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

肖琳高三政治复习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例
上传: 邵桂莲 &&&&更新时间: 22:46:29
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例 婺源县天佑中学 邵桂莲 教材地位: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一、内容及解析 (一)内容 (1)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 (3)矛盾分析法的内容 (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二)内容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指的是矛盾分析法的两种方法,其核心是掌握该方法论,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具体运用该方法论的背景。学生已经学过矛盾的观点,本节课的内容矛盾分析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认识论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中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辩证法中矛盾知识的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两个分析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运用案例教学。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矛盾分析法的内容 2、理解并会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目标解析 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含义、矛盾分析法的内容就是指要识记相关含义,能够区分相似概念。&&&&& 理解并会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就是指通过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区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及其方法论的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二者有相似的概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能力,其中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例题进行比较分析。 & 四、教学条件支持 在本节课对主要知识进行解析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幻灯片。因为使用使用幻灯片,有利于清晰地展示分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矛盾又是各不相同的,认识、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以此为铺垫,引出授课内容。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出示幻灯片) 问题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有哪些要求? 设计意图:引出本课内容 (一)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问题1: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辽沈战役的首攻地点选在锦州。其哲学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文p72思考并完成例题 & 例1主要矛盾是指c  a、急需解决的矛盾&&&&&&&&&&& b、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变式练习1: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税务部门拿出具体措施,对高收入者实施重点监控,切实加大对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从哲学角度看,税务部门对高收入者实施重点监控,实际上就是要d &a、严格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 b、把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结合起来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d、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问题2: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师生活动: 1.主次矛盾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1)主、次矛盾的含义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课本中毛泽东的名言说明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问题3:主次矛盾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②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第一,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 第二,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如:人的优点和缺点,网络的利与弊 问题4:矛盾内部双方的地位与作用相同吗? 师生活动: 2.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重点)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这就是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表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中,而且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 问题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师生活动: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第一:相互对立 ①地位与作用不平等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第二:相互统一 ①二者相互依赖。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例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c&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变式练习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b&& ) a.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问题6: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
矛盾主要方面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方法论要求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
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重中之重、首要、突破口(注重处理问题)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反义词构成的矛盾体(利弊、成就问题、机遇挑
战)优势(注重看问题)
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重点突破: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 && a、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 && a、抓住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网络的出现利弊都有,利大于弊,告诉我们看问题要 && a、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首先抓主要矛盾 4、中美关系在我国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告诉我们要 && a、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首先抓主要矛盾 5、西部大开发要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这说明 && a、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6、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 a、主次矛盾和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7、目前,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这不是主流,腐败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党员干部还是廉洁奉公的,这中观点 &&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8、高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力量和决胜关键。这对于我们维护国防安全的启示是 && a、 抓主要矛盾&&&&&&&&& b、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问题7: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对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提出了什么要求? 师生活动: 3、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的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 (1)坚持两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例题3:下列关于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的表述中正确b a、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b、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c、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加强纪律就会妨碍自由 d、在生产方面,既讲数量,又讲质量,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 例题4: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  b         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二:讨论:〈〈小驴过河〉〉 有一头驴驮着一袋盐过河,脚下一滑跌倒在水里,盐遇水后很快溶化了,这头驴站起来后顿觉轻松了不少,可谓是&春风得意驴蹄急&;过了几天,这头驴驮了一袋棉花过这条河,心想上次驮东西摔了一跤,没想到省了不少力气,主人也并没有惩罚,这一次何不故技重演呢?于是故意跌倒在水里。棉花遇水到迅速吸水,重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当小驴满怀期望继续前行时,却因不堪重负再也没有从水里站起来。 思考:驴子为什么再也没有从水里站起来?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事例,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突破难点 例5&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c&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抓主要矛盾 a.① ②&& b.① &③ &c. ② ③& d.② ③ ④ 变式练习:《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据此回答1-2题。 1.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的哲学原理是(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孙子兵法》本身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 &问题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问题2、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意义:①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道了复杂事物中的多个矛盾之间,以及矛盾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事物的矛盾及其两个方面要做具体分析。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做到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以中学生政治小论文为抓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实效
网站长期坚持免费免点免注册使用,目前拥有180000条资源,资源点击突破4500万人次!
