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题库 第六题 第四个圈圈手打:④地面对A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学年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5月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学年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5月份)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及参考答案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给予(gěi)&&&&&执拗(ni&)&&&&桑梓(zǐ)&&&&&锲而不舍(qi&)
B.似的(sh&)&&&&&饿殍(f&)&&&&&按捺(n&)&&&&&安土重迁(zh&ng)
C.商榷(qu&)&&&&&不啻(ch&)&&&&正月(zh&ng)&&冯虚御风(p&ng)
D.颠簸(bǒ)&&&&&&月晕(y&n)&&&&枕藉(ji&)&&&&引吭试啼(h&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
B.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C.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D.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补上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仓,往里面灌水,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老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金就砺则利(磨)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许多人)&&&&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正,端正)&&&&&&&&&&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往,赴)&&&缘染溪,,(沿着,顺着)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其声呜呜然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其隙也,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D.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渺渺兮予怀
B.&&&&&&&&&&&&&&&&&&&&&&&&&&&&&&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①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吾已绝世事,岂可复道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
遂自荆州路,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②。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源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③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④。”遂去不知所之。
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此出袁郊所作《甘泽谣》⑤,以其天竺故事,故书以贻寺僧。旧文烦冗,颇为删改。
(选自《苏轼文集》)
注:①禄山:安禄山,唐“安史之乱”祸首之一。②乳:生子。③治命:人死前神智清醒时的遗嘱,后泛指生前遗言。④瞿塘:长江三峡之一。⑤《甘泽谣》:所,苏轼据其中的“圆观”篇作而成三生石现为“西湖十六遗迹”之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讲述了有关“三生石”的凄婉动人故事,圆泽为友情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和修行,乃至性至情;李源如约而见,则是至信至行。
B.圆泽和尚对自己的今生后世虽然有清楚的了解,但他并不想屈从命运的安排,入蜀前曾极力回避,投生后则顺从了命运的安排。
C.李源有过贵族子弟的奢侈生活,也经历过家国变故。自与圆泽结交后,他便相信一切命中注定,发誓不再做官,谏议大夫之职也没有就任。
D.本文叙事生动,细节传神。如写圆泽,“默然久之”表明内心很矛盾,“泽望而泣曰”中的“泣”表现对俗缘的牵挂和对朋友的不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4分)
(2)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3分)
(3)以其天竺故事,故书以贻寺僧。(3分)
(4)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始得西山宴游记》)(2分)
三、古诗鉴赏(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评论家认为首句中的“铺”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说明。(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末句中的“露”“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5)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6)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名著阅读(8分)
1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红楼梦》第四回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薄命女”指香菱(即甄英莲),“薄命郎”指冯渊,“葫芦僧”指门子,“葫芦案”即“糊涂案”。
B.判词“云空未必空”所指是妙玉,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所指是惜春;前者“身在佛门,心向红尘”,后者“身在红尘,心向佛门”。
C.《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宝钗劝慰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深情地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都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性格。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书中那个美国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子”形象的原型其实就是他自己。
E.《老人与海》结尾,游客们围着大马林鱼骨架议论纷纷,却分不清这是鲨鱼还是大马林鱼,这一情节影射了当时的人们对同厄运搏斗的老人的不理解。
12.简答题(4分)
《红楼梦》中探春“兴利除宿弊”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简要说明。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①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
②我们从迪坎尔方向进入罗布泊,走的是被斯文·赫定称为“凶险的鲁克沁小道”的那条道路。车去的方向是东南,而落日的方向是西北,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回头关注一下身后的日落景象。
