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光伏产业链链和光伏产业链集群有什么关联或区别???

【精品专业论文】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研究,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经,经济,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研究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有何区别?详细点!_百度知道
企业集群与产业集群有何区别?详细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同企业主要是围绕低压电器零部件生产进行分工合作的,艽,企业集群有时也叫中小企业集群,波特认为考察加拿大汽车产业集群就需要和美国相联系。企业集群概念不仅强调企业间产业联系,企业集群内任何组织都是营利性的组织或其派生组织,并且企业集群内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企业集群仅仅是“企业的集群”。  数量规模上的区别  产业集群概念并没有强调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机械制造业,大学这些公益面相当宽的机构和组织很难成为企业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包括公益性的大学,根据波特产业集群的界定办法,没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是不能称为企业集群的,该国(地)这一产业就存在显著集群现象。而企业集群是企业的地理集中,因而对企业地理空间集中性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大多位于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地理空间方面的区别  产业集群概念更多强调的是企业间的产业联系,产业仅仅集中于电器产业中低压电器这一子产业范围内。  构成主体上的区别  产业集群构成主体是多元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荷兰花卉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就是以国家为基准的,而且更强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因而企业集群既强调企业数量,而企业集群内不同企业经营的产业较为集中,“产业”跨度一般比较狭窄。例如,但如果企业规,有些产业集群甚至是跨国界的,既包括企业,群内非营利组织通常是因群内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而内生的,但这里产业联系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地方的“产业空气”以及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为企业集群企业整体利益服务的,酿酒业,,而我国浙江温州和广西柳州低压电器企业集群,企业在某一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如村,R还ǖ兀┠骋徊的谄笠凳克淙徊欢,酒类销售业等,镇)必须达到一定密度才能称为企业集群。  产业范围上的区别  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概念中尽管都有“企业间的产业联系”,为葡萄种植服务的产业,产业集群概念中“产业”跨度有时比较宽广,那么该国(地)这一产业生产规模就可能很高,波特所讲的加利福尼亚酒业产业集群就横跨了三次产业,一些非营利性组织甚至ZF。企业集群构成主体则是一元化的,包括葡萄种植业,为酿酒服务的产业,科研机构,如在企业自愿基础上建立的行业协会。企业集群由于地理位置集中,也强调企业规,其对地理空间的界定往往服从于产业联系的需要。例如,
其他类似问题
产业集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与中国产业集群和升级——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生产性服务业.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与中国产业集群和升级——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生产性服务业为例论文,性服安康,金桥国际市场集群,快播3.5不升级版,超级升级系统,凯立德导航升级,ff14升级攻略,ff14升级,最终幻想14升级攻略,我能升级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43:01|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与中国产业集群和升级——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生产性服务业为例论文.PDF|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食品产业园区
编辑次数: 1次 最近更新时间:
14:06:53 
词条标签:
食品产业园区是食品企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食品生产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食品包装、物流配送的企业,同时还有食品推广、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这种互相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食品产业园区的含义与界定食品产业园区含义食品产业园区是食品企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食品生产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食品包装、物流配送的企业,同时还有食品推广、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这种互相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食品产业园区界定1、食品产业园区与食品产业集群的区别与联系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中国的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与食品产业集群密切相关,食品产业园是众多食品企业及与相关食品方面的企业,同时还包括食品推广、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的产业集聚,经过不断经营改善和协作发展,再有在政府或大型企业等主体机构的主导下,形成了食品产业园的形式,食品工业经济通过此种经济组织形式发展壮大。与产业园区不同,产业集群强调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依靠内力发展的理论。但是,在有的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形成了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形成提供了空间,能否形成产业集聚则要看企业之间的联系状况。2、食品产业园区与食品产业基地的区别与联系产业基地是由政府或者民间组织,机构自发或者规划筹办的富于规划的且具有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体。产业基地因产业属性而异,规模不一,并表现出多元化特征。产业园区与食品产业基地均富有规划性,形成一定规模,均具有产业集群效应,但产业基地强调的是一个经济体,或者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是食品产业中其中一个环节,或者只是几个关联性较大环节的衔接,而食品产业园是一完整的产业链,其在运行过程中参与食品产业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包括食品相关产业,细分产业延伸等,其均依附&全产业链&,形成企业集聚,循环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3、食品产业园区与专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专业市场从农场兴起,是传统集贸市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结果,因此其&专业&性是相对于集贸市场而言的。其从定义上可以看出,与产业园有比较大的区别,专业市场只是某种终端或者商品流通的场所,不构成产业的集聚。其二者联系在于,专业市场是产业园所需的元素之一,其中在食品产业园中建立果蔬批发市场等,这样极为产业园企业带来原料供应,又为产业园区生活带来便利,提供生活必需品。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分析食品产业园区政策环境分析1、《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12月,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集约化、规模化、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利税达到1.88万亿元,增长75%,年均增长12%。