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心法通髓怎么练

怎样练太极拳最容易出功夫?
当前位置:
怎样练太极拳最容易出功夫?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实战性很强的拳种,现在有些人怀疑太极拳是否能够实战,这是因为太极拳普及的原因。因为普及的太极拳已不是原来实战性很强的传统太极拳了。太极拳的普及是由于人们对健身的需要而形成的,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就是通过练习太极拳而获得健康的身体,其中很多人也达到了这一目的。练太极拳追求技击实战能力的是少数人,而这一部分人大都是各派传统太极拳传人,太极拳真正的实战能力培养的内容存在于各派传统太极拳中。当然,有些流派至今已经将培养实战能力的具体内容失传殆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真东西失传了。其原因有二:一是保守。二是不重视技击实战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那些真正的、好的内容失传,这是很令人心痛的事情。这个问题不是仅仅存在于太极拳,其他拳种也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传统武术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掌握太极拳精髓的,只是各派太极拳传人中的少数人而已。
练习太极拳要想具有技击实战能力,首先要出功夫,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以我个人练太极拳的经验来说,套路是传统太极拳主要练习手段,但不是全部。具体地说,太极拳的内容包括:
一、基本功的训练;
二、套路的练习;
三、桩功的练习(如:八卦九宫桩,太极十三桩等);
四、内功的修炼(要想成为实战高手,内功也是重要的一环,能够直接运用到实战当中的,而且威力是非常的惊人,因为此功不能滥传,所以就不多说了。);
五、辅助功法的练习(如太极球的练习方法,可以练习和体会太极拳的圆活,也能练出各种劲力。);
六、各种推手的练习;
七、实战训练;
首先基本功的练习决不可以忽视,传统太极拳对基本功的要求很高,韧带必须要抻开,这样动作才能做到位。既然是要追求技击实战能力,那就不能和公园里那些老年人一样练法了。所以,基本功练习是基础。其次是套路练习,俗称“盘架子”,基本功练好了,动作可以做到位了,架子也就可以盘好了。盘架子不要一上来就练成套的拳法,要先练简单的单手套路,比如“八门手法”八门手法就是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每一式就是一趟拳,反复练习,八式练熟了,就开始入门了,这时就练习比较复杂的套路了,此外,你还要学习拳理,要弄明白一些简单的要领和拳理。比如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裹裆护臀。什么是“顶头悬”?怎么才能放松?这些都要弄明白。另外,什么是无极、太极、两仪、四象、阴阳、五行、八卦都要明白。这些可不是迷信呀!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掌握了这些,你就会明白很多道理的,对你今后掌握拳理是很有帮助的。
接着说套路练习(盘架子),套路练习不能总是一种架子,要高、中、低架都练,低架子注重下盘功夫,俗话说:“下盘筑根基,上盘练手法,中盘练大通”,下盘就是低架子,练低架子很吃功夫,也很出功夫。不能做到放松,你是坚持不下来的。另外呢,这样练习也能使你自然而然地放松。开始,你可能坚持不下来,练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觉得很轻松,每天早晨练上两个小时,你这一天都会觉得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体能特别的充足。你要有至少一年的时间来练下盘功夫,才能练好下盘,下盘练好了,根基有了,你的腰腿力量就会得到很大提高,全身也能放松了,这就是所谓功夫。你要是能搞清楚什么是阴阳,功夫就会不断进步,阴阳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在太极拳练习中,阴阳就是蓄与发,是开与合,是呼与吸,是左与右,是柔与刚,是------。
盘架子要明白阴阳,明白什么是双重,什么是偏沉,拳经云:“双重则滞,偏沉则灵”,所谓双重就是阴阳不分,偏沉就是分出阴阳,太极拳每一式都要分阴阳,动作与呼吸协调起来。全身的关节要灵活、协调,要身备五弓。上身不能练成平板,一动起来周身的关节就要协调一致。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把劲练整,功夫就会出来。盘架子的功夫结合站桩、内功修炼,辅助功法的练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再结合推手练习,会使你比较深刻地了解、体会和掌握太极拳的劲法,为实战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当套路练到纯熟的时候,就要打乱顺序任意连接各个式子。这样练习是为了使你能够灵活地掌握太极拳式子的用法。李派太极拳盘架子就叫做“单练”,单练讲“单练四要”,“四要”即“理”“势”“气”“机”四个要点,也可以说是四种练法,单练者,乃一人独练者也,独练切勿贪多,务求纯熟。或择一、二式而专练之,此谓之练势;或连三、五式而急练之,此谓之练气;或乘势之便利而任意练之,此谓之练机;或酌势想象而练之,此谓之练理,合而言之,单练四要也。
