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污水和处理过的水样的bod反应速率常数k会相同吗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 天天文档-文档下载中心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DOC/Microsoft Word
第1章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一.选择题 1.城市污水的性质特征,主要具有的一切特征. A.生活污水 B.工业废水 C.初期雨水 D.混合废水 2.影响城市污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 A.城市采用的排水制度 B.水温,色度,臭味和污水所含的固体物质 C.污水的物理性质 D.污水的化学组成 3.污水所含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A.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体 B.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 C.挥发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 D.重金属和氮,磷 4.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有. A.总氮,凯式氮 B.游离氨和离子态铵盐 C.有机氮和无机氮 D.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5.表征污水中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有. A.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 B.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易生物降解有 机物 C.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D.悬浮有机物,胶体有机物,溶解性有机物 6.5天生化需氧量约为阶段生化需氧量的. A.碳氧化;70%~80% B.碳氧化;5% C.硝化;70%~80% D.硝化;5% 7.一般认为,当废水的 时适宜采用生 A.1.0 8.各项污水有机物综合指标,,和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是. A.TOD B.TOD
C.TODCODcr D.TOD9.污水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 A.痢疾,伤寒和霍乱菌 B.病原菌,病毒 C.肺炎克氏杆菌,肠道病原菌 D.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病毒 二.思考题1.简述污水的最终出路.2.概述水体污染控制的主要水质指标. 第2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 一.选择题 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分为. A.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B.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初期雨水 D.无机物和有机物 2.水体物理性污染是指. A.腐殖质,泥土和浮游生物 B.已作物秸秆,树木枝条和挥发性有机物 C.水温,色度,臭味,悬浮物及泡沫等D.颜料,铁,锰等金属离子 3.水体的热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加快,水体的饱和溶解氧降低 B.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加快,水体的饱和溶解氧增加 C.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减慢,水体的饱和溶解氧降低 D.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减慢,水体的饱和溶解氧增加 4.水体的酸碱污染通常伴随着污染. A.有机物 B.重金属 C.碳酸盐 D.无机盐 5.含氧化合物的硝化过程可用表示. A.
6.过量的进入天然水体会导致富营养化而造成水质恶化. A.硫酸盐,硫化物 B.氮,磷 C.碳水化合物 D.有机物 7.硫化物属于还原性物质,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并能与重金属离于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的黑色沉淀,使水色变黑.当水体PH值较低时,硫化物以为主要存在形式. A. B. C. D. 8.有机物进入水体,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 A.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和,同时合成新 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B.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和,同时合成新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C.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和,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D.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和,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水域功能,规定了. A.水质项目和标准值,水质评价,水质监测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B.水质项目的检测方法 C.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D.水样采集的方法和频率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保护目标和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类. A. Ⅲ B.IV C. V D.VI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严格执行. A.生物性指标 B.有机物 C.第一类污染物 D.第二类污染物12.按照处理原理可将污水处理方法划分为. A.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 B.筛滤法,沉淀法,上滤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 C.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D.好氧法和厌氧法1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不能去除污水中 的 BOD B.污水的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 30%达不到排放标准 C.污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 D.以上描述均正确14.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A.不能用作农肥 B.可直接用作农肥 C.经脱水处理后可用作农肥 D.进行稳定与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作农肥二.思考及计算题1.简述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及控制策略.2.水体污染主要有哪几类 各会产生什么危害 3.何谓水体的自净作用 并以例题2-4为例,当排水量标准为200Lp.d,河水夏季平均水温为25℃时,如何计算水体的环境容量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程度.4.简述水体中可能有哪些污染物质 举例说明之.5.概述我国污水排放标准.6.概述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第3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一.选择题1.格栅的去除对象是. A.粗大漂浮物与悬浮物质 B.色度 C.温度 D.无机物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 A.沉淀池 B.格栅 C.沉砂池 D.气浮油3.在污水处理系统前相栅栅条间隙宽度:采用机械清除时为,采用人工清除时为. A.25~40 16~25mm B.10~20 16~25mm C.16~25 40~50mm D.16~25 25~40mm4.格栅每天栅渣量大于时,一般应采用机械清除方法.l A.0.2 B.1 C.2 D.0.5 5.按形状.格栅可分为 A.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 B.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C.粗格棚,中格栅,细格栅 D.圆周回转式机械格栅和钢丝绳牵引机械格栅 l6.移动式伸缩臂机械格栅适用于. A.深度不大的中小型格栅,主要清除长纤维,带状物 B.深度较浅的中小型相栅 C.中等深度的宽大格D.固定式适用于中小型格栅,深度范围较大,移动式适用于宽大格栅7.某城市的最大设计污水量,总=1.5,若栅前水深,过栅流速取 v=0.9ms,栅条间隙 e=30mm,格栅安装倾角,取栅条宽度 S=0.01 m,栅条宽度为m. A.0.15 B.0.63 C.0.4 D.1.2 8.条件与第7题相同,取.每日栅渣量为.