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在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规划着重强调,利用东部地区技术优势和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东中西部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到2015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图表1:&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加工园区(基地)建设重点 重点方向发展重点 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对食品加工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大力支持一批信息、研发、检测、培训、物流等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集群骨干企业的研发、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发挥在辐射带动、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全面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食品产业集群推广产业集群示范,在具有资源优势、物流和消费集中的地区,依托经济实力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食品骨干企业,增强配套功能,加强专业分工协作,整合品牌、市场、技术等资源,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现代食品工业园区,培育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精、特&中小企业为支撑,配套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物流建设、融资平台等多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食品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特色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促进全产业链的有效衔接鼓励食品工业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和相互协作,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加快产业链间的集成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年)》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年)》,明确了今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大工程、政策举措。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规划要求,各地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国内土地用地政策情况分析2012年土地政策分析如下:图表2:2012年国内主要土地政策汇总 时间政策名称政策主要内容 《2012年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高档住宅用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别墅类用地。计划总量原则上应不低于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其中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总量的70%。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不仅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而且也适时增加了普通商品房的用地。 《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加强土地储备管理,强化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管控。 《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加强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住房保障档案管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状况分析目前,中国食品工业与食品科学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前期,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科学地加工与生产食品产品,已成为民生第一需求。而且,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着食品消费方式急剧变化,营养、健康与安全的矛盾冲突和压力,产生了迫切的科学需求。我国食品产业园区蓬勃兴起,特色食品园区开始凸现,但其仍处于生产要素聚集阶段。食品产业园区发展处于生产要素的集聚阶段,该阶段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图表3:食品产业园区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特点 发展阶段要素群集阶段 产业聚集低成本导向,由于优惠政策的吸引及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导致人才、技术、资本的流入,但要素低效率配置。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 园区功能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点对点式): 核心驱动力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驱动。 主要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可称之为&工业产品贸易区&,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 可供参照的代表园区我国一些发展水平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国外食品产业园区案例分析荷兰&食品谷&厄勒食品产业集群艾米利亚-罗马涅食品集群中国典型食品产业园区分析山东省莱阳食品工业园银川德胜工业园重庆市綦江食品工业园滁州绿色食品工业园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肥东县食品工业园中国食品百强工业园扬州市食品工业园仙桃食品产业园宝迪淮北食品工业园&
1.前瞻网[]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 - 消费频道 - 第一纺织网
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
发表时间:&&&&&&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类型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大量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波特(Porter,1998)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换句话说,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波特,2002,再版介绍,第2页)。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产业集群的概念扩展到了国家层面,并运用钻石模式和集群方法来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某些产业的竞争优势。在波特的带动下,一些国家也开展了国家层面的产业集群研究。
  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我国有些学者提出,应区分企业集群(Clusters of Enterprises)和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s)的概念。企业集群有地理接近的要求:而产业群可以是地理接近型的,也可以是地理分散型的,甚至跨越了国界(符正平,2002)。事实上,这里所说的产业群和企业集群,在英文中是一个概念。从术语的使用上看,英文中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的含义是相同的,而且使用产业集群概念更为普遍。因为在产业集群中,除了企业外,还存在大量的组织和机构,如协会、商会,各类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因此,采用企业集群的概念并不能表达集群所赋有的丰富内涵。在国际学术界,为了突出集群的地理接近特征,一般多采用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s)或区域产业集群的概念。
  虽然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但这种集聚的地域规模是有差异的,小到一个专业村镇,大的可能波及多个城市、整个国家甚至跨越国界。然而,从总体上讲,各国的产业集群大多局限在一个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或者一个国内区域的大部分地域。由于产业集群延伸的地域范围差别较大,目前各国在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实际上存在着三种类型:一是微观导向的集群分析(Micro-oriented Cluster Analysis),一般把集群定义为生产相同产品且具有重要的非正式和正式互补联系的企业群,其重点是考察相同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某些供应链的特征。二是中观水平的集群分析(Meso-level Cluster Analysis),侧重于研究整个区域范围内主要产业内企业间的联系和产业的竞争优势。三是网络分析(Network nalysis),侧重考察集群内企业或部门间的网络联系和价值链体系。
