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昆虫有几对足可以有6只足 人类不会长有6肢

l六足昆虫机器人机械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0.5016页1下载券20页免费2页¥1.0043页免费21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43页7下载券2页1下载券
l六足昆虫机器人机械原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小龙虾是不是不属于虾类,而是虫类?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日本人為什麽不吃小龍蝦——小龍蝦不是蝦類,是一種蟲”。⊙▽⊙這是真的嗎?
按票数排序
看到排第一的 的答案带着一百多赞,不能忍啊!
作为昆虫粉,这种错误我必须要反驳。不是什么好吃什么地位就高啊同学!第一,螯肢。小龙虾的一对附肢特化为螯不过是为了适应功能,你看昆虫里面螳螂,蝼蛄,蝗虫等特化的功能难道不是更特别?相反,甲壳动物后部体节简单分节,没什么区别的大量小附肢才是真落后,会被虫耻笑好吗。第二,复眼。你真的认为在水中光线不多,主要腐生生活的小龙虾复眼结构会比高速飞行猎食其他飞行昆虫的蜻蜓这些大哥的复眼复杂吗?第三,水中呼吸的鳃!你以为在水中呼吸是炫酷的本领吗!能在空气中活着才是上岸生物的高级之处啊!同是脊椎动物,你莫不是要觉得鱼的鳃也比人的肺高级吧?第四,游泳肢。在水中游泳不是本领啊,你说你一个有鳃的玩潜泳是逗我吗?水中游泳是蚊子、蜻蜓这些的小孩子玩的好吗,在水上游泳才是本事啊,比如说泳蝽~第五,尾扇。尾部有四个附肢变扁了也值得称道?看看蜜蜂的尾部结构如何。可人家蜜蜂已经根本不屑于跟你比结构了啊,人家都有复杂的社会结构了,有肢体语言了啊亲。
你们看这位同学列举的小龙虾特点每一条都被昆虫打压,事实上昆虫才是高富帅啊。有一点是真的,不要说小龙虾是虫了!你们到底知不知道知道昆虫们有多努力啊!------------------------------------------------------------------------------------------------------------------------------------------
最后还是应该严肃回答正题:小龙虾不是虫,是和螃蟹同属爬行亚目的甲壳动物。说它是虫也有历史原因,古代把这些小东西都叫做虫,这一点你从“虾”字的偏旁就能看出,一起被认为是虫的还有蛇,蝎,蟹,蜘蛛,蚯蚓一大帮小伙伴。所以在古代你说它是虫也对,但现在所说的“虫”通常是指节肢动物门里面的昆虫纲的生物。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和昆虫们是平行关系。其实说实话,就把小龙虾做成菜这一点上区分是不是虫真没什么意义吧,你想想虾和虫又有多大区别呢?不过就是肉多壳软方便吃而已嘛。
前面两个答案真牛逼,绕到娜美米可雅星系去了,这个问题不就简单一句话么:克氏原螯虾即小龙虾(甲壳纲蝲蛄科水生动物)
小龙虾花了百万年级别的进化时间,长出了两个螯爪、有柄的复眼、在水里呼吸的鳃、5对游泳肢、尾肢和尾扇所有这些虫子没有的东西,还尽量长成龙虾一样的样子。然后还要被题主问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小龙虾有多努力吗。
你以为节肢动物就是虫了吗?你让螃蟹的脸往哪儿搁?( ̄^ ̄)ゞ---虫类这个说法好奇怪作为一枚虫粉 我眼中可不只是昆虫才是虫所有节肢动物在我心里都是虫哇嘎嘎嘎嘎嘎嘎!可不止呢蜘蛛不是昆虫蜈蚣不是昆虫蛇不是昆虫蛇和蛇精病的亲缘关系还更近一点啊~!老虎也不是昆虫草履虫不是昆虫变形虫不是昆虫大马路上跑着滴滴奔儿奔儿叫唤着喷着毒气的甲壳虫(小车)也不是昆虫啊亲!名儿里有虫是没用的!蠢字里面有俩虫呢~!蠢货蠢驴可都跟昆虫木有关系呀!( ̄Д ̄)?可谁能挡得住我虫族统一世界!ψ(`??)ψ----正经说一句麻小是虾不是昆虫你就看成虫是不是六条腿来分辨好啦!( ̄ー ̄)不许拿掰掉后腿的蚂蚱和揪掉所有腿的蚊米(详见)说事儿!( ̄^ ̄)ゞ
克氏原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确跟昆虫有点关系,但虫这个定义...你看看虾 蟹都是带虫的. 总之你认为他是虫 那就是虫你认为不是那就不是,还有谁说日本人不吃小龙虾的..日语维基百科下面明明写有 "食材"
常见的明虾、对虾、和龙虾都属十足目(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这一目还包括寄居蟹和螃蟹等。很多(非全部)六足虫子都属昆虫纲(狭义)(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其他,如蜘蛛属螯肢亚门蛛形纲(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蛛形纲)蜈蚣属于多足亚门唇足纲(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唇足纲)只能说都是节肢动物,你也不能说所有的节肢动物都是虫子吧。。同门的例子比如人和兔子(脊索动物门),你能说是一种东西吗= =
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俗名蝲蛄。 在中,它属于、、喇蛄科;营养学价值较高。但是我记得蝲蛄是 肺吸虫的中间宿主,所以一定要煮熟吃。虫,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门
最简单辨别的办法就是,不是6只脚的都不是虫所以蜘蛛也不是懂了么?
日本人不行,要是我国食谱去参照他国饮食习惯的话全国人民气死八成了。我天朝大国的存在应该是让其他国家参照我们的饮食,让越来越多的歪果仁在推特非死不可上提问“为什么我国不吃小龙虾?中国都吃,好吃吗?哪儿有卖,怎么做?”美国的亚洲鲤鱼泛滥事件就是因为不懂得吃。欧洲的大闸蟹,澳洲的兔子。这事儿在中国都觉得可笑的事儿都是他们不会吃。
你就说你吃的开不开心
当然是假的,螯虾本身就是一种淡水虾类,如果它是虫的话,那其他虾不都是虫了吗……不过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和龙虾长得都不像的,但螯虾还是被称作小龙虾
是不是以为只有中国吃小龙虾,而且我们吃的东西很奇怪?你想多了
是虫又怎么样,你们人类吃的虫还少吗…再说小龙虾不是虫。
本科阶段我曾做过小龙虾相关方面的研究,对此略微有些了解,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a,中文名克氏原鳌虾,俗称小龙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鳌虾科,原产地美国,后传入我国,属外来入侵物种,没有天敌,繁殖速度快。常生长于条件极差的鱼类都不能存活水域,生存能力极强,然而其身体携带病菌之多可想而知,不建议食用,所谓小龙虾之名也是商人为了获利搞出来的噱头,不同科,与真正的龙虾还是差了不少距离的,但题主问题可以肯定的说小龙虾是虾类。
已经举报。
微信文章那个可信。就算小龙虾真的是昆虫(暂且认为这个虫指的就是昆虫),就不能吃么?昆虫可是这个星球上很大一部分人的口粮。况且昆虫蛋白质含量高,繁殖迅速,都是它的好处。如果只是觉得是虫就觉得脏,呵呵。
这里有详细解答,,。。。注:此文为爱科学吧精品板砖,讨论请访问爱科学吧:昆虫知识基础中国科普博览
  第一篇
怎样识别昆虫?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10001_pic.jpg" />
  谈到昆虫,也许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彩色纷飞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吐丝结茧的蚕宝宝,引吭高歌的知了,争强好斗的蛐蛐,星光闪烁的
萤火虫,身手矫健、形似飞机的蜻蜓,憨厚可爱的小瓢虫,举着一对大刀、怒目圆争的螳螂,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蟑螂等等。那么,昆虫还有哪些呢?吐丝的蜘
蛛、蜇人的蝎子是不是昆虫?马陆、蜈蚣呢?对这些问题,你不一定能完全答出,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虫才算做昆虫?
