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硝 哨)烟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掀起的民工潮,转瞬已走过30个年头。那时广东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火车站——广州火车站,因“百万民工春节集体返乡”而驰名中外,当时许多人把广州铁路春运比喻为充满硝烟的战争,广州铁路春运也逐渐演变为中国春运的晴雨表。然而30年过去了,今年广州铁路春运在成熟淡定中似乎少了以往的硝烟味,无论是客运组织、乘降秩序,还是服务质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让广大旅客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30年来,广州铁路春运持续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2月18日是农历正月初八,春运首波返程高峰平稳渡过。明媚的春光中,广州火车站忙碌却有条不紊。
偌大的广场上旅客安静地流动,出站口不断有旅客结伴而出,进站口旅客秩序良好,工作人员不时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帮助……
这一幅画面很经典、很温馨,让我们感觉今年广州春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午10时许,从河南新野赶来的51岁旅客黄建成走出车站,脸上洋溢着微笑。他是节前通过电话订到票乘车回家的,返回广州的时候是在郑州火车站买的票,都还比较顺利。这名20岁就开始外出的农民,目前在花都一家陶瓷厂上班,亲历了广州火车站30年的变化。他感慨地说:“广州火车站春运服务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今年春运,让人很舒心。”
这一天,大约有7万名像黄建成一样的旅客平安抵达广州火车站。
30年前——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广州铁路春运起源时,却是另一番情景。当时广州火车站站房还是解放初期沿用了几十年的老砖房,设计能力仅为日均运客2万人。每年春节前,数十万旅客背着棉被、锅碗瓢盆由于挤不进候车室,只能露天待在车站广场,一旦下雨,全身淋湿;每年春节后,狭窄的出站口客流呈现“井喷”之状,广场上到处都是亟须疏散的数以十万计的人群……
这些使广州铁路局(现为广铁集团)成为全国铁路春运压力最大的铁路局。因为对农民工而言,安全、快捷且票价便宜的火车是他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
广州春运30年来持续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也逐渐成为中国春运的晴雨表。历届中央领导人多次指出,做好春运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铁道部高度关心广铁春运,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历任部领导春节前必到广州坐镇指挥,了解旅客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广州春运也得到了全国铁路其它17个铁路局大力支持,各铁路局每年春运不计成本,纷纷派人员和车辆驰援广州。各级地方政府、武警部队等每年给广州火车站春运以极大的帮助,广东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车站,广州市春运办每逢春运必派工作组进驻广州火车站,协调解决问题。2009年起更是把铁路春运一个战场搬到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创造性地实行异地候车措施,大大缓解了广州站客流高度聚集的压力。
30年来,广州站春运“一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30年来,每逢春运,广州火车站犹如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在旅客看得见的地方,有职工奉献的身影,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日以继夜坚守的人员。数代铁路职工每年都是想尽了办法,耗尽了力气,才能维持广州站的正常运行。每年春运过后,车站的人员和设备都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蔡菊英是广州站的一名退休职工,在客运岗位上奋斗至退休,退休几年仍参加每年春运,回忆起30年的春运,她总是眼中含满泪水:“我之所以退休后还参加春运,一方面觉得旅客出行不容易,能帮就多帮帮他们;另一方面看到同事昼夜连轴转很心痛,能工作就继续和他们一起工作!可以说30年来,每年春运对广州站职工都是一次汗水和泪水的洗礼,这也使我们铁路人从中得到磨砺和成长。”
广州火车站“038号”服务队的第一主角张红英也经历了车站30年春运,她深有感触地说:“我从30多年前参加工作起,就感觉我们车站的职工工作比较辛苦,一名客运员要服务上万名旅客,一个春运下来,许多同事要感冒两三次,大伙嗓子都喊哑了,但还得坚持,因为车站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几十万旅客要回家呢,如果我们不组织和引导好他们,就可能出乱子。”
时至今日,广州站春运面貌得到大大改观。截至2月18日,广州站春运已运客逾300万人,日均10余万人。无论节前还是节后,广州站发送和到达客流均占广州地区铁路客流一半左右,高峰期瞬间客流更是高达每小时3万人次,旅客流动速度空前、运输组织压力巨大,然而广州站整个春运却看不到丝毫混乱的迹象,秩序一片井然。
丁伍新来自东莞虎门,今年春运两次在广州站乘火车出行,之前回了一趟老家四川,这次正准备坐T170去上海,他说:“今年乘车秩序比往年好,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进站候车都有专人引导。以前只看到人头攒动,大伙都喜欢乱哄哄地往前挤,走到进站口都要很长时间。”
2013年春运,广州站在车站广场将临时候车大棚扩建到7200平方米;对进站旅客按方向、区段、时间进行候车,并实行切块分流,专人引导;在每一个候车大棚设一个集中验票区,扩大候车缓冲面积,实现均衡验证,加快验票速度。同时,组织车站180多名党、团员和职工骨干开展奉献日活动,轮流为旅客服务。
