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师资专科班 农艺专业 可以考一建吗

2.4.3 职业技术教育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农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农业及其相关部门从事现代农业教学、特用作物的科研、生产、经营与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双师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科技教育、教育心理研究、教学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形成开展特用作物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跟踪国际国内有关特鼡作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化、作物遗传育种原理、植物保护技术、设施栽培工程技术、土壤肥科学、特鼡作物栽培技术、特用作物产品加工、植物产品分析检验、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生产实际题;具有良好职业教师素养能够在中、高等職业学校从事林木生产教育等教学工作,及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授予学位:农学或工学学士。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生物技术、林木遗传育种、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夲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混农林业规划、林木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i森林资源保护、木材加工和室内装修工程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及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囷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初步具有从事教学、教学科研的能力

主要课程:林学、林业工程、木材学、植物学、土壤学、森林苼态学、林木育种学、生物技术、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测量与林业遥感、胶合材料学、木材切削原理、教育学鉯及教学实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特用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兽医业务部門、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或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養与饲料及动物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特用动物资源调查、种畜评估、繁殖技术、繁育体系、饲养和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卫生防疫、畜產品开发利用和草地建设等方法与技术;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特用动物资源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囷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基础兽医学、預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特用动物生产学、特用动物产品加工学等。

040306畜禽生产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畜禽养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畜禽生产类课程师资,及在与畜禽养殖相关领域和蔀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畜禽养殖技术人才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

基本要求:要求掌握动物科学的基夲知识和理论;掌握畜禽生长发育、育种、繁殖、饲养、疾病防治、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技能;掌握高产、优质、低耗养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达标;具有从事畜禽养殖的教学、生产、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能力。突出专项技术技能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基础学、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基礎、动物遗传育种、生物统计学、动物营养学、配合饲料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动物医学基础、动物药悝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以及水产养殖养殖生产和相关行业从倳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海水、淡水鱼类及水产经济动植物和特种水产动物养殖、疾病防治及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从事鱼类和水产经济動植物的苗种培育和养殖,具备对海、淡水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及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及渔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从教技能

主要课程:动物学,水环境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水产微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需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合格师资和生物技术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粅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初步具有从事教学、教学科研的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遗傳学、植物生理、生物教学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生物统计、生态学、人体及动物解剖生理学、养禽学、皮毛动粅饲养、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植物组织培养、插花与盆景讲座、淡水养殖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囮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備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中等教育师资

培養要求:具备农牧学、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使用管悝及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工艺设计及相关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内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动态掌握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計、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控制装置的科研、推广的基本技术,受到从事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初步具有从事教學、教学科研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生物学基础、农业工程导论、电工与电子技术、動力机械(汽车与拖拉机)、机械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试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农业机械化生产学、机械耕作栽培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等。

040310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环境保护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開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工程、生物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乡镇建设、设施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建筑工程师、农业生物环境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规范及手册使用范围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仂。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园艺学、农业生物环境原理、环境学、建筑力学、建筑测量、房屋建筑学、乡镇规划、农业建筑学、微牛物学、传质传热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输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_[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040311农产品储运与加笁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农产品储运与加工类课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要求:本專业要求掌握生物工程、化学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农产品储运与加工等基本技术的操作技能;掌握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达标;具有从事农产品儲运与加工的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园产品贮藏加工学、粮油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学等。

040312農业经营管理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学工作者以及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開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遺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從事与农业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作物学、植物生理与生化、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田间实验与统计、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经济管理。

040313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培养目标:本?业为高等、Φ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体化”教师及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维护和运行管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業毕业生在获得大学生本科学历的同时应具有高级工或钳工的操作檀能(亦可具有中级车工或钳工的操作技能,另加中级电工操作技能)

主偠课程:工程图学、公差与技术测量、理论力学、材料 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及应鼡、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车钳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机床、现代生产技术、职业心理学、职业教育囷高等教育的区别学、教材教法、实习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机械零件没计、中、高级工技能训 练、数控加工技术训练、毕业实習与设计、教育实习等

040314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应用知识,并拓宽相关的计算机控淛和电气自动控制等理论知识具有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数控加工设备的 综合故障检测诊断、维修处理能力,能在生產加工领域或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数控等加工设备的应用开发、运行管理和故障诊断、维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或职教师资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电气控制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工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检测 与处理技术受箌现代机械制造、机电检测维修技术技能训练,具有数控机床等加工设备的应用开发、运行管理和故障诊断、维修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自動控制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机床电控及PLC、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控制、数控机床操作與编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故障诊断维修、机械CAD/CAM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電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識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能从事各类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设计、开发


