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qq音乐 网易 虾米版权为什么没有大陆版权,比如qq,虾米什么的都有大陆版权,我在日本、只能用酷狗啊

腾讯阿里音乐平台们, 你们真的知道使用独家版权的正确姿势吗-钛媒体官方网站
腾讯阿里音乐平台们, 你们真的知道使用独家版权的正确姿势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唱片时代,艺人大红之后,下一张专辑会被各家唱片公司抢得头破血流,以求独家。如今的情况变为:各音乐数字平台版权混战,当红歌手被瓜分得七零八落,对听歌的人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七八个App。图为张靓颖专辑的QQ音乐首唱会。 (CFP/图)
以前大家活在心照不宣的盗版中,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如今一部分音乐先正版了起来,版权却并未因此更得到尊重。
封杀、版权、高价、&音乐来自第三方&&&音乐App处于混战、烧钱阶段,音乐人真的成了强势甲方?
&微信刚刚封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用户活跃度和新增数都创了新高。&网易云音乐总编辑丁博云淡风轻地一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然,从长远来讲,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封杀&事件发生在羊年春节前,日前后,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三款音乐软件先后毫无征兆地被微信屏蔽。
最先跳脚的是一批骨灰级用户,他们固执地用截图的方式继续分享来自网易和虾米的音乐,如堂吉诃德斗风车般对抗着腾讯。更多的人则默默给手机装上了QQ音乐。
腾讯方面义正辞严,宣称自己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是因为对方涉及&盗版&,尽管竞争对手和一些行业观察者坚持认为,&抢占市场份额&才是他们的第一目的。
腾讯也的确有&捉贼&的底气。这一两年,腾讯大手笔地入手了一系列独家版权,包括《我是歌手3》、《中国好歌曲2》、JVR、相信音乐等。并与华纳音乐、索尼音乐&&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二&&达成独家版权合作。这意味着,包括周杰伦、五月天、萧敬腾、韩庚、林俊杰等人在内的一批歌手,都要从其他一切数字音乐平台下架。
这恐怕是美国的音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的音乐可以同时摆在iTunes、Google play和Amazon上,IFPI(国际唱片协会)、RIAA(美国唱片业协会)会帮他们关注下载量,并收费。但在国内,谁都知道&音著协&作用微小,形同虚设。
2015年初周杰伦与昆凌大婚时,虾米网就开始在手机App上&撒娇&&&&杰伦的版权我们暂时买不起,但我们依然祝福杰伦的婚礼。&专题中包括了八首来自蔡依林、徐若瑄、温岚、侯佩岑等周杰伦昔日绯闻女友们的歌。
虾米买不起周杰伦,但有阿里巴巴撑腰,他们买了滚石,并在2014年花天价拿下了《中国好声音3》,又在2015年初,从腾讯手中抢回了华研(旗下包括SHE、飞轮海、林宥嘉等歌手)。不过,这些在虾米音乐CEO王皓看来,都只是&迫不得已的自卫&。
进入2015年4月,积累了多年版权的海洋音乐,据传也即将与用户量庞大的酷狗、酷我音乐合并。
对于还没赚到过什么钱的数字音乐平台们而言,是继续在这场版权大战里砸钱,还是退出战场另辟蹊径,这是个问题。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版权独家都是耍流氓?
