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告诉我如何搜索英文的网址,我需要碰撞搜集一些各国英文的概况、礼仪、风俗的内容。谢谢!

跨文化交际_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疾风资料库
跨文化交际_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发布时间: 10:42&&&&发布人: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摘要: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因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愈加明显,这为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跨文化意识的导入要坚持实用性、阶段性、持久性原则,并具体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跨文化意识的策略。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交际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In the foreign business activities,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in the conflict caused more obvious, which made for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to practical to insist on, stage,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and specifically propo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to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strategy.Keywords:Business 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商务英语专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自如地与外国客商进行沟通,这正是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它通常指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群体与另一种背景的人或者群体所进行的交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中西方人无论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还是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词义、句义理解上的差异。不了解他国的文化,这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及日后的商务交往中遇到文化障碍,甚至是文化休克。如跨文化谈判实践中的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的掌握;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符号不对称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涉外交流时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对于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商务英语专业在各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但其教学大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学校往往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与日常的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分离,只是简单地用中文讲授跨文化知识,但在商务英语的专业课中(如外贸函电、商英阅读)却注重语言知识技能,其教学目标是讲授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偏重语法训练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同时造成了交际障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导入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为日后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时安排有限,专业知识繁多,而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因素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一)实用性原则现阶段许多英语专业都开设口语课,有的还是外教任教,但教学内容常常局限于一些生活用语,与商务实际运用联系不大。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没有完全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看书,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合国际竞争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跨文化知识必须要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结合,那些课堂上教授的跨文化知识,应该与学生在各商务情景中的英语交流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就文化而学文化。(二)阶段性原则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导入的文化内容。(三)持久性原则文化一词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非短期内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文化的学习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持久性原则要求将目的语的文化持久、系统、高强度和循序渐进地导入。通过案例法教学、任务法教学、情景法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和商务文化方面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再通过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历史、文学、典故、习语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理解目的语商务文化。