初练者在盘架子时,千万不要贪多,不要追求尽快能学会一个很长的套路,因为这样反而欲速则不达,重要的是纯熟。正确的练法是,初练者在练习每一个式子后,都要将这个式子作为“桩”来站一段时间,然后才练下一个式子。这样练才能很快地练出我们所要的“内劲”来,否则,你看似学的很快,其实出功夫反而慢多了。等你把每一个式子都练习纯熟了,再练习成套的拳法不迟。一个套路纯熟了,就要打乱顺序任意连接练习。”
单练的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还要由老师亲自讲明关窍和“手诀”,手诀有五个字,这五个字就是开关通窍的钥匙,太极拳讲究“手有五诀、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头顶五星”,这就是外五行。此外还有“内五行”,而手诀呢?就是手指的曲伸与口的呼吸相合,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达到所谓“内外相通”、“呼吸通灵”,达到了内外相通、呼吸通灵,就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功夫也就上了一个台阶。练艺不明手诀,犹如暗室无灯,虽苦练一生,亦难成功。过去拳家讲“六耳不传”就是指手诀不能轻传。单练功夫到了这时,仍然不能用于实战,必须要经过双练,由老师来给弟子讲明尺寸分毫,并且经常给弟子“喂手”,弟子之间要经常进行对练,也就是双练。不断地进行体验,总结。这种双练绝对不只是推手,推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经过这种练习后,才能具备实战能力。练习者要每天进行至少四个小时的刻苦训练,经过至少三年的训练才能达到实战的目的。过去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那其实不是太极拳传人的说法,而是外人所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能初步进行实战,并且放人于丈外的功夫,不过是小成的功夫。那么什么是大成呢?练太极拳达到了大成功夫,就是具备了相当的反应能力,非常灵敏。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返先天”,这是说将人(先天本有的某些潜能)本有的良能良知开发出来了。如果说小成是“懂劲”,那么大成就是接近于“神明”了,功夫到了这一步,实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要想练到这一步也绝非轻而易举的,路子必须要选对,有明师指点才不会走弯路,而且还要下苦功夫,不但练功夫时刻苦,就是学习拳理也要刻苦,还要有一定的悟性,总之,天上是不会掉馅儿饼的。
武术的实战功夫,下等功夫靠力量和速度来取胜,中等功夫靠手法和技巧取胜,上等功夫靠先天的灵敏来取胜,就是所谓无拳无意,无所谓什么手法招式了。对方出手,你不用去想用到底什么招式来对付,动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假如对方的招式中途有变化,而你也会随之变化,但你总能克制对方,甚至对方偷袭你,你也会及时做出反击的动作来,你的大脑还没有反应,而你的动作就已经出去了,这就是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我们练太极拳最终的目标是“返先天”,所谓返先天就是把人体的潜在的东西开发出来。这些东西并不神秘,任何人只要方法对头,都能练出来的。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开始还是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的。基本功一定要练扎实,没有基本功,动作不可能练到位的。动作都做不到位,你也就不可能练出真功夫的。为什么有的人练了几十年都练不出功夫来?一是因为基本功没有,二是因为方法不对,拳理不明白。三是因为工夫没下到。练习太极拳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前面的那个“无”,是什么也没有,你没练当然就没有,你就要通过苦练,练而有之,有了拳法也有了手法。这时候你就作到了从无到有,后面的那个“无”,是你功夫的升华,你的拳法、手法纯熟了,运用自如了,你就“懂劲”了,可以实战了,进一步练下去,你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就能练出来了,你就接近“神明”了。这就是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功夫练到了这一步,你完全可以不必刻意去想什么招式对付什么手法了,一伸手就有了。所谓“无招胜有招”嘛!任何人炫耀自己某个招式如何高明,那他的功夫肯定还不是很高的。高手比武是绝不会事先准备好用某招来对付对手的某招的而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靠什么来随机应变?就是靠你练出来的先天的灵敏反应,这就是“无招”。但是,你要明白,这个无招的基础是“有招”,要想达到“无”,还必须从“有”开始的。我说盘架子不能总是按照顺序去练套路,练习纯熟后就要打乱顺序任意连接,按照“理”“势”“气”“机”的次序去练,这样盘架子就是从“有”练到“无”的一个过程。我这样说应该是比较通俗的吧?
