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iv型重型火箭火箭直径是多少?

德尔塔2型火箭
德尔塔2型火箭
它的性能参数
德尔塔运载火箭是美国现役的重型液体运载火箭。该系列主要包括德尔塔II和德尔塔III型,其中德尔塔II为三级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为5.1吨。该火箭可靠性极高,曾经以一箭多星的方式为美国发射GPS系统,现在更先进的德尔塔III已投入使用,低轨道运载能力为8.2吨
美国的产品
其他回答 (2)
次“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采用德尔塔2型火箭发射,该火箭共分为六个部分(按自上而下结构):有效载荷整流罩;电子设备;等格燃料罐;等格第一级液氧罐;固体环氧发动机(GEM);RS-27A主发动机。
有效载荷整流罩:直径为3米(10英尺),整流罩主要作用是对探测器或太空飞船进行封装,在火箭向太空轨道攀升飞行过程中,整流罩可使探测器避免高温、污染物和风力的伤害。当探测器准备进入适当的太空轨道时,整流罩将与火箭分离。
电子设备:这部分是火箭的“电子大脑”,它是控制火箭飞行过程中的电子系统装置。
等格燃料罐:直径为2.44米(8英尺),该燃料罐包含的RP-1燃料将在第一级燃料中混合液氧运行主发动机。
等格第一级液氧罐:该液氧罐包含了在第一级燃料中运行主发动机的氧化剂。
固体环氧发动机(GEM):这是附加在第一级燃料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它将协助主发动机推进整体火箭。该发动机比铝材料更轻、更结实。如果装配9个环氧发动机,在火箭刚点燃里需启动6个发动机。
RS-27A主发动机:这是火箭点燃时启动的第一级主发动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协助下它可以推进整体火箭到达预定高度,关闭该发动机可使第一级燃料罐与第二级燃料罐分离。该发动机采用液氧和RP-1燃料驱动,最大净推力为20万磅。
据了解,近几十年来美国发射联盟的德尔塔2型火箭主要用于携载发射探测器和宇宙飞船。它可根据任务具体要求捆绑不同数目的固体火箭推进器,并选择不同大小的有效载荷整流罩。
美国发射联盟生产的德尔塔2-7925型火箭将被用于发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德尔塔2型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由5个重要部分组成:第一级,包括一台主发动机和9个捆绑式固体火箭发动机;级间;第二级;第三级以及直径为9.5英尺的有效载荷整流罩。火箭高约126英尺,宽8英尺。
  RS-27A主 发动机由普拉特惠特尼 火箭发动机公司(Pratt & Whitney Rocketdyne)制造,使用液氧和RP-1燃料。最大净推力为20万磅。RS-27A主发动机和6个阿联特技术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共9个)在发射时点火。Aerojet公司的一台AJ10-118K发动机推动第二级火箭升空,它使用Aerozine-50燃料和四氧化二氮氧化剂。在某个高度点燃之后,这台发动机的真空额定推力达到9,815磅。第三级则是Thiokol公司的星辰-48B型固体燃料发动机。
  美国发射联盟的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家族源于拥有近50年历史的德尔塔火箭。德尔塔火箭又是在“雷神”中程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运载器。这种导弹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美国空军研制的。“雷神”中程弹道导弹是一种单级、使用液体燃料推进的火箭,后改进为德尔塔运载火箭,后者又被改进为德尔塔2型火箭。德尔塔2型火箭可根据任务需要捆绑固体火箭推进器个数和有效载荷整流罩的大小,选择两级火箭,或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级火箭。
等待您来回答
军事武器领域专家美猎户座飞船发射测试成功:返回降落太平洋|猎户座|飞船|入轨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美猎户座飞船发射测试成功:返回降落太平洋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更新: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00:30许,美国宇航局的新型猎户座飞船在经历4.5小时的测试飞行后安全返回在加州海岸外的太平洋着陆区,从而标志着人类40多年来飞行距离最远的载人飞船测试取得完全成功。此次飞行中,猎户座飞船的隔热,航天电子,防辐射等设备措施的可靠性接受了检验,从而为未来飞往更加遥远的深空奠定坚实基础。正如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顿所言:今天是火星时代的第一天。
  新浪科技讯 在经过昨天的种种意外和推迟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新型“猎户座”飞船终于在12月5日(周五)北京时间20:05准时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从而迈出了旨在将人类宇航员送往火星漫长征途的最初一步。
  在发射现场,数以千计的民众迎着朝阳来到现场观看此次发射。随着火箭腾空而起,按计划脱落的火箭部件坠落到下方浩瀚的大西洋,而火箭上安装的相机则拍摄下了下方的这颗被点缀着云朵的蓝色星球。
