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阅读一些英语动画片有哪些的科普文章,请问哪些网站可以提供这些文章的阅读 ?谢谢^_^

题主听起来觉得是「欧」的音其实一般不应当是元音 /ou/,它是个辅音成分,来自元音之后的 dark L。不过这个被误判的 dark L 确实在许多主流的英语口音里都存在。&br&&br&英语里的 &u&&b&clear L&/b&&/u&([l],常规的&u&龈边音&/u&)和 &u&&b&dark L&/b&&/u&([?],&u&软腭化龈边音&/u&;符号为有一道浪线穿过的「l」)是字母 L 所记 /l/ 音的两个变体。这两个变体在日常使用的音标里不区分,都记作 /l/。&br&汉语普通话的 L 都是 clear L。&br&&br&体会一下 level 这个词,如果你的英语口音比较主流,那么你一定能意识到首尾两个 L 的读音差异很大——其实你当初学英语的时候就很可能注意过这一点。因为通常,level 的第一个 L 是 clear L,而第二个 L 是 dark L。&br&&ul&&li&在典型的英式英语里,只要 L 后面还有元音,L 就会是 clear L。&br&&/li&&li&而典型的美式英语要 dark 得多,除了词首的 L 常常还相对 clear,剩下的 L 基本都是 dark L 了。&/li&&/ul&以 Bill 和 Billy 为例:&br&&ul&&li&这两个人名在英式、美式词典中都会记作 /b?l/ 和 /'b?li/,看似一致。&br&&/li&&li&但实际上,它们的英美读音有显著差异:英音为 /b??/ 和 /'b?li/,美音为 /b??/ 和 /'b??i/。&br&&/li&&li&看明白了吗?L 在英音中只要后面有元音就不会 dark 了,但在美音里夹在元音之间也会是 dark 的。&br&&/li&&li&你能明显感觉到美音的 Billy 真的像是 Bill + -y,而英音 Bill 和 Billy 的关系没那么简单。&br&&/li&&/ul&&br&听到 dark L 时,汉语母语者常常会感觉它听起来像是 /ou/,于是还常把 total 读作 /'toutou/,把 sell 读作 /'s?ou/、把 smiling 读作 /'sma?oul??/……一些地区的英语母语者也会有这样的读音,但无疑这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标准」音。&br&而如果前后两个 L 都读作 clear L,就会有欧陆、印度英语口音的效果。这些地区的语言里,L 在元音前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 clear L。&br&&br&另外,汉语母语者普遍对元音至 dark L 的过渡比较敏感,但对 dark L 至元音的过渡不敏感。&br&&br&说回「smiling」。&br&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有 /ou/ 听感的是有 dark L 的 /'sma????/,这是美国等地的主流口音;而没有 /ou/ 听感的是 clear L 的 /'sma?l??/,这是英国等地的主流口音。&br&并且注意,/?/ 只是听起来有点像 /ou/,但它在词末的元音后不是 /-ou/,在元音间也不是 /-oul-/。&br&&br&- - -&br&&br&我们喜闻乐见的 @王子君 对这件事情有好几处典型的误解……&br&&ul&&li&「然后我去查了查音标,发现音标是斯麦林!」——嗯……上文说过了,日常使用的音标中并不区分 clear L 和 dark L。&br&&/li&&li&「斯麦r林……这里的 smiling 里很明显有个 r……也能听出有个小 r 在」——把 dark L 听成 /ou/ 或 /r/ 在国人中的确都很常见,不过后者的确比前者更糟糕一些……(比如许多重症的甚至都不分 tear /t?r/ 和 tell /t?l/ 之类的词,统统读成 /-r/ ——「Let me tear you…」什么的,非常暴力(以及色情!)……)&/li&&li&「字母 R 简直是代表了英美两国的所有差别……而美语会读成 clear-ranimosity」——呃,关于这一段来自百度百科的引文:首先,它和 dark L 的事情毫无关系(smiling 这事本身就和 R 无关)。然后,这段引文的思路很乱,并且对英式英语的介绍有误,它否认英音存在 linking R 现象,但实际上 linking R 在英音里很常见。百度百科真的只能用来查李毅吧历史,专业信息还是请参考维基百科。比如,&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king_and_intrusive_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nking and intrusive R&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题主听起来觉得是「欧」的音其实一般不应当是元音 /ou/,它是个辅音成分,来自元音之后的 dark L。不过这个被误判的 dark L 确实在许多主流的英语口音里都存在。英语里的 clear L([l],常规的龈边音)和 dark L([?],软腭化龈边音;符号为有一道浪线穿…
这个题目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hyphen、en dash、em dash 三者的一般用法为何?第二个问题:这三者的用法在科技论文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br&&br&关于第一个问题,知乎上其实已经有不少问答,@Lawrence Li 和@梁海 都解答过。不过我还是想重新梳理一遍,下面我把美国人奉为圭臬的 &i&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i& 中关于这几种符号的用法摘译出来,并作了一些补充:&br&&br&&b&HYPHEN (-)&/b&&br&&br&1. 用于复合词,如:&blockquote&upper-case letter&br&&/blockquote&2. 用于分隔数字或字母,例如电话号码:&br&或名字的拼写:&blockquote&1-800-621-2376&br&My name is P that's p-h-y-l-l-i-s.&/blockquote&3. 用于排版时连接因断行而被打断的单词,例如:&blockquote&Trust Law ranks the Congo as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coun-&br&tries for sexual violence.&/blockquote&&b&EN DASH (–)&/b&&br&&br&1. 相当于 to。主要用于连接数字或单词,表示「到并包括」(up to and including)。不过应注意,在 from...to... 和 between...and... 的结构中,不要用 en dash 去替代中间的 to 和 and。&br&例句:&blockquote&Her college years, , were the happiest in her life.&br&For documentation and indexing, see chapters 16–18.&br&In Genesis 6:13–22 we find God's instructions to Noah.&br&Join us on Thursday, 11:30 a.m.–4:00 p.m.,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br&The London–Paris train leaves at two o'clock.&br&I have blocked out December 2002–March 2003 to complete my manuscript.