再说说推手吧!推手有“定步”、“活步”、“四正”、“四隅”、“单推手”、“双推手”多种,你不要以为太极拳就只有通过推手来培养实战能力的。它只是实战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太极拳的“听劲”,就是从推手的练习过程训练出来的。推手训练也可以用于切磋功夫,因为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切磋方式,也不易伤人,所以通过推手来进行切磋、比试的就很多。有些人甚至不练实战的其他方法,而专门练推手,现在这些人不在少数,所以人们就以为太极拳就只剩下了套路和推手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误解。太极拳培养实战能力的方法很多,盘架子、推手是其中的内容,但是还有双操和双练以及各种辅助功法。其中双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李派有四、打袋,除了打各种沙袋以外,还有一种是将书本装在一个口袋里,吊起来来击打,这样练习日久,能练出一种穿透力来。另外还有一种练习手指的方法,就是用一根竹子做成环状,用很厚的牛皮纸糊上,吊起来,用手指来点,要求练到手指点破牛皮纸而竹环不动。难度是很大的,这个劲力练出来是很实用的。此外还有太极尺等等。总之,借助于器材练习各种辅助功法是很重要的手段。比如抖绠绳功夫,当你把三十六斤重的绳子抖的“嗡嗡”作响、连绳子都看不清时,你的抖劲就相当出色了。而你把太极球十二法练成后,你会十分的圆活,能掌握多种劲法。对于技击、实战是很有帮助的。太极拳的运作包含着很多技巧和功夫,太极拳的技巧有些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的,有一些东西则是必须经过长时间刻苦练习才能掌握的,这就是“功夫”,对方来的劲力,你只要用很小的劲力,利用手臂的滚动,腰胯和周身关节的协调,很容易化掉对方很大的劲力。这是不难掌握的。推手是包含着技巧的功夫,因为推手是需要“听劲”、“化劲”、“发劲”的。这就不是短时间内所能掌握的了。为什么有的太极拳高手不用力手臂也是非常沉重,如绵里藏针?因为那就是多年的功夫了。我们练习太极拳要弄明白这些,知道功夫和技巧的区别及关联,凡是技巧要尽快掌握,尽力多掌握,凡是功夫要下苦功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太极拳高手打人时,一掌将人打出丈外,观者皆言神奇,尤其是不懂太极拳者就会认为,这功夫很了不起,一百多斤重的一个人,被一掌就打出一丈多远,这不是功夫是什么呢?可是在我看来,这只是技巧而已,掌握它并不难。因为打人和打物不同,首先人是会动的,其次人的身体是有弹性的,再次人是会呼吸的,这三条都是你所能利用的。只要你充分地掌握了技巧,你也完全可以做到的。人只要一动起来,就会给你利用他本人的力的机会,就是借对方的力打击对方。我打个比方来说,对方一拳向你打来,你可以化掉、或闪开他的力,等他往回快速抽手时,你的劲可以随着进去,这就叫“随劲”,你随着进去了,对方就会被你一下子击飞出去。这是对方有一部分力量被你借了;即使对方不动,你也可以借他的力来打他,你的手掌在他的身体上一按,随之一抖,他的身体本身就有弹性,你利用的是对方身体的反弹力,利用好了,你也可以一掌将对方打出去一丈多远。这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再比如对手总是要呼吸的,当对手吸气时,正是你的劲进入他身体内部的“机”。
功夫最主要也是最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劲”,劲多种多样,就象有频率似的,有长、短、断、续,刚、柔的区别,但主要分刚柔两类,刚劲属阳,柔劲属阴,所属经络也不同。往细里分,刚劲有很多种,柔劲也是多种。讲究“八刚十二柔”主要二十种劲法,八种刚劲为:“反弓”、“箭督”、“风猛”、“炮燃”、“雷震”、“电闪”、“山峙”、“刚硬”;十二种柔劲为:“轮转”、“球滚”、“胶粘”、“磁吸”、“木漂”、“水流”、“金柔”、“绵软”、“针尖柔”、“箩底丝缠”、“箩中蹦豆”。举例谈一下劲力的不同:比如刚劲中的“反弓”,其实就是抖劲的比喻,如同弓弦突然断开,弓臂反弹所发出的那种抖劲。所谓“箭督”劲,就象是箭之中的,正中靶心时一瞬间的那种穿透劲。“风猛”劲,是一种长劲,其劲长而猛也,犹如一股大风。雷震劲,就是一种震动劲,“电闪”劲,就是一种迅速、猛烈而短促的劲力特点是快。
