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英语那么难? 我是中国人 英语学英语有什么用?? 长大最多请几个翻译的了!!!

那些东西不也是对与一部分人吗,我说了,选修,有用想学就学。
等咱有了钱,叫老外学中文!!!!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下定决心,坚持不懈,英语学习作为一门语言技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任何人是可以掌握的。一般地说,英语学习的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李扬的疯狂英语提倡,首先...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您所在的位置:
& 轻松阅读 & 正文
不可不看的秘密 中国人学英语的12个误区
日09:26  
大耳朵英语  
一: 太把某些老师当回事儿了
不管是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培训老师,他们永远都只是个阶梯,一个指导。老师的话绝对不是真理而只能作为参考。而中国的英文老师的英文水平是不一样的,经历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所谓英文的学习方法又绝对成不了真理,而只能作为个人学习英文的经验分享,以供参考罢了。
我老觉得在中国,英文学习法应该是世界上最多的了,书店里,网络上,林林总总的学英文的内容真是不少,甚至是多的不知道让人听谁的,信谁的,学谁的了。
其实不管是什么方法,不管是不是用了哪个词典哪个学习机,如果我们自己不按照学习语言的有效方式去行动的话,又有哪个语言会那么容易让我们掌握到手呢?
二:太想依赖于别人提高()了
人人都想学好英文,但是有好就有坏的,有强就有弱的。英语还没有好起来的人面对好起来的人不仅仅是羡慕,还有更多关于学习英文的问题。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没有错,错在我们花在了解如何学英语上的时间太多了,而没有真正的用在学英语和练英文上。
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想寻找出一条学习英文的秘方,想快速提高英语。可是没有在行动上‘学英语’的结果只能是肤浅‘了解英文’,而没有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英文’。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三:花太多冤枉钱了
很多人在学英文上是不惜重金买,买各种各样的资料。我们想的或许是买的越多学英文学的越好。不过自己如果不主动学习,不主动练习用英文的话,这些资源只是给那些靠英文或卖英文书吃饭的人投资,而失去了给自己英文投资的任何意义。
四:太羡慕别人的所谓‘英文’了
随着博客用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英文是个吸引眼球的话题,很多的网友开始用英文写博客。也确实有了很多的fans。我当然不会否定这是个很好的锻炼英文写作的途径,我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可问题是很多人一见到满是英文的文章就觉得羡慕。问题又来了,如果一个学英文的人成了他们的fans之后,学到的英文会让人担心的,因为不知名的想学点英文的游客哪会知道里面有没有错误的语法或用词呢?
五:太把英文当成大事儿了
有的人要么说英语不好学,要么说自己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考虑一下,那些要饭的,没有任何知识文化的都能把中文说的那么好呢?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语言的时候都需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母语的学习经历。跟着父母喊爸爸妈妈,那样的一个词我们又喊了多少遍,也被更改了多少遍才学会的。我们与同学和周围的朋友交流,那些信息和词汇又让我们练了多少遍。我们读的是汉语,听的是汉语,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语,不过似乎没有人觉得我们在‘学中文’,因为我们在用中文。而这就是母语。
语言就是这样,说多了,用多了,自然就会了。学多了,自然就提高了。
六:太把英文考试当回事儿
考试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以考试定天下,分分学生的命根。很多人学英文考了四级考六级,考了六级考口译。我从不否定这样的凭证对学业的重要,对的重要。不过反过来讲,一个没有任何听说能力的人即使考过了专业八级,他的英文永远还都跟没学一样。
七:太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了
大部分人都知道英文学好了越来越吃香。可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英文。可我发现太多的人只是为了学英文而学英文,而忽略了学英文真正的意义。
英文是一个语言,无庸置疑是一种思想的载体。中文让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可以交流了。而英文作为一个国际语言(lingua franca)让整个世界的思想交流起来了。所以,学英文是为了了解更多没有翻译成中文的思想,为了了解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所以,我会问,我们学了英文这么久了,我们看到多少本英文原版的小说,看到多少英文原版的畅销书了?即使这些都没有,我们又读了多少网络上的BBC, CNN, Guardian了?又用英文了解了多少在中文的世界中了解不到的世界了?还是我们在为了用英文而用英文了?
