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化学中常见的所有pH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精度(越多越好 英文).!!!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晋江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1)取水样,静置后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为较准确地测定晋江水样品的酸碱度,你建议使用D(填序号).A.紫色石蕊试液&&&&B.蓝色石蕊试液&&&&6.无色酚酞试液&&&&D.pH试纸(3)工作人员经常撑着小船在晋江中打捞垃圾,其中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填“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4)通过网上查询得知,用于测定磷含量的试剂是钼酸铵[化学式为(Ns4)2MoO4],请问钼酸铵中钼(Mo)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其中NH4的化合价为+1价)(5)以下几种研究方案中,你认为不恰当的是C(填序号).A.请教专家、老师后,进行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的测定B.调查沿河生活污水、工厂废水及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C.只到晋江上游取水样进行研究(6)研究报告里提出了以下设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D(填序号).A.禁止沿江工厂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向河流中直接排放B.城市生活污水要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C.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D.在江水中投放化学试剂使氮、磷、钾转化为不溶物沉降.
解:(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2)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要用pH来衡量,所以用pH试纸.(3)易拉罐属于金属,可以回收利用.(8)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NH4)2uoO4中钼元素的化合价=0-(+1)×2-(-2)×4=+6.(5)A、请教专家、老师后,进行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的测定,其实是看有无农业化肥造成的污染,正确;B、调查沿河生活污水、工厂废水及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正好包括了水污染的三个来源,科学合理,正确;C、只到晋江上游取水样进行研究,取样的范围有局限性,一般是水的下游污染严重,所以错误.(6)A、禁止沿江工厂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向河流中直接排放,是防止工业污染,正确;B、城市生活污水要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是防止生活污染,正确;C、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是为了防止农业污染,正确;D、在江水中投放化学试剂使氮、磷、钾转化为不溶物沉降,在除去氮、磷、钾污染的同时,又可能造成化学试剂本身对水的污染,错误.故答案为:(1)漏斗(2)D&(3)可回收&&&&&&&&&&&&&&&&&&&&&&&&&&&&&&&&&&&&&&&&&&&&&&&(4)+6&&&&&&&&&&&&&&&&&&&&&&&&&&&&&&&&&&&&&&&&&&&&&&&&&&&(5)C&&&&&&&&&&&&&&&&&&&&&&&&&&&&&&&&&&&&&&&&&&&&&&&&&&&&(6)D(1)根据过滤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不同含意判断.(3)根据易拉罐属于金属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5)根据水污染的三大来源,即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回答.(6)根据水污染的三大来源而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回答.§6~1 氧族元素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2)&&&&&& 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三、教学方法讨论、启发、对比、讲解相结合。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 1、原子序数为17和35的元素:(1)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2)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强的是(&&&&&&&& )(3)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 )(4)与它们处于同一周期的第IA族元素分别是(&&&&&&&&&&& )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 )2、你学过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的元素有(&&&&&&&&&&& ),它们位于周期表中哪一族?(&&&&&& )[引言]今天,我们在学习了第IA族、第VIIA族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的一族主族元素,即以氧为首的氧族元素。首先,我们学习与氧同族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此外还将涉及环保的一些知识。[板书] 第六章 硫和硫的化合物& 环境保护§6~1 氧族元素一、氧族元素1、& 第VIA族的“成员”(由学生写出O、S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出其它“家族成员”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试写出其它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展示] 元素周期表[板书] 2、第VIA族元素原子结构、位置、性质三者关系[讨论]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表6―1分析,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等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结构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指定学生上讲台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小结] 相同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不同点: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讨论] 元素原子结构上的异同点决定了其化学性质上具有哪些特点?(指定学生上讲台根据上述小结讲解)[小结] 第VIA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第VIA族元素OSSeTe上&&&&&&&&&&&& &&&&&&&&&&&&&&&&&&&&&&&&&&&&&&&&&&&&&&下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硒为半导体)金属性逐渐增强(碲为导体)元素的主要化合价-2,+4,+6[讨论] 从各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分析各元素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是怎样变化的?第VIA族元素OSSeTe上&&&&&&&&&&&&&&&&&&&&&&&& &&&&&&&&&&&&&&下氢化物H2OH2SH2SeH2Te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氧化物――SO2SeO2TeO2――SO3SeO3TeO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2SO4H2SeO4H2TeO4――酸性逐渐减弱[讨论] 各元素单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是怎样变化的?第VIA族元素OSSeTe上&&&&&&&&&&&&&&&&&&&&&&&&&&&&& &&&&&&&&&下单质颜色无色黄色灰色银白色逐渐加深状态气态固态固态固态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板书] 3、第VIA族元素与同周期第VIIA族元素对比[设问] 第VIA族元素与同周期第VIIA族元素相比原子结构、位置、性质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以S、Cl为例)[小结] &SCl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周期表中位置第3周期第VIA族第3周期第VIIA族原子半径(nm)0.1020.09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更强与铜化合与铁化合&&&(第二课时)[检查复习] 第VIA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写出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二、臭氧1、& 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例 金刚石、石墨、C60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氧气和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2、& 臭氧(O3)(1)&&&&&& 臭氧的物理性质a.& 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b.& 臭氧的密度比氧气大,比氧气易溶于水;c.& 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2)&&&&&& 臭氧的化学性质a.& 臭氧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b.& 臭氧不稳定,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高温时迅速分解;&& c.&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Ag、Hg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但可与臭氧发生反应。(3)&&&&&& 臭氧作用a.&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还可杀死许多细菌,是一种良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b.