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化学家家曾雄飞的女儿曾燕的手机号码?

化学家曾雄飞的女儿韶关曾燕的手机号码?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化学家曾雄飞的女儿韶关曾燕的手机号码?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 正文
化学家曾雄飞科学养虾的惠民之路
发布时间: 9:41:46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吴佩佩  
&&&& 科学时报:曾雄飞,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却有满腔报国志,一颗为民心。他1938年出生在一个崇尚文化,却又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他说,“我是喝共和国奶水长大的”,心里深藏着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也为农民做点事情”。&&&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为防治我国爆发性对虾病,曾雄飞领军创立的对虾科学养成模式获得成功。这不但可惠及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虾农,也能让国人吃出健康,吃出美丽!&&& 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记者时,拿出他作词作曲的《两个妈妈一样伟大》,吟唱起来……&&& 从小山村走进科学殿堂&&&& 小时候的曾雄飞,父亲曾信发教他识字,他四岁竟能背诵《增广贤文》,父亲感到他是个读书的料,就说:“无论怎么困难,也要供小雄飞上学啊!”他记得六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有条毒蛇侵入邻家,父亲闻讯帮助捉拿,不慎被咬伤,救治无效去世。母亲郑新添靠两亩地,养活一家六口人,生活非常困难。次年,仍把他送进本村读初小。眼看初小毕业,高小要到十里外去读,需要寄宿,家里付不起那些费用,准备让他辍学。&&& 日,龙川解放了。村里办起了高小,曾雄飞方能继续学业。1951年全县统考,前五名可免试进入龙川一中。他考了第二名。他不但文科好,对数学也很有灵气。从小学直至高中毕业,数学考试全都是100分。打算盘是他看父亲留下的珠算书学会的。&&& 1956年曾雄飞即将高中毕业时,家中的顶梁柱,最可敬的母亲却因病去世了。家里只剩下祖父母和两个妹妹艰难度日。1957年大学考试的作文题是“母亲”,他就写自己的母亲。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既高兴又茫然。家里没有进京的路费,是互助组的乡亲们给他凑齐的。离家时,他的祖母,一位饱经沧桑,无比坚强、善良的老人,站在门前目送孙子上京,不期竟是永别。为了不影响曾雄飞的学业,家里人没有告诉他这不幸的消息。曾雄飞承载着一代农民的苦难和寄托,到被称作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深造,在他的心灵深处早早埋下一个心愿:“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也为农民做点事情。”&&& 1957年9月他走进北大化学系。适逢共和国落实12年科学规划之际,国家需要培育大批科技人才。北大增设国防专业,学制改为6年,教授讲基础课,除数理化基础课外,还学推进剂、燃烧、爆炸、高速反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冲击波理论)等课程。他学习异常刻苦,涉猎范围广泛。他还有幸参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被荐任北大广播台编辑。特别是傅鹰教授常说的“实验是最高法庭”,台长一丝不苟的精神,铭刻在心。他深夜在盥洗室读《唯物辩证法提纲》;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他说,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他一生学习和研究最锐利的武器。他利用寒暑假,对苏联谢苗诺夫(曾获诺贝尔奖)学派震动世界的理论――“化学动力学”的全部公式都推导了一遍。他是化学系唯一到物理系作毕业论文的学生,他学习了钱学森的“物理力学”。曾雄飞是靠每月16.5元的助学金读完了六年的大学课程。北大这座高等学府给他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 1963年曾雄飞大学毕业,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选中,从事原子弹高能炸药的研制。所党委书记是老红军,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艰苦奋斗”:大西北“朝穿棉袄午带纱,晚围火炉吃西瓜”。那时喝的水都带土黄色。接着,安排学习《科学工作14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以任务带学科”和“学科也能带任务”的机制;科学院要“出成果、出人才”和“三敢”“三严”的治学精神,即敢想、敢说、敢干,严肃、严格、严密。从此登上了“向科学进军”、攀登科学高峰的列车。他曾担任大组长,勤动手,善动脑;常常参与多方面的实验,天作日志,周作小结,通过“矛盾分析法”对丰富资料进行总结;他的工作涉及高能炸药研制、装药、安全和力学性能评价、高速摄影、热性能和爆压测试等方面。曾多次受单位委派到原子城参加工作,为尖端武器研制作出了贡献。&&& 1968年,“文革”中,曾雄飞所在的研究所被整建制划归国防科委,任务没有变,文化没有断。“文革”动乱中,曾雄飞乱中取静,静中求进。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跑图书馆,查文献,找资料,搏击在理论的大海里,包括爆轰、爆炸力学、化学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还买了17档的算盘做计算工具,对自己多年积累的科研资料进行浩繁的计算。经过分析、归纳和理论概括,建立了爆炸转化过程的流体力学理论、爆炸热量计模型、聚能射流形成的飞层论、元反应量子态动力学理论,以及反应热与分子链能联系的理论。他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资料和文稿,摞起来足有一层楼高。他撰写的化学动力学系列论文,1974年曾得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鼓励。他的《爆轰波结构的流体力学理论》论文,1996年曾获美国国防部发函邀请交流。