“今年春运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峰高不显峰,流大不滞留,这都离不开观念的更新。”客运车间主任王必雄说。
今年春运,广州站深入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新举措,先后出台了“售票组织”、“乘降组织”、“行车组织”等应急预案和具体措施,并把安全风险管理运用到春运安全工作之中。一旦出现客流“涨潮”时,即对售票大厅、候车厅、天桥、地道等旅客密集流动所加强管理,并采取分段进站、分区或限时候车等措施,使旅客有序流动、安全流动。
斗转星移,百炼成钢。回顾广州站30年的春运历程,用“一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广州火车站数代铁路人始终默默奉献,艰难前行,才使最初的紧张应付局面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游刃有余状况。
30年来,“漏斗状”广州春运格局发生了巨变
30年前的广州春运格局呈现“漏斗状”。当时广东春运主要是广州火车站春运,因为进出广东省的铁路主通道只有一条京广线,客货混用,长途客运能力非常紧张,而京广线终到广州火车站,广州站作为唯一的火车站,单口出进,根本无法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2008年春运,一场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袭击我国南方,民航封航、公路告急!作为全国春运主战场之一的广州火车站,数十万人滞留车站广场,情况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
为改变广州地区这一“漏斗状”春运格局,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想尽办法。30年来,一方面增加铁路主干线,先后于1996年9月建成了京九铁路,于2004年贯通了广茂铁路,于2009年12月开通了武广高铁,使进出粤铁路大通道由一条变为四条;另一方面增设广州地区火车站,先后改造广州北站、广州西站进行分流,1996年建成广州东站,2010年1月建成广州南站,形成5大车站同步分流的良好局面。广州地区几条干线、几大火车站同时使用,才使京广线、广州站单线和单兵作战局面大大缓解,广州站春运单日运客纪录由最高24万人下降到了18万人。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由于高铁正式登上广州春运的舞台,广州地区铁路运能“瓶颈”得以一步步疏通和缓解。据广铁集团统计,今年春运至今高铁的运量已占广铁总运量的3成以上,高铁的发展使广州地区“漏斗状”春运格局大大改观。
目前,京广高铁武广段、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广珠城际、海南东环高铁4条高铁里程仅为1700公里,都还以线为主,尚未完全融入高铁网络运输,将来还有很大的运输潜力和空间。高铁在广铁春运中的卓越表现,让我们可以预见,随着贵广、南广、厦深等高速铁路相继建成,广州火车站30年春运困局有望逐步破解,高峰时期每天数十万人集中涌向广州火车站坐车的场面不会再出现。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哨声未响硝烟已起(组图)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哨声未响硝烟已起(组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7:24: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哨声未响硝烟已起(组图).DOC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使稀硝酸变成发烟硝酸?_百度知道
如何使稀硝酸变成发烟硝酸?
好像不能加热吧!
又增加了硝酸的浓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将NO2和O2按4&#47,祝你学业有成向硝酸中通入NO2气体3NO2+H2O=2HNO3+NO最好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这样没有NO的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成发烟硝酸;1混合4NO2+2H2O+O2=4HNO3这样既减少了硝酸中的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硝酸是由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制得的:
3NO2+H20==2HNO3+NO
一般地,溶质质量分数为69%的硝酸是浓硝酸。
硝酸和硫酸一样,也是无机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产品,但它的产量比硫酸要小得多,1985年全世界的硝酸产量为3000万t/a,中国1993年的产量(以100%硝酸计)已达56.3万t/a.硝酸大部分用来制造肥料,如硝酸铵,氮磷钾复合肥料等,亦大量用来制造炸药,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硝酸盐和王水等,还用作有机合成原料.
硝酸是五价氮的含氧酸,纯硝酸是无色液体,相对密度1.5027,熔点-42℃,沸点86℃.一般工业品带微黄色.含硝酸86%~97.5%以上的浓硝酸又称发烟硝酸,它是溶有二氧化氮的红褐色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分.硝酸是强氧化剂,有强腐蚀性,在生产,使用和运输中要注意安全.与硫酸不同,硝酸与水会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点随压力的...
加脱水剂,不能加热,
加一点酒精呀!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发烟硝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气脱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