& 空气中微量臭氧能剌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振奋爽快;当空气中臭氧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对人体、动植物,以及其它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造成危害。(4)&&&&&& 臭氧的产生a.&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下产生 &&(打雷)b.& 高压电机和复印机在工作中产生,故这些设备要放在通风处,保持空气流畅(5)&&&&&& 臭氧层自然界中臭氧90%集中在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臭氧层中臭氧含量虽然很少,却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故臭氧层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保护伞。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氟氯烃(商品名为氟里昂)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低层大气中基本不分解,最终升至平流层,在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一种对臭氧有破坏作用的氯原子,这种氯原子使臭氧分解为氧气。&&&&&&&&&&&&&&&& 总反应: Cl原子起催化剂作用,每个Cl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臭氧的反应。保护臭氧层措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生产和使用。三、过氧化氢(H2O2)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2、& 市售双氧水含H2O2约30%;3、& 医用稀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或更稀,作消毒剂;4、& 工业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羽毛等;5、& 过氧化氢的用途: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生产过氧化物等。&& &&&(制氧气)[阅读] 硫化氢1、& 物理性质a.&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气体;b.& 密度比空气大,剧毒,污染大气,制取和使用时必须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c.& 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气体.2、& 化学性质a.& 不稳定性 (300℃)b.& 可燃性 (空气充足)&&&&&&&&&& (空气不足)c.& 还原性 &&&&&&&&&& 3、&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受热时逸出氢化氢气体。4、& 实验室制法&& && && 可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检验:用湿润的 试纸 [小结](结合板书进行)§6~2 二氧化硫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②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③了解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 技能目标 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能力;&& ②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3、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三、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四、教学程序围绕目标→创高探究情境&& ↓自主探究→自主意义建构&& ↓协作学习→优化意义建构&& ↓引导实践→创新提高五、教学用具设备:多媒体电脑、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仪仪器:制二氧化硫装置(课前按图准备好)、试管、烧杯、试管夹、酒精灯试剂:Na2SO3、H2SO4、紫色石蕊试液、品红试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六、教学过程&意图以全球瞩目的当代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渴望,触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围绕目标&创设探究情境&[材料一]“空中死神”――酸雨酸雨是英国化学家R.A.Smith 1872年最先提出的,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雾、雪等大气降水,数值5.6的来源是蒸馏水与大气中CO2(浓度在316g/t)达到溶解平衡时的酸度。酸雨被人们美称为“空中死神”,是因为它对生物、土壤、建筑材料等危害很大。在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与欧洲、北美并列成为全球三大酸雨区(结合地图)我国酸雨分布图(1987年)&&&& 我国酸雨分布图(1993年)&教师提供资料&&&设置相关问题目前我国酸雨监测网络已初步搭好骨架并建成启用了许多个监测站点,为进一步开展酸雨研究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某校科技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值,得到下列数据:时间开始8h16h24h32h40h48hpH5.04.84.54.34.24.04.0请依据材料回答:(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矿物燃料使用,使空气中&&&&&& 气体较多,与降水结合产生,请写出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解释酸雨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意义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包括策略和方法),结合获取的信息,进行自主意义建构。(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矿物燃料使用,使空气中SO2气体较多,与降水结合产生,请写出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议程式:气相反应: & 液相反应: && (2)解释酸雨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雨水中的H2SO3和SO2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强酸H2SO4,所以随时间的延长,H+浓度不断增大而pH不断减小,当所有的H2SO3和SO2被氧气氧化成H2SO4后,pH不再变化。&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的视角审视生活生产中所涉及的“脱硫技术”,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围绕目标&创设探究情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意义&教师提供资料&设置相关问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材料二]脱硫技术为了减少矿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硫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科学工作者研究出了多种脱硫技术:(1)在含硫的矿物燃料中加生石灰,及时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另外也可以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液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吸收烟气中的SO2。(2)在冶金工业的烟道废气中,常混有大量的SO2和CO,它们都是大气污染物,在773K和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使二者反应可收回大量的硫磺。请写出以上在脱硫技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学生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化学信息,自主提炼成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1) &&& & &&
(2) &意图提供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和科技应用贴近的资料,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面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围绕目标&创设探究情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意义&教师提供资料&&&&设置相关问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材料三]食物的化妆品――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使一些食品如银耳、果干、果脯等具有美好的外观,所以有人称它为化妆品性的添加剂。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得到更白的银耳,在大棚内放置了硫磺,采用这种传统的“硫磺熏蒸”工艺生产出来的银耳往往残留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日前上海质监部门对银耳产品进行了一次专项抽查,结果发现被抽查的21种银耳产品居然全部存在二氧化硫残留超标的现象。部分银耳产品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居然高达2.83g/kg,最低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也有0.125g/kg。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对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允许残留量做了强制性的规定,根据这一标准,银耳产品中不得含有二氧化硫残留。因此银耳并非越白越好。(1)二氧化硫可使一些食品具有美好的外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硫的&&& &&&&&性。(2)国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学生结合在生活中的体验,从化学、生物视角分析材料,自主完成意义建构。(1)二氧化硫可使一些食品具有美好的外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2)国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遇水则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及其对应的盐不仅会引发支气管痉挛,还会在人体内转化成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围绕目标&创设探究情境意图&&设置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初步掌握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教师演示&意图学生反省思维过程,通过对获得知识过程的思维暴露、思维碰撞、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零碎的知识由部分向整体深化,优化知识结构&引导总结你运用二氧化硫的哪些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的?并请归纳之&&&&&&&协作学习&优化意义建构&&知识归纳&&&有序分类整理&&&&&提炼方法提升策略全班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会话等交流活动,初步完成意义建构①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④与盐反应⑤氧化性⑥还原性⑦漂白性⑧毒性进行一步优化意义建构,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零乱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结构化,实现集体思维成果共享实验室制法:
化学性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具体物质性质分析方法)上升为理性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分析策略),即优化分析策略物质性质分析3步曲:(1)由物质的组成元素特征研究类的通性(2)由化合价特征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3)物质的特殊性质引导实践&创新提高策略运用与感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策略,使知识得到迁移、能力得到发展、策略得到提升(1)金属制品在电镀、焊接等操作前,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清除金属表面上的锈(CuO),但不用稀硝酸清除。请解释其中的化学原理。从物质组成看,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都能与碱性氧化物(CuO)反应,但稀盐酸、硫酸不与活泼性较弱的金属反应。从元素化合价看,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金属铜。所以可以稀盐酸或稀硫酸来清除金属表面的锈,但不用稀硝酸清除。(2)氯化铵(固体)在工业上可用作焊药,在焊接铜件时,先将氯化铵固体撒在焊接处,然后再进行焊接,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化铵去锈(CuO)的原理。从物质组成看, CuO是碱性氧化物,但不与氯化铵及其产物氨气、氯化氢气体反应。从元素化合价看,氧化铜中铜化合价为最高价+2,因此具有氧化性,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3)请用一周的时间完成《研究性课题》一、“酸雨”与人体健康1、&&&&&&& 什么叫酸雨?2、&&&&&&& “酸雨”的危害,特别是对人体的危害;3、&&&&&&& “酸雨”的形成,国内外酸雨分布状况;4、&&&&&&& 如何控制酸雨?二、岩寺地区污染状况调查1、&&&&&&& 测定岩寺地区降水pH值(分地、定期取样)2、&&&&&&& 分段测定丰乐河水pH值3、&&&&&&& 岩寺地区水资源状况和污水排放情况调查4、&&&&&&& 固体废弃物情况5、&&&&&&& 大气污染情况6、& 治理污染的措施建议§6~3& 硫& 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学会检验SO 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浓硫酸的重要用途,认识几种硫酸盐。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 (1)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性质和SO 的检验三、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四、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对比五、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及课件、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双孔橡皮塞及导气管、酒精灯、砂纸、玻璃棒、大烧杯、胆矾、浓硫酸、纸屑、木条、棉花、铜片、细铜丝、品红溶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铝条、硫酸铜溶液、蔗糖、蒸馏水、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 ,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意指浓硫酸的特性)[说明]以上物质化学式书写要大,弯箭头和化合价要醒目,可用不同颜色,充分体现层次感,可借投影展出。[板书]§6~3& 硫酸一、硫酸[投影展示][问题]分述实验现象,归纳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投影]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Zn2++H2↑Fe2O3+6H+====2Fe3++3H2OOH-+H+====H2O Ba2++ SO ====BaSO4↓[归纳]以上实验验证了稀硫酸五个方面的性质,即酸的通性。[板书](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提问]为何稀硫酸具有这些性质呢?[回答]主要因为硫酸溶于水能电离出H+,是强电解质。[板书]H2SO4====2H++SO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呢?[学生阅读]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板书](二)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投影]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98.3%的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程。[设疑](投影给出)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引导]注意观察、对比。[回答]①提起试剂瓶掂量,重者为浓硫酸,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浓盐酸大。②拿起试剂瓶摇晃、观察,呈粘稠油状者为浓硫酸,因为浓硫酸是一种粘稠油状液体。③打开瓶塞观察,瓶口无酸雾者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的沸点高、难挥发。[学生实验]按小组进行。在试管中放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H2SO4,振荡。观察固体和溶液的颜色。[提问]描述实验现象:固体由蓝变白,溶液仍无色。[设疑]白色固体为何物?胆矾失去的结晶水是否成为溶剂?溶液为何不变蓝?[讲解]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由胆矾失去结晶水而来。失去的结晶水分子与硫酸分子结合,生成了稳定的硫酸水合物,并未成溶剂,所以溶液仍无色。[投影]H2SO4+nH2O====H2SO4?nH2O(n=1、2、4等)[追问]浓硫酸使胆矾失去结晶水,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回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板书]2.特性(1)吸水性[讲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表现为可直接与水分子结合,因此,实验室常用它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投影练习]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对吗?[回答]不对。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而使浓度变小,质量增大。[演示]实验6―3,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条的作用。观察它们有何变化。[提问并回答]纸屑、棉花、木条逐渐变黑,被腐蚀。[追问]那黑色物质是什么?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讲解]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们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这是浓硫酸脱水性的体现。[板书](2)脱水性[讲解]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而使其炭化的性质。显然,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腐蚀性。使用时,要倍加小心,注意安全。[设疑]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引导分析][投影小结]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作用形成稳定水合物的性质。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可将许多有机物(含C、H、O元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过渡]稀硫酸可将活泼金属(如Mg、Zn、Al等)氧化,浓硫酸是否可行?[演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如图,反应之后,将试管里的混合液倒入盛少量水的小烧杯中,观察溶液颜色。[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回答]未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当加热时,液体变黑,产生无色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并使石蕊溶液变红。小烧杯中的溶液呈蓝色。[讨论]铜与浓硫酸反应需什么条件?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生成物,注意试管Ⅱ口部棉团的作用,试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加热条件下,铜可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是二氧化硫。反应后被稀释的液体呈蓝色,说明生成了CuSO4。由于SO2是有毒气体,所以少量尾气用浸有碱液的棉团处理,以防污染空气。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设疑](投影)上述反应中:①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何物?②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各为多少?③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提问并回答]Cu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CuSO4,浓H2SO4是氧化剂,还原产物为SO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而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说明浓H2SO4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6[思考]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可举例说明。