柔劲中的针尖柔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劲力,练成之后,手指尖轻轻一触对手的身体,其劲力犹如涓涓细流,传入对手体内,对手会感觉顿时麻遍全身,失去反抗能力。球滚劲是一种圆活劲,磁吸劲如同磁石见铁的那种吸引劲,这里就不一一解释各种柔劲了。太极拳劲法很多,并不局限于“八刚十二柔”这二十种劲力,但是主要强调练成这二十种劲力。当你练成了这二十种劲力时,你的太极拳功夫已经完全可以应付实战的一般需要了。
当然了,你打随劲也要将劲力发整,这样才会有威力。但是,把劲练整了并不容易,需要练到全身各部位充分协调,这很需要工夫的,因此,整劲本身也是功夫。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你一掌击出去,打在对方身上,对方身体看似没有动,可是对方的内脏却能受伤,这就需要相当的功力了。  练太极内功10年了,7年前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大小周天,最近推手的时候,总是被对方压制住以后,腰胯的部位不能转换,受制后经常被人摸到我的重心,为了能够快速的开腰开胯,也为了让自己的有所提高。偶尔在非诚勿扰看到一个来自台湾的男嘉宾是开太极瑜伽馆的,并且介绍了太极瑜伽结合练习不但可以帮助开腰开胯,还能让身体更柔韧,以至于身体内部的气血更畅通,于是百度了一下这个新的名词。感觉太极瑜伽相结合应该是更好的。  于是在百度找到几家瑜伽馆,可是都不收男士,后来刚好看到这家瑜伽的电话,试着问了一下竟然已经有一个男会员在练了。  果断前往感觉环境不错,试听3节课后,感觉到2位老师的课都很不错,听着她们的声音可以慢慢的让身体得到舒展,这是以前练太极做不到的。不是做不到是不知道这些方法,感觉瑜伽可以把肢体每一个部位得到舒展,这是其他运动没有的。  果断办理了季卡,因为是活动送一个月,办理时间是8月8日到12月8日。  今天写下正式练瑜伽的第一篇日记,以后会把每天的感受心情写出来。
楼主发言:21次 发图:
  总以为瑜伽是一群坐在垫子上做拉伸运动的女人做的事情,练习后才知道原来瑜伽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原来我的qq
名字叫太极乐,现在毅然把自己qq号的名称改成太极瑜伽乐。  以前在达人秀的节目上看过一个叫瑜伽老人的表演,85岁的高龄依然可以坐出来许多瑜伽高难的动作,当时看过以后感觉很震撼。百度了他的经历后才知道他以前也是练太极的。  当时看过后一直在心里有这个念想,想自己可以向他一样练出来那些高难的动作,可是一直没有实施行动。  平时练太极的时候也很注重压腿劈叉,经历了这几次瑜伽课程以后才知道以前为何总做不到位。  瑜伽可以让你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得到锻炼,而我平时的压腿等锻炼方式只是一个局部肌肉的练习,背上脖子腹部等全身肌肉得不到舒展,只练习腿部是很难做到位的。  以前曾经看着电脑在网上练习瑜伽,但是没有那种氛围和气场让我坚持。  昨天的瑜伽练习让我又一次感觉到了全身肌肉的拉伸,练过以后稍微感觉有点累,在每一次很累不能坚持的时候,老师正好说让你停下来,放松放松累了的部位,每次都那么的恰到好处。  再次感谢代课老师75分钟不停的指导,感觉到她们在指导我们的时候付出的辛苦。  下面请大家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作为我们可以继续坚持练习下去的动力  85岁的瑜伽老人沈维德,62岁时体弱多病,才开始练习瑜伽,四年的时间,便练成了各种高难动作,百病皆除,成了世界级的知名人物.经上海中医药大学测试,其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18岁。