&br&Her articles appeared in Postwar Journal (3 November 1945–4 February 1946).&br&Green Bay beat Denver 31–24.&br&The legislature voted 101–13 to adopt the resolution.&/blockquote&2. 后面什么也不接。比如用于表示年代,若事件仍在进行中,en dash 后面不要加空格。&br&例句:&blockquote&Professor Plato's survey (1999–) will cover the subject in the final volume.&br&Jane Doe (1950–); or Jane Doe (b. 1950)&/blockquote&3. 代替 hyphen 的用途。在复合型形容词中,如果其中一个构成元素是开放型复合词,或者如果其中两个或多个构成元素是开放型复合词或带 hyphen 的复合词,那么应使用 en dash。&br&例句:&blockquote&the post–World War II years&br&a hospital–nursing home connection&br&a nursing home–home care policy&br&a quasi-public–quasi-judicial body (or, better, a judicial body that is quasi-public and quasi-judicial)&/blockquote&在上述前三例中,post 和 World War II,hospital 和 nursing home,以及 nursing home 和 home 都是所属新的复合词中的元素,这些元素本身已经是开放型复合词,为了避免混淆和层次清晰,应使用 en dash 来连接。第四例中,quasi-public 和 quasi-judicial 是两个独立的均带 hyphen 的复合词,它们需要进一步连接起来,所以中间用了 en dash。&br&用来对照的反例如下:&blockquote&non-English-speaking peoples&br&a wheelchair-user-designed environment (or, better, an environment designed for wheelchair users)&br&U.S.-Canadian relations&/blockquote&上述前两例都是单个词的复合,尽管由三个以上元素构成,一律都用 hyphen。第三例中,复合词的缩写(U.S.)视为一个词,所以也用 hyphen。&br&4. 其他用法:en dash 有时用作减号,尽管两者原则上并非同一个符号。另外,它也可以用于连接拥有不同校区的大学。&br&例句:&blockquote&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br&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blockquote&&b&EM DASH (—)&/b&&br&&br&1. 它的用法最复杂、最灵活。为了避免混淆,一个句子不应包含超过两个 em dash,如果实在需要,应使用圆括弧。&br&&br&2. 用于详述或解释。基本相当于一组逗号、圆括弧,或冒号的用途。&br&例句:&blockquote&It was a revival of the most potent image in modern democracy—the revolutionary idea.&br&The influence of three impressionists—Monet, Sisley, and Degas—is obvious in her work.&br&The chancellor—he had been awake half the night—came down in an angry mood.&br&She outlined the strategy—a strategy that would, she hoped, secure the peace.&br&My friends—that is, my former friends—ganged up on me.&/blockquote&3. 用于分隔引导从句的代词。&br&例句:&blockquote&Consensus—that was the will-o’-the wisp he doggedly pursued.&br&Broken promises, petty rivalries, and false rumors—such were the obstacles he encountered.&br&Darkness, thunder, a sudden scream—nothing alarmed the child.&br&Kingston, who firs Barber, who organized the
and West, who conducted the investigation—those were the women most responsible for the movement's early success.&/blockquote&4. 表示思考或对话中句子结构的突然中断,有时也可用省略号代替。&br&例句:&blockquote&&Will he—can he—obtain the necessary signatures?& asked Mill.&br&&Well, I don't know,& I began tentatively. &I thought I might—&&br&&Might what?& she demanded.&/blockquote&但如果中断来自于所引用材料的外部,em dash 应当出现在引号的外面。例如:&blockquote&&Someday he's going to hit one of those long shots, and&—his voice turned huffy—&I won't be there to see it.&&/blockquote&5. 替代逗号,或与逗号一起使用。如果在需要使用 em dash 时,需要用逗号来分隔从句和独立分句时,逗号可以省略。&br&例句:&blockquote&Because the data had not been fully analyzed—the reason for this will be discussed later—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port was delayed.&/blockquote&但如果 em dash 出现在引用材料的末尾表示中断,应当在说话人的身份之前用逗号。例句:&blockquote&&I assure you, we shall never—,& Sylvia began, but Mark cut her short.&br&&/blockquote&6. 和其他标点连用。一般来说,em dash 可以跟在问号、感叹号的后面,但不能跟在逗号、冒号、分号的后面,也几乎不能跟在句号的后面。&br&例句:&blockquote&All at once Richardson—can he have been out of his mind?—shook his fist in the ambassador's face.&br&Only if—heaven forbid!—you lose your passport should you call home.&/blockquote&7. 用于代替引号。有些法语作家常用 em dash 代替引号表示对话,每段话另起一段。&br&例句:&blockquote&—Will he obtain the necessary signatures?&br&—Of course he will!&/blockquote&8.