王皓一直引以为豪:虾米是最早开始探索收费模式的国内音乐网站。虽然往前追溯几年,这件事显得有些尴尬:那时虾米的音乐大多由第三方上传,用户却得付费下载。
独立音乐人李志和周云蓬曾为此愤怒,2010年他们召集了一批音乐人抗议,并出走虾米。此事给这个小众且精英化的音乐网站带来了十分不光彩的影响。
李志再次回到虾米已是2014年8月,回归的前提是双方重新达成了版权合作。虾米为此制作专题&李志来了&,悬挂首页好几天,似乎在宣告着自己的&洗白&。那时,有了阿里巴巴做靠山的虾米,资金力量已不同往日;而来自QQ音乐的版权压力,也让虾米不得不尽快解决掉这个问题。
出于&自卫&,虾米往版权上扔了数以亿计的人民币,收入却不足支出的五分之一。按照官方数字,虾米现有的用户量达5000万,其中有多于2%的付费用户,按照包季付费(40元/3个月)计算,收到的也只有4000万人民币而已。
花费最大的《中国好声音3》,带来的流量显然很可观,&但要说性价比,实在是不好说。&王皓显然很心疼那笔钱,&真的很贵。&
钱花得很不舒服。虾米拥有滚石唱片的独家版权,为了让其他音乐网站上的周华健(滚石旗下歌手)下架,王皓遍访竞争对手,最后发现:这个江湖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走法律程序也不现实: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打下来,自己的独家版权到期了,对方也就罚个十几万&&按照已有的判例,平均每首歌处罚金额都不到200元。
更不舒服的是,在虾米不得不用&前女友们&战略为周杰伦庆婚时,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却可以毫无压力地试听并下载周杰伦的全部30盘专辑。只不过在播放这些音乐时,会滚过一行字幕:&音乐来自第三方。&虾米花重金买下了华研国际的版权,但QQ音乐上,林宥嘉的曲目仍被试听和下载,同样有一行小字:&音乐来自第三方。&
&第三方渠道到底是不是合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网易云音乐主编丁博对南方周末记者承认,这种处理方式有点儿&打擦边球&。
版权司法管理混乱,激发了&第三方&这种中国式智慧。王皓认为&第三方&只是掩耳盗铃的障眼法,他宁愿下架一切被别人独家了的音乐。但这并不意味着,虾米的曲库里就都是正版。
有人在&知乎&上质疑过虾米的版权,王皓用自己的知名ID&南瓜&作答:&正版化的进度持续进行中。&言下之意,盗版依然在&&这部分音乐处于真空中,还没有来得及被正版,更别谈独家。但因为不被加以任何标识,也就没有人知道它们是盗版。
江湖更乱了。以前大家活在心照不宣的盗版中,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如今一部分音乐先正版了起来,版权却并未因此更得到尊重。&哪怕是再烂的游戏规则,也好过没有游戏规则,但现在就是完全没有游戏规则。&王皓对南方周末记者抱怨道。
王皓最感忧虑的是,这一轮版权战的发起者QQ音乐,恐怕并没有打算靠着强势的正版资源把行业引向正轨。
&如果把购买版权看成进货,总得有一个卖货的部分。&王皓说,&如果不做出任何收费的努力,说白了只是一个垄断资源、占领市场份额、忽悠资本市场的动作,那么未来三年之内,数字音乐创新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为钱都砸到版权上去了,还收不回来。&
丁博的看法相同:&究竟能不能在版权独家后,建立起一个正常的营收体系,这是关键。&
究竟能不能?日,在深圳举行的QQ音乐媒体分享会上,南方周末记者公开提出了这一问题。QQ音乐品牌负责人公开的解释是:&现在谈赚钱为时过早,这么多年,从传统到数字音乐,都没有解决盗版问题。&
事实上,QQ音乐在收费模式上曾有过成功尝试。2014年底,周杰伦新专辑《哎呦,不错哦》发行。QQ音乐在网站上做了数字专辑预售,每张定价接近20元人民币。尽管两天后,这批音乐就可以免费试听和下载,专辑还是卖出了15万套。
因为与腾讯社交产品的挂钩,&QQ音乐绿钻&也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绿钻服务最受人欢迎的一点是:可以为自己的QQ空间设置好听的音乐背景。
腾讯并不着急谈钱,他们宁愿把正版免费,然后尝试&商业化的创新&。但腾讯越不着急,竞争对手就越着急&&如果只是互相消耗资本,最终只会挤死钱少的。
至少音乐人包小松对于与腾讯的版权合作十分满意:&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独家版权的形式是最好的,相当于给我们的音乐人都找到了一个干爹干妈。&
唱片公司还有什么用?