&从实验室跨向茫茫市场&1985年曾雄飞所在兵器研究所军转民,科研人员进入市场,下海谋生。曾雄飞,这位农民的儿子,国防科研战士,心底埋藏的为农民做点事情的愿望浮上了心头。他参加了杨陵农展会,调查市场需求。他看到进口的饲料添加剂市场很火,价格昂贵。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他将研制新型饲料添加剂作为职务课题,还将研制高级碳素墨水作为非职务选项。调查发现,微量矿物质元素是重要的营养素,我国一般以无机盐形式添加,不易吸收,对多维还容易造成破坏。于是,将微量金属元素(铁铜锰锌钴)制成螯合物――新型饲料添加剂,1992年获得职务发明专利,实现了工业化。1991年,还取得了“水剂墨水”非职务发明专利权。他的这两项专利被人看上,1989年与北京郊区某村合作建起了生产厂,办起了研究所。他名义上是董事长、总经理、研究所所长,实则是科技“打工仔”。开始几年,他体谅对方的困难,没拿工资;后来他给自己定的月工资,也仅仅800元。&&& 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在曾雄飞的努力下,经过8年拼搏,合作厂家凭借这两个专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1997年,他们认为掌握了技术,吐露出让曾雄飞离开的信息。曾雄飞有颗报国为民之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认为这是他为农民做的一件好事,于是心情平和、坦然地离开了那里。&&& 市场是公正的。曾雄飞8年拼搏,从只会做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成长为成功的企业家。可喜的是,微量金属元素螯合物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获得第六届发明展览会最高奖――发明金牌奖,他发明的碳素墨水获得全国星火杯发明创造竞赛三等奖;时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的武衡亲自为他颁奖。因此,曾雄飞的名字被收入了《中国发明家大辞典》。&化学家应战爆发性对虾病&1993年,我国沿海虾病暴发,养虾损失90%,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曾雄飞心急如焚。当年11月,中国科协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综合防治及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从中得悉,病毒和病菌的混合感染是爆发性虾病的根本原因。他参加了那次会议,认为务必捉住这个重大课题。&&& 之后,全国每年举办一次对虾病防治会议,他都坚持参加。1999年,我国科学家研究确认:1993年造成我国爆发性虾病的原因,是白斑杆状病毒和弧菌的共同作用;一旦暴发,对虾几天就死光,比任何病患都难以防治。曾雄飞认为,“国家急需,我之可能”,勇敢地将此作为自己的选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要找到杀灭病原体的药物。起初不明确何种药物有效。考虑到是病毒与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当然能同时杀灭它们最好。他深入虾病第一线反复调查研究,夜以继日进行试验,发现碘有效。他认为应实施创新设计,结合自己研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经验,合成氨基酸碘络合物是最佳的方案。&&& 曾雄飞经过文献调研发现,病菌是20世纪危害人类和养殖动物的大敌,病毒则是新世纪危害人类和养殖动物的大敌。20世纪,抗病菌的青霉素的发明,解决了病菌问题,曾获得诺贝尔奖。21世纪,对于抵御病毒,人类除在疫苗上有所作为外,还没有找到类似青霉素的药物。可以说,对付爆发性虾病,不但是我国抗御对虾爆发性病毒和病菌的急迫课题,也是影响世界的课题。这让他联想到自己研制的新药不单应该能杀灭对虾病毒病菌,也应该能对付其他饲养动物病毒病菌,及至人类的病毒和病菌,服务人类健康。这是极为宽广,极为诱人的领域。&&& 他总结了自己运用唯物辩证法从事国防尖端科研的实践以及理论创新的经验,下定决心,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攻克这一世界性、世纪性难题。&&& 改革开放,国家允许个人开办公司。这给曾雄飞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创造了宽松环境。1997年底,曾雄飞决定回家乡广东创业。当时,开办公司的资金仅仅是碳素墨水专利积累的6万多元,和老伴曾彩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万多元。在惠州市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和愚公科研所。公司就坐落在三栋镇山脚下,这里早先是所小学,当时已经变成养鸡场。公司人人动手,仅清理鸡粪就用了一周的时间。大家搬砖、和泥,建实验室、搞生产线。主攻目标就是研制防治对虾爆发性病毒和病菌病新药。面对如此巨大的科研课题,曾雄飞深知,有两个基本条件必须解决:&&& 一是科研人才。曾雄飞为了破解对虾病毒和病菌病,从1993年就开始物色培养人才。当时招募合适人才相当困难,他认为儿子曾江、女儿曾燕都是可造之才,建议他们学习相关专业。曾江说:“爸爸尽管严厉,但总不显露父亲那般‘威严’,而是耐心地要求我们学会做大事,培养奉献社会、献身人类的崇高精神。”曾燕说:“爸爸的知识面非常宽广,那么多专业,好像什么都懂。又总是那么勤奋,不间断地学习。”&&& 曾江,1974年生,1995年考进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1999年毕业回到公司,负责氨基酸碘络合物合成、中试、生产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曾燕,1977年生,1996年考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年毕业后,也回到了公司。她负责氨基酸碘生物学评价、稳定性、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工作。科学研究犹如抓兔子,有负责指兔子的;有负责打兔子的;还有负责检兔子的(检查打的是不是真兔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研究人才链。&&& 二是科研经费问题。曾雄飞没有向国家伸手,决定自筹。他们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是:“远近结合,以近养远”。