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慕课mooc有效的运用到中学教师的mooc教学模式中来?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触即发。5月6日下午15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将通过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与网友交流,为您解答我国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相关问题,欢迎提问!
访谈内容(共113个问题,18个回复)
:张大良:感谢网友们的踊跃提问,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回复,有关政策可到
查询。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时代,作为时代产物,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大家更多关注和支持,让我们共同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
提问: 张司长您好,您如何看待当下高校对于慕课的热情,是否能真正的落实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环节中?教育部是否在政策,资金上有一定的支持呢?
张大良:我们强调“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鼓励高校通过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
提问: 请教张司长,国家以后是否会将慕课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心?慕课是否会取代精品资源共享课?关于慕课课程证书的效力和作用范围,国家是否会统一规定呢?
张大良:二者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不能相互替代。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点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在验收时需要提交5年的维护计划,以保证课程的持续共享与应用。
提问: 张司长,您好!目前的慕课平台强调资源和数据交互放在云端,那么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高校失去课程资源实质性主权的问题。
张大良:从2011年实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线开放课程是课程建设团队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属于高校和团队共有。公共服务平台与高校、课程建设团队签订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确保课程正常传播,保障各方权益。
提问: 张司长,您好!我想问问在线开放课程与精品开放课程有什么关系?
张大良:两者都是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新型开放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的网上教学课程,具备短教学视频、作业、测验、讨论、考试等完整的教学活动。在线开放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选择。
提问: 您好!我的问题是: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有啥要求?
张大良:依法并择优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学校或平台承担课程对外推广或引进的直接责任。鼓励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平台积极对外推广我国优质课程。择优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优质课程。
提问: 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如何认定?
张大良:我们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加强研究和指导,发挥高校的自主性,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
提问: 张司长,你好!我个人认为,mooc教学模式是不能替代课堂教学的,这种模式应该是面向公共课程的,应该由国家层面认定一批课程通过mooc方式向高校推广,高校也认可取得的学分,以辅助高校教学,更合理。您怎么看?谢谢!
张大良:你的建议很好!我们重点建设课程包含公共课。重点建设课程将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由教育部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向高校推广。
提问: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团队怎么组成?
张大良:课程团队应包括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和助教。课程团队需在开课后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安排、互动和答疑、批改作业和审核、组织考试等工作。学校应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教育技术支撑和服务。
提问: 开设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如何计算?
张大良:学校自主制定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例如,北京大学的《慕课运行管理条例》将慕课视同常规课程,再根据是否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来计算工作量,这种做法可供参考。
提问: 国家要重点建设哪些在线开放课程?
张大良:重点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提问: 张司长您好,请问未来mooc能否替代教师的作用?
张大良: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能取代学校课堂教学。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习、成长、成才。对于慕课教学,教师要面对不同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
提问: 张司长,您好!我这两年参与了慕课建设,收获很大。目前国内慕课平台很多,学校采取广撒网的战略,多平台开课徒增了教师的负担。不知国家是否有关于平台的规范和门槛,希望能指明方向,让开课无后顾之忧。谢谢!
张大良:您是慕课建设的先行者,给您点赞!下一步将组织遴选认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之间实现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协调解决老师多平台开课负担重的问题。
提问: 张司长,您好!我想请教两个问题。1,大学MOOC是否有计划的整专业的建设,而不是现在零散而不成体系的课程。2,大学MOOC的学分证书认证问题,后续是否有计划与成人教育或者函授挂钩?