音乐人姚谦把这一轮数字音乐独家版权的争夺,理解为&赎回&&&&对我们曾经没有得到的报酬的一部分赎回。&接着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嘿嘿一笑:&虽然这些钱也没落到我口袋里。&
姚谦为萧亚轩创作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为江美琪创作的《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以及大量握在索尼、华纳手中的作品,都被QQ音乐买走了独家版权,但姚谦本人并没有拿到钱。
丁博问过许多词曲作者,他们都和姚谦一样,尚未从数字音乐平台买走的独家版权里分到一杯羹。在丁博看来,版权大战最大的受益方,目前是一些老牌唱片公司,他们&靠着遗留的音乐版权换得巨大利益,来维持现状&。
&当然了,唱片公司可以说,我们拿到了更多的钱,才能做歌手、做音乐,但谁看见了呢?以前我们老会提,XX公司的&天王宫&、XX公司的&天后宫&,但这些年来,一些国际唱片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只是卖版权,并没有什么让人尊敬的进步。&丁博说。
王皓更进一步,把这些大的唱片公司称为&收割机&:&曲婉婷火了,就来跟曲婉婷签一下,事实上,没有互联网营销、没有进一步把她捧红,唱片公司在这方面是束手无策的。&
对唱片公司失望后,做出最快反应的是艺人自己。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吴克群、孙楠&&越来越多的艺人放弃与唱片公司签约,选择单干。歌手胡彦斌甚至在一次演讲中宣称:&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唱片公司了。&
胡彦斌做出这个判断,始于2006年。当时,他与唱片公司尚未合约期满,可公司已当他是隐身:没有新闻曝光,没有预算开演唱会。一怒之下,胡彦斌自己找了赞助商,自己策划、组建团队,在全国做了八场演唱会。
王皓捕捉了这样的市场变化。他找来时下最火的汪峰工作室、小范围内十分受欢迎的&好妹妹乐队&,以及长期在虾米分享作品的一批独立音乐人,寄望于用&虾米音乐人&的整合模式,来对抗版权垄断式的竞争。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虾米提供平台,音乐人各显神通,用户可以免费试听下载,但要听高品质音乐,就要付费;音乐人也可以选择开放免费,以博取更多的听众。虾米音乐根据用户喜好和点击对音乐进行推广,但不从中抽成,号称&收入全归音乐人&。
王皓曾豪情万丈地为虾米定下一个&百万音乐人计划&:一百个音乐人,每个人能通过虾米赚一万块。百万的总数很快实现了,可收入能到一万元的人屈指可数。防止四海皆准的&二八&定律再次起效: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赚走了绝大多数的收益。
在虾米上被试听最多的音乐人,还是汪峰。紧随其后的,既非上过《我是歌手》的李荣浩,也非人们熟悉的曲婉婷,而是作曲家石进。石进在虾米上传的纯音乐作品《夜的钢琴曲》累积有近8000万点击量,他因此收入颇丰;但在其他音乐网站,石进鲜人问津。
音乐人程璧在虾米上获得的点击量是800多万,这个数字不算少,足以长期占据&虾米音乐人&首页的重要推荐位。然而,巨大的点击量为程璧换来的直接收入,却很少。&现在还是得靠卖实体唱片和商演。&程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依照用户投票,程璧的第二张专辑《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入选了虾米的&寻光计划&。寻光计划旨在帮助独立音乐人进行专辑制作与宣发,虾米会扮演半个唱片公司的角色,并占有专辑的部分版权。
&我们赌的就是未来产业方式的变化。只要有才华,通过互联网你就可以成为明星,不必跟唱片公司签约。如果这个模式成功,未来所谓独家版权争夺这件事,也就不存在了。&王皓对南方周末记者描绘着他眼中美好的未来。
