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应用(7)预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百分数的应用教案123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分析: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例4、例5、例6以及练习里的内容,要更新观念,改变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学生识别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两类不同的问题,尤其不要机械套用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这些所谓的规律。过去这样教的解题效果虽好,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变成了依据个别词语的简单判断。改进教法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其次,不必进行有关分率与百分率的联想训练。如从用去25%想到还剩(1-25%);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想到两天看了全书的1/5+1/6,这些联想是为列除法算式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据,让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相衔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二、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三、指导完成"练一练"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1、做练习一第1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2、做练习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3、做练习一第3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1、完成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2、完成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3、完成第6题。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4、完成第7题。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5、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三、读读"你知道吗"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
纳税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教学过程: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2、我们怎样计算呢?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做"试一试"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三、同步练习1、练习二的第1题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学生讨论并练习。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500元的5%超过部分是500元---2000元的10%超过部分是2001元---5000元的15%********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五、课堂回顾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第四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储蓄的含义。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二、
联系生活,理解概念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三、
参与实践,内化体验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泰兴镇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06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时间活期整存整取1年期整存整取2年期整存整取3年期整存整取5年期98.3.251.715.225.586.216.6698.7.11.444.774.864.955.2298.12.71.443.783.964.144.599.6.100.992.252.432.72.880.721.952.242.522.79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 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四、
联系例题,升华认识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较对?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3、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的又是多少?学生计算后,汇报交流。4、指着某同学,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五、
自主归纳,实际运用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第五课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教学例41、认识折扣。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2、探索解法。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原价×80%=实际售价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元。×80%=12=12÷0.8=15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二、指导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三第1题。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2、做练习三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3、做练习三第3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4、做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四、全课小结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提出要求: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百分数的应用(一)(二)(三)((四)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9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11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5页免费8页1下载券4页免费
百分数的应用(一)(二)(三)((四)教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豆丁精品文档: 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练习题 百分数的应用题 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20:56:14&&&&&&&&标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118页例5。
  该例题实际上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如课本73页例7)相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以百分之几来表示而已。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教材中没有画出线段图,着重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再解答。
  解答该例题可以用算术解法、也可以用方程解法,而课本采用的是方程解法,这是编者有意识地加强简易方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方程解法,促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的发展,为日后学习做好准备。
  解答该例题的各种思路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是不同的,要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对比和沟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把握方法,灵活运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较熟练地分析和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所以,对于解答本课的例题,学生是有充分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储备。课前检测的结果表明:1.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解答该类题目;2.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用算术方法解题,尤其是做错的学生。所以,该例题对于学生们来说,仍然是有研究的价值的,如: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的等量关系、方程解法的优势等。
  其次,该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该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例4、预习了例5,对新例题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思考。这些都将成为本课堂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2、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感受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的乐趣,初步培养一题多解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解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六、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例4,解决百分数应用题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
  回顾前面所学,谈论课题内容。
  引导学生联结新旧知识,使学生懂得为求新知识检索旧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基本训练
  1.&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2.读句子,找出标准量,说出等量关系。
  ①白兔只数比黑兔多30%。
  ②小兰的本单元的成绩提高了5%。
  ③现在产品的成本比原来降低了15%。
  小结:标准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口答填空
  常规性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本领,并提高对学习新知的信心。
  三、新授
  (一)教学例5。
  1.板书例5。
  2.组织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名板演。
  3.组织阅读课本、说出列式的依据。
  4.组织学生讨论两种解法中的等量关系。
  5.指导分析题目的&量率对应关系&。
  6.请列出其他式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算式。(说一说解题时的想法)师板书算式、组织同学议论、提出纠正的建议。
  7.阅读课本,说一说,书本的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8.组织谈论方程解法的好处。
  1.读题
  2.独立解题
  3.阅读课本
  4.讨论分析
  5.解法交流、纠错
  6.讨论&方程解法&
  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独立解题,再阅读课本学习,并就&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案&、&方程解法&展开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三次讨论,既解决了眼前的例题,提高了分析水平;也加深了对方程解法的认识,为日后解题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组织改编例5并对比。
  1.组织改编例5并解答。
  2.对比两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结。
  相同点:
  1)内容相同、数量关系相同。
  2)对应分率&1-15%&不直接给出,需推想。
  不同点:
  改编题已知单位&1&的量,求比较量,根据关系式,用乘法直接计算,是顺向思考。
  而例5中单位&1&的量未知,要列方程或除法算式,采用逆向思维。
  3.小结:通过上面的对比,在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重点:解题步骤。)
  1.口述改编例题、并列式
  2.对比两题找联系
  3.小结解题步骤、注意事项
  通过改编题目、讨论对比,沟通两题之间的联系,突出应用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重要地位,淡化&已知&和&未知&,帮助学生抓住解题重点。
  通过两题的对比,突出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①基本练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注意帮助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后汇报。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解法
  ②列式解答应用题。(2题)
  指导理解&九五折&、&绿地&等词语的含义。
  独立完成后进行解法交流、讨论比较、优选解法。
  体现解法多样性、解法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选意识。
  结合题目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③选择题。
  小兰第四单元的成绩是99.75分,比第三单元上升了5%,小兰第三单元考了多少分?列式是()。
  A.99.75&(1+5%)
  B.99.75&(1+5%)
  C.99.75&(1-5%)
  D.99.75&(1-5%)
  甲仓货物比乙仓多30吨,比乙仓多20%,乙仓货物有多少吨?列式是()。
  A.30&20%
  B.30&(1+20%)
  C.30&(1+20%)
  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内汇报、辩论。
  强调:要正确建立&量&&率&对应关系。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辩论
  通过选择题的练习,突出&量率对应&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辩论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④根据算式补条件。
  注意指导使用&减少&、&增长&、&节省&等词语。
  先练,再交流
  加强解题思维训练。渗透环保教育。
  五、课堂总结
  1.重点: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
  2.强调:找准单位&1&的量,正确建立量率对应关系、正确列出关系式,再解答。
  3.提示:遇到较复杂的题目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
  和老师一起讨论总结。
  沟通新旧知识、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复习例4、例5
  2、做120页第4、5题和补充题(见练习纸)
来源:网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