思想者园地★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思想者园地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特点:
1.“新”:取材、能力、立意、形式等都很有新意(具体分析见后)。
2.“广”:(1)内容范围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第一到第三产业、生态环境、交通安全、网络、手机、单亲家庭、高消费、公车私用、公务员热、盗版问题、建筑研究、小吃摊点现象、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思考、中学生近视问题、违章搭建问题、宿舍问题、消费者维权问题、厦门马拉松、农业劳动者的收入问题、乞讨问题、台独问题、新农村建设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停车难问题、弃婴问题、移风易俗,废除农村封建日问题、早恋问题农民工问题、厦门夜景工程、见义勇为问题、分数问题、人格尊严问题、超女现象问题等;从政治到经济、文化等都涉及到;(2)人员广: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及老师(年纪大到老)等;(3)题材广:调查报告、时事点评、研究性学习、观后感等。
3.“实”:(1)资料实:无论数据还是理论观点都较为详实准确;(2)老师抓得实:从不少文章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应付,而是立足于平时的真抓实干;(3)学风实:许多文章都是自己认真撰写,实实在在的作品;(4)基础实:许多文章水平很高。等
4.“特”:(1)角度特:从各行各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叙述特:政论文、记叙文皆有。等
(二)基本情况:
1.老师高度重视:如,翔安一中,林月英老师;刘五店中学,郭友情老师;厦门五中,邬宗训老师;莲花中学,张惠玲老师等。
2.在省评中受到高度赞扬,初、高中在省评中取得非常好的名次。(略)
3.初、高中一等奖名单。(略)
二、撰写中学生政治小论文的方法与技巧
(一)中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富有新意,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求新求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例如,同样讲商品的包装就有不同的写法,通过对农产品的“美容”(如西瓜变成方块或在上面利用光照现象来印上几个吉祥如意的文字)来分析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精简不必要的包装(如上海华联推出不装盒的衬衫)来分析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某种商品外形包装的相似性(如《半月谈》2001年第23期上报道的某厂农药和液体肥料外包装与AD钙奶和“娃哈哈”极为相似,造成小孩子误服而亡)来强调要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另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某教师在高一思想政治课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教学过程中,举了一个例子,现在不种蔬菜种观赏性的植物叫洋白菜,并且对学生说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去实地看看。有些学生觉得好奇就去打听,还有的是去图书馆寻找。过了几天有两位学生告诉他,洋白菜也叫甘蓝、卷心菜,英文名叫Cabbage,每一株可以卖到5至8毛钱,现在由于种得比较多了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仍然比种一般的青菜和白菜的经济效益要高一些。类似这样的事例还不少,比如可以由学生自发地或者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去参观调查,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这些调查研究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如何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真正实现 “小论文,大社会”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中学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江泽民也曾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从家庭到学校到全社会,广泛动员,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同春风化雨、细雨润物一样……”(《论“三个代表”》,49页、137页)学生由此认识到:“写一篇小论文,为了尽可能地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原理来分析材料,就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密切关心社会上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在中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政治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必过分拘泥于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论证、调查、撰写结题报告的常规套路,而应以相对灵活多变的形式或许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具体政治教学中,要以政治教材具体内容为依据,充分利用学生周边的学习资源环境,以辅导学生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将撰写政治小论文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具体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还有利于促使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二)辅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的途径
1.学科渗透是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渠道
现行的政治教材从编写的特点而言,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的叙述方法,本身为学生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当然也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政治小论文写作的方法。政治小论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不应把政治小论文写作看做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
