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条当世之之失学者有四失翻译,其辞恳实,怎么翻译

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说明:①本试题分第I 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题纸开头的"第I卷答题表"中);第Ⅱ卷为各类题型,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②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第I卷(选择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iè )
木讷(nà )
改弦(xián)更张
毗(pí)邻而居
B.颤(chàn)栗
探本溯(sù)源
疾风劲(jìng)草
C.盎(gǔ)惑
胡诌(zhōu)
鞭辟(pì)入里
纤(xiān)尘不染
D.脚踝(huái)
讣( fù)告
揠(yà)苗助长
牟(mù)取暴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风生鹤唳,草木皆兵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B.在海子留存的300多首抒情诗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诗篇,同时也是被人们极容易误读的诗篇。
C.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
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备受青睐。
D.尽管目前金融危机让部分企业减少了人才的需求量,但一些大中型企业从长计议,借机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吸纳专业后备人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1月14日到2月25日的43天时间全部出台,其产业覆盖面之广,扶持力度之大,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B.在金融领域,能否进一步规范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及其交易,确立有效的监控
体系,是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减少危害的关键。
C.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西藏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减少,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西
藏总人口已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70万人。
D.山东省"12355青少年心理康复专家志愿团"一行12人日前奔赴四川灾区,对对口支援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受灾青少年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5.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有关学术不端的消息时有所闻
②或者干脆与当事人划清界线,以示与己无关
③相反,还有可能百般抵赖,袒护当事人
④学术不端是学术界的一大顽疾
⑤人们在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对某些当事人所在单位也表示失望
⑥因为在学术不端被人知晓、批判时,这些单位很少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A.①⑤⑥③②④
B.①④⑤⑥②③
C.④①⑤⑥③②
D.④⑤⑥③②①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6~8题。越窑的鼎盛
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成熟,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质也明显提高。至唐时,慈溪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的另一生产中心,越窑在这时进入兴盛时期。"陶至唐而盛,时有窑名。"越窑一名也正式出现于此时。到北宋初期,越窑烧制达到鼎盛,窑业规模巨大,产品质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为了提高每次烧窑产量,越窑在早期采用了明火叠烧和坯件对口合烧。唐代晚期,匣钵开始在烧瓷中应用。瓷器在匣钵中装烧,避免了过去采用明火叠烧落砂、窑渣及烟灰对瓷器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然采用了匣钵技术,但更多的却是匣钵多件烧造,只有少数产品采用匣钵单件罩烧。五代末北宋初,匣钵单件罩烧成为主要烧造方法。这种方法与匣钵多件罩烧相比无疑又是一种进步。上林湖寺龙口窑址发掘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种匣钵烧造技术的原理:装烧时,由于匣钵接口处涂了一圈釉,匣钵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接口处透出;冷却之后,由于釉层的凝结,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匣钵之内,从而保证了匣钵内的还原气氛,使得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是"秘色瓷""神秘"的真正原因。
细划花装饰流行也是越窑鼎盛的重要标志。早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常以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赢得市场的青睐。但到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行。这些细划花装饰线条流畅,纹饰简洁,釉色莹润无瑕,特别是多在碗盘等瓷器内底流行对蝶、鹦鹉、龙和双凤等纹饰。到北宋中期,刻划花装饰流行,虽然沿用细划花装饰,但是工艺远不及细划花精致完美,纹饰题材也大为减少。由于匣钵单件罩烧成本过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匣钵叠烧技术,产品质量与北宋早期的产品相比明显逊色。
在慈溪上林湖寺龙口窑址中的窑具和瓷器上曾发现大量的铭文字款。如表姓名的"元记"、"王记",表纪年的"太平"、"辛酉"等,其中表姓氏的经统计多属唐五代时期,这可能与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有关。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单字、两字和多字的字款铭文,文字内容不加限制。但是北宋早期,细划花纹饰流行,窑场主采用了匣钵单件罩烧技术。为了作为标记使用的字款必然受到约束,字款多被限制在瓷器器底之上,字数也被限制为单字,内容上往往只选一些吉语或与窑业相关的笔划较少的文字。受到规范之后的单字款铭文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也反映了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据统计主要有"大"、"上"、"永"、"辛"、"天"、"吉"、"千"、"供"、"子"、"内"、"丁"、"已"、"乙"等十三个字款。