  在发射现场的美国宇航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Charles Bolden)表示:“猎户座飞船是今天的明星。”他甚至将今天称为“火星时代的第一天”。
  猎户座的首次亮相非常简短——从发射到返回一共只有4.5小时,整个过程中围绕地球运行两圈。但这是在过去的42年间美国宇航局第一次将一艘旨在为载人航天设计的飞船发射到超过数百英里范围之外的宇宙深空之中,而上一艘这样的飞船还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除此之外,这也是美国宇航局在航天飞机之后所研制的首个新型飞船。
  美国宇航局猎户座飞船项目主管马克·盖耶(Mark Geyer)显然对发射过程的顺利进行感到非常满意。他说:“非常令人兴奋,但前面还有很多事要做。”
  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顿在发射前表示,对于美国宇航局而言,今天的成功测试将会让距离宇航员实际乘坐“猎户座”飞船的时刻更近一步。
  昨天(周四)的原定发射由于火箭阀门以及风速方面的意外问题而导致不断的延误并最终宣布取消。但在今天,所有这些不顺利都烟消云散——一枚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猎户座飞船腾空而起,飞越大西洋,朝着南非上空飞去,并最终顺利进入轨道。
  按照计划,美国宇航局此次测试中最高将让猎户座飞船上升到距离地面3600英里(约合5800公里)的高度上,这样的目的是让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能够具备足够的高速,从而模拟未来从深空返回时的真实环境条件,以此来对飞船隔热,大气再入等一系列方面的设计性能进行检验。工程师们想要了解猎户座飞船所使用的同类型产品中尺寸最大的隔热罩是否可以经受这一过程中严酷的考验——超过2万英里(3.2万公里)的时速,以及超过4000华氏度(约合2200摄氏度)的极端高温。
  在佛罗里达海边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这里的气氛让人想起航天飞机时代。在全部航天飞机机队宣布退役超过3年之后,美国宇航局对于自己能够再次吸引各界目光而感到沾沾自喜。
  然而在经过了一天的推迟之后,通往发射场的道路在第二天的清晨似乎不像第一天那么拥挤了,美国宇航局方面对于他们邀请的2.7万名观众中有多少人会临时放弃没有把握。然而在媒体工作区则是一如既往的拥挤,所有酒店爆满,人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目睹汹涌的人潮,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顿表示:“对于那些了解航天和喜爱航天的人们来说,今天是属于全世界的大日子。”
  在休斯顿,美国宇航局设在这里的控制中心在猎户座飞船发射升空之后便立即接手了控制权。猎户座飞船的飞行程序早在发射之前便已经输入飞船计算机系统,从而让飞船基本上可以实现自动飞行。当然飞行控制人员——都是航天飞机时代的“老兵们”,可以在任何紧急情况发生时随时介于进行干预。
  而在加州海岸外的太平洋公海洋面上,美国海军的军舰已经在此等候猎户座飞船的返回。
  整个猎户座飞船上密密麻麻安装了超过1200个传感器,用于测量所有方面的参数,从热状况到震动再到辐射环境。猎户座飞船高约11英尺(3.35米),宽16.5英尺(5米),这一尺寸超过了旧式的阿波罗飞船。并且很显然要比后者先进的多。
  作为这一新型飞船的首次测试飞行,美国宇航局没有安排宇航员乘坐。
  在这次测试飞行中,飞船研制管理层希望对一些最可能存在风险的部分进行测试——隔热罩,降落伞,多个部位的分离装置等等,只有当这些关键设计得到验证无误之后才会考虑让宇航员去实际乘坐。除此之外,飞船上的计算机将要经受范艾伦辐射带剧烈辐射环境的考验,工程师们想要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是否会发生故障。
  此前,作为飞船承建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第二艘猎户座飞船的建造工作,并计划最终进行生产多艘飞船。按照目前计划,宇航员实际乘坐猎户座飞船的最早时间大约是在2021年。在那之前美国宇航局计划将一颗小行星牵引进入月球轨道并在那里停放,随后在首次执行猎户座载人飞行期间,由宇航员前往这颗小行星进行考察,随后在2030年代,由猎户座飞船搭载人类宇航员最终飞往火星。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担了此次为美国宇航局进行首次猎户座飞船测试的工作,该测试合同价值3.7亿美元。测试发射在佛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进行,这里的发射台根据将要使用的德尔塔-IV重型火箭的需求进行了专门改进,这种火箭是目前美国所拥有最强大的运载火箭之一。整个火箭加上飞船,再算上其顶部的逃逸塔,整体高度达到242英尺(约73米),重160万磅(约合725吨),用博尔顿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十足的庞然大物”。
  然而,为了将猎户座飞船送往更加遥远的深空,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开发一种更加强大的火箭,也就是所谓的SLS(Space Launch System),即“太空发射系统”。该新型火箭预计将在2018年进行首次测试飞行,当然也将是无人测试。
