难与俱生。痛心疾首者垂十余年,尝胆卧薪者非一日。发愤忘食,每研读韬略之书;既古验今,细推究兴亡之理。图回之志,痦寐不忘。当义兵初起之时,正贼势方张之日。奈以人材秋叶,俊杰晨星(7),奔走前后者既乏其人,谋谟惟幄者又寡其助。特以救民之志,每郁郁而欲东;待贤之车,常汲汲以虚左。然得其人之效,茫若望洋。由己之诚,甚与拯溺。忿凶徒之未灭,念国步之犹屯。灵山(8)之食尽兼旬,瑰县之众无一旅。盖天欲困我,以降厥任,故以励志,以济于艰。揭竿为旗,氓隶之徒四集;投醪飨士(9),父子之兵一心。以弱制强,或攻人之不备;以寡敌众,常设伏以出奇。  卒能以大义而胜凶残,以至仁而易强暴。蒲藤(10)之霆驱电掣,茶麟(11)之竹破灰飞。士气以之益盛,军声以之大振。陈智、山寿,闻风而傂魄;李安、方政(12),假息以偷生。乘胜长驱,西字既为我有;选锋进取,东都尽从旧疆。都督崔聚,膝行而送款(13);尚书黄福,面缚以就擒。其云南兵为我扼于梨花(14),自恫疑虐喝,而先已破胆;其沐晟众闻升(15)军大败于芹站,遂躏迹奔潰,而仅得脱身。两路救兵既不旋踵而俱败,各城穷寇,亦相解甲以出降。  贼首成擒,彼既掉残卒乞怜之尾;神武不杀,予亦体上帝好生之心。参将方政、内官马骐,先给舰五百余艘,既渡江而犹且魂飞魄丧;总兵王通、参政马瑛,又给马数千余匹,已还国而益自股栗心惊。彼既畏死贪生,而修好有诚。予以全军为上,而欲民与息。非惟计谋之极其深远,盖亦古今之所未见闻。社稷以之奠安,山川以之改观。  乾坤既否而复,日月既晦而明。于以开万世太平之基,于以雪千古无穷之耻。于戏(16),一戎大定,迄成无兢(17)之功;四海永清,诞布维新之诰。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1)朱元璋最初国号吴,因此越南人当时也称明朝为吴朝.  (2)胡季犛.  (3)用绳索捆缚.  (4)杼柚皆空比喻人民被掠夺一空.  (5)黎利自称.  (6)兰山现属清化寿春县.  (7)用秋叶、晨星比喻人材缺乏。  (8)至灵山,在清化.  (9)给战士饮酒.  (10)(11)地名.  (12)以上四人是明朝派去的指挥官。  (13)送款就是投降。  (14)梨花关既现在的老街。  (15)明朝总兵柳升。  (16)呜呼。  (17)无比。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卷首记载;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南巡至五岭,娶至仙女生子禄续,帝明爱之,封泾阳王治南方。鸿庞氏首曰泾阳王禄续,越之始君,生子崇缆号(雒龙君)。雒龙君娶妪姬生百男,是为百粤之祖。     越南正史记载;越南开国鸿庞朝雄王,本炎帝神农之后,氏族统称百越。其在浙江者曰于越、江西曰扬越、福建曰闽越、广东曰东越、广西曰瓯越北越曰雒越、中越曰越棠。金履祥纲目;『唐尧戊申五载越棠氏来朝献神龟。』史记;『周成王享卯六年,交趾南有越棠氏,重三译而来献白雉,....周公锡以骈车五乘,皆为指南之制,使者载之,期年而至其国。』     史书记载;吴为周泰伯之后,越为大禹之后,春秋之后蔚然大国。   吴越反切音纽语,中原人常莫名其妙,孟子讥吴越语为鴃舌。如;『笔』曰不聿、『虎』曰于兔、『盍』曰何不、『耳』即而已、『诸』乃之乎、『飙』曰扶摇、『卤』曰杜土,不胜枚举,概炎、黄夏冑不了解汉、越也。   越南首都河内   河内。古为貉越族发祥地,属貉龙国,雄王时开设交址部。  秦辟南海郡统辖交址,因蛟龙出没于渊,另置龙渊县,又以蛟龙出没,编于南、北二津,改名龙编县。   汉武帝于公元前一一一年并龙编,置为郡县,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简任石戴为交址刺史,治所在龙编,文官施政自此始。     