  儿子7岁半了,练太极已经1年多了 。6岁那年,我说把他送去学太极,朋友和家人都对我说,你练了这么多年了,你教他不就行了吗。  我感觉我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不会认真的学习,我也一直想当一个慈父,不想做成严师,我和他是朋友有什么事情都会和我交流,我不想对他太严格,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学不出来。  送到培训班一开始也很不情愿,踢腿也不好好的踢,做基本功一点也不到位。 里面全是差不多大的孩子,大点的有十几岁的,也是6岁送来的练了5年多了。  教他的老师,太极拳练了20多年了,相当的有水平。孩子们练习的时候,会拿着个小棍在后面 大声说,使点劲看谁做不好我就打谁。孩子们都不敢动,按老师的要求做着动作。  学习了瑜伽以后 ,感觉到人的身体是需要彻底放松了才能做出来更艰难的动作。如何放松,首先要有身心得到安静的环境,优雅的环境,轻轻的音乐,老师的轻声的引导。而不是拿着小棍在你后面你总在想自己会不会忽然被他打一下。  如果太极的教学方式,能像瑜伽的引导这样会不会更好。
  看看课程表上的名称感觉很迷茫和陌生,什么王瑜伽、流瑜伽、哈他瑜伽我还无法分清是做什么的。也许就像不练太极的人不明白什么是老架、新架、忽雷架等是一个道理吧。  唯一看懂的是球操和基础形体这2个项目。  练习之前和老师交流劈大叉的问题,老师说这个属于基础形体里面的。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本来今天应该练流瑜伽,但是考虑到学员的基本功都不是很好,征求所有学员同意后改成了练习基础形体。  瑜伽的基础形体应该相当于是武术的基本功和舞蹈的基本功。虽然最后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在练习方法上却是有很大的不同点。  练习之前老师用轻柔的声音和舒缓的音乐,让我们先把自己的心静下来,让我们的身体完全进入放松的状态。  身体放松了开始做劈叉之前的热身动作,先把手臂肩膀背部腹部的肌肉进行舒展做完以后感觉全身都热了。  热身后进行髋关节的平展拉伸,然后是后髋的下压,前小腿的下压。  每一个动作都配合着引导,配合着呼吸,全部的放松。身体所有关节都活动开了才开始大叉的下压。  尽管自己以前经常的压腿,基本功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通过瑜伽的基础形体练习才感觉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  以前练习压腿都是直接把腿抬到比自己腰部高的地方压,其实这样是压不好的。练习了瑜伽的压腿才知道需要用肚子去找大腿,整个的背部和大腿是平行的。  而我却很难做到,武术的基本功对放松和呼吸要求的不是太多,而是要求使劲压,不要偷懒。  而舞蹈的基本功更为残酷,看网上的视频,练舞蹈的小孩劈大叉都是老师用手使劲硬压,用身体踩住速成的。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成年人是不行的。  而唯独瑜伽这种放松后配合着呼吸一点一点的完成更适合我们。虽然练习的时候也是很累,但是比较起来还是比较科学。  做动作时不很到位的地方老师帮你及时的用手扳着让你做的更到位,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再次感谢老师付出的辛苦。  60分钟的练习后的放松让我们能够消除疲劳,精神和肌肉都得到了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我基础形体练习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看着儿子打拳有点担忧,练了一年了还不会转腰。每当他做动作的的时候,都是用手把手抬起来,而不是用腰把手抬起来。  联想到今天瑜伽做的体势, 每当坚持做完最后动作的时候,被练习那个部位都会感觉很无力和酸痛,动作结束老师让放松的时候不敢动那个酸痛的部位,而是先用腰领着那个部位,然后慢慢的放在垫子上,全部放好以后,腰才敢松下来,然后去放松那个酸痛的部位。  