A.0.15 B.0.63 C.1.8 D.109.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构筑物有. A.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 B.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C.沉砂地,沉淀地,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D.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等10.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A.密度较大的悬浮物 B.密度较大的漂浮物 C.分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 D.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11.工业污水处理是否需要设置沉砂池 . A.必须设置 B.不必设置 C.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沉砂池 D.沉砂地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12.平流沉砂池的主要缺点是. A.排砂复杂 B.沉砂中约夹杂有15%的有机物 C.工作不稳定 D.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差13.曝气沉砂地设置曝气的主要作用是. A.剥离轮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 B.使池内水流做旋流运动 C.减轻排砂工作难度 D.提高截留无机颗粒效率14.曝气沉砂地. A.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 B.克服了平流式沉砂地沉砂中夹杂15%的有机物的缺点 C.去除了大量的重金属离子D.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质15.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为外,设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t=2min,最大设计流量时水平流速v=0.1ms,有效水深h=2m,曝气沉砂池的池子总有效容积,池断面积,池总宽度和池长分别为. A.1.2,6,3m, 0.2m B.72,360,180m,12m C.1.2,360,180m,0.2m D.72, 6, 3m,12m 16.条件与第15题相同,设每立方米污水所需曝气量d=0.2,该曝气沉砂池所需空气量为. A.0.12 B.7.2 C.432 D.50017.钟式沉砂池是利用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 A.池壁阻力 B.入池水流的旋流作用 C.机械力 D.空气扩散装置18.沉淀池是分离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 A.悬浮物 B.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C.漂浮物质D.含氮化合物19.二次沉淀地设在. A.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去除粗大的漂浮物质与悬浮物质,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B.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物理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用于去除动物油脂,它是物理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辐流式沉淀地具有优点. A.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 B.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C.耐冲击负荷,能去除黏附在砂粒上的有机物 D.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简单,排泥设备有定型产品21.沉淀池的超高为什么不应小于0.3m
A.为防止雨季地表径流汇至沉淀池以及防止沉淀池内混合液在风力的作用下溅出池体 B.为防止工人掉入沉淀池内的安全措施 C.为施工方便 D.为降低建设成本22.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数目. A.应根据污水流量和污染物的浓度确定 B.不应少于2个 C.不应少于3个 D.结合污水处理的远期规划,考虑将来处理能力有可能上升做出的预留23.平流式沉淀池的流人装置设有侧向或槽底潜孔的配水槽,挡流板,其作用是. A.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 B.去除污水中的无机大颗粒 C.起均匀布水与消能作用 D.分离污水中的浮渣24.竖流式沉淀地与辐流式沉淀池相比,. A.去除效率更高 B.去除效率基本相同 C.去除效率低 D.占地面积大25.普通福流式沉淀地进水水流. A.由池的一端流入 B.速度在池中不变 C.速度从地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加快 D.速度从地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26.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废水量Qmax=900m3h,取表面水力负荷qo=2m3m2· h,池数n=2,沉淀时间t=1.5 h,则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径和有效水深分别为. A.16.9m和3m B.16.9m和1.5m C.12m和1.5m D.12m和3m 二.思考题1.简述格栅的含义及其分类,试比较格栅与筛网的异同点.画出格栅结构图,指出各构件的作用 格栅的栅条为什么要用扁钢来作 2.常用的沉淀池有哪几种 如何按照其功能和水力特性来分类 3.影响固体颗粒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工程上要加速沉降速度,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4.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 5.了解肯奇沉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它的用途.6.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 7.设置沉沙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曝气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沙池有何区别 8.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9.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沉淀池纵向分格有何作用 10.平流式沉淀池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试举例说明之,并绘制一张草图.11.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 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12.设计平流沉淀池主要根据沉淀时间,表面负荷还是水平流速 为什么 13.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什么要采用穿孔隔墙 出水为什么往往采用出水支渠 14.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600 15.什么是理想沉淀池 其中颗粒沉淀速度u0与表面负荷率之间有何关系,从这里你可得出哪些推论 试推导非凝聚性颗粒在理想沉淀池中的沉淀效率公式.16.沉淀池排泥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优缺点 17.平流式沉淀池入流与出流型式有几种 各有什么优缺点 18.影响沉淀池悬浮固体去除率的因素是什么 19.沉砂池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何优缺点 20.各类沉淀池的优缺点是什么 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对普通沉淀池进行改进 21.为什么在自由沉淀中,竖流式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比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的去除率要低 三.计算题 1.河东某区有城镇人口8万,产生的废水渠的设计流量为q=200Ls,试设计小泵前设置的格栅.2.某工业区的工业废水量为100 000m3d,悬浮物浓度C0=250mgL,沉淀水悬浮物浓度不超过50mgL,污泥含水率97%.通过试验取得的沉淀曲线见下图,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3.某城市污水最大流量为qmax=0.4m3s,拟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进行设计.
4.已知初沉池的污水设计流量,悬浮固体浓度.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性能曲线查得.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求池数及有效区的尺寸.设污泥的含水率为98%,确定污泥的有效容积为多少 5.已知:人口为100,000人,污水量按100计,沉沙量为0.02.设计一曝气沉沙池和平流式沉淀池.6.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3h.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1所需沉淀池面积为多少m2 2沉速为0.1mms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 7.原水泥砂沉降试验数据见下表.取样口在水面180cm处.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900m3h,表面积为500m2,试按理想沉淀池条件,求该池可去除泥砂颗粒约百分之几
表示泥砂初始浓度, 表示取样浓度.取样时间min 0 15 20 30 60 120 180 1 0.98 0.88 0.70 0.30 0.12 0.088.已知初沉池的污水设计流量Q=1200m3h,悬浮固体浓度SS=200mgL.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性能曲线查得uo=2.8mh.若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求池数及沉淀区的有效尺寸.设污泥的含水率为96%,确定污泥斗的有效容积为多少 第4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一.选择题1.活性污泥法是. A.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B.以土壤自净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C.在污水土地处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污水的厌氧处理技术2.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是. A.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B.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C.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微生物被消耗而死亡 D.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如图4-1所池池池池紊示,图中1,2,3,4,5,6分别代表.A.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回流污泥,污泥泵,剩余污泥B.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回流污泥,污泥泵,剩余污泥C.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剩余污泥,污泥泵,回流污泥D.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回流污泥,充氧泵,剩余污泥4.以下有关活性污泥的正确说法是. A.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菌体之间范德华力的大小 B.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无机成分 C.活性污泥栖息着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 D.活性污泥栖息着无机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5.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无机物质,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人的无机物质 B.具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C.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和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各种有机离子 D.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6.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混合培养体. A.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B.杆菌,球菌,单胞菌属,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C.杆菌,球菌,单胞菌属,肉足虫类,轮虫类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D.细菌类,真菌类,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7.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净化污水的第一承担者是,而摄食处理水中游离细菌,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是污水净化的第二承担者. A.真菌,原生动物 B.真菌,后生动物 C.细菌,原生动物 D.细菌,后生动物8.是活性污泥生态系统的首次捕食者. A.原生动物摄食细菌 B.后生动物摄食原生动物 C.原生动物摄食真菌 D.后生动物摄食细菌9.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如图4-2,图中1,2,3分别代表什么 A.BOD降解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微生物增殖曲线 B.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内源分解曲线 C.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D.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 10.活性污泥的能含量,即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速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BOD去除速度,氧利用速度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A.有机物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B.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C.污水总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D.污水总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11.活性污泥增殖曲线的对数增长期,又称增殖旺盛区,这个时期内必备的条件是. A.微生物依靠内源代谢维持其生理活动 B.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适应新的环境 C.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数量充分 D.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12.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的四个阶段,哪一个阶段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 .
