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是什么搏击组织?

IPCC:海平面上升将使中国三角洲更脆弱--科技--人民网
IPCC:海平面上升将使中国三角洲更脆弱
】【】【】【】【】
图为IPCC主席Pachauri博士致词。
  4月23日下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2楼报告厅举行,通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研究最新进展及中国气候变化影响领域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IPCC主席Pachauri博士介绍IPCC工作组报告以及最新成果,指出海平面上升将使中国三角洲更脆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中国水资源短缺加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中国政府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减缓气侯变化。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认为,区域气侯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造成的影响已逐步显现,海平面上升将使数以百万人口遭洪灾,2050年南亚谷物产量可能减少30%,未来30年亚洲将失去30%珊瑚。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则表示,中国正在建立气侯系统探测网络,加速发展气侯系统模式研究工作。  IPCC气候变化预估:本世纪末气侯变化范围是1.8度-4.8度  [IPCC主席Pachauri博士]:我简要给大家介绍IPCC第二工作组报告以及最新成果,同时也介绍一下第一工作组的最新成就。现在我们首先要指出一点,我们最新写的报告,可以说比以前大有进步,在它的一些观测方面,意见方面比以前报告都有所提高,在气侯变化影响方面都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好比说对二十世纪气侯变暖的情况,前三次报告相比,以前的报告是0.6度,现在根据新的成果发现是0.74度。  关于气侯变化的未来预估方面,我们可以看一下由这个最佳的预估情况是这样的,它的最低范围到本世纪末是1.8度,最高是本世纪末4.8度。  气侯变化影响因地而异&海平面上升将使中国三角洲更脆弱  [IPCC主席Pachauri博士]:我们从今天情况看,这个气侯变化它带来种种影响,在不同地区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热浪、高温来看,它的强度和范围,发生的频率是在升高,在各个地区也不同,有极端降雨,在各个地区也不同。好比冰川在融化,在印度、中国都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气侯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再看一下对非洲地区的影响,会造成非洲水资源进一步缺乏,会造成非洲地区2亿5千万人吃水困难,对南亚和中国也会有同样的影响,特别大型三角洲,对江河流域有影响,对这些影响要特别的关注,因为三角洲流域都是人口比较多的地区,海平面上升会使这些地区变得更加的脆弱。  中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短缺加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联合国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即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已经于今年2月2日和4月6日正式发布,它反映了当前国际科学界在气侯变化问题上的认识水平,是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气侯变化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也是国际社会应对气侯变化和各国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决策参考依据。今天新闻发布会主题是IPCC第二工作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由147位主要作者,222位主要贡献作者经过五年多时间编写完成的,并经过三轮次专家和政府评审,于今年4月2号到6号在IPCC第二工作组第八次会议上通过。这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近百年来地球气侯正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变化,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并将对未来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给人类社会提出严峻挑战。中国是发展中大国,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变差,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气侯变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问题。  中国政府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减缓气侯变化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气侯变化国际合作,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减缓气侯变化,中国秦大河院士担任IPCC主席团成员和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积极参与主动和推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编写工作,中国科学家在IPCC三个工作组的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气象局作为IPCC工作的国内牵头单位,组织工作科学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编写,组织工作的专家和政府评审,组团参与IPCC各种会议,近20年来,中国推荐100多位科学家参加IPCC历次评估报告的编写和评审,承办主办IPCC相关会议和活动。