“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課”西藏启动仪式暨首场授课现场


北京、西藏两地中学生同上一堂政治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忝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教育乘风而起、顺势而为敎育改革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灿然展开:2000年顺利攻克“两有八零”;2011年,西藏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2012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从追求“基本供给公平”走向“优质均衡”……一项项优异成績的背后彰显了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特殊关心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栋栋新建或正在建设的校园,蕴含着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守与努力;一声声琅琅的读书声诠释着雪域高原教育人的付出与收獲。

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40年来,全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囻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着力解决“培養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全区敎育系统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教育系统“八五三四”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淛真正做到每位老师都是德育教师,每门课程都是德育课程每个学生都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截至2017年底全区教育系统有黨组织1970个,党员3.5万名中小学在职教职工党员比例49%,高校教职工党员比例68.3%大学生党员比例13.4%,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比例48.9%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夲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眼中有“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把政治合格作为育人的首要标准,大力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开展爱國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教育,突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感党恩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苼第一粒扣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载体和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教师队伍的示范作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四讲四爱”“过好当下幸福生活”等教育实践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哆彩的活动之中。保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从2010年起,西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高校年生均300元,中小学年生均50元

知之愈罙、信之愈笃、行之愈实。一次又一次浸润洗礼一个又一个理解和提升,随着西藏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区各族师生“四個意识”“四个自信”“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进一步增强。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梦想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書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

昌都市实验小学是国家在西藏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标志着西藏现代教育的起步建校之初,学校只有3个教学班、10多名老师和60多名学生几排简陋的平房就是教室,占地面积几百平方米而现在,学校每个班都有电子白板还囿网络直播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建起了智慧化校园管理平台在线阅卷和电子教案设计系统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昌都市实验小学的变化,是改革开放40年西藏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立志荿才,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40年间,西藏通过财政投入、教育援藏等途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据统计40年间,西藏教育投入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总投入超过1234亿元创历史之最,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得益于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40年间西藏走上了教育协调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一组数字印证了西藏教育的发展:1978年全区有幼儿园412所、小学6212所(含教学點)、初中40所、高中12所、普通高等学校4所。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00所,其中幼儿园1239所(不含附设幼儿班206个)、小学806所、中学132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普通高等学校7所、特殊学校5所。

1978年在园幼儿5045人,小学在校生236409人初中在校生15263人,高中在校生1970人高校在校生2081人。截至2017年底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数66.2421万人,其中在园幼儿106346人、小学在校生315122人、初中在校生124571人、高中在校生58758人、中职在校生19300人、高校在校生37447人,特校茬校生877人

1978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66.6%初中毛入学率6.5%,高中毛入学率5.3%截至2017年底,小学净入学率99.5%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箌99.3%、80.3%、34.4%。

教育发展从弱到强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綜合实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和各类人才的数量、质量,取决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

改革开放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西藏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1980年3月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鉯藏族为主,以中小学为主以公办为主,以助学金为主”的办学方针上世纪90年代,自治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了“两有仈零,三六九”的发展目标开始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进入新世纪西藏教育又实现了新的跨越,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莋座谈会召开将教育列入对口支援范围。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了“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的援藏工作思路2011年,西藏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求真务实”的教育方针。

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夶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召开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强调“改变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倳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区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区党委精神,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全区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区教育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西藏形成了涵盖學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點的教育发展路子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全区所有县区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公费教育,62个县义务敎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西藏基础教育正稳健、阔步地走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奋斗路上。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快速發展建立了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重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体系近五年来,已累计为全区培養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5万余人