A.适应期 B.对数增长期 C.减速增长期 D.内源呼吸代谢期13.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使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净化功能的关键. A.二次沉淀池内形成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絮体 B.曝气池内保持部分回流污泥 C.二次沉淀池内保持充分曝气 D.曝气池内形成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絮体14.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水与活性污泥初期接触的较短时间5~10min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即被大量降解,BOD去除率很高的现象是. A.由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 B.由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 C.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D.有机污染物较强的凝聚能力所产生的15.活性污泥的强吸附能力源于. A.反应器内水力扩散程度与水动力学流态 B.曝气系统的供氧能力 C.其很大的比表面积和组成活性污泥的菌胶团细菌使活性污泥絮体具有多糖新质层 D.回流污泥中活性污泥的活性16.被吸附在有大量微生物栖息的活性污泥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与微生物细胞表面接触,在. A.微生物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有机物全部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 B.微生物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 C.微生物在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D.微生物在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 进入微生物体内17.被摄入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 A.全部被氧化分解,形成 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 B.全部被氧化分解,为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 C.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另一部分进入二次沉淀池 D.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另一部分为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18.活性污泥处理法中. A.只有分解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B.只有合成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D.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CO2和H2O等稳定的无机物19.能够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A.营养物质,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有毒物质等 B.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及某些生长素 C.氮,磷,钾,镁,钙,铁,硫等元素 D.铜,锌,钴,锰,钼等20.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氮,磷的需求量可按照考虑. A..BOD:N:=100:20 :25 B.BOD:N :P=100:5:1 C.C:N:P=100:20:25 D.C:N : P一100:5:l21.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是. A.以厌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曝气池内不能有溶解氧 B.以厌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被处理的原污水内不能含有溶解氧 C.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曝气池内必须有足够的溶解氧 D.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被处理的原污水内必须含有足够的溶解氧22.活性污泥处理法中要维持曝气池内微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 A.在曝气池出口端的溶解氧浓度一般宜保持不低于20mgL. B.在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越高越好 C.在曝气池进口端的溶解氧浓度一般直保持不低于2mgL. D.在曝气池出口端的溶解氧浓度一般直保持不低于 2mgL23.参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 A.介于 6.5~8.5之间 B.介于 5~10之间 C.9 D. 624.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 A.多属低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0~10oC之间,为安全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5oC B.多属低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0~10oC之间,为方便工作起见,实际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15oC C.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 10~45oC之间,为安全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15~30oC之间 D.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介于 25~45oC之间,为安全计,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值控制在30oC25.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是. A.铅,铅,铜,铬,铁,铜,锌等重金属离子 B.长碳链有机物 C.污水的色度 D.污水的悬浮物26.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做了具体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 A.如果缓慢地,逐步地提高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微生物逐渐适应并得到变异,驯化,则可能承受浓度更高的有毒物质 B.可以忽略该规范的规定 C.进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于该规范规定的容许浓度,则不能进行处理 D.进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低于该规范规定的允许浓度27.污泥指数SVI的物理意义是. A.在曝气地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B.在曝气池进口处的混合液,在量简中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C.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D.在曝气池进口处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28.污泥指数SVI值能够反应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 A. SVI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SVI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B.SVI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 C.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陷性能不好,缺乏活性 D.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29.污泥龄的含义是. A.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B.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回流污泥量之比 C.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D.每日排放污泥量与每日回流污泥量之比30.关于BOD污泥负荷的描述哪个正确
A.表示曝气池内单位质量干重,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 l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B.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 C.活性污泥系统设计,运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 D.A,B,C的描述均正确31.活性污泥处理法中,BOD污泥负荷介于,属污泥膨胀高发区. A.1.5kgBODkgMLSS·d C.0.5~1.5kgBODkgMLSS·d D.1.5~1.8kgBODkgMLSS·d3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量. A.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反应两项活动的差值 B.是微生物合成反应的量 C.是微生物内源代谢反应的量 D.是回流污泥的量33.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其本身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 A.前者是好氧过程,后者是厌氧过程 B.前者是厌氧过程,后者是好氧过程 C.都是好氧过程 D.都是厌氧过程34.以下关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优点的描述哪个正确