张大良:你的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教育部高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间的协作,以及课程平台来组织实现。第二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探索制度创新。
提问: mooc开发和运行需要一个团队,需要经费,高校应如何制定政策加以配套?能否给高校领导班子一些建议。
张大良:慕课不能彻底替代传统教育模式,但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不可避免。高校领导班子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高校作为慕课建设和应用的主体,应将此项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尽快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
提问: 本人想知道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含盖初中、高中、大学),这种教育方式(微课、幕课、翻转)能走多远?没有根据国情论证其效果最好不要盲目推广。
张大良:您的提醒很重要!我们是经过国内外考察论证、先行试点后提出高校慕课发展策略的。慕课发展不能盲目效仿他国模式,须立足国情,解决中国教育问题。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冲破传统教学模式藩篱,结合区域、学校实际,推进慕课多种方式应用,促进教学改革。
提问: 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教学中推广慕课,其规模是否有限制?还是所有学生均可自由选择慕课学习?二是慕课作为线上教学,那么线下如何开展辅导和答疑?是否会对慕课开展有组织的教师培训?慕课认定是否有教育部统一标准?
张大良: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试点慕课应用,进行校内制度建设,总结经验后再进一步推广。培训很重要,高校、相关机构、专家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将根据教师、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培训,以及经验交流。
提问: 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借力“慕课”?慕课平台如何搭建?真诚感谢!
张大良:我们认为所有高校都可借力“慕课”。一些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技能传授,可通过慕课实现。高校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主张高校都搭建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平台,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提问: 1.教育部是否会建立中国大学慕课官方平台,以解决众多平台之间资源无法共享、学分互认?2.中国大学慕课学分是否能实现国内高校统一互认,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完全学分制?
张大良:教育部将在国内已运行平台中择优遴选几家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平台之间实现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我们正在指导部分高校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慕课”学分认定机制。
:张大良:文件强调建设适应我国课程特点和实际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慕课”尚在不断演变发展,因此,文件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一词,涵盖以“慕课”为代表的、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多种类型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粉丝6250447人
粉丝1404481人
微访谈列表
申请微访谈MOOC慕课公开课-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MOOC慕课公开课-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M​o​o​C​,​慕​课​、​公​开​课​、​可​汗​学​院​、​颠​倒​教​育​、​微​课​。
大小:21.5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如何借助“翻转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专题】翻转课堂_慕课(Mooc)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借助“翻转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这段时间,我们刊发了一些“翻转课堂”的文章,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今天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上海师范教育学教授丁念金的文章,谈谈“翻转课堂”和课堂改革的关系。看专家支招怎么借助“翻转课堂”的技术来推动课改。
专家认为,“翻转课堂”是契机,也是挑战,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外在条件,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颠覆”了课堂,要警惕课改的唯技术化倾向。课堂改革不应被新技术所捆绑,而应当重新思考教育与学习的观念,重建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较多地恢复了古代教学的特征
记者:有人说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中小学课堂――“翻转课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您看来,目前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起着怎样的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丁念金: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成为促进国内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翻转课堂”的变革进程。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实现了“翻转课堂”就够了。从漫长的历史来看,当前的“翻转课堂”较多地是恢复古代教学的一些特征,如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的教学都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都强调师生互动,而且这些特征很鲜明。因此,当前教学变革的方向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翻转课堂”,而应该是更全面、更深入的变革。例如,充分调动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远远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超越课堂――课堂内外的学习都非常重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等。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起到的只是辅助性的作用。在今天,我们不妨以“翻转课堂”为新的起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抓手,探索教学体系的重建。
教学改革的三种阻碍
记者:您曾表述过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忧思,请您结合具体问题谈一下您的观点。
丁念金:我近两年来观察了几所学校的“翻转课堂”实践,类似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一起,在国内形成一股教学改革的潮流,这种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同时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其他的相关观察,在我看来,目前,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改革中起着较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一,较多人的思维过于简单化,简单化到误认为教学体系可以简化为一种刻板的教学模式,靠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教学的各种问题。其实,教学是非常复杂的,且需要因不同的具体情境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科学地讲,教学是不能模式化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思维简单化、刻板化的产物,并不能带来问题的真正解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许多人并不能逃出“教学模式”的怪圈。
其二,部分教师过于崇拜实践,排斥理论研究,依然保持着“摸着石头过河”的习惯。例如导学案,就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做法,在我看来它并不适合推广:第一,有很好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导学案是多余的;第二,一个班级的导学案是整齐划一的,违背了个性化学习规律;导学案将知识学习分解为一节一节的,这就把学生的学习弄得支离破碎。有些学校在相关改革中取得了成效,实质上是自主学习带来的,而不是导学案带来的。其实,真正有效而且可靠的课堂改革,应该是“造船过河”、“架桥过河”,即各个学校充分地学习和吸收各种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成果既有普适性,又有局限性,各个学校只有学习这些成果并结合具体实践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才能取得较大成功。
其三,许多教师的观念难以实质性地转变。一些教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这些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翻转”,在许多情况下,明明学生都已经学会了,教师还是要讲解一段时间。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基本上不是传道和授业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同时教师自己也是终身学习和素质发展者。其中一点,教师自己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要让教师形成这些新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何脱离低效课堂
记者:在您看来“翻转课堂”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理想的学习状态有多大差距?