其实打拳的时候也是这样,你要把你自己想成是一个一点力气都没有的病人,2只手好像断了一样,不敢用力,有一句话叫做,太极没有手,靠的都是腰腿的力量。  我试着让儿子按我说的用腰去推我, 没想到他竟然是转腰来推我,这样也不对。太极用腰的时候腰是不动的,就像今天练习瑜伽以后,两只腿不敢用力,痛的就像残废一样,都是靠腰来带动腿放好。那个时候腰是不敢随便去转动的,而是腰不动,一点一点的把腿放好。  所以说瑜伽里面有太极,太极里面有瑜伽。当我让儿子,身体不动,腰也不动,用腰不动而带动手去推我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是从脚底下,节节贯串,连绵不断的上来的一股劲,这股劲是很难抵挡住的,这就是太极的内劲。   我先让他坐着练这股劲,如果站着练腰容易动不好练。大家也可以跟着我来试试,当你坐下来身体哪里都不动,而是用腰上来一股力量带动手去推一个物体,你就能体会到我说的为何太极没有手了。  儿子按照我的要求,自己练了几下,就感觉很累,因为这是出来的整体劲,一开始累也很正常,以后习惯了一出手就不是手的劲,而是腰的劲的时候,就不会感觉累了。  这是我通过练习瑜伽,体会到的一点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连着上了2节瑜伽的课,总共大概将近3个小时。第一节课的老师是一个21岁的小女孩,教我们的是球操。  球操运动最早在瑞士用于医疗方面,以帮助病人锻炼运动神经,尽快恢复健康。随着它在协调、康复腰、背、颈、髋膝盖等功能作用的发挥,逐渐被延伸推广为一种流行的健康运动,并流传至美国、欧洲、澳洲等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经久不衰。  特别对脊柱和骨盆的锻炼非常有益;并有很好的辅助损伤恢复和康复功能,对腰背疾病疗效特别显著;而且在锻炼时比较安全,不容易出现损伤;同时可以逐步恢复和提高人(包括病人、受伤人)的柔韧性和平衡性、具有调整姿态、心肺的功能。  今天通过球操的练习, 感觉可促进脑部平衡及四肢的柔软协调,提高了的柔韧、力量、平衡、姿态、心肺功能!总之练完感觉很累,但是很舒服。  课间休息时间和这个小老师交流了一下,才知道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才,6岁就练习武术后来练习体操和舞蹈,给我们展示了一段水袖甄嬛舞,感觉真是太棒了,里面有几个高难的动作是一般人做不了的。  跳完舞教我做俯卧撑,我以为俯卧撑还不好做吗,我先做了几个。没想到她做的不是一般的俯卧撑,而是拍手俯卧撑,我只能吃力的做一个。她做俯卧撑时,一支腿忽然放到了手的前面,然后迅速的放了回去,把我给惊到了。这种动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做了的,他说那时候如果家里有几十万他就可以进国家体操队了。目前她在很多健身房兼职做球操教练和女子防身术的教练。  第二节课是借助软绳子练习腿部的拉伸,这节课的体力消耗,也不差于上一节球操。2节课下来,真的感觉很累,但是结束后的冥想放松的时候,我借助以前太极站桩打坐的经验,让自己完全进入空空无我的状态后,随着音乐的引导能够快速的恢复体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感觉与传统的锻炼不同,瑜伽专注于精确的动作,让身体从一个位置慢慢地过渡到下一个姿势。能够协调肌肉、骨骼、心脏和思想围绕着身体散发积极的能量。  而太极的无极状态能引导人的心灵、记忆、精神、能量、平衡达到最优状态。犹豫淋浴,净化内心、思想清晰。  太极和瑜伽都是古老的东方自愈,提供实践的一系列技术。通过锻炼产生健康,达到内在平衡。瑜伽是印度艺术使用姿势、动作、深呼吸来增加强度、敏捷和风度。  太极是一种中国武术,使用流体运动,控制内部机能,使身体放松。这两个的方式都可以舒缓紧张、净化心灵和促进精神。  太极和瑜伽相结合是一种精神觉醒的独特方式动作,这是基于气功和瑜伽哲学、技能、练习的动态融合形成的,是印度瑜伽和中国太极拳的两种东方文化的合体。太极拳是以柔志刚的拳法,瑜伽与它相似,亦阴亦柔。  