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找两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公式量出它们的底和高在算出面积

小学数学教学网
&您当前的位置:&&>&&>&
激发“小组合作”的内在需要──《梯形面积的计算》两次教学的反思
作者: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程震 &&录入时间:&&阅读次数:1612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的是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成为一种流行的标签:全班或6人小组围坐、或4人拼桌而坐,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同学立即讨论开来,热热闹闹。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没有产生合作和交流的内在需要。下面笔者就两次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经历,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思考。
第一次执教时,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于是老师请同桌两人合作,用你们手上的梯形(教材最后一页统一印制的)试一试,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在小组里操作和交流。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两个”和“完全一样”。笔者安排同桌两个同学用手中的梯形拼合,正好与结论中的“两个”梯形的数量相同,这无疑把结论中的一个难点已经忽略掉了。由于教材最后一页所印制的梯形形状、面积都完全一样,所以无论是同桌两人还是前后同学,用手中的梯形进行拼合,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无形中又把结论中的另一个难点突破了。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没有探究的欲望,小组合作的过程没有任何“思维含量”。
第二次执教时,我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梯形,同桌的梯形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师:应该怎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生: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生:因为我们以前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就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是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的。
师:拿出自己的梯形,你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
生1:一个梯形不可以转化。
生2:我可以转化(他拿出一个等腰梯形),把梯形的左边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补在另一边,就是一个长方形。
师:是不是你们手中的梯形都可以按照他那样转化呢?
生:不是的,他的梯形那两条边一样长(指等腰梯形的腰),当然可以转化了,我的(是一个普通的梯形)就不行。
师:当一个人不能完成转化时,我们能想到什么?
生:找别人一起合作。
师:你们想和谁合作都行,找找你的好朋友吧,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梯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实际操作,有的学生甚至下位寻找合作的伙伴。)
师:汇报一下你们拼的结果。
生1:我们俩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们(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为什么两个人有的能拼成?有的不能拼成呢?讨论一下。
生:我们能拼成,是因为我们俩的梯形是一样的。
师:你们俩的梯形什么一样?
生:大小、形状都一样。
师:拼不出的同学,能不能在周围找一找,再试着拼一拼呢?
(学生找和自己手中的梯形大小、形状都一样的梯形,继续拼。)
师:通过刚刚的拼的过程,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些特殊的梯形,只要一个就能转化成长方形。
对比两次教学过程,哪一次是真正有效的合作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精选和设计,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要具体明确。教师要根据目标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为止。目标切忌模棱两可,让学生无所适从。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思维含量。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若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学生不需要紧张地思考,更无法产生合作的愿望;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或探究性,并且要切实把握好问题的思维难度。最后,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易懂。问题表述时要注意问题的情景和层次,既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探究的目的、合作的步骤,又惜字如金,绝不拖泥带水。
二、时机,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会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后,有不同的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安排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第二,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安排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发挥集体智慧,理解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三,在学生独立操作或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组织小组合作,使学生集思广益,分享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与方法,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
三、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第一,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的合作学习,只会让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成为无源之水;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第二,表达交流。教师要营造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能与同学进行辩论。合作与交流本身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善于倾听。光会说,不会听也不行。学会倾听既是对同伴的尊重,也能明晰同伴的思想,是向同伴学习、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重要步骤。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量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
(2+4)×1.5÷2,=6×1.5÷2,=4.5(平方厘米);答:梯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
为您推荐:
测量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代入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即可.
本题考点:
梯形的面积;长度的测量方法.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计算.
扫描下载二维码量量、画画、算算.(1)画出右图中梯形的一条高.(2)量出高是______厘米,上底是______厘米下底是______厘米.(3)算出梯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画出梯形的高级如下:(2)量得这个梯形的高是2.4厘米,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3)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4+2.6)×2.4=×4×2.4=4.8(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4,1.4,2.6,4.8.
为您推荐:
(1)梯形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梯形也有无数条高,通常过上底的一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画出梯形的一条高.(2)用刻度尺即可量出这个梯形的高、上、下底.(3)根据量出的高、上、下底的长度及梯形面积公式S=(a+b)h,即可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
本题考点:
作梯形的高;长度的测量方法;梯形的面积.
考点点评:
本题是考查作梯形的高、长度的度量、梯形面积的计算.注意作高用虚线,并标出垂足.
扫描下载二维码多边形的面积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多边形的面积
上传于||文档简介
&&多​边​形​面​积
大小:18.8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梯形的面积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