用于索引。&br&例句:&blockquote&—body armor: cuirass, 135–36, 147, 152,&br&
244, 258, 260, 311; greaves, 135, 179,&br&
260; helmets, 101, 135, 147, 221, 243,&br&
258&/blockquote&&b&2-EM 和 3-EM DASHES (—— and ———)&/b&&br&&br&双重和三重的 em dash 相对少见,但也是正规的标点符号,可以介绍一下。&br&&br&2-em dash 用来表示单词拼写不全,或名字的省略,或粗话的省略,或无法识别的字迹等。如果整个单词都丢失了,2-em dash 的左右两侧都应留出空格,如果只有一部分丢失,那么在 2-em dash 和单词现存部分之间不应有空格。如果 2-em dash 代表整个单词的结束,那么之后应留出正常的词间空格。&br&例句:&blockquote&&The region gives its —— to the language spoken there.&br&Admiral N—— and Lady R—— were among the guests.&br&David H——h [Hirsch?] voted aye.&/blockquote&3-em dash 用于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后面接一个句号(.),表示和上一条是同一个作者。&br&例句:&blockquote&———. The Last Dinosaur Boo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blockquote&关于 en dash 和 em dash的用法,在英、美略有习惯差异,例如有的英国出版机构,如剑桥大学出版社、企鹅、劳特里奇等,喜欢用两边带空格的 en dash 来替代两边不带空格的 em dash,但这在美国很少见,而另一部分英国出版机构,如牛津大学出版社,也支持美国那种两边不带空格的 em dash 风格。&br&&br&下面解决第二个问题,在科学论文中,这几种标点的使用有什么特殊之处。&br&&br&一般性的使用,如连接复合词、数字、年代等,和上面介绍的普通用法一致,但有两点或许需要特别注意。&br&&br&1. 慎用 en dash&br&&br&为了避免和减号混淆,有的地方最好不要用 en dash。&br&例句:&blockquote&with temperature of -5 to 25°C 【正确】&br&with temperature of -5–25°C 【错误】&/blockquote&&blockquote&-4 to -6°C 【正确】&br&-4– -6°C 【错误】&/blockquote&2. 少用 em dash&br&&br&有一部分科技论文写作参考书,例如 &i&Mastering Scientific and Medical Writing: A Self-help Guide&/i&,认为在科技论文中三种 em dash 一律不应采用,em dash 经常表示一种强有力的打断,如果可能,最好用更平滑、更柔和的圆括弧替代。&br&&br&权威的 &i&Scientific Style and Format: The CBE Manual for Authors, Editors, and Publishers&/i& 也不推荐在参考文献中使用 3-em dash 来表示相同作者这一格式。
这个题目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hyphen、en dash、em dash 三者的一般用法为何?第二个问题:这三者的用法在科技论文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知乎上其实已经有不少问答,@Lawrence Li 和@梁海 都解答过。不过我还是想重新梳…
印欧语经常有这个问题,就是属格(genitive,简单说就是of 引导的成分)的意思并不明确,继续用英语举个例子:&br&&br&&blockquote&the hatred of good men&/blockquote&&br&理论上说,至少有两种解读:&br&&br&(1) 那好人所持有的恨;&br&(2) 那对好人所抱有的恨。&br&&br&前者称为subjective genitive,作为主语的属格。这是说属格的部分,of good men,在短语中起到主语的作用。相应的,后者称为objective genitive,作为宾语的属格。这是说属格的部分,of good men,在短语中是“恨”(hatred)的对象。到了具体的句子中就可以更加复杂了:&br&&br&&blockquote&Magnum erat mali odium bonorum.&br&Great was of the bad (man) the hatred of good (men).&/blockquote&(Keller & Russell, 2004, 72)&br&&br&这个句子有两种解读:&br&&br&(3) 那好人所持有的、对于坏人的恨,是很大的。&br&(4) 那坏人所持有的、对于好人的恨,是很大的。&br&&br&理论上都可以。拉丁语中subjective genitive通常先出现,但最终还是要看语境(同上书)。题主的例子可能还有些细微的不同。所谓 “the gift of the Nile”,首先这整个句子是用来翻译希罗多德的希腊文的:&br&&br&&blockquote& ... δ?ρον το? ποταμο? (Herodotus, 2.5.1,这里的ποταμ??就是指尼罗河。)&br&&/blockquote&&br&理论上说,这个短语至少有两种解读:&br&&br&(5) 属于尼罗河的礼物;&br&(6) 尼罗河送出的礼物。&br&&br&前者更准确地说是genitive of possession,表述所属关系的属格;后者是subjective genitive。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拉丁语还有古希腊语中属格的使用都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的。我们需要语境来帮助我们确定其中的意味:&br&&br&&blockquote&&b&Α?γυπτο?&/b&, ?? τ?ν ?λληνε? ναυτ?λλονται, ?στ? Α?γυπτ?οισι ?π?κτητ?? τε γ? κα? &b&δ?ρον το? ποταμο?&/b& ...