这也是我通过练习瑜伽结合太极的一点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自称是瑜伽练习者,只有在瑜伽垫子上才在作瑜伽体位,在生活上恶习种种,我就不用举例了。  他们其实还没入门瑜伽,只在体位健身而已。瑜伽是一种崇高的系统,教我们怎样做人,修炼正果,通过体位和呼吸法健强体魄,收回感官,逐步提高专注程度,冥想沉思,最终达到解放精神,自我认知的愉悦境界。  如果练习者没有遵循道德准则和自制,,为修炼和生活垫下良好的基础,体位练得再好也只是象练杂技一样。  话说回来,体位健身也不错,只是有些人做体位与真正的瑜伽修炼无关。  国内百分之九十八的人练的太极都是肢体操。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鼓荡,无极而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些词句描绘的都是太极内气的转换和太极的精髓。  同样这些感受也可以用到瑜伽中去。其实你不管练什么,都是一回事,练的都是神意气。而肢体只是让你拉伸关节,身体更柔软而已。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肢体的练习,神意气的练习就不会这么明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太极瑜伽互相结合,让练太极的人更柔韧,让练瑜伽的人更快找到自己的虚实转换才是最完美的。  今天和大家讨论瑜伽练习后的休息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练习瑜伽或练习完太极后,最后的放松最好什么也别想,我看有个名词叫僵尸式放松。  这个方法练瑜伽的可以躺着做,练太极的可以收势后站着做。睡觉之前也可以, 我平常如果想快速入睡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  大家可以试一下,你现在躺在床上,想象自己喝了一瓶果汁,但是仔细一看是一瓶毒药。然后什么也不想了,马上就要离开人间了,想什么也没用,孩子不要想,家人不要想,什么都不要想,脑子一片空白,你去感受身体的变化。  因为你管不了这么多了,想也没有用了,在这种什么也不想的状态下平躺感受身体变化。  你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然后感受身体内部的变化。  这个需要自己去体会感受你什么也不愿意想了以后的身体的变化,如果你是一个连体会都不愿意去做的人,那么你真的不适合练太极瑜伽之类的内养功夫,你可能更适合跑步打球等运动。  如果你学会了体会,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那么你就会感觉到身体内部的小小的变化,这叫内动。
  练太极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打杨氏的老架85,以前也学过陈氏的老架一路,为了追求气感和养生,就放弃了陈氏的练习。   如今儿子学拳一年多了,一年来就学了一套陈氏的56国家竞赛套路,比他来的早的孩子,学了3年的也是一直在学这一个套路。  和他们的家长交流时说,练这么多年了,这个56的套路不知道学了多少遍了,动作打的都很规范了,有的去参加比赛拿了名次,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这些孩子还太小,只能去模仿动作的外形,动作打的漂亮规范能得奖就是很好的事情了,你如果给他去讲意念和气感,他反而不会感兴趣。  记得8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太极内功时,也很迷茫。感觉自己的手变得轻了,没有一点力气,感觉手就像自己飘起来一样。后来在打拳的时候才真的找到了用意不用力的感觉,那种感受是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这种感受只有自己的身体会明白,这也叫体悟。  