+6[分析]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最高价)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现,而Cu+H2SO4(稀)不反应。可见,H+的氧化性比S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引导]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后,而能被浓H2SO4氧化,那么在氢之前的金属是否更容易被其氧化呢?[板书](3)强氧化性①氧化大多数金属[补充演示]铝和浓H2SO4的作用。设计如下:①将一根随时处理完氧化膜的铝条迅速置于盛饱和CuSO4溶液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取出。(可用热NaOH溶液处理氧化膜,整个过程要迅速,以防铝再被氧化)[分析]铝条表面覆盖红色金属铜:2Al+3Cu2+====2Al3++3Cu②把铝条表面的铜用砂纸打掉洗净后,将其插入盛浓H2SO4的试管中,1~2分钟后取出。[分析]洁净铝条置于浓H2SO4中无明显现象,难道不反应吗?③把②中的铝条放入饱和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分析]铝条表面无红色物质析出。①③对比,现象不同,那么在②中一定发生了某种反应。[讲解]由于浓H2SO4有强氧化性,可使某些金属如Fe、Al等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浓H2SO4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正因为如此,常温时,常把浓H2SO4存放在铁粉、铝粉容器里。但若加热,则会反应。④把③中铝条取出,置于浓H&2SO4中,加热,观察。[小结]a.加热条件下,浓H2SO4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说明]H之前金属与浓H2SO4反应,产物复杂,大纲不作要求,但要注意反应不产生H2。浓H2SO4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一般被还原为SO2。b.常温下,浓H2SO4可使Fe、Al钝化。[强调]“钝化”并非不反应,是因氧化而钝化。c.浓H2SO4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过渡]浓H2SO4的氧化性之强还体现在能跟一些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板书]②氧化某些非金属& C+2H2SO4(浓)====CO2↑+2SO2↑+2H2O[演示]实验6―3,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将预先称量的20 g蔗糖放入100 mL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5 mL浓H2SO4,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现象]蔗糖由白变黑,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设疑]蔗糖分子式为C12H22O11,是有机物。请大家根据现象分析,该实验体现了浓H2SO4的哪些性质?浓H2SO2[分析]蔗糖为含C、H、O元素的有机物,遇浓H2SO会炭化,体现浓H2SO4的脱水性。反应为C12H22O11 ======12C+11H2O。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讲解]浓H2SO4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生成的黑色炭继续被浓H2SO4氧化:C+2H2SO4(浓)====CO2↑+2SO2↑+2H2O,所以气体有CO2、SO2、水蒸气。体现了浓H2SO4的吸水性、强氧化性。[小结]该实验是浓H2SO&4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的共同体现。[过渡]浓H2SO4还能跟某些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板书]③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H2S+H2SO4(浓)====S↓+SO2↑+2H2O[总结]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硫酸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还具有强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重中之重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思考]实验证明,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稀硫酸都没有;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不完全具备。为什么浓、稀硫酸的性质有这样的差别呢?请从粒子组成及氧化性上分析,并完成下表。[投影]浓、稀H2SO4的粒子组成及氧化性比较&稀硫酸浓硫酸主要粒子H+、 &H2SO4分子与金属反应只与H之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与H之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复杂,不产生H2,常温下使Fe、Al钝化。加热条件下与H之后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u、Pt除外),浓H2SO4一般被还原为SO2△与非金属碳反应不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6[结论]稀硫酸―弱氧化性―H+体现―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6+6+6浓硫酸―强氧化性―H2SO4分子中S体现―加热时可与绝大多数金属、某些非金属及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通常生成SO2。[讲解]稀H2SO4中也有S,为什么稀H2SO4中S不表现氧化性呢?这是因为S存在于SO 中,只有在H2SO4分子中才表现强氧化性。可见,由于H2SO4溶液浓度不同(即所含溶质的量不同),而导致其氧化性的不同,表现为反应情况不同,产物不同(即:量变引起质变),也正因为浓H2SO4中的粒子主要是H2SO4分子,所以浓H2SO4与固体的反应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由于H2SO4溶液的浓度不同造成溶液中的粒子不同(本质),导致性质差别(现象)。学习中大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参考练习](投影)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答案:脱水性(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答案:吸水性(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答案:酸性(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答案:酸性和强氧化性(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答案:难挥发性(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答案:强氧化性(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答案:强酸性&&&&&&&&&&& 2.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制容器中的是(&&& )A.盐酸&&&&&&&&& B.稀硫酸&&&&&&&&&&& C.浓硫酸&&&&&&& D.硫酸铜溶液解析:此题考察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盐酸、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Fe+2H+==Fe2++H2↑,铁被腐蚀;硫酸铜溶液可与铁发生反应:Cu2++Fe====Cu+Fe2+,铁被腐蚀;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钝化而生成保护膜。所以选择答案C。&&&&&&&&&&&& 答案:C[布置作业]课本习题一、二[补充]1.请设计实验检验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CO2、又有SO2。画出装置图。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有哪些?为什么?H2、N2、NH3、CO2、SO2、Cl2、H2S、HI、O2第一课时教学说明: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主要采用了实验、启发、对比、设疑相结合的方法。1.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从而认识浓硫酸的特性。教学中补充演示浓硫酸使铝钝化及其钝化层被破坏的实验,有助于理解钝化的实质和条件,避免了通常“纸上谈兵 ”的枯燥教法。通过演示、设疑、学生实验,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主体积极性和趣味性,训练了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比浓硫酸、稀硫酸的粒子组成,能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它们氧化性的差别。同是渗透量变引起质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教学中适时设疑、层层设疑,有利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与跨越,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设置实验问题,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因实验较多,容量较大,时间上略显紧张,因此,把硫酸用途的教学放入第二课时。[投影]巩固练习1.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又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 )A.SO2&&&&&&&&&&&&&&&&&&&&&&&&&& B.NH3&&&&&&&&&&&&&&&&&&& C.H2S&&&&&&&&&& D.HCl+4&& +6解析:因浓硫酸具强烈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由于浓硫酸还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2S)。SO2虽具有还原性,通常能被许多氧化剂(如X 、KMnO4溶液等)氧化,但由于在S和S之间没有其他化合价,SO2不能被浓硫酸氧化,可用浓硫酸干燥。碱石灰为碱性物质,不可干燥酸性气体如SO2、HCl、H2S。由此选择答案:C。& 答案:C[投影小结]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2、O2、N2、CO2、CH4、SO2、HCl、Cl2不能被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NH3、H2S、HI等。