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群旋前位与旋内位一样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前臂旋前障碍主要是由于旋前圆肌肌张力高并痉挛而引起,典型表现为吃手时只能吃手背,站立时屈肘手心向下,改善旋前障碍的方法有很多,以下矫正方法用于抛砖引玉:
  1)引导患儿用手做洗脸、飞吻、打哇哇、捏鼻子的动作。
  2)仰卧位矫正法:患儿仰卧床上或球上手心向下,术者握住患儿双手,大拇指压劳宫穴,食指压合谷穴,中指压大陵穴,将患儿一侧上肢上举过头顶,呈类似投降状,且将手心慢慢由手心向下过渡到手心向上再还原,然后再做另一侧上肢。
  3)双臂相交法:患儿取仰卧位,术者握住患儿双手,大拇指压劳宫穴,食指压合谷穴,中指压大陵穴,使患儿双臂外展且手心向上,然后有节律的在胸前交叉,类似体操扩胸运动,注意双手在胸前的上下位置要交替变化。
  4)翻手掌游戏:患儿取坐位,在患儿手心贴图片,且手心向下,然后引导患儿翻手掌使手心向上看图片,反复进行。
  5)前臂旋后牵拉:患儿取坐位,术者固定患儿肘关节并将前臂旋至旋后位,然后肘部做肘关节屈伸运动,最后在前臂旋后且肘关节伸展位保持一段时间(此时手指伸展手腕背屈)。
  6)前臂旋后支撑:患儿取手支撑体位,此时手指尖指向后面,即相当于在习惯性的支撑位基础上手掌旋转180度后再支撑。
  7)互拍肩: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右手伸过中线去拍左肩膀,同理左手伸过中线去拍右肩膀。
  8)躲猫猫游戏: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蒙双眼,然后拿开双手做躲猫猫的互动游戏。
  9)主动旋前旋后:可用旋前旋后器材训练,也可以旋转房门把手训练。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常崇旺,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国内首位脑瘫医学博士,残联特...您的位置: &
健康男女青年前臂旋前、旋后肌群力量的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旋前方肌是前臂前群最深层的一块可牺牲的小肌,Dellon等[1]和高崇敬[2]分别于年报道了旋前方肌的应用解剖学。钟桂午[3]、Kawai等[4]于1988年报道了带血管蒂的旋前方肌骨(膜)瓣移植治疗骨缺损在临床上成功地应用。此后国内、外相关报道时有出现[5~11]。此肌既可用作单纯的带蒂肌瓣,亦可用作肌骨(膜)瓣。它可在或切除术后用作带蒂肌瓣覆盖正中神经;用作带蒂骨移植片治疗;有些情况下用以覆盖手掌缺损;还可以作为功能性游离肌转位用于;还有人建议可将此肌瓣应用于面部整形等等。然而以前的研究均未能阐明旋前方肌的肌内血管分布状况及肌皮双叶瓣的解剖学基础。本实验采用血管造影及电脑图像分析等数字化解剖学技术,在7具新鲜成人尸体和6具防腐固定尸体上对前臂进行了仔细地解剖学研究,旨在科学地探讨将旋前方肌作为带蒂或游离的肌瓣、肌皮双叶瓣及肌骨(膜)瓣的血供基础。
材料和方法/旋前方肌
新鲜成人尸体7具(4男3女),选择标准为:排除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肌肉萎缩、广泛的外科手术瘢痕以及试验区有瘢痕等。采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经一侧股动脉灌注,进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12]。仔细解剖分离前臂各层结构,并逐层标志与拍摄X线片[13]。防腐固定尸体6具(2男4女,平均70岁)经锁骨下动脉注入明胶墨汁。24h后进行解剖和分析。
结果/旋前方肌