西汉末有王莽之乱,交址牧邓让闭境自守,迨光武中兴。建武五年,汉以壬延为九真太守,与锡光敷衍文教,越南由母系生活转为父系社会。汉末刺史朱符侵虐百姓,民众带兵攻州突郡杀朱符,建安六年命张津为交址刺史,八年与中州等建交址为交州。十一年张津为部将区景所杀,荆州牧刘表欲遣零陵令代之。汉帝下诏封士燮为安远将军龙度亭侯领交州刺史,董都南海九郡除珠崖儋耳外之七郡,以侔荆州刘表,江东孙权。     建安十二年,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燮率士壹、士郁、士武(合浦、九真、日南三郡太守)奉承节度,并遣子钦入质。吴王以步骘、薛综分领南海、合浦。吴黄武五年,分交州置广州,吕岱领广州,戴良领交州。士燮本鲁国汶阳人,始祖六世避王莽乱寓交州苍梧广信县,少游学京师事颖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举孝廉补尚书郎,桓帝时为日南太守,八年迁交址太守。     晋置交址郡,南朝宋改交州治龙编,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址郡。   唐高宗调露六年(公元六七九年)置安南都护府,统州十二,公元八六六年都护张伯仪、唐将高骈于龙编西北建大罗城,筑堤两千一百二十五丈。唐末,黄巢作乱中原扰攘,洪州巨族曲承裕趁时崛起,继安友权遗缺自称交州节度使,请命于唐,唐昭宗以鞭长莫及,封曲为静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南汉于九二三年遣李克正、李进南侵得曲承美安置于图州新会。     九三九年吴权驱南汉自称吴王,九六九年,丁部领与父驩州刺史公着敉平动乱,即位建国称大瞿越,开越史纪元。同时宋即位号开宝,七年册封丁部领为交州郡王。     公元979年,丁皇父子被杜释逆弒,十道将军黎桓趁宋军觊觎之际,效宋以黄袍加身,称大行皇帝自称副王专政,宋杯酒释兵权,石守信等良将退休,无力征讨。986年册封黎为金紫光禄大夫,黎仿唐制选宿卫,铸天福通宝,且当时印刷术已传越南。子龙铤继位,宋帝赐名至忠,铸给交址郡王印,追封黎大行南越王。     李朝顺天元年(1010年)定都,号升龙城,迭以南进占城为训。   一○七六年宋神宗以王安石变法,欲求边功启衅,李朝往返议和朝贡,宋赐安南国名,交址王为安南国王,终宋之世李朝忠于宋,对金与蒙古未尝假以词色。     1031年升龙城划为河内省,即今日之河内千年文物,比北京城更为古老之都会。   元朝三次征越   第一次;公元1257年、宋宝祜五年、元宪宗七年,元将兀良哈台灭大理,降吐番,宋思明土司黄炳挈家属部下千二百人来附。冬十二月,蒙古兵渡云南河口入界,直犯兆江。陈太宗景退次富良江,兀良哈台乘胜入升龙城,见三使者死狱其一,怒而屠城。帝与太子陈晃进兵东步头,兴道王自山西东下夹攻,蒙古海军溃退,归化寨寨主何俸,招集蛮人袭击又大破之。元游骑兵不服水土,志在急遁。     1273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蒙古占领襄阳,宋人震动,有掣家浮海来附,安置京城外。     第二次;1282年、绍宝四年冬十月,元世组命太子脱欢为镇南王,与左丞李恒、先锋乌马儿以兵五十万,声言假道征占城。次年冬十月,元兵压境,八五年一月,元循广西宁明兵至禄州(谅山)兴道王分兵拒阻于丘急岭(谅山岭北岸),二月脱欢纵兵猛攻翼水阵,陈军复大败,沿江十里战船几尽为元兵所获。再陷北宁纵掠东岸各地,获官军见其臂皆刺『杀鞑』二字,脱欢怒尽杀之。脱欢命乌马儿徼调唆都征占城之师北上夹击,盖唆都之出发远在1283年,大船二百五十艘,海军号称十万。