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西斑牙,葡萄牙对丹麦“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热点专题之大国的崛起热点专题之大国的崛起
热点专题之大国的崛起热点专题之大国的崛起
【背景材料】
一、大国崛起的启示
1.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实力。
(1)经济是发展的基础;政治稳定、军事力量强大都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2)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使国家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如前苏联片面强调军事;片面强调重工业的教训);(3)各方面综合发展,和谐发展使国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思想创新,革新观念,解放思想,以人为本;(2)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3)发展科学技术,十分重视激励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十分重视科技的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必须强调制度创新。
(1)建立和健全政治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2)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保障,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素养,激发公民的积极性。
4.强国的道路是多元的,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基层群众推动,也可以是政府发起和实现的,
关键是符合本国国情。
(1)选择正确的强国道路是强国的根本;(2)选择什么道路必须适合本国国情:适合该国历史文化基础;适合该国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实际状况;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情况(3)当前,我们应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发挥政策的作用,走和谐发展的道路;(4)历史上,一些军国主义政府运用政权的力量,通过发动战争以争霸世界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5.政治家的胆识在关键时期能对国家发展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二、五百年大国崛起之路
(1)崛起方式的单一性(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武力扩张):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
(2)崛起影响的破坏性��搅动地缘政治、打乱现存国际体系。崛起之路几乎同于战争之路。
举例: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和世界大战;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大国的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3)对外政策上,掌握世界海上霸权;殖民扩张与掠夺;
二、德国日本的崛起
(1)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在崛起过程中有哪些相似因素: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德国通过普法战争、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取得战争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并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2)二战前,德国、日本两国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走上法西斯道路。
(3)其相同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4)其结局给人类留下教训: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二战后德日的重新崛起共同原因:充分利用国际机遇;利用外资;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重视经济建设。
(6)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三、美国的崛起
(1)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上半期的崛起过程:19世纪晚期,美国成为西半球最强大的国家(或答:经济总量接近于英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二战后,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领导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这一过程中面临问题:国家南北分裂和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年经济危机问题;两次世界大战问题
(2)美国崛起有哪些他国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善于利用发展人才优势;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的经济制度创新;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中国的崛起】
1.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有
①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②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美、日、俄、印等国势力存在。
③人口、能源(资源)。
④台湾问题。
⑤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2.中国应走什么样的崛起之路?
(1)中国必须抛弃近代以来大国发动侵略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实行对外扩张以争霸权的崛起道路,走出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近代以来大国争霸地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程序的急剧波动,甚至引发大战。致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的抉择是“和平崛起”
(3)具体的政策或举措:A决定工作重心的转移;B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C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祖国统一大业;E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4)依据:A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B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教训。
【选择题练习】
1.回顾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下哪些因素具有这些作
用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经济力量的增长 ③军事实力的对比
④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西班牙、葡萄牙是最早开辟新航路和抢占殖民地的国家,却不是最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
家,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与西、葡争夺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
B.西、葡没有占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C.尼德兰革命打击了西班牙的统治
D.西、葡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3.十五、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能最早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从而成为近代第一期世
界大国,其主要因素是
A.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B.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发达的科技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4.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大国的衰落,葡萄牙、西班牙丧失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荷兰和英国的崛起削弱了它们的国力
B.大量掠夺的财富用来奢侈享乐
C.长期保持的是封建制度 D.都受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沉重打击
5.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制度或体制上的创新,下列说法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英国颁布《权利法案》②法国颁布《人权宣言》③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④德日继承军国主义传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6.《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时,一再提到英国崛起中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英国成为“世界工
厂”和“日不落帝国”的“核心竞争力”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成为海上强国 D.英国对欧洲大陆实行均势外交政策
7.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能够主宰世界,不仅是因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更主要的是给世界提供了一
套经济秩序。这里的“经济秩序”是指
A.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 D.建立起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8.美国独立战争获胜后,颁布了1787年宪
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其主要原因是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权力②社会各种矛盾缓和,政治稳定③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④国家内部的制度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美国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位置,主要是
A.主导了亚太经合组织
B.控制了联合国C.建立美国为首的北约D.主导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10.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
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
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这一认
识是基于 A.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与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C.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D.促进美、欧、日三足鼎立
12.德国、日本在19世纪末都迅速崛起为区域性大国,其不同之处是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D对外战争获得巨额赔款
13.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成绩和失误都相当突出,其共同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14.一个国家的崛起即崛起成为现代化国家。下列有关中国现代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最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② 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③
民族独立是现代化实现的前
提 ④ 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主要体现在①实行不结盟政策
②结束与美国的对抗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16.中国的和平崛起①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②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③继承发展了儒家“仁”与“和”的思想④会改变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主要体现在①实行不结盟政策
②结束与美国的对抗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非选择题】
1.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1)西葡率先开启大国崛起这一历史大幕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
(2)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是如何建立了近代国家制度,促进国家崛起的?