中国气象局七个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中国气侯观测系统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研发中国气侯系统模式,其成果已经吸收到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当中去。  日,一份历时四年气侯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十二部委联合组织近百位专家参与编写,该报告介绍中国气侯变化科学基础,气侯变化影响及适应对策,以及气侯变化社会经济评价。全面反映我国气侯变化领域最新重要成果。  此外中国政府还成立以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加国家气侯变化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和协调有关变化政策领域开展多方面工作,中国还成立了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为中国政府制定应对气侯变化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措施提供科学咨询建议。今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气侯变化提出要求,要做好研究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服务。最近国务院副总理还专门听取气侯变化报告,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减缓和应对气侯变化的信心和决心。  区域气侯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造成的影响已逐步显现  [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建立的,关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气侯随时间变化。IPCC主要任务是对气侯变化科学认识。气侯变化影响及其适应和减缓气侯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IPCC于和2001年分别完成三次评估报告。2003年正式起动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编写,日,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在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获得IPCC通过。当前知道气侯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的影响认识,从所有大陆和多数海洋观测的证据表明,许多自然系统正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的影响。对1970年以来资料全球评估显示,人为增长可能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影响。虽然由于适应以及非气侯因子的作用和影响,许多影响很难辨别,但是区域气侯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已经逐步的显现出来。  这个图是欧洲物侯,树叶伸展与气侯变化的关系,蓝色是气侯变化,其他的是日期。这是玻利维亚冰川和滑雪场。2004年这个滑雪场再也不能进行滑雪运动了。这张图体现1970年气温变化与自然生态系统变化情况。  海平面上升将使数以百万人口遭洪灾&灾害导致死亡机率增加  [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未来气侯变化影响的认识。现在各类系统和部门信息更为丰富详细,在水资源方面,高纬地区和干旱区域水将增加,中低区域干旱将减少,大雨频率上升会增加洪涝灾害。在陆地生态方面,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增幅超过1.5到2.5度,目前评估到动植物物种20%到30%面临更大风险。在粮食、纤维和农产品方面,全球而言,局部增温1到3度,农业产量会增加,但是超过这个温度会减产。  在海岸带系统和低洼地区,由于气侯变化和海平面上升。2080年前,数以百万人口将遭受洪涝灾。在工业和人环境方面,脆弱是那些海岸带和江河平原,经济与气侯敏感性资源密切联系,极端天气事件易发,还有城市化发展快速的这些地区。在健康方面,气侯变化会通过热浪、洪水、暴雨、火灾和干旱所导致的死亡机率和伤害增加,通过某些传染病传播媒体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等等形式影响到人体健康。  目前世界上各大区域都有更详细的信息,受到气侯变化更加严重影响区域是极地、小岛屿和亚洲三角洲地区。非洲突出影响是水资源危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突出影响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在欧洲最突出影响是热浪的胁迫和健康影响。在拉丁美洲最突出的影响是生态系统的演替。北美洲最突出影响是热浪胁迫健康受损。极地地区是冰川多年冻土变薄面积减少。对于小岛屿最突出的影响是海平面上升和造成洪水淹没。  2050年南亚谷物产量可能减少30% &未来30年亚洲将失去30%珊瑚  [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我们亚洲的特点是幅员辽阔,自然负责多样,气侯变化巨大,人口稠密,社会经过发展滞后,气侯变化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亚洲将是气侯变化影响严重而脆弱的区域。