2.在蔗糖与浓硫酸作用的实验中,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有&&&&&& 、&&&&&&& 、&&&&&&& 。答案: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承上]3.写出其中表现强氧化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C+2H2SO4(浓)====CO2↑+2SO2↑+2H2O[承上]4.请设计实验证明炭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SO2。解析:此题考察知识的综合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检验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由于CO2和SO2同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采用此法区别它们。但是SO2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可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品红溶液褪色,CO2则不能。借此可区别它们。检验顺序为:先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有SO2,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是否有CO2。但应注意:在第二步之前,必须确保气体中没有SO2,否则会干扰CO2的检验,为此,可采用下列连续装置:[投影][说明]装置Ⅰ用于检验SO2,装置Ⅱ用于吸收多余SO2,装置Ⅲ用来检验SO2是否已除干净,装置Ⅳ用来检验CO2。5.在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加热反应后收集到nL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则被还原的硫的物质的量是&&&& &&&&&mol解析:此题若掌握了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的本质,便可轻易解决。显然,浓硫酸兼起氧化性和酸性作用。计算关系式应为:H2SO4(被还原)~SO2↑,代入数据可算出答案。&&&&&&&&&&&&&&&&&&&&&&&&& 答案: mol(第二课时)[引言]人们把硫酸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因为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工基本原料之一。[板书](三)硫酸的用途[阅读]课本P135,图6―9,硫酸的用途[投影]硫酸用途的树状图[设疑](投影)下列硫酸的用途决定于它的什么性质?1.制备硫酸盐 如:CuO+H2SO4====CuSO4+H2O答案:酸性2.金属除锈& Fe2O3+3H2SO4====Fe2(SO4)3+3H2O答案:酸性3.用磷灰石与浓硫酸作用制磷肥& 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答案:强酸性4.做气体干燥剂 &&&&&&&&&&&&&&&&&&&&&答案:吸水性[小结]硫酸是化学工业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掌握了它的性质,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工业上的重要用途。[转引]以硫酸作为原料,可制出许多在实际中有重要用途的硫酸盐。下面来认识几种:[板书]二、硫酸盐[阅读]课本P137,硫酸钙、硫酸钡[投影]了解几种重要的硫酸盐硫酸盐结晶水合物俗称色态主要用途硫酸钙CaSO4?2H2O生石膏、石膏白色固体制粉笔、模型、雕像、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2CaSO4?H2O熟石膏白色固体硫酸钡――重晶石白色固体白色颜料、医用“钡餐”硫酸锌ZnSO4?7H2O皓矾无色晶体医用为敛剂,枕木防腐剂,印染媒染剂,制白色颜料硫酸铜CuSO4?5H2O胆矾、蒸矾蓝色晶体制农药、玻尔多液硫酸亚铁FeSO4?7H2O绿矾绿色晶体补血剂、净水剂、制蓝墨水硫酸钠Na2SO4?10H2O芒硝无色晶体玻璃、造纸等工业原料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明矾无色晶体净水剂[说明]1.带有结晶水的硫酸盐常称作矾。2.硫酸盐的溶解性& & 难溶:BaSO4、PbSO4微溶:CaSO4、Ag2SO4[转引]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电离产生硫酸根离子,那么如何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呢?[板书]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提问]如何检验Cl-,根据是什么?[回答]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Cl-存在。根据是AgCl是一种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追问]实验中加入稀硝酸的作用是什么?试解释。[回答]防止CO 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Ag2CO3同AgCl一样,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Ag2CO3可溶于硝酸,而AgCl则不溶。可以,再加稀硝酸以确定沉淀是否为AgCl。[追问]硫酸盐中有否类似于AgCl的物质?[回答]有,BaSO4[学生实验](按小组进行)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少量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向其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观察。[现象]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或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学生实验]取少量Na2CO3溶液并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观察。[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或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同时产生无色气体。[问题]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讲述]BaSO4、BaCO3同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BaCO3可溶于盐酸(或硝酸),通过加酸可将两者区别。[板书]试剂:可溶性钡盐和稀盐酸方法: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讨论]为何先用盐酸酸化?[讲述]当往待验液中加BaCl2溶液时,若溶液中存在Ag+、CO 、SO 等离子时,均会出现白色沉淀。若先用盐酸酸化,则可排除干扰。因为盐酸可将CO 、SO 转化为气体,而AgCl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盐酸,若有,则可取上层清液进行实验。[讨论]检验SO 时,能否用稀硝酸酸化?[讲解]不能。因HNO3有强氧化性,若溶液中存在SO ,硝酸可将其氧化成SO ,从而造成误检。[强调]1.加入盐酸酸化以排除CO 、SO 、Ag+等的干扰。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 被氧化成SO 而造成干扰。[练习]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 )A.一定含有SO &B.一定含有Ag+ &&&C.一定含有SO &&&&&&& D.一定含有Ag+或SO E.可能含有Ag+或SO 或SO &&&&&&&&&&&&&&&&&&&&&&&&&&&&&& 答案:E[讨论]课本P137,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种溶液?[讲述]实验步骤:1.用四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四种溶液少许,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者原溶液为Na2SO4和Na2CO3,无明显现象者为NaCl和NaNO3溶液。2.往产生白色沉淀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或稀硝酸),振荡,沉淀溶解并产生气体者原溶液为Na2CO3,另一是Na2SO4溶液。3.用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另两种原溶液,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者原溶液为NaCl,无明显现象者是NaNO3溶液。[投影]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 +Ba2+====BaSO4↓CO +Ba2+====BaCO3↓BaCO3+2H+====Ba2++H2O+CO2↓Cl-+Ag+====AgCl↓[练习]1.用一无色盐溶液作下列实验,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的是(&&& )A.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B.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C.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O 、H+D.以上都不能证明解析:A中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3,再加盐酸时,由于溶液中有NO ,那么BaSO3 &&BaSO4转化,宏观看沉淀不消失。该选项最易被误选。B中白色沉淀有BaSO4、AgCl两种可能。C中先用盐酸酸化,可排除SO 、CO 、Ag+等离子的干扰。答案:C2.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2∶3&&&&&& C.3∶1∶1&&&&&& D.1∶3∶3解析:反应本质为Ba2++SO ====BaSO4↓,据题n(Ba2+)一定,则等体积三种硫酸盐中SO 呈相等关系,再根据硫酸盐的组成可判断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3∶3。答案:D[布置作业]课本P138三、四教学说明:本课时内容较少,要求不高,重点为SO 的检验,硫酸的用途及硫酸盐只作了解,因此设计时以练习、实验为主。其目的是:1.通过针对练习可以巩固浓硫酸的特性及SO 的检验方法。2.对于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采用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方法,并在实验中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6~4 环境保护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二、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水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组织。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自备图片、软件资料等。六、资料准备课前按组分配,收集、查寻资料解决相应问题。1.