2.成立政治小论文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考虑到现在中学生开课门数较多,不可能更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所以两——四周写一次政治小论文,人数为一个小班,相对适宜一些。在辅导过程中,坚持个性化、特长化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发现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多与之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慢慢浓厚高涨起来。
  3、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众多的兴趣中写作难度较大,不容易培养。现在的中学生甚至部分教师一听到写论文便头痛。翻译家兼评论家董乐山曾不无感慨地讲过:“像我们这批人现在可以讲是靠为文谋生的,但是追究起源头来还不是因为在小学时由于非常偶然的因素写了一些文字得到了老师的好评,便逐渐产生了兴趣而发展到现在。”所以,在小论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呵护学生的不成熟之处,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学生的政治小论文比赛,挑选优秀的习作在学校结集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同时尽可能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构思、修改、润色,多帮学生向外面的各种刊物上投稿。现在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栏目很多,一位学生发表文章后会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激发多数学生进行写作的尝试。
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指导开展“撰写小论文”这一活动时应注意:
1.切忌“包办代劳”。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政治小论文”的过程是一种“感受+实践”的学习体验,即学生要经历“发现一确立目标一感受与体验一行动实践一感受与体验一调整一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复杂甚至还要反复的过程。它在时间、速度上与那种灌输式、启发式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要慢得多,教师切忌因耽搁时间而等不起,或因学生探索不得要领而把本应学生做的事接过来进行“包办代劳”。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政治小论文”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学会两种知识(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相统一,使用两种学习方法(体验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相结合,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要制定“政治小论文”辅导教案。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教师拥有可表达性知识的教学经验,而缺乏只能意会知识的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小论文”辅导的备课上多花一些心思,根据选题来制定调查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所需材料、活动场所及时间安排、活动程序、方法提示和评价方式。
3.要及时总结经验。由于开展这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教学经验较少,教师应该做好每一次“政治小论文”辅导的活动记录,分析每次活动的得与失,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方法。
◆学生撰写小论文先要选题,选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撰写的过程中要查资料、搞调查、出对策,所以撰写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应用文(倡议书、建议书、起诉状、合同书等)的练习,提高撰写“政治小论文”的能力。也有利于中考、高考成绩的提高。
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的练习,使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张扬个性,逐步培养学生开展学科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撰写政治小论文的特点和要求
第一,“新”。“新”有三层意思。一是立意要新。就是说文章要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议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课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二是见解要新。文章论述的角度要新,不落俗套,不照搬他人说法,防止“老生常谈”式的做法,力求以自己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新启示。三是取材要新。文章所用的材料要从新近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中选取,特别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热门话题,或能引发人们思考、但又不易并人们关注的给人以启迪的新材料。200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学生“政治小论文”与往年相比,凸现了许多新的理念:
(1)取材新,在选题方面,反映时代的特色;在研究方面视角独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实际”主要包括最近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等现象的实际,科技上最新成就的实际,最新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实际,当今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以及当今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等。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小作者们纷纷精选了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而又和教材理论内容密切相联的典型“主题”,以“调查报告”、“议论文”、“研究性学习小结”等形式成文。