    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仿彩万志图):
  (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有了昆虫的概念,对前面的问题你现在已经知道了答案:蜘蛛、蝎子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还长着8条腿,所以不是昆虫。蜈蚣、马陆的腿就更多了,几乎每一环节(体节)上都有1~2对足,当然就更不是昆虫了。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二篇
最大与最小的昆虫
  从重量来说,世界上最重的昆虫是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龟(鞘翅目犀金龟科)。这种犀金龟从头部突起到腹部末端长达155毫米,身体宽
100毫米,比一只最大的鹅蛋还大。其重量竟有约100克,相当两个鸡蛋的重量。另外,巴西产的一种天牛(鞘翅目天牛科)体长也有150多毫米。但从体长
来说,最长的昆虫是生活在马来半岛的一种竹节虫,其体长有270毫米,比一只铅笔还要长。
    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昆虫是膜翅目缨小蜂科Mymaridae的一种卵蜂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体长仅0.21毫米,其重量也极其轻微,只有0.005毫克。折算一下,20万只才1克,1000万只才有一个鸡蛋那么重。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三篇
世界上有多少种昆虫?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10201_picb.gif" />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占动物界已
知种类的2/3-
3/4。由此可见,世界上的昆虫还有90%的种类我们不认识;按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至少有300万种昆虫,那也还有200万种昆虫有待我们去发现、描述
和命名。现在世界上每年大约发表1000个昆虫新种,它们被收录在《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中,所以,该杂志是从事动物分类的研究人员必须查阅的检索工具。
    在已定名的昆虫中,鞘翅目(甲虫)就有35万种之多,其中象甲科最大,包括6万多种,是哺乳动物的10倍。鳞翅目(蝶与蛾)次之,有约20万种。膜翅目(蜂、蚁)和双翅目(蚊、蝇)都在15万种左右。下图是动物界不同类群已知种的相对数量。
    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昆虫的个体数量也很多,有的个体数量大得惊人。一个蚂蚁群可多达50万个体。一棵树可拥有10万的蚜
虫个体。在森林里,每平方米可有10万头弹尾目昆虫。蝗虫大发生时,个体数可达7~12亿之多,总重量约吨,群飞覆盖面积可达
500~1200公顷,可以说是遮天盖日。
    【小知识】生物的命名与模式标本:科学家们给每个他们研究过而又没有记载过的生物都取一个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字,称为双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学家林耐首创。定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其中指定一个为正模,其余为副模。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四篇
中国已知多少种昆虫?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唯一跨越两大动物地理区域的国家,因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一般来说,我国的昆虫
种类占世界种类的1/10。世界已定名的昆虫种类为100万种,我国定名的昆虫应该在10万种左右,可目前我国已发现定名的昆虫只有5万多种,要赶上世界
目前的水平还任重道远。况且,世界的昆虫种类应该在300~1000万种,所以我国应有昆虫30~100万种。由此可见,我国还有太多太多的昆虫新种等待
着有志研究昆虫的朋友们去发现、命名、描述它们。
    【小知识】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世界共分六大动物地理区域,它们是:
  新北区,主要是北美各国;
  古北区,包括欧洲和亚洲北部、非洲北部;
  东洋区,包括亚洲南部各国;
  新热带区,主要指南美和中美;
  非洲区[热带区],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的岛屿;
  澳洲区,包括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岛屿。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五篇
昆虫生活在哪些地方?
  昆虫种类这么多,因此,它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些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现很有研究价值。可以说,
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不过,要按主要虫态的
最适宜的活动场所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1)在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飞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虫:这类昆虫无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飞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跃。有些善飞的昆虫,其幼虫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
活。一些寄生性昆虫和专以腐败动植物为食的昆虫(包括与人类共同在室内生活的昆虫),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动。在地表活动的昆虫占所有昆虫种类的绝大多数,因
为地面是昆虫食物的所在地和栖息处。这类昆虫常见的有步行虫(放屁虫)、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料。由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对植物根的啃食而成为农
业、果树和苗木的一大害。这些昆虫最害怕光线,大多数种类的活动与迁移能力都比较差,白天很少钻到地面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是它们最适宜的活动时间。这类昆
虫常见的有蝼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虫)、蝉的幼虫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虫:有的昆虫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有些昆虫
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水生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体侧的气门退化,而位于身体两端的气门发达或以特殊的气管鳃代替气
门进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种类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划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虫:这类昆虫的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种类的幼虫都没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视力也减弱了。
有些寄生性昆虫终生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依靠吸血为生,如跳蚤、虱子等。有的则寄生在动物体内,如马胃蝇。另一些昆虫寄生在其它昆虫体内,对人类有益,
可利用它们来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这些昆虫主要有小蜂、姬蜂、茧蜂、寄蝇等。在寄生性昆虫中,还有一种叫做重寄生的现象。就是当一种寄生蜂或寄生蝇寄
生在植食性昆虫身上后,又有另一种寄生性昆虫再寄生于前一种寄生昆虫身上。有些种类还可以进行二重,或三重寄生。这些现象对昆虫来说,只是为了生存竞争的
一种本能。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六篇
昆虫为什么这样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直接或间接与昆虫发生着关系。特别是在春暖花开以后,严冬降临之前的这段季节里,昆虫数量之多,可以
说举目皆是。我们除了饱受蚊虫叮咬与苍蝇骚扰之苦外,稍不小心便会有虫飞进眼里,或被蜂类蛰痛,或被毒虫咬伤。即使是储藏起来的食品和衣物也常遭害虫的蛀
食。另一些昆虫则令我们赏心悦目,例如蝴蝶被人们比喻为会飞的花朵;蝉被誉为大自然中的歌星;蟋蟀被称为忠勇大将军;还有酿蜜的蜜蜂、吐丝的蚕儿、发光的
萤火虫、空中巡逻的蜻蜓、漂亮的花大姐等等。我们已经知道,目前已定名的昆虫约有100万种,每年还在以发现1000多个新种的速度在增长。世界上究竟有
