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iphone6s 听歌音效的环境音效

从前到现在,你听音乐的风格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小时候喜欢唱歌,小学时候偶像是周华健;还有电影《狮子王》的原声;中学的时候偶然听到孟庭苇的专辑《心言手语》,每首都喜欢,于是开始狂听孟庭苇;还是中学的时候,因为开始学音乐,所以开始听古典音乐。当时磁带还没有完全淘汰,于是我就把手上有的周华健的磁带都廉价卖给同学,拿着得来的钱去市里新华书店买15块钱一盒的古典音乐磁带(那时候15块钱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还算是一笔巨款)。后来CD开始逐渐流行了,自己也有了一个杂牌的CD随身听,但已经是高兴得不得了。后来从老师那里知道了一家专营盗版古典音乐CD(其实也卖音响、盗版电影文艺片之类的地方。虽然盗版不是个光荣的事情,但是在正版买不到的情况下,那家店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5块钱一张,于是我大概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那里了。那段时间对古典音乐的听赏范围急剧扩张。除了肖邦李斯特等浪漫时期的钢琴独奏作品以外,传统曲目大概都差不多听得很熟,熟到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任何一个乐章,只要听到就可以准确告诉你是出自哪一首。而且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的是,听古典并没有排斥现代派的作品。反正我好像是天生就有接受现代作品的基因吧。所以,勋伯格之后的无调性作品,也多多少少买过听过一些。刚上大学军训的时候,因为音乐学院和教科院在一个方针,所以认识了教科院的一个古典音乐大神级的人物(这个人本科读的心理学院,硕士读的是美术学院,博士读的是新闻学院,对古典音乐几乎没什么不知道的东西,但是最擅长的却是录音。)当时我以为我对古典音乐懂很多了,跟他聊起来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然后大学四年就经常去他寝室听各种碟。听多了后,当时也很热衷于版本比较真么的。而且,自己的听赏范围也进一步扩展了。后来继续读作曲方向的研究生,同时在几个大学的乐团担任指挥,就这么过了三年。你也知道,一个人如果把一个爱好当做专业和职业,那么就不能仅仅用喜爱的态度来对待,而是必须跳出那个热情的心态,站到一旁,以一个冷静客观的心态去对待它。学习音乐久了,我大概对音乐就是这么一个感觉了。面对音乐的时候会刻意地以分析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表面层次的音响的美与不美。指挥当久了,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注意一些演奏上的细节,而不是音乐本身的内容。而且从这个时候开始,感觉古典音乐里该听的东西都差不多已经听完了,也不再刻意地去拓宽自己的听赏范围什么的,差不多也只是有心情的时候反复听听自己特别喜欢的少部分的作曲家的少部分作品了。后来出国继续读作曲博士,开始又一轮地往深处拓展自己的听音乐的范围。因为是学习的目的,所以课上接触的作品可能不多,也可能不是著名作品,但是每部作品都要往细节里去分析。有时候感觉音乐的声音层面的东西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乐谱里反映出的逻辑和规则。这样的感觉久了,不禁越发同意艺术”自律论“的观点。这个时候开始,对音乐作品好坏的评价也差不多开始有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和体系。另外一点就是,因为白天的学习工作都是离不开各种音乐,所以闲暇的时候,有时也并不太想去再听什么。想安静一下就好。所以,很多音乐爱好者朋友把我当做乐迷或者爱乐者的一员,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因为音乐对我来说是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职业,所以,我对它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而不是热爱感。我对它更多的是一种想把它做好、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它的态度,而不是那种一天不听音乐就寝食难安、听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就热泪盈眶的态度。这短时间,一是因为自己是学作曲的,一是因为传统曲目想听的该听的也已经听得差不多了,所以开始对新作品感兴趣。一般情况下,一场音乐会,如果曲目单里有当代新作品,我才会有兴趣去听下。如果有贝多芬第五和第七交响曲,那我是打死也不会去听的。因为这两部作品之前指挥的时候接触过太多遍,已经听到就恶心了。当然,去听的新作品,也不是每一部都是佳作。现在,那些之前喜欢的流行音乐也还会听,听到现在流行的好听的流行歌曲也会存下来放到ipod里。但是听流行音乐很大原因是为了怀旧吧。对我来说,听流行音乐的最佳时间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开长途的时候。去年两天内开21个小时横跨美国三个州,以及前两个月开五个小时去见一个朋友,路上都是听着自己之前喜欢的流行音乐。然后会不由自主跟着唱,唱着唱着,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又浮现在眼前,不由内牛满面。除此之外,仍然只是听少部分作曲家的少部分喜欢的作品。比如下面这几位男神女神的作品。如果有认识这几位的,大家交个朋友。