&br&&b&the Egypt&/b& to which the Hellenes come in ships is a land which has been won by the Egyptians as an addition, and that it &b&is a gift of the river&/b& ... &br&(&a href=&http://www./cla/hh/hh200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History of Herodotus, parallel English/Greek: Book 2: Euterpe: 1&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希罗多德说的是希腊人航海去到的那部分埃及,是埃及人额外获得的,这是来自于大河(尼罗河)的礼物。因此语境决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那部分埃及是……由尼罗河送出的礼物(Cf. How & Wells, &i&A Commentary on Herodotus&/i&)。&br&&br&现代汉语情况就不一样。&br&&br&“名词A+的+名词B”通常构成偏正短语,名词A一定是修饰名词B的,这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教的。所以“那好人的愤怒”没有歧义,就是那个好人持有的愤怒,不可能理解为对那个好人抱有的愤怒。同样的,“尼罗河的礼物”,理论上说,就是属于尼罗河的礼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题主的翻译就有一些问题。所以更加准确的翻译是“尼罗河送来的礼物”。这里“送来”通常不能省略,要省略话必须有很明确的语境,比如:“诸葛亮过生日了,刘备、关羽、张飞都带来了礼物。其中刘备的礼物最大最好。”&br&&br&我大一的时候,大学英语的老师就说过英语中of构成的短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汉语中“的”构成的短语意义更加明确些,所以这里往往有陷阱,而很多参加翻译考试的同学不注意。转眼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结伴去上课的心境,还记得课间窗外的落叶,甚至还记得那个老师淡淡的喜悦与惆怅。但我已经记不起很多事情了。&br&&br&我写下了这个回答。我又听见窗外,落叶婆娑。
印欧语经常有这个问题,就是属格(genitive,简单说就是of 引导的成分)的意思并不明确,继续用英语举个例子:the hatred of good men理论上说,至少有两种解读:(1) 那好人所持有的恨;(2) 那对好人所抱有的恨。前者称为subjective genitive,作为主语…
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英文词汇,这是个事实,也是个神话。&br&&br&因为这件事被远远夸大了。&br&&br&1、莎士比亚喜欢创造词,但不是所有他创造的词都流传开来,其中大部分今天已无人使用,真正成为常用词汇的只是一小部分。&br&&br&2、有很多词,人们本来认为是莎士比亚创造的,但后来发现不是,或要存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牛津英语词典》(OED)第一版编撰时还是19世纪末,那时候的编者为了寻找一个词的词源,需要检查各种书籍资料,对当时的人来说,莎翁全集是很重要的参考材料,很多词的发明权都被归到了莎翁头上。但后来检索史料更方便了,人们对语言发展的了解更深入了,就发现莎士比亚并不是某些词的发明者,他可能是第一个把口语里的那个词记载下来的,甚至最早记载的也不是他。但他的作品流传度最广,同时期或更早时代的其他人的作品要么消失了,要么无人问津,因此强大的存在感帮了他很大的忙。&br&&br&3、莎士比亚的造词术并非全都是重新发明,他通常有几种方法:借用外语词汇、整理方言和古籍、给现成词加前缀后缀(比如很多un-前缀的词是他先用的)、多词合成、改变词性(名词动词化、动词名词化……)。从数量上来说,莎士比亚改造既有词汇比全新发明要多得多得多。&br&&br&4、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被今天的语言学家称为现代英语的早期,刚从中古英语转变过来,打个或许不完全准确的比方,像是中国「五四」时的白话文运动一样,造词是语言发展的内在需要,不然很多意思无法表达,所以莎士比亚同时期的知识分子(那时候有文化的人本来就少)都参与了造词,像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埃利奥特、本·琼生等的名下都有不少词汇。&br&&br&5、最后才该归功于莎翁本人天才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英文词汇,这是个事实,也是个神话。因为这件事被远远夸大了。1、莎士比亚喜欢创造词,但不是所有他创造的词都流传开来,其中大部分今天已无人使用,真正成为常用词汇的只是一小部分。2、有很多词,人们本来认为是莎士比亚创造的,但后来…
我曾经也觉得中国人太重视英语教学了,但是现在看法略有改变。&br&我现在认为只是很多学生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学不好英语耽误了太多时间,再加上老师错误的教学方法,导致现在英语教学成了个毒瘤。但是看清楚,我说的是英语教学,不是英语。我国政治教育是不是毒瘤?但跟政治这门学科没有关系。只重视重复题型计算的理科教育是不是毒瘤?都是。但不能只盯着英语教学不放,对着英语教学这种容易引起人共鸣的东西炮轰。教育要改革的地方太多。&br&&br&在国际化的今天,如果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学一门外语对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即使是学中文的,很多日本学者的研究也很有价值,我见过不少北大中文系的老师都会日文。&br&我上大学之后见了太多英文非常好的学生,也没见人家语文不好或者不重视传统文化,这些人的语文反而比我这种天天嚷嚷着英语教育太盛行的人要好得多。&br&另外,学好英语其实是对高等教育有帮助的,比如准备TOEFL、SAT、GRE(特别是写作部分)其实是对(逻辑)思维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锻炼,而这种锻炼是我国教育无法提供的。&br&&br&说学英语使教育质量遭受毁灭性打击,我是完全不同意的。&br&又去读了下新闻原文,看来很多媒体都抓住“毁灭性打击”这几个字不放了。我再针对他的建议说两句吧。&br&&blockquote&1、重视中文教育。