例如:在入选的优秀“小论文”中,涉及我市环境保护问题、厦门特色小吃、农业劳动者收入状况问题、厦门夜景工程、建筑研究、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思考、中学生近视问题、超女现象问题、厦门西海域马銮湾海水污染问题、厦门夜景工程、中学生对名牌时尚的追求现象、消费者维权问题、厦门马拉松、农民工问题、乞讨问题、单亲家庭、违章搭建问题、宿舍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网络、手机、高消费、公务员热、盗版问题、新农村建设研究、停车难问题、移风易俗,废除农村封建日问题等。这些鲜活材料的引入启用,凸现了“取材新”的理念。
(2)能力新,在理论阐述上知识功底深,突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可借助“每年评选优秀政治小论文”的时机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例如厦门五中——佘菲菲同学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显现“当前热点、难点”的问题——“如何保护古代汉语活化石——闽南话”,针对闽南话的现状及生存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得出了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及其原因,并就闽南话的价值,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就如何保护闽南话发表了自己五点独到的见解。翔安一中——王慧聪
曾惠琼等同学的“厦门特色小吃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则针对厦门特色小吃的种类及美丽的传说进行叙述,并调研了目前厦门特色小吃节节退守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弘扬厦门特色小吃文化,促进本土经济发展,从政府部门至小吃企业到青少年学生的做法多角度地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思维敏锐、独特、多维,体现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立意新,以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立意,突出体现基本的人文精神。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历史和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学习中要体现人文精神,,致力于培养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高中组的一、二等奖60篇优秀小论文,都能把“本身”作为主体,作为活动、思考的中心来设置主题,关注人(包括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以一个现代人的情感、思想来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例如刘五店中学——林贤良同学,议论的主题是“胡萝卜如何充实农民的钱袋子”问题(见小论文《胡萝卜充实农民的钱袋子》),而思考、活动的主体却是学生自己,他(她)根据生活中的情境自主地选择引发自己好奇探究的个例,通过调查、收集资料,进行验证,把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说出来,最后得出总论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科技强村之路”,整篇小论文言之有理,见解独到。
莲花中学——李少梅同学则透视了“校园生活追求名牌时尚”的现象(见小论文《透视“名牌时尚追不停”现象》),通过反思,体会到作为现代公民,尤其是当代青年学生,仅仅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思想道德素质、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把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莲花中学——林浩哲同学则通过 “现代娱乐业超女”效应(见小论文《从“超女”效应透视“现代娱乐业”对青少年的影响》),思考和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娱乐素养,更好地认识到:“应对娱乐效应,可以有着无数种解答,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心,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这样,我们才能与娱乐真诚而又健康地在一起。”还有厦门六中林静南的让我们跨越这条“代沟”、翔安一中詹炳桂的中学生消费透视、前埔中学杜稳凌、陈耕同学的关于名牌对中学生效应的调查与研究——从中学生书包、鞋子谈起、厦门六中赵语同学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调查与分析、厦门六中苏小玲同学的中学生名牌消费是耶?非耶?、翔安一中苏青杉同学的关于校园小卖部与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翔安一中苏英莲同学的关于中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厦门一中杨琪、张雨同学的请关注“前十名现象”、翔安一中陈艳艳同学的对中学生“手机消费”的调查、厦门六中沈倩同学的宿舍——社会的缩影、海沧中学吴恩璇、尤长军、周惠蓉同学的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及其看法、厦门英才学校赵栗同学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由感于本校学生禁止使用手机、集美中学黄丁智同学的关于网络、手机所引发现象的分析、厦门五中骆雅婷同学的关于中学生追随流行状况的调查、集美中学张巧丽同学的中学生进入KTV现象的探究、厦门英才学校林雅珠同学的积极面对压力,培养学习兴趣,做学习的主人——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厦门一中陈怡菲同学的法律伴我成长、上塘中学洪燕萍同学的中学生零用钱花费情况调查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关注着同学自身。
(4)联系热点的形式新,用隐性的办法链接时政热点,社会焦点,以微见显。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必然会联系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联系社会焦点,这已经成为“政治小论文”的一大特色,也已经成为师生的共识。今年我市优秀政治小论文中许多都是与时政热点、社会生活的焦点联系在一起的,而尤其又是与厦门自身的时政热点、社会生活的焦点相联系。