八:太想掌握更多单词了
很多人觉得,想把英语学的好,单词一个不能少。一个个的是死背单词。知道的单词多了当然会是好事。可是除了考试以外,或是在写作阅读以外,在我们中国式的哑巴英语上,我们缺少是词汇量么?根据 English Vocabulary in Use (upper-intermediate, p. 4),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平时说话中用的词汇量不会超过 5000 个。而在书面英语中占45%的词汇量也只有50个单词。而这样的一个词汇量,似乎是()英文考试的单词量吧?所以,想说好英语并没有那么难,问题就是如何把那些基本单词运用熟练。可又有多少人看的起那些貌似简单的单词了?
九:太想学好语法了
如果有外国人问我们中文语法的时候,除了那些语言学家之外,我觉得没有人能解释多少。语法是规律,是总结,是经验。在中文上,我们只知道这样说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对。
英语也是一样,一定量的语法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没有任何英文语言背景的人了解另外一种语言。但是没有一定量的运用,语法只能称为一个个死死板板的框架。
十:太多借口说自己没有语言环境了
虽然我们在学英文的时候没有英文的环境,我们不得不反问自己,周围的书店逛了么?原版书籍买过么?网络上英文的网站又读过么?这些 Authentic English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国外条件确实好很多,因为不管到哪里都得用英文。可是,如果不读的话,英文提高不到哪里去。即使在国外如果自己不读英文的话,环境再好,英文也提高不到哪里去,因为现在国外的中国人太多了。英文即使不好,照样还能生活的好好的。
再说了,都是一样的一个所谓‘没有英文环境’的中国,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把英文学的那么好呢?
十一:太急于求成了
一个语言的学习需要的是时间和毅力。很多人在羡慕别人的漂亮的英文口语,可是问题是我们往往没有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代价。
十二:太缺乏行动了
行动吧,别老是想学而没有真正的去学。
[责任编辑:judycai]
希望与其他英语爱好者进行交流?
频道精彩内容推荐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掌握6个技能:中国人也可以教老外学英语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掌握6个技能:中国人也可以教老外学英语
  移民到美国,刚下飞机,遇到的第一个美国人是移民局的移民官。"What's up..."(怎么样,好吗?)移民官是个黑人,懒洋洋地接过我的文件和护照,圣诞节晚上八点多,他看上去无精打采。
掌握6个技能:中国人也可以教老外学英语
  "Nothing much... hey, ceiling maybe?"(一般般吧,没啥特别的,呃,天花板算不算?)我的回答是双关语,因为 What's up 还有 "上面有神马“的意思在里面,当然了,见面说这句,肯定不是问上面有神马,我的回答就用这个双关语跟他开了个玩笑。
  果然,这个移民官精神起来,笑了笑,看了我的护照和文件,发现我是第一次出国。
  "Have you been to the States before?" (你以前来过美国吗?)
  "Nope, first time here." (没有,第一次到这里。)
  "Where did you learn English?" (你在哪里学英语的?)
  "C I've never been to any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中国;我从来没有到过任何说英语的国家。)
  移民官一边把文件和护照还给我,一边对我说,"You speak good English."(你的英文说的很好哦。)
  "Thanks...Merry Christmas!" (谢了,圣诞快乐!)
  刚到美国的时候,很多美国人不相信我从来没在美国读过书,更加不相信我从来都没到过美国,因为我跟他们对话的时候,从来不会说“语法正确,但不符合日常交流习惯用法”的英语,而且,基本没有口音,我说的,就是美国口音的美语。
  参加灵格风英语大赛的时候,口试的那个英国人说的是牛津音的英语,我用牛津音回答,“我从来没有到过英国。”
  于是,老外们不约而同地都会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学英语的?”
