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简介郝振铎的简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我跟郝振铎学练武式太极拳
查看: 4244|
摘要: 我热爱中国武术,且以武式太极拳,…为最。近代太极拳的传播主要以杨氏祖孙三代的教材、教法为多。而对于拳理的钻研、总结与发展,首推武、李二氏,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概念给予了高度概括、具体、丰富和 ...
我热爱中国武术,且以武式太极拳,…为最。近代太极拳的传播主要以杨氏祖孙三代的教材、教法为多。而对于拳理的钻研、总结与发展,首推武、李二氏,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概念给予了高度概括、具体、丰富和发展,故在其基础上有继承,有发展,乃自成一家。&&& 武式太极拳其特点是: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分清虚实,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完全是用内动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出手不过足尖,拳路中有跳跃动作。&&& 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期传人北京,有些习练者把它称之为“李架”,待郝为真之子郝月如及其孙郝少如1928年去南京、上海教拳时也有些习练者将其称作“郝架”。郝月如有太极遗作多篇。武,李后辈多不专研太极拳,武式拳遂由郝代传习。吾随恩师郝振铎练武式郝架太极拳40余年,体会不断,得有浅识。总之,要想练好武式太极拳特别要注意拳的身法,这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练习武式太极拳必须有正确的身法。否则,轻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则可导致生理伤害殆祸终生。&&& 武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是:提顶、吊档、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档、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此十三条。如下分别述之:&&& (1)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顶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两肩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两肘尖自然下沉,使肩、肘、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两臂关节自然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臂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肋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舒松。&&& (9)尾间正中: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右偏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如能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间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并非全然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如上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练习太极拳者至关重要。做到了尾闾正中,便能够“立如称准”,活似转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否则腰不能竖直,轴心不能稳定,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用自如,弊病百出。如此,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前俯可使肺部受到压挤,心脏同时也受到压挤,造成肺呼吸不畅而使人体所需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人体不能正常地吐故纳新。心脏受到压挤,使血液不能顺畅流通,造成新陈代谢受其影响,久而久之必然危害身体。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脊要竖起来,有了稳固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才能灵活地变化运用。松肩沉肘,两肩自然下垂,则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两臂关节松开,胸有内含之意,两膝内向,有护裆之意,两手各护半胸就能做到含胸、拔背、裹档、护肫。&&& 能做到尾阊正中,也就有了稳定的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在不断地变化的运动中完成每一个太极拳动作,同时也能顺利地自然地注人丹田而下达,两脚能着地生根,使底盘稳固。&&& 太极拳要做到每一个动作虚实分清不可双重。如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不能一气贯通,必至散乱。由此可见身法正确,身体就能四向旋转灵活,八面支撑得力,也就能做到腾挪、闪战。从而,达到得机得势之最终目的。&&& 在注重十三条身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身体的外三合和内三合,即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因没有外形而看不见,只有久练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到。&&& 武式太极拳与现代体育相通,练拳时不可有迷信思想,只要苦下功夫,细心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久而久之必有飞跃,就可不断地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长技击本领。身体的运动素质就是指人体运动能力,从事任何运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都是为了增强这种能力,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使技术起作用,而技术正是为了发展发挥素质而采取的方式方法。现代体育运动理论把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这些素质虽然各有特色,但彼此相互关联,任何一种素质的提高,都会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相反,某种素质低劣,必将妨碍其他素质的提高。&&& 上述各种素质就是为了训练提出一个初步的依据,使之明确在练习武氏太极拳时该提高什么,并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开展训练。也可对镜训练,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拳论要领和在推手中实际体会用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才能真正体悟武氏太极拳的真谛。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23456789101112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简介及联系方式 - 我爱设计网
关键字推荐:
(在线编辑:52design)
】【】【】【】【】
免责声明: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异议,请联络本站!
转载要求:文章作者及来源信息必需保留。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地址,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
设计关键字:
02载入中...
