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挡了贾岛的诗路呢?

北京骑迹第39次活动
- world[缤纷社会],admin,
Recollect的黑色世界......
北京骑迹第39次活动
本广告位招商中!联系邮箱,将#替换为@...
北京骑迹第39次活动
  寻黄辛庄行宫遗址,访唐代诗人贾岛墓-第39次北京市骑迹
  ,预报天气13度是早睛晚阴,但早上看天气也是灰蒙蒙的不清爽。
  今天是第39次骑迹。前天从网上看马导路书,啊,这里是北京吗?怎么介绍的内容全不知道呢,北京是要重新认识的。
  计划说今天行程是150公里。早上七点十分出发到六里桥集合时,马导已经在等我的。7点30准时上路。沿京石路向西,这条路已经走过许多次了。说着骑着,九点钟就到了良乡的拱辰北大街。路边有高大的行宫牌楼。行宫在这里已经是地名了,真正的是黄辛庄行宫遗址在另条街上,该行宫建于清乾隆13年,是清帝出京去西陵谒陵歇脚的地方。拐过来在它就在路对面,但没有自行车路要绕到前边拐弯。大家就又感叹一回。怎么就不给骑车人留路呢?
  找到的行宫没有任何标志,在一个写着京林园林的现代建筑两旁边有两座古建门楼,北边的稍旧,是三间门面,里面很乱有个篮球场和街头体育器材。出来向另座门,有大影壁,后面十分高兴满垃圾。一侧是现代宾馆,一侧用铁栏围着里面是灰色古建。铁栏门关着,但对面还有门。有个老人给我们指点,说这里原来一片松树古建,很幽静的场所,后来园林部门来了就砍树,好粗的树全砍了,我们反映也没人管。她说铁栏就是原址的建筑。我们又绕回去进去看,有座新修的小院子,没有人看管,小门楼是砖红色的,还没描画。我们只能默默地走开了。
  仍上大街向南,去黑古台方向,再向官道乡鲁村道口东拐。进村有个路口,我右边路口正有辆拉泔水的农用车向左拐,速度较快,我已减速等它过,它却慌忙地往右打轮,车穿过十字路口向对面的一根电杆驶去,然后缓缓地向左倒下来。我远远地看着,路口有许多闲人都围过来了,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危险,马导却说不好,那个人可能会撞得半死。前边不远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关帝阁。是一座两层楼,被高大的院墙围着。楼中间“关帝阁”三个大字,很苍劲,怕是最古老的文字了。上楼看主殿正面是关羽像,摆着供品,香炉插着香,墙上是壁画,但很粗糙。关老爷子的红脸掉皮有了白斑。介绍是05年修,题词的却是党支部书记。看着就想笑。以为党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怎么能以党支部的名义修庙呢。大概也是党文化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范畴。呵呵。
  从原路回到大路,倒在路边的农用已经被扶起来了,没人。大概没什么事了。
  回到大路继续向南,到良乡镇政府,后再南下,好像是107国道过窦店琉璃河,沿途有水洼处竟见到了在橡胶袋坐成的垡子上的钓鱼人,悠闲地在暗灰的春色里扬起钓竿,我们禁不住驻足留连,徒生羡慕之情。
  再行到那了琉璃河古桥。马导说这座桥是除了卢沟桥外保存得最好的古桥。桥旁围起铁栏里有座高大的石碑,栏外一拉溜石碑,可能是古建这构件保存地。桥栏座处见铁锲子连接着基座石板。春水不清但仍可见倒影。一路上,见畸垄的麦田似一条绿色丝线延伸。返青的麦田蕴育着生机。
  多琉璃河向西就是韩村河镇政府。这个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窗口,知道它已经是个小城镇规模,开发了大规模的房地产。从镇政府到村里要走五六里路,路正在修。进入村口就见见有假山堆成的韩村河标志,左边一条大路,横搭彩旗,松林路树华灯,路尽头显出一座高塔,近前看是当地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叫做圣霄塔的标志性建筑。99年建的。够早的。旁边的售票亭,告之入村门票是40元。中午没人收票,我们顺利进村。仍是一条宽阔的大路,沿路豪门大院围起来的座座别墅。一个小男孩始终跟着我们玩。他也姓田,这里人大多数姓田。小孩说知道致富带头人田雄的田家大院,就带我们来看。院子普通但是太宽大了,铁栏围着,骑进去迎面一座影壁挡住去路,门很宽,不象是个人私宅。紧接着从侧边小屋鱼贯而出三四个中年女人来制止。就说不能进。问什么人能进,回答什么人都不能进。心说,我要是政府的人,他巴不得我来呢。门前停着两辆路虎,马导说每辆车价值在百万以上。转过来进了鲁班公园。其实应该叫景点好。门口一座石台基,上面一只巨大的石鼎,左手建筑是村档案馆,接着一座城墙样建筑,叫望月楼,想来是看村景的最高点。顺台阶上到最高处,是个平台,前后左右看得清清楚楚。 果然是整齐划一,别墅小楼公寓。介绍说村中人均住宅面积已达68平米,看质量显然也是超过城里人的。他们已经提前进入大康社会了。进档案室是收费的。看资料,有资料上印有田雄的笔迹,是党员干部队伍的九条守则。