  在这里分享一下:在中国没有英语环境的情形下,我是怎么学英语的。
  第一是年龄问题:很多人希望孩子学英语年龄越小越好。但是我不认同。我认为年龄太小(在小学以前)学英语,假如没有应用的环境,没有人一直在跟孩子说英语,很快就会忘记掉。假如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英语,很容易跟拼音混淆在一起,反而对发音还有听力造成伤害,没半点好处。我十岁才开始学英语。
  第二是课本问题:中国出的英语课本有个极大的问题,导致中国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走了歪路,于是大部分人学了十几年英语,基本就没法跟外国人交流,基本就是哑巴英语。这个问题就是:有中文注解。所有的“单词”都有中文翻译的。于是,中国人学英语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叫“背单词”。这种少慢差费的学习方法居然成为中国人学英语的常态,真是不可思议。因为“背单词”,也就是背诵某单词的中文意思是什么,必然导致在使用英语的时候脑中要先想中文意思,才转成英语意思;反之,在听到英语的时候,脑中也自然会进行“同步翻译”,这种“二次处理”的结果,大大减低了交流的效率,甚至导致人们根本就无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孩子学说话的时候是怎样学的?我们有没有让孩子学习“婴儿话”翻译成“大人话”的单词?我们有没有让他们学习“大人话的语法?”假如没有,我们学英语为什么要用那么多人为的方式,而不用自然的方式呢?
  我用的启蒙课本是英国课本,叫EssentialEnglish。这套课本有的老旧了,但是使用的方法却非常先进;最重要的,是在引进新单词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外语解释,而是用图画或者符号或者在句子中猜的办法,让学生慢慢了解它的意思。我到现在还记得advocate这个词,课本里面是个人跳上跳下鼓动人们做什么事情,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词语准确的中文意思是什么,但是我却能准确地在英语句子中使用这个词了。我们必须相信学龄儿童有能力不通过翻译的方式学会英语,因为小孩子学一门语言,是跟大人在脑里面的处理过程完全不同的。
  第三是老师问题:中国人请外教,好像都是以是否长得像“外国人”以为标准,究竟那个长得像老外的人会不会教是另外一回事。事实上,精通双语的人教英语,学生可能会学得更好。我的老师不是老外,而是一个曾经在塔斯社当英语翻译的中国人。他教我的时候,完全不讲中文,只讲英语;但他不教我英语的时候,却给我讲很多中英不同文化和语言习惯对比的故事,让我对英语的用法和体会更加深入。另外,他长达数年虽然不在我身边,却一直给我改作文,对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第四是到哪里去练听力口语的问题:我从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就每天抽时间收听BBC和VOA的电台广播。一开始听不懂,但是坚持听了半年噪音,我发现我能听懂百分之二十了。到了第二年,我基本能听懂百分之六十了。在第三年,我同时也读英文报纸,学会了很多报纸常用的词语,于是,听起来,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懂了。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中文翻译。听力好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同时跟着进步的。另外,我每星期都去英语角,有机会就跟老外留学生聊天,这样也能训练自己的口语。
  第五:阅读问题:我喜欢看英语杂志,报纸。即使到了美国以后,我都长期订阅我喜欢的汽车杂志和电脑杂志之类。为了爱好而阅读,会比为看课本学英语而阅读效果好很多。
  最后:是“学术英语”问题:我很幸运,读大学的时候,有两三门专业课,老师完全是用英语来上的。还有一节专业课,老师虽然用中文上,但却完全使用英语来板书,我们记笔记全是英语。这样的“沉浸式”教学的方式,让我的英语能力一日千里地进步。
  “你是怎样学英语的?”
  我要说:不需要“疯狂”,不要用“翻译”的方式来学,尤其不要“背单词”,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来学,你也会跟我一样,成为能在美国教美国人英语的人。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学了 10 年英语出了国还是无法沟通?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是否需要改革?
中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英语教育是否需要改革。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学了这么10年的英语,出国都好像根本无法沟通。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如何制定的?
前几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有呼声说要取消中小学校的英语教育,是否合理?