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一)在商务英语基础阶段多开设文化欣赏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了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应开设一些英语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中外礼仪、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学选读、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国际商业文化等课程。(二)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实用性每一门商英专业课程其中的语法、课文、词汇、听力材料、泛读材料,无不包含文化内容,只有将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导入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多渠道的合力教学,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合格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人才。如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例,过去人们往往都过多的专注于商务英语写作的书面格式、语用规范等方面的“技术性”要求,而对商务英语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跨文化意识”重视不够,或根本就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实际上,将“跨文化意识”纳入商务英语写作框架之中,可以使商务交流的目的和用途表达得更明确、更容易被对方接受。我们在商务英语写作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1. 词汇表达方面在商务英语写作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中对于同一词语理解的差异性,我们在使用某个表达时不能只注意其语意层面,还得从跨文化知识的角度进行揣度。比如,在中国成语中带有“狗”字的往往都是含有贬义的,如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等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视狗为忠实的伙伴,“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因此,在平常的词汇积累时注意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加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2. 语体风格方面除常规的语体格式和篇章规范外,还应该注意中西商务书面交流时语体风格方面的文化因素。一般而言,英美商务人士更注重商务书信、函件等的简练、准确和直观;这与中国人的间接、委婉的表达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当用英语进行商务写作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避免写作中母语文化习惯的干扰,从篇章大局把握,在整个语体风格上与国际商务写作保持一致。(三)多渠道文化沟通,提高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其有一定的直观理解。如可以采取展示目标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而且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结语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各国间的文化差异也造成了语言交流方面的差异。商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相关商务类背景知识,有针对性地习得和扩充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不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激励他们去掌握目的语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冲破本族文化的束缚,从而提高其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为其美好的前程打好基础。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摘要: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借助跨文化交际理论中高低语境和高低权利距离文化的研究成果,对存在于《喜福会》中的文化矛盾和冲突现象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不同文化间的交往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对于华裔来说,要在继承母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新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融合。关键词:喜福会;跨文化交际;高低语境文化;高低权利距离文化;文化融合“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包括不同交际模式对交际双方产生的不同效应。”Geertz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共享的意义系统,决定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对世界主要事物的感知、认识、和态度。任何一个社会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受到这一意义系统的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一意义系统就根深蒂固地扎在人们的脑海里,并开始时刻左右着人们的言行、思想和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交际双方往往感到身不由己,无法摆脱本族文化程式的束缚,交际因此变得非常困难。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探讨交往中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会发生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产生什么后果,以及如何解决和避免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已达到有效的交际的目的实际问题,而很少涉及文学文本。但正如顾嘉祖所指出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研究表层文化。更要向深层文化挖掘,不然跨文化研究就无法深入,而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等这些隐蔽的领域经常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如果脱离文学文本来搞跨文化研究,那么这类研究就会囿于表面,比较肤浅。