近,就是把自己研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的维生素C推向市场;远,就是新药研制。维生素C,是水产动物和人类必需的营养剂,不能自身合成,要靠外界补充。市场需求量大。公司经过努力大大提高了维生素C稳定性,有优越的抗应激功能,减少养殖动物的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水中的半衰期,从几十秒延长到几小时;而对虾的摄食时间一般是40分钟左右,该产品叫“三宝高稳C”(LAPP)。第一批产品回款率为百分之百,从此公司有了第一笔流动资金。据统计,“三宝高稳C”推广已经达到300多万亩。在推动养虾业发展惠及众多虾农的同时,也为氨基酸碘的研发提供了资金。&“从渔到人”的路径突破&曾雄飞进行科学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思想解放,实施全面创新:理论、技术和产品创新。他通过营养医学理论探索发现:对虾的病毒、病菌病,可以通过营养素杀灭病原体和整合健康状态进行防治。他提出了营养素药物新概念:能防病治病,又能补充营养素强身;既没有抗生素的药残,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增强了药物的效能;开启了一个新兴的制药产业。&&& 曾雄飞研究发现,现有的抗对虾病毒病菌药物也都是人可用的药物,他称作“从人到渔”。他认为:“老路,公司走不起,也不能走。”他巧用辩证法,倒过来做,“从渔到人,先外后内”。虾塘自己租得起,一次用几十万头甚至几亿头对虾进行临床试验,也有可能。在制定氨基酸碘新药路线后,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药学、药理、毒理、临床、工艺研究(小试、中试、工业化)以及应用研究。当教科书中药代理论公式不适用时,便展开了药物代谢理论研究,推导出能利用消化道排出物或消化道容留物的碘量测定,引出药代参量。经过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防治对虾病毒和病菌的新兽药――蛋氨酸碘研制成功。它是蛋氨酸与碘络合的营养素药物,具有防治生命体感染性疾病的强大功能。&&& 为了加快开发进度,曾雄飞双管齐下。&&& 一方面,他到农业部了解新兽药研制的法规和程序。在农业部新兽药办指导下,曾雄飞严格按照规定和所指定的研究单位进行试验。北京农业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以及中国兽药监察所利用四大谱仪等现代科学仪器,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检测、临床试验。试验证明:蛋氨酸碘可以同时高效杀灭对虾病毒和病菌。&&& 另一方面,安排虾病防控的大面积试验。龙营围15公里海堤内密布3万亩虾塘,是我国最大的养虾场,也是环境极度恶化、致病因子极度强化的老化虾场。近几年,在那里养虾,10多天就排塘。曾雄飞要选择到那里进行试验,很多朋友都劝说,“千万别到那里去”。但是他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001年,他在这里租下100亩,次年增加到230亩进行试验。他请具有丰富养虾经验的莫坦做技术负责人,开始了科学家养虾的传奇。经过两年试验,不但得到了氨基酸碘外用消毒的科学用量,也得到了氨基酸碘拌料内服的安全数据。头一年,在养到50天的时候,莫坦发现了对虾爬沙(死虾前兆)现象,曾雄飞立即赶到现场。在想了一些办法没有效果的时候,曾雄飞情急中对老莫说:“用三宝高稳C往水里泼,一口塘就用一箱(20公斤)!反正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并辅用氨基酸碘消毒。谁也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第一天按照每亩1公斤的量泼洒下去,第二天,发现死虾少了。然后按照每亩半公斤泼下去,第三天,看不到死虾了。连用两天,池塘里的对虾恢复了健康。这次“抢险”,使他们意外收获了在水中泼洒三宝高稳C抗应激(胁迫)的新办法。环境差,能养殖时间比较短,在龙营围的试验,养成时间达90~110天。从此,用VC,特别是三宝高稳C(LAPP)消除应激的经验传遍了全国。&&& 经过各方协同努力,我国第一个营养素药物――抗病毒和病菌的新兽药蛋氨酸碘终于降生。2004年,农业部为蛋氨酸碘颁发了新兽药证书;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氨基酸碘络合物发明专利证书。一年后,农业部为蛋氨酸碘溶液颁发了生产批准文号。为了在国外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007年曾雄飞还拿到了美国发明专利权。从此,新兽药三宝蛋氨酸碘得以顺利上市,到现在已推广100多万亩,为广大虾农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令人高兴的是,2008年农业部又批准蛋氨酸碘溶液可应用于鱼类、禽畜的养殖。由卫生部批准的氨基酸碘人外用消毒杀菌液“一滴康”已经试用5万多瓶,效果也非常好。这又将是一片新天地。&“金鳄模式”的惠民之路&&&& 曾雄飞带领科技团队成功生产三宝高稳C(LAPP)和发明氨基酸碘,历时10多年时间,他跑的路程累加起来可以围绕地球一周。2005年写就《营养医学在病毒性虾病中的应用研究――虾病十年启示录》专著,理论结合实际地阐明了爆发性虾病发生的机理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技术措施。他为虾农讲课200多场次,并把专著免费发到他们手中。为加快推广普及,他积极寻找能为农民着想的人,谋划与之合作、合股、联盟。&&& 胡裕松,男,1968年生,广东博罗人,1991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1997年成立海南裕宏渔业有限公司(现更名海南金鳄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把目标转向水产科研、养殖、销售及深加工领域。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企业家有着与曾雄飞一样的理念,那就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能帮助养虾农民脱贫致富。2006年底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一个无私奉献的老科学家和一个有胸怀的青年企业家的合作,很快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方。大陆架很发育,在我国周围的近海大多是浅海。曾雄飞、胡裕松亲眼看到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丰富的滩涂,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满是泥泽。