6.下列关于越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窑虽烧造近千年,但其鼎盛时期可谓昙花一现,虽维持时间并不长,但也能
从遗存中找到鼎盛的标志。
B.越窑从东汉起到北宋中期,经历了早期、大发展时期、兴盛时期、鼎盛时期和衰
C.越窑虽然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但正式有名称的时期是在兴盛时期的唐朝。
D.在越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烧造技术不断提高,烧造出来的瓷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越窑的鼎盛"标志的一项是
A.匣钵单件罩烧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线条纹饰简洁流畅,题材多样。
B.采用匣钵叠烧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单件罩烧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量。
C.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行起来,如对蝶、鹦鹉、龙和双风等纹饰。
D.在上林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单字款铭文,而且这些铭文多出现于细划花纹饰瓷器之上。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每次烧窑产量,唐代晚期首次采用了匣钵多件烧造方法。
B.五代末北宋初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得益于匣钵内的还原气氛。
C.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仅凭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优势来占领
D.北宋早期使用的十三字款,反映的是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完全避开了姓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优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优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优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优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
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式:标准。
C.且诘优不散之故
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
窜:放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其名于上官
②念东国困于役
B.①而议欲勿塞
②而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其凶
②其所往来书文
D.①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②以忠义分谴
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①立杖之,恶类屏迹
②郡守以下效之
B.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
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②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②作《议河书》上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
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
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3分)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4分)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3分)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闾门①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五、(12分)16.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画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之处,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1)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拜读我的申请。作为一名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者,能挑选一名精干得力的助手,(2)一定是您很早以来就有的夙愿。(3)我已顺利地通过了"中央财经大学"的学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如果我能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4)真诚地希望您为我的谋职就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
;      17.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4分)                  (1)为这幅漫画拟一则标题。(不能拟为"无题")(2分)      (2)简要说明漫画寓意。(2分)    
18."春蕾文学社"要举办一场"读名著、谈感受"报告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则开场白。要求:彰显主题,巧用修辞,语言有文采。开场白的思路要求是:名著是......名著是......读名著......读名著......(100字以内)(4分)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招牌菜郭凯冰
清水镇是个临着省级公路的小镇,正是司机们歇脚打尖的好去处。司机们都是长期在外跑的人,清水镇的酒馆,也就有了一些清水镇人讳莫如深的内容,那是使大部分酒馆生意兴隆的"招牌菜"。
这年月,哪个酒馆没有招牌菜是不行的。人家那吃饭的,冲的就是这招牌菜。进门来:"老板,你这里有啥拿手的,说说看!"这老板要是说,我们的菜都好吃,人家立马走人,转身还要加一句"有病"。这年月,没有招牌菜,还能开酒馆?
清水镇本地人喜欢去清水川菜馆,因为老板娘水兰有"绝活儿"。
水兰是四川人,主做川菜,招牌菜就是"麻辣鱼"。那火锅做的真叫地道,一拨拔儿的食客吃了还来。辣的嘴巴红红的,舌头麻麻的,一边用手扇着嘴巴,一边还忘不了夸:"真够味,这辣地道,这麻地道!"