外国文学应该被看作是研究异质文化隐蔽文化的宝库。以下本文即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成名作《喜福会》,书中详细描写了中美两种异质文化的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融合。《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之作,该书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并被选人《诺顿文学入门》教材。它所讲述的是四个家庭四对母女之间的不同故事。《喜福会》这个小说的题目就是来自母亲们打麻将的聚会,这四位母亲虽然移居美国已有几十年,但从小受过的中国传统式教育已经渗透于她们的骨髓与血液中,她们完整地保留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对故乡念念不忘。他们把自己封闭在华人圈子里,喜欢群居,家庭观念强,她们用中国的语言、生活习俗和思思维方式生活在美国。她们对女儿们的期望也是“美国人的环境,中国人的性格”。而女儿们则是在美国出生长大,接受了美国主流文化,在文化身份认同上她们也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她们拒绝说中文,认为中国的语言、习俗都是落后的。女儿们说美式英语,吃美国食品。钟情于美国男孩,“除了头发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她们的内部都是美国制造的。”这样母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演变成两种文化的碰击,正是因为表达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灵历程,这部作品在美国可谓别具一格,受到读者青睐。一、高语境-低语境文化的冲突Hall认为文化具有语境性特征。语境和意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虽然语言符号可以脱离语境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语言符号、语境和意义总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承担语言交际任务。意义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信息接收者联系自己以前的经历和现有的知识对信息和交际经行感知和理解的结果。语境对意义理解的影响程度因文化不同而不同。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较多的信息量是置于交际的环境中而不是包含在语言的传输中,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是有肢体语言,环境语言来传递的,明显的语言代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一切“尽在不言中”;低语境则相反,绝大部分的信息由明确编码的语言来完成的,只有少量的信息蕴含在隐性的环境中。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处在高语境一方,美国则处于低语境的一方。Hall还将中国的这一文化特征同汉字联系起来,认为汉字是一种艺术,凡是艺术的东西都是高语境的。当来自两种文化的人们一起交流时,矛盾和冲突就开始出现。高语境文化中,交际风格委婉,追求和谐,重“意会”:低语境文化中,交际风格直接明确,重“言传”。吴晶妹就有这样一段内心独自“我和妈妈实际上根本不了解对方,我们是互相猜测对方的想法,似乎我听的比说的少,而妈妈则听的更多一些”。母亲以为女儿能听懂自己话里的含义,而接受美国教育长大的女儿则“意会”不了母亲母亲缺省的重要信息。钟林东则从小教育女儿钟韦弗利“咬住自己的舌头”、“疾风无形”“会捉老鼠的猫不叫”等思想。钟林东和吴素云的一段对话就生动地反映了东方的“意会”这一特点。“韦弗利整天只顾着下棋,我可忙坏了。每天,就光擦拭她捧回来的那些奖杯,就够我忙的了。你真有福气,你可没这种烦心事。”对钟林东的“谦虚”,吴素云心明如镜,以一种得意的无奈说:“我可比你还要心烦呢。我们的精美,满耳只有音乐,叫她洗盘子,你叫哑了嗓子她也听不见。有啥办法,她天生这样一副对音乐失魂落魄的模样。”此段对话,也许只有中国人或对中国文化有很深了解的人才能懂得她们实际上在表达自己炫耀女儿的本意。二、高权利距离一低权利距离文化的冲突权利距离是一个社会成员对于各种机构和组织中存在的不平等权利分布的态度,即对社会等级结构的看法。父母和子女、教师和学生、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权利距离高低的主要标准。高权利距离文化接收不平等权利分布,认为社会等级结构的存在很自然,因此权利关系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不同的权利关系,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家里,孝敬、尊敬父母,听父母话的孩子被认为是好孩子,父母反过来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对父母非常依赖。在学校,老师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知识的源泉,学生尊敬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在工作单位,下级仍保持对权利的敬畏,对上级毕恭毕敬。低权利距离文化力求打破权利分布的不平等,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才允许不平等权利关系的存在。因此。父母和子女间往往社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出现不同意见极为常见,他们之间没有很多义务,孩子不要依赖父母,教师不一定是绝对权威,但单位,上级必须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这两种距离文化之间,美国倾向于低权利距离文化,中国则是高权利距离文化的代表。在《红烛》一章的开头,钟林东就有这样的叙述:“我曾经为父母的诺言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诺言对你来说也许算不得什么,因为你压根就不把诺言当回事。女儿可以答应来吃晚饭,但是如果他头疼,或者遇上交通堵塞,或者就想看电视上爱看的片子,那她就不再履行诺言了。”在钟林东两岁的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就为她定了亲,钟并没有反抗,只是静静地长大嫁给天于。而韦弗利虽然在第一次婚姻中听从母亲的意见和一个华裔男子结婚,但很快离婚,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白人男子。吴素云在女儿学钢琴的事情上大发脾气:“女儿只有两种,听大人话的和不听大人话的。只有一种女儿可以住在这个家里,那就是听话的女儿。”吴晶妹则和母亲针锋相对:“你要把我变成我自己不喜欢的人,你希望的那种女儿我永远也不当。”“我不希望做你的女儿,我希望你不是我的妈妈。这儿不是中国,我不是你的奴隶。”钢琴事件之后,母女俩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的分歧一直持续了二十几年之久。她们从此开始各人以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生活。在罗丝和乔丹夫人在宴会上见面时。乔丹夫人委婉地表示反对儿子和“越南人”交往。