在这广袤的滩涂上,分布着无数土塘。原来靠赶海和从事近海捕捞的人们,水产养殖成了他们的重要生计。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养虾多是靠天吃饭。随着近海海水的污染,虾病频发,无法应对,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计。曾雄飞和胡裕松决定联手探索一条直接、简单、易学、实用的对虾科学养成方法,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2009年是我国对虾养殖继1993年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曾雄飞自2006年开始已经注意到对虾病害的新特点,他和胡裕松、莫坦经常深入虾塘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结合他们自己的养虾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可以有效抗击“一激三毒”的金鳄科学养虾新模式。&&& 该模式揭示,造成目前新对虾病害的原因是“一激三毒”:一激为强应激(胁迫),包括虾苗过塘、台风、暴雨、低温、停电缺氧等;三毒:藻毒(危害最大)、菌毒(弧菌)、病毒(白斑杆状病毒)。总结出应对的“四大关键措施”,即消除应激、杀菌消毒、养护底水、增氧追肥。使用“两大核心产品”:三宝高稳C(LAPP)和蛋氨酸碘产品。金鳄模式已经形成了从苗种、药物、饲料、益生菌、肥料和养殖管理的科学养虾系统,按照这一模式可以成功实现对虾的健康养成。&&& 近两年来,由于环境气候的恶化,造成虾病频繁暴发,虾农损失惨重,大片虾塘空置丢荒。虾农迫切地期待重新找到养虾成功的技术。&&& 胡裕林,小学文化、没有养过对虾,勤劳肯干的他在马袅500亩土塘基地,按照金鳄模式养虾,每年2~3造,每造亩产斤,3年来均取得成功。胡裕健,中专毕业,也没有养过虾,去年11月在乐东莺歌海老化虾塘试养,当地养虾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第一造亩产700多斤;第二造亩产1200多斤;第三造2200斤,第三造的活虾空运上海,成活率98%。目前第四造已经接近收获,特别是他探索出一天内出现多次应激,多次泼洒三宝高稳C,健康养成的新鲜经验,使金鳄养虾模式更加实用。&&& 胡裕松说,养虾不同于养猪,养一斤对虾所消耗的饲料只有养猪的三分之一,显著节约饲料。养虾成功就能赚钱,失败了,血本无归。他说“失败是最大的成本,养成是最小的成本”。曾雄飞发明与创新团队,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指导虾农用金鳄模式在养成上下功夫。到现在已经在海南省的海口、文昌、三亚、乐东、临高等县市开花结果,5160户农民健康养成,让2万多农民受益。该模式还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设点推广,也获得了成功。&&& 在祖国大陆最南端,与海口隔海相望的徐闻县,今年流传养虾有一怪,“放苗没有排塘快”。柯华孙老师和金鳄科技技术员王志胜按照该模式指导80户虾农,经营4000多亩虾塘,90%喜获丰收。其中一位养虾户开着新买的汽车,高兴地告诉柯老师:“我几年的欠债都还清了。塘里的虾也度过了危险期,到新年春节卖虾。盖三层小楼有指望啦!”王志胜感慨地说:“曾教授的‘一激三毒’听起来没有什么,可联系实际应用很管用、很灵。”他家的土塘,今年已经养成4造,平均亩产达到1500斤,还有一造在塘,生长良好。金鳄模式已成为农民养虾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曾雄飞领军的科技团队,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满怀真情、友善,同广大虾农命运与共,将这个模式由南到北拓展向祖国的万里海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曾雄飞,这位共和国哺育的科学家,备感责任之重。他牢记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紧紧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利器,甘心做一头老牛勤奋耕耘,继续谱写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用手机浏览/保存/分享该新闻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到:
编辑:吴佩佩 访问人次:2198 关键字:,
| &字体浏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视频
播放次数:869
播放次数:1470
播放次数:1401
播放次数:4877
播放次数:2469
播放次数:1042
播放次数:2104
播放次数:1845
播放次数:1714
播放次数:2354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最新综合新闻
服务专线:
客服&Q&Q:
传  真:
邮  箱: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中国水产门户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化学家曾雄飞的女儿曾燕的手机号码?_百度知道
化学家曾雄飞的女儿曾燕的手机号码?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能在这里问到电话我就不信
其他类似问题
曾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作者:刘振坤
发布时间: 21:9:46
共和国哺育的科学精英
――化学家曾雄飞科学养虾的惠民之路
曾雄飞,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却有满腔报国志,一颗为民心。他1938年出生在一个崇尚文化,却又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他说,&我是喝共和国奶水长大的&,心里深藏着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也为农民做点事情&。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为防治我国爆发性对虾病,曾雄飞领军创立的对虾科学养成模式获得成功。这不但可惠及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虾农,也能让国人吃出健康,吃出美丽!