材料三:图表一: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3)据图表一,概括说明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对英国的大国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4)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图表二: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5)图表二和图表一相比,各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分析美德迅速崛起原因。
(6)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央视二套热播的《大国崛起》的序言中说: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理大发现”对中国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脱亚入欧”的观念既推动着近代日本实现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的梦想,也使日本逐渐偏离和平发展的目标,逐渐走向以邻为壑、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侵略之路。
�引自《大国崛起》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1950��1970年间,日本引进技术专利25000项,为世界之最。到60年代末,日本淘汰了40%的传统工业产品,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近代日本实现强国梦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列举日本偏离和平发展目标的史实两例。(4分)依据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8分)
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抢夺原料,拓展市场。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全占有了印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其它资本主义列强也不甘心落后,法国在侵占了阿尔及利亚后,开始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美国也参加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侵略活动。�引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维护和平”。
(3)据材料三回答,上述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分)
材料四中,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是依据什么样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2分)
(4)上述大国兴衰的历史,对今天的中国有哪些启示?(6分)
3.(共13分)阅读下列三幅历史照片
请回答:(1)简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5分)
(2)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动因。(5分)
(3)结合三幅图片,你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3分)
【选择题答案】
DDCCDBBBDBAAABDCC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1.(1)统一民族国家形成和海洋优势
(2)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美国 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法国 法国大革命 《1875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王朝战争 《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3)地位: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世界工场 ”的地位
影响:世界霸主
(4)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经:工业革命
外: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5)变化: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市场、原料、资本;
科技:重视科技
(6)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市场、原料②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③工业革命(科技、教育)④国家力量的推动⑤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把握机遇。
2.(1)(8分)经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我国,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提供了条件。(2分)
政治:西方开始侵扰中国。(2分)
对外: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战争;另一方面,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文化:西学东渐(如答出具体史实亦可)。(2分)
(2)(14分)重大历史事件:明治维新;(2分)
两例史实:侵华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等)、侵朝战争、发动太平洋战争等(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均可评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4分)
崛起原因: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8分)
(3)侵略扩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4分)
(4)吸取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过程中通过暴力扩张造成恶果的教训,反对霸权、反对侵略战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重视科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制度。(6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答案要点:(共13分)
(1)原因:①恢复合法席位的艰巨斗争取得胜利;②突破霸权国家封锁;③新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得以改善;⑤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5分)
(2)动因:①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②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③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④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⑤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5分)
(3)①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③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分)
《大国崛起》解说词(最后一部分)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大国崛起》是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
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
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
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
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
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
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大 国 之 谜
  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正是他们,用激情划破了海面幽蓝的平静,满载着贸易货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财富的雄心鼓荡下,启动了大国的旅程。
  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世界性大国出现了。那些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最先把机会抢到手里。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非常分散的。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分裂的。可是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
就像你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力量,而别的国家没有。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些手指。
  当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时,历史首先记住了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
  是恩里克王子以国家名义来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成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
  当怀揣着航海计划的哥伦布同西班牙王室讨价还价时,伊莎贝尔女王在谈判中接受了这个普通百姓的利益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近代世界历史的大幕,就这样从海洋上拉开了。但是,民族国家和海洋优势,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人们能揭开沉淀已久的大国之谜吗?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阿列克谢·沃斯克列先斯基:
  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
  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皮埃尔·罗桑瓦隆:
  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
  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
  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中国外交学院 院长 吴建民:
  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吧,对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缚住了,能创新吗?创新不了。所以文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
  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法兰西科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 院士 玛丽安娜·巴斯蒂:
  一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取决于产生这种文化的强盛经济。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
  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院长
  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相对来说呢,就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大国之谜之所以难解,还在于各国的发展模式,从来都无法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他们成为大国的谜底又在哪里呢?