例如集美中学孙晓梅同学的对当前“公务员热”进行“冷思考” (见小论文《公务员热的冷思考》),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策略,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大的方面说,人才问题是永恒的时政热点;从小的方面说,又涉及到我们青少年的择业观,怎样才能在生活中不造成“千人共挤独木桥”的现象,又有赖于每个“小我”反思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灌口中学陈萍萍同学的关于征地农民出路问题(见小论文《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指向触及2006年初党中央定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及近几年关于“促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然而小作者却通过生活中一桩桩小事作为载体来体现——潘长江主演的连续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妈妈对失地村民们聚赌的忧虑、当地村民生活现状等等,无疑,这些话题隐性地包含了今年的时政热点——农民的出路在“脚”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见题目)
第二,“精”。“精”有两层含义:一指选材要精。观点与材料统一,是写好一篇小论文的最基本要求。首先,所选用的材料要紧扣文章的观点,要反复推敲锤炼,力求精益求精;其次,材料要有典型代表性,选取那些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充分说服力的典型生动材料,选取那些能及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材料,这样才能深刻论证中心论点。二指文章要精。小论文力求精辟生动,论理透彻周密,把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小论文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第三,“小”。“小”的含义有三层:一指小论文文章要短小精悍,一事一议,事理交融,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向主题聚焦,不能东拉西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二指文章题目要尽量选得小,论述角度要尽量小,涉及的内容范围要小,尽量避免选题“大”而“空”,但论理要尽量体现“小中见大”。三是指小论文的文字量要控制在1300—2000字之间,一般不宜超过2500字。文章太长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功课时间的安排,但文章又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如:厦门特色小吃、东孚镇农业劳动者收入、厦门西海域东屿湾生态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厦门嘉庚风貌建筑、听罢潮声听琴声
----提升鼓浪屿文化内涵的调查和思考、翔安区农民消费者维权现状的调查报告、集美村乞讨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南音----美丽厦门的翅膀、跟随流动的音律,诉我畅想----关于厦门巴士广播网的调查与建议、科学,指引美好生活的灯塔——有感于翔安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对马銮湾海水污染的调查、浅谈翔安区民俗日改革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描绘刘五店新农村的美丽蓝图、在“厦门夜景工程”霓虹灯下的思考、关于西海域整治与渔民失地问题的调查、对厦门停车难say
goodbye 等等。切忌假大空,如,浅谈我们的教育问题、论中学生网络成瘾、让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小议手机、崇尚科学,远离愚昧无知、新农村建设大家谈、让我们成为有教养的人——学习荣辱观有感、八荣八耻新风尚,守护心灵的净土(与此相反的“一步”:清晨抢车的一步,破坏了秩序;马路上横穿马路的抢先一步;银行里的抢先一步;当人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上前一步,伸出援助之手;站在中考十字路口,迈出坚实步伐的一步;当你站在罪恶边缘,用清醒的头脑缩回那堕落的一步,以小见大。)
第四,“巧”。“巧”首先指标题要巧。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一篇好的小论文需要新颖别致的标题,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标题效应”。其次指小论文阐述的方法、角度、形式及文句表达要有技巧性。再次,小论文所选用的材料生动、形象、使文章产生吸引力,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如:绿叶上的阳光——厦门西海域东屿湾生态公园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被征地农民出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听罢潮声听琴声----提升鼓浪屿文化内涵的调查和思考、让税永不沉睡——我区居民纳税意识的调查报告、南音----美丽厦门的翅膀、跟随流动的音律,诉我畅想----关于厦门巴士广播网的调查与建议、厦门,同马拉松一起奔跑
、保护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胡萝卜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厦门夜景工程不妨“节约”走一回、科学,指引美好生活的灯塔——有感于翔安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厦门夜景工程”霓虹灯下的思考、对厦门停车难say
goodbye、节约=(再利用+节俭)×努力、我为“绿色翔安”把脉、“蛛网”中“逃生”等等。
第五,“深”。“深”指文章论述要深刻。论述,就是运用精选的材料来阐述作者的观点。第一,论述要十分注意逻辑性。在文章的中心观点和小论文之间,观点和材料之间关系应是必然的,而不是勉强凑合的。第二,论述要力求事理交融,事理交融的基本要求是在摆事实中讲道理,把讲道理渗透在摆事实中,夹议夹叙,议述结合,却忌观点材料两张皮。第三,论述要有感情。在用语上要简洁明了,还可适当借助修辞语法,这样能够增强说理的效果。
第六,“实”。“实”指实事求是。小论文运用的材料,数据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符合客观事实,为此,必须要学会从社会生活中摄取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写出材料翔实、论据充分、具有说服力的好文章。