结论: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不依赖各类排行榜推荐从编辑推荐模式到社交推荐模式到小众社群。上述两点都是兴趣爱好从人云亦云到形成自己固定习惯和圈子的表现。恰好我从初高中开始,就有把听过的歌都存下来的习惯。刚才特地粗略地做了下统计,做个歌手的频率表。那时候获取音乐信息主要靠的还是靠听收音机。而我又比较偏好怀旧金曲类节目,所以当时的口味比较杂,也没有特别的爱好,大概就是排行榜里出现的歌都会去下载一遍。那时候获取音乐信息主要靠的还是靠听收音机。而我又比较偏好怀旧金曲类节目,所以当时的口味比较杂,也没有特别的爱好,大概就是排行榜里出现的歌都会去下载一遍。但是对于个别明星会特别偏好,比如周杰伦。因此就是第一个阶段:跟风期+追星期第二个时期是广泛涉猎期(其实是一个过渡期)在这个阶段,音乐信息不再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去听收音机了。周围朋友的影响和推荐渐渐起到了作用。当时主要影响我的一个是爱轻音乐的一个是爱欧美流行的。然后跟着去听了很多。一度高考前骑车上学会特别喜欢 Poker Face 的节奏。第三个阶段是固化期突出的症状如下:1.基本只听 ACG 相关的歌曲和 OST2.会主动搜索下载各类原声音乐集3.开始追求高音质4.严重的分类编辑控5.非常喜欢的歌会想用口琴演奏5.非常喜欢的歌会想用口琴演奏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独有的快乐。早期是和妈妈一起听收音机,所以也会跟着一起喜欢那些老歌,像是张国荣王菲。当一个人的听歌风格是一张白纸时其实是个很舒服的事情,因为总会有好奇与新鲜感。就好像第一个听到落泪的电台故事的配乐是《盛夏的果实》,故事现在只记得个大概,但歌却一直记下了。现在的 ACG 宅化也是个很有趣的方式,因为音乐的喜好不仅仅只是听音乐,音乐是和看动画、小说等等生活娱乐绑定在一起了。常见的模式是,追/补了一部动画,玩了一个游戏,然后溯源找到原声音乐集。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去网上找一下谱子,如果练到可以拿出手了,就去 JE 吧给各位 ACG 口琴爱好者共赏。回到题目说的,听音乐风格变化是什么?恐怕就是从人云亦云到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类。从编辑推荐模式(电台)到社交推荐模式(朋友)到小众社群(justice_eternal )。
谢邀简而言之,先越听越重,然后越听越小众和,再越听越杂,现在越听越无所谓什么都听,不挑食才是好少年,嗯嗯
泻药基本没什么改变一直是喜欢听欧美的各种风格主要是流行 摇滚 电子 乡村比较多
台湾流行----&欧美流行---&欧美说唱---&英国摇滚---&钢琴曲、配乐、吉他演奏、小提琴演奏等因为工作了,边工作边听音乐心情好。但是听得懂的有词的听多了我就只想跟着哼。所以现在都挑没词的,旋律好的纯音乐、编曲、或乐器来听。
从前到现在,听音乐的风格改变大概是越来越不局限于风格本身。你说摇滚金属怎样?激动人心热血沸腾呐。可是在一个安静的晚上,一个人坐在工作室修改着自己设计的时候,总想听听安静的东西。挑一首爵士,没有人声的,听着钢琴音阶缓慢爬升,可能萨克斯会诡异地狂走,跟着毛孔就舒缓地张开了,也许你需要一点点摇滚的力量,这个时候一把节奏吉他轻轻地入场,也许还有鼓刷给你蒙上一层轻纱,一个人也静静地沉入蜷缩进这黑夜之中了,多舒服。可是在跨年时,牵着心爱的姑娘拥挤在兴奋的人群中,大家都在等待着这样一个乌托邦的时刻,挥舞着双手看着台上,这时候出来一个爵士乐队或者民谣歌手就太扫兴了。只希望这会儿上两把电吉他疯狂扎针儿扎针儿,贝斯铺在下面,鼓手一定要甩头发才够气势,主唱希望你声嘶力竭,再来点合成器,一点不可捉摸的音色。被人群,被气氛慢慢就带着跳起来了,只希望自己能跳得更高点,手举得更高点,因为这是最接近生命活力的一刻。年会活动上,聚会趴体上,以上那些可都行不通了。小众的音乐总不能满足所有人,选首流行吧。不断重复的耳熟能详的乐段,大家星星点点地却都能合起来唱,气氛也慢慢改变了。并不是觉得有哪点不好,不过浮躁的场合需要浮躁的音乐配合。begin again中,制作人说道,即使是最为平常的景象,正是因为音乐,也会突然有了许多的含义。所有这些庸常的生活,它们突然就变成了这些美丽、冒着泡的珍珠。这是音乐对于生活的意义,而拘泥与风格本身,坚守在民谣圈不听流行,坚持做摇滚青年不听情歌,损失就太大啦。
前红蓝粉来报到...初中时候真的超爱sj跟神起,最爱希澈跟在中...然后我还特别喜欢kara, after school,wondergirl,少女时代,2ne1...觉得after school不红没天理。然后日本的喜欢鲁鲁修啊各种动漫的配乐...真的,我可喜欢Hitomi,sound horizon跟ali project了...我到现在都喜欢ali project!然后我还粉过河图老妖hita小诗各种古风cv圈的呢...不过没粉过漠然。真心觉得漠然矫情。现在平心而论老妖最棒,共鸣好听阿卡贝拉。学bbox未果。组纯女团未果。大学听摇滚。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左小祖咒。魔岩三杰。Radiohead Coldplay pink floyd Queen。还有巴主席与yumbi。然后各种猎奇向。山歌神教。洗剪吹与焗染烫。魔力减肥咒。every sperm is sacred。然后认识戴先生之后立志做一个逼格高尚的人。全套海莫舒。全套肖邦。全套巴赫。John cage。王西麟。辛得米提。普罗科菲耶夫。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大三开始入牧乐团,听古乐。听全套弥撒。认识了一个哥特金属党。听lacrimosa nightwish。重口路上一去不回头。最近在听拉丁舞曲,跟各种具有民族风情的。求推荐。
