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世锦赛十项全能指的是夺冠成绩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数据与统计:男子十项全能
  数据与统计:
  历届最好成绩:
  托马斯·德沃夏克
2001年埃德蒙顿
  托马斯·德沃夏克
1997年雅典
  丹 奥布莱恩
1993年斯图加特
  叶尔基·诺尔
2001年埃德蒙顿
  最低总分夺冠成绩:
  2011年大邱上,美国选手特雷·哈蒂以8608分的总成绩夺冠。
  最大夺冠优势:
  1991年东京上,美国选手丹 奥布莱恩以8812分的总成绩夺冠,领先第二名的加拿大选手迈克·史密斯263分。
  最小夺冠优势:
  2007年大阪上,捷克选手罗曼·谢布尔勒以8676分的总成绩夺冠,仅领先第二名的牙买加选手毛瑞斯·史密斯32分。
  多枚金牌获得者:
  特雷·哈蒂(美国):
2009年、2011年
  丹 奥布莱恩(美国):
1991年、1993年、1995年
  托马斯·德沃夏克(捷克): 1997年、1999年、2001年
  最多获得奖牌国家:
  美国以10枚奖牌(8金1银1铜)雄踞第一,捷克以6枚奖牌位居第二(4金2银),英国排名第三。
  趣闻:
  比赛中,美国运动员包揽了半数以上的金牌。
  在一届中,同一国家运动员在该项目上赢得超过一枚奖牌的情况只出现过两次,分别是:2011年大邱上美国选手特雷·哈蒂与阿什顿·伊顿分获冠亚军、赫尔辛基上联邦德国选手尤尔根·格森与齐格弗里德·温兹分获亚军、季军。
  历史上只有美国、捷克、民主德国、英国这四个国家的运动员赢得过十项全能金牌。
  值得期待的事情:
  特雷·哈蒂能赢得其个人运动生涯的第三枚十项全能金牌,从而与丹 奥布莱恩和托马斯·德沃夏克并驾齐驱吗?
  如果达米安·华纳赢得金牌,他将成为第一位赢得过泛美运动会金牌的冠军。
  如果阿什顿·伊顿夺冠,他将成为第四名多次获得该项目金牌的运动员,如果他获得本届十项全能季军,他将集齐金银铜三色奖牌。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下周,申城中小学将迎来开学日。武宁...
今天(8月27日),2015亚洲宠...
今日上午7点,上海实时空气质量发布...
8月25日,湖北建始县黄鹤桥峰林景...
无线网络怎么连、微信怎么用、公众号...
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
受“天鹅”外围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
申城从清晨起就暴雨如注,由于正值周...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2015田径世锦赛]男子十项全能1500米
扫一扫 手机阅读
编辑:刘岩
责任编辑:
田径世锦赛热点
田径世锦赛视频
田径世锦赛新闻
田径世锦赛图集
下载央视体育客户端,精彩赛事,即刻呈现!历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项目冠军榜(田赛含十项全能)
跳远三杰——王嘉男摘铜创造历史
男子跳高:
1983年(第一届) &&
艾德延科(前苏联)
1987年(第二届) &&
斯约博格(瑞典)
1991年(第三届) &&
奥斯汀(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93年(第四届) &&
索托马约尔(古巴)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95年(第五届) &&
坎& 普(巴哈马)
1997年(第六届) &&
索托马约尔(古巴)
1999年(第七届) &&
沃洛宁(俄罗斯)
2001年(第八届) &&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3年(第九届) &&
弗雷泰格(南非)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5年(第十届)&&&&
克雷马连科(乌克兰)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7年(第11届)&&&&
托马斯(巴哈马)
2009年(第12届)&&&
雷巴科夫(俄罗斯)
2011年(第13届)&&&
威廉姆斯(美国)
2013年(第14届)&&&
邦达连科(乌克兰)
2015年(第15届)&&&
德罗因(加拿大)
男子跳远:
1983年(第一届) &&
卡尔-刘易斯(美国)
1987年(第二届) &&
卡尔-刘易斯(美国)
1991年(第三届) &&
鲍威尔(美国)&& <font COLOR="#FF(世界纪录)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93年(第四届) &&
卡尔-刘易斯(美国)
<font COLOR="#95年(第五届) &&
佩德罗索(古巴)
1997年(第六届) &&
佩德罗索(古巴)
1999年(第七届) &&
佩德罗索(古巴)
2001年(第八届) &&
佩德罗索(古巴)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3年(第九届) &&
菲利普斯(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5年(第十届) &&
菲利普斯(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7年(第11届)&&&&