第七,“理”。“理”这里指理论功底。政治小论文不完全等同于语文的议论文,它要运用政治书本的观点、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撰写思想政治小论文不能卖弄词藻,也不能光兜圈子,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所学的理论观点有深刻的见解,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实际问题,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好小论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小论文中观点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否则,论证起来就会力不从心,还会影响分析论证的广度和深度,以至影响小论文的质量。在有了写作材料,有了对材料的认识之后,进入文章构思,就要围绕一个“理”字。用理论观点去统帅构思。这里有注意两点:①“理”要准确。② “理”要集中,一篇小论文最好只用一个理论观点去指导构思,抓住事物的一个侧面,理论观点多了,就会分散,往往驾驭不住,也有悖于“小”论文的要求。
第八,“论”。揭示主题,运用一个“论”字。这个“论”字不仅指理论,而且有“议论”之意,这是对写作的要求,文章写到一定的时候要注意用理论揭示主题,给文章“画龙点睛”。运用理论观点“画龙点睛”要注意三点:①对理论观点的叙述和议论,语言要自然、口语化、规范化,最好不要生搬硬套教材;②与上下文的衔接要自然,不要给人以“嵌进去”的感觉;③简明扼要,只用几句话就把理论观点准确叙述出来。
第九,“活”。写作手法,讲究一个“活”字。“活”就是灵活,小论文属议论范围,离不开论点、论据、结论三要素。至于论点怎样提出,是放在文首,还是放在文中、文尾,根据文章要求而定。论证过程怎么组织,也要根据文章需要灵活安排。
  撰写政治小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新意,要有创新性。那么,怎样才能具有新意呢?李泽厚先生曾在《读书与写文章》中借用戴震的观点,认为好文章要有三个因素,颇值得玩味。一是“义理”,就是新观点、新见解;二是“考据”,也就是有新鲜的材料,或者是丰富的材料,或者旧材料有了新的使用和新的解释;三是“词章”,就是文章的逻辑性强,有文采。我将其观点帮学生归纳概括为文章要有三种新法:第一种:旧材料+新观点;第二种:旧观点+新材料;第三种:新材料+新观点。学生在撰写政治小论文时如能达到第三种类型的创新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丝毫也不应贬低前两种创新性的地位,相反,作为中学生由于受自身阅历、知识面的局限,更多地可以在前两种新意上做些文章,在司空见惯的材料中发现常人尚未看到的新观点,在模仿、继承、创新中来发扬,即如何学会“点石成金”(第一种);如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新鲜活泼的事实来读懂教材中深刻的道理,即学会“旧瓶装新酒”(第二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旧观点”不是错误的观点,只是人们常用的观点,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书本的政治观点。将旧观点中某一点强化或者从旧材料中提出他人尚未提出的观点,即使是书本的观点也是新观点,这种创新是一种组合式的创新。
  当然,这三种创新性作为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四)教给学生搜集材料、构思、立题、润色的方法
  学生在学写政治小论文时常有两苦,一是苦于无写作的材料,怨自己知识面太狭窄,无话可讲;二是苦于有了材料也不会写,如同茶壶里煮馄饨——有货倒不出,不懂得写小论文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
  1.教会学生搜集材料
  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学科,大量生动活泼的时事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的素材。材料的获得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间接经验,即通过阅读报刊杂志获得材料,另外还可以从电视新闻、电脑上网或与别人的聊天等途径来获得素材,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内在底蕴。二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即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访问、现实经历、所见所闻来获得好材料。搜集材料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捕捉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的敏锐性,从而使学生能实践古人所倡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境界,感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的妙处。
  2.教会学生构思
  掌握材料之后如何构思成一篇小论文又是令学生比较头痛的一件事。在组织和辅导的学生政治小论文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从《中学生时政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素质教育大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报刊杂志上裁剪资料,然后再印发典型的范文给学生,进行范例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从中揣摩、变通、创新。《厦门日报》《厦门晚报》上有许多反映厦门市改革开放以来伟大成就的文章,尽管不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看的,但是不少议论文写得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并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乡土性,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能让学生再去实地考察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学生捕捉到的材料就像一面多棱镜,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不同的材料有可能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中撷取某一个方面加以阐述,角度越小越好,立意越新越好,最好是能做到结构精致,以小见大,言简意赅。那么,同一材料如何变换角度进行思考?有一篇取材于1995年的苏梅克列维彗星与木星相撞的政治小论文,通常的写法可以从规律客观性的角度入手,但有一位学生另辟蹊径,从科学技术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们认识问题预见性的角度展开,并且与古代的“杞人忧天”进行类比移植,后来那篇《从“杞人忧天”到木星被撞谈起》在苏州市第四届中学生思想政治小论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 3.教会学生构思和立题
  与语文议论文相似,政治小论文在构思上要讲究“谋篇布局,轮辐向心”,所有的论据(材料)都要围绕论点逐步展开。