只记住主要的:最后住进小楼,收入保持中中层干部水平以下。还在习近平的讲话,当然是称赞,号召农村党员学习。不过从我们普通人角度看问题,与党的高官不一样。我要看是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看说了什么后是否做到了。这才是最关键的。咱看毛主席语录,许多事说得真的是很精彩精辟,但做的 呢?有毛的社会中,穷是光荣的,人一点自由都没有,人生活在恐怖中。 他所说的许多地方并没做到。那么田雄做得怎么样呢?不得而知。但从现在看,他的看门人至少四个。侯门似海。可能他是较后住小楼的,但楼里是什么就不可而知了。到现在一条条查过去,是否与先前订立的九条相符?大概没人会去查,总书记也不会。因为形式上已经满足了上级的需要。田雄的字写得流利漂亮,他肯定是个有文化或追求文化的人。有文化守纪律。典型肯定是有道理的。
  从韩村河出来一路就想,为什么要收40元门票。值吗?有人会来吗?答案是不断见有机关国企来的参观者。有这样的社会做依托,还怕韩村河不富裕!
  出韩村河村向西,有天开寺景区诱惑着我们。敢情它是个寺庙群。进入景区一条小水,水上横弯虹小桥,桥下锦锂团聚成红色,大人小孩争着喂,好一派和平
  景象。天开寺为新修,并未在此次的路书中。寺前广场宽阔气派,山门里两侧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成典型的中轴分布。两侧厢房殿堂也很讲究。侧院为客堂,它的后边有座天工塔。介绍说,它建于东汉,屡遭毁建。现在的规模是才修好的。七十年代末这里出现地光被认为神奇无法解释,八十年代挖掘出佛舍利。现在寺院主持为宽见法师,是个七十年代出生的学计算机的本科大学生,后又在佛学院深造得硕士学位。周遭几个寺院都属它管。著名的上方山寺院群也曾是它的下属。远看它背靠小山前依龙门水库,风水看着就好。
  进寺看,果然不俗。大殿佛像精致,建筑宏伟,比之前看关帝阁的粗糙,其质量上了几个档次。殿堂中到处有佛学书籍可免费自取。绕出大殿到天开塔,塔下供几尊瓷佛,三层六角空心砖塔,塔身有砖雕,保护得完好。此地建设有龙门生态园区。介绍说此寺最大捐助人是当地致富带头人叫尤西森,也是个党支部书记。
  从天开寺出来回原路从龙门口村后又绕到大路到了村前,到皇后台村看伊桑阿墓。从地形上看它就在天开塔西南顶多1公里。因为不认路我们又上山下坡的,多骑半个小时的路。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看墓规模到是不小,被庄稼地包围。前后各一对华表,在前是一个王八驮石碑,六柱五门牌坊,前两尊巨大石狮。石构件基本保存完好。此人是顺治时的进士,康熙时官累至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原三合土宝顶在文革中被毁,但墓室未被破坏。不见经传的人竟也有如此大规模的墓葬。
  回到原路继续前行到孤山口村。进村有小路上坡,找到周吉祥塔。它就在人家的自留地里,迈过菜园荆芭蓠走到塔前。塔是明朝建,塔身上七层密檐实心。后来从天开寺资料中得知,此人重建天开寺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塔有几座。看过此塔走小路向东,在地势不平的道路上忽上忽下骑行到一座大坝。坝中似是冲击平原的一片开阔地带,春初万物未苏醒中,有一座孤另另的塔屹立在河谷中。规制与吉祥塔同,只是低了两层。它就是应公长老塔。他也是一位对建设天开寺有贡献的高僧。这些砖塔经历数百年岁月风火仍较完好地留下来,有天意,建设者从来都是被人尊崇的。
  今天的景点是以前不曾听说过的。虽说是很普通的古迹,但代表了当时北京的历史风土文化。走访这些古迹,等于阅读北京的历史,它是对历史鲜活的解释,是可供凭吊的物证。中华民族的历史几千年,主流文化源源不断,但在我们生长的年代里,把所有的古代历史几乎视作糟粕被断代了。看着这些物证,我们也经常不明白,那些介绍,那些故事,与我们受教育的内容甚至大相径庭。也许在此时,我们才会感到些许的回归历史,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这些没有生命的物证让我们禁不住感叹感动感慨。
  骑过大坝继续向西上了回北京的主路。但在石楼的指示牌下向东骑。过铁路转向石楼火车站。对石楼我熟悉的是它的火车站。这里有个机务段,不少职工住城里每天要赶通勤车到石楼上班。现在情况我不太了解,转过道口就见数十条铁轨横摆开上百米,应该是个列车编组的地方。从火车站拐向南到二站村,进村问贾公祠位置,说走错了,要继续沿公路向南。它就在路边。
  路是沿铁轨走的。轨道西侧有个大影壁,红底绿字魏碑体“贾公祠”三个大字。前狭长的广场上靠墙一群老人在晒太阳聊天。伸缩门开着,却无售票处。骑进门仍是一条狭长地带,左手有几座雕梁画栋的古代建筑,大门口蹲着位看门人。死说活说不让进去照相。要去可以,拿钱买票,但是却不能出示买票的根据。对任何人也不优惠。无奈就不进了。反正是现代人新建的。
