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物遗传题

高一生物遗传题目。在线
高一生物遗传题目。在线 50
已知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下图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过程。 请回答:如果图示的果蝇为红眼,图中III 的a与一只红眼果蝇的卵细胞结合产生了一只白眼果蝇,该白眼果蝇的性别是 ----------, 若b与同一只红眼果蝇再次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则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拜托啦!!!在线等
1、如果图示的果蝇为红眼,这个雄果蝇基因型为XHY,图中III 的a与一只红眼果蝇的卵细胞结合产生了一只白眼果蝇,该白眼果蝇的性别是 雄性,这个果蝇产生的配子为Y或者XH,另一只红眼可能为XHXH或者XHXh,有白眼后代,所以b只能为Y,这个雌果蝇只能为XHXh,雄性XHY
&2、a与b同为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分裂形成,b为Y;若b与同一只红眼果蝇再次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则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XHY红眼雄果蝇&& XbY白眼雄果蝇,表现型1:1。
雌性全为红眼,雄性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b可能产生的基因型为Xa和Y,根据第一空得知红眼果蝇为杂合子,也就是Aa(各位于两条X上),它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为XA,Xa。然后利用棋盘法可以得出后代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雌性,等位基因位于两条X上),AY、aY(雄性,A,a位于X上)。题中问的是表现型,根据基因型及显隐性关系推断得出以上答案。
其他回答 (3)
恩 还第2空。 先给答案。 最后面在向你要过程。
请问关于b还有其他信息吗
没了, 我也好纠结, 我连 abcd 是 什么我都不知道。。。。。。
这个....不会...
因为图中III 的a与一只红眼果蝇的卵细胞结合,所以可以确定图示的果蝇为雄性果蝇,又因为此果蝇为雄性果蝇,且红眼,所以此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所以如果和一只红眼果蝇结合,生出白眼的只能是雄性。所以a里的基因为Y,也就是说b里面的是XB,所以与同一只果蝇再次结合只能是红眼。
答案:雄性 红眼
如有不懂,欢迎追问,谢谢!
抱歉哦 看不到图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生物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排&&序&&方&&式&&
使用次数:6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一对夫妇,其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a,不患甲病的几率为b;患乙病的几率为c,不患乙病的几率为d,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只患一种病或两病兼发的几率依次为(&&& )
A.ad+bc、ad&&& &B.1-ac-bd、ad &&&&&&C.a+c-2ac、ac & D.b+d-2ac、ac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75');">&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7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5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常染色体遗传。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个
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几率分别是(&& &)
A.AAXBY,9/16&&&&&&&&&&&&&&&&&&&&&&&&& B.AAXBY,3/16
C.AAXBY,1/16,AaXBY,1/8&&&&&&&&&&&&&& D.AAXBY,3/16,AaXBY,3/8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71');">&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右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基因的携带者
C.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67');">&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
果蝇性别?(
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6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6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某血友病(遗传方式同红绿色盲)男孩,他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
A.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C.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D.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65');">&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D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6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58');">&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A、25%&&&&&&&&&
B、12.5%&&&&&&& C、75%&&&&&&& D、50%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32');">&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某男孩的色盲基因最可能来自他的
A、母亲&&&   B、父亲&&&&&& C、祖父&&&&&&&&&&&  D、祖母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31');">&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2015年嘉峪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下列关于色盲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双亲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B、双亲正常,女儿不可能色盲&
c、母亲色盲、父亲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D、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儿子不一定色盲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71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2015年高二生物文科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正常情况下子女性染色体的来源应该是
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
B.儿子的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
C.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
D.女儿的X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409');">&
题型:多项选择&&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2015届龙海一中---漳州实验中学高三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团(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2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W,乙为 AAZbZb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223');">&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2015届龙海一中---漳州实验中学高三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4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212');">&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6
入库时间:
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伴Z或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致死基因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如何&&&&
&&&&&&&&&&&&&&&&&&&&&&&&&&&&&&&&&&&&&&&
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14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杂交1    ♂甲×乙♀
   &&&&&&&&&&&&&&&&&&&&&&&
      ↓
      &&&&&&&&&&&&&&&&&&&&&&&
雌雄均为褐色眼
杂交2    ♀甲×乙♂
         &&&&&&&&&&&&&&&&&&&&&&&
    &&&&&&&&&&&&&&&&&&&&&&
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145');">&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7
入库时间:
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 有一种基因型,Ⅲ&8 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 Ⅲ&4 与 Ⅲ&5 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5/12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141');">&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140');">&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7
入库时间:
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A. 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1/4&&&&&&&&&&&
B. 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2
C. 秃顶儿子的概率为1/4&&&&&&&&&&&&&
D. 秃顶女儿的概率为0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139');">&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2015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试题及答案.doc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33138');">&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伴性遗传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规律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规律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中生物遗传题为什么A答案是对的 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题为什么A答案是对的
高中生物遗传题为什么A答案是对的&