billbord前一百先下入iTunes里面全部标注一颗星拷入iPhone一首首的听不喜欢的抹掉星可以听的两颗喜欢的三颗惊喜四颗感动五颗抹掉星的歌曲同步时直接删除不停地下新专辑如此炮法这样会让我觉得自己还没老
从专听英文歌变成几乎只听中文歌。。
以前青春期时谁都不放眼里,总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所以歌曲风格热血劲爆,现在做事平和许多,故歌曲风格渐渐变得清新舒缓多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shout分体智能音箱 彻底改变你听音乐的方式
日 14:44&&&出处:&& 作者:广州分站&& 编辑:广州分站
    shout分体智能音箱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分体设计。顶部主机单独工作为2.0声道,主机与底座组合工作为2.1声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2.0/2.1式自由切换。机座分离,便捷携带,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带到客厅、厨房、卧室、书房等,超强音质随身可听。机座合体,主机加底部低音炮,带来360°环绕震撼音效。    检验一款音箱要看它的低音效果。shout分体智能音箱采用1.75英寸双全频喇叭和3.75寸低音喇叭,无源辐射器和倒相管设计,加上低音增强设计,使得低音音质震撼无比。  shout分体智能音箱作为一款智能产品拥有wifi和两种连接方式。根据用户习惯自由选择不同连接方式,彻底告别了繁琐的数据线。wifi模式下不仅可以一键播放海量云端音乐资源,还可以在APP端通过内置电台对音箱进行预设播放频道,根据家人或者其他成员的不同爱好设置不同的节目类型,比如戏曲、儿歌内容等。  shout音箱更采用触控加遥控方式,使操作更便捷。音箱顶部触控面板,沿圆点滑动控制音量大小,任意方位直线滑动切换下一曲。顶部多功能键,可轻松实现播放、暂停、切换预设频道。专用遥控器和APP,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即使音箱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或者遥控器轻松操作。    Shout分体智能音箱与众不同的外观更打破了传统音箱中规中矩的笨重造型。其采用了无缝铝合金圆形型材,精密冲压圆孔,硬质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工艺,耐磨、防刮。网布采用了纳米涂层防水材料,防水抗污渍。硬朗的外型加上黑银金三种色彩,更是彰显了一种工业时代的魅力。  shout分体智能音箱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让音乐更加自由更加方便畅快,随时随地都是你的私人音乐厅。  目前shout正在京东开放预售,据悉预售当天已有超过万人参与预约。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82人浏览 81人浏览 51人浏览 31人浏览
每日精选17295 科技真人秀节目《数码课代表》3306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46186编辑部的故事 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4048科技生活电脑用酷狗听歌,音效全是大厅音效,如何改成默认的?_百度知道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kgMO24OB77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调节音量按键,声源振动的幅度变化,响度也会变化.故选C.
为您推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平时所说的“男高音”、“男低音”指的是音调.(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所说的“引吭高歌”指的是响度大.(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的声音不同,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我们能分清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本题考点:
响度;音调;音色.
考点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声音特征的区分,属于易错题目.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狗听歌用什么音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