  在构思论文的时候,论点要越小越好,越新越好。论据应注意事例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正面与反面事例的有机结合。古今中外的材料只要适当都可以引用过来,其中所引用材料要与文章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同时,一个好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题眼,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目既要紧扣本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又要不落窠臼,引人注目。例如,一位学生在调查了梅李镇聚沙村的聚沙集团这一个乡镇企业如何通过兼并、联合做大了市场,便立题为《聚沙何以聚“沙”成塔》,将当地的厂名与聚沙成塔的成语联系起来,一语双关;又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一分钱的汇款》,通过南京市某企业因少交纳了一分钱的税收而通过银行补交的事例来强调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初看题目有些突兀,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类似这方面的例子不少,反映了学生很善于动脑筋。
  4.教会学生润色
  孔子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原意为虎豹与犬羊的去了毛的皮便没有多大的差别了,就是说即使有好的内在质地也需要外在的纹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的政治小论文,不仅要有理论作支撑,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文采。
政治小论文反对过分地抒情,但也非常注重强调文章的可读性。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政治小论文除了有新意外,还要追求言简意丰,文采斐然。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明显带有哲理化的倾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早在1983年时的高考作文“这个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990年高考作文是,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一个小姑娘因为每一朵花有刺而说这是坏地方,另一个小姑娘因为每个刺上面有花而说是好地方,主要谈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1991年高考作文是,某班的辩论会上,一方观点是“近墨者黑”,而另一方观点为“近墨者未必黑”,谈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995年高考作文是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其中“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要求用哲学中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等等。诸多例子不胜枚举,都体现了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与哲学原理有着内在的联系。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学生写作水平的退化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在最近期中考试中看到学生的作文《合作》,好多学生都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写,开头几乎千篇一律地说:山下一个老人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三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下来便是抄一些政治书本上的理论,敷衍成一篇习作。难怪季羡林先生感叹地说,中国文化内在的底蕴和魅力在现代的中学生笔下丧失殆尽。斯大林也曾讲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与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加入美国国籍的时候非常矛盾地说:作为科学家可以放弃自己的国籍,但是中国长达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根植在心中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挚爱和留恋,成为他尽管身处异乡,仍然魂牵梦绕,不停奔走大洋两岸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政治小论文教学不是对语文学科中议论文的简单重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实施和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当前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茶之际,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课程、新理论,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条世界闻名的古训说道:“I
I forget,I
remember,I
do and 1 understand。”(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它很客观形象地说明了听、看、做三者的功效。这需要我们认真看待教育与生活实践。让我们广大第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牢记杜威的三句话作为我们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的宗旨:
——“教育即生活”
——“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
——“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是人通过人自身的活动而生成的。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
  总之,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将原本的课堂教学在时空上进行了拓展,使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真正找到实践的沃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尝试。
本文关键词:|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8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
在 谷歌 中搜索:
在 百度 中搜索:
在 搜狗 中搜索:
在 搜搜 中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