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各种象征、情感、记忆,承载着他们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在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精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blockquote&需要重视的不仅是“中文”教育,准确说是中国文学教育,即语文教育。说实话,现在的语文教育我没看出来对训练思维有用。多少人在知乎上提问题话都说不清楚,不说标点符号,连语句都不通顺。语文教育是该重视,但跟学英语不矛盾。&br&&blockquote&2、建议从小开始重视中文教育。小学至初中,重视中文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的教学。除语文、数学课程外,大幅度减少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变成高年级后的选修。大幅度减少各类考试的科目,给孩子体会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美感留下空间和时间。&/blockquote&我认为,英语从小开始学,只要方法得当,并不会耗费太大时间,反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会很麻烦。另外,减少考试科目,那升学怎么办?减少了英语、物理,小朋友就对语文感兴趣了?改变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关键。&br&&blockquote&3、治理中学、大学、考研等各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确定外语教育中英语与其它外语合理的比重和格局;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与外语水平要求不应该一刀切。&/blockquote&我估计大多数人上了大学和研究生才能体会到英语有用,到那时候再学反而晚了,也更费时间。至于领导干部的水平,我估计要求也不会太高吧,我不知道他见过几个真正要升职的人是被英语卡住的?&br&&blockquote&4、在大学课程中改变英语教学方向和方法,重视与外语相关的应用教育。
&/blockquote&挺好的。&br&&blockquote&5、除外语专业外,降低外语分数在高考中的权重。&/blockquote&。。。。。
我曾经也觉得中国人太重视英语教学了,但是现在看法略有改变。我现在认为只是很多学生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学不好英语耽误了太多时间,再加上老师错误的教学方法,导致现在英语教学成了个毒瘤。但是看清楚,我说的是英语教学,不是英语。我国政治教育是不是毒…
回复问题后加一句,求修正语句错误。&br&Please feel free to help me with my grammar problems in my answer.&br&&br&上面挺多语法强迫症给你修正的。。。修改的样子类似Word审阅模式下的修改,你可以选择是否接受修改。
回复问题后加一句,求修正语句错误。Please feel free to help me with my grammar problems in my answer.上面挺多语法强迫症给你修正的。。。修改的样子类似Word审阅模式下的修改,你可以选择是否接受修改。
是的,是的,是的。&br&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得背单词。&br&这属于Language arts class (文言课) 或者English class。&br&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背单词。&br&&br&我八年级英文老师让我们设计一个illustrated dictionary, 每一个单词不但写一个自己的定义,而且要造一个句子,最后画一个图片
是的,是的,是的。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得背单词。这属于Language arts class (文言课) 或者English class。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背单词。我八年级英文老师让我们设计一个illustrated dictionary, 每一个单词不但写一个自己的定义,而且要造一个句子,最后…
来自子话题:
根据我的实际体验,六级跟四级的难度的区别来自于不懂的单词多太多……
根据我的实际体验,六级跟四级的难度的区别来自于不懂的单词多太多……
来自子话题:
1、你朋友英语口语标准吗?既然你孩子说听不懂,那么我觉得有可能是你朋友讲英语的时候带了点奇怪的口音导致你的孩子一开始根本没意识到对方在跟他讲英语。&br&2、你朋友中文说的好好的突然放一个洋屁可能你孩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br&3、你朋友考你孩子英语之前得到了你孩子的同意了吗?&br&大人聊天就聊天,不要扯上小孩子,还搞测验,你们这些大人真无聊,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吗?&br&&br&一周两小时的英语学习,学了五年,一年五十二个星期,加起来520个小时,三个星期多一点&br&外国的小孩子出生三周会说话吗?再加上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好了……外国的小孩子一个月的时候会说话吗?你孩子还会书写呢,不错了。&br&四年级就这么重的学习压力真可怜。
1、你朋友英语口语标准吗?既然你孩子说听不懂,那么我觉得有可能是你朋友讲英语的时候带了点奇怪的口音导致你的孩子一开始根本没意识到对方在跟他讲英语。2、你朋友中文说的好好的突然放一个洋屁可能你孩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3、你朋友考你孩子英语之前得…
这位人生赢家感谢了一堆前妻,请看图。。。&br&&img src=&/c4c05f99e71ed1629f1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4c05f99e71ed1629f17_r.jpg&&&br&这哥们是试井和油层物理的大牛,这本Petrophysics是石油工程的经典教材(&a href=&/Petrophysics-Third-Edition-Theory-and-Practice-of-Measuring-Reservoir-Rock-and-Fluid-Transport-Properties-Tiab-Professor-Djebbar/d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trophysics, Third Edition, Djebbar Tiab &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位人生赢家感谢了一堆前妻,请看图。。。这哥们是试井和油层物理的大牛,这本Petrophysics是石油工程的经典教材()。
