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达尔文奖获得多少项科技奖

从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奖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8页
文本预览:
龙源期刊网 .cn
从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奖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 化
作者:周程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3 年第 01 期
摘 要:通过阐述生物大分子质谱仪的研发过程,分析了日本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情况。 关键词:田中耕一 科技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 15%,专利转化率只有 25%,专利推 广率则在 10%-15%上下浮动。另外,教育部组织清华、复旦等国内 20 所高校联合完成的一项 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 6000 项至 8000 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 业化的则不到 1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成果转化率不仅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而且也低 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这一方面,日本做得非常好,虽然中国和日本的国情并不相同,但他们 的经验依然值得借鉴。 1、“死亡之谷”和“达尔文海”的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学界一直有一个“死亡之谷”的说法,即科学研究和发明同完全产 业化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许多科研成果无法越过这条沟。后来,美国学界认为“死亡之谷”的 说法不够形象,提出了“达尔文海”的概念,认为只有基础研发的各项成果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关 系,才能通过竞争,在不断地拼杀中变成发明和创新。所以,与其用“死亡之谷”形容科技成果 的转化,还不如说隔着一个“达尔文海”更好,这意味着不仅是任何成果都可以通过去,实际上 还有一个成果和成果之间的竞争问题,所以,用“达尔文海”描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会更 精准。 日本学界又进行了延伸,认为基础研究、发明同产品开发、创新之间存在着“达尔文海”, 新开发的产品,必须通过互相竞争的形式才能够形成产业化,即高新技术产品之间会在“达尔 文海”进行竞争,有些产品脱颖而出,开始构建新的产业。实际上,要把一些基础研究的成果 变成真正的产业化,过程是复杂的,既要通过“死亡之谷”,又要越过“达尔文海”,也就是说中 间的问题和因素还是比较多的。 2、田中耕一做的工作
龙源期刊网 .cn
我们今天不展开学理上的讨论,只谈这么田中耕一这个人。最近,有关田中耕一的议论比 较多,主要因为他的经历比较传奇,此人没有硕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没有高级职称,属 于“三无人员”,但却在 43 岁时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知道,在中国,如果没有 SCI 论文或者核 心成果的话,科学家基本不可能拿到研究经费,无法进行学术研究。但是,在日本,即使是像 田中这样的人,也可以做出成就。 田中
第1页/共8页
寻找更多 ""经济学家如何弄错了达尔文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经济学家如何弄错了达尔文
—— 找到什么东西了吗?(TANG YAU HOONG)
John Whitfield)“有朝一日,查尔斯 o 达尔文将取代亚当 o 斯密成为经济学之父。”——此言出自康奈尔大学教授兼《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罗伯特 o 弗兰克(Robert H. Frank)的新书《达尔文经济学》( The Darwin Economy )。弗兰克认为在描述市场运行的机制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导致演化的理论比斯密 “看不见的手” 更胜一筹。
这一洞见改变了两个世纪以来理论界思想传输的方向。托马斯 o 马尔萨斯的思想影响了达尔文,而且现代演化生物学中的许多工具,例如说博弈论,都是从经济学界借鉴而来。而现在弗兰克用生物学反哺经济学,推导出许多很棒的建议,比如说通过借用生物学规律,建立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税收制度以改良社会。
然而,就是这同样的洞见,却也引导其就自然选择的运行机制写下一些误导性的言论。弗兰克在此书中犯下生物学上的错误绝对不是无伤大雅的瑕疵;这些错误涉及到演化理论的最前沿,而且正好显示出横在他所鼓吹的改革前面的障碍。
个体间相互竞争的结果是群体的资源浪费吗?