罗丝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这表明罗丝虽然接收了美国文化,但或多或少还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乔丹夫人还是有一丝的敬意。反而是泰德带着爱意责备她:“难道你就坐在那里,听任我妈决定是非吗?”泰德毫不犹豫地为女友反击母亲,这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苏安梅要求女儿听话,然而女儿对她的话充耳不闻,女儿认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意见,美国人有美国人的意见。从几乎所有的事情看来,美国的意见要好些”。所以她对许多朋友,甚至找心理医生谈了她的破裂婚姻,而就是不愿意向母亲叙述,母亲为此感到伤心。高低权利距离文化冲突在以上的例子中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长大的母亲们对自己的父母言听计从,即使牺牲个人幸福也在所不惜,而在美国这样的低权利距离文化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女儿们则渴望平等,能和母亲们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三、文化的融合以上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和高低权利距离角度分析了《喜福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但在文章的最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们长大成人,在事业和情感上的挫折使她们慢慢成熟起来,深切感受到父母的一片苦心。她们也感受到自己与中国文化一脉相连,不可分割。吴晶妹在母亲死后重新思考她生命的意义时说,“她(母亲)是我唯一可以询问的人:唯一可以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可以帮助我承担我的悲哀的人。”在寻访两个姐姐的过程中,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她就感觉到“自己是个中国人”;当罗丝与丈夫的婚姻发生危机,想去心理医生那儿寻找解决内心矛盾的答案时,她的母亲许安梅告诉她说:“‘母亲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中的一切。心理医生只会让你糊里糊涂,让你黑蒙蒙的。’回家以后,我仔细考虑她说的话。她说的对。”小说中顾映映和女儿圣克莱尔·琳娜之间冲突虽没有钟林冬韦弗利,吴素云吴晶妹这两对母女之间表现得突出,然而她们的关系几乎一直是冷冻的,但最后母亲帮助圣克莱尔,琳娜的婚姻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母亲的爱感化了女儿。钟林冬最终也接受了外国女婿里奇。总之,最后母女之间以各种方式达成和解。《喜福会》这部小说以母女和解为结尾。这种理解与和解的大团圆结局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小说传统的继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一种正确对待文化的态度:继承母文化,吸收新文化。’要在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平衡点,不能只固守自己的民族文化或只信奉新的美国方式而摒弃中国文化传统,要用平等、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文化,这样文化冲突也才能最终达到和解。参考文献:[1]Flodan Coulams,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版。[3]顾嘉祖、徐劲:“文学文本中跨文化交际原则评析”,《外国语》,1998年第1期,第105-108页。[4]谭恩美:《喜福会》,程乃珊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版。[6]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版。[7]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107-113页。
跨文化交际之论文写法【转】
0:27:55|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跨文化交际之论文写法【转】0:03:36|分类: ★跨文化交际专栏|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的导师曾告诉过我们,“论文”至少有3个英文词与之相对应,1个是Researchpaper,1个是Thesis,1个是Dissertation。不严格界定的话,那么可以从学术角度这么理解:Paper对应的是学士水平,Thesis对应的是硕士水平,而Dissertation则是博士水平。当然在实际的科研当中,Thesis与Dissertation并没什么区分的必要,而Paper也可以理解成大学生日常课程中上交的Homework或Assignment,是不能够与后两者相提并论的。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种起着科研前奏功能的ResearchPaper的写法,当然要围绕着跨文化这一主题来讲。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1] 封面(Titlepage);[2] 纲要(Outline);[3] 正文(Body);[4]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其中的正文部分则又常分为3个部分:1)简单介绍;2)论点—论据及子论点—论据等等;3)结论。这其中的每一项在具体写作当中都有比较严格的具体格式要求,如纸张的大小要求啊,字号要求啊,行距要求啊,脚注、尾注及文献索引的要求啊…关于这些具体的要求,国外较统一,国内则由各校自已说了算,有点儿乱。下面给你提供几个参考网址,你先去体会一下这种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参考资料01:河北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样例 [.doc]参考资料02: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参考资料03:A Study on Cross-cultural Barriers in Reading ofEnglish [.doc]掌握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之后,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写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创作思路:搜索—阅读—写作(Weidenborder,n/d)。搜索阶段是毕业论文整个写作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经过的1个阶段,因为你要选出1个好的论题来。而好的论题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搜索出来的,是从图书馆里或者网吧里泡出来的。鉴于大部分朋友都是在选题上有了麻烦,我在后面会侧重这一点来展开说明。等你找到了合适于自己的论题之后,你就进入了阅读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你还是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将与你的论题相关尤其是与你所做出的研究假设相关的资料整理出来,标住好来源,并理顺出几大类观点来。