多少种昆虫还是个未知数,估计在300~1000万种。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昆虫的个体数量也很多,有的个体数量大得惊人。
    那么,昆虫为什么这样多呢?这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
    2、昆虫一般身体都比较小。
    (1)体小只需要很少量的食物就能完成生长发育。例如一张白菜叶能供上千头蚜虫生活,一粒米可供几头米象生存。
    (2)体小便于隐蔽,在一片叶子反面便能躲藏成百上千的蚜虫、粉虱、蚧壳虫等微小昆虫;在一块砖下便可容纳数万头蚂蚁的一个家族;在一个树洞里,可同时有数十种昆虫、数百个个体共同生活。体小还可使食物成为它的隐蔽场所,从而获得了保湿和避敌的好处。
    (3)体型小对昆虫的迁移扩散十分有利。有翅昆虫可借助气流和风力向远处迁移。即使是无翅的种类,也可因其体小而借助鸟、兽和人类的往来,被带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就大大地扩大了它们的生活范围,并且增加了选择适合于生存环境的机会。
    3、食源广。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特别是从吃固体食物变为吃液体食物,大大扩大了食物范围,并且改善了同寄主的关系--在一般情
况下,寄主不会因失去部分汁液而死亡,反过来再影响昆虫的生存。昆虫的食料来源之广,可以说是遍地都是,到处都有。从室内到室外,从禽舍到畜棚,从平原到
山川,从菜地到果园,从农田到森林。从植物的根到茎,从枝叶到花果,从活的动物到死尸以及各种腐殖质,没有一样不是昆虫的食料,不过,不同种类的昆虫都有
各自的选择罢了。正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昆虫不但食料来源广,有些种类的食性也很杂,特别是植食性昆虫更为显著。有一种舞毒蛾能吃485种植物
的叶子,日本金龟子能吃250种植物。反过来说,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害虫,苹果有400多种害虫,松树有170种害虫,榆树有650多种害虫,柳树有
450多种害虫,栎树有1400多种害虫。
    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1)昆虫的生殖能力极强。一般昆虫一生能产数百粒卵,例如地老虎平均产800多粒。蜜蜂的蜂王每天能产粒
卵。白蚁的蚁后一生可产几百万个卵,平均每秒产60粒。一对苍蝇从4月到8月的五个月中,它们的后代如果都不死,可以有一万九千亿亿只。在北京地区一只孤
雌生殖的棉蚜自6月中到 11月中旬的150天中,假设它的后代都能活着,就有六万亿亿个。由此可见,昆虫的生殖能力是任何其它动物无法相比的。
    (2)生殖方式多样。昆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详情请参看&多种多样的生育方式&)。
    (3)昆虫体小发育快,即在单位时间内可完成较多的世代,例如有些昆虫在南方一年可发生10代左右。这些条件联系起来,成为昆虫具有极高繁殖率的重要条件。因而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情况下,即使自然死亡率达90%以上,也能保持它一定数量的种群水平。
    5、多变的自卫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三亿五千万年了。它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演变中,有着多种多样
保护自己安全,不受天敌伤害的自卫本领(详见&自卫防范的奇招怪式&)。昆虫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些种类可以忍受-50℃的严寒,而另一些种类则可以
栖息在49℃高温的沙漠或温泉中。某些蝇类可以生活在纯盐和纯油中;谷象可以生活在纯二氧化碳中;另一些昆虫甚至在长期缺水状态下也能活动自如。
    6、完全变态与发育阶段性。绝大多数昆虫属于完全变态类,即幼虫和成虫在形态、食性和行为等方面明显分化,这种分化借助一个静止的蛹期来实现。这样,既扩大了同种昆虫的食料来源,满足了昆虫的营养需求,也是对外界环境的高度适。
    昆虫就是凭着它们自身超群的适应性和顽强的求生本领,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最鼎盛的家族&占领&着地球。曾有位作家写道:&昆虫比人类较早出现,它们的顽强性或许会使昆虫比人类活得更远,这里有许多奥秘需要人类去揭示。&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七篇
昆虫身体的基本构造
  头部构造
    头是昆虫身体最前面的一个体段,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头部是由几个体节愈合成的,外壁坚硬,形成头壳。头的上前方有1对触角,下方是口器(嘴),两侧通常有1对大的复眼,头顶常有1~3个小的单眼。这些器官的形态因昆虫种类不同而起着变化。
  察颜观色的复眼与单眼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101b_pic.gif" />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102b_pic.jpg" />
    昆虫的眼睛与人类相同吗?它们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吗?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肯定地说,昆虫的眼睛与人类的不同。昆虫的眼睛包括单眼与复眼,单眼又有背单眼与侧单眼之分。除了寄生性昆虫因为长期过
着寄生生活,眼睛已经退化,或虽有眼睛但已不起视觉作用外,一般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都有一对复眼,头顶上还有1~3个背单眼。完全变态类的幼虫
则在头部的两侧具有 1~7个侧单眼。昆虫通过单眼与复眼对外界光的变化做出反应,进行觅食、求偶、定向、休眠、滞育等活动。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有些昆虫的复眼在每侧又分
为上、下两个,成为“四眼”昆虫,例如眼天牛、豉甲(见右图)和浮游的一些种类。特别是生活在水中的豉甲,由于它的复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因而在猎食时既
能发现水面的目标,又能发现水中的目标。在突眼蝇中,复眼着生在头部两侧的柄状突上。
    复眼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的,每个小眼与单眼的基本构造相同。复眼的体积越大,小眼的数量就越多,看东西的视力也就越强。
复眼中的小眼的数目变化很大,从最少的只有一个小眼,到最多的有数万个小眼。例如有一种蚂蚁的的工蚁只有一个小眼,蝴蝶有1.2~1.7万个小眼,蜻蜓则
有1~28万个小眼,家蝇有4千个小眼。
    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在这些集光
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神经感受集光器传入的光点而感觉到光的刺激,而后造成“点的影像”,许多小眼的点的影像相互作用就组成“镶嵌的影像”。如果把昆虫
的一只复眼纵向剖开,在放大镜或显微镜小观察,多棱的小眼聚集在一起,很象一只奇妙的万花筒。
    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苍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应。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昆虫与人类一样,可以分辨不同的颜色,但与人类感受的波长不同。昆虫能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为240(紫外光)~700(黄、橙色)毫微米。蜜蜂不能区分橙红色与绿色;荨麻蛱蝶看不见绿色和黄绿色。一般昆虫不能感受红色。
  形状多变的触角
    昆虫除原尾目无触角、高等双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触角退化外,其它种类都有1对触角。触角长在昆虫两只复眼的中上方,昆虫活动的时候,这两根触角总是不停地摆动着,东察西探,象是寻找猎物的雷达。
    触角是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触角能够帮助昆虫寻找食物和配偶,并探明身体前方有无障碍物。在有些昆虫中,触角还有其它用处,例如雄性芫菁在交配时用来握住雌虫,魔蚊幼虫用来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触角在水中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来帮助呼吸。
    触角都长在头前面的两个叫做触角窝的小坑里。触角通常有许多小节组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节。靠近触角窝的一节通常比较短粗,是
支撑上面各节的,相当于树叶的柄,叫做柄节。第二节较为细小,叫做梗节。第三大节称为鞭节,是第二节以后的整个部分,通常分成很多亚节。鞭节在各类昆虫中
变化很大,形成不同的类型。了解触角的类型,可以用来识别昆虫。有的昆虫雌、雄性的触角各不相同,例如一些蛾类。触角主要有以下几类(部分仿彩万志图):
  (1)线状(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第一、二节稍大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变细。例如蝗虫、蟋蟀及一些蛾类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2_pic.jpg" />