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是测交实验,具体的就是Aa和aa测交,结果是:显性与隐形1:1,而A 就是这种情况2014年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试题汇编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试题汇编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试题汇编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必修二《遗传和变异》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上海卷)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3准备了实验装 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 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 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D和d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雌雄个体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合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本实验不能说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选A。& (上海卷)25.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 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 / 64&&&&&&&&&&&& B.5 / 64&&&&&&&&&&&&& C.12 / 64&&&&&&&&&& D.15 / 64【答案】D【解析】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则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70―150)/ 6=20(g),AaBbCc果实重量为210,自交后代中重量190克的果实其基因型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故为15/64,选D。(上海卷)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 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9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F1中绿色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比2:1,可知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故①正确②错误;F1后代非条纹与条纹为3:1,且四种性状比为6:3:2:1,符合自由组合,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故C错误D正确。(海南卷)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答案】B【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 ×(1/4+1/4) × (1/4+1/4) × (1/4+1/4) × (1/4+1/4) ×(1/4+1/4)& =7/128,A错;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32/4×2/4×2/4×2/4×2/4× (1/4+1/4) × (1/4+1/4)&& =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52/4×2/4×2/4× (1/4+1/4) × (1/4+1/4) ×(1/4+1/4) × (1/4+1/4)& =21/128,C错;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 ×(1/4+1/4) × (1/4+1/4) × (1/4+1/4) × (1/4+1/4) ×(1/4+1/4)& =7/128, 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2/4×2/4×2/4×2/4×2/4× (1/4+1/4) =7/128, 相同,D错误。(海南卷)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 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答案】C【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有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性状为显性。故选C。(天津卷)9.(16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雌性s雄性&灰身s黑身&长翅s残翅&细眼s粗眼&红眼s白眼&有眼 1s1&3s1&3s1&3s1&3s1&无眼 1s1&3s1&3s1&/&/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红眼细眼&&&&& (2)5&&&&&& (3)XEXe&&&&&& (4) B(或b)&&&& v (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5)①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示例: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解析】(1)据图中信息,果蝇M含有显性基因E、R,所以眼色的表现型为红眼和细眼的显性性状。(2)要测定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该生物所有的基因,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即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3)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因此需要母本同时具有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即XEXe&& 。(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B、v和b、V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等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说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5)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M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 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s无眼=1s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3s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由于子代有眼s无眼=1s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浙江卷)32.(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请回答:(1)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 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 ,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 ,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 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答案】(1)AA&& 不完全显性(AA为白色,Aa为浅黑色)(2)&&&&&&&&&& 浅色丙(♂)&&&&&&& 浅色丙(♀) &&&&& P&&&&&&&&& Aa&&&&&&&&& ×&&& Aa
&&&&& 配子:&&& A&& a&&&&&&&&&&& A&&& a
&&&&& F1:&&&&&& AA&& Aa&&& Aa&&& aa&&&&&&&&&&&&&& 白色& 浅色& 浅色& 黑色&&&&&&&&&&&&&&& &&&&&&&&&&&&&&&& 1& :&& 2&&&& :& 1(3)& 悬浮&&&&&&&& 细胞壁(4) 浅色:黑色=1:1 (5) 基因文库&&&& 有生殖隔离的【解析】:(1)由于甲与乙杂交后代均为浅色,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且Aa不完全显现为浅色。(2)遗传图解需要的要素包括:亲代表现型和基因型、配子类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比例。(3)愈伤组织必须通过悬浮培养分散成单个细胞,而再生出细胞壁才能分裂分化为植株。(4)乙的基因型为aa,如果黑色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的话,缺失一条7号染色体的白色为A0,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为Aa(浅色)和a0(黑色),且比例为1:1。(5)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获取可以先建立基因文库从中获取。基因工程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有生殖隔离的亲本的基因可以重组。(福建卷)28.(16分)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3)SⅢ(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解析】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则其F2中的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1/3YYrr和2/3Yyrr,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yy(2/3×1/4)×rr(1)=1/6。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由此可以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讲F1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可以肯定F1中的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但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3)由于突变存在不定向性,所以,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就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从而否定了前面的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安徽 卷)31.(16分)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________;②_________。(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答案】(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2)Aabb、AaBb&& 3/64(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解析】(1)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F1的类型有: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1/4*1/4*1/4+1/8*1*1/4=3/64。(3)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2014重庆卷)8.(2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 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 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解析】(1)①题中要确定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和显、隐性关系。根据子一代性状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若要根据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纯合正常为母本,子一代都为正常,以纯合肥胖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②该激素为蛋白类激素,检测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题中告知“模板链的互补链”上“一个C被T替换”,产生终止密码,因而突变后的序列为CTCTGA(TGA) ,这种突变只能是基因的转录提前终止,形成大多肽链变短,不能使基因转录终止;③激素作用需要受体,当受体缺乏时,也能引起肥胖症。