将这几大类观点再比较一下,你会清楚地看出你已经成功地表明了你是在赞成哪种观点,反对哪种观点,或者已得出了1个比较中庸的结论。如果你完成得不错,你的论文基本上已经算是大功告成了。最后1个阶段便是论文的写作了。你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怎么通过文字把所有的资料整合到1个既定的格式里,取哪些,舍哪些,如何开场,如何收尾,怎么样措辞才经济才像是论文,怎么写出规范化的目录页及文献索引等等。为了让大家把这3个阶段记得清楚,体会得深,我们拿河北科技大学的毕业论文样本来分析一下:它的选题是Body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言)。这个选题很糟糕,太宽泛了,说明第一阶段不过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毕继万(1999)的介绍,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姿势与身势)、人体各部分动作和基本礼节动作3种,仅基本姿势一项就包括立、坐、卧、蹲、跪、跑、走等(如涉及到各国的文化,则多达一千多种基本姿势)。试想想,你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野心是不是太大了点啊,区区5,000字就想通吃,开开开什么国际玩笑。选题最根本的一项原则是小题大做,你要narrowdown。比方说噢,我们试着在它的基础上narrow down一下,Head Gestures in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啊哈,细化了吧?我谈不起体态语,但我谈得起头部动作啊。不过还不行,这一选题还是太宽,因为我不仅要谈中国人的头部,还得谈美国人的、法国人的、意大利人的…还得narrowdown啊。Head Gestures in Sino-US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嗯,这回好多了,我只谈中美国人的头部。不过还不好谈,因为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涉及得也太广了啊,什么教学啊,商务啊,外交啊…。得,那就再narrow呗:Head Gestures inSino-US Daily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嗯,我的论题想好了,我谈中美两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相遇时头部姿势的不同文化含义造成了两者沟通上的障碍以及该怎么克服这种障碍。不过呢,我这选题是臆想出来的,而不是搜出来的,因此我就很担心它的价值问题,因为选题的第二条黄金原则是,有没有价值。论文的价值有二,一是理论价值,你的论文能够填补现有的体态语研究理论体系空缺,二是实践价值,你的论文使英语教师明白了该教给学生美国人的头部动作,使出国留学生不会因头部的不恰当扭动而造成美国人的误解。那我这选题到底是有没有价值啊?有啊,它能使我毕业!很显然价值的高低又成了问题。我们写论文更关注的是如何产生高价值的论文。要想产生高价值的论文那就难多了,因为你就又得回到图书馆里或者是网吧里去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从宏观的角度看看国内外的身体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方向,这样你就能搞清楚头部研究到底在整个身体语言研究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第二件是紧扣你的选题内容去检索文献,但凡含有你的关键词的书刊、论文都是你要记载下来的资料,当然也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去检索。如果可查得的资料甚多,一方面说明这个论题挺重要的,另一方面说明你得进1步细化选题;如果可查得的资料少呢,一方面说明这个论题可能很不重要,另一方面则说明你的论题很可能会填补一项空白。那好吧,我就按这一思路在网上为大家搜一下这个话题在国外的讨论程度():Head Gestures in Sino-US Dai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 按整个标题搜得的结果为十个,都不相关。结论:没人写。[2] 按headgestures关键词搜得的结果为7,000,000个。结论:太多人写。[3]增加关键词,head gesturesAmerican,结果为3,510,000,且前十条索引当中显示美国与它国的头部研究有很多。结论:很理想。[4] 更换关键词,head gesturesChinese,结果为758,000个,结论:外国人对我国人的头部研究也挺多的。
[5] 增加关键词,head gestures AmericanChinese,结果为556,000,前十条显示,直接将中美头部拿来比较的论文基本没有。结论:将两者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总结:有关选题Head Gestures in Sino-US Daily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的国外研究较少,但头部姿势探讨得较多,该选题有一定的价值。那国内相关研究的情况是什么样哩,你用百度去试吧,我都搜累喽。上面展示的这一过程一方面让你进行选题的自我评估,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告诉你怎样用互联网为自己的论文搜索资料。不过,你必须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有许多学术论文或著作在网上是搜不到的,所以说学校图书馆是产生论文最理想的地方,千万不能偷懒噢。选题的工作是在辛勤的阅读中提炼出来的,是日积月累的那么1种活儿。在你日常的阅读中有可能灵光一现,你就突然有了个选题,然后你就按如上的步聚去检验其可行性就成了。所以啊,大家不要在逼我给大家找论题了,自己找更有意思,毕竟本科毕业论文的出发点是让大家练习练习搞学术、科研的基本功么!第一阶段如何进行以及怎样使选题浮出水面基本上交待清楚了,下面我们看第二阶段的例子:People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not only through verbal communication but also through no moreover, the latte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Body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thusthis article intends to present its meaning and talk it briefly sothat we can improve ou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bilities byunderstanding it well.从该论文的简单介绍部分我们看到,其核心论题是,“简要解释身体语言的意义以便利我们的交际活动及对异文化的理解。”