  (2) 念珠状:鞭节由近似圆珠形的小节组成,大小一致,象一串念珠。例如白蚁、褐蛉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3_pic.jpg" />
  (3)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象一个锯条。例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4_pic.jpg" />
  (4) 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子。例如雄性绿豆象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5_pic.jpg" />
  (5)双栉齿状(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象鸟的羽毛。例如雄性蚕蛾、毒蛾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6_pic.jpg" />
  (6)棒状(球杆状):触角细长,近端部的数节膨大如椭圆球状。例如蝶类(是鳞翅目中蝶与蛾的主要区别特征之一)、蚁蛉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7_pic.jpg" />
  (7)锤状:鞭节端部数节突然膨大,形状如锤。例如瓢虫、郭公虫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8_pic.jpg" />
  (8)鳃叶状:端部数节扩大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这种触角为鞘翅目金龟子类所特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09_pic.jpg" />
  (9)膝状(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肘状或膝状弯曲。例如象鼻虫、蜜蜂、小蜂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10_pic.jpg" />
  (10)环毛状:除基部两节外,每节具有一圈细毛,近基部的毛较长。列如雄性的蚊、摇蚊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11_pic.jpg" />
  (11)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的一、二节较大,其余的节突然缩小,细似刚毛。例如蜻蜓、蝉、飞虱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12_pic.jpg" />
  (12)具芒状:触角很短,鞭节仅一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根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触角芒有的光滑,有的具毛或呈羽状。这类触角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213_pic.jpg" />
  各式各样的口器(嘴巴)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昆虫食料来源很广,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有暴露在外的,也有深藏在内的。因此,昆虫就有了各种各样相应的取食方式和口器类型。
  (1)咀嚼式口器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301_pic.gif" />
    这种口器在昆虫中是比较典型的,其它类型都是由这种类型演变而来的。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它和人的嘴巴一样有上唇、
下唇、上颚(牙齿)和舌,但同时它还有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上颚的前端有锋利的齿,叫做切区,用来切断食物;它的后部有一粗糙面,叫做磨区,用来磨碎食
物。因此,昆虫的上颚与人类牙齿的排列和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是感觉和辅助取食器官,下唇须和下颚须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功能。蝗虫
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代表,此外,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多数成虫也都是咀嚼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302_pic.gif" />
    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的昆虫的口器就象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取食时把针状的口器插到动植物的组织内吸食其中的汁液,这种口器叫
做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很巧妙,实际上就是把原来的下唇延长成一个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演变成细长的口针。口针的数目有变化,
蝉有4根,虱子有3根,而蚊子有6根口针。此外,刺吸式口器还必须有专门的抽吸构造--食道唧筒。
    蓟马的口器也是刺吸式类型的,但它们的口器与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有所不同。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其上唇和下唇合成一个短小的喙,
内藏舌、左上颚和下颚口针,其右上颚已退化或消失。取食时,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将其刮破,待汁液流出后再吸入消化道内。这种特殊的刺吸式口器常被称为锉
吸式口器。
    脉翅目幼虫(蚜狮、蚁狮)具有捕食性的刺吸式口器,简称捕吸式口器,其特点是上颚和下颚从两侧伸出头前,外形似1对镰刀。这类口器由左、右的上下颚分别合成刺吸构造,因而常被叫做双刺吸式口器。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取食过程中还常伴随着传播疾病,使动植物感染流行病。例如蚜虫等同翅目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病,蚊子、跳蚤等传播疟疾等。
  (3)虹吸式口器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304_pic.gif" />
    虹吸式口器是蝴蝶和蛾类特有的口器,它能吸到花朵深处的花蜜,因为这类口器长得象一根中间空心的钟表发条,用时能伸开,不用时就
盘卷起来。这根喙管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后合在一起形成的,它由无数的骨化环紧密排列而成,环间有膜相连,故能伸能屈。下唇只留下发达的下唇须。
这种构造一般用来吸食花蜜、水、腐烂的动植物汁液,有的也吸食成熟的果实。
  (4)舐吸式口器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305_pic.gif" />
    苍蝇吃东西又吸又舔,因此口器就象一个蘑菇头。喙是由下唇特化而来的,其前壁向下纵凹成唇槽,上唇呈刀状盖在上面,槽内藏着扁长
的舌头,舌与槽形成食物道。喙在外形上是由主要为膜质的基喙、筒状的中喙和末端分为2瓣的端喙(即唇瓣)组成的。唇瓣上有一系列环沟,环沟集中到中央的缺
口--前口上,前口附近的环沟间有齿,称前口齿。
    取食时,两唇瓣展开平贴到食物上,使环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液体食物即顺环沟流向前口而进入食物道。唇瓣也可向后翻转,使前口齿外露,刺刮固体食物,食物碎粒和液体一起吸入。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成虫所特有。
    蝇类幼虫与成虫的口器不同,它们的口器很退化,只能见到一对口钩,用来刮破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及固体碎屑。这种口器称为刮吸式口器。
  (5)刮舐式口器
    这类口器为双翅目若干吸血性虻类所具有。其上颚特化成扁平宽大的刀片状,可以象剪刀一样剪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从伤口流出,下颚
延长为针状,上、下抽动使伤口保持张开,下唇端部扩大成唇瓣,构造同舐吸式口器。当唇瓣贴在伤口上时,渗出的血液由唇瓣上的环沟吸入食物道。
  (6)嚼吸式口器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1_0306_pic.gif" />
    顾名思义,嚼吸式口器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吸收液体食物,为一些高等膜翅目昆虫所具有。蜜蜂的口器是这类口器的典型代表。它的
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相仿,用以咀嚼花粉和筑剿等。它的下颚和下唇组成吮吸用的喙。蜜蜂的喙仅在吸食时才由下颚和下唇合并而成,不用时则分开并折叠在头下。这
时,上颚即可发挥咀嚼作用。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八篇