旋前方肌是位于前臂远侧1/3段的一块四边形肌,附着于桡骨、尺骨和。在所有标本上辨认到浅头和深头,深头比浅头厚,整块肌的平均体积是5.5cm×5.0cm×1.0cm。1.骨间前神经血管束骨间前和骨间前神经为旋前方肌的主要动脉和神经。其平均蒂长是9.6cm(9.0~10.5cm),骨间前动脉入肌点处的平均直径是2.3mm(2.0~2.8mm),骨间前静脉始终伴随着动脉并且通常是一条(22/26),平均直径是2.8mm,4例有两条伴行静脉(4/26);较小的桡、尺动脉蒂平均直径0.5mm,分别从桡、尺侧营养该肌。在所有标本中均观察到桡动脉分支营养旋前方肌,而尺动脉分支在26例标本中仅有20例(占77%)营养该肌,骨间前神经伴着动脉走行,先发出1条分支进入深头,继续行向远端分成2~3条终支,支配浅头。2.旋前方肌的血供在所有标本中骨间前血管神经蒂均经背侧入肌,在该肌的上缘,从蒂上发出1~2支到达深头,接着穿深头再分出3~4支营养浅头。桡动脉从掌侧发出2~3支经该肌的桡侧入肌,这些分支在肌表面走行约1cm后入肌与浅头内的骨间前动脉的分支相吻合。尺动脉分支的走行与分支类似。在肌内,来自骨间前动脉的主营养血管由近及远呈纵向分布,而来自尺、桡动脉之营养支则呈横向分别由内、外侧行向肌内与主营养血管吻合。3.骨间前动脉背侧皮穿支在接近旋前方肌边缘处,骨间前动脉在所有标本中均发出恒定的背侧皮穿支(DPB),该支穿过骨间膜分布于前臂远侧1/3段背侧和腕背。DPB平均直径是1.2mm,伴行静脉平均直径是1.3mm。DPB距约4cm处行经指总伸肌腱与腱及拇短伸肌腱之间,再分为两条主要分支:一支分布于前臂背侧远端和腕背,该支分为3~5条皮穿支,并与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的降支在前臂背桡侧下段形成恒定吻合[14],分布平均面积是21cm2;另一支行向桡侧区远端。有趣的是,我们追踪6例标本发现这支动脉6例全部与从桡动脉发出的腕背支相吻合。
讨论/旋前方肌
旋前方肌是一块四边形肌,位于前臂掌侧深层。该肌由深头和浅头组成,偶见背侧头。本组资料中,浅头和深头是恒定存在的,但未见背侧头。旋前方肌的主要作用是前臂旋前,但由于更强有力的旋前圆肌的存在,可考虑牺牲旋前方肌作为移植体,而不会引起明显的旋前功能障碍[1]。1.旋前方肌的血管类型以前的报道表明:旋前方肌的主要血供恒定地来源于骨间前动脉[1~6],本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它还接受较次要的来源于桡动脉(100%的标本)和尺动脉(77%的标本)的血供。因此,按照MathesandNahai分类标准(1条主要的蒂和2条次要的蒂)它可以定义为II型肌。本研究发现该肌具有良好的供血网。骨间前动脉以1~2条分支分布于深头,接着穿深头以3~4条分支分布于浅头,这些分支在肌内与来源于桡动脉和尺动脉的分支相吻合,形成纵横交织的供血网络。2.肌瓣、肌皮双叶瓣的设计骨间前动脉在所有标本中均发出恒定的背侧皮穿支至腕背皮肤,通过对肌内血管及其发出的供应腕背皮肤的皮穿支的解剖特点的仔细观测。本研究认为旋前方肌可用于游离肌移植以覆盖5.0cm×5.0cm范围的缺损或应用于带骨间前神经的功能性肌转位,这在手外科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若连同背侧皮支一起取可设计成肌皮双叶瓣,该皮瓣约可覆盖5.0cm×5.0cm的缺损面积。此瓣可用于功能性游离肌转移以促使拇指外展并覆盖其相应的皮肤缺损,而对供区的损伤微乎其微。不过,肌瓣的解剖较易,但皮瓣的解剖难度较大。
相关词条/旋前方肌
鱼际肌缺损&& 动脉&& 神经瘤
参考文献/旋前方肌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3:04
贡献光荣榜扫一扫,加微信(vjianshen)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日志总数:267 篇
评论总数:8342 篇
标签数量:312 个
链接总数:1 个
建站日期:
运行天数:1519 天
最后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臂肌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