A.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B.工艺成熟,运行稳定 C.污泥沉淀性能好 D.A,B,C的描述均正确35.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是. A.曝气地后段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前段出现溶解氧过剩现象 B.曝气地前段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后段出现溶解氧过剩现象 C.BOD去除效率低 D.污泥沉淀性能差36.图4-3是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流程图,图中 1,2,3,4,5各代.A.再生段,吸附段,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B.吸附段,再生段,二次沉淀地,回流污泥,剩余污泥C.吸附段,再生段,曝气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D.再生段,吸附段,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37.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主要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存在的. A.前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一点进水改进为多点进水 B.后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一点进水改进为多点进水 C.前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前端进水改进为中间进水D.后段有机负荷过于集中的问题,将前端进水改进为中间进水 38.图4-4是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图中2,4,7,8,9各代表. A.完全混合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曝气系统及空气扩散 系统 B.完全混合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搅拌系统 C.完全混合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处理水,搅拌系统 D.完全混合曝气池,污泥泵站,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曝气系统及空气扩散系统39.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A.BOD-污泥负荷高,曝气反应时间长,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质稳定 B.BOD-污泥负荷高,曝气反应时间短,剩余污泥量多且性质不稳定 C.BOD-污泥负荷低,曝气反应时间长,剩余污泥量少且性质稳定 D.BOD-污泥负荷低,曝气反应时间短,剩余污泥量多且性质不稳定40.图4-5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图中 1,2,4,7,10分别代表
A.曝气装置,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来自鼓风机房的空气,配水装置 B.曝气装置,曝气池,二次沉淀地,来自鼓风机房的空气,空气扩散曝气装置 C.曝气装置,曝气池,污泥泵,来自鼓风机房的空气,空气扩散曝气装置 D.经预处理后的污水,曝气池,污泥泵,回流污泥,空气扩散曝气装置41.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因此,有可能对进行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状态. A.SVI值 B.FM值 C.pH值 D.MLVSS值42.深井曝气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适宜于处理.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高浓度有机废水 D.高浓度无机废水43.纯氧曝气活性污泥处理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A.氧利用率高 B.曝气池的容积负荷高 C.发生污泥膨胀现象较少 D.A,B,C均正确44.图4-6是哪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
A.以氧化沟为生物处理单元的污水处理流程 B.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C.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D.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法工艺流程 图4-645.关于氧化沟的构造,以下描述哪个正确 . A.氧化沟一般呈环状沟渠型,平面多为椭圆或圆形等组合型,总长可达几十米, 甚至百米以上 B.沟深取决于沟的形状,自2~6m不等 C.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需一根进水管 D.出水由水泵抽出46.关于氧化沟的水流流态,以下描述哪个正确 . A.氧化沟水流流态为完全混合式 B.污水在沟内要做多次循环,沟内的混合液水质较均匀 C.沟内溶解氧浓度比较均匀 D.氧化沟的独特水流不利于活性污泥的聚集,无法取得脱氮的效应47.关于氧化沟的工艺,以下描述哪个正确 . A.池前设置初沉池 B.池后必须设置二次沉淀池 C.由于BOD负荷低,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适应性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D.污泥产率高48.常用氧化沟曝气设备有. A.充氧泵,搅拌电机 B.离心机,微滤机,竖轴表曝机 C.曝气转刷,曝气转碟,充氧泵 D.曝气转刷,曝气转碟,竖轴表曝机 49.以下关于氧化沟的正确的描述是. A.单槽氧化沟不需设置回流污泥设施 B.双槽氧化沟是在好氧条件下运行 C.三槽氧化沟采用双速转刷,使两侧A,C他交替作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B池为曝气池,免除了污泥回流设施 D.坚轴表曝机氧化沟只用于单槽氧化沟中50.图4-7是的工艺流程. A.同心圆向心流氧化沟 B.竖轴表曝机氧化沟 C.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D.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51.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与连续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较,该工艺. A.组成简单,无需设计污泥回流设备,不设置二次沉淀池,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比传统工艺约降低20% B.组成简单,但需设计污泥回流设备和二次沉淀池,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比传统工艺约降低20% C.SVI值较高,污泥不易沉淀,一般情况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D.无法进行脱磷和除氮的功能52.以下关于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正确描述是. A.在流态上属于推流式 B.有机污染物是沿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 C.主要反应器是沉淀池 D.二次沉淀池内污泥易于沉淀53.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池的运行操作由五个工序组成. A.流入,吸附,沉淀,排放,待机 B.流入,吸附,反应,沉淀,排放 C.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 D.流入,沉淀,反应,沉淀,排放54.以下关于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地各工序的正确描述是. A.污泥的再生恢复是在闲置工序中完成 B.在反应工序应根据污水处理的目的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决定反应时间 C.在沉淀工序应停止搅拌,减少曝气 D.在排放工序将混合液全部排放55.以下关于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ICEAS的正确描述是. A.该工艺的运行方式是连续进水,连续排水 B.在反应阶段,污水经受~次"曝气好氧","间歇缺氧"的状态 C.将同步去除 BOD,脱氮,除磷的 A-A-O工艺集于一地 D.有污泥回流和混合液的内循环,污泥龄长,污泥沉陷性能好,剩余污泥较多56.以下关于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T或CASS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工艺在进水区设置初次沉淀池 B.活性污泥由二次沉淀池回流 C.混合液在生物选择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lh,活性污泥回流比一般取50% D.将反应阶段设计为缺氧一好氧一厌氧环境可取得脱氮除磷的效果57.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工艺系统DAT-I AT. A.由以间歇曝气池为主体的预反应区和以需氧地为主体的主反应区组成 B.