    胸部是昆虫身体上紧接在头部后面的一段,借着能伸缩的膜与头部相连。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1对足,中、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能使昆虫飞翔的翅长在胸部,能使昆虫行走的足也长在胸部,可见胸部对昆虫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具翅的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一对翅。前胸由于无翅,因而与飞行没
有关系,其发达程度常与前足有关。螳螂有一对十分发达的捕捉式前足,它的前胸也很延长。大多数的有翅昆虫前胸比中、后胸小得多。中、后胸在有翅昆虫中十分
  巧尽其用的虫足
  (1) 胸足的基本构造
  [img][/img]
    足是昆虫的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在前胸、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我们相应地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每个足由基节、转节、腿节、
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几部分组成。基节是足最基部的一节,多粗短。转节常与腿节紧密相连而不活动。腿节是最长最粗的一节。第四节叫胫节,一般比较细长,长着
成排的刺。第五节叫跗节,一般由2-5个亚节组成;为的是便于行走。在最末节的端部还长着两个又硬又尖的爪,可以用它们来扒住物体,两个爪之间还常有个囊
状的悬垫,也叫做爪垫,可借其表面分泌的粘着物质,附着在光滑物体的表面。有时爪垫变为针状,称为爪间突。很多昆虫的跗节及悬垫表面都生有一些感觉器官,
可以感觉到接触物的情况,凭借这种感觉来决定其行动。有些昆虫的前足距节上还生有嗅味的感觉器官,如蝇类及媒蛾类,它们可以用前足来判断可取食物的有无。
  (2) 胸足的类型与功能
    昆虫的种类不同,习性不同,生活的场所也不同。为了造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足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行走功用逐渐发展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器官(各种足的图仿彩万志)。
    ①步行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2_pic.jpg" />
  在地下跑的步行虫,虽然有翅但已不善于飞翔,为了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六条腿变得又细又长,跑起路来十分快速,这
种足叫做步行足。当然昆虫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还是步行足,它们的外形细长;各节也没发生显著的变化,最适于担负行走的功用,如瓢虫、步行虫、天牛等。
    ②跳跃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3_pic.jpg" />蝗
虫、蟋蟀、蚤蝼、跳甲等昆虫十分善跳;它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屈伸,产生跳跃行为。捕捉这些昆虫时特别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它
们会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昆虫中的跳高冠军非跳蚤莫属,它们跳跃的高度,可超过其体长100多倍,可以想象,假如人类能够跳过自身身高的100倍,那
么,现存的世界跳高记录简直就不足挂齿了。
    ③捕捉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4_pic.jpg" />螳
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是一类益虫,不吃庄稼,专门靠捕食小动物生活,它们从卵里孵出来就有一对刀状的前足。这种前足的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
嵌到腿节的槽中,腿节和肠节上还常装备着锐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当它捕获猎物时,可以利用腿节和胫节把要吃的东西夹住,再利用胫节内侧和腿节外侧锐
利的刺将猎物撕碎吃掉,这种足叫捕捉足。
    ④开掘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5_pic.jpg" />蝼蛄要在土里生活,挖筑隧道,偷吃庄稼的根、茎,那么它们是怎样钻到地里的呢?原来它们的前足又粗又壮,上面还有几个大齿,象是专门挖土的铲子,掘起土来十分方便,这种足叫做开倔足。
    ⑤携粉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6_pic.jpg" />蜜
蜂每天忙忙碌碌,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和花蜜。它们用什么携带呢?
经过长期的适应,它们的后足胫节特化得又宽又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被称作花粉篮。它的基节也有了专门的用处,比一般昆虫的基节要
大,内面有10一12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在身体上的花粉。当辛勤的采集劳动结束后。一群群小蜜蜂满载花粉而归。这种足叫做携粉足。
    ⑥游泳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7_pic.jpg" />龙
虱、仰蝽等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能捕捉鱼苗作为食料,是养渔业的大害。鱼在水中游得够快了,它们怎么能追上鱼呢?原来龙虱、仰蝽的身体接近流线型,很象只快
速潜艇,中足和后足又长又扁,向里的一面还长着一排整齐的长毛,这四条腿就象四只划船用的桨,这样游起来就很快了。这种足叫做游泳足。
    ⑦抱握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8_pic.jpg" />如雄性龙虱的前足附节特别膨大,上面还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这种足称为抱握足。
    ⑧攀缘足: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109_pic.jpg" />生活在毛发上的虱类,跗节只有1节,最末一节为一大型钩状的爪,胫节肥大,外缘有一指状的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尖端可与胫节端部的指状突起密接,构成钳状的构造,牢牢地夹住寄主的毛发。这种足叫做攀缘足。
    足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妙用:一些蜂类前足胫节末端和第一跗节基部共同形成净角器,专门用来清洁触角,去掉粘着在触角上的东西;苍
蝇足末端形成了爪垫,垫内充血,下面的凹陷就像个真空杯,垫上还有能分泌粘液的毛,所以苍蝇能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行走,不会打滑,甚至倒悬在天花板上也能自
由移动。有些昆虫的“耳朵”(听器)就长在前足上,如大家喜爱的蟋蟀就是用前足上的鼓膜听器来接受异性的呼唤的。峡蝶、苍蝇等足的附节还有感受味觉的功
能。生活在阴暗的树皮下,岩石上的潮湿苔藓下的足丝蚁目昆虫,是用足来造丝,编织成坑道状的巢,在里面生活和繁殖,因而它们的足就有着特殊的构造。足丝蚁
前足的第一跗节特别膨大,里面贮藏着110多个纱锭一样的丝腺体,好像是一台纺织机,每个丝腺体都是圆形的,丝腺体的壁内有一层细胞核,但没有明显的细胞
分界,所以丝腺是合胞体腺,每个腺腔被原生质直接变成的分泌物填满,分泌物沿着扁平的细胞腺管向外流出,腺管开口于细长表皮突起的顶端。当液体状的分泌物
从腺管排出后,与空气接触即成为编织坑道用的丝。这种造丝的腺体在脱皮时会周期性地更新。足丝蚁的一生中尽管要经过几次脱皮,但足上造丝的功能不会减退。
  昆虫中除成虫外,不少种类的幼虫靠足爬迁的能力也很强。粘虫大发生时,其幼虫为了寻求食物常成群结队向着一个方向爬行,所到之处,禾苗为之一空,一夜之间往往可转移上百米的距离。小地老虎严重发生时,也可见到同样现象。
    昆虫的足不但有爬、跳、捕、挖的本领,有些种昆虫足的拖拉力和抓力也很惊人。一只仅有6克重的小甲虫,可是它用足拖的物体重量
(在一辆轻便的四轮小车上)却有1.093
公斤,比这只小甲虫的体重要大181倍。一匹体重700公斤的健壮马,在良好的路面上也只能拖得动3.5吨的货物,只是相当于体重的5倍。人的牵引力大致
也只有体重的5倍。而一只蚂蚁却能轻而易举地把超过体积和重量l400倍的食物或筑巢材料施入自己的巢中。一只老熟期的大蠼螋体重仅有0.5克,如果将一
辆170克的玩具小空车,用线拴在它的身体上,能用三对足很轻松地拖着走,当把车上的物品增加到265克时,它仍能勉强地拖动,如果拿这只蠼螋的重量
(0.5克)去除它所拖动的小车和里面所装东西的总重量,把得数四台五入后,便可得到一个破天荒的数字-- 530倍。
    昆虫的足都很细小,因此也很难想象它们能用足上脆弱的爪子抓起很重的物体来,有人为了证明昆虫足的抓力,曾作过这样的试验:用
一根线在蜻蜓的胸部缠上一圈,把它悬挂起来,然后放一块粗糙些的重物让它抓住,结果发现蜻蜓能抓起相当于体重 20倍的物体达10分钟之久。
用同样的方法作试验,螳螂能抓起324克的重物,比它的体重大53倍。大蠼螋能抓起52克的重物,比它的体重大104倍。
    知道了昆虫足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看到不同昆虫足的形状,就大致可以知道某些种昆虫生活在什么环境了。同时研究昆虫足的内部、外部构造,探讨其拉力和抓力的功能,可在仿生学上加以应用。
  (3) 昆虫如何行走?