唆都从乌马儿计议,取水道沿天长海口进驻西结,陈光启得报急蹑元海军后,兴道王命昭文王、昭成王、阮蒯逆之于咸子关,昭文家将赵忠宋军,衣宋衣执弓矢从征,唆都兵见宋戎装皆惊异,以为有宋人助战,气顿挫,唆都军大溃。最后唆都屯军于西结被万箭集中射杀,綒掳五万余。乌马儿驾舟逸脱,李欢收拾遗卒,匿脱欢炮筒中脱走。     第三次;1287年,元军大事征调江淮、湖广、江西、云南与海南岛四州黎兵共四十万,船五百艘,万户张文虎运粮七十万石,冬十月出发。白藤江口一战失败,粮米沈海底,文虎还琼州。越陈兴道王插木桩于潮汐间,四百艘战舰中伏覆没白藤江口,乌马儿被擒复被陷溺死,脱欢贬镇扬州。   明朝征越   陈朝外戚黎季犁篡位,与子胡汉苍同朝听政,时明建文帝正应付朱隶未暇处理,1403年成祖朱隶篡位号永乐,胡汉苍遣使往贺登基,成祖遣行人扬渤、赍勒,谕陪臣父老,询以陈嗣有无及汉苍诚假,各以实闻,汉苍复遣使随递陪臣父老结状,如汉苍所称。此后明使往来络绎,有征求者有责问者,汉苍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永乐二年(1404)秋八月,裨将裴伯耆间关北上燕京,作申包胥之哭秦庭,未几有陈添平者由老挝宣慰使送燕京。永乐三年(1405)春二月,越遣黄晦卿为割地使,还明广西边鄙思禄州古楼洞五十九屯,再密令土人鸩杀明所设州官。永乐四年(1406)夏四月明送添平回越交纳汉苍,汉苍斩添平。     秋七月(1406)调两广江浙荆闽兵八万征越,以成国公朱能为大将,分两路由广西凭祥、及云南蒙自进兵,抵富良江、洮江会师白鹤江,冬十二月明拔多邦城。永乐五年(1407),明水陆并进,至木凡江对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纵击,明两岸夹击追胡军,至奇罗海口大败之,获季犁。(1407)六月,明设交州府十七州县置官吏,免租税三年(恰与郑和返航时相符(1407,7))。     越陈朝灭亡,然各地反抗游击,明朝征剿安抚不断,(1418)黎利等号召蓝山会盟起义自立为后陈朝,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冬十月,遣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马瑛为参将领兵五万往援,合原驻军马骐十万围剿,不料在邃洞(河东美良县)王通遭伏击大败,黎利以三十万众对峙,王通请益兵,宣宗遣柳升、梁铭、崔聚、李庆、黄福等领兵十万马两万由广西攻镇南关,沐晟、徐亨、谭忠从云南攻梨花关,镇远侯顾兴祖将兵马各五万自广西援坡垒关。柳升中镖死于倒马坡(谅山温州马鞍山)大军失利,王通大惧请和,释俘两万余马两万匹,合驻军得还者八万余,王通归燕京下锦衣尉,籍其家,除名。明罢交趾布政使司,封陈高为安南国王,撤兵回。后陈主被逼服毒死,明英宗正统二年正式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迄明崇祯十七年亡,奉明正朔。康熙即位,黎朝历代接受册封,阮福映复国受册封越南,国祚三百六十年,几乎与清朝共始终。     1860年英法联军破北京,咸丰出奔热河,签订天津条约后,法人急攻越南,越南北中南抗战,刘永福以猪笼阵破骑兵队,李威尔上校及威利上尉重伤,法派陆军少将宝埃,海军中将孤拔东来支持,李鸿章急于媾和,约成,黑旗军刘永福不退助越抗法,孤拔佯攻福建、台湾重伤,葬于台北淡水。     英法联军后,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广西提督冯子材攻陷谅山法军惨败,指挥官尼基里少将身受重伤,交兵权于哈宾中校撤退,法首相费里辞职。