可清水镇人除了老板娘水兰,没有谁去过四川,谁也没吃过四川地儿的麻辣鱼,但他们感觉麻辣鱼本来就是这个味。甚至有一次,喝醉酒的麻二大着舌头说:"我去济南吃的重庆麻辣鱼,那叫什么味呀,我呸!那辣叫什么辣?那麻叫什么麻?不够地道嘛!我就说,我们水兰做的麻辣鱼最地道。就是重庆人来,也是吃这劲道!"一屋子人抬头看看正忙碌的老板娘水兰,齐齐点头,嘴里还不住地应和。
这个时候的水兰温言打岔:"麻二哥,别喝了,麻嫂要骂了呀。"走过来,随意拿过麻二桌上的茶壶,高高举起,缓缓倒下,就有轻缓的水流声在人们的耳畔响起,闹得人心里颤一颤,抖一抖。可也只是颤一颤,抖一抖,然后各喝各的酒,各吃各的菜。吃完了,喝完了,各自回家去。
有时候,有外地来的人,开展业务或者感谢客户,就要请清水镇人吃酒。当然要问被请的那位去哪里吃最合适。往往就得到回答--清水川菜馆。
来人早早打听看来到酒馆里恭候。一进门,觉得走错了,要么就是听错了。就站在门口掏出手机:"喂,哥,您说的是清水川菜馆?我咋看着不对劲呢?"那头就笑:"你请我客,还要你得劲?我得劲就行嘛。"
也不怪客人,看着馆子,的确不像高级去处。一溜儿三排原木方桌,木凳子,简单得很。①如果再留意呢,就是窗台柜台上散摆着几盆花,冬天是水仙,另外三季是大叶的滴水观音,一律青青绿绿,漾着生机。
进门来,早有水兰从柜台后面站起来,含着笑脸走近,脚步不快,让人觉不出过分的殷勤,可也不慢,让人感觉不出冷淡。客人刚落座,一条雪白湿热的手巾递过来,一壶热热的茶水端上来。第一杯却并不给客人喝,在干净的杯中摇一摇,倒进桌腿边的痰盂里。客人的心就舒坦起来。
这时水兰才轻轻问,这位眼生呢,您请谁来着?如果是镇子上的,也许我可以帮着您参谋一下客人的口味呢。客人说出请谁谁,水兰随口就推荐几个菜。这时的客人,男子汉的豪情似乎在水兰的轻言细语里得到了酝酿,随手接过水兰手中的菜谱,点起另外的酒菜。
一个个莱名从男人的嘴里蹦出来,水兰写几个数字或者打几个对勾,也就记好了。好多时候,如果水兰知道几个人,会提醒多了浪费。豪爽的客人听了这话,就赶紧住了口,朝水兰笑笑说饿着呢,掩饰着张狂后的那点羞惭。
被请的人来了,果真能吃个宾主尽欢。喝的如果有些酒意,外来的客人也要附和着说:"真够味,这辣地道,这麻地道。"不过远来的人往往也会好奇地问:"老板娘在前头张罗,老板却连个面也不露,放心这么个俊俏的娘们抛头露面?"
这时候清水镇的人就笑。哥,动心了?这水兰呢,让你麻,可也让你辣呢。那一次,一位大哥起了孬心思,让水兰一把辣椒末扔过去,哈哈......大概这辈子也不敢想别家娘们了。
客人此时便抬头细细看水兰,水兰正穿了雪白的罩衣忙着呢。手脚麻利,却一点不见忙乱。那嘴角含着微微的笑意,任外地人怎么想,也想不出水兰辣起来如何模样。可就这细细看,也才觉出这老板娘穿着虽朴素,却耐看得紧,心里便也会暗暗颤一颤,抖一抖。同样的,颤了抖了,心也就静了。那水兰耐看的眉眼里透着一份端庄,可是观音模样。②客人转头看看窗台,那水仙或者滴水观音正挺着水清的叶子,吐着幽幽的清香呢。
水兰开清水川菜馆整整十年。四十二岁那年,因车祸瘫了十五年的男人死了,水兰盘出店面,嫁到了邻镇。
盘店的是麻二。麻二开了半年,关门大吉。麻二说,清水川菜馆这招牌菜呀。可不是麻辣鱼,明明是水兰嘛。
听着这话的清水镇人想一想,可也真是。19.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均属于景物描写,这两处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20.作为职业的酒店老板娘的水兰,有哪些特点?(4分)21.本文的后三段属于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哪些作用?(4分)22.从水兰开店红火的特殊角度,探究麻二盘店以后倒闭的最终原因。(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2题。(18分)生如夏花
在什邡市这个被称为"川西明珠"的地方,一江四河纵流全境,蓥华山巍峨秀丽。
21岁的向倩就生活在这里。远古地壳的剧烈运动,给什邡留下了一系列独特的地质奇观:飞来峰从数十公里以外飘来,大峡谷深逾千米。穿行其中,群山陡如刀削,山林郁郁葱葱,一副美不胜收的景象。当然,从学术角度讲,这个地方正属于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待大"裂缝":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
但不管如何,从地表上看,天地灵气仿佛集中在这里,向倩就像是这世外桃源中活跃的精灵。她刚参加工作8个月,在龙居小学还只是个见习老师。21岁的她喜欢唱英文歌,特别是那首《我心永恒》:
记得所有的感动,/星光下我们紧紧相拥。/无论是否能重逢,/我的心永远守候,/只盼来生与共......