    我们人类只有两条腿,靠两腿前后交替运动而行走。那么昆虫行走时是怎样安排其六条腿的呢?
原来昆虫自有主张:它们行走是以三条腿为-组进行的,即一侧的前、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向后
蹬时,另外三条腿即抬起向前准备轮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一组中的三条腿是怎样相互配合的:前足用爪固定物体后拉动虫体向前,中足用来支持并举起所属一侧的
身体,后足则推动虫体前进,同时使虫体转向。这种行走方式使昆虫可以随时随地停息下来,因为重心总是落在三角支架之内。并不是所有成虫都用六条腿来行走,
有些昆虫由于前足发生了特化,有了其他功用或退化,行走就主要靠中、后足来完成了。大家最为熟悉的要算螳螂了,我们常可看到螳蜘一对钳子般的前足高举在胸
前,而由后面四条足支撑地面行走。昆虫的最高行走速度约每小时3英里,这以它小巧身体来讲,可算走得够快的了。
  多姿多彩的翅膀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201b_pic.gif" />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并成为昆虫纲繁
荣兴旺的基础。昆虫翅膀的来源与鸟类不同,鸟类的翅膀是由前肢转变来的,而昆虫的翅膀则是由向两侧扩展成的侧背叶发展而来的。昆虫的翅膀十分灵活,不用时
还可以收折在身体背面。翅一般为三角形,为了研究方便,将每个边和角都给以一定的名称,并将翅面进行分区。
  (1)翅脉与脉相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2_0202b_pic.gif" />
    昆虫用来飞翔的翅为膜质,翅面上有纵横交错的翅脉,翅脉实际上是翅面在气管部位加厚形成的,它就像骨架一样对翅面起着支撑、加固
的作用,还与飞行时翅的扭转运动有关。有的昆虫翅脉细密,如蜻蜓、蜉蝣、草蛉等。也有的翅脉稀少,如蝇类仅有几根脉。每一类昆虫都各有其独特的翅脉分布型
式,叫脉相(或称脉序)。   (2)翅的类型
    一般来讲,昆虫只有一对翅比较发达;主要用来担负飞行的任务。如鞘翅目、直翅目的昆虫是由后翅负责飞行的,它们的前翅发生了不同
程度的骨化、加厚,可以对折起的后翅起保护作用。甲虫类的前翅骨化程度较高,看不到翅脉,形成了鞘翅;直翅目的蝗虫、螽斯、蟋蟀等昆虫前翅骨化程度较低,
革质而半透明,翅脉仍明显存在,称为覆翅(复翅)。蝽类的前翅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仍为膜质,称为半鞘翅。在其它一些昆虫中,前翅成为主要的飞行器官,后
翅多变小或退化。双翅目昆虫(蝇、蚊等)和雄性蚧壳虫的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构造,在飞行中其平衡作用,称为平衡棒。不少昆虫的翅仍然是膜质透明的,但
翅面上有着不同的覆盖物。例如,蝶与蛾的翅面上覆盖有色彩斑斓的鳞片,故称鳞翅;石蛾的翅上生有很多毛,称为毛翅;蓟马的翅很狭小,而边缘上有很多长毛,
称为缨翅。
  (3)翅的连锁
    如果后翅变小但在飞行中仍然起作用,则后翅通常以各种形式的连锁器与前翅挂在一起,行动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飞行更为有效。这种
连锁器构造很巧妙,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弯折和小钩列形成的连锁(蜂,蚜虫),有的是靠一至数根硬鬃与前翅相连(蛾),还有的后翅基部前缘有1个叶状突出
物与前翅相连锁(蝶),或者前、后翅都有卷褶相互连锁(蝉)。
  (4)飞行速度
    昆虫大部分都能较远距离地飞翔,如蝗虫和粘虫成虫都是飞翔力极强的昆虫。飞蝗可成群结队飞行千里。据我国昆虫学工作者们研究,每
年春夏在广东一带越冬后羽化的粘虫,可以成群飞越数千里,漂洋过海到北方去觅食。蜜蜂每小时可持续飞行10~20的公里。牛虻每小时可飞行40余公里。蚊
虫为了寻找水源产卵,也可以飞行数公里。蜻蜓、螽斯和某些种天蛾也能够持续飞行数百里乃至千里而不着陆。某些昆虫除飞行距离远外,飞翔速度也很了不起,蜻
蜓每秒钟飞10~20
米;金龟子每秒钟飞2.2~3米;天蛾每秒钟飞5米;菜粉蝶每秒钟飞1.8~2.3米;家缎每秒钟飞2米;牛虻每秒钟飞4-14米;蜜蜂每秒钟可飞2.