萨拉蒂诺(巴拿马)
2009年(第12届)&&&
菲利普斯(美国)
2011年(第13届)&&&
菲利普斯(美国)
2013年(第14届)&&&
门科夫(俄罗斯)
2015年(第15届)&&&
卢瑟福德(英国)
男子撑杆跳高:
1983年(第一届) &&
布勃卡(前苏联)
1987年(第二届) &&
布勃卡(前苏联)
1991年(第三届) &&
布勃卡(前苏联)
<font COLOR="#93年(第四届) &&
布勃卡(乌克兰)
1995年(第五届) &&
布勃卡(乌克兰)
1997年(第六届) &&
布勃卡(乌克兰)
1999年(第七届) &&
塔拉索夫(俄罗斯)
2001年(第八届) &&
马尔科夫(澳大利亚)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3年(第九届) &&
吉比里斯科(意大利)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5年(第十届) &&
布罗姆(荷兰)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7年(第11届)&&&
沃& 克(美国)
2009年(第12届)&&&
胡克尔(澳大利亚)
2011年(第13届)&&&
沃捷乔沃斯基(波兰)
2013年(第14届)&&&
霍尔兹德佩(德国)
2015年(第15届)&&&
巴贝尔(加拿大)
男子三级跳远:
1983年(第一届) &&
霍夫曼(波兰)
1987年(第二届) &&
马科夫(保加利亚)
1991年(第三届) &&
哈里森(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93年(第四届) &&
康& 利(美国)
<font COLOR="#95年(第五届) &&
爱德华兹(英国)& &<font COLOR="#FF(世界纪录)
1997年(第六届) &&
奎萨德(古巴)
1999年(第七届) &&
弗里德克(德国)
2001年(第八届) &&
爱德华兹(英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3年(第九届) &&
奥尔森(瑞典)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5年(第十届) &&
达维斯(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7年(第11届)&&&&
埃沃拉(葡萄牙)
2009年(第12届)&&&
艾杜乌(英国)
2011年(第13届)&&&
泰& 勒(美国)
2013年(第14届)&&&
塔姆戈(法国)
2015年(第15届)&&&
泰& 勒(美国)
男子铅球:
1983年(第一届) &&
索 尔(波兰)
1987年(第二届) &&
古恩瑟(瑞士)
1991年(第三届) &&
古恩瑟(瑞士)
1993年(第四届) &&
古恩瑟(瑞士)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95年(第五届) &&
高迪纳(美国)
1997年(第六届) &&
高迪纳(美国)
1999年(第七届) &&
亨& 特(美国)
2001年(第八届) &&
高迪纳(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3年(第九届) &&
米科涅维奇(俄罗斯)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5年(第十届) &&
尼尔森(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7年(第11届)&&&&
霍 法(美国)
2009年(第12届)&&&
坎特维尔(美国)
2011年(第13届)&&&
斯托尔(德国)
2013年(第14届)&&&
斯托尔(德国)
2015年(第15届)&&&
科瓦茨(美国)
男子铁饼:
1983年(第一届) &&
布尔加(捷克斯洛伐克)
1987年(第二届) &&
斯楚尔特(民主德国)
1991年(第三届) &&
里德尔(德国)
1993年(第四届) &&
里德尔(德国)
1995年(第五届) &&
里德尔(德国)
1997年(第六届) &&
里德尔(德国)
1999年(第七届) &&
华盛顿(美国)
2001年(第八届) &&
里德尔(德国)
2003年(第九届) &&
阿莱克纳(立陶宛)
2005年(第十届) &&
阿莱克纳(立陶宛)
2007年(第11届)&&&&
卡纳特(爱沙尼亚)
2009年(第12届)&&&
哈尔廷(德国)
2011年(第13届)&&&
哈尔廷(德国)
2013年(第14届)&&&
哈尔廷(德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15年(第15届)&&&
马拉乔沃斯基(波兰)
男子标枪:
1983年(第一届) &&
米切尔(民主德国)
1987年(第二届) &&
拉& 蒂(芬兰)
1991年(第三届) &&
基鲁宁(芬兰)
1993年(第四届) &&
泽莱兹尼(捷克)
1995年(第五届) &&
泽莱兹尼(捷克)
1997年(第六届) &&
戈贝特(南非)
1999年(第七届) &&
帕维埃宁(芬兰)
2001年(第八届) &&
泽莱兹尼(捷克)
2003年(第九届) &&
马尔科夫(俄罗斯)
2005年(第十届) &&
瓦尼克(爱沙尼亚)
2007年(第11届)&&&&
皮特卡玛基(芬兰)
2009年(第12届)&&&
索尔基德森(挪威)
2011年(第13届)&&&
德-佐尔多(德国)
2013年(第14届)&&&
维塞利(捷克)
2015年(第15届)&&&
耶& 戈(肯尼亚)
男子链球:
1983年(第一届) &&
利维诺夫(俄罗斯)
1987年(第二届) &&
利维诺夫(俄罗斯)
1991年(第三届) &&
塞丁克(前苏联)
1993年(第四届) &&
阿布杜瓦利耶夫(塔吉克斯坦)
1995年(第五届) &&
阿布杜瓦利耶夫(塔吉克斯坦)
1997年(第六届) &&
维& 斯(德国)
1999年(第七届) &&
科布斯(德国)
2001年(第八届) &&
兹奥尔科斯基(波兰)
2003年(第九届) &&
蒂克霍恩(白俄罗斯)
2005年(第十届) &&
蒂克霍恩(白俄罗斯)
2007年(第11届)&&&
蒂克霍恩(白俄罗斯)
2009年(第12届)&&&
科斯穆兹(斯洛文尼亚)
2011年(第13届)&&&
室伏广治(日本)
2013年(第14届)&&&
法杰德克(波兰)
2015年(第15届)&&&
法杰德克(波兰)
男子十项全能:
1983年(第一届) &&
汤普森(英国)
1987年(第二届) &&
沃& 斯(民主德国)
1991年(第三届) &&
奥布莱恩(美国)
1993年(第四届) &&
奥布莱恩(美国)
1995年(第五届) &&
奥布莱恩(美国)
1997年(第六届) &&
德沃拉克(捷克)
1999年(第七届) &&
德沃拉克(捷克)
2001年(第八届) &&
德沃拉克(捷克)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3年(第九届) &&
帕帕斯(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5年(第十届) &&
克& 雷(美国)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COLOR="#07年(第11届)&&&&
塞布勒(捷克)
2009年(第12届)&&&
哈& 迪(美国)
2011年(第13届)&&&
哈& 迪(美国)
2013年(第14届)&&&
伊& 顿(美国)
2015年(第15届)&&&
顿(美国)&&&
<font COLOR="#FF分(世界纪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鸟巢诞生世锦赛首项世界纪录 伊顿称王十项全能
8月29日,阿仕顿·伊顿在赛后在记分牌旁留影。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新华网快讯:美国选手伊顿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打破男子十项全能世界纪录。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体育专电(记者林德韧 刘旸)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29日诞生了首项世界纪录,美国选手伊顿在男子十项全能比赛中拿到9045分,再度提高了他本人在2012年创造的9039分的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他也打破了尘封14年的世锦赛男子十项全能纪录。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世锦赛中,捷克十项全能名将德沃夏克创造了8902分的世锦赛纪录,6届比赛无人堪比,而通过在鸟巢的神奇表现,伊顿将这一纪录大幅提高了143分。
27岁的伊顿在鸟巢成功实现了世锦赛卫冕,在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他就以8809分夺冠。此外,他还以8869分拿到了伦敦奥运会该项目的金牌。
作为一名径赛超强的运动员,伊顿在100米、400米、110米栏这三个径赛项目上都拿到了1000分以上的分数,其中在100米项目上跑出的10秒23的成绩还创造了田径世锦赛十项全能百米项目的新纪录。
29日进行的十项全能最后一项——1500米比赛中,排在第二组出场伊顿跑出了4分17秒52的成绩,在这一项目上拿到了829分,排在所有选手中的第三位,他也凭借这一佳绩完成了历史性的一刻。
加拿大选手华纳和德国选手弗赖穆特分别以8695分和8561分获得银牌和铜牌。
本文来源:新华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92552条
评论60086条
评论31922条
评论23094条
评论22739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北京田径世锦赛仅破一项世界纪录:男子十项全能9045分
男子十项全能冠军、美国选手伊顿
法制晚报讯(记者:张骜、杨阳、张珺)本届田径世锦赛仅破一项世界纪录,近半项目纪录超20年无变化
2015年8月29日晚,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十项全能在“鸟巢”战罢,美国选手伊顿以9045分蝉联冠军,这个成绩打破了他自己在2012年6月尤金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创造的9039分的世界纪录,这也是本届世锦赛创造的唯一一项世界纪录。加拿大选手沃尔纳以8695分获得亚军,并打破国家纪录。德国选手弗雷穆特以8561分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第三。
美国选手伊顿从第一项开始就迅速进入状态,他在100米的比赛中,以10秒23的成绩拿到了1040分;在第二项跳远比赛中,跳出7米88的成绩,拿到1030分;在之后的铅球比赛中,掷出14米52,拿到760分;在跳高比赛中,以2米01的成绩拿到813分;在400米跑的比赛中,以45秒00获得1060分。前五项4703分。