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3.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家宠”与疾病4.地球人采取的行动从身边做起与社会责任感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由指定学生,结合大屏幕图片,有感情地引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一幅多么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屏幕按文字顺序逐一显示图片):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拯救生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板书]第四节环境保护[说明]“环境保护”四个字写大一些,其中“环境”二字用绿色粉笔写出以突出主题。[屏幕显示]联合国决议,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讲述]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宇宙空间。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界是四大环境要素。曾经,人们是那样和谐愉快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今,“潘多拉的魔匣”被打开了。请看,“天堂”被蒙上了阴影;请听,生命之泉的呻吟;母亲河在哭泣,苍天在流泪……我们的家园正在忍受着魔鬼的蹂躏。[学生活动]讲述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由第一小组同学完成)。[归纳]屏幕显示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1.来源: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等[录音回放]见资料1、2,危害事件举例(可视学生资料而定,需作充分准备,避免重复)。[学生活动]概述“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概括]录音回放,见资料3。[过渡]那么有哪些治理办法呢?3.治理:综合治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订标准、加强监测。[过渡]有一句出自医学名著《东医宝鉴》的名言――“身土不二”。它的意思是:人身和土是不能分离的,人生活在土地上,食用土地上长出的东西,如果适应环境,就会身体健康。而当人们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去学习、去旅游,往往会不适应。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身土不二”说明了人和环境互相依托的辩证关系,当环境遭受破坏以后,人类自身也会受到影响。请听来自生命之源的呼唤。[学生活动]讲述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由第二小组同学完成)。[归纳]屏幕显示。二、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主要污染物:无机物,碱、盐等,重金属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石油,难降解有机物等。另外还有氰化物、酚类、病原体、放射性物质、悬浮固体物等等。1.来源:石油炼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地面淋洗固体垃圾等。2.危害:污染水源,改变水质,加剧水源危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海滨风景区。危及人体健康等。[录音回放]见资料4、5、6、7,危害事件举例。[学生活动]概述“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概括]录音回放,见资料8。3.治理:控制污水任意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改善用水制度,研究无污染新工艺,合理、科学地施用化肥、农药等。[总结]以上我们从来源、危害、治理三方面讨论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可以看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活动。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不仅于此。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城市,可谓高楼林立,居室装饰豪华气派,可就在人们享受优美舒适和温暖时,却不知身边也隐藏着无形的杀手――居室污染。那么居室污染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我们下一节讨论。请同学们继续准备。●板书设计第四节环境保护(略)●备课资料[资料1]“伦敦烟雾事件”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日至8日,又被浓雾笼罩。在这一段时间里,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伦敦的各家医院一下子住满了病人。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者中,45岁以上者居多,约为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者,较平时增加约1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而死亡人数,分别为事件前一周中同类病症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死亡者,较平时成倍增加。该事件与伦敦当时大量烧煤有关。煤烟尘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遇到逆温,靠近地面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大量聚集,大雾变成了刺激性很强的酸雾。伦敦公害事件发生以后,1956年、1957年又连续发生烟雾事件。日至7日,烟雾再度发生,又有约11000人患病,其中136人魂归西天。[资料2]“核试验的阴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好莱坞出产的巨片《征服者》刚投放市场,便立即引起轰动,由著名影星约翰?韦思领衔的剧组班子一时间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伴随着成功的喜悦竟是巨大的打击。3年后,在影片中担任角色的女影星苏珊?海华因身患恶性肿瘤遽然而亡。6年之后,剧组的另一位女影星阿格妮丝?摩海德同样被癌症夺去了生命。22年之后,当年的主角约翰?韦思也同样因癌症而魂归西天。奇怪的是,悲剧没有从此中止。到了80年代初,《征服者》原剧组220人中竟有91人患上了癌症,其中有46人离开了人世。悲伤的气氛笼罩着好莱坞影城,这一幕幕悲剧引起了全世界的惊诧和关注。一大批科学家迅速赶来了。经过反复调查,集中会诊,人们最后终于查出了原因。原来,影星们患上的癌症与圣乔治沙漠的沙粒有关。影片《征服者》所表现的是成吉思汗征服中亚的历史事件。当时摄制组在外景地圣乔治沙漠紧张地活动了2个月,拍摄了大量精彩的镜头。随后,他们又用卡车将许多沙子运进摄影棚,继续该片的内景拍摄。不料,这些小小的沙子竟然酿成如此惨剧,实在令人痛心和震惊。原来,在圣乔治沙漠200千米以外的内华达州,有个美国原子弹试验基地,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将放射性物质四处扩散,严重污染了圣乔治沙漠,才导致了众影星罹难的惨剧。[资料3]“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989年的主题便是“警惕:全球变暖”。1991年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气候的变化确实已经成为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呢?在温室里,玻璃能让阳光进入室内,但它却吸收了一定比率的热辐射,并阻挡了这些入室的热辐射返回空间。这样,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加热补偿,温室内白天的温度就会比室外气温高出许多。农业生产上的塑料薄膜育秧、玻璃窗苗床以及北方的塑料大棚菜畦,都是利用了这个道理。大气中,有一些气体,具有与玻璃相似的作用――让阳光到达地球,阻碍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从而维持了地球表面的气温。这种效应,就如同温室的作用一样,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氯氟烃、臭氧等气体,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保温作用就越强,会使地球温度升高。金星的大气层中CO2含量高达97%以上,因此,温室效应相当显著,其表面温度高达465~485℃,在那里,锡、铅、锌等金属都会熔化为液体。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燃料越来越多,向大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日俱增。加之,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对CO2的吸收能力降低,由此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某些专家已经提出警告:到2057年,世界的热带雨林可能全部消失。那么,在不到100年至150年的时间里,大气中的CO2将显著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将愈演愈烈,全球将会变暖。据科学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4.5℃。全球变暖,非洲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森林消失,沙漠扩大,美国、中美洲和东南亚会遭受旱灾。恶劣的天气可能增多,它将破坏城市,夺去生命。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方蔓延,并可能使欧洲也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的缺水将出现半沙漠化,积雪在欧洲将全部消失,亚热带植被将北迁几千米,使农业生产失调。气候的变暖将会使南北极的高山冰川融化,而使海平面上升。海水的上涨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沿海城市被海水吞没,如我国上海、意大利威尼斯、泰国曼谷、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海滨城市将会遭到灭顶之灾,这将会使很多人无家可归,成为“生态难民”。地球变暖,会导致种种恶果。大气污染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于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提醒人们保护全球气候,减少或避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资料4]“疯猫跳海”从1953年到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一向温顺的猫变得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疯狂地跳入水中溺水而死,当时人们谓之“自杀猫”。更令人惊讶的是,人群中出现了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患者,进而发展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他们时而酣睡不醒,时而兴奋异常,身体弯曲成弓,高叫而死。