那么该文是怎么介绍身体语言的呢?The second part talk about theterm—body language briefly, including its concept andclassificatio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knowing how we communicate. The third part is the most vital one,in this chapter, this paper talk about several sorts of bodylanguage with lots of cases which embody the conflic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detail including gestures, eye behavior,facial expressions and posture. The fourth part talk aboutdifferent meanings of body language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personal space, if we know the knowledge of this two aspects, wecan avoid the embracement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paper.其论文主体框架也就是这样的:[1] 身体语言的定义、分类、文化含义及重要性;[2]身体语言所引起的跨文化冲突,以姿态、眼部动作、面部表情及体势等交际实例为证。[3] 各国身体语言及空间取向的不同含义及重要性;由此你便可以看出,该文的原作者在论文创作的第二阶段,是本着介绍身体语言以便利跨文化交际这个论题核心,通过阅读收集了一定量的身体语言论述资料,并进而梳理成了姿态、眼部动作、面部表情、体势及空间取向等5个主要类别。前有概念解释,后有意义阐发,很不错的噢。我相信你到现在已经有了鲜明的印象了,该怎么去进行这第二阶段的阅读、分类及升华工作。同时,我也希望你能留下另1个更为鲜明的印象,那就是选题恰当与否是你论文的生命源。[3] 硕士论文的写法(选题)这一层次的论文开始以科研为导向,亦即所有的论文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水平及学术水平。研究生研究生,不搞研究怎么当研究生。作为一名研究生,一方面要积极的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地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有了这两项坚实的基本功,那么等到毕业后或者是读博后,即可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为祖国的建设效力了,呵呵。#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谈论文写作的问题,也就是在谈科研方法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几本这方面的权威之作。我认为每个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都应当将以下书目视为必读教材:[1]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 韩宝成. 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文秋芳.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 David Nunan. Research methods inlanguage learning. SFLEP. 2002.我们还是依托着硕士论文的基本框架来探讨论文写作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吧。硕士论文的基本结构(文秋芳,p. 292):[首部]封面(Title page);签名(Signaturepage);英文摘要(Abstract in English);中文摘要(Abstract inChinese);感谢词(Acknowledgements);目录(Table of Contents);表格索引(List oftables);图型索引(List of figures)。[主体] 五章式(FiveChapters):介绍(Introduc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方法论(Methodology);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四部式(FourParts):背景(Background)(含介绍与文献综述两章);方法论(Methodology);结果与讨论(Resultsand 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尾部]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pendices)。论文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写作当中可以按需要增加一定的章节,但其主体框架则应以上述格局为参考标准。由上述结构我们可以看出,硕士论文的写作的主要谋篇思路是:先简单介绍绍一下这项科研工作的整体框架;然后全面概括国内外在你所要探讨的论题上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存在着哪些不足,并彰显出你的论文所潜在的科研价值;接着具体提出你的实验假设及检验假设的具体过程、数据的采集及分析的方法等等;随后着重展示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讨论,最后全面综合这些讨论,形成此项研究的最终结论以及这些结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要是有可能的话再放眼一下本项课题研究的未来走向,以便利于后来的研究者。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及审核基本程序是:
[1] 获取答辩资格(公开发表论文一篇,通过二外考试);[2] 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3] 撰写并上交开题报告;[4] 查找资料,实施实验,撰写论文;[5] 导师指导论文,按导师意见修改论文;[6] 上交终稿,论文外审;[7] 外审通过后按要求进1步修改论文,装订成册,上交数份论文;[8] 论文答辩;[9] 结果公示;[10] 获取硕士学位。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硕士论文写作的难点也是以选题为最难。题选得好,接下来的步骤就好进行得多了。因此,我这篇指南在硕士论文层次上就只谈1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怎么选题,怎么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内选题。选题的确定是以开题报告的递交为标志的。开题报告也就是你论文的写作提纲,其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你的选题内容、在此选题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你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换言之,选题的前提条件是你要全面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正是文献综述的意义所在。那么怎么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内选个好题,怎么给自己找个合适的位置呢?记得有个网友在回帖中说,“我想探讨的,前辈们都探讨过了。”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对的,只能说明书读得不够,视野不够宽广。