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记者时,拿出他作词作曲的《两个妈妈一样伟大》,吟唱起来&&
从小山村走进科学殿堂
小时候的曾雄飞,父亲曾信发教他识字,他四岁竟能背诵《增广贤文》,父亲感到他是个读书的料,就说:&无论怎么困难,也要供小雄飞上学啊!&他记得六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有条毒蛇侵入邻家,父亲闻讯帮助捉拿,不慎被咬伤,救治无效去世。母亲郑新添靠两亩地,养活一家六口人,生活非常困难。次年,仍把他送进本村读初小。眼看初小毕业,高小要到十里外去读,需要寄宿,家里付不起那些费用,准备让他辍学。
日,龙川解放了。村里办起了高小,曾雄飞方能继续学业。1951年全县统考,前五名可免试进入龙川一中。他考了第二名。他不但文科好,对数学也很有灵气。从小学直至高中毕业,数学考试全都是100分。打算盘是他看父亲留下的珠算书学会的。
1956年曾雄飞即将高中毕业时,家中的顶梁柱,最可敬的母亲却因病去世了。家里只剩下祖父母和两个妹妹艰难度日。1957年大学考试的作文题是&母亲&,他就写自己的母亲。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既高兴又茫然。家里没有进京的路费,是互助组的乡亲们给他凑齐的。离家时,他的祖母,一位饱经沧桑,无比坚强、善良的老人,站在门前目送孙子上京,不期竟是永别。为了不影响曾雄飞的学业,家里人没有告诉他这不幸的消息。曾雄飞承载着一代农民的苦难和寄托,到被称作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深造,在他的心灵深处早早埋下一个心愿:&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也为农民做点事情。&
1957年9月他走进北大化学系。适逢共和国落实12年科学规划之际,国家需要培育大批科技人才。北大增设国防专业,学制改为6年,教授讲基础课,除数理化基础课外,还学推进剂、燃烧、爆炸、高速反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冲击波理论)等课程。他学习异常刻苦,涉猎范围广泛。他还有幸参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被荐任北大广播台编辑。特别是傅鹰教授常说的&实验是最高法庭&,台长一丝不苟的精神,铭刻在心。他深夜在盥洗室读《唯物辩证法提纲》;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他说,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他一生学习和研究最锐利的武器。他利用寒暑假,对苏联谢苗诺夫(曾获诺贝尔奖)学派震动世界的理论&&&化学动力学&的全部公式都推导了一遍。他是化学系唯一到物理系作毕业论文的学生,他学习了钱学森的&物理力学&。曾雄飞是靠每月16.5元的助学金读完了六年的大学课程。北大这座高等学府给他打下了宽厚的知识基础。
1963年曾雄飞大学毕业,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选中,从事原子弹高能炸药的研制。所党委书记是老红军,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艰苦奋斗&:大西北&朝穿棉袄午带纱,晚围火炉吃西瓜&。那时喝的水都带土黄色。接着,安排学习《科学工作14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以任务带学科&和&学科也能带任务&的机制;科学院要&出成果、出人才&和&三敢&&三严&的治学精神,即敢想、敢说、敢干,严肃、严格、严密。从此登上了&向科学进军&、攀登科学高峰的列车。他曾担任大组长,勤动手,善动脑;常常参与多方面的实验,天作日志,周作小结,通过&矛盾分析法&对丰富资料进行总结;他的工作涉及高能炸药研制、装药、安全和力学性能评价、高速摄影、热性能和爆压测试等方面。曾多次受单位委派到原子城参加工作,为尖端武器研制作出了贡献。
1968年,&文革&中,曾雄飞所在的研究所被整建制划归国防科委,任务没有变,文化没有断。&文革&动乱中,曾雄飞乱中取静,静中求进。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跑图书馆,查文献,找资料,搏击在理论的大海里,包括爆轰、爆炸力学、化学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还买了17档的算盘做计算工具,对自己多年积累的科研资料进行浩繁的计算。经过分析、归纳和理论概括,建立了爆炸转化过程的流体力学理论、爆炸热量计模型、聚能射流形成的飞层论、元反应量子态动力学理论,以及反应热与分子链能联系的理论。他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资料和文稿,摞起来足有一层楼高。他撰写的化学动力学系列论文,1974年曾得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鼓励。他的《爆轰波结构的流体力学理论》论文,1996年曾获美国国防部发函邀请交流。
从实验室跨向茫茫市场
1985年曾雄飞所在兵器研究所军转民,科研人员进入市场,下海谋生。曾雄飞,这位农民的儿子,国防科研战士,心底埋藏的为农民做点事情的愿望浮上了心头。他参加了杨陵农展会,调查市场需求。他看到进口的饲料添加剂市场很火,价格昂贵。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他将研制新型饲料添加剂作为职务课题,还将研制高级碳素墨水作为非职务选项。调查发现,微量矿物质元素是重要的营养素,我国一般以无机盐形式添加,不易吸收,对多维还容易造成破坏。于是,将微量金属元素(铁铜锰锌钴)制成螯合物&&新型饲料添加剂,1992年获得职务发明专利,实现了工业化。1991年,还取得了&水剂墨水&非职务发明专利权。他的这两项专利被人看上,1989年与北京郊区某村合作建起了生产厂,办起了研究所。他名义上是董事长、总经理、研究所所长,实则是科技&打工仔&。开始几年,他体谅对方的困难,没拿工资;后来他给自己定的月工资,也仅仅800元。