但在音乐人姚谦看来,唱片工业瓦解之后,华语圈音乐人粗糙的成长方式,恰恰是最为让他担忧的。
前段时间,姚谦去参加IFPI(国际唱片协会)举办的一个国际歌手比赛。他清楚发现,韩国歌手的包装系统很完整&&从外观、音乐定位,到表演形式都十分到位。相形之下,华人歌手揣着一首歌,上台便唱唱唱。&用自以为很厉害的方式,使劲地卖力地表演。模仿自己心目中的巨星。&姚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实很糟糕。&
&也有一些独立音乐人会拒绝系统的经纪。事实上国外的独立音乐人,都有完整的经纪,这也是为了听众更好地享受他们的音乐。&姚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显然,经纪系统尚未进入任何一个试图颠覆旧传统的新型音乐平台眼中,包括虾米。
版权司法管理混乱,激发了&第三方&这种中国式智慧。有些音乐App没有歌手的版权,但仍然提供曲目的试听和下载,只是同时会打出一行小字说明:音乐来自第三方。 (何籽/图)
每个App都有自己的习性
今日版权混战的场景,在姚谦看来似曾相识:唱片时代,艺人大红之后,下一张专辑总要被各家公司抢得头破血流,以求独家。
但数字平台不太一样:当红歌手被各家瓜分得七零八落,听歌的人就得在手机上下载七八个App。
&我们做音乐,还是希望容易被聆听到。&姚谦语气谦和。
尽管也为尚未落入他口袋的版权费&赎回&感到高兴,但有些事情姚谦并不认同。&我反对数字音乐平台找来以前唱片公司的老先生、老太太,给他们个&官&,把旧的关系、曾经红的音乐版权拿来,就结束了。&姚谦觉得,数字音乐平台应该努力的方向是:花功夫了解听众,合理地分众、恰当地推荐音乐。
在这方面,虾米有开发、调试多年的&虾米猜&: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智能推送歌曲。喜欢听张国荣的,下一首可能会听到陈百强;喜欢李荣浩的,虾米则会推荐独立音乐人马頔&&不光是推送相似歌曲,还会有适当的引导,以便让新歌和新人能进入听众视野。这也是石进在其他网站鲜人问津,却在虾米点击超8000万的原因。
姚谦则比较认可网易云音乐的模式。作为行业的后来者,网易云音乐2013年才正式上线。那时,包括QQ、虾米、酷我、酷狗、多米、百度、天天动听在内,已经有近十种音乐产品霸占着用户的电脑和手机。网易要想出头,只能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歌单,成了网易云音乐设计之初最重要的概念&&这并不新鲜,在豆瓣上,网友早就习惯把自己喜欢的电影和书籍分门别类,做成&豆列&。但在数字音乐市场,没人觉得歌单会成为一款音乐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早期推广时,网易请一批艺人、歌手、音乐人,制作自己的歌单,再向用户推送。于是,刚到网易的用户可以窥探丁磊的音乐喜好,喜欢朴树的也能惊喜地发现,App首页为他推送了&朴树的个人推荐&。一些资深乐迷听多了歌单推荐,便开始建立自己的歌单,点击量高了,也就成了新的&大V&。
网友修治在网易云音乐上有一千多粉丝,不算太多,但比丁磊多。他认为网易歌单十分适合他这样的&强迫症患者和整理癖人士&。修治受人关注,是因为曾在宋冬野的作品《关忆北》下发表了一条评论,追溯他被歌声触发的一段少年记忆,一个关于人字拖的荒诞故事。
没有什么模式不可复制。网易也有虾米引以为豪的&音乐人&计划,虾米则借鉴了网易曾经视为核心的&歌单&模式。百度音乐更进一步,为歌单冠以&智能&之名,要结合用户所处的情境&&时间、地点、周围环境,乃至家具布置、盘中食物来推荐歌曲,一脚跨进了音乐的&生活化&;QQ音乐又打算把生活化的音乐再硬件化,要推出智能音响、车载设备。而同样的计划,虾米和网易也有。
在姚谦看来,最终,伴随着各家网站日益稳定而明确的气质,数字音乐平台势必会完成分流。只不过这样的分流,不会,也不应当是以版权的割据来划分。
(孟雨蒙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1下一页
李晓婷 袁蕾 实习生 席郁兰
明星是韩国音乐剧市场的主力军。一般来说,只要有票房排名前五的音乐剧明星出演,就至少会吸引5...