点进来了就不能错过,要不然你很可能会后悔的。&br&背单词学英语的绝妙方法可以是听的!&b&也许所有背过单词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每一本单词书都是很深的水,你可能觉得这本书永远没有看完的一天,因为你认为单词是怎么背都背不完的,这是一个心理定势,某种程度上我想也是一些人背单词不好的原因吧。&/b&&br&楼上很多很多的方法,我还是想说一句:那些传统的方法,强调的还是看书背,当然很多人都是这样学好的,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摆脱一个问题,就是要花大量时间专门看。这是背单词有困难的人的通病了,不想花太多固定时间。&br&&b&我说的这个“听的方法”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记单词这个看上去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进行“量化”,你完全有可能从此刻开始将自己在所有地方遇到的所有英语单词,句子都用声音的方式记录下来。&/b&考研单词5500,四级4500,六级6000,什么GRE或者专八专四是000吧?只要你有足够的材料或者自己辛苦点录入一次,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b&你输入过的,制作的英语材料,从此会毫无遗留得通过录音给你复习无数遍。&/b&遇到新句子新单词,随时可以加上去,重新制作。楼主的考研单词,30章单词句子就变成了30个15分钟的听力,毫无遗留。这个过程就是可以量化的。不会再看到一本单词书就觉得这水很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全本书,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把单词复习完了没。我想也会给你增加点信心吧,背单词的信心,学英语的信心,至少在单词这一块,你完全有可能做到很出色,无论是记忆还是读音。&br&&b&先上图,详细发现过程和方法在下面,你会感兴趣的,相信我。&/b&&br&&img src=&/c523f3c9eb57d7bf3c0cfc_b.jpg& data-rawwidth=&1071&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1& data-original=&/c523f3c9eb57d7bf3c0cfc_r.jpg&&&br&&img src=&/f6d772b647567_b.jpg& data-rawwidth=&314& data-rawheight=&1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4&&&img src=&/a8b232c1e501bf16eefe7c_b.jpg& data-rawwidth=&140& data-rawheight=&1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0&&&br&------------------------------------------------------------------------------------------------------------&br&楼主这一个月对着那本蒋军虎的单词书(不是广告,考英语二的都知道),翻来翻来,想着每天看多少看多少,但是心里面无数次默念,怎么背怎么看才高效一点啊。这样看下去,心里面完全没底。我之前一直热衷于词源记忆。&br&我曾经试过一个接近的方法就是自己对着单词书,对着例句,自己录音,让后用手机不断放,在路上上,洗衣服放,但是,我读不准啊,听着就难受,后来不了了之。&br&终于,前几天突发奇想,找&b&自动播音录音软件&/b&啊!!&b&接着发现了一个神器&/b&&b&------朗读女。&/b&&br&本来以为机器读的话音质很差,断句不好,&b&后来下了一个语音包,一听,相见恨晚,顿时泪流满面,因为就像是真人录音一样啊亲,毫无违和感。&/b&&br&我预想这几天把每一章的单词,句子全部打在word上,放在朗读女里面制作成mp3,原本困扰我的背单词完全解决了,一章的单词变成15分钟的听力。然后我就知道,这才是背单词的神技,无论是单词,句子,作文,全部都能转换成听力材料,这是武林秘籍啊有木有。至于网上能直接找到英语文本的更方便了,直接复制粘贴。考研单词书上面有例句,但是,很多单词书例如红宝书啊之类,你可以在打上去的同时,自己找例句的,但是楼主的这本书没有,所以只能自己打,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录入一些没有电子版的书的时候,可以拍照或者搞成PDF文件,用文字抽取工具直接换成word文档。&br&我相信我的答案比他们的更好一点。 &br&这个方法还能用来做中文录音,有粤语库,国语库,像什么司法考试啊,注册会计师考试啊,反正记忆类的考,只要你把那些文字做成文档,换成录音,什么复习考试,学习粤语,都很高效的。
点进来了就不能错过,要不然你很可能会后悔的。背单词学英语的绝妙方法可以是听的!也许所有背过单词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每一本单词书都是很深的水,你可能觉得这本书永远没有看完的一天,因为你认为单词是怎么背都背不完的,这是一个心理定势,某种程…