看不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全貌,也就自然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看不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全貌是件很危险的事儿,因为在你看来是相当不错的选题,其实别人几年前、几十年前就已经探讨得很深厚、很全面了。那么怎么才能看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全貌呢?很简单啊,找介绍这方面知识的学术著作来读啊,或者找名家的论文来读,因为博士们、教授们所出的专著实质上就是他们的学术论文,而学术论文则无不是以文献综述为开始的。胡文仲先生所著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便是能够使我们把握跨文化交际研究全貌的一本很理想的书,希望大家能找来读一读。接下来,我会以胡文仲先生的论述框架为依托,参考其它几本著作,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为大家简要展示一下这一学科的研究概况。一、研究的取向问题:胡文仲先生在文中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当本着这样1个顺序来进行(p.7):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换句话说,研究的重心应当落在主流文化的国别研究上(如选择中美主流文化差异来研究,而非我国国内的满汉民族差异)。这主要是从研究的价值角度来考虑的。当然你并不一定要随波逐流,可以走自己的路。我的硕士论文便是走了个冷门,专注于小群体文化,运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去研究如何在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实现教育的平等。二、跨文化交际研究概貌:第一方面 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界定研究定义及特征源起第二方面 文化的深层结构研究:价值观 文化模式 宗教与世界观 家庭 历史等第三方面 跨文化交际过程研究: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之间的关系与各自的特点语言交际:语言与文化 萨皮尔—沃尔夫假设及检验 词义与文化文化与翻译 语用规则与文化 交际风格与文化非语言交际:[1] 体态语:基本姿势(姿势与身势)基本礼节动作(握手、亲吻、拥抱、微笑、体触、女士优先)人体各部分动作(头、脸、目光、臂、手、腿)[2] 副语言:音量 音质 音幅 语速 非语义声音 沉默 话语轮接[3] 客体语:皮肤修饰 体味 衣着 化妆
影响翻译过程的跨文化因素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密切关系,使得翻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越来越引起翻译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影响翻译过程的跨文化因素是很多的,本文着重以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为依据来讨论中西方伦理道德差异这个跨文化因素是如何来影响翻译过程的。[关键词]翻译 文化差异 伦理干预[中图分类号]H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33-02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翻译这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什么样的翻译结果才能使原文和译文在两种文化的读者中达到相同的效果呢?当然不能光靠两种语言之间的字面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同时还要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cultural translation)。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Bassnett在论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将语言比作“文化体内的心脏”,并指出“外科医生在给心脏做手术的时候,不能无视其周围的机体,因此译者也不能将文本孤立于文化之外,否则必有不妥”(1991:14)。 Hall曾说过:“人类生活中还没有哪一方面是不受文化的影响,不被文化所改变的。”()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不可避免也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一个译者不仅仅要掌握两种语言——目标语和源语,还要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包括目标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发展、伦理道德、审美观念、情感生活等等,以及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在译文中寻找与原文相当的真正意义上的对等词,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对等也就是文化层面上的对等。实际上影响翻译过程的跨文化因素是很多的,下面就以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为依据来讨论中西方伦理道德差异这个跨文化因素是如何来影响翻译过程的。一、再现(representation)的伦理西方翻译伦理研究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期间,在翻译伦理研究方面功不可没的一位学者就是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他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大伦理模式,即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传意的伦理、规范的伦理和专业责任的伦理。译文对原文的“再现”其实就是对原文的“代言”,就是要体现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切斯特曼认为再现的伦理重在“真理”(truth),强调译文必须再现原文、再现作者的意图、原文的文化。然而纽马克(Newmark)看到了切斯特曼观点的不足,对其做了完善。纽马克认为译者有权根据原文的权威程度在文内或文外对译文进行修改,甚至可以拒绝承担翻译任务,得出原文以及译文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完善补充的结论。(Bell)的翻译心理学模式体现出的翻译过程也告诉我们译文只可能最大程度地接近原文,而不能完全“再现”原文。贝尔将翻译过程大致划分为“分析”与“合成”两阶段,各自包含三个不同的操作层面:句法、语义、语用。同时必须考虑到一个不稳定、本身也是破坏稳定的因素,即可解读性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条件在目的语中的差别。在这个复杂的翻译动态过程中,译者很难做到完全摆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也很难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和原文作者重合。由此可以看出,纽马克的观点对于切斯特曼的再现理论思想做了有力的补充。