就作曲家的相互关系而言,萧邦和李斯特只差一岁,这很容易想象与理解。李斯特只比瓦格纳大两岁,...
乐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重要的还有一种听觉能力与听觉习惯。尤其处在现代环境下,许多...
对祖宾·梅塔来说,最重要的一场音乐会是他在2013年9月促成的,地点在克什米尔。他“让印度...
继今年初以来,国内音频行业不断陷入各种纠纷与口水战。不过,正如喜马拉雅所说的那样,“我们唯...
被抢夺,这是朴树42年的人生里第一次跟犯罪打交道,还觉得挺乐。虽然手机里的照片没了让他略不...
多留一些耐心给数字音乐,未来只会更好玩,不会越玩越无聊。
7月9日,国家版权局发布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行为,并于201...
日,王晓京在天津病逝,享年58岁。他经营、合作过的音乐人和乐队包括崔健、...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QQ音乐与网易的版权官司:双输!
来源:作者:倪叔责编:刀马
腾讯与网易的版权官司是近期行业聚焦的一件大事。目前行业都希望通过维护版权的路径建立行业壁垒,但事实上正在发生的是:包括腾讯、网易、酷狗、酷我、虾米、天天动听、多米等等众多在线音乐平台之间其实存在互相诉讼的情况。其中腾讯通过法律诉讼微信封杀的方式抢夺市场非常霸道,而网易是被腾讯挑上的第一站,如果诉讼成功或引发行业多米勒骨牌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节点,值得关注。在上一轮腾讯、网易乃至多家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口水战之后,音乐版权的江湖似乎消停了一段。一来,是因为春节长假的天然因素延缓了暗战的升级,二来,战场由明转暗其实是在酝酿新一轮的爆发。在表面的平静下,非内部人士很难得知究竟有多少暗流在涌动,但是如果你关心这个战局的话,你应该能想到,平静过后一定是更猛烈的暴风雨。果不其然,在海洋音乐联盟忙着忽悠投资人的钱来帮助自己上市、阿里音乐忙着宣布整合奠定自己巨头的位置之时,腾讯和网易的音乐版权官司开庭了,而双方的新一轮大战就此拉开帷幕。从一个外人角度来看,两大巨头的正式开战已经宣告着我们习惯依旧的免费音乐时代的确出现了变数,而这种变数的走向应该不是希望省钱的人们想要看到的。也许,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未必是坏事,但是从短期来看,涉及到这场官司中的方方面面恐怕都不会是赢家。在线音乐要变天倪叔记得在几年前,宋柯曾经说过,当下音乐产业很难有资格平等地坐下来和其他产业谈谈版权的问题,更何况业内自己也并不齐心。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几年前两次所谓大规模的唱片界联合向百度讨说法的版权行动,最终都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在整个电信运营商称霸数字音乐领域的时代,唱片公司――或者说整个音乐产业都没能在版权方式真正有所作为。但是,这种局面在在线音乐平台兴起的时代,似乎发生了变化,版权价格开始飞涨,而拥有大量版权的唱片公司的底气也开始足了起来。在腾讯和网易率先在版权方面相互诉讼之后,关于版权真正的战争终于在中国内地正式打响了。请注意,我这里用的相互诉讼,事实上在这个相互诉讼的关系中,包括酷狗、酷我、虾米、天天动听、多米等等众多在线音乐平台都没能置身事外,彻底成了一个乱局。假如,真的只有腾讯和网易两大巨头参战,那么这场大战的结果未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但是群雄并起的局面则意味着一个享受免费音乐已久的大众并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局面:在线音乐要变天了。事实上,从海洋音乐和腾讯音乐开始大量囤积独家版权开始,就意味着有资本市场开始看重音乐这块蛋糕,付费下载的时代已经注定将会到来,区别只是这一天来得早一些还是晚一些,费用贵一些还是贱一些。从倪叔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战局混乱,但是在三大唱片的影响下,几大在线音乐平台已经开始接受收费的模式,虽然这其中有的人很迫切,有的人并不情愿,但是大势已成,不可逆转。不过,所谓的大势已成也不过是指音乐平台巨头们之间的彼此妥协。究竟市场是不是真的能够形成,还需要观察。