驻北京大使巴第诺向李鸿章讲和,免赔军费,是为『天津条约』,根据天津条约,越南成为法保护国,。     1945年,法军被日本解除武装,立保大为傀儡宣布独立,同年八月日本投降,越盟发动总起义,保大逊位,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二次大战后,负责解除日本武装的英军支持法国卷土重来,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奠边府一战法军大败,日内瓦协议以北纬十七度为界,将越南分为南北越,北方为胡志明领导,南方则为吴廷炎总统的越南共和国。北越***不断向南发动宣传及游击战,终于爆发越战(),1975年美国因国内反战声起,签订停战协议,美军自越南撤退。   宋、明覆亡之时,都有余臣故将和越南并肩作战,成功的抵抗北方的入侵,而入侵者往往驱策投降汉人南攻,到了清朝,对汉人改采高压怀柔,对越南因有明郑及吴三桂等制肘,对越以平等往来,李鸿章代表了自顾不暇的满清,丧权辱国之际,革命治士倡议维新等俱如中国。到了1949年的『大逃难』潮,民国国军的撤退又重演了历史的故事,当时越南正处在法国复辟,国际没有任何援助,黄杰的部队随着百万的民众逃到越南,再被遣送到越南南端坚江省对岸的富国岛,解除武装,最后在美法协调下辗转抵达台湾,这种遭遇国际驱逐的屈辱,后来也在滇缅边界的李弥等部队重见。     
  那阵子,我们和现在的美国一样,也是管的事情太多
  《平吴大诰》简介  1400年,胡季犛(li)推翻越南陈朝,自立为帝,国号大虞。1406年,明出兵攻安南。1407年,大虞为明所灭,明在安南访陈氏后裔,不得,以安南为中国“故土”,(秦始皇得岭南地,越南称交州。后来在五代十国时交州隶属南汉,939年,交州将吴权破南汉军于白藤江,越南吴朝始此),因此并入明朝版图,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1427年黎利迫使明军撤走,立陈朝后裔陈暠,明军撤出交趾。1428年,黎利自立,国号大越。1431年,明承认大越黎氏政权。  诰文颁布于1427年战胜明朝军队以后,为黎利的文臣阮荐所作。文中历数越南人民在黎利领导下争取独立的艰苦斗争和取得胜利的经过,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选自《大越史记全书》。  
  清朝在越南也打败了
  劳师远征,未必是好事,我们的文治武功,在属国的百姓心中可不一定这么认为。
  现在的越南不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中越关系
  汉天下!!!
  呵,历史是无奈的,有多少辛酸,能说书来
  退回来也好,占了安南,后患无穷。
  此勘与岳飞欲痛饮黄龙而不得相比。
  驱赶当地土人 移民 效仿亚美利加国为上策
  汉族在唐后杀性大减,所以总是很被动.如果象欧洲人那样,整个东亚都是汉人生存空间了.
  征服一个国家不容易,看看越南就知道了
  李自成  他是封建主义,不如人家大清的奴隶制度而不先进~~~  他不剃头发,没有尾巴不帅而不先进~~~~  他喊的是为老百姓,不将老百姓叫尼堪而不先进~~~  他的大屠杀不如大清而不先进~~~~  他不割地赔款不屈服强者而不先进~~~~  反正不先进就是不先进!!
  征服一个国家不容易,看看越南就知道了    应该是收服一片领土不容易,越南的教训对解决台湾问题是有借鉴意义的:分裂状态不能长期化,更不能纵容台湾搞去中国化。
  阵疯同学是否姓朱?
  安南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南人绝大多数都是京族,而不是汉人。明朝对安南的经营始终没有落到关键处,那就是移民政策!
