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故事中班语言公开课展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文章内容
中班语言活动:漫画里的乐趣(学习欣赏漫画)(2)
3、出示第三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创编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叔叔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并创编:
l 他出的汗从脸上流了下来。创编:因为天气太热了,所以他去游泳,开始的汗又都变成了水。
l 他看见好吃的食品,流出了口水。创编:因为他没带钱包,所以只能看不能吃,就流出了口水。
l 他感冒了,正在咳嗽。创编:他不参加早锻炼,所以他感冒了。
l 他随地吐痰,这样做不对。创编:他不仅污染了环境,自己也会得病。
4、出示第四幅漫画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表演漫画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吗?
l 幼儿回答并表演:
l 他在学小猴子爬树。
l 他在练习体操。
l 他正在晨练。
l 他获得了成功,太高兴了。
l 他爬树不对,因为会把树枝压断,他就会摔在地上受伤。
阅读本文的读者还看了: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关心别人的情感。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讨论花瓣可以当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
内容简介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好心的老爷爷担心深山里的兔子没东西吃会饿坏,就将家里的胡萝卜送给兔子吃。可是,看到堆成山的胡萝卜,兔子们却你...
目标 1.感受小浪花的调皮和爱运动的特点。 2.对跳远活动产生兴趣。 准备 1.有条件的话,可让幼儿在活动前看看海浪拍打海岸的图片或录像,听听海浪扑上...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
最新发布教案
编辑推荐阅读活动设计背景
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猴在湖边玩耍,看到月亮的影子落到了湖里。它吃惊地叫起来:&不得了啦!月亮掉到湖里啦!&&大家快动手来捞月亮吧!&一只...
由于本站所有幼儿教育资源均收集于网络,如果有侵害您的权利的地方,请与站长联系,我们第一时间予以改正
电话:010- 邮件:ask060s@</ 本站域名: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幼儿园活动《猴子捞月》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猴在湖边玩耍,看到月亮的影子落到了湖里。它吃惊地叫起来:&不得了啦!月亮掉到湖里啦!&&大家快动手来捞月亮吧!&一只大猴子说,&如果没有了月亮,今晚就不好玩啦!&
  于是,大猴子倒挂在湖旁的大槐树上,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这样组成了一条猴链,伸手到湖里去捞月亮。湖水一晃动,月亮就不见了。湖水一静下来呢,月亮却又明晃晃地沉在水下。&&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体验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2、发展幼儿动作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动作灵活性
  活动准备
  猴子服装 通知家长告知家长活动规则 儿歌
  活动过程
  怎么玩:
  1、游戏在一个大房间里玩,告诉幼儿这是湖,不能跑到外面去,跑到外面就算是输。
  2、爸爸和妈妈扮演两只猴子,幼儿扮演月亮。
  3、爸爸和妈妈手掌交叉,成半圆状,不能松开,去捞&月亮&。幼儿躲闪,如果被抓住就算捞到&月亮&,游戏结束。
  提示:可以交换角色,重新开始玩。
  再念一首儿歌:月亮月亮怎么了?月亮掉到湖里啦!猴子猴子别急呀,齐心协力来捞吧。
  教学反思
  教师的参与不可少。
  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幼儿园活动“猴子捞月”案例与反思》摘要:,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这样组成了一条猴链,伸手到湖里去捞月亮。湖水一晃动,月亮就不见了。湖水一静下来呢,月亮却又明晃晃地沉在水下。&&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体验...: ◇
&? &? &? &? &? &? &? &? &? &? &? &?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2288;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幼儿园教案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第一幼儿教育网
-& 文章内容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上一篇:  
本类热门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猴子捞月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