在间歇曝气池污水连续流入,同时有从主反应区回流的活性污泥投入 C.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 D.在预反应区完成脱氮,除磷58.双膜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A.在气液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 B.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均处于层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差别较大 C.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 D.氧的转移决定性阻力集中在气膜上59.根据双膜理论,.其中KLa为氧转移系数; C为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值; CS为界面处的溶解氧浓度值 A.当KLa低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B.当KLa高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C.当KLa低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短,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长 D.当KLa高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C提高到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快;反之则氧传递速度慢,所需时间短60.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A.水温上升,KLa氧转移系数增高;反之KLa降低B.水温下降, KLa氧转移系数增高;反之KLa降低C.水温上升,KLa氧转移系数增高,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也增大D.水温降低,不利于氧的转移61.氧的转移速度取决于等因素.A.污水的PH值B.曝气池的容积和面积C.充氧水泵的功率D.气相中氧分压梯度,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污水的性质以及水流的紊流程度62.某城市污水量Q=15000m3d,原污水经初次沉淀池处理后BOD值为150mgL,要处理后出水BOD5值为15mgL.[有关参数为:a'=0.5;b'=0.l;α=0.85;β= 0.95;ρ=l;Cs20℃=9.17mgL;Csb25℃=9.88mgL;污泥负荷Ns=0.3kgBOD5kgMLSS·d;混合液污泥浓度 X=3000mgL;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浓度 C=2mgL;f=MLVSSMLSS=0.75;1..25℃时脱氧清水的需氧量为 kgO2d. A.1518.75 B.1970140 C.1970.14 D.2544.11 63.若25oC时脱氧清水的需氧量为1800kgO2d,EA=10%,实际供气量为m3d. A.600 B.60000 C.18000 D.60000064.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 A.选定工艺流程 B.曝气池容积,需氧量,供气量,曝气系统及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污泥回流系统的计算与工艺设计 C.二次沉淀池地型的选定,容积的计算与工艺设计 D.以上答案全部正确65.以下关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的描述正确的为. A.当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例如2h左右,可考虑以平均日流量作为爆气池的设计流量 B.当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例如 2h左右,应以最小时流量作为爆气池的设计流量 C.当曝气池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在6h以上,可考虑以平均日流量作为曝气池的设计流量 D.当曝气池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在6h以上,应以最大时流量作为曝气池的设计流量66.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需要确定的主要设计参数为. A.确定需氧量和实际供气量 B.曝气池的容积 C.BOD-污泥负荷,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和处理工艺流程 D.污泥的容积指数67.按照混合液的流态,曝气池可分为. A.曝气一沉淀地合建式和分建式 B.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循环混合式 C.鼓风曝气池和机械曝气池 D.传统曝气池,阶段曝气池,吸附再生曝气池,延时曝气池等68.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廊道式曝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比值采用3:1 B.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3.5~4.5m C.合建式完全混合暖气地宜采用矩形 D.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2.0m3m2·h69.正确合理和适度地确定是正确确定曝气池区容积的关键. A.BOD—污泥负荷NS和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 B.污泥沉降比SV C.污泥指数SVI D.污泥回流比7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确定BOD污泥负荷,首先必须考虑污水的BOD5值 B.当要求处理水达到硝化阶段时,还必须结合污泥龄考虑污水的BODS值 C.城市污水的BOD—污泥负荷NS多取值为0.2~0.4kgBOD5kgMLSS·d D.对于剩余污泥处理不便的污水处理厂, BOD—污泥负荷一般宜大于 0.2kgBOD5kgMLSS·d71.对于剩余污泥不便处理的污水处理厂, BOD—污泥负荷宜采用. A.不高于 0.1kgBOD5kgMLSS· d B. 0.2kgBOD5kgMLSS· d C. 0.3kgBOD5kgMLSS· d D.大于 0.4kgBOD5kgMLSS· d72.曝气池混合液的污泥浓度 MLSS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重要的设计与运行参数,确定这一参数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沉淀他的类型和污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 B.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去除污染物的比例 C.供氧的经济和可能性,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沉淀池与回流设备的造价 D.供氧设备设备的型号,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种类,二次沉淀地的工作原理7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采用高污泥浓度会增加曝气池的有效容积 B.回流污泥浓度值与 SVI呈正比 C.污泥浓度高,会增加曝气池的负荷,从而使其造价提高 D.对于分建式曝气池,混合液浓度越高,则维持平衡的污泥回流量也越大,从而使回流设备的造价和动力费增加74.曝气池区容积的常用计算方法有. A.按BOD-污泥负荷,BOD—容积负荷和污泥龄计算 B.按SV和SVI计算 C.按厂区实际使用面积计算 D.按污水浓度计算75.以下关于曝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曝气装置一般采用空气扩散曝气和机械表面曝气等方式 B.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中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溶解氧 C.曝气装置有搅拌曝气池中混合液的作用 D.以上描述均正确76.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A.空气扩散系统的选型与布置 B.空气管道系统的布置与计算 C.鼓风机型号与台数的确定与鼓风机房的设计 D.包括A,B,C77.鼓风曝气系统的空气扩散装置主要分为. A.扩散板,扩散管固定式平板型微孔空气扩散器,固定式钟罩型微孔空气扩散器,膜片式微孔空气扩散器等 B.穿孔管 C.倒盆式扩散装置,固定螺旋扩散装置和金山型空气扩散装置等 D.微气泡,中气泡,大气泡,水力剪切,水力冲击及空气升液等78.机械表面曝气装置通过使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污水中去. A.叶轮转动形成的幕状水跃 B.叶轮转动造成的液体提升作用,使混合液连续上,下循环流动,气液接触界面不断更新 C.高速转动曝气器其后侧形成负压区 D.A,B,C均正确79.以下关于鼓风机的选型和鼓风机房的正确设计是. A.污水处理厂采用空气扩散装置曝气时除潜水泵射流式空气扩散装置外,不用设置单独的鼓风机房
B.鼓风机的选型应根据使用风压,单机容量,运行管理和维修等条件确定