按投票排序
中国人出了国没有无法沟通,而是无法立刻融入社会,不会和外国人插科打诨调情色诱(误所以你这个说法首先就不成立。中国的英语教育是算很好的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NB的国家,很多人不会外语,也没有这个必要。学外语的都是自愿。会外语是一种优良的素质,义务教育强制学英语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来看,钱是主要的不能让课程更优质的原因。但是这稀烂的课程教会你语法和单词,教会你写句子,而不是揣着所谓的素质和修养看一堆鬻鼟齬戢旉籩。反正我要是英语老师我是不会付出那么多精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啊,体会文化啊之类的,妈蛋钱就那么点搞毛啊。不提高教师待遇谈你妹夫的改革,不要指望崇高的价值观可以驱动大部分人超额工作一辈子。好好背单词,好好读课文。
有下面几个主要的原因吧。1. 英语对于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语法逻辑模式,学起来相对欧洲人需要花更长的时间。2. 日常生活中其实是生活在一个跟英语基本隔离的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人会说,年轻人经常看美剧什么的,不算是隔离吧,这个不算,因为没有身临其境。对于很多欧洲人甚至香港以及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这点就跟中国不一样,讲不同语言的外来人口相对比较多,为了跟其他族群的人沟通不得不张口说英语,这里的外来人可以是任何不说本地话的,比如菲律宾移民到新加坡,泰国或者印度移民到马来的。中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部分外国人都是暂时呆在中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便是大学过了四六级,毕业两年不说英语就全忘了。3. 上面很多人提到英语教育,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应试教育比较适合学习数理化不适合学习一门语言。另外老师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多中学英语的水平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明白。4. 还有一方面是中国人很多人不敢张口说的问题,即便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经常可以看到老外,但是很多人遇到需要说英语的场合,能躲就躲,没有自信不敢张口。包括一些英语考试得了高分的同学。我这边有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工科男派到英国出差一段时间,为了不说英语,每天中午都吃一样的快餐,因为那里他只用指一下不用点菜,跟同事吃饭,同事让他自己点自己想要的,他为了逃避说英语就随便在菜单上指一个。其实我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心理,这样不敢张口的人挺多的吧,或许是爱面子,或者是心里没底。举一个我先生的例子,我先生跟我学中文,到中国的时候经常都是我刚教他一句他下一秒遇到可以用的场合就直接去说,错了我就纠正他,这种自信真的是很多中国人都没有的。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吧,就说我没有出国的时候的情况吧,总体是比其他人口语好一些,我觉得跟我高中的时候喜欢朗读有一定的关系,我很享受英语早读的时候读各种英语文章,可以是课文可以是课外的读物,还有英文的简版小说什么的,我就是喜欢读出来。这个对锻炼口语的流畅性很有帮助。我初中跟父母旅行就直接跟车站一个澳洲的老外搭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单纯的就觉得要抓住练习英语的好机会,而且我真的很喜欢开口说,平时上课都没有机会,憋坏了。大概就这样吧,人跟人对语言的感觉有差距,但是中国的大环境影响也是挺大的。
谢邀!国内语言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提供语言基础知识,而不是确保出国可以沟通。出国要能顺畅沟通,除了会基本语素和语汇以外,更重要的是发音和文化了解。比如说“freeze”这个词,一般是做“冰冻”“冷冻”解释,但是在某种语境下,可以做“不许动”“别动”这种命令式警告语,曾有日本在美留学生在无意中穿越他人私人领地时,因为没听懂这个,而被业主一枪打死,最后业主被判无罪。这就不是靠基础教育能确保大家都能领会到的了。
其实还好。 我一直觉得自己英文很烂。 但上次去美国呆了两周, 开始的时候有些懵, 后来临走前和一广场喂鸽子老头聊了半个多小时, 发现虽然费劲, 但也能沟通。 所以我们过去的英语其实是打下了一个基础, 然后只要有合适得语言环境, 很快就能适应的。
