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曾经桂林是什么地貌样的地貌?问什么有煤海之乡的美称?

山西省太原市及县域概况
18:10:25&&&来源:&&&评论: 点击:
  480)this.style.width=480 alt=山西省太原市及县域概况 /&  太原(Tiyun)是山西省的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
  480)this.style.width=480 alt=山西省太原市及县域概况 /&
  太原(Tiyun)是山西省的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是山西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中文名称: 太原
  外文名称: Taiyuan
  别名: 并州,晋阳,龙城
  行政区类别: 省会城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杏花岭区,迎泽区,万区
  驻地: 杏花岭区
  电话区号: 0351(+86)
  邮政区码: 0
  地理: 北纬37度52分,东经112度33分
  面积: 全市面积6,988平方千米
  人口: 350.18万(2009年)
  方言: 太原话
  气候条件: 温带温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龙山石窟
  机场: 武宿机场
  火车站: 太原站
  车牌代码: 晋A
  市花: 菊花
  市树: 槐树
  设市: 1947年
  太原市(英语:Taiyuan)。 中文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1]也称&龙城&。太原的名字用其它五种语言表示分别是(俄语:Тайюань,日语:たいげん,朝鲜语: ,印度语:,阿拉伯语:)。下辖6个区、3个县、1县级市。
  国家:中华人民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山西省(Shanxi Province)
  辖区:太原现辖6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区、晋源区)、3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市(古交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
  基本信息
  面积:总面积 6988 平方千米,市区1460 平方千米,建成区( 平方千米。[2]人口:常住户籍人口355.18万人(2009)。比上年增加3.04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9%。其中:城镇人口287.92万人,乡村人口62.26万人,城镇化率为82.22%。男性人口178.57万人,女性人口171.61万人,性别比为104.06∶100(以女性为100)。2008年底,实际居住总人口约400.01万。[2]地区生产总值:1545.24亿元人民币(2009年,占山西省P的21.7%)。人均P 超过元,比上年增长1.9%,按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6488美元。[3]行政区划代码:
  时间: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市徽:日,太原市徽正式诞生,是新中国的第一枚市徽。太原市徽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重化工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历史沿革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中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历史发展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4]&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胜在晋祠,太原灵脉在晋祠。&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这是南北朝时期北国的大诗人庾信写的一首《成王刻桐叶赞》。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燮夫见晋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太原,是中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72年之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高欢、高洋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就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所以说,唐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太原。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最终统一全国。由于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了彻底的。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元代,置太原。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明、清两朝,置太原府,府治在阳曲县。1912年建立后废府,存阳曲县,山西省省会设在阳曲县。1947年,析出阳曲县城区,单独设置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为山西省人民驻地,山西省辖市。1951年原属汾阳专区的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1958年原属忻县专区的阳曲县和原属榆次专区的清徐、交城2县撤销,并入太原市。1960年复设阳曲(驻黄寨镇)、清徐(驻清源城)2县。1972年将吕梁地区所属娄烦县划归太原市。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个区。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33号)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区、晋源区,遂形成今日的太原市行政区划。
  称谓由来
  原,指宽广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中国最早诠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说:&广平曰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皆&原&之妙用。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差异,太者大加一点,犹言比大还大,表示大之不尽,或谓很大、极大。中国最早记载&太原&的文献,首推《尚书禹贡篇》和《毛诗小雅六月》。前者是为&既载壶口,治滩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后者则为&薄伐严狁,至于太原&。前者所谓壶口,即迄今闻名于世的吉县西黄河壶口瀑布,梁、岐是吕梁山于不同地段的不同称谓,岳阳为太岳之阳(南),都说的是当今晋南,显然指的汾河下游广袤平川地区。后者据顾亭林《日知录太原》条,则在今甘肃平凉为中心的泾水上游平川地带。《禹贡》太原也罢,《六月》太原也罢,显然都已超逾当初《尔雅》地形名&&通名而进入地区名&&专名了。诚然,这类&太原&系作为地区名出现,还不是建制名。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大山脉间的河谷平原上。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