当然,那些不差钱的巨头们耗得起,对他们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其实是提前布局以便在未来的这个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所以,谁也不要标榜自己是音乐版权正规化进程中的卫道者,大家都是一群追逐利益的蛀虫而已,包括所有在叫嚣着互联网精神就是免费的音乐使用者。然而,即便腾讯和网易的官司有了最终结果,真的有人能够兴奋地收割利益吗?网易成不了赢家网易云音乐的确是一款令人刮目相看的产品,它独特的用户体验和迅猛的势头让所有竞争对手都不敢小看。或者,从某个角度来说网易云音乐渐渐成为了市场上用户口碑最好的音乐产品。这或者也是腾讯关于音乐版权的第一枪并没打向和自己用户量级相当的酷狗音乐或者天天动听的原因。在武汉法院审理的腾讯和网易之间的音乐版权纠纷中,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腾讯诉网易侵权的案件,二是网易诉腾讯侵权的案件。日前,开庭的是前者。在这场官司中,对网易来说无外乎胜负两种结果。败了不用说,他们可能面临需要支付中国音乐版权史上最大的一笔赔偿金的局面,同时也会是风头正劲的网易云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污点。网易云音乐目前对外公布的用户量是七千多万,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和qq音乐、酷狗音乐这种用户数早就超过两亿的对手来说,他们还需要加紧脚步追赶。虽然,按照目前的舆论倾向来看,即便网易云音乐输了,可能也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是败诉就是败诉,不可能没有负面的影响,同时对运营团队的士气也会是一种打击,而在之后的运营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些许畏手畏脚。那么,如果网易云音乐赢了,他们是不是就是赢家呢?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网易真的赢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反诉腾讯的官司也不可能胜诉,但是更重要的是,这种胜利只能是阶段性的胜利。竞争对手积累了大量的独家版权,这个问题不解决,始终会成为悬在网易云音乐头上的一把利剑。找到在版权垄断的局面中切实有效的自处之道,才是网易能够真正成为赢家的条件。在此之前,一切阶段性胜利都只是过程而不会是结果。腾讯成不了赢家事实上,在双方的版权论战中,腾讯始终没有占什么上风,当然这种公关方面的疲软从“3Q大战”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大众来说,一个以抄袭和盗版出名的公司,以受害者的身份来捍卫自己的版权利益,似乎是有点可笑和荒谬的。你可以笑,但这并不荒谬。即便是一个小偷,在没有被审判前,依旧拥有公民权利。就这起官司来说,腾讯同样会面临胜诉和败诉两种结局。如果败诉,对腾讯的打击一定要比网易大得多。扔了几亿出去布局版权市场,处心积虑地到武汉这样一个微妙的地方打这场官司,还背负了无数的骂名,如果还是铩羽而归,实在是无法接受。但是,如果胜诉,他们会是赢家吗?我们真的无需去纠结于腾讯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形象问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他们还是犯了几个非常致命的错误,这些错误恐怕会让他们最终还是无法成为赢家。第一,准备不足,胜负难分。在腾讯起诉网易侵权之后,网易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反诉腾讯使用了自己拥有独家版权的作品。这无疑让腾讯本来看起来理直气壮的诉讼看起来有些滑稽。花那么多钱养了一个庞大的维权律师团,连这种基本的防御机制都没有考虑到,有点说不过去。在开庭之后有人记述了庭审当日的某些过程。原来,腾讯主张权益的一部分歌曲――比如华研音乐的唱片版权已经到期,并且独家授权给了阿里音乐。这本来没什么,因为腾讯主张权益是其在拥有这些版权期间的权益。但是,在qq音乐内居然还存在这些歌曲并没有下架,只是将其标注为第三方来源。要知道,第三方来源是否合法,一直是版权官司争论的焦点之一,甚至也是腾讯一直以来为了维护自己权利而一直想要否定的行为。更夸张的是,网易的技术人员居然在法庭上现场操作,证明所谓第三方网站来源的这些歌曲,居然一直就在qq自己的服务器上。