  显然,特定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产业集聚都一定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可以说,产业集群是一个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它是企业自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它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王缉慈,2002)。集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集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
  按照集群的产业性质,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间相互密切合作,具有强烈的创新氛围。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三是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等。一般说来,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以及研发与生产的日益分离,高新技术企业比传统产业企业更倾向于集聚。据研究表明,在美国像电脑、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明显多于传统产业,与此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更加倾向于以集群的形式存在(Audretsch & Feldman,1996)。目前,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国政府也往往对这种基于知识或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给予大力支持。
  从产业组织结构看,大体可以把产业集群分为两种类型:即大中小企业共生型和小企业群生型。前者是不同规模企业形成的综合体,既有一些规模较大、创新和竞争能力较强,与外界联系较广的大企业,也有一大批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二者有机地构成一个大中小企业共生互助、协调发展的产业群落。后者则是由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目前,国内有许多学者把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小企业集群。这是不够全面的,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此外,从集群的功能角度,有的学者还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一是传统的纯集聚模式。二是产业综合体模式。三是社会网络(俱乐部)模式(Gordon & McCann,2000)。显然,这种分类是对产业集群的广义理解。它把学术界过去所探讨的产业集聚和地域生产综合体概念整合到了当今流行的产业集群理论中,扩大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内涵。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种分类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它使我们意识到了以意大利产业区为代表的社会网络型集群,仅仅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类型,而不是它的全部。产业集群的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由于前两种模式早就存在,并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探讨,为了区别的需要,学术界通常把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网络型模式称之为新产业集群或新企业集群。这种新型产业集群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同业和相关产业的很多企业在地理上集聚。二是有支撑的制度结构。三是企业在地方网络中密集地交易、交流和互动(王缉慈等,2001)。在这种集群中,通过市场网络连结起来的专业化中小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与产业综合体模式刚好相反。在产业综合体中,一般拥有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大、竞争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起着支配性或主导作用。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一般地讲,当产业集群形成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在最终产品、生产设备、上游供应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会有国际竞争的实力(波特,2002,再版介绍,第140页)。可以认为,是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判断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集群竞争力不仅反映在其市场占有率上,而且也体现在增长速度、生产率、结构转换和创新能力上。据研究表明,在美国,那些特色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DRI/McGraw-Hill,1995)。在意大利,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要比集群外的同类企业表现得更为良好(Enright,2001)。另据调查表明,在意大利主要产业区,中小企业有一个较强的出口倾向,只有5%的企业不出口,而有40.7%的企业出口超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Chiarvesio & Micelli,2001)。
  显然,产业集群较强的持续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将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方面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别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魏守华、石碧华,2002)。对于这种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韦伯(1997)把它归之为集聚经济,马歇尔(1991)强调外部经济的重要性,克鲁格曼(2000)认为是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需求交互作用的结果,符正平(2002)则引入网络外部化理论来进行解释。波特(2002)运用他的钻石模式,强调需求条件、关联与支持性产业,因子条件、企业竞争与战略密切配合的重要性。我国有些学者把它归纳为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和技术创新与扩散的综合作用(魏守华,2002)。还有的学者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的创新性整合能力,资源禀赋和资源的整合能力构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蔡宁、吴结兵,2002)。
  事实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在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地理集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化以及创新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都是外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认为,外部经济是创造和保持集群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当然,各产业集群由于类型和特点的不同,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美国硅谷的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它的创新环境,而意大利产业区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灵活专业化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相对于美国硅谷而言,意大利产业区缺乏创新能力,以致于意大利学者(Chiarvesio & Micelli,2001)把它称之为"没有技术的网络"(Networks without Technologies)。而集聚经济,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对各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都有着重要影响。
  1.集聚经济
  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即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这种产业地理集中将能够产生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如共同利用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包括提供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工下角料或废料以及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辅助企业:减少能源和原料损耗,缩短原料和产品运输距离,从而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可以面对面地交谈,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并互通情报,减少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可以增加本地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快观念、思想和知识的扩散,等等。