③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④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为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⑤整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上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恍如夜晚,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首中,却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⑥最辉煌的罗布泊落日出现在黄昏。那一刻,我们的越野车已经来到距古湖盆二十公里的龟背山。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⑦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⑧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时候适当其时地放着。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⑨记得,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⑩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是西地平线。不过,它们一样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⑪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我们上车,翻过龟背山,进入罗布泊古湖盆。
13.第③-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与下文所写的“落日”有何关系?(6分)
14.面对罗布泊日落的辉煌景象,作者联想到罗曼·罗兰构思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的日出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5.第⑪段中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西溪的晴雨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
③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④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⑤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⑥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⑦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⑧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16.作者写“西溪的晴雨”,为什么要从西湖写起?(4分)
17.第③段中说“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作者自称“俗物”的原因是什么?“俗益”所指的内容又是什么?(4分)
18.第⑤段画线句描写了摇船的少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19.本文题为“西溪的晴雨”,但正面描绘西溪晴雨时景色的笔墨并不多,请探究文中人物叙写的作用。(6分)
八、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我经常体会着目光落在身上或者心上的那种灼烫感、尖锐感、潮湿感、温暖感、压迫感。(李汉荣《目光》)
目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似乎也具有各种物理光学特征,目光能聚集,目光有光压,目光有颜色,目光有温度,目光有衍射,目光有深浅……(詹克明《目光》)
请以“目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3分)D(A.给予jǐ;B.饿殍piǎo;C.正月zhēng)
2.(3分)B(A.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句末加“的文章”或“的报道”;C.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将“人类”放至句首或在“几乎”前加上“祖先们”;D.“诸”和“于”语意重复)
3.(4分)示例一:担负重责能让人生步履变得稳健,身无担当则使人生旅途危机四伏。&&&&&&&&&示例二:人有压力,能发挥最大潜能;身无担当,则会虚度美好人生。(正反两方面各2分,表述不当,酌情扣分)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4.(3分)D(A.“砺”,磨刀石;B.“众人”,一般人;C.“曾”,竟,简直)
5.(3分)C(A.指示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条件与结果,就;C.连词,表修饰;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6.(3分)B(A.定语后置/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状语后置;D.判断句/定语后置)
7.(3分)C(李源在其父遇难后即发誓“不仕”)
8.(1)(4分)李源与他交往,两人关系很密切,常常整天坐在一起亲切交谈,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每句1分,在大意正确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游”&交游、交往&;“密”&亲密、密切&;“促膝”谓对坐而膝相接近,多形容亲切交谈或密谈。“竟日”&整天&)
(2)(3分)李公真是一个守信的人,可是我的俗缘未了,千万不要靠近我。(在大意正确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判断句式、“信”&讲信用&、“慎”&千万、切切,多与“毋”、“勿”等否定词连用&、“相”&动作偏指一方,我&,共3分)
(3)(3分)因为它写的是天竺寺以往的事情,所以我写出来送给寺中的僧人。(在大意正确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以”&因为&、“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贻”&给予,赠送&,各1分)
(4)(2分)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每句1分,在大意正确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披”&分开&)
三、古诗鉴赏(8分)
9.(1)(4分)实像(2分)用表现出了水面的(2分)
(2)(4分)营造了和谐、宁静的意境(2分)。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1分),以及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6分)(1)吾尝跂而望矣(2)术业有专攻(3)渺沧海之一粟(4)取之无禁(5)不耻下问(6)化作春泥更护花(每句1分)
五、名著阅读(8分)
11.(4分)CD(C.宝钗、黛玉弄反了;D.&应为古巴老渔夫。选对一项得2分,超过两项不得分)
12.(4分)①遏制了浪费,开辟了财源;(2分,“开源”、“节流”各1分)②调动了下人做事的积极性;(1分)③整肃了贾府的秩序,杜绝了赌博、喝酒、闹事现象。(1分)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13.(6分)主要描写下午太阳的不甚分明、“不死不活”(2分)以及罗布淖尔的“混沌”、“荒凉空旷”(1分,写出一点即可)、“死寂”、“压抑”(1分,写出一点即可)。其作用是为了反衬(1分)落日令人“震撼”的“辉煌”(1分)。
14.(4分)用罗曼·罗兰眼中的日出烘托(衬托)落日的“庄严、神圣”、“悲剧感”等特点(2分);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人文内涵)(2分)。
15.(4分)收束第二次落日的描写(1分),与前文(第③~⑤段)描写的罗布淖尔下午的太阳相呼应(1分),进一步突出罗布泊日落的“辉煌”(2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16.(4分)①由对西湖的失望,引出下文微雨中游西溪;(2分)②以对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的失望,反衬出西溪令人惬意的“野趣”。(2分)