  美国宇航局历史上最近的一次载人飞船离开近地轨道还是1972年12月发射的阿波罗-17号飞船,当时这艘飞船上搭载了3名宇航员。而相比之下猎户座飞船可以搭载4名宇航员执行长期任务,或者搭载6名宇航员执行短期任务。
  为了观看此次历史性的发射,许许多多美国宇航员——现役的和已经退役的——都早早来到了发射现场,其中之一就是博尔顿,但这名前美国宇航员现在的职务是宇航局的局长。
  他将火星称作是“这一代人的最终目的地”。不过他也表示,看来他的三个小孙女有着不同看法,她们告诉他:“不要被火星限制住,因为等到我们到了那里,我们还会想去其他别的地方。”(晨风)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查看: 800|回复: 4
德尔塔4重型(Delta IV Heavy)火箭发射视频集锦
Delta IV Heavy NROL-26 Launch Highlights
Delta IV Heavy NROL-15 Launch Highlights
Delta IV Heavy NROL-49 Launch Highlights
Delta IV Heavy NROL-32 Launch Highlights
(箭载摄像机)
Delta 4 Heavy Rocket Launch
每发射一次那得制造多少吨太空垃圾
表示我喜欢飞起来之后就掉下来的,,,,百看不厌哇{:onion (53):}
ccc042 发表于
每发射一次那得制造多少吨太空垃圾
也就最后一级吧。之前的大部分质量速度都不够,掉下去烧掉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中国的运载火箭最大运载重量是多少 跟美俄相比怎么样_百度知道
中国的运载火箭最大运载重量是多少 跟美俄相比怎么样
中国的运载火箭最大运载重量是多少 跟美俄相比怎么样 技术上有什么不同
美国土星-V运载火箭是专为阿波罗登月计划而研制的、迄今为止最大的巨型运载火箭。其起飞重量为3000t,直径10m,高110m,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39t,它能把重达50t的阿波罗飞船送入登月轨道。中国“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浮虎蹿绞讷悸寸溪丹娄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希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   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   “长征1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   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   “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改进型“长征2号C”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1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长征2号D”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   “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长征3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3号A”火箭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40吨,主要运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运载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   “长征3号B”火箭是在“长征3号A”和“长征2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芯级基本上就是“长征3号A”,而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2号E”相同。“长征3号B”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吨。   “长征3号C”则是在“长征3号B”的基础上,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吨。   “长征4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风暴1号”、“长征4号”、“长征4号A”、“长征4号B”等火箭。   “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长征4号”是在“风暴1号”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   “长征4号B”是在“长征4号A”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火箭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   俄罗斯火箭系列   “东方号”系列火箭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包括“卫星号”、“月球号”、“东方号”、“上升号”、“闪电号”、“联盟号”、“进步号”等型号,后四种火箭又构成“联盟号”子系列火箭。   “东方号”运载火箭是对“月球号”火箭略加改进而构成的,主要是增加了一子级的推进剂质量和提高了二子级发动机的性能。这种火箭的中心是一个两级火箭,周围有四个长19.8米、直径2.68米的助推火箭。中心的两级火箭,一子级长28.75米,二子级长2.98米,呈圆筒形状。发射时,中心火箭发动机和四个助推火箭发动机同时点火。大约两分钟后,助推火箭分离脱落,主火箭继续工作两分钟后,也熄火脱落。接着末级火箭点火工作,直到把有效载荷送入绕地球的轨道。东方号火箭因发射“东方号”宇宙飞船而得名,日把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地球轨道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   “联盟号”火箭是“联盟号”子系列中的两级型火箭,系通过挖掘“东方号”火箭一子级的潜力和采用新的更大推力的二子级研制而成。因发射联盟系列载人飞船而得名。最长49.52米,起飞重量310吨,   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约为7.2吨。   “能源号”运载火箭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的通用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世界上起飞质量与推力最大的火箭。   “能源号”运载火箭的主要任务有:发射多次使用的轨道飞行器;向近地空间发射大型飞行器、大型空间站的基本舱或其它舱段、大型太阳能装置;向近地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发射重型军用、民用卫星;向月球、火星或深层空间发射大型有效载荷。   “能源号”运载火箭长约60米,总重2400吨,起飞推力3500吨,能把100吨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火箭分助推级和芯级两级,助推级由四台液体助推器构成,每个助推器长32米,直径4米;芯级长60米,直径8米,由四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发射时,助推级和芯级同时点火,助推级四台助推火箭工作完毕后,芯级将有效载荷加速到亚轨道速度,在预定的轨道高度与有效载荷分离。尔后有效载荷靠自身发动机动力进入轨道。   “能源号”运载火箭成为前苏联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是前苏联第一种非导弹衍生的、专为航天任务设计的大型运载器。在“能源号”重型火箭投入使用以前,该型号是前苏联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质子号”系列共有三种型号:二级型、三级型和四级型。   二级型“质子号”共发射了三颗“质子号”卫星,此后便停止使用。火箭全长41米,最大直径7.4米。   三级型“质子号”主要用于“礼炮号”、“和平号”等空间站的发射。火箭全长57米,最大直径7.4米。   四级型“质子号”主要用于发射各类大型星际探测器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全长57.2米,最大直径7.4米。   “天顶号”是前苏联的一种中型运载火箭,主要是用来发射轨道高度在1500km以下的军用和民用卫星、经过改进的“联盟号”TM型载人飞船和“进步号”改进型货运飞船。“天顶号”2型是两级运载火箭,其一子级还被用作“能源号”火箭助推级的助推器。“天顶号”3型是三级运载火箭,它在二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远地点级,用于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其它高轨道或星际飞行轨道。2型与3型用的一子级和二子极是相同的。   “天顶号”是前苏联继“旋风号”后第二个利用全自动发射系统实施发射的运载火箭。在发射厂,火箭呈水平状态进行总装、测试、转运至发射台。所有发射操作,包括火箭离开总装测试厂房,由铁路转运至发射台、起竖、连接电路、气动与液压系统、测试、加注推进剂、点火等都是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自动进行的。   “天顶号”2型最大长度57米,最大直径3.9米。   “天顶号”3型最大长度61.4米,最大直径3.9米。   美国火箭系列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由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2”发展而来,包括“大力神2”、“大力神3”、“大力神34”、“大力神4”、“商业大力神3”子系列火箭。   “大力神2”系列火箭有“大力神2LV-4”、“大力神2SLV”、“大力神2s”等几种型号。“大力神2LV-4”是为“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计划而服务,火箭长33.22米,最大直径3.05米。   “大力神3”系列火箭由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有A、B、C、D、E五种型号,可发射各种轨道卫星,有代表性的是“大力神3C”火箭。该火箭由“大力神3A”发展而来,主要用于发射军用同步轨道卫星。火箭最长50.6米,最大直径9.7米。   “大力神34”系列火箭有34B、34D、34D/惯性上面级、34D/过渡级等几种型号。主要用于发射军用卫星。“大力神34B”为三级火箭,最大直径3.05米。“大力神34D”长49.35米,最大直径9.82米。   “商业大力神3”火箭是“大力神34D”的改型,其设计完全出于商业目的,火箭的各种整流罩可适用于目前各种商业有效载荷。   火箭长48.2米,最大直径9.82米。   “大力神4”系列火箭是“大力神34D”的改型,系美国空军预备在航天飞机不能满足军需时使用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大型军用卫星及其它军用卫星。   “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运载器。它是世界上成员最多,改型最快的运载火箭系列(改型达40余次)。其发射次数居美国其它各型火箭之首,同时,该型火箭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德尔塔”原型火箭由“先锋号”火箭和“雷神”中程导弹组成,火箭长28.06米,最大直径2.44米。 德尔塔2型   “德尔塔2914”火箭是该系列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的一种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35.36米,最大直径4.11米。   “土星”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为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先后研制的型号有“土星I”、“土星IB”、“土星V”三种型号。   “土星I”为研制型,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早期地球轨道飞行试验和发射“飞马座”宇宙尘探测卫星。全箭长57.3米,最大直径6.53米。   “土星IB”为改进型,用于载人或不载人飞船地球轨道飞行试验,为“土星V”积累经验。全箭长68.63米,最大直径6.6米。   “土星V”是最终型,专为阿波罗登月而设计。全箭长110.64米,最大直径10.06米。   “雷神”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发射军用卫星和早期的航天探测器。该系列包括“雷神-艾布尔”、“雷神-艾布尔星”、“雷神-博纳”、“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等型号。   “雷神-艾布尔”型是三级运载火箭,综合了“雷神”中程导弹和“先锋号”火箭而成,箭长27.28米,最大直径2.44米。   “雷神-艾布尔星”是“雷神-艾布尔”的改进型,其长度缩短,运载能力增大,结构简化,可靠性增强。该箭长24.11米,最大直径2.44米。   “雷神-博纳”是为满足美国空军发射中、小型卫星而设计的。箭长21.56米,最大直径2.44米。   “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D”型火箭是为发射大质量侦察卫星而研制的,在“雷神”基础级上增加三台固体助推器,并组合“阿金纳D”上面级而形成。箭长29米,最大直径2.44米。 宇宙神-2A 宇宙神-2AS 宇宙神-5   “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由“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而成的,主要有“宇宙神D”、“宇宙神多级系列”、“宇宙神I”等型号系列“宇宙神D”是美国发射载人飞船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该火箭是在“宇宙神D”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经适当改进而成,箭长29.07米,最大直径4.87米。   “宇宙神SLV-3C-半人马座D”火箭为多级火箭。该火箭是“宇宙神”火箭系列中首次使用低温液氢液氧上面级的火箭,箭长38.35米,最大直径4.87米。   “宇宙神I”是“宇宙神G-半人马座D-1A”的一个改进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25至2.34吨,主要用于商业发射。箭长42-43.9米,起飞质量163.9吨。   日本火箭系列   日本航天工业有“L系列”、“M系列”、“N系列”、“H系列”、“J系列”等系列火箭,其中“L系列”仅“L-4S”是运载火箭,并在日成功地发射了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自此,日本在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L系列”火箭是日本最早期的火箭,其中仅“L-4S”火箭是多级固体运载火箭。自1964年5月开始,“L-4S”火箭进行了数次飞行试验,直到日“L-4S-5”火箭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为日本航天业奠定了基础。“L-4S-5”火箭为四级,箭长16.5米,最大直径约1.4米。   “M系列”火箭基于“L-4S”火箭,第一代“M系列”火箭是“M-4S”火箭,它比“L-4S”试验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了3倍。该箭为四级固体火箭,全长23.6米,直径1.41米,总重43.5吨,可将7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近地椭圆轨道。第二代以后“M系列”火箭改为三级,型号分别为“M-3C”、“M-3H”、“M-3S”等。   “N系列”火箭是日本引进美国的“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后研制成功的系列火箭。这一系列包括两个型号,“N-1”火箭和“N-2”火箭。“N-1”火箭有三级,总长为32.6米,最大直径2.44米,起飞重量90吨,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重1.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重260千克。“N-2”火箭总长35.4米,起飞重量136吨,近地轨道有效载荷为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为680—715千克。   “H系列”火箭也有两个型号,“H-1”型和“H-2”型。“H-1”是一种三级常规燃料火箭,全长40.3米,直径2.4米,总重达140吨,可把1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H-2”是一种两级液氢液氧燃料火箭,全长50米,直径4米,总重260吨,可把约9吨的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   把2吨的有效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H-2”火箭是日本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它的投入使用,将使日本的运载火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J系列”火箭有“J-1”火箭,它是在“H-2”火箭和“M-3S”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固体燃料火箭,主要是用于发射小型卫星,能将约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火箭全长33.1米,直径1.8米。   欧洲阿里安系列火箭   阿丽亚娜火箭(Ariane,也译为阿里安),是1973年7月由法国提议并联合西欧11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空间局着手实施、研制的火箭计划。至今已研制成功5种型号。分别是“Ariane-1”、“Ariane-2”、“Ariane-3”、“Ariane-4”和“Ariane-5”。   阿丽亚娜系列火箭的成功,是欧洲联合自强的一个象征,它在国际航天市场的角逐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大约有50%由阿丽亚娜火箭承担。   “Ariane-1”火箭是欧洲航天局在“欧洲号”火箭和法国“钻石号”火箭基础上研制的三级液体火箭,自首次发射至日止,共飞行11次。“Ariane-1”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能将1.8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或将2.5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高度为790公里、倾角98.7度的太阳同步圆轨道。   火箭长47.7米,直径3.8米,发射重量200吨。   “Ariane-2”和“Ariane-3”的研制目的均是为了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用户。二者的不同点在于“Ariane-3”在“Ariane-2”的基础上捆绑了两台固体推进器。“Ariane-2”和“Ariane-3”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但主要是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各种卫星。两箭均为长49.5米,直径为3.8米,运载能力分别是“Ariane-2”为2.17吨,“Ariane-3”为2.85吨。   “Ariane-4”是在“Ariane-3”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载能力;保持双星和多星发射能力;具有适应多种发射任务的型式;降低了发射成本。“Ariane-4”有六种型号,分别为AR40型,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9吨;AR42P型,带有两个固体捆绑式助推火箭,有效载荷增加到2.6吨;AR44P型,带有四个固体捆绑式助推火箭,有效载荷为3吨;AR42L型,采用两个液体火箭助推火箭,有效载荷为3.2吨;AR44L型,采用四个液体助推火箭,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4.2吨;AR44LP型,采用两个液体助推火箭和两个固体捆绑式助推火箭,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3.7吨。火箭长57-59.8米,直径约9米。   “Ariane-5”是根据商业发射市场和近地轨道开发利用的需要研制的,主要用于向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各种卫星,向近地轨道发射哥伦布无人驾驶的自由飞行平台和“使神号”空间飞机。火箭长52.76-54米,最大直径12.2米。
运载火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尔塔 4重型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