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伪球迷说起 陈鲁民为什么下笔如有神的上一句便写”伪球迷“

第A06版:文学
伪球迷?伪读者? 伪观众
  巴西世界杯热闹非凡,球迷正过盛大节日。不过,也有多事者在网上挑起球迷与伪球迷之辩,列出真球迷与“伪球迷”的种种区别:只看世界杯不看联赛,只看白天重播不看半夜实况,只看决赛不看小组赛,只知道大牌球星名字不知道其他球星名字,只关心进球瞬间精彩不关注比赛激烈过程,就是“伪球迷”,反之则是真球迷。如果按这个标准,真球迷与“伪球迷”大约是1:9的比例。真球迷固然“术业有专攻”,具有专业欣赏水准,但如果仅是少数真球迷在摇旗呐喊,没有众多“伪球迷”的遥相呼应,世界杯无论如何不会这么精彩纷呈,人气鼎沸。所以,真球迷劳苦功高,“伪球迷”也功不可没――尽管不够那么专业,没那么虔诚。  看球有“伪球迷”,读书也有“伪读者”。这还不是我的发明,在网络上搜一搜,与“伪读者”内容相关的有上万个网页。我简单归纳了一下,“伪读者”大体有这几个特征:只看畅销书、获奖书不看一般书,只看媒体炒作热闹的书或排行榜打头的书,没有自己喜欢的书,也没有自己喜欢的作家,甚至于只看书皮与简介不看内容。而且“伪读者”们惯于跟风读书,莫言获奖了,立马去书店拍回《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恶读几天,走马观花;马尔克斯去世了,赶紧去翻翻他的《百年孤独》,以增加谈资,以免显得自己孤陋寡闻。当然,没有必要苛求那些“伪读者”,毕竟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比不读要强。须知,中国时下人均读书不到5册,“伪读者”无论如何要远高于这个记录。  读书有“伪读者”,看演出也有“伪观众”。他们也会时不时进高雅殿堂去听音乐会,看芭蕾舞,欣赏交响乐,捧场京剧名角,但并不是真心热爱艺术,不是真有兴趣,而可能是为了附庸风雅,觉得不看这些演出,可能会被人视为“土豪”,缺乏气质与境界;或是陪领导和客人看,不得不硬着头皮,既看不大懂,也没心思看。已故作家王小波就在《媚雅》一文里,记载了自己在美国时两次当“伪观众”的尴尬经历,一次是陪朋友听音乐会,一次是被硬拉着去听交响乐,不仅要西装革履出席,其间还不能打盹,更不能随便早退,让他百无聊赖,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什么人都有,一人一个活法,只要不违法乱纪,伤风败俗,我们应彼此都持宽容态度,并行不悖,谁也不要去干涉谁。你喜欢这样活法,也允许人家那样活法,你当真球迷如痴如醉,也允许人家当“伪球迷”怡然自得;你痴迷读书,嗜书如命,也允许人家随便翻翻,浅尝辄止;你真心热爱高雅艺术,是艺术内行,也不要指责人家“伪观众”,说破人家的假热爱。这是因为,一方面,这里说的“伪”,不是假、劣,而是一件事的入门、初级阶段、ABC,发展下去,假以时日,“伪球迷”可能会成为铁杆真球迷,“伪读者”可能成为博览群书的优秀读者,“伪观众”可能会成为艺术知音与内行;另一方面,现实也需要大量的“伪球迷”为赛事鼓掌叫好,需要“伪读者”为书市聚集人气,需要“伪观众”为演出烘托氛围,所谓有钱的帮钱场,没钱的帮人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看球、读书、观演出,永远都是外行比内行多,业余比专业多,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他在干自己喜欢的事。一个“伪球迷”可能连什么是越位都不懂,这并不妨碍他看世界杯熬红眼睛,喊哑嗓子,没别的,就两字:高兴!  □陈鲁民
无锡新传媒 版权所有(c)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03106由伪球迷说起陈鲁民的短文的答案是什么_好搜问答
由伪球迷说起陈鲁民的短文的答案是什么
被浏览191次
&&|地图|没有搜到,请您重新搜索?歌曲歌手操作上一页下一页&匿名提交回答验证码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全部回答(1)
采纳率:0%
作者为什么下笔便写伪球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正在为您准备您擅长的问题有没有感兴趣的?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笔成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