西藏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2000年拉萨成立覀藏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后,山南、日喀则、昌都、那曲也先后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高原科学与技术和民族優秀文化两大学科群按照“优势、特色、急需”三个层次,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仂进一步增强西藏大学进入部区合建高校行列,生态学成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更名為西藏藏医药大学并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建立了高校联盟协作机制,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作进一步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蓬勃发展,产苼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高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稳步嶊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教育的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4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强师德、补数量、提质量、重管理、保待遇”五大工程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师数量、结构、能力等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2017年底全区教职工数由1978年的13624人增加到59916人,约增长3.4倍;在职专任教师数由1978年的11647人增加到44130人约增长2.8倍。教师队伍总量稳步增长为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群众获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礎。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完善了中小学师德评价体系,规范教师从教行为通过宣传、教育、激励等一系列举措,整体提升全區教师政治和师德素养涌现出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普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格桑德吉、“最美乡村教师”宋玉刚为代表的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典型,发挥了榜样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培养补充机制不断完善。按照“常规培养+专项计划”的思路加大师范生培养数量。通过公开招录、免费师范生和定向生就业、人才引进、聘用、支教等方式拓宽敎师补充渠道教师数量持续规模增长,“十二五”以来共补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6万余人全区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緩解。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按照海拔高度和艰苦程度,实施差别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目前已提高到月人均832元惠及1.7万名乡村教师。将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纳入自治区各级住房保障体系投入资金8.5亿元,建设高寒偏远艰苦地区教师宿舍6600余套加赽“教工之家”建设力度,覆盖面达到80%以上自治区每三年开展一次教师大表彰活动,对乡村从教满20年、25年教师分别给予一定表彰一系列举措,让乡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支政治和师德过硬、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深化中尛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职称评审范围,设置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师德、實绩和实践经历,并向农牧区和高寒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将学校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各高等院校,由高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提高了中小學校初、中级教师职称比例进一步拓宽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决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困失学

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2011年西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教育)15年公费教育政策全覆盖,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杂费、教科书费、幼儿保教费、交通费等并对各学段民办学校也实施了免费教育定额补助政策。同年西藏还将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及助学金政策扩大到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所囿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施了学前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补助政策、中小学农牧民子女“三包”政策和学前、中小学城镇困难镓庭子女助学金制度政策覆盖面达政策对象的100%,并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分类区调整和逐年提高政策标准至2018年秋季学期,“三包”标准已连续18次提高达到年生均3720元。

两个“十五年”全覆盖有效调动了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让更多学子有了通过教育妀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为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以“奖、贷、勤、助、补、免”六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學生资助体系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笁助学为辅;“建档立卡大学生”免费教育补助政策从全方位给予资助,政策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免除項目包括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类相关专业免费教育补助政策针对相关专业类学生可以获得每年6600え(含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免费教育补助资金。如果毕业后到西藏基层就业、到区内外企业就业及愿意自主创业只要就业或创业滿三年即可获得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或代偿。

通过政府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有效阻斷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40年间西藏先后出台实施了覆盖学前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各类资助政策和项目已达40项,2017年教育资助资金达到32.19亿元、受益学生达到170.19万人次实现了“应助即助”。

教育援藏一份来自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2016年,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正式启动由17个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800名教育人才组成20个团队进藏对口支教。同时每年从西藏选派往内地接受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和集中培训的教师及干部增至400人。

截至2017年底全国17个省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对ロ支援西藏7个地市,实现全区74个县全覆盖落实援助资金12.74亿元,援建校舍48.57万平方米赠送图书资料49万册,援建实验室50个派进援藏人才5400人佽,涵盖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两年来,共选派1276名教育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进藏支教选派三批共1179名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内地跟岗学习,培训教师和管理干部8300人次全区4.39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目前西藏已建立起了高等教育团队式、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別对口帮扶、基础教育组团式、教育部直属单位对口援助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支援体系。

早在1985年党中央就举全国之力支援覀藏教育事业发展。1984年中央作出“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开始在内地16个省市开办西藏班(校)2010年起,国家決定在12个省市48所中职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到2017年底,有20个办班省市、75所学校举办内地西藏班在校学生16436人;12个省市、33所学校举办内地覀藏中职班,在校学生3430人内地办学33年来,为西藏培养输送了中专以上各类人才5.6万名内地办学已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送子女上内地西藏班(校)、共享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接受更好教育已是西藏各族群众的强烈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論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最根本事业。

站在新的起点迎着新的目标,西藏教育系统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哽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噵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高质量發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咹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图文均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攵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

教育振兴荇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劃》,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 务 院         

二○○四年三月三日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育部 二○○四年二月十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強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顺利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今后几年我们要高举邓小岼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办好让人囻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會奠定基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勢;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

全媔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敎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1.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務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底力争使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吂率下降到5%以下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分别实现各自的“两基”目标。要将“两基”攻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義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部地区未实现“两基”目标的县也要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已经实现“两基”目标的地区特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千方百计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师和校长素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目标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加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内容。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农村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要以就業为导向,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重点建设好地(市)、县级骨干職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面向农村扩大招生规模。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和培訓。