C.工作鼓风机台数在3台或3台以下时,应设置一台备用风机,工作鼓风机台数大于3台,可不设置备用风机 D.鼓风机进口的位置应低于地面80.机械曝气装置叶轮直径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曝气池的需氧量,还要考虑叶轮直径与曝气池直径的比例关系,以下关于叶轮直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轮过小,可能伤害活性污泥,叶轮过大则充氧不够 B.平板叶轮或伞型叶轮直径与曝气地直径之比在17~l6为宜 C.泵型叶轮与曝气池直径之比在12为宜 D.叶轮直径与水深之比可采用14~2581.某污水处理厂混合液污泥浓度X=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Xr=20000mgL,污泥回流比为. A.6. 67 B.1.17 C.0.18 D.1. 8×10-482.条件与第81题相同,若r=1.2,污泥指数为mLg. A.400 B.60 C.0.4 D.0.0683.采用螺旋泵的污泥回流系统具有特点. A.效率高,稳定性较差 B.能够直接安装在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之间,需另设污泥并及其他附属设备 C.不堵塞,维护方便,节省能源 D.转速较快,可能打碎活性污泥絮凝体84.以下关于二次沉淀地的正确描述是. A.只具有泥水分离的作用 B.进入二次沉淀地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浓度高,具有絮凝性能,沉淀时泥水之间 有清晰的界面,属成层沉淀 C.易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使实际的过水断面大于设计的过水断面 D.最大允许水平流速同初次沉淀他的相同85.某曝气池的污水设计流量Q=25000m3,原污水的BOD5值Sa=200mgL,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X=3000mgL,BOD—污泥负荷Ns=0.3kgBOD5kgMLSS·d,曝气池的容积为m3. A.5555556 B.5555.56 C.5.56 D.1.256×10786.若污泥指数 SVI=125mLg,污泥回流比 R=50%, r=1.2,混合液污泥浓度为 mgL. A. 2000 B. 6400 C.4800 D.3200 二.思考题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2.活性污泥法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良好的活性污泥必须具备哪些性能 3.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工艺过程中,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对判断水质变化方面具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活性污泥法的沉降比和污泥指数在活性污泥法运行中有着重要意义 试分析影响污泥指数的因素 5.试按污泥负荷FM的变化,叙述活性污泥的净化特征 为什么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常在增长衰减期和内源呼吸期内运行 6.曝气设备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7.曝气池有哪几种构造和布置形式 8.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促使各种运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9.影响活性污泥法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的内在联系如何 10.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1.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12.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如果某污水厂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14.二次沉淀池的功能和构造与一般沉淀池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二次沉淀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5.简述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法和延时曝气法各具有什么优缺点 这几种运行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什么地方 画出示意图.16.什么是活性污泥负荷和曝气池溶积负荷 各用公式表达,并推出两者的关系式.17.普通标准活性污泥系统由哪几都分组成 各组成都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会出现污泥膨胀 应如何防止 19.写出曝气池中氧转移实际溶于污水的氧转移速率的表达式,它与曝气设备的供氧速率恰好满足微生物的需氧速率表达式有何不同稳定状态 试解释之.20.国内目前主要采用哪几种曝气设备,曝气设备的改进对活性污泥法将带来什么好处 21.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沉淀池的构造与各区的作用是什么 22.BOD污泥负荷Ns与Nrs的概念与区别 23.污泥回流的方式有哪几种 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24.机械曝气设备有哪几种 如何测定其动力效率 25.试述在清水中进行曝气设备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26.试论述鼓风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27.曝气池内容解氧浓度应保持多少 在供气正常时它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28.试分别阐述曝气池每日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与曝气池混合液每日需氧量的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 并写出每日排出剩余污泥体积量的计算式.29.污水充氧性能修正系数α,β的意义和测定原理如何 影响α,β值的因素有哪些 三.计算题1.推导出在稳定状态下,aKLaT,Ro,No关系式并解释各项所代表的含义. 2.石油加工废水进水流量100m3h,曝气池进水BOD5为300mgL,出水BOD5为30mgL,混合液污泥浓度4gL曝气池曝气区有效容积为330m3求该处理站的活性污泥负荷和曝气池容积负荷 3.取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合液500mL,盛于500mL的量筒内,半小时后的沉淀污泥量为150mL,试计算活性污泥的沉降比,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为3000mgL,求污泥指数,根据计算结果,你认为该曝气池运行是否正常 4.已知某城市生活污水BOD5=200mgL,经初沉池后进入曝气池,若曝气池的设计流量为3600m3h.要求出水BOD5≤30mgL.试求曝气池的体积,剩余污泥量及计算供气量.已知:Ns=0.3Kg BOD5 KgMLVSS d X=3000mgL 5.写出好氧微生物的分子式.氧化1kgBOD5的理论需氧量要多少kg 产生的活性污泥氧化1kg活性污泥的理论需氧量要多少kg Yobs=0.3 EA=8℅ a'=0.6 b'=0.16.已知某一废水BOD5=200mgL,K=0.15d-1,求经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降解10天后剩余的BOD值.t=20℃7.在河流某断面处取水样测得二日20℃的生化需氧量BOD2为15mgL,若河水流速为0.1ms,只考虑水体的生化自净作用,河水水温为20℃,耗氧速度常数k1=0.1d-1,求水流经过86.4km之后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为多少 8.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在200C下的BOD5均为250mgL,其k值分别为0.12 d-1,0.16 d-1,0.20d-1均以10为底,若将这三种废水体积混合,求混合样的BODu.9.取500ml曝气池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沉淀半小时后,其污泥体积为200ml,求污泥的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SVI.10.某普通曝气池混合液的污泥浓度MLSS为4000mgL,曝气池有效容积V=3000m3,若污泥龄θc=10天,求每日的干污泥增长量.11.曝气池有效容积为4000m3,混合液浓度2000mgL其中挥发性污泥浓度为1500mgL,半小时沉降比为30%,当进水BOD5为220mgL,每日处理1000m3d生活污水时,处理后水的溶解性BOD5为20mgL,试验测得污泥产率系数为0.65gg,自身氧化率为0.05d-1.计算污泥负荷率,污泥指数,剩余污泥量,污泥龄,回流污泥浓度及污泥回流比.12.某市平均日污水流量为48000m3d,Kz=Kd Kh=1.1×1.2.污水BOD5=180mgL,一级处理BOD5去除率为20%.二级处理拟用推流式鼓风曝气工艺,其设计参数为: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X=3000mgL,DO=1.5mgL,f=0.75,设计水温30℃,污泥负荷率Ns=0.35kgBOD5kgMISS d.生化反应系数为:Y=0.55,Kd=0.05,a'=0.5,b'=0.15.采用微孔曝气器,EA=18%,α=0.95,β=0.9,ρ=1,Cs30=7.6mgL,Cs20=9.2mgL.曝气器距水面3.6m,二沉池中清液上升流速U=0.4mms,要求处理水BOD5≤20mgL.请计算: ⑴曝气池的容积m3. ⑵每日需排除的剩余污泥量kgd. ⑶平均时,最大时需氧量. ⑷平均时,最大时供气量. ⑸二沉池沉淀表面积.第5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一.选择题1.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一种. A.被广泛采用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B.一般适宜于大规模污水量的生物处理 C.对原污水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D.处理污水的动力费用较低2.以下关于污水生物膜处理法的正确描述是. A.活性微生物漂浮在污水中 B.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 C.该方法是在污水自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是土壤自净过程的强化3.生物膜. A.是流水物质 B.生物膜在氧气不能透入的里侧深部是厌氧性膜 C.生物膜与水层之间没有物质传递 D.厌氧层分解有机物的产物是CO2和H2O4.关于污水生物膜处理法的微生物相的正确描述是. A.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较单一,只有细菌和真菌 B.生物的食物链短,剩余污泥量较多 C.