中亚、南亚的作物有可能减少,达到30%,而东亚和东南亚可能会增加20%,考虑到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饥饿的情况。预测到2050年南亚谷物产量可能减少30%,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的情况下,预计是灌溉水稻产量减少40%,亚洲东部地区,2020年升温一度,农业灌溉蓄水量要增加6%到10%以上。预计升温三度,降水条件不变情况下,青藏高原小于4公里冰川就会消失,升温速度不变,青藏冰川就会快速退缩,人口增加变化,印度人均可利用淡水会从多立方,降到立方。西亚的气侯变化将在21世纪产生严重的水的压力,模拟的结果显示,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亚洲将失去2500平方公里红树林,1000公里水产地变成沼泽,三角洲5000平方公里土地和湄公河三角洲1.5到2万平方公里土地将被淹没。  未来30年,由于多重压力与气侯变化,亚洲将失去大约30%珊瑚,北亚森林有可能由于二氧化碳得益,但是气侯变化极端事件和人类活动结果,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会增加。预计亚洲草地将向北移。另外产草量限制,高温胁迫和水量不足等原因,将引起牲畜量下降和疾病范围大。  千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升4度&南极冰带融化使海平面上升4到6米  [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海岸带水温上升,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将由于旱涝原因可能发病率提高。对升温影响幅度更加系统的估算,这个表体现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某些大尺度气侯事件,可能引起巨大影响,特别是本世纪以后,例如几百年上千年内,全球平均温度比年上升4度,部分南极冰带将会融化,使海平面上升4到6米。  现在已经针对预估未来气侯变化采取部分适应措施,但是还是很有限。由于过去排放导致的变暖已经不可避免了,所以必须采取适应措施,以应对变暖所造成的影响。目前在适应上还存在着某些障碍、限制和成本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还没得到充分的认识。其他的危机出现,将会加剧气侯变化脆弱性。气侯变化未来脆弱性不仅取决于气侯变化,还取决于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对气侯变化脆弱性,而气侯变化也将阻碍各国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  兼顾适应和减缓措施,能够降低气侯变化相关风险,气侯变化影响将会因地而宜,但是由于成本会由于气温升高而虽时间增长。  虽然科学家提供适应潜力有关信息,而且第三次评估以来取得的进展,但是还有许多要回答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近百年气候变暖致海平面升17厘米&过去50年增暖归因于人类活动  [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近一百年全球气温增加1.4度,过去一百年是1901年到2001往前推五年,第三次报告发布的是0.6度,这是非常大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从1850年以来最暖的12年份中,11个出现年当中,96年除外。过去一百年的一倍。在水资源可以看到,我们举一个例子,已经观测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三千米深度的海水温度上升,引发海水膨胀,连同固态水、南、北极冰带,山地冰川融化释放到海洋里面,导致海平面上升17厘米。  冻土的温度发生变化,因而这个气侯变暖是指真正意义上气侯系统变暖,分别对大气圈、水圈和冰雪圈给出定量指标,并对生物学和地球表面进行阐述,反映这三个最具有代表意义,典型气侯变暖。是第四次报告,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气侯变化最新最好贡献。  看一下大气圈当中,主要温室气体增加,谈到二氧化碳不仅是过去1750年最多的,而且是65万年大气圈里面温室气体最高的。  什么原因造成气侯变暖,什么原因造成气侯系统变暖。科学家认为,这个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活动引起的,众所周知,IPCC领导下,已经完成四次评估报告,第一次我们看看它的叙述。它说近百年气侯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这个概念就是比较模糊。几年之后,第二次评估报告说,表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侯和气侯系统影响。但是越来越多各种各样事实表明,人类活动影响已经被检查出来,认识提高了。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说,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  过去100年中国气温升高0.5到0.8度&2030将增暖0.5到4.2度  [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我们对未来气侯变化近来预估,我们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最少增加1.1度,最多1.4度。比如水圈方面,我们认为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0.18米到0.595米,冰雪圈,即便是1.9在4.6这样的上升,距今12万5前年那个时候海平面比现在要高4到6米,南极情况非常复杂,科学家认为变化不大,冰动力学发生变化的时候产生变化就不详细叙述了。  温室气体在大气圈保存,要清楚,我们认为过去和未来人工排放二氧化碳将使气侯系统继续增暖,海平面上升,时间程度是千年的事情。  