  我知道贾岛,唐代人。他那个著名的僧“敲“月下门,还是“推” 月下门,让讲语言的老师很有题材感,也是现今推敲二字的典故来源。所谓一字师,贾某人是费了心机的。时至今日,属于快餐文化的当代,就文学来讲,有谁能耐烦一字的推敲?古人治学严谨才有今日文化之璀璨。现今仍在保存贾公祠堂却不让人参观,不禁自问,建筑者何人?建筑为何?此祠离唐代上千年,初建设年代已不可考,清代后重建的祠堂也多次被毁。现祠堂说是韩村河建的,有钱做些文化建设是件好事,但愿把中华文化优秀内涵发扬光大。吃了闭门羹也无妨,总有可去的地方让我们凭吊,从此打道回府。
  原路返回到石楼火车站再向北 过石楼镇政府,今天的活动就完成了。此时已经下午五点。看路标指示,离北京城53公里,离107国道11公里。此时的码表显示我的已经是104公里,马导比我多11公里。今天回到家怕要到155公里。想到还有漫长的路程,心里多少感觉乏累。马导却很乐观:向回骑一圈就离家近一圈,没什么难的。也是。出来骑行动辄上百公里,在别人以为是奇迹,在自己也认为很平常。真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没人舍得去做。一路骑行,一路看景,速度并不快,心怡景色高兴爽快,只是转回家时才觉得累,已是强弩之末,腿发酸,每骑行一圈比早上就难一倍,不断告诫自己要坚持坚持。离107还有2 公里的路程时,实在太累,吃了马导给的巧克力才好些。继续前行。天渐黑了。上国道是原路。到卢沟桥时码表142公里,二人分手,我到家整整150公里,比预想的少些。时间是7点35.早上7点10分出发到晚上十个多小时,平均时速近15公里,连玩带歇的,速度不慢。
如页面无法正常浏览,请查看原文地址!如有版权争议请与站长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网页快照!
Trackbacks
名字 (必填):
密码 (游客不需要密码):
网址或电子邮件 (选填):
评论内容 (必填):
验证码(*):关于语文找有“语病的句子”?(1)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2)我们沿着华山路,没有多长时间,就走到了目的地.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语文找有“语病的句子”?(1)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2)我们沿着华山路,没有多长时间,就走到了目的地.
(1)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2)我们沿着华山路,没有多长时间,就走到了目的地.
第一句改成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和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第二句对那个我不知道我的答案对不对哦,你参考吧
(1)中“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与后者“锤炼”不合适,就将“故事”改为与“锤炼”相近的词(2)中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没有表达正确的意思,没有说也究竟目的是哪里,所以是有语病,应交”目的地“改为一个地名或表示地理位置的词。...
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斟酌,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我们沿着华山路,没走多长时间,就到了目的地。
第一句改成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斟酌和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第二句改成我们沿着华山路,走了没有多长时间,就到了目的地。
1 主语不一致 2 没用
应该为:1.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描写,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我们都很熟悉。2.我们沿着华商路走,没有多长时间,就到了目的地。
(1)我们对唐代贾岛“僧推月下门”中对“推”“敲”的故事,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锤炼,都很熟悉。(2)我们沿着华山路行走,没有多长时间,就走到了目的地。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客 贾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