  1697年,一批俄国青年来到了荷兰赞丹镇的一家造船厂做学徒,学徒中最出色的是一个身高两米,自称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师傅和工友们都推荐他为“优秀工匠”。这个人就是俄国沙皇彼得。彼得大帝的这番举动,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这位雄心勃勃的沙皇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他要缩短的不仅是与欧洲的空间距离,还有国家实力的差距。
  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学习的目的是赶超。在历史上,像俄罗斯一样实施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还有德国和日本。他们构建的社会体制,他们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和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主任
  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像德国、日本、苏联,还有其它一些20世纪的国家那样,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刚刚经历了国家重建,相对于社会力量,国家的力量比较强大。
  国际历史学会 会长 于尔根·科卡:
  德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上而下由国家发起和实现的。美国和英国却主要是由社会来推动的,动力来自于社会。
  中国外交学院 院长 吴建民:
  现代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入流的过程。所以后发国家要起来,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后。那么这个入流的过程当中,它必须要国家来主导。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但历史的胸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
  今天,当我们环视世界,不难发现:二战结束六十年了,战前的大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强国。
  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时候,这些国家已率先走过这段历程。
  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
  日本实现了现代化,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代化不是西欧独有的,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俄罗斯政府国民经济科学院 院长 弗拉迪米尔·马乌:
  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须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必须有一个经济与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中国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华:
  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也就是实现现代化,近五百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大国。
大 国 之 惑
  大国崛起以后,将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1494年,在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的时候,当时的两个海上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就用一纸契约,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从那以后,与大国崛起相伴随的,总是殖民地的扩张、划分和掠夺。
  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样对比鲜明: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丰富的资源,但那里的人们却过着贫困的生活。早期大国对殖民地的剥夺是惊人的。虽然,大国也给殖民地带去了一些现代文明,但当地人却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他们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经济资源,也失去了国家的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大国称霸的故事虽然丰富多彩,却从来都缺少美好和顺利的故事线索。因为它造成的麻烦总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它固然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和扩大利益的烦恼。
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
  怎么维持一个大国的过程,这是相当艰苦的,那么怎么维持这个大国,每个时代都不太一样。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于是,战争,大国之间的战争,似乎成为历史上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的必由之路。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兴大国直接打败霸权国的先例。德国的兴衰,就是历史留给所有大国的一个深刻思考。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欧洲列强在几个世纪中以各种方式阻止德意志统一,令这片欧洲中部的土地饱受分裂的屈辱。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当这个新兴的大国遵循欧洲大国均势原则的时候,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西班牙试过,但是失败了;法国试过,拿破仑试图创立世界帝国,也失败了。德国试过,特别是希特勒试过了,却输给了美国。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教授 奥古斯特·温克勒:
  或许这也是一个结论。也就是说,今天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应该再试图建立殖民统治。
  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970年的一天,德国人开始考问世界了。
  这是人们已经熟悉的镜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世界舆论评价说,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在这一跪一站之间,人们走到了真理的门槛前,开始做出新的选择。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从大国崛起到持续强大,然后转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着性子观看的历史长剧。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
  认清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我想,只要做这样的改变,我们就在做出正确的调整来适应旧帝国的消失。你可以完全不对旧帝国加以赞扬。
  20世纪见证了英帝国全球霸权的衰落,日不落帝国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但是,英国作为大国的历史并没有落幕,今天,人们依然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绝非是可有可无的演出。
  五百年争霸的历史一去不返了,无论是曾经的帝国,还是今天渴望强大的新兴力量,都必须更加理智地在21世纪寻找新的大国之路。
大 国 之 路
  1955年,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来到美国拓展市场。美国一家大公司决定向他订购10万台小型收音机,条件是必须换上美国公司的商标出售。10万台的订单对于刚刚起步的商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但盛田昭夫却坚持使用自己的商标,放弃了这宗生意。因为他看重的不是一笔买卖,而是公司的品牌。盛田昭夫所坚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
  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盛田昭夫的坚持,索尼的命运会怎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在战后崛起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正是靠了一批像索尼这样的跨国公司。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
  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
  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也就是说,它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
  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美国要衰落了。他们看到美国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的衰落,说美国要完蛋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所以美国实质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