针对中国我们看到,去年极端天气,去年发生了严重的四川高温干旱,而且森林大火,暴雪、洪涝、沙尘暴等等,这种背景下对世界对亚洲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呢,中国科学家研究结果,我们资料不是很完全,过去100年升高0.5到0.8度,平均降水量不是明显,华北河南西南地区变化不一样,我们过去100年当中,也对未来进行预估。,增暖温度0.5到4.2度。  中国海平面2050年将升12到50cm&升30cm粤将淹5500平方公里  [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针对中国我们看到,去年极端天气,去年发生了严重的四川高温干旱,而且森林大火,暴雪、洪涝、沙尘暴等等,这种背景下对世界对亚洲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呢,中国科学家研究结果,我们资料不是很完全,过去100年升高0.5到0.8度,平均降水量不是明显,华北河南西南地区变化不一样,我们过去100年当中,也对未来进行预估。,增暖温度0.5到4.2度。  这种变化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我们看看有些明显,对农业影响很大,三个方面波动,产量波动大概是减产5%到10%,种植结构也变化,已经要增加投入成本,增加更大负担。  中国粮食作为小麦、稻米和玉米。我们看看零线以上是增加,以下是减少。我们把生物工程这个因素没有计算在内,水资源问题也很严重,我们国家上世纪中叶以来,六条大江大河径流量,京津唐到黄河领域,都在减少。我们看一下。中国冰川小冰期17世纪左右,距今300到350年左右,现在已经减少四分之一,本世纪中叶还要减少四分之一,而且我们国家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不少。我们说350年说减少会损失一半。湖泊面积减少西部变化不大,更多是以东部,人为围湖造田的结果。海平面上升也很多,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公告,最近50年为每年1到2.5毫米,而且预估到本世纪中叶要上升12到50厘米,而且长江、黄河三角洲上升9到107厘米,沿海海岸带脆弱性增加,会影响海岸经济和海洋生态系统。应对这种情况,海平面上升以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适应手段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计算。比如说广东地区,如果要使未来海平面上升30厘米,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淹没将近5500平方公里,如果采取适应手段,会减少到1150平方公里左右,适应减缓应对气侯变化是很重要的。中国未来主要植被变化时间关系不说了。  中国建立气侯系统探测网络&加速发展气侯系统模式研究工作  [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采取一部分措施。比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气侯系统探测网络,包括气侯、海洋、农林等等,加强综合规划管理,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等等。我们以中国西部一个省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2001年开始实行生态造林,从2000年到2004年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灌溉农业上采取节水技术进行示范,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有关部门都对这方面研究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气侯系统模式研究工作。  今年全国大范围温度偏高&汛期可能有两个主要多雨带  [中央电视台记者]:各位好,我请问一下刚才介绍的时候提到去年中国气侯大事件,就是整个气侯变化大背景下,未来时间,包括像今年有可能出现哪些极端气侯事件,这样情况下,我们气象部门会有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没有这样的具体措施?对于我们公众来讲,有一些什么样的提示,包括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做法?  [罗勇]:我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侯中心,国家气侯中心职责就是进行季节气侯预测,我们每年4月初都要进行全国性季节预测会商,还要进行国际性气侯预测会商。根据我们预测结果,今年即将来临的汛期,从降水来看,我们可能有两个主要多雨带,一个位于长江中游,另外是黄河河套地区。温度看,全国大范围温度都是偏高的年份。我们已经在会商会之后把我们预测意见上报给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供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参考。另外强调季节预测,我们国家气侯专家已经加强对气侯方面的检测,并且不断的加强预测。  中国冰川变化非常显著&2050年冰川面积将是350年之前二分之一  [记者]:在刚才介绍第二工作组成果的时候,讲到了在冰川的消融以及喜马拉雅山的消融,以及未来几年消融。我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消融呢?  [秦大河]:中国是世界冰川分布比较广泛的一个国家,它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但是和其他大国情况不一样,是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重点是青藏高原,中国西部边缘高山地区。中国现有冰川大约有6500米,面积达到55000平方公里左右,你从这个数字上可以看到,中国冰川大部分是以小型冰川甚至小于一平方公里冰川为主。但是这些冰川在巨大的山系,比如说像珠穆朗玛峰以及帕米尔高原等这些高山有大型的山体冰川。世界第一高峰、世界第二高峰都有大型的深谷冰川长度达到几十公里,中国的冰川根据气侯特征可以分为三种,在我国的西藏东南部,我们称之为季风海洋性,规模宏大,消融快,但是机率也小。我们在中国西部,像天山等那些,发育的冰川叫大陆型冰川,还有一类冰川在中国欧亚内陆当中,叫极大陆型冰川。我之所以给你讲中国现代冰川分类,是想告诉各位,冰川并不是一块冰,是活的,有一些物质输送上去之后由另一端融化出去。