很遗憾,背会多少个都不行。因为你背会的只是类似“周源——知乎CEO”这样的认识。当这个人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当然,背会2000左右的基本词汇是有用的。看到table知道是说桌子,看到bed知道是说床,window是窗子。但是,你在背单词的时候一般只是跟一个汉语意思相联,而实际上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每个单词都可能会被用到极致。&br&&br&你只要想想,如果一个英美人仅仅背会“挖掘机”、“技术”、“强”、“滚”、“床单”、“打”、“脸”、“君”、“临”、“天”、“下”,等等这些与之只有一个英语意思对应的汉语单词,他如何能准确理解我们中文字里行间彼此勾肩搭背的意思。更不要说貌似简单到piece of cake的“走”、“上”、“单”。&br&&br&英语也一样。I'd li only didn't go to the &b&window&/b&. 这里的window是说什么呢?这只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一个例子。&br&&br&所以,问题应该倒过来。不是“背会多少个单词才可以愉快的阅读英文”,而是“阅读英文可以愉快地&b&领会&/b&多少个单词”。背单词是“痛且痛”,阅读是“痛并快乐”。谢邀。&br&&br&&b&补充1&/b&:window就是在银行、邮局、机场、车站等那些地方办事问事的窗口,或者是影剧院的售票处。这个意思我知道,但是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句中是指赌马场下注的地方,因为咱们生活中没这个常识。问了外教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就很好懂了,“我也想赌一把的,只是没去下注。”&br&&br&&b&补充2&/b&: &a data-hash=&5ecb2aa98f68a649d77df43c6b79bdd2& href=&/people/5ecb2aa98f68a649d77df43c6b79bdd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ecb2aa98f68a649d77df43c6b79bdd2&&@Grover Chen&/a&,很高兴你直接@我讨论问题。首先我觉得你的例子举得还行,不过确实不够恰当。我来试试看能不能更恰当一些。题主是练了三个月徒手三步上篮的篮球初学者,然后问:到底还得练多久才能像马政委那样愉快地上篮得分。我的回答是永远不能。&br&&br&关键是一个人所背单词的来源。假定随机背100个,那么在阅读中会出现多少呢?假定有50个不出现,第二天还背不背?如果一下子就把最基础的2000单词都记下,那要多大的记忆和维护成本?阅读就不一样了。找一个课本,先记一课的单词,这些单词百分百要用到。而且这些单词有上下文,有伴随的语法环境和词组搭配,有作者的气息感染,有课后的语法讲解和相应练习题(不一定要做,或不一定全做)帮助巩固。这些都不是任何App可以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在持续阅读的情况下,这些单词会以不同的频率重复出现。复现率高的说明常用,自然记得牢;复现率低的说明不够常用,自然就筛选出符合学习规律的记忆顺序。&br&&br&泛读也一样。遇到生词能猜的猜,猜不出感觉重要的要记下来,记到100左右背一次。这些单词是活的,还带着上下文的体温,在不停地蠕动,记忆效果也不是任何App可比的。同样,他们会以不同的频率重现,只要你持续阅读。各代前辈共同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b&学英语要精泛并举&/b&。个人认为,精泛三七开为好,交叉进行最佳。单词量累积到5000以上,专门背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小。因为语感会越来越强,从开始就能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猜都能猜出他要说什么。同时,有关词根词缀的规律自己有水到渠成的感性认识,对不规则动词、常见形容词/名词的各种结尾、以及和不同介词的搭配都有愉快地熟悉,对常见语法直接归纳为“到底是表达什么意思”,而不是死记规则,这些都是英语水平的实质性提高。&br&&br&显然,这里最重要的是选好适当的阅读材料,无论精泛。适当的意思是1.自己感兴趣;2.难度适中。难度适中主要体现在生词率。专家建议是1%,个人认为3-5%都是可以尝试的,因为人和人不一样,同时真正适当的阅读材料也真得不是很好找。不少人的实践证明《新概念英语》是比较好的精读教材,泛读只能随意,个人感觉先从简易读物开始比较靠谱。&br&&br&所以,我觉得先背单词,先看整本有关词根词缀的书都是大方向反了。如果把它们比作徒手三步上篮有点儿过分,那也只不过是在冷冷清清的篮球场上一个人带球单练。这有什么用?无论三对三,还是打全场,人家都站着眼睁睁地看着你上篮?&b&实战就是阅读,阅读就是实战&/b&。你得左冲右突,变速变向,真真假假,能撞能跳,后仰滞空,勾手超手,转身过人,空切跑位,必要时还得会挡拆,这才是实战。一切经验都在实战之后,而不是之前。
很遗憾,背会多少个都不行。因为你背会的只是类似“周源——知乎CEO”这样的认识。当这个人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当然,背会2000左右的基本词汇是有用的。看到table知道是说桌子,看到bed知道是说床,window是窗子。但是,你在…
这是甄选外教的标准问题&br&&br&反向思考下,如果有老外出钱让你教中文,你能否信心十足的保证包教包会?学习应该分哪几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选什么教材比较好?能否拟定一个学习辅导的流程和规划出来?并且能帮助学生良好的监控学习流程把控效果合理激励?&br&&br&我估计大部分中国人没这个自信&br&&br&选择外教时候同理&br&&br&一般看这几项会好点&br&1,是否是国外正规大学毕业生&br&2,有没有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在几年以上&br&3,有没有TESOL或者TEFL证书,虽然证书不说明啥,但是没有证书挺能说明问题&br&4,直接询问课程安排设置,能否帮助你拟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辅导流程规划&br&5,是否懂测验和考察手段,能否帮助你迅速了解你自己的水平和不足,有针对性突破&br&6,会不会教发音,能否告诉你发音和口腔运动的一些诀窍,而不是只是简短的让你看模仿,具体细节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br&7,会不会教语法和写作,有没有成建制和体系的手段帮助你提升读写能力&br&8,会不会中文不重要,但最关键的是:&b&有没有学过一门外语并学到较高水平的经历!&/b&如果对外语学习没有心理体验和实际经历,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语言老师的&br&&br&这几个考察点,一把脉,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说实话,中国也没几个合格的外教,光是正经大学毕业和会不会一门外语这两条,就死死压倒一堆人了。。。&br&&br&来中国到处乱搞姑娘的垃圾倒是多,认认真真正儿八经搞教学的,没见过几个,不过看运气,说不定你就能遇到好的呢——如果预算没问题的话&br&&br&如果大家使用外教仅仅是想增加个开口机会,接触所谓真实环境的话,那么就没必要浪费这个钱了,大量听读,自己找语音视频学习,大量阅读,跟读,这些比盲目的一对一跟老外扯淡要好的多