弗兰克的理论基于达尔文主义的一个观念,即生物界就像一场标准分考试,你的最后成绩取决于周围人考得怎么样。个体获得多少才会满足,取决于周遭他人拥有多少。比如说,一幢
80 平米但比邻居家都大的房子,一幢 120 平米但却是整条街上最小的房子,二选一的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经济学家把这种消费品称之为
“地位商品”(positional goods);相形之下,人们衡量另外一些事物的时候就会用比较绝对化的标准,比如工作安全,大多数人都想要绝对的安全,而不是呆在危险环境中相对最安全的那个岗位上。
弗兰克指出,追求地位商品将导致浪费:人们住在过大的房子里,举办奢华的派对,还要花钱雇人清洁泳池;这种举动使得旁人也纷纷效仿,最终把钱都浪费在了攀比上,而不像斯密的模型预测的那样去理性消费。
经济学者罗伯特 · 弗兰克及其新著《达尔文经济学》(图片来源:zocalopublicsquare.org;)
在生物学范畴中讨论这个问题时,弗兰克举出了奔跑速度和犄角大小作为例子。一只瞪羚如果能跑过猎豹的话,当然更利于生存,由此,他写道:“跑得快既对自身有利,又能造福整个物种。”而犄角则只是为了与种群中的其他雄性争斗之用。比对手长出更大犄角的压力只会造成一场消耗资源的“军备竞赛”,从而降低其他有利于生存的事物的效率,如抵抗疾病等。弗兰克指出,其结果就是,雄性瞪羚头上都顶着笨重的角,而且是消耗了许多资源才得来的,但是 “公麋鹿整个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生物学的观点:所有的演化都是相对的
这一现象可以搬用到经济学上来,作为一个意义深远的隐喻。市场竞争有时会催生价更廉、质更优的产品,铺在阁楼上隔热的材料和电脑内存就一直向着更好更便宜的升级换代;有时市场竞争也会带来路易 o 威登箱包这样的奢侈品。(当然,功能与地位兼备的产品,例如 iPad,也常常出现。)然而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讲,这种区别只是个假象。
自然选择对于奔跑速度和犄角大小一视同仁:所有的演化都是相对的。一只瞪羚跑得快了,自然有跑得慢的被吃掉。而且瞪羚跑得快了,猎豹也会变快。其实猎豹和瞪羚都跑慢点的话,对大家都有好处——快速奔跑消耗体力,而有这些个力气还不如用来养育后代;再说,适合高速奔跑的腿部结构,其骨折风险较高。不要忘了,身形敏捷的猎豹也遭受着来自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的威胁,有时候还会成为后者的盘中餐。
个体间的竞争能够转化为整体的优势
弗兰克的分析反过来讲也一样说得通:雄鹿在争夺配偶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导致鹿角越来越大,)而极少有掠食者敢与雄鹿的鹿角正面交锋。如果麋鹿的角真的只是累赘的话,自然选择就会使其变小了——你别说,这种事情还当真就有:由于人类的大肆猎捕,大角的大角羊数量急剧减少。
换句话说,没有所谓好的演化或者坏的演化。演化就是演化。
弗兰克麋鹿与瞪羚的例子可能不是这么有说服力,不过在探索自然选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对峙时,他触及了演化生物学最难解的问题——自然选择迫使个体与同类竞争,但又是怎么创造出这么多活生生的合作和利他主义实例的呢?
大师杰作(TANG YAU HOONG)
个体间不但有竞争,也有互助、还会利他
维护公众利益的例子自然界比比皆是。北美草原土拨鼠在老鹰来临时向同伴发出警告,工蜂在熊入侵蜂窝时舍命蜇咬,还有倭黑猩猩自愿分享食物。与跑得快不同,做这些好事可不仅仅只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还给本应该是竞争对手的同类帮了大忙。自然选择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谁也说不清楚。
或者,更准确地说,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解释。正统的说法是利他主义会以某种方式造福于利他者,或许是通过某种互利机制,或者是通过延续共有的基因,就像工蜂和它一窝的蜂亲戚一样。人类是最善于合作的物种,这可能是因为人类社会有更多的机制,令行善者可以从善行中受益。我们互助互利、帮扶亲属,同时也留意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名声,并通过惩罚遏制他人的自私自利。
但是根据这种说法,利他主义就不是利他的了——每当我们看到动物有什么牺牲性的行为时,这种说法都将其解释为它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最终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回报。你也可以在经典经济学中找到类似的论调,说人们互相帮助并非出自善心,而是一种理智的自利行为。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声称自然选择会保护帮助他人的动物。这种理论叫做 “群体选择”,其论断是互相合作的生物群体能够竞争过自私的群体。然而,大多数演化生物学家认为群体选择的实例很稀少,或者根本不存在,因为自私行为所得到的好处几乎总是大于群体团结协作。
为什么说改革税制向消费征税难以推行?