由于工作原因,身边很多英语好,无留学背景的同事,跟外国人沟通并无障碍。那么学了十几年英语到底为啥不能和外国人交流呢?有可能有以下原因:1 学了十几年也没学好,怪我咯?2 交流(通常指口头)本身就有问题。接触过的学生中很多不光是讲英语,用汉语说话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逻辑没重点。3 输入和输出严重失衡。过分重视阅读、词汇等输入教学,忽视了口语、写作等输出教学。我想大家可能觉得这才是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吧?并不是。主要原因还是第一点,没学好。但不可否认,这也是原因之一。至于别的,我觉得都有点夸张。过年翻过小学五年级妹妹的英语课本,感觉实用性并不差。即使如经常被诟病的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在使用正确的前提下也并不能造成任何沟通障碍。段子是段子,乐呵乐呵就行了喂。英语教育是否需要改革这个问题太大,本人难以驾驭。但自认为需要提高的方面还是很多的。当然,这些年已经进步了不少。就我所在的二线省会城市来说从小说着一口地道英语的小学生并不罕见。偏远地区会差很多,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各门学科的共性,不仅限于英语。也正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更不应该草率地把英语教育踢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范围。举手机举累了…先凑合谈谈,明天电脑编辑。
本来是个回复给@正义的花生 的,不过超过了1000字我还是发个回答吧首先是@正义的花生 的讨论:数学在每个领域都有用,而且为你学习其他领域做铺垫,即使是历史。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高数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数学培养了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这为你更深的学习做准备。你的四则运算提的很好,因为如果你只会四则运算,那么你的能力基本上只限于社会底层的工作。英语不同,你可以只会24个字母,它不会对你的人生和发展产生致命的阻碍。英文的资料和书籍,有价值的和经典的大部分都有中文的译文译本,会英语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数学和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本质是不对等的,但却被放在了同样的必考项目里,这是不合理的。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在英语上浪费了太多资源,而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英语义务教育的形式和现行体制,注定了英语教学的质量不可能上来。其实说到现在我不知道你的point是什么。你屡次提到教育水平问题,难道明知教育水平严重不及格严重不均匀还要坚持英语必考的想法不天真吗?政策制定本身就要考虑执行能力,否则就是上面一纸空文底下胡作非为,像英语一样。一下是我的回答:读完你的回复,震惊两字已经不足以描述我的感受了。。。看来有必要先限定一下讨论范围,既然我们谈的是义务教育,那可以先把讨论定义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和外语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好了。由于现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那我不如扩展到高考之前这个范畴,避免把中学割裂开来。首先你说数学在每个领域都有用,这点恐怕多数人要不答应。如果你能阐述一下数学和有用的范畴,或许我还能接受你的观点。这里我不妨把数学分成两部分,算术和数学。前者指各种计算能力(包括初中几何)。后者指引入代数,坐标变量等数学工具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的能力。我个人读书的时候,前者基本在初二前已经大体完成,此后开始直到大学前都是初等数学。所以,如果你说的数学包括了算术,那的确哪里都有用。连坐公交我都得数数要做几站路不是?但是如果不包括算术,那可能文史哲基本和数学无缘,生、医、农、法等学科除了跨专业子学科外基本也不涉及多少数学。按你“不会英语不会对你的人生和发展产生致命的阻碍”的逻辑,强制的数学课是不是上到初一也可以停了?如韩二那货说的那样“数学无用,初二足够”?我生活周围只用到四则运算,在国企外企甚至商业发展的有声有色的人太多了。我不知道“因为如果你只会四则运算,那么你的能力基本上只限于社会底层的工作。”的论断是基于什么观察的?最高法院法官会算一元二次方程呢?还是马云会因式分解?做市场营销需要会证明勾股定理么?“英文的资料和书籍,有价值的和经典的大部分都有中文的译文译本” 我也是有点晕了。先不说在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翻译失真问题。