二、伦理干预的体现每个社会,每个民族都有其根深蒂固的伦理价值观,正是因为这种伦理价值观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民族的人们的言行举止、道德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一个民族的伦理文化中被人们所接受的道德标准在其他民族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一文化现象的存在自然而然会给译者带来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译者要对译语国和源语国的伦理道德标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知道如何翻译才能使得译文在源语国和译语国的读者中达到相同的效果。(一)两性关系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社会。千百年的封建文化造就了中国这个在伦理上相对保守和敏感的社会。而相比之下,西方的伦理标准却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正是这两种伦理标准的不平衡性使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翻译。中西方伦理差异在两性关系上表现最为突出。这里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译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But I, a maid, die maiden-widowed这是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句话,是朱丽叶在决心去死的前夜,盼望着夜色降临,好挂一条软梯,让她的心上人在流亡之前,爬进闺房与她共度难解难分的一夜。对于这个译文有两种翻译,第一,他要借你的(软梯)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朱生豪译)第二,他本要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方平译)按照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方平的翻译可能是更贴切一些,因为他的译文再现了原文、再现了作者的意图、原文的文化。既然朱生豪的译文与原文不那么匹配为什么他还要如此翻译呢?原因就在于这与当时中国的伦理文化也就是性禁忌有关,在那个时代,性是个禁忌的话题,对于一个没有出嫁的女人来说,竟然想让心上人登上自己的床,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化是绝对不允许的,会被人们认为是淫贱的,是违背了当时的伦理道德的。正是受到中国性禁忌文化的影响朱生豪才如此翻译。这一点也正能说明纽马克对切斯特曼再现伦理的不足之处的完善,也就是翻译不能光是再现原文、再现作者的意图、原文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译语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伦理道德是相对开放的,所以这种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方平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翻译家,对此又作了重新的翻译,然而他的译文在他的那个时代是能够被认可的,原因在于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当然看待伦理道德的标准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性的问题已经不再像朱生豪那个年代那样避讳了。所以他的译文是能够被接受的,因为该译文符合了当时的伦理标准。再比如在《迦茵小传》的两个译本中,杨子麟把原著中的一些有关男女情爱的描写,特别是女主人公未婚先孕的情节隐去,结果因符合当时的伦理标准女主人公被誉为是“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中之天仙也”。对此评价很高,这也正是纽马克对于再现伦理的一个补充,译者有权根据原文的权威程度在文内或文外对译文进行修改。而几年后,该著作被林纾翻译的时候,因为没有对原著做删减,女主人公就被人认为是“淫贱卑鄙,不知廉耻”的,就连译者本人也难辞其咎,这也正是因为受到了当时中国文化的影响。(二)文化误读翻译中的文化误读问题在中西伦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也是不能被忽视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造就不同的伦理图式,如果译者以目标的伦理图式为出发点去填充出发文化的伦理图式的空位,往往就会造成文化误读。比如朱生豪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时,就多次用“孝”去译原文中的表现本性和亲子关系的nature和love,其“孝”的内涵要远比nature 和love大的多,而在孙大雨的译文中,他仅仅使用了两处“孝”,他把love译成“爱”,而不是“孝”是因为这两处是不能等量的。他怕引起读者的误会,这也正体现了切斯特曼再现伦理中的再现原文、再现作者的意图以及原文文化的特点。三、结论翻译活动不仅仅是语言活动,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样也会影响翻译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译者要重视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对于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都要有所了解,使译文在译语国家和源语国家的读者中产生相同的效果。基于切斯特曼的再现伦理所强调的再现原文、再现作者意图、原文文化的特点,纽马克对此补充到光强调这些还不够,还要考虑到目标语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原文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重视目标语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参考文献】[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revised ed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1.[2]Hall,E.Beyond Culture,Garden City[M].New YAnchor Books,.[3]骆凤贤.中心翻译伦理研究评述[J].中国翻译,2009(4).[4]刘绍龙.论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对“翻译过程模式”的反思和修正[J].中国翻译,2007(1).[5]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C].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2006.[6]王莉娜.析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J].外语研究,2008(6).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需要钱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