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在曾雄飞的努力下,经过8年拼搏,合作厂家凭借这两个专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1997年,他们认为掌握了技术,吐露出让曾雄飞离开的信息。曾雄飞有颗报国为民之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认为这是他为农民做的一件好事,于是心情平和、坦然地离开了那里。
市场是公正的。曾雄飞8年拼搏,从只会做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成长为成功的企业家。可喜的是,微量金属元素螯合物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获得第六届发明展览会最高奖&&发明金牌奖,他发明的碳素墨水获得全国星火杯发明创造竞赛三等奖;时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的武衡亲自为他颁奖。因此,曾雄飞的名字被收入了《中国发明家大辞典》。
化学家应战爆发性对虾病
1993年,我国沿海虾病暴发,养虾损失90%,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曾雄飞心急如焚。当年11月,中国科协在青岛召开了&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综合防治及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从中得悉,病毒和病菌的混合感染是爆发性虾病的根本原因。他参加了那次会议,认为务必捉住这个重大课题。
之后,全国每年举办一次对虾病防治会议,他都坚持参加。1999年,我国科学家研究确认:1993年造成我国爆发性虾病的原因,是白斑杆状病毒和弧菌的共同作用;一旦暴发,对虾几天就死光,比任何病患都难以防治。曾雄飞认为,&国家急需,我之可能&,勇敢地将此作为自己的选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要找到杀灭病原体的药物。起初不明确何种药物有效。考虑到是病毒与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当然能同时杀灭它们最好。他深入虾病第一线反复调查研究,夜以继日进行试验,发现碘有效。他认为应实施创新设计,结合自己研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经验,合成氨基酸碘络合物是最佳的方案。
曾雄飞经过文献调研发现,病菌是20世纪危害人类和养殖动物的大敌,病毒则是新世纪危害人类和养殖动物的大敌。20世纪,抗病菌的青霉素的发明,解决了病菌问题,曾获得诺贝尔奖。21世纪,对于抵御病毒,人类除在疫苗上有所作为外,还没有找到类似青霉素的药物。可以说,对付爆发性虾病,不但是我国抗御对虾爆发性病毒和病菌的急迫课题,也是影响世界的课题。这让他联想到自己研制的新药不单应该能杀灭对虾病毒病菌,也应该能对付其他饲养动物病毒病菌,及至人类的病毒和病菌,服务人类健康。这是极为宽广,极为诱人的领域。
他总结了自己运用唯物辩证法从事国防尖端科研的实践以及理论创新的经验,下定决心,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攻克这一世界性、世纪性难题。
改革开放,国家允许个人开办公司。这给曾雄飞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创造了宽松环境。1997年底,曾雄飞决定回家乡广东创业。当时,开办公司的资金仅仅是碳素墨水专利积累的6万多元,和老伴曾彩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万多元。在惠州市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和愚公科研所。公司就坐落在三栋镇山脚下,这里早先是所小学,当时已经变成养鸡场。公司人人动手,仅清理鸡粪就用了一周的时间。大家搬砖、和泥,建实验室、搞生产线。主攻目标就是研制防治对虾爆发性病毒和病菌病新药。面对如此巨大的科研课题,曾雄飞深知,有两个基本条件必须解决:
一是科研人才。曾雄飞为了破解对虾病毒和病菌病,从1993年就开始物色培养人才。当时招募合适人才相当困难,他认为儿子曾江、女儿曾燕都是可造之才,建议他们学习相关专业。曾江说:&爸爸尽管严厉,但总不显露父亲那般&威严&,而是耐心地要求我们学会做大事,培养奉献社会、献身人类的崇高精神。&曾燕说:&爸爸的知识面非常宽广,那么多专业,好像什么都懂。又总是那么勤奋,不间断地学习。&
曾江,1974年生,1995年考进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1999年毕业回到公司,负责氨基酸碘络合物合成、中试、生产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曾燕,1977年生,1996年考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年毕业后,也回到了公司。她负责氨基酸碘生物学评价、稳定性、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工作。科学研究犹如抓兔子,有负责指兔子的;有负责打兔子的;还有负责检兔子的(检查打的是不是真兔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研究人才链。