(2)由于A、B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独立遗传,双亲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3或4个显性基因则体重超过父母,概率为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1个或0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4山东卷)28.(14分)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 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2)1/2(3)40%;48%;60%(4)答案一:①EE I.灰体∶黑檀体=3∶1II.灰体∶黑檀体=4∶1答案二:①EeI.灰体∶黑檀体=7∶9II.灰体∶黑檀体=7∶8【解析】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或者eeBb×Eebb。同理由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2)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eeBb×EeBb,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2=1/2,所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3)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中,如果aa基因型频率为n,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n,则其产生雌雄配子中A和a的比例为n:(1―n),自由交配得到F1中黑檀体果蝇基因型比例=n2=+8400),故n=40%。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e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所以为40%,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2n(1-n)=48%,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4)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e。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
&选用Ee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四川卷)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白色前体物质&有色物质1&有色物质2(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2&& aabb& ② 3&& 8/9& ③ 黑&& aaBB、aaBb (2) ① A&&&& 显&&&& ② 黄鼠: 灰鼠:黑鼠=2:1:1& ③ 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1) ① 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3:1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 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A_B_为灰色,A_bb,aabb为白色, aaBB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 色合成)。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I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II为A。以为F1 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AABB,乙为aabb(甲和乙为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② 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③ 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2) 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②若推论正确, 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③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北京卷)30.(16分)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_经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答案】(1)四分体&&& 同源 (2)Ⅱ和Ⅲ(3)2&&& 25%(4)①父本和母本&&&&&&&&&&& ②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③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 乙【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交叉互换的概念及过程的理解。对考生关于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有关知识要求较高,试题考查方式较为灵活,极具特色。属于中高难度试题。(1)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联会形成四分体,接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2)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需扩增A中T-DNA两侧片段,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引物的3’端开始合成,即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故选择Ⅱ、Ⅲ两个片段做引物;(3)由亲代甲(AaBB)、乙(AAbb)杂交,可知F1中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F1自交到F2(从图2可知),得到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bb)所占的比例为25%;(4)①本题目的之一是通过实验,检测A基因对于基因交换频率的影响。故需将AA个体与aa个体进行比较,同时,为了鉴别是否发生交换,选择荧光蛋白基因C、R整合到相应染色体上。本题中亲代乙中C、R基因与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部分片段互换,致使C、R在F2中与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所以丙获得C、R基因是由于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②丙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见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且四种花粉粒,即 呈现出的颜色分别仅含C蓝色、仅含R红色、C、R整合在一条染色体上红蓝叠加呈紫色,不含荧光标记基因的无色;故产生的四个花粉粒的颜色是:红色、蓝色、紫色、无色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个体是为了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统计判断染色体在C、R基因间是否发生互换,通过丙(aa)与乙(AA)比较,可确定A基因对于基因交换次数的影响。(江苏卷)33.(9分)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如果用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答案】(9分)(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T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解析】(1)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联,因此P: VgVg→长翅∶残翅=3∶1;XCIBX+ × X+Y→ X+X+ ,X+Y,XCIBX+和XCIBY(死亡),故棒状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长翅为1/3 Vg Vg和2/3 Vgvg,残翅为vgvg,2/3 Vgvg× vgvg→ 残翅vgvg为2/3× 1/2=1/3,F1正常眼雌果蝇为X+X+ ×正常眼雄果蝇X+Y所得后代均为正常眼,故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3×1=1/3;F1长翅× 长翅→残翅,2/3 Vg vg× 2/3 Vg vg→2/3× 2/3× 1/4=1/9残翅vgvg,F1棒眼雌果蝇XCIBX+×正常眼雄果蝇X+Y→XCIBX+,X+X+,XCIBX+和XCIBY (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为1/3,二者合并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9×1/3=1/27。(2)P:XCIBX+×X?Y→F1:雌性XCIBX?,X?X+雄性X+Y,XCIB Y(死亡), F1中雌果蝇为正常眼X?X+和棒眼XCIBX?,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由于ClB存在时, 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故XCIB X?不会交叉互换,X? X+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又由于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故隐性突变可以在子代雄性中显性出来,所以选择F1棒眼雌性XCIBX?与正常眼雄性X+Y交配,后代雄性将会出现三种表现型即棒眼,正常眼和隐性突变体。可以根据子代隐性突变个体在正常眼和突变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该隐性突变的突变率;如果选择F1雌性正常眼X?X+与正常眼雄性X+Y交配,则雌性X染色体有可能存在交叉互换,故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大纲卷)34.(14分)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2) 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 ,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1分)& 自由组合(1分)& 随机结合(1分)& 相等(1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1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1分)(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2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2分)&&&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2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分)【解析】(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 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海南卷)29(8分)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答案】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 (2)27:21:9:7【解析】(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B-、白花基因型为A-bb、aaB-、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B-),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aabbdd五种。(2)F1的基因型为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B-):白花(A-bb、aaB-、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