后半程的争夺,伊顿迎来大爆发,在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69获得1015分;在铁饼比赛中,以43米34拿到733分;在撑杆跳的比赛中,以5米20的成绩获得972分;在标枪比赛中,以63米63拿到793分;在最后一项1500米的比赛中,伊顿后发制人,凭借出色的冲刺,他最终以4分17秒52的成绩完赛,赢得829分,总分9045分,打破世界纪录。
&&& 随着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落幕,高达719.4万美元的赛事总奖金分配也随之出炉,获得奖金最多的并非三冠王博尔特,而是男子十项全能冠军、美国选手伊顿。之所以能以16万美元的奖金超越牙买加闪电的14万美元,原因就是伊顿是本届世锦赛上唯一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按规定可以获得额外的10万美元奖励。
其实,不仅仅是本届世锦赛鲜有世界纪录诞生,多数世界大赛均是如此。据《法制晚报》统计,在田径世锦赛的47个小项中,超过四成的田径项目世界纪录超过20年未破,最近两年只有8个项目打破过世界纪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反禁药力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田径世界纪录虽然越来越难破,但也越来越真实。
纪录难破:四成纪录超20年未破,近两年仅8个项目迎新
据《法制晚报》统计,在47个田径项目中,超过六成的世界纪录都不是在世锦赛和这样的世界大赛中产生的。自2000年以来的历届世锦赛、奥运会中,打破世界纪录达到2项或以上的只有4次。
近8届世锦赛和近4届奥运会,平均每届赛事只有一项世界纪录被打破。超过六成的田径项目世界纪录都是在洲际比赛或更低级别的比赛中创造的。
不仅如此,在47个田径项目中,有20个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已经“尘封”超过20年,在最近两年内只有8个田径项目诞生过新的世界纪录。
最难打破的世界纪录当属女子800米,目前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仍旧是捷克斯洛伐克选手克拉托赫维罗娃在1983年创造的1分53秒28,至今已经过去了32年。
宁可要干净的零纪录,也不要有污点的神话
田径项目的纪录一直这么难以逾越吗?《法制晚报》记者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47个项目中,一半项目历史上破纪录的频率不足两年,平均超过五年才能打破一次世界纪录的项目还不足一成,其中的原因就是很多项目的纪录曾在某个时间段内被频繁突破。
纵观目前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就会发现,很多都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的。之所以存在这么多“僵尸纪录”,很多声音认为这与世界田联加强反兴奋剂力度有关。人类历史上,共有8人跑进过9秒80大关,其中5人已经被证明不再是清白之身。这让田径赛事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为了挽回田径比赛的声誉,国际田联下决心打击禁药,宁可要干净的零纪录,也不要有污点的神话。
专家声音:一些纪录是天赋在特殊时期的产物
昨天,《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资深田径媒体人、《田径大本营》博主窦雨佳。他也认为,很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的纪录之所以难以打破,很可能和当时的反兴奋剂水平不高有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反兴奋剂水平较低,当时像美国这样的体育强国,体育科技明显领先世界平均水平,所以那个年代也成为打破世界纪录的黄金年代。”窦雨佳说。
不过窦雨佳也强调,这也并不是说当年的纪录都是药物的产物,“比如前苏联就是靠典型的举国体制,为了在投掷项目中拿到更多积分,会强制一些运动员练习投掷,训练负荷及方法远远超出合理的范畴。加之他们的选手从自身条件来讲也适合这些项目,因此创造了一些夸张的成绩。”
此外,窦雨佳认为,一些跑步项目的纪录难以打破,和人类自身极限也有很大关系,“相比等项目,田径的技巧性比较弱,可以说一些纪录是特殊天赋在特殊时期的产物。”
对于奥运会和世锦赛难以诞生世界纪录的原因,窦雨佳认为,运动员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更注重名次,而在分站赛上,组织者希望运动员创造好成绩以吸引眼球,从而使比赛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为了催生好成绩,往往会安排一些被称为“兔子”的领跑者在比赛中领跑,“可能会有好几个,就是带着选手们跑,他们不会完成比赛,目的是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从而催生热门选手的好成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项全能指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