尽管唱着爱情歌曲,可小姑娘还未品尝过恋爱的滋味儿;尽管工资只有区区700元,然而她尤其爱美。5月12日早晨升旗仪式,徐开波副校长记得特别清楚,小向老师就站在他前面。那天她一定是新烫了卷发,上身穿了件白T恤,下穿七分式的牛仔裤,脚穿旅游鞋,整个人显得特别精神,像个可爱的小精灵。
也是在这一天,造就了什邡奇秀景观,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运动,突然又活跃起来。而且,这次活动太不同寻常,整个断裂带又被撕裂,地底下积攒千万年的能量,把山峰颠散,又把谷地填平。
这时候,向倩正在三楼的六(2)班教室里教孩子们唱歌。突然间,教学楼开始晃起来,地底下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如同闷雷在滚。房屋开始噼里啪啦地裂开,人被晃动的楼体甩来甩去。
这时,向倩的教室离楼梯口很近,她离教室门很近,其实她只需要跨一步,再走一步,耗时两秒,就能轻易越过那条"界线"。但她奋力一次次地飞跑,把学生拽着往楼梯口推!
①她的学生肖雪和向芹跑到走廊的时候,从教室的第二扇窗子里,又看见小向老师从教室的门口扑向教室后面,刹那间,楼轰然倒了。
5月13日深夜11点,龙居中心小学救援现场,天下着瓢泼大雨。救援官兵小心翼翼地搬开几块叠压在一起的水泥断梁,发现了一双粉红色的高跟凉鞋,小向老师的脚露出来了,当最后一块断壁被搬开时,官兵们惊呆了,一个面目全非的老师弓趴在地上,她的身子已经断成了两截,只有脚上那双漂亮的粉红色凉鞋,透露着青春的气息。而她的双臂呈大环抱状,双手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她的胸前,护着另一个孩子!
生死刹那间的过程,一下子展现在救援官兵们的眼前: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那一瞬间,向倩突然发现教室后面还有3个学生,她立刻以百米冲刺速度冲过去,抓住3个孩子想冲回来,然而楼倒了,②在断梁砸下来的那一刻,她把3个孩子一把揽进了怀抱里......
"敬礼!"这些年轻的战士,大雨里齐刷刷举起右手,对一个可敬的教师表达军人最崇高的敬意!