不能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D.优势种属微生物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5.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的处理工艺. A.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弱 B.污泥的沉陷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 C.不能处理低浓度的废水 D.维护管理繁杂,动力费用较高6.普通生物滤池地由组成. A.池体,滤料,驱动装置和沉池池 B.盘片,转轴,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 C.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 D.池体,滤料,曝气装置和排水系统7.滤料是生物滤池的主体,以下关于滤料的正确描述是. A.强度较小,不耐腐蚀 B.比表面积小 C.就地取材,便于加工运输 D.空隙率小8.普通生物滤池. A.BOD5去除率小于90% B.运行稳定,易于管理 C.剩余污泥量较多 D.能耗高9.以下关于普通生物滤池的正确描述是. A.占地面积小 B.滤料不易堵塞 C.产生滤池蝇恶化环境卫生,喷嘴喷洒污水散发臭味D.剩余污泥量大10.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保证生物滤池供氧充足,以维持正常运行 A.限制进水BOD5值,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 B.限制进水BOD5值,采用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 C.限制进水种类和流量,采用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 D.限制进水种类和流量,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11.处理水回流对生物滤池产生的作用有. A.增加进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 B.加大水力负荷,及时地冲刷过厚和老化的生物膜,加速生物膜更新,抑制好氧层发育,使生物膜保持较高活性;均化流动水层的紊流程度,可加快传质和有机污染物去除速率 C.增加滤池蝇的滋生 D.当进水缺氧,缺少营养元素或含有有害,有毒物质时,可改善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12.图5-1高负荷生物滤地流程中1,2,3,4分别代表. A.沉砂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生物污泥回B.初次沉淀池,高负荷生物滤地,二次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 C.初次沉淀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处理水回流 D.沉砂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 13.在构造上高负荷生物滤池与普通生物滤池的不同之处是. A.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的滤料粒径较大,空隙率较高 B.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的滤料粒径较小,空隙率较低 C.肩负荷生物滤池常采用固定喷嘴布水装置 D.布水器所需水头较大14.高负荷生物滤池中氧. A.人是在人工条件下通过地内,外空气的流通转移到污水中,并通过污水而扩散传递到生物膜内部的 B.是在人工条件下通过池内,外空气的流通转移到曝气池中,并通过混合液而扩散传递到生物膜内部的 C.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池内,外空气的流通转移到曝气池中,并通过混合液而扩散传递到生物膜内部的 D.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地内,外空气的流通转移到污水中,并通过污水而扩散传递到生物膜内部的15.以下关于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正确描述是. A.滤池内外的温度差不影响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 B.滤池内部的温度大致与水温相等,空气始终由上而下流动 C.滤池内外的温度差能够决定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等,滤池内部的温度大致与水温相等,在夏季滤池内温度低于地外气温,空气由上而下,冬季则相反 D.滤池内外的温度差能够决定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等,滤池内部的温度高于水温,在夏季滤池内温度高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下而上,冬季则相反16.以下关于高负荷生物滤池设计的正确描述是. A.表面水力负荷以污水流量计,直为大于30m3rn2·d B.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应大于1.2kgBOD5rn3·d C.采用塑料制品作填料时具体设计数据应由试验或参照相类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 料确定 D.原污水BOD5值小于 200mgL时,应采取污泥回流措施17.塔式生物滤池的工艺特点是. A.内部通风良好 B.污水从下向上进入塔内 C.水流稳定 D.充氧效果不好18.曝气生物滤池. A.是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设备 B.池内底部设承托层兼作滤料 C.原污水从底部进入地体,并通过由填料组成的滤层,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D.原污水中的悬浮物及由于生物膜脱落形成的生物污泥随处理水排出19.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的正确描述是. A.生物膜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并将其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 B.转盘上附着的生物膜与污水及空气之间只进行有机物与氧的传递 C.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形成污泥,密度较小,不易沉淀 D.只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20.是生物转盘高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A.不产生油蝇,不出现泡沫 B.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C.接触反应槽不需要曝气 D.微生物浓度高21.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相分级明显,每级转盘生长着适应于流入该级污水性质的生物相,对微生 物的生长繁育和有机污染物降解非常有利 B.污泥龄短 C.耐冲击负荷能力弱 D.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食物链较短,产生的污泥量较多22.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组成与构造的正确描述是. A.转盘的转动速度越高越好 B.盘体在槽内的浸没深度不应大于盘体直径的35% C.转轴中心在水位以上不应大于 150mm D.每平方米盘片面积具有的水槽有效容积,一般直为5~9L23.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正确描述是. A.多采用单级处理方式 B.生物转盘级数的多少主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水应达到的程度以及现 场条件等因素决定 C.对于城市污水多采用二级转盘进行处理 D.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第二级,第二级承受高负荷,如供氧不足,可能使其形成厌 氧状态24.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是,污水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 A.将填料浸没在曝气充氧的初次沉淀池中 B.将填料漂浮在曝气充氧的初次沉淀池中 C.将填料浸没在曝气充氧的污水中 D.将填料漂浮在曝气充氧的污水中25.生物接触氧化法实质上是. A.一种新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 B.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C.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具有活性污泥法和物理处理技术的结合26.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A.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B.污泥生成量较多,且不易沉淀 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处理效果 D.必须有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繁杂27.图5-2是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二段式处理流程,图中1,2,3,4,5分别代. A.初次沉淀池,一段接触氧化,中间沉淀地,二段接触氧化,二次沉淀地 B.沉砂池,一段接触氧化,中间沉淀池,二段接触氧化,二次沉淀池 C.初次沉淀池,一段接触氧化,曝气池,二段接触氧化,二次沉淀池 D.初次沉淀地,一段接触氧化,沉淀池,二段接触氧化,清水收集地