  广义地讲,集聚经济源于各种相关经济活动的集中而带来的效益(Smith & Florida,1994)。这种集聚经济是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和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前者是指"相互紧密联系的产业部门形成的综合体"为本地企业创造的生产合作优势,又称"反映单一产业集中程度的外部经济"。后者是指"巨大城市聚集体的组成要素",又?反映城市规模的外部经济"(胡佛,1990)。对产业集群来说,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化经济",而且可以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可以认为,因地理集中而带来的集聚经济效益,这是集群创造和保持优势的重要源泉之一。
  2.灵活专业化
  产业集群的另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灵活专业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一般说来,在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中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企业间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比如,在乐清柳市低压电器集群中,有大型企业十多家,中型企业近百家,小企业上千家以及数以千计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大企业集团往往由下属众多的协作企业供应原材料和零配件,然后完成总装。各企业间分工明确,形成了起动器、熔断器、电阻器、断路器、调压器、互感器、配电箱等众多生产配件厂商(蔡宁、吴结兵,2002)。在东莞IT产业集群,电脑装配所需零部件的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在意大利产业区,通过产品分包和协作,整个价值链存在明显的地方化趋势。据对12个主要产业区的调查,86.3%的企业存在分包行为,其中有50%左右具有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机械、服装和家具等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分包都是在地方系统内进行。
  这种灵活专业化,其本质就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通过这种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更多的功能操作实现内部规模经济。而且由于集群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性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又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金祥荣,2000)。一般地讲,灵活专业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以产业专有资产和企业专有资产为特征。前者是对产业专有资产的不同组合而实现灵活专业化,后者是通过企业的创新以及大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灵活专业化,这实际上是大企业主导型的灵活专业化模式(姚先国、朱海就,2002)。
  由于存在着这种灵活专业化,在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与服务单位和政府机构群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也就是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或地方产业配套体系。通过这种地方配套网络体系,企业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并及时将自己的产品供给客户。显然,这种完善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对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3.创新环境
  企业的创新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周围环境。如前所述,产业集中本身就可以刺激创新,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学习经济"(Learning Economies),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据调查表明,对中小企业而言,有两类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当地供给方面的知识溢出,主要来自供应商、合作者、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二是需求方面的国家和国际知识转移,主要来自客户、消费者以及国际分销商等(Simmie,2002)。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来说,这两类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强化当地知识的溢出效应,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国际知识转移。此外,集群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交换非编码知识和信息的机制。通过个人接触和交往,集群内企业可以获得一些隐含,难以编码的知识。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这种隐含的知识越来越重要,而且它只有通过个人间交换才能获得。
  4.合作竞争
  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Cooperative Competition)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它在意大利产业区特别盛行,是建立在信任和家庭联系的基础之上。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这种集体行动的互动机制的形成,将可以顺畅信息的流通,加快观念、知识和技术的传播,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减少交易的困难,从而获取集体效率(Collective Efficiency)。此外,采取合作竞争的方式,也有助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实行灵活的专业化生产。
  5.路径依赖
  所谓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t),是指技术发展或制度变迁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由于技术发展和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也具有路径依赖性。按照新增长理论,由于偶然、机会、历史事件、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其他方面原因,导致一些产业最初在某些地区集聚,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地区集中,从而使这种集群优势进一步强化。正如波特所指出的:一旦一个集群开始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的成长(Poter,1998)。一些集群发展的经验表明,成为"先入者"将是集群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这种路径依赖性与区域发展中的极化效应(Polarization)或者累积因果效应(Cumulative Causation)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三、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因为"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波特,2002,再版介绍,第3页)。由于这种竞争力是一种通过"网络"关系所建立的特定结构形成的,因此有的学者也把它称之为"结构竞争力"(刘国光、张其仔、李俊,2001)。这种"结构竞争力"使一个小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由此扩展了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边界,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蔡宁、杨旭,2002)。
  1.提高生产率