就时效性来说,学术前沿每天都有新的文献发表,哪怕只翻译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都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不可能召集起来),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在以分钟计的现代社会,这简直就是不可忍受的。很有可能一本书还没等翻译完可能就已经过时了。而且如果你只去读已经翻译的经典著作,那就意味着你生活在脱节世界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状态,把已经被批驳舍弃的旧理论奉为真理,对新进展两眼一抹黑。现在世界语言是英语,况且要知道就算是中国语言文学这种最本土的学科,西方汉学的研究也有大量重要但未翻译的作品。拿数学来说了,拓扑学,随机函数这种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国内要么是只有了了几本根据外文教材编写(不是翻译)的教材,要么就是干脆连像样的中文教材都没有。有些当代的学术奠基人的作品更是压根没被翻译过。比如西蒙唐纳森。要是你只认识"24"个字母,那就算你数学再好,连现有理论和为解决的问题都不知道,怎么去运用甚至创新?当年陈景润还学过几门外语,他儿子2岁就开始背单词。最后你说“明知教育水平严重不及格严重不均匀还要坚持英语必考的想法不天真吗?” 。都是必考了,还学的惨兮兮的,要是不考了还会有多少人学?这是加大不平均进一步降低教育质量咯?真的是谁天真?我反复说了,我主张加大内陆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加强师资和投入,并且外语无用的观念也要变。只有重视了才会用心。执行力不行就要加大贯彻力度,降低标准和要求是因噎废食。就像文革期间为了不出事故,军队训练标准一降再降,结果搞得海军不出海,空军不上天,国门洞开军队废弛。目前高考做教育指挥棒的现实下,只有逐步改革考试,灵活考察而不是废弃。用考试要求拉,用教育投入推,双管齐下。因此回到题目,该改革的应该是提高教学方法和考试标准,而不是废弃。现在许多产业开始朝西部中部转移,其中包括很多针对海外客户的制造业。英语的重要性只会加强不会下降。这里有篇回答不错,可以好好读一读
出国的沟光用英语是通不了的。
我吃了二十四年饭,目前也没成为美食家。——————严肃的分割线——如你们所愿,要吐槽教育改革咯——————————————亮明观点:中小学英语教育不仅不该取消,反而该强化。1.
英语是高等教育前几门学科里面,真正能学到有用东西的学科。a. 英语是国际学术通用语言,几乎所有研究领域最聪明最优秀的人都在用英语交流,学好英语是做学术研究的基础;b. 即使不做学术,要掌握行业最前沿的一手资讯,英语也是必须具备的技能;c. 现代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未来全球化趋势还会加强,好的英语技能可以是谋生的本领;d. 英语好的话,不翻墙也能看到很多筑墙者不想让你看的内容 o(╯□╰)oe. 国际视野,看问题角度、格局会不一样,三观会有变化。2. 相对其他学科,中学时期的英语教育衡量标准相对合理。很多人吐槽国内英语教育是聋哑英语,重语法词汇,不重听说读写。这个批评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我想表达的观点是,中学英语教育就该重语法词汇,不奢求听说读写。a. 词汇和语法是基础,重视这两项没有什么不对;b. 词汇语法好,读和写一般差不了,而聋哑英语足够满足1中ab两项需要;c. 说和写的提高关键在于所在环境,在缺乏日常英语环境的中国,要教育好一个学生的听和说,需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词汇语法和读写,考虑到二线以下尤其是县级以下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本和师资水平,不该奢求;d. 在原生态环境下,有词汇语法基础的人说和写提高会很快,刚开始有障碍,丢在外国人堆里几天就能缓过来。3. 英语教育该加强,但为教育公平起见,英语考核可以趋简,数学考核该趋难英语成绩和学生家庭背景关联显著,家庭条件优渥的学生更容易在英语上取得高分(个人观察结论),因此英语考核难度过大会破坏社会阶层流动性(看看上海高考英语的难度),相反数学、物理等学科,能更有效率的从社会各阶层中筛选出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群。最后总结观点:中小学英语教育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相对其他学科没有太迫切的改革必要,如果要改,那么该加强教育投入,降低考核难度。————————不严肃的分割线——————正式吐槽开始——————————————之前某网说70%的网友认为高考数学太难,某人吐槽说数学就是为了把这70%的人筛出去,我觉得很有道理,另外虽然数学和英语的高考考核难度分别对不同的人有利,但其实吐槽数学和英语的人,往往是同一群人,他们叫“不好好学习的人”。
十年英语为高考,关出国何事
为什么同样有好多人在国内学到了高中就可以和外国人自由交谈了?沟通这个词真的,有时候我觉得我和我爸妈都没法沟通,我和他们都用中文还一起生活了20多年呢!!好奇怪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中国人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