不得不再质疑一次腾讯的法律团队。如果这场官司赢了,那么以这场官司为案例,腾讯接下来恐怕会在成为其他人靶子,包括网易在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腾讯的这场官司胜负很难分开考虑。当然,如果腾讯的目的只是想要针对网易云音乐,将其扼杀在摇篮里,那么就是另一回事。但是,网易也不是一个输一场官司就会放弃一款产品的创业公司。顺便说一句,出于好奇,倪叔亲自去qq音乐找了几首华研的歌曲验证了一下。包括林宥嘉的《傻子》、《浪费》,ella的《坏女孩》、《我就是我》、动力火车的《无事生非》、《影子的影子》在内的多首表明来自第三方的歌曲确实都在qq的服务器上。第二,过于嚣张。这一点不想多说了,之前很多人都对此颇有微词。以微信封杀竞争对手为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出了一种店大欺客的架势。包括倪叔在内,很多普通网友都多少会对此感觉到不爽。要知道,在联网的世界里,人心还是很重要的。在你的产品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时,大家只能忍着。武汉中院也脱不开身也许,腾讯和网易的版权官司会成为中国司法界值得记录的一场官司。那么,审理了这场官司的武汉中院知识产权庭是否会获益呢?如果,武汉中院能够始终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犯错误的话,或许可能。但是,如果它在整个过程中因为故意或者疏忽犯了任何错误,都不会是好事。要知道,腾讯和网易都是巨头级的企业,谁都不会吃哑巴亏,如果找不到理据还好,如果找得到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可是,武汉中院做到了吗?我不知道。不过,已经有质疑的文章开始出现在了网上。所以,以下疑问不代表倪叔观点,只是收集了一些网上的言论。腾讯和网易加起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很多城市都有公司,但是为什么要在一个双方都没有设立公司的武汉起诉?而腾讯连带诉讼的武汉联通为什么后来放弃索赔?为什么腾讯和网易互相诉讼,而在法院的官方通稿中,只提及了腾讯起诉网易?而在上报知识产权案例的时候也只申报了腾讯诉讼网易?为什么武汉中院知识产权庭的何庭长会在诉讼期间和腾讯的法律部门负责人同时出现在一个论坛上,交往过密?(倪叔案:同时参加活动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错,但是如果能避讳一下更好。)受众和唱片产业不会是赢家对于受众来说,我们最希望的是能够有足够丰富又免费的音乐资源可以随时使用。当然,从理智的角度讲,我必须承认这种想法是自私的。音乐产业也要活着。这场官司无论结果如果,必然会推动版权规范化,也就是说会加快推动音乐下载付费的进程。从长远来看,规范的市场才能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产品,但是多花银子恐怕避免不聊了。那么,对音乐产业来说音乐下载付费,肯定应该是好事了,终于有了一个赚钱的方式了。其实,未必!合理的版权收益和版权环境才能真正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而以垄断为目的将版权炒到一个非理性的高价不一定是好事。就好像之前视频网站恶性竞争时,将电视剧版权炒到一个极高的价格,但是并没有给产业带来好的发展。而且,目前的音乐产业的确应该进行一轮清洗,有些失去竞争力的公司就应该被淘汰。但是,版权大战让一些公司凭借独家版权授权得以苟延残喘。但是,基本问题没有解决,这种苟延残喘只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音乐的收费本来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被加快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并不奇怪。从长远来看,解决了这些问题,必然会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救世主,没有英雄,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明白。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虾米音乐版权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