二是科研经费问题。曾雄飞没有向国家伸手,决定自筹。他们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是:&远近结合,以近养远&。近,就是把自己研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的维生素C推向市场;远,就是新药研制。维生素C,是水产动物和人类必需的营养剂,不能自身合成,要靠外界补充。市场需求量大。公司经过努力大大提高了维生素C稳定性,有优越的抗应激功能,减少养殖动物的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水中的半衰期,从几十秒延长到几小时;而对虾的摄食时间一般是40分钟左右,该产品叫&三宝高稳C&(LAPP)。第一批产品回款率为百分之百,从此公司有了第一笔流动资金。据统计,&三宝高稳C&推广已经达到300多万亩。在推动养虾业发展惠及众多虾农的同时,也为氨基酸碘的研发提供了资金。
&从渔到人&的路径突破
曾雄飞进行科学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思想解放,实施全面创新:理论、技术和产品创新。他通过营养医学理论探索发现:对虾的病毒、病菌病,可以通过营养素杀灭病原体和整合健康状态进行防治。他提出了营养素药物新概念:能防病治病,又能补充营养素强身;既没有抗生素的药残,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增强了药物的效能;开启了一个新兴的制药产业。
曾雄飞研究发现,现有的抗对虾病毒病菌药物也都是人可用的药物,他称作&从人到渔&。他认为:&老路,公司走不起,也不能走。&他巧用辩证法,倒过来做,&从渔到人,先外后内&。虾塘自己租得起,一次用几十万头甚至几亿头对虾进行临床试验,也有可能。在制定氨基酸碘新药路线后,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药学、药理、毒理、临床、工艺研究(小试、中试、工业化)以及应用研究。当教科书中药代理论公式不适用时,便展开了药物代谢理论研究,推导出能利用消化道排出物或消化道容留物的碘量测定,引出药代参量。经过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防治对虾病毒和病菌的新兽药&&蛋氨酸碘研制成功。它是蛋氨酸与碘络合的营养素药物,具有防治生命体感染性疾病的强大功能。
为了加快开发进度,曾雄飞双管齐下。
一方面,他到农业部了解新兽药研制的法规和程序。在农业部新兽药办指导下,曾雄飞严格按照规定和所指定的研究单位进行试验。北京农业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以及中国兽药监察所利用四大谱仪等现代科学仪器,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检测、临床试验。试验证明:蛋氨酸碘可以同时高效杀灭对虾病毒和病菌。
另一方面,安排虾病防控的大面积试验。龙营围15公里海堤内密布3万亩虾塘,是我国最大的养虾场,也是环境极度恶化、致病因子极度强化的老化虾场。近几年,在那里养虾,10多天就排塘。曾雄飞要选择到那里进行试验,很多朋友都劝说,&千万别到那里去&。但是他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001年,他在这里租下100亩,次年增加到230亩进行试验。他请具有丰富养虾经验的莫坦做技术负责人,开始了科学家养虾的传奇。经过两年试验,不但得到了氨基酸碘外用消毒的科学用量,也得到了氨基酸碘拌料内服的安全数据。头一年,在养到50天的时候,莫坦发现了对虾爬沙(死虾前兆)现象,曾雄飞立即赶到现场。在想了一些办法没有效果的时候,曾雄飞情急中对老莫说:&用三宝高稳C往水里泼,一口塘就用一箱(20公斤)!反正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并辅用氨基酸碘消毒。谁也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第一天按照每亩1公斤的量泼洒下去,第二天,发现死虾少了。然后按照每亩半公斤泼下去,第三天,看不到死虾了。连用两天,池塘里的对虾恢复了健康。这次&抢险&,使他们意外收获了在水中泼洒三宝高稳C抗应激(胁迫)的新办法。环境差,能养殖时间比较短,在龙营围的试验,养成时间达90~110天。从此,用VC,特别是三宝高稳C(LAPP)消除应激的经验传遍了全国。
经过各方协同努力,我国第一个营养素药物&&抗病毒和病菌的新兽药蛋氨酸碘终于降生。2004年,农业部为蛋氨酸碘颁发了新兽药证书;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氨基酸碘络合物发明专利证书。一年后,农业部为蛋氨酸碘溶液颁发了生产批准文号。为了在国外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007年曾雄飞还拿到了美国发明专利权。从此,新兽药三宝蛋氨酸碘得以顺利上市,到现在已推广100多万亩,为广大虾农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令人高兴的是,2008年农业部又批准蛋氨酸碘溶液可应用于鱼类、禽畜的养殖。由卫生部批准的氨基酸碘人外用消毒杀菌液&一滴康&已经试用5万多瓶,效果也非常好。这又将是一片新天地。
&金鳄模式&的惠民之路
曾雄飞带领科技团队成功生产三宝高稳C(LAPP)和发明氨基酸碘,历时10多年时间,他跑的路程累加起来可以围绕地球一周。2005年写就《营养医学在病毒性虾病中的应用研究&&虾病十年启示录》专著,理论结合实际地阐明了爆发性虾病发生的机理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技术措施。他为虾农讲课200多场次,并把专著免费发到他们手中。为加快推广普及,他积极寻找能为农民着想的人,谋划与之合作、合股、联盟。