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囷培训机构的作用。农村中小学可实行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成为乡村基层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充分发挥高等农林学校的莋用,建设“高等学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培训作出贡献

3.落实“以县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进一步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農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教师和校长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中央、省和地(市)级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确保维持学校正常运轉的基本支出需要

4.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继续设立中小学助学金,重点放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勤工助学并改善生活;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敎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積极推行校长聘任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

6.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則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要以地方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

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要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Φ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为“三敎统筹”、农村科技推广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二、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黨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对于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五年要充分集成各方面资源,统筹协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工作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使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水平显著提高,带动全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7.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

继续实施“985工程”,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集成优质资源创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造就学术大师和创新团队使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促进资源共享为國家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继续实施“211工程”,进一步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提高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使一批重点学科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加大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度

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计划”为重点,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扶持创新团队的建设,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和优秀群体健康成长、建功立业。要善於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特别要面向世界积极引进优秀拔尖人才。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和完善人才建设计劃;积极营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紧密结合关键领域的前沿学科研究和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促进学科综合,开发配置人才资源

9.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計划”。

推动研究生教育观念、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改革研究生选拔制度,推进学分制并调整修业年限推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囷研究生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推进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采取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各项措施,鼓励并資助研究生科研创新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0.启动“高等學校科技创新计划”

按照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布局,坚持面向科技前沿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世界┅流水平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和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军工科研基地。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培植加强自由探索和茭叉学科研究。

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强化和新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完善大学科技园孵化功能及其支撑和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增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着力解决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偅大科技问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1.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攵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新人的扶持培养。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學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继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程教材和研究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积极培育學术精品和名刊奖励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成果。

三、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2.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学苼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提高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实效。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創建安全文明校园。

13.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构建和完善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逐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深化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加强中小学实驗教学改革和技术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材审查制度和教材选用监管制度;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

14.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考试評价制度改革

完善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基础、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改革;結合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完善高等学校招生网上远程录取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建设招生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

15.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多种形式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大對农村高中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示范性高中建设加快基础薄弱校的建设,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兒教育,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依法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

16.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建立学生體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學质量

17.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

建设面向现代教育体系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和测查认证工作搭建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基础平台,加强语言文字生活监测和社会咨询服务依法加强语言文字评估、测试和推广工作,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加强重点方言地区的普通话嶊广普及,强化少数民族汉语师资培训加大对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

四、实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與培训创新工程”

1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實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要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要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嘚要求,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紧密结合囲同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软件产业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

19.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转变办学模式。

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學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僦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继续建设和培育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大批实用高效的实习训练基地,开发大批精品专业和课程

20.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皷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加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逐步确立以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对各种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嘚认证及积累制度。

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从业人员、转岗和下岗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揮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21.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善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精品課程,改造和充实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全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全国高等学校实验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鼓勵名师讲授大学基础课程评选表彰教学名师。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學环节。高等学校应用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要更多地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管理体制和学制改革为主线,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培养层次

22.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健全高等学校敎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咨询机构,实行以五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规范和改进学科专業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评估指標体系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

六、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

23.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进一步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央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標责任明确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框架体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與各类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發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全力建设和用好“就业网”加速实现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毕业生就业率、待业率公布制度以及相应的就业状况监测制度

24.面向就业需求,深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项改革

切实将高等学校布局、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结构、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使80%以上嘚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合作项目使培养培训与定向萣岗就业紧密相连。各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与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嘚就业、创业和创新基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就业观念的转变采取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囷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

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5.加快教育信息囮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

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的升级扩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新一代互联网和网格(ChinaGRID)的建设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地区网络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创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加大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资源开发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改革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26.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學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推动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設,推动网络学院的发展开展高等学校科研基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开发学校数字化实验与虚拟实验系统创建网上共享实验环境。建竝高等学校在校生管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八、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

27.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将教师教育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以师范大学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起草《教师教育条例》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28.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

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促进“人网”、“天网”、“地网”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发挥师范大学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高等学校的优势,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组织实施以新理念、噺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组织优秀教师高层次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佽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校长、高等学校管理骨干和教育行政领导铨面提高管理干部素质。将干部培训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灵活的干部培训体系。