17.(4分)(1)因为坐汽车去西溪游赏,“飞鸣而过”,缺少一种坐船“慢慢儿地”品赏的兴味。(2分)(2)可以欣赏到沿途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可以欣赏到满眼渺茫青绿;可以欣赏到春秋时节,微雨之中,沿山大道的好景。(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1分)抓住少女摇船的动作进行细节刻画,(1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句式整齐,语言表达富有韵味,(1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柔和情调。(2分)
19.(6分)①在自然景物中,加入少女、老僧等人物,进一步增添了西溪野趣的灵性与神韵;②叙写源宁、老龙夫妇等游者的言行观感,从侧面烘托了西溪的野趣,情景交融,突出了对西溪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③叙写源宁、老僧等独特的审美情趣,个性文人的雅兴与独特自然的野趣和谐统一,相映成趣,丰富了文章意蕴;④叙写老僧求字相邀、老龙与我题写字联、龙妇洞箫歌吹等雅行,营造了浓重的诗意氛围,增添了文化韵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每点3分,任答2点,不求面面俱到,意思对即可)
八、作文(70分)
20.评分建议:①评分以审题(立意)、结构、内容(材料)、语言、文体(须为记叙文)五个方面为重点综合考察全面衡量。②采用分类打分方法: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③最大可能拉开差距。④均分控制在50分左右。
【附】参考译文:
洛阳的惠林寺,是已故光禄卿李憕的居所。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的时候。李憕因为留守而死。儿子李源,小时候身为贵族子弟,生活奢侈,善于歌咏,在当时很出名。到李憕死后,李源悲愤交加,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住在惠林寺中五十多年。
寺中有一个和尚叫圆泽,富有并且懂得音乐。李源与他交往,两人关系很密切,常常整天坐在一起交谈,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从荆州沿江而上入川,圆泽却想要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说:“我已经断绝了与世事的来往,怎么可以再取道京师呢?”圆泽沉默了好久,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的确(或“本来”)不能听凭他自己啊!”
于是一起从荆州出发,航船停在南浦,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背着瓦罐到河边取水的妇人,圆泽看看那个妇女,流着眼泪说:“我不愿意从这条路入川,就是因为(怕见到)这个人啊!”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圆泽说:“她姓王,我应当做她的儿子。她怀孕三年了,我一直没有来,所以不能分娩。现在已经见到了,不能再逃避。你应当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给婴儿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凭证。十三年后的中秋夜,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李源悲痛后悔,为他沐浴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去世,妇人分娩。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一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出钱财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便没有继续前行,回到惠林寺,询问圆泽的徒弟,原来圆泽早就留下了遗嘱。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去赴圆泽的约会,到了约定的地方,忽然听到葛洪川边传来牧童拍着牛角唱歌:“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感情深厚的友人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李源喊道:“圆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是一个守信的人。可是我的俗缘未了,千万不要靠近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荒废。才会再相见。”又唱道:“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还是把烟波上的小舟掉转到瞿塘去吧!”牧童于是离开了,不知道往哪里去了。
二年后,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说李源是忠臣的儿子,非常孝顺,授予李源谏议大夫之职,但李源不肯就职,最后在惠林寺里死去,享年八十岁。
这个故事出于袁郊所写的《甘泽谣》,因为它写的是有关天竺寺的旧事,所以写出来送给寺中的僧人。原文冗长,作了很多删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浙江省台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doc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0 &&
浙江省台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浙江省台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
1.关于典故“曹冲称象”,有一段文字记载: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 即曹操 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下列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相同的是
A.建立“质点”的概念 B.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C.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D.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学方法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质点是采用理想模型法,瞬时速度是采用极限法;合力与分力时采用等效替代法,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是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C正确。综上本题选C。
2.从百度地图中搜索临海至杜桥的两种行车方案 如图 ,得到两条方案,其中方案①为推荐路线。关于推荐的依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案①比方案②的位移更短 B.方案①比方案②的路程更短
C.方案①比方案②的用时更短 D.方案①比方案②的平均速度更大
【解析】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时经过的轨迹大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时间无法确定,选项CD错误。综上本题选B。
3.如图所示是磁悬浮地球仪,地球仪依靠它与底座之间的磁力悬浮在底座的正上方保持静止,已知地球仪的质量为m,底座的质量为M,则底座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
A.0 B.mg C.Mg D. m+M g
【解析】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将地球仪和底座看做整体,受到的重力为 m+M g,支持力为FN,满足FN
m+M g,根据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解析版.doc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解析版.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0:52: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江西省吉安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解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试题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