各种猜测与流言不胫而走,恐怖笼罩着周围地区,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之一――“水俣病事件”。后经调查研究于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由水俣氮肥厂排出的含氯化甲基汞(CH3HgCl)的废水污染海域后所造成的结果。继水俣镇之后,日本于1964年、1973年先后在西海岸的阿贺野川流域的新浮县境内,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发生了第二次、第三次水俣病。据报导,第一次水俣病患者558人(72人死亡),第二次332人(14人死亡),第三次10人,前后共计900人,实际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就有1万人左右。三次事件均是由含汞废水污染水源后引起的。[资料5]“痛痛病”继水俣病之后,日本又发现了一种怪病。患病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腰部和手足等处关节疼痛,后来又发展为神经痛、及至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在剧痛难忍中丧生。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发现,他们全身多处骨折,有的竟达到73处,身高也缩短了几十厘米。这种病因不明的疾患,就被称为“痛痛病”。经过调查,痛痛病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镉污染地区,病因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钦用被镉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这些镉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炼锌厂经年累月向神通川排放废水,其中含有大量镉离子,于是镉便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便引发了痛痛病。痛痛病事件从1955年一直延续到70年代。据统计,1963年至1979年共有患者130人,其中81人真的痛死了。[资料6]拿破仑之死和自贡恐龙绝灭之谜不可一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君主拿破仑于1821年在圣赫勒拿岛死去。拿破仑究竟死于何人之手?100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用重要的环境污染“监测器”――头发,分段分析其微量元素的浓度,以了解各时期内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发现拿破仑的头发里砷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40倍,而圣赫勒拿岛上的食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砷。历史之谜终于揭开,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死于慢性砷中毒。无独有偶,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研究国内外罕见的十分壮观的我国四川省自贡市恐龙遗址时,发现这里大量石化了的恐龙骨骼与残骸重重堆积的奇异景象竟同样是由微量元素砷所造成的。地质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自贡恐龙骨骼中砷的含量达100~300 mg/kg,比一般动物骨骼高出数百倍至数千倍,对此地岩中残存的碳化植物的碎片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当时植物中砷的含量高达100~1000 mg/kg。正是自贡当年格外丰盛的水草和参天大树,使云集在这里的众多恐龙发生积累性的慢性食物中毒而大批死亡以致绝灭。盛极一时的大恐龙,断送在元素砷之手。[资料7]女儿国之谜《西游记》中描写了唐僧一行西去取经路过女儿国的故事。众人不相信真有其事,如果真如此,那么怎能繁衍后代?岂不是种族灭绝,国之不存了吗?曾在广东某一山区的村寨里,数年前连续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此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也变成女儿国了吗?有的人求神拜佛,也无济于事。有位风水先生开言道:“地质队在后龙山寻矿,把龙脉破坏了,这是坏了风水的报应啊!”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地质队又回到了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在探矿的时候,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扩散了铍的污染,使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升高,长时间饮用这种水,而导致了生女不生男。后经治理,情况得到好转,在“女儿国”里又生出男孩了。[资料8]“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它会造成水质恶化和鱼类的大量死亡。20世纪以来,赤潮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日本的濑户内海是赤潮的高发区,仅1976年就发生了326次之多。我国近来也时有发生,其中以1989年黄骅海域赤潮事件最大,损失最重(达3亿元人民币)。1998年春天,又一股来势汹涌的赤潮横扫了香港海和广东珠江口一带海域。赤潮过处,海水泛红,腥臭难闻,水中鱼类等动物大量死亡。当地的各类养殖场损失惨重。据《经济日报》日报道,此次赤潮事件,香港渔民损失近1亿港元;大陆珍贵养殖鱼类死亡逾300吨,损失超过4000万元。一时间,各新闻媒体炒作纷纷,人们不禁要问,何为“赤潮”?它是如何发生的?赤潮的发生机理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适度的水温、盐分、营养盐、促生质(促进藻类生长的物质)等各种因素都是赤潮生物的增殖因子。而水体富营养化亦即含氮磷营养盐的富集是赤潮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水体富营养化并非新生事件,自然界一直都存在这一现象。所谓沧海变桑田,部分原因就在于水体富营养化。它使湖泊等先变为沼泽,最后变为草原和森林,但这是一个成千上万年的过程。如今人类的活动使之变得异常剧烈。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准即行排放,成为当今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的重要物质来源。水体中过量的磷、氮营养盐,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蓝、绿藻和红藻迅速生长,急剧繁殖。它们的繁殖、生长、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窒息死亡。某些藻类甚至还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使鱼类中毒死亡。此外,由于死亡藻类分解时会放出一些CH4、H2S等气体,使海水变得腥臭难闻,水质恶化。这种由于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蓄积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叫做“赤潮”,如果是发生在淡水中,又叫做“水华”。因此,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或水华)的先兆,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这时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合成洗涤剂,它由表面活性剂、增净剂等组成。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存留时间较长,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有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形。增净剂如磷酸盐,可使水体富营养化。那么,如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呢?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含大量氮磷元素的废水堵截在进入天然水体之前。例如,禁止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对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往污水中加入Ca(OH)2和Al2(SO4)3等沉淀剂除去磷等等。愿人们的行为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消除赤潮的威胁。★第二课时[引言]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难防,不等于不触防 。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究竟是什么?下面请第三小组同学代表给大家讲讲。[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归纳]屏幕显示三、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x、NH3、醛类(如甲醛)、酚类、烟雾、烟尘、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1.来源: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璜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2.危害: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录音回放]见资料9、10、11、12[过渡]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遣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近年来兴起的家庭宠物热。当我们观赏着鱼儿的嬉戏,聆听着鸟儿的鸣唱,抚摸着温驯的小猫小狗,生活确是情趣盎然,惬意非常。然而,在这惬意的后面却潜伏着疾病的隐患。[学生活动]讲述“家宠”与疾病。[小结]录音回放,见资料13。[引导]由居室污染而引起的种种人身伤害事件,媒体时有报道,因此,为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安全,必需做好污染防治工作。3.防治措施: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对电器辐射采取防护措施,并保持距离。厨房要有通风换气设施。宠物要经常洗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注意及时清除。女性朋友要慎用化妆品和日常化学用品。建议男士少抽烟或不抽烟。[过渡]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我们不能束手待毙,联合起来,定能将潘多拉的魔匣关上,正所谓众志成城。请看地球人的行动。[学生活动]由第四小组代表发言。[概括]屏幕显示(1)日至16日,探讨保护人类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交流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同时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以期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全世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共同努力。