  太原市地处内部,距东部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和山西高原的地理,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太原气候平均数据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高温 1.8 5.4 11.5 19.8 25.5 28.6 29.3 28.0 23.7 17.8 9.5 3.1 17.0
  低温 -11.6 -8.0 -2.0 4.8 10.5 15.1 18.2 16.9 10.8 4.0 -2.7 -9.2 3.9
  降水 3.2 5.2 13.4 19.9 33.3 55.9 102.1 107.0 51.6 25.6 10.7 3.2 431.2
  日照 173.4 174.0 202.3 229.8 265.1 250.9 228.6 223.8 209.6 206.9 174.6 162.6 2501.7
  来源: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存取日期:(高/低温-℃),(降水-mm),(日照-h)
  自然资源
  太原矿藏堪称丰富,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在矿物资源中以煤蕴藏最丰,铁矿次之,石膏居三。山西以盛产煤而有&煤海&之称。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焦煤、肥煤、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应有尽有。铁矿储量较为丰富,分布亦较广,主要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沉积型,锰铁矿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中石膏矿是太原第三矿产,石膏以其质地优良驰名全国。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古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许多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为太原市的科学研究、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据1987年普查,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其中,国家一级鸟类四种,国家二级鸟类27种、中日候鸟80种、山西省重点鸟类8种;哺乳纲6目、17科、42种。其中国家一级兽类一种、国家二级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
  行政区划
  太原市现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三个县,古交市一个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市人民驻新建,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
  区(市、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区(市、县)驻地
  杏花岭区 170 53.3281 胜利街
  尖草坪区 286 34.7998 迎宾北
  万区 305 57.5488 西矿街
  小店区 295 51.0009 昌盛西街
  迎泽区 117 48.3278 云街
  晋源区 287 18.6634 晋源街道
  古交市 7 金牛西街
  清徐县 609 34.1750 清源镇
  阳曲县 9 黄寨镇
  娄烦县 7 娄烦镇
  以下为1949年至2008年太原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年份 人口
  1949年 21万人
  1954年 55万人
  1960年 65万人
  1970年 102万人
  1978年 186万人
  1985年 201万人
  1990年 236万人
  2000年 334万人
  2006年 343.3万人
  2008年 347.14万人
  2009年 350.18万人
  文化艺术
  从人文来说,太原自古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这样的历史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如杜佑在《通典》中说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太原&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
  卓尔不群的气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自然造化赋予太原这样一种独特的自然、人文;使得太原在文化层面上具有了极富个性、极具风采的特点。
  包容性
  由于自古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因而太原必然在文化层面体现出包容的特性。
  首先,表现在上的包容。汉族、胡民族时,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常常照顾对方的利益,以缓和矛盾,加速民族融合,以巩固其。如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今太原地区)时,就为其定下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略,在生活习俗上又照顾戎狄的传统习惯,从国家大政方针上兼顾戎狄的利益。
  其次,表现在民族上的包容。汉民族主导下的游牧民族内迁,使太原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东汉末年,在太原地区的汾阳、祁县、忻州、文水等地大规模安置内迁的匈奴部族,共计15万人,开中国大规模接受游牧民族的先河,此后,游牧民族内迁的趋势不断。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时,就有胡人参与。胡人安禄山曾兼任河东节度使,驻守过太原。唐晚期,李光弼太原时,用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胡人为主的朔方军。到五代末期,太原地区的各民族大致已经完成的融合,汉胡之间的界限,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渐少,生活习性趋同。今天,曾分布在太原的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不见了踪迹,显然已经融入了太原这块土地,成为太原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因此太原人身体里流动的不仅仅是汉族的鲜血,更有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血缘基因。