弗兰克的所谓达尔文经济学其实带有着 “群体选择” 理论的意味。他希望改革税收系统,对麋鹿长大角那样的炫耀性消费 “军备竞赛” 施以管制,进而造福整个社会。例如,为了抑制炫耀性消费,弗兰克主张以消费税代替所得税,根据消费的多少来缴税。
这个想法挺不错: 政府本来就应该是一种促使群体选择发生效力的机制,在与他国竞争的同时,为所辖的每一分子谋福利。
然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并不是去做那些对辖域中的每个居民都好的事情,而是尽可能地协调公私利益一致。
装备齐全(TANG YAU HOONG)
社会分化程度越高,这一点就越难达到。最近一项覆盖瑞士 26 个州的比较研究发现,外国人口比例最高的州,其相对犯罪率也最高。文化的分化与经济不平等都将使人民分裂成利益相异、互相竞争的团体。这在任何一个被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所统治的国度都会发生。
读完弗兰克的新书,你会发现,他所鼓吹的改革,其最大障碍不是人们互不相同的利益,而是非理性的存在——对竞争机制如何运作的不完全理解。他相信自由主义者和他自己一样,关切公共利益。但是演化生物学告诉我们,像弗兰克那样假设每个人所想的都只是把经济这块馅饼做到最大是不够的。这就好比说,一头瞪羚只关心种群的平均速度,而不去想自己能不能跑过饥饿的猎豹。
事实上,那些领导并资助了反对累进税制游说的人已经够理性了——无论你把社会看成是一场比谁的犄角大、谁的提包更名贵的“军备竞赛”,还是看成在狮子面前谁跑得快的竞赛,他们都是绝对的胜者。他们通过这一反对立场所要显示的,可不光是如何最大化公共利益,还有如何把足够数量的投票人的私利整合起来加以利用。
我认同弗兰克的新税制,主要不是因为它能够使公共利益最大化,而是因为作为一个依赖公共服务的人,我觉得这将对我有利。我同时也相信在我的祖国之中,跟我一样的人要远远多于那些不需要依靠公共服务,也没有兴趣为其出资的富豪。演化学说告诉我们,尽管自私的逻辑不可回避,但是合作互利终能达成。
《达尔文经济学》是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 o 弗兰克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本经济学大众读物。在《达尔文经济学》一书中,弗兰克提出了一个达尔文式的观点:个体竞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可能是有害的。弗兰克在书中写道,与斯密
“看不见的手”
所预测的不同,人们在消费时并不都是理性的,常常为了满足虚荣、显耀地位而铺张浪费,最终造成了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类似 “麋鹿长大角” 的事例。
为了规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攀比,弗兰克主张政府应当改革税制,向消费而不是向收入征税。全书论证新颖而有说服力,弗兰克的提议很有建设性,但消费税制推行起来并不容易。对于竞争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弗兰克并没有理解透彻。有些事情,大家都往后退一步确实对所有人都好;但更多时候,还是应该协调公私利益趋于一致。
本文编译自 Slate 网站 2011 年 9 月 28 日的评论文章
文章题图来源:
内文图片来源:TANG YAU
更多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土木工程研究生,FRP
好多字,有点晕~
前排混脸熟。。。那图。。。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编程爱好者
竞争机制,未解之题
向消费征税,会不会导致消费下降,进而让社会生产力畏缩呢?
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的很多东西,只要一方到社会科学里,就会有“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罗伯特.弗兰克是经济学家中少有的懂进化论的人物,他的《The Luxury Fever》一书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挥霍式消费的非理性根源,非常值得一读。
社会学问题最后都会纠结在人性这个问题上,人自私,但又会有利他行为,然而利他行为还是为了自身的满足感或是社会地位的提升。把人的行为按照动物的模式解构,也就没有什么高尚啊,道德啊,爱啊什么的了。
我觉得Frank可以去参加Jobs的模仿秀
个人感觉这个理论太危险了,稍微前进一步就是纳粹主义了。
所得税/消费税不是一直在征收吗?美国人那么会印钞票,应该征收印钞税,他们不是在征收那个什么海外资产税吗。题图‘找到什么东西了吗?’——恐龙的灭绝是被人类的手电筒照成的。
压力容器初级工程师
之前没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呢;我个人的理论是浪费促进发展,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大刘微纪元中节能高效的微人,而是现在这样费油的大个子的原因…,但这样又无法解释小型化趋势…只能说,演化确实只是演化,而不是进化
猎豹跑得慢积攒体力多繁殖后代,但是跑得慢怎么去捕食?没有捕食何谈繁衍后代?