不同气侯作用区,冰川生命顽强力也不一样,总而言之,在大陆变化比较快,在海洋地区冰川变化比较慢。所以您刚才问到的未来冰川变化的情况,我刚才做了一个粗略简要的说明,我们从小冰期距现在350年之前,中国冰川总量减少四分之一,2050年还要减少四分之一,换句话说,2050年中国现代冰川的面积是350年之前的二分之一。  所以冰川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而我们中国现在冰川发育在高山、峡谷之中人迹罕至,怎么样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加强监测。我知道中国科学院已经在中国西部从天山到昆仑山,到喜马拉雅山,以前只有两个观测站,现在已经增加到10个。我还知道,科技部最近关于现代冰川水资源调查和未来发展预估增加了基础性专项正在酝酿实施之中,将在10月2号开展工作。中国科学界都极端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在欧亚内陆地区,在高山峻岭之中,如果没有一群冰山群,山下就不会出现一个绿洲。我们中华民族摇篮黄河长江也源至于青藏高原。我就报告这么一点。  [Pachauri]:我也很高兴来补充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刚才秦院士说得非常对,我们南亚地区许多大江大河水源都来自这个地区,南亚地区这些地区粮食生产,很多都是靠这些水源,也就是说如果这些江河水源因为冰川消失了,融化水要得不到,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刚才秦院士也讲到,地下水的来源,也是很多都从冰川融水中获得,南亚就是这种情况。冰川发生变化,那么对于我这个地下水的供应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你说我们该怎么办,这个世人确实应该为此做点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也应该多做事情来稳定这个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中温气浓度。另外适应性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就是说怎么样更好高效利用水,来节约水资源,这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为应对海平面上升&我们应应加强防护堤坝设计、加大沿海工程投入  [新闻晨报记者]:这两天北京沙尘暴减弱,但是荒漠化持续加剧,全球温度持续变暖,西北冷空气减弱,不会排除加强之后沙尘天气加强。我们有没有应对措施?  [Pachauri]:这个关于沙漠化的方面,是第二工作组研究的范围,我对这方面知之甚少。全世界荒漠化加剧,特别是非洲撒哈拉地区,都产生了沙尘暴,中国内蒙也是沙尘暴的源头,这是从一般报告中了解的情况。南亚好比说印度、巴基斯坦沙漠也在扩大。非洲虽说在这方面沙尘暴的问题不仅是气侯变化产生的影响,存在其他因素,全世界沙漠化在加剧。另外对沙尘暴造成的影响就是风的形式的变化,这是第一工作组研究的结果。由于风的形式发生变化,也会对沙尘暴造成的影响。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另外再讲一下不是我们IPCC研究的结果。日内瓦的沙尘比以前多了,据研究是来自沙特,这是从其它渠道了解的情况。这个问题需要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加以研究了解的。  [秦大河]:刚才问来不来沙尘暴,我还要咨询一下中央气象台专家,他可能会给你解疑。还有你说过两天有大的沙尘天气,不知道消息从何而来。  沙尘暴由来以久,几百万年了,季风导致特殊自然景观是很严肃科学问题,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宣传。季风强弱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我们在这个地方只能说IPCC第一工作组对大气改变做了一定的预估。比如说降雨多了沙尘暴就少,所以这种情况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个问题我非常愿意跟专家进行深入切磋,为科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您所关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我想请我们国家气象中心罗勇副主任来解释。  &[罗勇]: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中国海平面也在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专家研究,在过去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5毫米,这个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值。包括长江三角洲在内,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极大。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沿海防护堤坝设计,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同时对沿海工程维护费用也要加大投入。同时对海平面上升造成其他负面影响,比如说海水倒灌,农田盐碱化等给予更多的考虑。
图为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致词。图为IPCC主持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发言。图为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发言。图为发布会现场。
(责任编辑:张文君)
相关新闻:?
08:13:01.563884?
08:15:59.472142?
08:51:00.864626?
08:05:55.972031?
08:50:58.918138?
12:59:25.296693?
12:09:34.600167?
15:10:35.376204?
08:17:24.458777?