Dreamweaver|
CoreaDreaw|
Photoshop|
Photoshop|
········
········
数据6载入中...武式太极拳简介
武式太极拳由清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城)武禹襄所创。禹襄文追鸿儒,性情耿直,不思仕途,痴迷拳术。禹襄先习洪拳,拳技精湛。道光十三年(1833年),始与同郡杨禄禅研习陈家沟长拳,得以了解此拳术概要。咸丰二年(1852年),因公赴豫,绕道温县赵堡镇,访陈清平,与其研究拳术月余,始得奥妙。返里后,专心钻研拳技,将多家拳术融会贯通。他常同精于武技的壮汉相搏击,以印证所学,并将心得体会写成文章,如《打手要言》等。创编出一套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出身富贵之家,不以教拳为业。传其艺者仅有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光绪七年(1881年),亦畲将王宗岳、武禹襄拳论及自身体会手书三册,俗称“老三本”。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太极拳”之名见诸文字记载便出于此本。
  李亦畲也不以教拳为生,传人有郝为真、葛福来、李逊之。郝为真传拳广府城,三走顺德府(今邢台),授徒众多。民国三年(1914年),为真进京访友,收徒孙禄堂。禄堂将形意、八卦拳融于太极拳学中,人称“孙式太极拳”。是年秋,为真受聘为直隶省立第十三中学(现永年县第二医院所在地)暨县立高小武术教员,这是太极拳进入正规学校列为必修课之始。
  民国十九年(1930年),郝月如应邀赴镇江、南京教拳。月如之子少如到常州、上海教拳,1937年在上海开办“郝派(武式)太极拳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李福荫、李召荫、冷荫堂、郝砚耕集资组建“太极酱园”研究传授太极拳艺。同年,郝向荣及李福荫、李香远赴山西协助李槐荫成立“山西省国术促进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韩钦贤到邯郸教拳。清河人顾胤柯(葛顺成传人)、霍梦魁(李福荫弟子)、阎志高(郝为真弟子)于1926年、1938年相继赴沈阳教拳,武式太极拳传入东北。
  1951年,郝向荣到永年师范(今永年二中所在地)供职,兼教太极拳。同年,定居天津的郝振铎在津门传拳,1961年创办“天津武氏太极拳研究会”。1959年后,徐震任甘肃武术协会主席,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一套“定式太极拳”,于西北推广。1961年,郝少如于上海市体育馆举办武式太极拳培训班,1963年,编著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其弟子于1983年成立了“上海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将武式太极拳由上海传至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地。
  1979年,永年武式太极拳学校于广府成立,姚继祖任校长。1984年,姚继祖出席武汉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会,评为“全国太极十三名家”之一。1989年,吴文翰于北京开始传授武式太极拳。
  1994年,姚继祖被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全国十三名太极大师”之一。1995年,国家武术协会出版《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一书。1997年,李光藩组织成立了永年廉让堂太极拳研究会,任会长。1999年,姚继祖编著出版《武氏太极拳全书》。2001年钟振山、乔松茂以武式太极名家身份,出席了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2004年10月5日,郝平顺组织成立了“永年郝为真太极拳学术研究会”。
  第一位将武式太极拳传向国外的是英籍华裔黄济复,他于英国组建之江太极拳学院,武式太极拳为主要课程。1986年,施雪琴受上海市武术协会委派,到日本教拳、讲学。1997年后,高连成六次东渡日本传艺。李光藩也于2001年赴日本讲学,传授武式太极拳。1992年刘积顺到新加坡开设武式太极拳短训班,1994年,赴美国洛衫矶教拳,后定居于此,长期教授武式太极拳。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会长王国强于1999年4月10日,创立“北美武(郝)太极总会”,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哥伦比亚、秘鲁、巴西、瑞典、墨西哥、英、法、德等国设立分会,致力于武式太极拳在欧美的传播。
& &转自邯郸日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郝振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