  作者:junkjoy 回复日期: 16:30:07 
    安南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南人绝大多数都是京族,而不是汉人。明朝对安南的经营始终没有落到关键处,那就是移民政策!    历来中越关系就是打打和和,原在越南的华人不少,看过资料,越南在排华前国家60%的经济掌权在华人的手中。国家为了控制越南在越投入很大,各种势力不小。家父就曾在越南呆了二年另八年月。实上任务也就是特工。但最终的是这些中国侨民的结局都很惨,1978年时越南翻脸开始排华,将越南国内华人财产全部扣抢,直接用武力将华人赶出越南,光逃回中国大陆的就有100万华人,而逃向邻国或台湾香港美国世界各地的华侨更是不计其数。国家没有办法,只好接收一些,在些地区开拓华侨农场安置这些华侨。而这些华侨大多也没在国内呆多久就纷纷再次坐船出国。而不少的华人更是死在越南人的手中或在海上受到海盗的抢杀。  美国人从越南撤退时用直升机救护了许多的南越难民,以免于他们受到北越的杀害,为了空出空间安置和降落这些难民,美国人不惜将停在航空母舰上的完好飞机推入海中。对比起来当时国家对侨民的态度。哎,国家若是不强,移民侨民实上是很可怜的。
  呵,看到安南想起一个故事,实上红薯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明朝以前中国没有红薯至少是并没有大量种植。红薯在明朝时最初可不是一般现在人眼里的粗粮,它据载是中国传自安南国,是安南国王室才能食用的高级食品。当时有一林姓的中国医生为安南公主治好了病,才得有机会品尝,这林医生当时就留了个心眼,说是想吃生的,就偷留了小半块带回国内种植并大力推广。当时有一县官发现了此物,觉得适合他们地方的土质,就下令大批种植。结果当年大旱,粮食欠收。邻县一时都饿死了无数的人。而独那个县的民众由于种有红薯,反得红薯丰收,一时反得渡过厄运。于是一下子全国流行推广。而那个县的百姓为了感谢那位父母官,还为此为他修了一座庙。以感其恩德。
  作者:会微笑的狼 回复日期: 18:04:50 
    呵,看到安南想起一个故事,实上红薯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明朝以前中国没有红薯至少是并没有大量种植。红薯在明朝时最初可不是一般现在人眼里的粗粮,它据载是中国传自安南国,是安南国王室才能食用的高级食品。当时有一林姓的中国医生为安南公主治好了病,才得有机会品尝,这林医生当时就留了个心眼,说是想吃生的,就偷留了小半块带回国内种植并大力推广。当时有一县官发现了此物,觉得适合他们地方的土质,就下令大批种植。结果当年大旱,粮食欠收。邻县一时都饿死了无数的人。而独那个县的民众由于种有红薯,反得红薯丰收,一时反得渡过厄运。于是一下子全国流行推广。而那个县的百姓为了感谢那位父母官,还为此为他修了一座庙。以感其恩德。   ----------------------------------------------------  不是吧!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个福建商人陈阵龙从当时的吕宋国偷偷引进的.当时西班牙殖民者严禁薯种出口,他将一截薯藤藏于雨伞柄中偷带回国的.详见《金薯传习录》。    
  作者:诗书所不屑 回复日期: 17:59:44 
    作者:会微笑的狼 回复日期: 18:04:50        呵,看到安南想起一个故事,实上红薯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明朝以前中国没有红薯至少是并没有大量种植。红薯在明朝时最初可不是一般现在人眼里的粗粮,它据载是中国传自安南国,是安南国王室才能食用的高级食品。当时有一林姓的中国医生为安南公主治好了病,才得有机会品尝,这林医生当时就留了个心眼,说是想吃生的,就偷留了小半块带回国内种植并大力推广。当时有一县官发现了此物,觉得适合他们地方的土质,就下令大批种植。结果当年大旱,粮食欠收。邻县一时都饿死了无数的人。而独那个县的民众由于种有红薯,反得红薯丰收,一时反得渡过厄运。于是一下子全国流行推广。而那个县的百姓为了感谢那位父母官,还为此为他修了一座庙。以感其恩德。     ----------------------------------------------------    不是吧!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个福建商人陈阵龙从当时的吕宋国偷偷引进的.当时西班牙殖民者严禁薯种出口,他将一截薯藤藏于雨伞柄中偷带回国的.详见《金薯传习录》。    嘿嘿  就是喜欢煮酒,为什么?读书人多,不怕骗。一有人造假,马上有人反驳。    老实讲,那个航空母舰推掉舰载机入海  我也不信
  那个有视频为证,推的是相对便宜的直升机,不过也够奢侈了。