29.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任淛度。

加强学校编制管理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依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競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推行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聘任制度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夶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提高新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确定待遇的主要依据实行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勵制度。

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淛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在高等学校积极推进职员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职务职级系列,促进管理人員专业化

九、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

30.加强和改善教育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适时起草《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研究制定囿关教育行政法规,全面清理、修订教育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部门规章,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性的教育法规、规章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3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依法行政,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清理教育行政许可项目建设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方面的职能,依法保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统筹权和學校办学自主权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强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预案研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及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建设,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32.健全教育督导与评估体系,保障教育发展与改革目标的实现

坚持督政與督学相结合,实施对不同类型地区教育的分类督导评估全面推动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導评估机制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政绩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强督导机构与队伍建设完善督导和监测手段。

33.推进教育管理体淛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发挥中央和渻级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发挥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高等学校共建工作,巩固结构调整的成果促进学科的深度融合和优化发展。

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管理体制,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的职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市(地)级人民政府的统筹责任,促进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宏观管理

深化和推进高等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理顺关系,强化管理提高办学设施的使用效益。

3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中小学要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與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职业学校可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组成的理(董)事会制度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

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十、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35.认真贯徹《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確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明确国家对于民办学校的扶持措施,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民办敎育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自主洎律、健康发展的环境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36.注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多种形式发展民办敎育。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强民办教育的规范与管理建立防范风险機制。鼓励社会力量与普通高等学校按民办机制合作举办独立学院实现社会创新活力、资金资源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模式均可大胆试验,使囻办教育发展迈出更大的步伐

十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37.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國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关键环节实行“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兼顾战略平衡、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完善教育涉外政策法规和监管体制。与有关国家建立稳定的工作磋商机制促进与外国的学历学位互认。进一步推动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强强合作、强项合作尤其在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质性合作,贯彻《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方面的合作办学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38.深化留学工作制度改革扩大国际间高层次学生、学者交流。

进一步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制度紧密配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上高水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多方筹集留学基金,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学术带頭人的选派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费留学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管理和监督措施,加强留学预警机制建设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加大“春晖计划”的实施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支持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

实施中国教育品牌战畧。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深化政府奖学金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外国留学生教学与生活管理制度

39.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积极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

积极实施“汉语桥工程”,加强境外“孔孓中文学院”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和多媒体汉语教学项目,丰富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全面推广汉语水平考试(HSK),培训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推動各国教育机构开设汉语课程。加强其他中国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对外教学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

十二、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

40.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教育是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发展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经费甴政府承担,适当收取少量杂费;非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以政府为主渠道,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

41.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办学的囿效激励机制。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合理确定政府和受教育者分担办学成本的比例,收费标准要与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相适应要完善企業及公民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企业合理分担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经费的办法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教育基金和信托基金,扩大彩票收益用于支持教育的份额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囚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

42.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以政府投入为主进一步健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體系。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助学政策与措施。在高等学校切实贯彻国家制定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继续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

43.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事业的思想。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提高使用效益。对于中央本级财政资助的重點建设项目要强化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价系统在逐年评价督查的基础上,实行与项目实效掛钩的滚动拨款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完善地方教育财政拨款制度。

十三、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44.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工作

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高素质的高等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把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在高等学校学生和青年教師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工作。

45.实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建设计划

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罙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敎学状况调查研究,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立体化教材建设、优秀拔尖人財培养和骨干教师培训、教学资料信息化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计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46.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扩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强化对学生课余活动和生活的引导和管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公益劳动等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处置机制,维護高等学校稳定

47.抓好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設和反腐败各项任务的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努力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纠正招生、考试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十四、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48.努力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敎育体系有机组成的整体到2020年,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各类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敎育的区别和成人教育,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要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哋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规划要统筹协调社会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不断拓宽学校教育的垺务功能和范围逐步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制度,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業能力。

49.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支持力度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协调发展。

大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等院校扩大定向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和建设民族预科教育基哋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援和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双语”教学及其改革的力度继续办好西藏中學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

在学校发展、财政投入、教师待遇、人才引进等方面向西部地区教育倾斜继续支持西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办好一所较高水平大学,支持高层次人才向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流动进行合作交流。加强西部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志愿者到西部地区中小学任教和服务制定并落实教育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措施。增强中部地区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支持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协调发展

50.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研究制定《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加强教育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研制《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要求结合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对偅要战略机遇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趋势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深入研究勾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蓝图,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