丁念金:长期以来,流行的课堂是非常低效的,低效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师主导和掌控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发展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严重的压制,学习兴趣很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低下;二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一些学科教学中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深受束缚,而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同时也不能适应学习速度中等的学生,因为同一程度的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和不同的学习环节上的学习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许多学校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教材,这些教材比传统教材更适合于个性化学习,主要是适合于学生的选择。一些学校的教师编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这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充分开放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更加综合化地应用了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为学生全面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个性化,相反,大部分学校只是在支离破碎地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少量的个性化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由于没有树立明确的个性化学习观念,因此往往还是以整齐划一的方式学习。个别学校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掌控学生的学习,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被信息技术束缚住了。
翻转课堂如何个性化?
记者:您一直倡导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背景下个性化学习应当如何进行?
丁念金:我们不能停留于信息技术层面来理解和开展个性化学习,而应该对个性化学习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真正聚焦于个性化学习的观念和操作思路本身。
人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高,花较少的时间就能成功地应对各种相关的考试,还可以有大量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因而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例如,辽宁省的张造荆捎谏朴诟鲂曰埃10岁就考上本科,16岁就考上博士生。当然无须倡导这么早就考,但这个案例表明,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前提是:要摒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流行的错误观念,当今时代,人的灵魂并不是由少数教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个体在吸收社会文化的过程中自主而个性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的作用。而按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念和思路去做,必然破坏和压制学生的自主性。整齐划一的塑造思路,是工业生产中工人制造产品的思路,结果严重地压制个体内在的成长趋势和历程,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效率又很低下,这正是近现代教学体系的一个深得难以见底的陷阱。
要真正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就要彻底地摆脱上述陷阱。其中重要一点是: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一个前提性条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学生多数时间是自学和自我管理,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不同时间分别指导不同的学生,因此,虽然一个教师要指导许多学生,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其指导完全可能。这一点,已经付诸实践,我所发起和主持的“优质学习体系”课题中,要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学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流行的所谓“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比班级教学更加糟糕的教学模式,它没有真正解决班级教学中整齐划一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的严重问题。例如,同一门学科考试分数完全一样的两个学生,被放在同一层,并不一定合适。因为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环节,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这两个学生,一个可能感知快一些,另一个则可能理解快一些,他们在各个具体环节上,学习速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按照同样的速度来进行教学。
在各种深刻的课堂变革中,信息技术既不是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性条件。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有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都要促进和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为之提供指导。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来强有力地推动个性化学习。
来源:中国教育报
【送福利】推荐微课作品(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8 录制并后期编辑而成)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版权所有
新闻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字体: 】【】【】【】【】【】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给使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老师一些建议
>>【专题】翻转课堂_慕课(Mooc)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给使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老师一些建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任务单与微课配套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所有学习目标,而不是留一点让学生显出不行来突出老师行。记住:这是最要不得的。您的任务单和微课好不好?关键就看学生学得有效没有效。2.任务要设计得可以操作,不要任务不清晰,让学生不知道怎么学,记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否则就没有高效自主学习。3.微课是为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设计的,不要离开任务搞微课,那是没有出路的,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当然,任务单要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4.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需要在次日早上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尤其是“困惑与建议”。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请注意四项内容:(1)自主学习成效检测,检测最好不要常规,设计得要精彩。但是需要估算时间。(2)课堂作业。要求既有一般的,更有进阶的,但要能够在以往回家作业的时间里完成,能否控制在10分钟以上,15分钟以下?(3)协作探究。作业中困难的地方,成为协作探究的任务。没有明确任务的探究是无效的假探究。(4)探究过后,一定要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展示结束征求质疑,如有质疑需要阐释。教师不要去指出哪里错了,也不要告诉学生怎么办,而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先征求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质疑,您再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不足,自己修正。如果还有问题,您可以再发问,如此让学生不断发现不足,直至自己发现真理。这就是苏格拉底诘问法,亦称助产术。能不能把握住?要看您问题的功底,以及提问不提答案的习惯。最好能这样,但不要勉强,究竟如何?应结合您的长处考虑。