再也听不到这一声"敬礼"的小向老师,生前最爱吃苹果,人长得恬静,圆圆的脸,笑起来也像苹果一样甜。她有一副好脾气,可偶尔也喜欢耍个小脾气。有一次她找徐校长请假想去城里参加本科函授考试。徐开波没准她假,气得她嘴巴撅了好半天。后来徐开波想起来给她"赔不是","借"她的英语发了个"sorry"短信,没想到人家回复说"我忘了"。等徐开波真的快忘了时,她却又没头没脑地发给他两个字"快乐",搞得他哭笑不得。
向倩的家在离学校10公里外。徐开波家也在校外,每个星期五两个人常一起坐公交车离校。有一次两个人坐在回家的汽车里,他说:"听说咱校园以前可是个坟地,你夜晚在校怕不怕鬼?"笑吟吟的向倩说:"咱可是百米冠军,什么'鬼'能追得上我?两个人说着说着到站了,她掏出手机给父亲打电话让来接她,可父亲当天正好在开会,说没空接,她立马就在电话里嘟囔开了,缠得当爸的没办法。徐开波说:"你爸爸对你真好!"她却一脸的嗔怪,嘟囔着说:"那只是你的认为。"这个还略显青涩的小丫头呀,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初夏,她再也无法领会到爸爸的爱了。
5月28日,在向倩的家里举行了追悼会,她的灵堂前摆放着她生前的一张工作照。在哀痛的抽泣里,有一首特别的旋律在吧嗒吧嗒的泪滴中,湿漉漉地慢慢响起。那是小向老师喜欢的,现在正由她的学生,并不整齐地唱给她。你听,那是小向老师喜欢的曲子--"哪里是天堂,哪里有你......"  19文章开头两段景色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20.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与括号内的字相比的好处。(4分)    
① 她的学生肖雪和向芹跑到走廊的时候,从教室的第二扇窗子里,又看见小向老师从教室的门口扑(跑)向教室后面,刹那间,楼轰然倒了。  ②在断梁砸下来的那一刻,她把3个孩子一把揽(搂)进了怀抱里......      21.这则通讯写出了向倩老师哪些个性特征?(4分)      22.通讯的标题被喻为通讯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结合全文探究"生如夏花"这一标题的精彩之处。(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4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不经意地抬头观望,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所见,全是周围人们晃动着的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讷-nè;B颤-zhàn;D牟-móu。)
2.A(B"生"应为"声";C"意"应为"义";D"治"应为"制"。)
3.C(鸟枪换炮:比喻情况有很大的好转或条件有很大的改善。A不耻:不以......为可耻,应用"不齿"。不齿:不与同列,表示鄙视。B传颂:辗转传布颂扬。传诵:辗转传布诵读。应用"传诵"。D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此处应用"长计远虑"。)
4.D(A成分残缺,应在"时间"后加"内"或"里"。B不合逻辑,前后不协调,两面对一面。C搭配不当,"减少"应改为"降低"。)
二、(9分,每小题3分)
6.D(北宋中期是衰落期,其烧造技术和产品质量都不如鼎盛期。)
7.B(这是北宋中期的烧造方法,属于越窑的衰落期。)
8.B(A是为了提高质量。C"三国两晋"时间不确。D完全避开了姓氏,说法过于绝对,中国汉字字意非常丰富,"辛""吉""千""丁"等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姓氏。)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诘"是"责问"的意思。)
10.B(都是连词,表转折。A①介词,向;②介词,被。C①人称代词,他的;②指示代词,那些。D①介词,用;②介词,因为。)
11.D(A"郡守以下效之"表明鲜于侁率先垂范的影响和结果。B"青苗之法,愿取则与"属于鲜于侁辩解托辞。C"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表明鲜于优不畏权臣,举荐贤才。)
12.D("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与文意不符。)四、(24分)
13.(10分)
(1)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 (3分,一句1分,注意"推""条""恳"的翻译。)
(2)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鲜于侁)前去处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4分,一句1分,注意"任""系""空"和省略句式的翻译。)
(3)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3分,注意"安""辈""布"的翻译。)
(1)(4分)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迹。(2分)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又在杨柳间欢叫。(2分)
(2)(4分)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分)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分)
(1)老骥伏枥
天涯若比邻
(2)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边落木萧萧下
(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仰观字宙之大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一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4分)  (1)将"拜读"改为"阅读";(2)将"夙愿"改为"愿望";或删除"很早以来就有";(3)  将"通过"改为"完成";(4)将"绵薄""之"删掉。(答对一处给1分)
答案示例:
(1)(2分)治病的代价(或"代价")(意思对即可)
(2)(2分)讽刺批评了某些医院(或医生)缺乏医德,金钱至上,以蒙骗损害患者来谋取利
益的不良风气。
18.(4分)  答案示例:名著是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辰,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光芒;名著是岁月长河中  晶莹的水滴,折射着时代动人的光彩。读名著是和渊博的智者交谈,读名著是站在巨人  的肩上眺望。春蕾文学社"读名著、谈感受"报告会正式开始!(内容2分,形式2分。)
六、(18分)
(一)(18分)
19.(4分)①处是为了描绘清水川菜馆朴素清净的环境,预示着酒店的勃勃生机。(2分)
②处是为了烘托水兰朴素端庄美丽的人物形象。(2分)
20.(4分)①厨艺高超;(1分)②举止自然得体;(1分)③服务细致周到;(1分)④讲究卫
21.(4分)①消除酒店老板不出场的悬念。(1分)②与水兰开店构成对比,说明事物的兴
盛必有其自身的深层原因。(1分)③照应文章的题目或开头。(1分)④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1分)22.(6分)示例一:①水兰品德高尚,坚强有责任心,(1分)对瘫痪在床15年的丈夫不离不弃,(1分)人们由同情而生敬佩,(2分)光顾清水川菜馆是自然而然的事了,(1分)麻二不具备这种条件,倒闭在情理之中。(1分)
示例二:②水兰掌握一门川菜绝活,(1分)人漂亮服务周到细致,但遭遇不幸,(1分)让人含爱含嗔的麻辣性格,(1分)食客爱美救美的意识,(2分)麻二不了解水兰开店成功的真谛。
(1分)(立足文本,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18分)  19.(4分)特点:雄伟秀丽,美不胜收。(2分)作用:为下文写大地震的强烈作铺垫。(1分)与人物相映衬,衬托了向倩是"活跃的精灵"的形象特征。(1分)
  20.①"扑"比"跑"速度更快,力量更猛,(1分)表现向倩老师在生死关头抢救学生的急切和果敢。(1分)  ②"揽"比"搂"速度更快,护的范围更大,护的意味更浓,(1分)表现向倩老师在死亡来临之际,舍身救助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1分)
21.(4分)①恪尽职守,舍身救学生。(1分)②年轻漂亮,充满活力。(1分)③憧憬爱情。
(1分)④单纯活泼。(1分)
22.(6分)生动形象,(1分)向倩正处于青春年华,美丽充满朝气,像夏花一样绚丽繁荣。  (2分)深化主题,(1分)说明向倩的生命像夏花一样,虽然短暂,但轰轰烈烈,大放异彩。  (2分)
七、(6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情庄重,刻苦学习,考中进士。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调任黟县令,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们都来拜见说:"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
后任绵州通判。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因袭旧风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他前去处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任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数额。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鲜于侁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李瑜不听。当时各路所确定的役钱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标准。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责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
周永懿守利州,贪婪暴虐不守法纪。前任使臣害怕他的凶恶,不敢追究他,鲜于侁把他捉到狱中,流放到衡湘。二税要交纳绢和丝绵,鲜于侁奏请听任百姓用零星绢绵交纳绢税。后来有一叫李元辅的人,总是变着法多收取,父老们流泪说:"老运使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改变呢?"鲜于侁的侄子鲜于师中也任这个职务,所以称他"老"来区别。调到京东西路,黄河在澶渊决口,但有朝臣议论想不堵塞,鲜于侁说:"东部州汇聚水的仅有两个水滩,夏秋季雨水过多,尚且溢出造成危害,如果放纵大河水入,百姓就成为鱼了。"作《议河书》呈上,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王安石、吕惠卿当政,正直的人大多不被容纳。鲜于侁说:"我有荐举的权力,但当朝者不是贤才,我感到羞耻。"凡他所举荐的人,都是正直不合时宜的人。
元丰二年,召他入对,任命他知扬州。苏轼从湖州入狱,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路过扬州。鲜于侁前去见他,台吏不让他见。有人说:"你和苏轼相知很久,那些往来的书信,应该烧掉不要留下,否则将会获罪。"鲜于侁说:"欺骗君主辜负朋友,我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忠义分担谴责,是我所愿。"被举吏所牵累,罢为西京御史台主管。
哲宗即位,想到东部地区被役法所困,吴居厚聚敛残害百姓,放逐了他,又让鲜于侁出使京东。司马光在朝廷上说:"以鲜于侁的贤才,不该让他居于外任。看看齐鲁地区,已经非常凋敝,需要鲜于侁去救助,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士人百姓听说他又来了,像见到慈父慈母一样。
授官做集贤殿修撰,知陈州。不久,去世,年六十九岁。????????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去来兮辞的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