5~6米。因为昆虫有这样强的飞翔能力,再加上高空气流和风的影响,便给昆虫远距离飞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上这些翅的形状和飞行的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种昆虫的生活特点,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昆虫种类的依据。为了防止害虫扩大蔓延,我们必须把害虫消灭在长翅膀以前,例如飞蝗、盲蝽等都要消灭在三龄以前。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九篇
    腹部是昆虫身体的最后一大段,前面与胸部相连接。它是昆虫消化食物和繁殖后代的中心。腹部一般为9-11节;少数种类减至3-6
节。末尾几节常合并或退化,有时第1节与胸部最后1节合并为并胸腹节,其余各节构造十分相似,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前8节通常各具1对气门。各节间有由褶叠
起来的膜连接着,所以昆虫的腹部才能够自由伸缩,如蝗虫产卵的时候能把腹部拉长,把卵产在较深的土里,主要是依靠节间膜的作用。最末1节着生1对尾须,起
感觉作用。
  昆虫的繁殖器官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303_0101_pic.gif" />
    雌成虫的第八节和第九节生有产卵的构造,称做产卵器。产卵器一般为管状,由位于第八节上的第一产卵瓣及位于第九腹节上第二、第三
产卵瓣组合而成,第三产卵瓣是产卵器的背面(背产卵瓣),第一产卵瓣是腹面(腹产卵瓣),第二产卵瓣在中间(内产卵瓣)。昆虫的产卵器形态多种多样(见上
图,取自王林瑶):蟋蟀的产卵器长矛状;螽斯的产卵器像一把大刀;叶蜂的产卵器很象一把带齿的锯;一些蜂类的产卵器是细长的螯针,有的短小,特化成能注射
毒液的螯刺,平时藏在体内,捕获猎物时伸出螯刺寄主,或用来防御敌害,卵则从螯刺基部产出,如胡蜂,蜜蜂等;姬蜂的产卵器通常很长,甚至超过体长数倍,能
够很方便地将卵产在寄主体表或体内。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产卵器,如甲虫、蝶、蛾、蝇等,产卵由腹部末端来执行,它们的腹部末端数节逐渐变得细长而相互套
叠,产卵时可以伸得很长,将卵产在缝隙、物体表面或凹陷的地方。这种构造称做伪产卵器。有翅亚纲中一些低等的种类,如蜉蝣,也没有特化的产卵器,卵是通过
两条侧输卵管在第7节腹板后的膜上形成的一对产卵孔产出的。产卵器的形状、构造及有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比如具有锥状产卵器的蝗虫和
矛状产卵器的蟋蟀是在土中产卵的,而没有特化的产卵器的昆虫就只能把卵产在物体表面或浅层缝隙中。蝉、叶蝉等具有针状的产卵器,它们和具有锯状产卵器的叶
蜂、树蜂一样总是将卵产在植物组织中,而寄生性的蜂类常用外露的针状产卵器来将卵产在寄主的体内或体表。
    雄虫的外生殖器称做交配器,是用来交尾的构造。交配器主要包括阳具和抱握器两部分。阳具将精子送入雌虫体中,抱握器在交配时负
责握持雌虫的身体,使之处于合适的体位。阳具一般为锥状或管构造,包括阳茎基和阳茎,阳茎端部为射精管的开口处。交配时,在肌肉活动和血液的压力下,阳茎
伸出体外,直至深插至雌体的交配囊内将精子输入交配囊。抱握器多来源于第九腹节的附肢,形状变化很大。无论阳具还是抱握器在不同类群中均呈现出不同变化,
如直翅目、蜚蠊目、螳螂目昆虫,它们的雄性外生殖器只有阳具及其衍生构造,没有抱握器,而同翅目昆虫除了具有发达的阳具外,还有辅助交配器,其中包括抱握
器。不同种昆虫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很大,以此来实现种间隔离,保证只有同种个体才能交配。因此,雄性外生殖器的构造在昆虫分类中很重要,特别是近缘种类的
鉴定,离开雄性外生殖器几乎无法区别。
  尾须(尾巴)及其功能
    尾须通常是1对须状的突起,着生在第11腹节转化成的肛上板和肛侧板之间的膜上,虽然有时好象生在第10节上,但它们是第11腹节的附肢。
    尾须只在低等的昆虫,如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中的蜉蝣目、蜻蜓目和直翅类等中较普遍,并且形状、构造等变化较大。蝗虫的尾须如
刺状,不分节;缨尾目、蜉蝣目昆虫的尾须呈细丝状,分成许多节。还有很多中间类型的。尾须上常有许多感觉毛,是感觉器官。但在双尾目的铗尾虫和革翅目(蠼
螋)中,尾须硬化,形如铗状,用以防御;蠼螋的细状尾须还可以帮助折叠后翅。
    在缨尾目和部分蜉蝣目昆虫中,1对细长的尾须间,还有1条与尾须极相似的中尾丝。中尾丝不是附肢,是第11腹节背板的延伸物,
有一对尾须和一根中尾丝是这两类昆虫最易识别的特征。衣鱼,俗名蛀书虫
(属缨尾目衣鱼科),体小柔软,身披银灰色鳞毛,常栖息于书籍、纸张和衣物问蚀食。一旦被人发现,动作极为敏捷,转眼便&溜之大吉&,无影无踪。它们这种
逃避天然敌害的本领,与生长在腹部末端的尾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衣鱼的尾须是三条分节的比身体还要长的细毛须。这3条尾须不但有着触觉的功能,也是运动的附属器官。衣鱼善于爬行在垂直的墙壁上,除肚子下面有着起吸附作
用的泡囊外,尾须总是紧贴着墙壁,上面那密集的短毛还起到助推和防止下滑的作用。衣鱼为防止蜘蛛、蝇虎等天敌的捕食,停息时总是不停地摆动着尾梢,诱使天
敌将注意力集中到尾梢上来,当尾巴被抓住,分节的尾毛即断掉,身体便可乘机逃脱。这可算是“舍尾保身”术吧。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十篇
昆虫的“皮肤”——体壁与体色
    昆虫身体表面的“皮肤”坚硬而不能随意弯折,就象穿了一套盔甲,我们称之为体壁,是昆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昆虫的体壁对昆虫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要坚硬、结实,足以承受肌肉,保护身体不受机械损伤,且能够防止水分过量蒸发,又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体壁作为一道保护性屏障将昆
虫的内部器官与外界环境隔开。可以说它既是皮肤,又是骨胳。作为前者,它帮助昆虫有效地保持了水分,阻止了外界不良因子的入侵。作为后者,它决定了虫体的
外部形态。这种一举两得的巧妙构造为昆虫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壁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分泌出的非细胞性的物质。体壁的许多特
性,如坚硬性、弹性、不透水性、抵御外物侵入的特性以及类似骨胳的支撑作用,都是表皮层表现出的特性。表皮又可分为外层的上表皮(由外向里依次为护蜡层、
蜡层和角质精层)和内层的原表皮(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复合物)。皮细胞层是连续的单层细胞的活组织,有较活泼的分泌机能;分泌活动随蜕皮的进程而起着周期性
的变化。皮细胞特化还可形成昆虫体表的外长物如刚毛、鳞片、刺、距及陷入体内的各种腺体及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器、听器等。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
膜,由血细胞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中性粘多糖,它起着隔离皮细胞层与血腔的作用。   体色
    昆虫有着极其丰富的色彩,有的昆虫色彩艳丽、斑澜夺目,甚至还呈现出变幻莫测的金属色泽,也有的昆虫颜色暗淡、陈旧,实无美丽可言。那么昆虫的不同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的颜色对昆虫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昆虫的颜色多数是由体壁和它的衍生物产生出来的,也有的来自不同的皮下组织或血液。根据颜色的成因我们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色素