的回应:个人感觉这个理论太危险了,稍微前进一步就是纳粹主义了。很多人都把政府控制理论引申为纳粹主义
进化人类学博士生
为什么群体选择这么收欢迎比群体选择本身更令人着迷。
没有看过原著 不知道原著对道德风险怎么处理的
合作代替竞争的历史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共产主义 生产合作社
这类的组织都面临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道德风险 吃大锅饭 这样的合作是最低效的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 如果没有一个制度能让 合作的收益(长期和短期)大于竞争 那竞争就不可能完全被合作替代
利用消费税替代所得税 实际操作起来很苦难 对所有商品征税 低收入者就郁闷了 对高端商品重征税 对一般消费品轻税 结果富人很可能拼命用一般消费品 用数量代替质量 政府的收入也很难保证 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年代
这个文章对羚羊角和奔跑的反驳不对吧,奔跑速度的进化(好吧,演化)的结果是不只是个体而且是群体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势,而羚羊角的大小进化则是以牺牲群体和个体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势为代价的。原书貌似没错。群体选择是他说的那个意思吗?
的回应:罗伯特.弗兰克是经济学家中少有的懂进化论的人物,他的《The Luxury Fever》一书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挥霍式消费的非理性根源,非常值得一读。记下了
一直觉得把evolution翻成“进化”欠妥。还是“演化”更靠谱一些。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回应:一直觉得把evolution翻成“进化”欠妥。还是“演化”更靠谱一些。同意。严复把赫胥黎的作品翻译成《天演论》而非《天进论》是比较贴切的。不过,“进化”一词更为常用,除非有系统性地纠正。如果想改变这一现象,恐怕还需要权威部门的强制规定,但也未必奏效,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个人来说,则可以坚持用“演化”的术语,增加“演化”的曝光率,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对该词的了解。
进化心理学博士生
的回应:这个文章对羚羊角和奔跑的反驳不对吧,奔跑速度的进化(好吧,演化)的结果是不只是个体而且是群体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势,而羚羊角的大小进化则是以牺牲群体和个体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势为代价的。原书貌似没错。群体选择是他说的那个意思吗?群体选择的意思应该是选择出的性状(trait)对群体有利,比如利他行为(有些生物学家的确认为存在这种可能)。不过这种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观点貌似已经被威廉姆斯Williams等人批判过了。另外一种群体选择观点则认为自然选择发生在至少三个层面上——基因、个体和群体,主要是Sloan Wilson等人,他们的观点可以说其实跟基因选择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在于他们认为一个纯粹由自私个体构成的群体会与由利他个体构成的群体竞争时会落败,因为自私群体的内耗较大。不过利他群体如何解决群体中自私个体带来的威胁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Sloan Wilson 认为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之间的张力导致了利他行为会维持在某个水平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雄性动物的犄角真得纯粹是用来“炫耀”的装饰品,而没有抵御天敌的武器功能吗?雄性之间用犄角为争夺雌性资源而竞争,问题就在于犄角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功能。弗兰克的洞见是他注意到了动物世界非理性行为的存在(由于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双重作用),他把这一洞见运用到人类社会时的确同样看到了非理性消费(奢侈病)的普遍存在。他注意到了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这是很了不起的。除此之外,需要用什么样的药方来处理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征收消费税。可是即使征税,那些试图挥霍式消费以凸显自己社会地位的富人是否会就此罢手,还是奢侈病的发作会愈来愈烈?值得思考。
征税…………不知道这位哥们可有分析政府的非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想不到竟然有经济学家要求限制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不是浪费,进行炫耀性消费的人自己承担了后果,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通过一定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要这一手段没有直接明显伤害其他人,很显然,进行炫耀性消费的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许多人认为这样做是浪费,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了。
的回应:群体选择的意思应该是选择出的性状(trait)对群体有利,比如利他行为(有些生物学家的确认为存在这种可能)。不过这种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观点貌似已经被威廉姆斯Williams等人批判过了。另外一种群体选择观点则认为自然选择发生在至少三个层面上——基因、个体和群体,主要是Sloan Wilson等人,他们的观点可以说其实跟基因选择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在于他们认为一个纯粹由自私个体构成的群体会与由利他个体构成的群体竞争时会落败,因为自私群体的内耗较大。不过利他群体如何解决群体中自私个体带来的威胁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Sloan Wilson 认为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之间的张力导致了利他行为会维持在某个水平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雄性动物的犄角真得纯粹是用来“炫耀”的装饰品,而没有抵御天敌的武器功能吗?雄性之间用犄角为争夺雌性资源而竞争,问题就在于犄角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功能。弗兰克的洞见是他注意到了动物世界非理性行为的存在(由于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双重作用),他把这一洞见运用到人类社会时的确同样看到了非理性消费(奢侈病)的普遍存在。他注意到了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这是很了不起的。除此之外,需要用什么样的药方来处理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征收消费税。可是即使征税,那些试图挥霍式消费以凸显自己社会地位的富人是否会就此罢手,还是奢侈病的发作会愈来愈烈?值得思考。可是即使征税,那些试图挥霍式消费以凸显自己社会地位的富人是否会就此罢手,还是奢侈病的发作会愈来愈烈?值得思考。确实,这是很危险的问题,因为奢侈品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愈高的消费反而愈加促进了奢侈消费行为的发生。
不过征收消费税的力度加大而减少所得税,会不会导致人的消费活动减少?这对经济可是不好的啊……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举行 广东摘9项二等奖
    文/图 记者徐静 通讯员黄爱成、张淼