08:50:59.840566
&&&E-mail推荐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昆仑决南京站 “华人之星”期待效法“驱逐舰”-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昆仑决南京站 “华人之星”期待效法“驱逐舰”
&&来源:&&作者:
[提要]&&新世纪之前,提到“非洲猎豹”这个绰号,相信大多数职业拳击、格斗迷首先会想到的,都会是南非名将莱德瓦巴,曾经的超最轻量级一方霸主。胡斯身兼南非泰拳中量级冠军、南非职业自由搏击(PKC)中量级冠军、2011年世界泰拳理事会MAD 冠军、2012年世界泰拳理事会WMC冠军、2014年国际职业格斗赛事IPCC73公斤级冠军。
   新浪体育讯 新世纪之前,提到“非洲猎豹”这个绰号,相信大多数职业拳击、格斗迷首先会想到的,都会是南非名将莱德瓦巴,曾经的超最轻量级一方霸主。然而,日拉斯维加斯米高梅酒店的擂台上,这头拳台“猎豹”遭遇了自己职业生涯永远的梦魇,面对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菲律宾拳手“驱逐舰”帕奎奥,莱德瓦巴被对手陨石坠落般的闪电重击先后四次击倒,并与第六回合被彻底终结。多年之后,那场比赛被看做职业拳台一个传奇时代的开启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推翻墨西哥小级别王朝,不停升级挑战,成为历史首位横跨八个级别的超级王者……帕奎奥的传奇已无需赘言。
  如今,提到“非洲猎豹”这个词汇,大多数熟悉搏击的人首先想到的,相信都会是南非职业搏击界的旗帜性人物胡斯·哥路沙。-4日,“昆仑决”开年之战将于江苏南京市五台山中国银联体育馆开启规模空前的连续两日搏击大狂欢;此次赛事上,胡斯·哥路沙即将再度入侵中华武坛,而与其对战的,将是荷兰籍华人选手陈多利。
  胡斯身兼南非泰拳中量级冠军、南非职业自由搏击(PKC)中量级冠军、2011年世界泰拳理事会MAD 冠军、2012年世界泰拳理事会WMC冠军、2014年国际职业格斗赛事IPCC73公斤级冠军。胡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战胜过“泰拳第一人”雅桑克莱的国际名将,2010年2月胡斯5回合点数击败雅桑克莱,从此“南非猎豹”扬威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胡斯这头名动世界武坛的“猎豹”同中国格斗界颇有渊源,曾先后多次同中国选手交战,并成为了很多人的噩梦。日的“昆仑决山城之战”上,胡斯在同我国实力派新秀“铁血震乾坤”许永霸的对决中,凭借深厚的泰拳、踢拳功底和丰富的经验胜出,精湛的武技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而在此之前,胡斯征战中国擂台同样连战连胜,先后击败过董文飞、徐琰、周志鹏、杨茁在内的7名中国最优秀的选手,加上他在MMA铁笼内KO的“峨眉小强”牛小强,他已先后击败了9位中国高手,成为史上击败中国拳手最多的泰拳王。
  作为胡斯此次的对手,陈多利的名字无疑要小上许多,但如果你因此而将其视作无名庸手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名从小便随家人移民荷兰的选手从小便开始在“格斗王国”接受最纯正的欧式格斗技熏陶,幼年时曾在阿姆斯特丹少年足球俱乐部踢球的经历令他有着一般搏击选手难以企及的灵活性和赛场解读能力;征战职业拳台至今,陈多利的身影在It's show time、Glory等公认世界顶尖搏击赛事上均曾出现过,出色的擂台表现让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点与对战莱德瓦巴前的帕奎奥极为相似,二者在对战南非名将前,知名度同对手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业内的认可度又都是非常高的,很多专业人士都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竞争力绝对不容小觑。而陈多利的身上,同“驱逐舰”帕奎奥还有一点更为相似——对于自己祖国深深的热爱,帕奎奥每场比赛出场时,都会手持菲律宾国旗,以此表达对于祖国的无上尊重,陈多利的方式则更加直接——每逢大型赛事出场时,都必定身穿印有“CHINA”字样的T恤、手撑五星红旗登场,在他的心中,无论身居何地,自己都永远是中国人!
  独有英雄驱虎豹,遇强愈强,方为中华武者之本色!1月4日,江苏奥体中心体育馆,一场“亚洲驱逐舰”帕奎奥式的传奇,会再度上演吗?江苏卫视将于当天下午15:30分全程直播本次比赛盛况,敬请关注!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