色,是由色素化合物形成的颜色,这些物质可以吸收某种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形成各种颜色。它们多半是代谢的产物或副产物,如黑色素、类胡萝卜素、蝶
啶类等。当色素存在于表皮内部时,我们把它称为表皮色。表皮色在昆虫死亡后还能保持很长时间的稳定性,如翅上的花斑。若色素位于表皮下的真皮细胞内,则称
为真皮色,真皮色往往随着昆虫的死亡而逐渐消失。有些昆虫活着时呈嫩绿色,可制成标本后不久,嫩绿色渐渐变成了黄褐色,就是这个缘故。另一类颜色是结构
色,是光照射在虫体表面的不同结构上而产生折射、反射及干扰而形成的。昆虫身体的金属光泽属于结构色,结构色不会因昆虫死亡或煮沸、漂白等处理而发生改变
或消失。昆虫的色彩大多是混合上述两种色泽而成的,称为混合色,如有一种美丽的蝴蝶叫做幻紫峡蝶;它的翅呈黄褐色;当从不同的角度看时,又显现出梦幻般的
紫色闪光,其中黄褐色是色素色,而紫色闪光则为结构色。昆虫有了这样那样的颜色,就可吸引异性求偶、隐藏或示威避敌,还可避光保护自己。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这个帖子好,我喜欢,嘿嘿,收了,多谢楼主!辛苦啦
  我的博客之一:
我的博客之二:
  博客论坛网友:
  好专业哦
  我喜欢,
  楼主辛苦
  快些仰起你那苍白的脸吧
快些松开你那紧皱的眉吧
你的生命她不长
不能用她来悲伤
那些坏天气
终于都会过去
人们都是这样地匆忙长大
那些疑问从来没有人回
  博客论坛网友:
  顶!楼主强悍!
  在匆忙行走的人群中抬头看天!
  博客论坛网友:
  第十一篇
昆虫在动物界的位置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下的一个纲棗昆虫纲(Insecta, Hexapoda)。所以,昆虫具有节肢动物门所共有的特征,同时有具有不同与节肢动物门下其它纲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
  (1)身体分节;
  (2)整个体躯包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3)有些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例如足),“节肢动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4)体腔就是血腔。
  在节肢动物门中,还有五个比较重要的纲,现略作介绍,以示与昆虫纲的异同: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40101_pic.jpg" />
  蛛形纲(Arachnoidea)
体躯分成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头部不明显,也无触角。有4对行动足。陆生,以肺叶或气管呼吸。常见的有蜘蛛、蝎子、蜱、螨等。有趣的是,蜱、螨常与昆虫
纲一起研究,通常在昆虫研究所、研究室或研究组里都有研究蜱螨的研究人员。但一定要记住,蜱螨不是昆虫。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40102_pic.jpg" />
  甲壳纲(Crustacea) 水生,以鳃呼吸。体躯分成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2对触角。至少有5对行动足,附肢大多为二支式。常见的有虾、蟹、水蚤等。 
  唇足纲(Chilopoda):陆生,以气管呼吸。体躯分为头部和胴部两个体段。有1对触角。每一体节有1对行动足,第一对足特化成颚状的毒爪。常见的有蜈蚣、钱串子等。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40103_pic.jpg" />
  重足纲(Diplopoda) 一般同唇足纲,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Myriapoda)的。但重足纲的体节,除前方3-4节及腹末1-2节外,其它各由2节合并而成,所以各节有2对行动足。马陆为本纲常见的代表。
   600) {
this.width = 600;
" src="http://www./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40104_pic.jpg" />
  结合纲(Symphyla) 很像唇足纲,但第一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毒爪。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1对刺突和1对能翻缩的泡。这同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第十二篇
昆虫纲的多样性 - 33个目
  昆虫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态结构极其多样化,因此其分类系统也比较多,不同的分类学家有不同的见解,目前还不能完全统一。现按世界与国内常用的2亚纲33目的系统介绍如下。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原尾目Protura (螈)
  双尾目Diplura (铗尾虫)
  弹尾目Collembola (跳虫)
  缨尾目Thysanura (石等)
  有翅亚纲 Pterygota
  蜉蝣目Ephemeroptera (蜉蝣)
  缨翅目Thysanoptera (蓟马)
  蜻蜓目Odonata (蜻蜓、豆娘)
  同翅目Homoptera (蝉等)
  翅目Plecoptera (石蝇)
  半翅目Hemiptera (蝽象,蝽)
  蜚蠊目Blattodea (蜚蠊,蟑螂)
  广翅目Megaloptera (泥蛉等)
  螳螂目Mantodea (螳螂)
  蛇蛉目Raphidioptera (蛇蛉)
  直翅目Orthoptera(蝗虫等)
  脉翅目Neuroptera (草蛉等)
  竹节虫目Phasmatodea(竹节虫等)
  鞘翅目Coleoptera (甲虫)
  蛩蠊目Gryllobattodea (蛩蠊)
  捻翅目Strepsiptera
  等翅目Isoptera (白蚁,)
  长翅目Mecoptera (蝎蛉)
  纺足目Embioptera (足丝蚁)
  毛翅目Trichoptera (石蛾)
  缺翅目Zoraptera (缺翅虫)
  鳞翅目Lepidoptera (蝶,蛾)
  革翅目 Dermaptera (蠼螋)
  双翅目Diptera (蝇,蚊等)
  啮虫目Psocoptera (书虱)
  蚤目Siphonaptera (跳蚤)
  食毛目Mallophaga(鸟虱等)
  膜翅目Hymenoptera (蜂,蚁)
  虱目Anoplura (虱子)
  关注世界机器人发展,关注中国机器人发展,传播机器人知识.
  博客论坛网友:
  世界因为爱,才团结在一起;因为爱,才有你有我,才有了我们周围的一切。因此,我们要有一颗热诚的心,把自己的爱献给需要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我们的爱,让爱心充满世界,让爱心永恒......
  博客论坛网友:
  有蝴蝶图片吗?最好是有各部分注释的
  能上传一下吗?谢了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是《诗经》里的吟唱邂逅爱情的感觉。千百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在等待这种邂逅
赵咏华的一首老歌《早餐》里唱到:“心情特别好的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为心爱的人做顿早餐,要他把我的爱一口一口吃完。”—...
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文章总数:0
画报总数:0
画报点击数:0
文章点击数: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