这是甄选外教的标准问题反向思考下,如果有老外出钱让你教中文,你能否信心十足的保证包教包会?学习应该分哪几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选什么教材比较好?能否拟定一个学习辅导的流程和规划出来?并且能帮助学生良好的监控学习流程把控效果合理激励?我估计大…
本人用项上人头发自肺腑地推荐赖世雄老师的经典英语语法。&br&以下为链接。&br&&blockquote&&a href=&/%E5%B8%B8%E6%98%A5%E8%97%A4%E8%B5%96%E4%B8%96%E9%9B%84%E8%8B%B1%E8%AF%AD%E2%80%A2%E8%B5%96%E6%B0%8F%E7%BB%8F%E5%85%B8%E8%8B%B1%E8%AF%AD%E8%AF%AD%E6%B3%95-%E8%B5%96%E4%B8%96%E9%9B%84/dp/B0032JTDU4/ref=sr_1_1?s=books&ie=UTF8&qid=&sr=1-1&keywords=%E8%B5%96%E4%B8%96%E9%9B%84%E7%BB%8F%E5%85%B8%E8%AF%AD%E6%B3%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常春藤赖世雄英语o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赖世雄&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
本人用项上人头发自肺腑地推荐赖世雄老师的经典英语语法。以下为链接。
&img src=&/1db473a7ae82f54deda94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1db473a7ae82f54deda94_r.jpg&&
Test-driven development
Test-driven development
来自子话题:
&ul&&li&Eating machine&br&&/li&&/ul&表姐公司的英国人这么称呼我的吃货表姐。&ul&&li&Cheng has a big stomach. &/li&&/ul&lab的意大利人这么形容我。&ul&&li&Miss 20 Chicken Wings&/li&&/ul&闺蜜夜宵吃了20个鸡翅中后美国人给她的外号。&br&&br&谢晨羽邀~
Eating machine表姐公司的英国人这么称呼我的吃货表姐。Cheng has a big stomach. lab的意大利人这么形容我。Miss 20 Chicken Wings闺蜜夜宵吃了20个鸡翅中后美国人给她的外号。谢晨羽邀~
来自子话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天长地久有时尽
「Nike」是希腊语借词,原文 Ν?κη,很早就有了拉丁字母转写,所以那时依据古希腊语发音(大致是 [ni:?k?:])和拉丁语发音的对应,转写为 Nike(Nikē)。&br&这个词在拉丁语里还是能基本保持古希腊语发音的,但在英语里的发音英化了:&br&第一个音节因为是开音节,所以按英语发音规则念成 /na?/(就像英语单词 nice 一样);而第二个音节,英语里也把它视作独立的开音节,于是就成了 /ki:/(就像英语单词 me 一样),最后就是 /'na?ki:/ 了——再怎么英化也一般不会生生省掉一个音节的。&br&&br&所以,「Nike」这个词在英语里的发音仅仅保留了希腊语的音节结构(两个音节),所有的发音都英化了。&br&&br&希腊语借来的词根「bio-」也是如此,第一个音节本来该遵循古希腊语发音念 /bi/,但因为是开音节,就成 /ba?/ 了。&br&&br&而「finale」和「adobe」更简单,因为借词的的出处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分别是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没有转写过程。英语把这些词借来之后当然尽量还是想模仿原来的发音,把最后的 e 视作开音节核心部分的 e(英语单词 me 那样的)而非词尾不发音的 e,于是就 /i:/ 了。而且「finale」的第一个音节发音也保留了下来,没有变成彻底英化的 /fa?/,或许和它不在重音上也有关系。&br&&br&一开始我以为这些 /i:/ 纯粹是英语里找不到对应元音所以妥协到这个音,但后来考虑到法语借词中的 é 发音比古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的 e 元音发音更高一些,却用 /e?/ 来发音(比如 fiancé),想到英语里应该已经不把「Nike」、「finale」、「adobe」里的 e 看作特殊外来字母了,纯粹按照英语开音节发音(而且在 Great Vowel Shift 之前,英语里 e 的发音是与欧陆一致的),仅仅保留音节结构。而英语里保留了法语 é 的特殊写法,所以能给法语 é 分配一个更接近的音 /e?/。&br&&br&- - -&br&&br&另外说一下 Ν?κη 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发音:&br&根据维基百科的各种资料,它在古希腊语时期应该是念 [ni:?k?:] 的(有音高重音);而在现代希腊语里念 ['nici](接近汉语拼音的 niji)——这里有四个变化:音高重音消失,元音的长短对立消失,字母 η 的发音从古希腊语时期的 [?:] 经 [e:]、[e] 最终升高到了现代希腊语的 [i](所谓 iotacism),以及它前面的清软腭塞音 [k] 颚化成了清硬腭塞音 [c]。即使在中间阶段的通用希腊语时期,根据维基词典,[k] 也已经颚化为 [c] 了(['ni:ce:])。&br&所以一些朋友给出的 ['niki] 可能不太对,也许仅仅对照了每个字母的基本发音却忽略了字母互相的影响。
「Nike」是希腊语借词,原文 Ν?κη,很早就有了拉丁字母转写,所以那时依据古希腊语发音(大致是 [ni:?k?:])和拉丁语发音的对应,转写为 Nike(Nikē)。这个词在拉丁语里还是能基本保持古希腊语发音的,但在英语里的发音英化了:第一个…
What's in it for you?
What's in it for yo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动画片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