胡裕松,男,1968年生,广东博罗人,1991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1997年成立海南裕宏渔业有限公司(现更名海南金鳄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把目标转向水产科研、养殖、销售及深加工领域。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企业家有着与曾雄飞一样的理念,那就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能帮助养虾农民脱贫致富。2006年底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一个无私奉献的老科学家和一个有胸怀的青年企业家的合作,很快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方。大陆架很发育,在我国周围的近海大多是浅海。曾雄飞、胡裕松亲眼看到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丰富的滩涂,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满是泥泽。在这广袤的滩涂上,分布着无数土塘。原来靠赶海和从事近海捕捞的人们,水产养殖成了他们的重要生计。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养虾多是靠天吃饭。随着近海海水的污染,虾病频发,无法应对,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计。曾雄飞和胡裕松决定联手探索一条直接、简单、易学、实用的对虾科学养成方法,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2009年是我国对虾养殖继1993年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曾雄飞自2006年开始已经注意到对虾病害的新特点,他和胡裕松、莫坦经常深入虾塘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结合他们自己的养虾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可以有效抗击&一激三毒&的金鳄科学养虾新模式。
该模式揭示,造成目前新对虾病害的原因是&一激三毒&:一激为强应激(胁迫),包括虾苗过塘、台风、暴雨、低温、停电缺氧等;三毒:藻毒(危害最大)、菌毒(弧菌)、病毒(白斑杆状病毒)。总结出应对的&四大关键措施&,即消除应激、杀菌消毒、养护底水、增氧追肥。使用&两大核心产品&:三宝高稳C(LAPP)和蛋氨酸碘产品。金鳄模式已经形成了从苗种、药物、饲料、益生菌、肥料和养殖管理的科学养虾系统,按照这一模式可以成功实现对虾的健康养成。
近两年来,由于环境气候的恶化,造成虾病频繁暴发,虾农损失惨重,大片虾塘空置丢荒。虾农迫切地期待重新找到养虾成功的技术。
胡裕林,小学文化、没有养过对虾,勤劳肯干的他在马袅500亩土塘基地,按照金鳄模式养虾,每年2~3造,每造亩产斤,3年来均取得成功。胡裕健,中专毕业,也没有养过虾,去年11月在乐东莺歌海老化虾塘试养,当地养虾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第一造亩产700多斤;第二造亩产1200多斤;第三造2200斤,第三造的活虾空运上海,成活率98%。目前第四造已经接近收获,特别是他探索出一天内出现多次应激,多次泼洒三宝高稳C,健康养成的新鲜经验,使金鳄养虾模式更加实用。
胡裕松说,养虾不同于养猪,养一斤对虾所消耗的饲料只有养猪的三分之一,显著节约饲料。养虾成功就能赚钱,失败了,血本无归。他说&失败是最大的成本,养成是最小的成本&。曾雄飞发明与创新团队,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指导虾农用金鳄模式在养成上下功夫。到现在已经在海南省的海口、文昌、三亚、乐东、临高等县市开花结果,5160户农民健康养成,让2万多农民受益。该模式还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设点推广,也获得了成功。
在祖国大陆最南端,与海口隔海相望的徐闻县,今年流传养虾有一怪,&放苗没有排塘快&。柯华孙老师和金鳄科技技术员王志胜按照该模式指导80户虾农,经营4000多亩虾塘,90%喜获丰收。其中一位养虾户开着新买的汽车,高兴地告诉柯老师:&我几年的欠债都还清了。塘里的虾也度过了危险期,到新年春节卖虾。盖三层小楼有指望啦!&王志胜感慨地说:&曾教授的&一激三毒&听起来没有什么,可联系实际应用很管用、很灵。&他家的土塘,今年已经养成4造,平均亩产达到1500斤,还有一造在塘,生长良好。金鳄模式已成为农民养虾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曾雄飞领军的科技团体,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满怀真情、友善,同广大虾农命运与共,将这个模式由南到北拓展向祖国的万里海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曾雄飞,这位共和国哺育的科学家,备感责任之重。他牢记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紧紧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利器,甘心做一头老牛勤奋耕耘,继续谱写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 《科学时报》 ( A3
发E-mail给:&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2.0774 second(s), 5 db_queries,
1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韶关曾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