  第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的包容与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在太原南郊出土的春秋赵卿墓,其中有不少青铜器物兼有中原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不同民族间的反复冲突与交融,各种你来我往的攻伐征讨,促进了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带来文化上的性。 太原早在原始社会就与周边地区有着密切的来往。考古资料表明,太原光社文化,其影响涉及内蒙、河套及陕西东北部。夏商周时期,太原盆地的诸戎群狄一直与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所谓&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也&。春秋时期,大原盆地的汉族,就以的心态对待周边的戎狄,与戎狄通婚,进行贸易。当时晋与活动厂太原西南的狐氏之戎交好,晋公室与其首领狐突的两女儿联姻,一位成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一位成为晋惠公夷吾的母亲。汉民族这种对外的态势一直沿续了下来。战国时期,赵国与周边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晋阳制造的货币流通于中原,甚至在今的赤峰都发现过晋阳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黄金时代。从太原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到,太原在北齐时,与周边的交流常活跃的。隋唐时,太原也是东交流的通道,甚至同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波斯都有着相当的联系和交往。宋朝,太原地区是中原与契丹、辽、西夏进行互市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时,太原与交往更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来过太原,并在其游记中,留下大量的记载。明清时期崛起的晋商,以太原为主要和商埠码头,与外省甚至外国贸易,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木材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换取江南的丝绸、茶等,再转销西北、蒙、俄等地。清代中叶,山西商人不惧艰险,远涉重洋,在日本的东京、大阪、横滨、以及朝鲜的新义州等地,设立了票号海外分庄,从事国际汇兑业务,开创了中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设庄的新。其的意识在当时领中国风气之先。
  多样性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错与过渡的地理因素,汉胡融合杂处的人文,其在文化上必然体现出一种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是种族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太原地区都是重要的场所。从古代最早的戎狄到后来的鲜卑、匈奴、羯、羌直到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在晋阳大地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的历史活剧,至今,太原仍然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2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太原。其次是性格上的多样性。久受文化教育的熏陶,太原人知义、尚信、讲求气节,务实。又因久居边塞和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要冲,频临战事,强化了太原人尚武的,使他们具有了粗犷豪放,坚韧刚烈、尚武侠义的性格。
  完备性
  太原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所具有的完备性。
  一是历史传承的完备性。2500多年的悠久的建城历史,使太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西周春秋时期。三家分晋,赵以太原为都城,在此拉开战国序幕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并与封建社会共进退,经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在太原的履历表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它也了中国所有朝代的兴衰更替。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是社会上的完备性。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地理形势,丰饶的物产和发达的手工业,强悍的民风,再加上几个朝代苦心经营的坚固城池,这几种因素汇集起来,决定了太原具有一个自成一体,小而全的社会。在外敌来犯时,它可以据险自守,长期不依赖,自给自足,存在。又可以在条件具备时,主动出击,影响中原。谁占据了太原,谁就拥有了逐鹿中原的基础和资本。这种既能独善其身,又可兼济天下的战略优势,在历史上成就了许多家的宏伟抱负,或建一姓王朝,或成千古英名,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前进。但同时,恰恰正是因为这种自成一体的完备性,常常在国家动荡之时,给封建割据以支持,逆潮流而动,与历史前进的趋势相抗衡;
  三是城市角色的完备性。太原可称得上是千面之城。它曾经是九个封权的都城,同是又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它既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又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贸易枢纽,特别是明清以后,随着晋商的崛起,又成为一个商业和金融业的都会。中国古代城市所应有的各种角色与功能,太原都经历过、扮演过,因此,是历经沧桑的集大成者。这种完备性,自古以来不断塑造着太原人自信进取、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风貌,另一方面,在、战事不兴时,也常常助长太原人万事不求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处世哲学。太原所表现出的这种完备性,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成为中国城市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细分起来,太原文化主要蕴涵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人文,太原文化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这种就是&悬釜而炊&、&孤城自守&、&薛王出降民不降&的;
  二是文物古迹,太原文物的遗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原这座古城昔日曾经达到怎样的繁华、怎样的富足和怎样的辉煌。
  三是名章文献,李白、王维、王之涣、王翰、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于谦等,都曾来过太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是民风民俗,太原人民风淳朴,&有尧舜遗风&,太原人勤俭善贾,&首重商,其次读书&,太原人,乡里多佛殿神祠。太原人的、婚丧嫁娶、四时节庆,相互往来乃至于民间艺术,花样百出,讲究繁多,原始,回味无穷,它们共同构成了太原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文化特产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土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清徐葡萄: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定。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
  太原玉雕:太原玉雕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致、细腻,所用原料石质精美,产品品种多样,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征,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原玉石资源丰富。太原玉雕,就是根据天然玉石资源因料取材,因材施艺,在玉雕大师们的精工刀刻下形成了色、形、态俱佳的工艺美术品。