以后虽然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动作套路,但是每次打拳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次收势以后都要站立很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往自己的身体里面涌入的那种感觉,不愿意在那个状态里面醒来。  同样练习瑜伽也是这样,这几次的瑜伽课,感觉很多体式都有重复,但是每一次练完以后的身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虽然没有打完太极收势时的那种飘飘欲仙的状态,但是吃力的完成一个体式的时候,老师让站立放松感受身体的气血回流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身体气的涌动。  这些内在的东西,孩子们还不能完全去理解,有时候陪孩子练完拳开车回家的时候,我故意把音乐开得很大,让他的身体的内在的气息跟着音乐动,而不是身体跟着音乐动,这种调动内动的方法他很喜欢,我能感觉到他身体虽然没有动,但是里面却在动荡不已,他能跟着音乐的韵律在调整自己的内在的呼吸。
  练瑜伽一个月了,基本上各种体式也都做过了。为了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我将配合太极的一些气息调整的领悟和瑜伽动作的要领,决定8月23日起让自己连续10天,每天一个小时练习高强度的训练,希望通过练习可以让自己更柔软,如果我成功了大家也都可以成功。  我将用图片和录影的方式连续记录这10天的练习过程,以供大家有所参考。  以下是8月22日拍的照片将和10天后的照片做一个对比。  请大家一起来祝福我吧!!!  10天后我将用崭新的状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我为什么要练太极瑜伽的原因和分析  1、首先因为练太极的人没有练瑜伽的人身体更柔软肢体更放松,做不到瑜伽的那些高难动作的体式,如果你是练太极的你不服我说的话可以和我辩论,也可以用身体的图片来说明。  2、因为练瑜伽的没有练太极的那种大松大柔,那种松的没有了自己,而瞬间又可以爆发出来的那种太极劲 ,那种连绵不断、上下相随,这是练瑜伽的人所没有的。  3、不管是太极内功还是瑜伽的的打坐冥想都是属于气的运行的运动,是内动而不是外动(肢体动),如果你只是一个肢体操或者瑜伽体式的人,你也许无法理解内动的真正的含义。  4、打通中脉、任督二脉、大小周天不是像金庸的武侠小说写的这么神奇,只不过是自己能感觉到内气在身体里面运行,并且自己可以控制它,用内观内视等方法可以控制他的行走路线而已。  5、如果你还不明白最好可以去看看这个太极瑜伽乐 qq 空间的日志。  以上是我对贴吧的朋友提出的问题的解释,如果还不能够理解,我就没有更好的说明的办法了。
  日第二次柔体练习,9点到11点2个小时,这次的训练强度太大感觉好几次喘不上气来
  日是柔体练习的第一天 拉伸完以后配合着太极引导的冥想和气在身体的涌动,让疼痛的部位慢慢的血液回流
  今天是柔体练习的第一天,2014年的8月23日。时间是上午10点---11点,一个小时的时间。  首先感谢我的柔体指导老师朱莉老师,是她让我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承受着痛苦并快乐着。  今天的主要目标是1个小时结束后能够完成两条腿分开后身体向前倾用下巴能碰触到地板。  在练习以前我先去做这个动作,根本就不可能用下巴碰到前面的地板,我连腰都弯不下去。  要完成这个动作需要拉伸身体的好几个部位,首先在轻缓的音乐下面先做向左边侧身的练习,反复做几次,然后做右边的侧身的练习,把腰部的左右侧面先拉伸一下。  然后开始练习腿部的拉伸延展,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两个图片,显然腿伸的不是很直,因为这是第一天练习,拍一个照片,10天后可以做一个对比。  
  下面是腰部侧身的练习,先左边后右边反复做好多次,把腰部和大腿的筋拉开。  
  经过艰苦的一个小时候,下巴终于可以碰到地板了。虽然背部还有点弓,不是很平,但是我能够在一个小时的时间有这么大的进步,已经很不错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