  呵,有名的鸡尾酒的由来都会有很多的说法,红薯在中国一说有不的版本又有什么奇怪的?我看到的是许多年前出的《人物》杂志登的。当时印象很深。和天涯无家的看法也就是最初的传入人不同,别的都一样。我记得当时《人物》中记的传入的时间也是明朝万历年间,最初的红薯种植地也是在福建。所以说现在一有影视作品上出现明朝以前的穷人吃红薯我就想笑。呵,当时还记得看过一些物品的最初由来,如折扇是日本人在唐朝人的团扇的基础上的发明。唐以前有折扇的那是神仙或是神童,不然不好解释;山东的花生不错这很多人都知但那是在近代日本人时期才在山东开始大面积种植花生;西瓜和葡萄是汉时张X才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叫西瓜也就是因为是从西域传来的瓜果。而西瓜的最终始祖好象是非洲的一种小果子(靠记忆这条不记得是否对了);呵,茶树在中国只是小树木长不太高,而越向印度那边茶树就长得越大在印度的茶树就可长成很高的大树;......呵,原来家中有不少这些杂书还有不少的内部资料刊物,如国民党战俘要员写的&文史资料选辑&有几十本吧,主要就是讲的是从清末到解放的各时期的各方面情况,作者大多可都是亲自经历事件的人物.还有不少文革时期的内部资料刊物等等.可惜我搬过几次家后我又去了外地几年老爷子的爱好也转向书画盆景,结果让老妈子当是一堆废纸卖了个五十块钱想着就是心痛.    记得家中原有一本七十年代出的&各国概括&里面有介绍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军力面积及国家情况概述.对越南的说法有详细的记载,说是越有几千里海岸线长,有三大产粮平原,国内的森林面积很大,而且有大量丰富的矿产及海产.同时对美在越的战争的记载是美军在越南战争的军费开支官方数字是一千二百多个亿美元.动用了全国60%以上的海军陆战队及空海军.死伤人数不记得了,只是记得美最后是由于受不了日渐加大的军费开支和国内反战的呼声,承认战败撤出越南.同时赔给越南45亿美元,要求和平撤退外还请求越南放还美军战俘.越南未理会美国还战俘的这一要求.这也就成了美国人心里一直的痛.才会后来有&第一滴血&中兰博勇救战俘的电影.让美国人自我安慰一下自已.  美国人撤退时南越南一片混乱,就如同朝鲜战场一样,越南最初也是分为南北二方,北方还是中国和苏联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南方则是美军的资本主义阵营.而打红了眼的北越对南越的人员也象金日城对南朝鲜一样也是大屠杀.只要是在南越供职的就是卖国者就一概要杀掉.结果大量的南越人也是向海外逃亡.就象是周润发拍的&赌神&的电影里一样,在列车上周受到一群越南人的追杀.而此时周的保镖龙五杀到.杀得只有一个越南人时双方用越语对话后,龙五立时杀了那个越南人.当时周说了一句:&用不着那么狠吧!还都是越南人&当时龙五(曾是南越特种兵军官)只是说了句:&他是北越的!&结果周只能苦笑.  而当时美军在撤退时也算是人道了一回.虽然他们在越南也是满手的血腥,但退时也同时带走了不少的南越人.逃难的人当时多到美军的航母上都满是难民.为了后面人员和直升机师的降落安全,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美军将不少还停在甲板上的直升机推入大海,以空出空间.当时此情景还有录相.成了美军为了救人而不惜血本的人道行为的宣传片世界传播.  家父当时在越南呆了有二年零八个月,身份是中国驻越南的XXXX专员,本职不算大,但名头权限不小,负责胡XXXX的XX运输通道.按他的说法是,越南的条件和城市当时都已很不错,自然资源条件很好,只是因为战乱没得到更好的开发.他在越南是与对方部长级谈判的代表.他们有一段时间就住在下龙湾的一个岛上,那里的海滩很漂亮,说是从海边向海里走出去三公里远海水也只到胸口,而且岛上还有泉水,岛上实也就是些越南高级领导和中国专家及老毛子专家的高级疗养院.岛上还有不少的越南混血美少女服务员为这些人冲泉水及抹身子按摩,实上也还有各种服务.有些越南高官或些苏联老毛子专家就在那乱搞.中国人对这可还算是正派的.不过做这行当的也不敢呀,少有差错你也就会失踪了.呵呵        
  长见识了
  什么“大清”。该叫“狗清”才对!
  做个记号
  明朝再怎么样还统治了越南二十多年  清朝乾隆年间的安南之战,二十万大军在顺化屁股还没坐稳,就被越南草寇一个反攻居然就全军覆没了!靠,清奴们居然还好意思提!  清奴就是没文化阿,整天看辫子戏的能有什么长进,靠~~
  名义上的话还不止二十多年吧,嘉靖之后也算内附的
  越南这个鬼地方纯粹是强者的坟墓。  
13世纪的超级强国蒙古和20世纪的超级大国美国全折在这里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虎酱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