  太原仿古铁器:太原仿古铁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太原晋祠宋铸铁人名闻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高超的最好历史。近年来,太原北城区金属工艺厂以优质生铁作原料,陆续生产仿石铁器。他们的产品品种繁多,用工精细,产品形象酷似原物,如&马超龙雀&、&明九龙鼎&、&云冈佛头&、&晋祠铁人&等,形象逼真,神态自如,与原物陈列一处,凡可乱真。
  太原落
  落(lo)(也称为&乐&)太原惟一的地方曲种,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流传于城市乡村,它那雅俗共赏、妙语珠连、脍炙人口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的男女老少。四十年来,它不仅以浓郁的太原方言与传统的晋唐文化跻身于中华古老民族文化的大花园中,而且其艺术奇葩的灿烂光彩再现了黄河文化雄浑古风。无独有偶,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一位土生土长的太原传奇人物曹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 时下的太原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主要乐器有三弦、扬琴、二胡、木鱼等。当年的落极不注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
  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的&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序号1。
  特色餐饮
  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炒莜面、拉面、刀削面、拨面、揪片、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剔尖等,这些都特色独具。 除面食外,风味食品首推特色早点&太原头脑&(八珍汤),头脑有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值得一尝。小吃如,&三倒手&硬面馍、拨鱼、刀削面、豆腐脑、砍三刀、孟封饼、面麻片、清和元&头脑&、&认一力&蒸饺、六味斋酱肉、百花稍梅、鸡蛋醪糟、荞面灌肠、羊杂割汤、过油肉、豌豆花糕、桂花元宵等,都是值得一尝的美味。
  历史人物
  姬虞(前?-前?),史称唐叔虞,周武王姬发幼子,周成王之弟。成王时,唐(今山西翼城西)人作乱,周公平乱,把唐封给他,并怀姓九,职官五正,允许他在戎狄间立国。后其子燮父,徙居晋水旁,改称晋侯,为晋国的始祖。
  廉颇(前?-前?),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战国时赵国将领,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豫让--春秋末晋卿智伯家臣,著名侠士,入《史记刺客列传》。
  介子推 春秋时晋国人,晋公子重耳因家事内争,在出亡途中饥饿难行,无处觅食,从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汤奉君解饥。在外19年后,重耳于公元636年返回晋国,即侯位晋文公。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相抱被烧死。过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二日不举火,进冷餐。寒食节风俗流传至今。
  郭淮(?-255)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家。史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民间誉为&唐祚之匡俊之臣&。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凌,并州晋阳人,后迁居绛州(今新绛)。盛唐著名诗人,尤以边塞诗引人入胜。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笔者认为太原说可靠)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后人广为传诵。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后迁下邽,生于新郑。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16岁时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在文学上积极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中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
  刘知远--(895&948年),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五代后汉王朝的建立者, 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暠,庙号高祖。
  杨业--(?&986年),初名重贵,后名继业。祖籍麟州新泰(今陕西神木北),后迁居太原,故史称并州太原人。北汉、宋朝名将。
  米芾--(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海岳外史、外史等。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后迁居襄阳,最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元好问--(年),字裕之,自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太原秀容(今忻州市)人。历代的&金元文冠&。
  罗贯中--(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冀宁清源县(今太原市清徐县)人,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三国演义》、《水浒传》(与施耐庵合作)的作者,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
  傅山--(年),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石、啬庐、侨黄、侨松等。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其曾祖傅朝宣时移居太原阳曲(今太原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
  名人与太原
  老一辈家:高君宇、、傅作义、 开国将领:
  名人:(现任委)
  科学界: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李静海(中科院副院长)、吴建平(大学教授)
  著名导演:张继钢、牛朝阳、宁浩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谭晶、戴玉强
  著名歌手:王蓉、赵迎
  著名演员:邢佳栋
  著名音乐家:张亚东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 山西省太原市参与申报的&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名称&中医养生&,传统医药项目类别,序号970。
  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的&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序号1。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的美称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