图5-228.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二段式处理流程中,. A.在一段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增殖不受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所制约,处于对数增殖期,BOD负荷率高,但生物膜增长较慢回 B.在~段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增殖受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所制约,处于内源呼吸期C.在二段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增殖处于对数增殖期,BOD负荷率高,生物膜增 长较快 D.在二段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增殖减速增殖期或内源呼吸区,BOD负荷率降低,处理水水质提高'29.以下关于生物接触氧化池构造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接触氧化地由池体,填料,支架,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及排泥管道等基本部件组成 B.支架是生物膜的载体,是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关键部件 C.填料应当选择价格便宜的材料 D.生物接触氧化池按水流循环方式,可分为分流式与直流式30.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 A.水量按平均口污水量计算 B.地数不多于两个 C.填料总高度一般取30cm D.污水在池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不得多于2h31.某居民小区,生活污水量Q=10000m3d,BOD5=200mgL,处理水BOD5要求达到60mgL,BOD容积负荷Nw=1.0kgBOD5m3·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填料的有效容积为m3.A.1.4 B.1400 C.2000 D.60032.若污水量Q=5000m3d,填料的有效容积W=600 m3,填料层高度H=3m,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每座接触氧化池面积为25m2,污水与填料的接触时间h.A.1 B.2 C.3 D.0.1233.一污水处理厂每日污水量为5000 m3,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若处理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空气量为15 m3,则生物接触氧化地每小时所需空气量为m3h.A.1500 B.2000 C.3125 D.7500034.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微生物与污水接触反应时间.A.与原污水水质呈正比关系,与处理水水质呈反比关系B.与原污水水质呈反比关系,与处理水水质呈正比关系C.处理水水质要求越高即处理水 BOD值超低,所需接触反应时间越短D.原污水 BOD值越低,所需接触反应时间越长35.某生活小区,生活污水量Q=6000m3d,BOD5=200mgL,处理水BOD5要求达到50mgL.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若填料充填率为75%,第一段处理水BOD5为100mgL,按二段处理工艺确定所需总接触反应时间为 h.A.1.0 B.1.9 C.2.6 D.4.5二.思考题1.什么是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具有哪些特点 2.试述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简述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 3.生物膜法有哪几种形式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4.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5.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 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6.比较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7.试根据生物膜结构分析生物膜法净化水的过程,画出动态平衡图示.8.简述水力负荷qF,有机物负荷N,有机物去除率E三项指标对生物滤池设计,运转的实际意义,并用公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9.生物滤池的构造由哪几部分组成 简述它们的功能和应满足的要求 10.为什么要采用回流 回流时相应的q,N,E如何计算 11.试用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原理推导出生物滤池基本数学模式.12.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功能.13.塔式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提高处理效率的关键何在 14,影响生物滤池与生物转盘的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5,试述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16,在什么条件下采用生物膜法 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活性污泥法 生化处理法目前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17,分析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18,影响生物转盘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 19,对于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目前通常采用哪种形式的生物膜法来进行处理 20,试述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根本区别,分别讨论在这两类方法的设计过程中,于泥龄或污泥负荷为主要控制参数哪个更为合理 三.计算题1.已知生物滤池滤料体积W=600m3,滤池深H=2m,处理的污水量Q=120m3h.进入滤池的BOD5=200mgL,处理效率E=95%,试求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q和有机物负荷N 2.某工业废水水量为600m3d,BOD5为430mgL,经初沉池后进入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要求出水BOD5≤30mgL试计算塔式生物滤池尺寸和回流比.3.某工业废水水量为1000m3d,BOD5为350mgL,经初沉池后进入塔式生物滤池处理,要求出水BOD5≤30mgL,试计算塔式生物滤池尺寸.4.某印染厂废水量为1000m3d,废水平均BOD5为170mgL,COD为600mgL,试计算生物转盘尺寸.5.某印染厂废水量为1500m3d,废水平均BOD5为170mgL,COD为600mgL,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要求出水BOD5≤20mgL,COD为250mgL,试计算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尺寸.第6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一.选择题1.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在本质上和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机理是相同的,该技术. A.仅用于处理有机污泥 B.仅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C.不仅用于处理有机污泥,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处理像城市污水这样的低浓度污水 D.只能用于简易处理粪便污水2.厌氧生物处理法与好氧生物处理法相比较具有的优点. A.出水水质好 B.初次启动过程简便,厌氧细菌比好氧细菌增殖速度快 C.厌氧微生物对有毒物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D.负荷高,占地少3.厌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小,用BOD:N:P表示的值为. A.50:5:1 B.200~400:5:1 C.150:5:1 D.100:5:14.厌氧生物处理法与好氧生物处理法相比较还有的缺点. A.剩余污泥产量高 B.应用范围小 C.出水COD浓度高,仍需进行好氧处理以提高出水水质 D.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小5.厌氧生物滤床. A.处理能力高,滤池内可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不需另设泥水分离设备 B.处理能力高,滤池内可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需要设泥水分离设备 C.滤料价廉易取,滤料易堵塞 D.滤料费用高,滤料不易堵塞6.厌氧接触地中的污泥浓度要求很高,因此污泥回流量很大,一般是. A.同废水流量相同 B.一般是废水流量的1倍 C.一般是废水流量的2~3倍 D.一般是废水流量的4~6倍7.厌氧接触地. A.处理悬浮物含量高的有机废水如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生物的载体,但不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 B.处理悬浮物含量高的有机废水如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 C.处理悬浮物含量高的无机废水效果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D.处理悬浮物含量高的无机废水效果好,无机悬浮颗粒在接触池中沉淀8.污水的厌氧反应全过程要经历阶段.A.水解一酸化一硝化一甲烷化 B.水解一酸化一乙酸化一甲烷化C.水解一硝化一反硝化一甲烷化 D.水解一氧化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率常数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