  由于存在外部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以地区为基础的企业生产率。在产业集群内,各种相关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进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不仅可以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时间,还能减少能源和原料消耗,减少库存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存在信息溢出效应、专业化供应商、熟练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各种企业的地理集中也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企业的地理集中以及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分工合作关系,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合作成本,尤其是合同谈判和执行成本。在广东东莞IT产业集群,企业之间还形成了一种功能明确的分包加工体系,共同接单协作生产,采用订单和出厂核销单代替各种生产协议。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将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杨建梅、冯广森,2002)。
  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以减少资源获取和转换的障碍,获取诸多方面的"集群"效能。首先,在寻求改变的过程中,组织会付出一定的转换成本(switch cost),而集群的出现将可以降低这种转换成本。其次,通过在"干中学"以及"学习效应",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性都将增强,从而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将比以前获得更高的"集群"效能。再次,集群内企业间长期形成的紧密的网络关系,将有助于促进"集体效率"(collective efficiency)。所谓"集体效率",是指从地方外部经济和联合行动中所得到的竞争优势。它主要来源干外部经济和集体行动。前者是偶然的、无意识中产生的,只要企业集聚在一起,这种集体效率一般都会存在。但后者却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有意识的合作(姚先国、朱海就,2002)。
  2.刺激企业创新
  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一般地讲,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其次,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各种企业的相互集中以及顺畅的市场组织网络,将有利于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传播,从而产生知?溢出"效应,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并提供学习的机会。再次,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存在着"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
  3.促进企业增长
  集群对新企业的进入和企业增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良好的创新氛围、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使集群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地理集中性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仪鼓励产业新手的出现,也有利于现有企业的增长和规模扩张。Audretsch和Feldman(1996)发现,-个地区的激烈竞争环境对新企业来说是加入的吸引力。陈鹏宇(2002)的研究表明,企业集聚在一定的范围内,将可以享受研发的溢出效应而提高利润,而且越是激烈的竞争,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有更大的意义。意大利银行也发现,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意大利产业区所创造的工作机会、实际工资水平和投资回报都比其他地方高(王缉慈,2002)。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集群形成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因为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
  4.增强竞争性
  竞争是创造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创造现实的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内,由于各种竞争对手相互集中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竞争,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竞争环境,产业信息交流、透视敌手及互动强化的机会不断出现。因此,企业的集聚必然加剧企业间的竞争程度,而这种竞争程度的加剧,反过来又将促使企业进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说,"合适的竞争对手能够有助于企业增加持久的竞争优势以及改善所处产业的结构"(波特,2001)。同时,在产业集群内,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的出现,将会通过多种渠道和机制,提升另一个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这说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各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是相互影响的。在各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提升同样存在“波及效应”。
  5.形成区域品牌
  由于产业领域比较集中,各产业集群所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一般都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如美国好莱坞制造的影片,硅谷生产的IT产品,印度班加罗尔设计的软件,温州生产的打火机等,都在世界上具有较好的声誉。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魏守华,2002)。这种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享受。因此,区域品牌同样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产业集群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它具有其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规律性。大量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以灵活专业化为核心的社会网络、积极向上的良好创新氛围、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以及路径依赖性,这是产业集群获得成功并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一旦产业集群形成并走向成熟后,将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形成知名的区域品牌效应。在市场制度完善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企业、产业乃至区域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
  虽然产业集群大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但是,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产业集群退化甚至走向衰退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这种"干预"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取市场机制而代之,这样只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目前,我国各地建有大量的开发区、高新区以及各类工业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园区化进程推进很快,基本上起到了获取集聚经济的效果。但是,这些园区大多产业门类混杂,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更没有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离真正的产业集群的要求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继续推进园区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化的步伐,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未来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需要按照集群化的思路,调整现有的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制定全国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行新的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稿件来源:
CopyRight &2005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京ICP证03033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产业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