  日,在二战刚刚结束、日本正式投降后的第四天,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
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今天,它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今的世界,经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发展,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简而言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一百年前更相互牵连、相互依赖的世界。
  马来西亚前总理 穆罕默德·马哈蒂尔: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所长 莱斯特·布朗:
  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中,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差别不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
  这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的传播,非典,艾滋病,或跨国恐怖主义。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
  我们应当了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考虑到其他人的存在。
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
  发生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至今提起来还心有余悸的例证。
  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损害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使有的国家在一夜之间经济倒退十年,同时也波及了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最后,连被人们视为罪魁祸首的美国索罗斯基金也不能置身事外,它很快由赢家变成了输家,一度损失了20多亿美元。
  在20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世界舞台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奇妙。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一个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这种选择,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安全和战略因素的考量。
  马来西亚前总理 穆罕默德·马哈蒂尔:
  我们发现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建立地区组织,一旦一个地区组织建立,别的地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地区组织。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阿列克谢·沃斯克列先斯基:
  地区化与全球化一样,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进程,因为它给相对较弱的国家提供了在地区组织范围内弥补全球化带来的不足。
  战后欧洲的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为防止德国进攻,法国从1930年开始修建马奇诺防线,边境上的这座炮楼距离德国只有10公里。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教授
奥古斯特·温克勒:
  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两国就逐步开始和解了,70到8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
  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成功化解了两个国家几百年来的仇恨,共同开启了欧洲历史崭新的一页。
  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人们意识到,“欧盟式”的和平发展,为新兴力量的大国之路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
  欧盟现在试图通过走与以往传统的强国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名活跃分子,即把多个国家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世界政治将会认识到这种互相依赖的模式。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也许通过学习过去一个世纪里得出的经验,欧洲正在共识、默许和接受的基础上,率先创立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我认为从长远的方向来看,有可能世界也会这样组织起来。
大 国 之 思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千年。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如果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主题。沿着这条新路,人们开始表达新的愿望,寻求新的答案:当今世界,究竟什么样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大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
  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俄罗斯政府国民经济科学院 院长 弗拉迪米尔·马乌:
  强国还应该是那些能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的国家。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我们只可以解释部分的原因,但是不能完全做到。最终可能是文化。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形容的,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在地上爬,然后是站起来走。到近代的五百年,就好像是在跑。而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
  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大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我们共存的这个世界,大国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国,到底是什么样?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所长 莱斯特·布朗:
  那意味着承担领导责任,在气候不稳定时要稳定气候。那意味着,处理贫困问题。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
  要乐于和其它国家分享其决策,通过说服而不是强迫来执行。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
  一个具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对我们全球是有好处的。
  中国外交学院 院长 吴建民:
  我认为一个大国必须具备两方面,就是物质的和精神的。
  美国哈佛大学 教授 约瑟夫·奈:
  一个理想的世界大国应该在更广的角度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应该将其有吸引力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
  或许,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
  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实际。
  也可以说这是人们的思考,却已越来越接近真理。正是这些思考,成为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具有关键意义的成就。这些成就发出的光芒,无疑将照亮新老大国未来的行程!
  五百年前,因为海洋,人类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五百年后,因为天空,人类进一步拓展了这个舞台的空间。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步知晓天下事的时候,世界变小了。
  世界也变大了。1961年,一个叫加加林的苏联人离开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飘荡行走。一个月以后,美国的阿连·小谢泼德也上了太空。他在太空飞行时不断说的一句话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从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样的遥远清澄,偶尔飘过的云彩,会遮住人们的视线。云彩的上面,将会是什么呢?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全球对峙时代的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五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的发展仍将经受各种考验。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牙对丹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