此外,制作微课的时候须注意三个方面:1.生命在于运动,微课亦如此。否则您做好后自己看看,如果长久没有动静,看的人便不想看。我们制作微课是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千万别让学生不想看,但您前面的微课有这个问题。2.一个页面一个主题,不要怕页面多,而要怕一个页面讲老半天。
3.十分关注视听一致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暂时想到这里,其他方面,您尽可以创新,大胆实践。&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版权所有
新闻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 | &
感知MOOC,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的魅力
为了加快课程改革,提高教师对MOOC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假期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培训发展协会教育委员会特举办&高校MOOCs、SPOCs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及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讨会。
研讨会上,我聆听了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映光教授及何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玉林教授的报告,三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慕课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技能提高等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本次学习,我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教育不断发展创新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认知的变化不断创新,今天的教育要求在传统以老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教育模式向老师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为知识遗传型,即教师用从其老师身上沿袭下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越来越不受用。
慕课教育模式正是随着这种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出现的一种教育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结合实际进行教育的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二、慕课的认知
慕课,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也成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不赖恩&亚历山大提出的,M-Massive大规模的、O-ope开放、O-Online在线、C-Courses课程,&MOOC(慕课)是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它借助于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允许任何人自由免费注册,参加学习&&大学教师&开放教学&的探索。
MOOC(慕课)是一种课堂模式,有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时反馈系统;MOOC(慕课)将知识传授课程放到教室外,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内完成作业讨论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帮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三、慕课的教学特征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慕课更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互联网的开放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开放式教学模式没有时间、人数、地点的限制,资源开放,通过网络平台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被切分成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将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课前学生通过平台观看微视频10分钟;课堂上将问题、作业和老师共同讨论,也可通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课下在线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在线互评。这种模式其优势就是能够因材施教,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10分钟微视频可以防止学生&走神&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线练习,差生是差的积累形成的,用练习来消除这种积累。而教师可以从后台评估检测系统知道每一位学生看了什么内容、看了几遍、多长时间、作业怎么样。通过这种辩证教学模式,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讨论对课程材料进行辨证地评估,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想法和解决方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四、MOOC(慕课)在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国际商法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慕课教育模式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应用MOOC(慕课)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前浏览国际商法课程内容与安排,获取教师在学习网站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料,包括课程讲义、PPT教学资料、案例文件;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与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从商法案例中分析法律应用;在课后,利用社会化网络工具,如BB交流论坛、微信、社交网站的开展互动学习,建立学习网络,充分利用开放交流平台,讨论分享所学知识。
(二)基于MOOC(慕课)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教师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角色,而非课堂主导者;设定学习主题、安排行业专家互动、推荐学习资料,促进分享和协作;使用&MOOC(慕课)&的优质在线资源,与自己的国际商法教学相结合,设计混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课下进行视频内容的学习、交流心得,课堂上进行国际商法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知识总结,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评价;增强了师生交流与个性化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的变革,一是转变观念,认识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二是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三是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国贸教研室&答百洋/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C) Copyright eurasi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oc慕课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