(2)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环境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保工作方针。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3)1985年,在联合国规划署的倡导下,各国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相聚在维也纳,签订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2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规定工业国家必须在2000年前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延长10年。1990年,大约有60个国家在伦敦签署了到2000年停止使用和生产氯氟烃及其他几种制品的协议。1992年11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有86个国家的部长和官员们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会议。会议达成协议,发达国家停止生产氯氟烃的日期,从2000年提前到1996年。研制氯氟烃的代用品,寻找“修补”臭氧空洞的方法已成为科学家的重要课题。无氟致冷设备也成为众多工程师的新设计。(4)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全球环境与发展这一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讨论。最后,会议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旨在推进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北京宣言》,它表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5)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的盛会。与会者有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近800名与会代表和记者。在这里召开的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或“里约热内卢会议”。会议产生了保护地球环境的5个重要文件,它们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和《21世纪议程》,其中核心文件便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它是文件的纲领,被誉为“地球宪章”。它的中心是:环境保护应作为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合作是惟一的选择。正如大会秘书长克里斯?斯特朗所说的:“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一个富裕的孤岛漂浮在贫困苦难的海洋上。”在这次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广场上有一块最引人注目的“地球誓言”的签字墙,墙高达2.5米,宽5米,整个墙面为白底绿字,白色象征着洁净的天空,绿色象征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墙面上用中文、英文等7种文字写着:“我保证竭尽全力为今世后代把地球建成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家园而奋斗。”醒目的文字表达着全球50亿人的心愿和决心。[引导]亡羊补牢未为晚,人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屏幕显示]①开发“绿色能源”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10多个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以缓解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显著地改善本国的环境。开发“绿色能源”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洁净、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将发展能源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②兴建“绿色建筑”是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潮流。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风能、光能等自然能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室内布局非常合理,在装饰时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如油漆要求不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地毯应为无污染、无胶的100%纯毛毯等。为此,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还开发了K玻璃,一种节能玻璃,热量透过这种玻璃时的损失可比普通玻璃减少70%,由于K玻璃隔热性能相当于几英寸厚的砖墙,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将窗做大以充分利用阳光,节约能源。专家对此作过测算,如果英国所有的家庭将普通单层玻璃窗全部换成双层窗户,每年可节省价值10亿英磅的能源费,并使取暖或发电时排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1100万吨,这样节省的价值将更大,生态效益更为突出。[讲述]另外还有,如在德国兴起的“多吃豆腐少吃肉”潮流,即要吃“环境餐”,以间接保护自然环境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人们还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成立垃圾管理中心,将垃圾分门别类,以便重新加工、回收利用,达到变废、变害为宝的目的。人们不断研究设计节能的新工艺,开发清洁生产技术,还大力推行城市绿化政策,以绿制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观点。“天”指的是大自然,“人”指的是人为因素,“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天人合一”的观点其实包含着一种持续发展的思想。当今的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关心和解决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必由之路。[过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人类共同的呼唤,是当今世界的最强音。那么,作为人类中的一员、一个中学生,我们该有何思考,作何行动呢?[学生活动]由第四小组代表发言。“从身边做起与社会责任感”问题的探讨。[总结]“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这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环境保护这一功在千秋大业的工作,决不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的责任。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来维护周围的环境。作为肩负新世纪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我们应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并自觉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做起,会是怎样的结果?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算术题:如果把世界上所用纸张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可满足人们对新纸张需求量的75%,这样不仅可使8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免于因造纸而惨遭砍伐,而且可使环境污染显著减轻。又如,使用易拉罐作为饮料容器将消耗大量的铝,而炼铝又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环境污染。而节纸用纸、不喝易拉罐饮料,回收易拉罐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事件。因此,环境保护就在我们每一位的身边。“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胸怀大志的青年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做起吧![歌曲回放]《众人划浆开大船》“一根竹蒿,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帆船……”[布置作业]调查本地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种类、危害、处理办法和回收价值。●板书设计第四节环境保护(略)●教学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1.学习知识;2.学习做事;3.学习为人处世;4.学习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着做人的根本、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因此,如今的课堂除知识、能力外,不容忽视的是思想道德教育。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借此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增强其环保意识,培养其主人翁责任感意识。环境污染虽然多由化学物质引起,与化学知识关系密切,但在学科知识向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转化的今天,笔者认为本节课堂应是开放型的。因此,教学中,结合主要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设置了3个题目,其中居室污染问题中包含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这亲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课前调查、收集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实践、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借助计算机、大屏幕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信息量,有助于学生更多、更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治,从而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情景和设计"><>教学情景和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