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抗震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方法方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适用于高烈度区多层框架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适用于高烈度区多层框架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11:10:0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适用于高烈度区多层框架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官方公共微信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B卷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3页
8.《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A.水平直线
D.指数曲线 9.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D
) A. 加速度峰值
B.频谱特性
C. 地震持时
D. 地震烈度
10.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k有何变化?
A.T1↓,Fek↑
B.T1↑,Fek↑
C.T1↑,Fek↓
D.T1↓,Fek↓
1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1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三、 填空题 (每题 2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
1.地震反应谱的定义为:在给定的地震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2、构造地震的定义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运动。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13%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5、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6、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四、 问答题(共38分)
1、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6分)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2分)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2分)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1分)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1分)
2、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6分)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3分)
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3分)
3、简述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6分)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
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分)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2分)
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1分)
4、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7分)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2分)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2分)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1分)
5、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6分)
第2页/共3页
寻找更多 ""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筑龙博客
筑龙结构设计频道/
筑龙结构设计交流群:
工业厂房设计&工业厂房设计&钢结构设计
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三水准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设计:①小震弹性计算,地震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满足小震强度要求;②限制小震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同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延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自动满足中震变形要求。第二阶段设计:限制大震下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满足大震防倒塌要求。
筑龙结构设计的最新博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同时发布一条微博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日本两阶段设计方法
1981年,日本大幅修订建筑基准法,抗震设计开始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
两阶段设计方法规定了“第1水准”和“第2水准”两个不同的设计地震动烈度等级。
第1水准地震又常称为“罕遇地震”或“中等地震”,注意这里的罕遇地震与我国抗震设计中的罕遇地震意义完全不同。第2水准地震又常称为“极罕遇地震”或“强烈地震”。两个水准地作用的基本属性参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1)基底剪力系数是建筑基准法规定的,适用于几乎所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而地面峰值速度(PGV)主要用于对超高层(高度超过60m)建筑以及隔震、减震等特殊结构体系进行超限审查时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通常不用于其他一般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2)抗震设计规范体系中两个水准的地震作用并不是在规定重现周期或超越概率的基础上确定的。但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日本大多数地域,第2水准地震大致对应于500年的重现周期,第1水准大致对应于二三十年的重现周期。不同地域有所不同,可参考日本建筑学会出版的《建筑物荷重指针》(2004)。(3)值得注意的是,从反应谱值或地面运动峰值的角度看,日本的第2水准只与我国或美国的设计地震相当,即50年超越概率10%,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4)从地震作用对应的抗震性能要求来看,第1水准对应于使用界限状态,相当于我过的多遇地震水平;第2水准对应于最终界限或安全界限状态,相当于我国的罕遇地震水平。
参考文献:《建筑结构损伤控制设计》和田章等著,曲哲等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