    昨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标志着基础研究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广东一举摘得4 项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在代表技术研究和开发水平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上,广东有5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举行 广东摘9项二等奖
    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第8次无人问鼎
    此次,象征我国科研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已是自2000年以来12年中该奖项第8次无人问鼎。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这些重大科学发明必须符合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三大标准。12年中8次空缺,反映了我国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重大原创性成就不多的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最近一次颁授是在2009年,授予“《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重大创新成果。在“《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项目的10个获奖完成人中,来自广东的植物学家有3人,分别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陈焕镛院士(已故)、胡启明研究员和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
    高校获奖项目:
    共214项占总数七成以上
    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的72.5%,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7项,占总数的53.2%。
    分项来看,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3项,占总数的63.9%;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29项,占总数的70.7%,该奖项的两个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高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62项,占总数的74.3%。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认为,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的高比例,再次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可以看出高校具有原始创新的能力及其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位置。
    获奖团队采访
    杨国伟:
    有些纳米产品是概念炒作
    中山大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国伟团队的获奖项目为“亚稳纳米材料生长的基础研究”,他的团队专注于亚稳纳米材料研究,实验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具有潜在应用的新型材料,其中包括将来有望应用到“集成光路”中的纳米激光器,加电发紫光的纳米碳立方体等。在此基础之上,杨国伟还建立了一套可以定量描述亚稳纳米相成核与相变的热力学理论,该理论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世界第一个”。此外,杨国伟团队还建立了“确定亚稳纳米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理论”。
    谈及现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纳米产品”,杨国伟指出,许多所谓的纳米产品都在盗用纳米材料的概念。真正意义的纳米材料是不仅尺寸要小到纳米级别,相对于大尺寸材料性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原来的半导体材料可能会变成导体。“如果只是尺寸达到了纳米级别,性能只是有所改善,而并未发生本质改变,那只能称为纳米颗粒。例如,有些化妆品、高档汽车表漆,颗粒都做到了纳米级别,真正的大公司不会刻意拿纳米概念来炒作。”
    高天明:
    缺血性脑中风研究获突破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团队的奖项目名为“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新靶点的研究”,该团队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揭示了脑缺血神经元死亡的一种新机制,并为发现新的神经保护靶点(ErbB4受体)提供了实验依据。从在动物身上的实验来看,即使脑中风12小时~24小时,通过刺激这些靶点,也可使约50%的死亡细胞存活,这可明显减轻中风患者的失语、偏瘫。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来某一天,在脑中风12小时之内,患者仍有望得到救治。
    高天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脑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其中因血管堵塞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达到70%以上,他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缺血性脑中风。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主要依赖药物“静脉溶栓”,但用此药物,病者需赶在死神前面3小时,治疗才相对有效。一旦延误,药物就不能溶解阻塞在血管中的血栓,血流无法恢复,脑细胞就会因缺血而死亡。据介绍,我国只有1.3%的人能赶上溶栓治疗,远低于发达国家约10%的比例。
    施苏华:
    红树林生存环境恶化
    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团队的获奖项目为“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适应性进化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她带领的团队研究的是非模式物种的分子学水平达尔文选择研究,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解决了该领域长期探讨的难题。
    施苏华说,她的团队提出了分子学水平的研究方法,从功能基因和基因组水平探索海岸带高盐、缺氧和不稳定等环境胁迫下红树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分子模式与机制,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施苏华研究红树植物已有十多年,她说:“红树林的碳汇能力高于热带雨林数十倍,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和人为破坏,有些地方的红树林生存环境恶化严重。”
[ 编辑: 何杏婵 ]
关键字: 缺血性,杨国伟,中风,黄爱成,徐静,张淼,纳米材料,苏华,分子学,团队
手机大洋网
大洋广州新闻推荐到广播
60908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文弱朱唇运夕颜)
(文弱朱唇运夕颜)
(文弱朱唇运夕颜)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尔文奖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