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采访实录怎么写1500字

访谈文本实录
“东城区区域规划发展与城市建设”直播访谈
东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徐熙
主持人媛媛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节目,今天探讨的话题是“东城区区域规划发展与城市建设”,请到的嘉宾是东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熙,徐区长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徐熙:各位网友下午好。大家能在这个时间点来看这个节目,肯定是非常关心东城区,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新东城成立一年的时间,我想问问您,新东城现在两区合并之后有什么样的特点?
  徐熙:日,按照国务院批复原东城、原崇文合并为新的东城区。新东城面积41.84平方公里,人口91.9万人,下面有17个街道、205个社区。这是新东城区的概念。新的东城区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首都重要的政治活动区。东城区位于北京的心脏,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区域。辖区内的天安门广场在东城区,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北京市委市政府也在东城区,是市里的重要机关,30多个中央部委机关、100多个国家局级单位、200多个北京市属单位都在东城区。东城区交通非常便利二环、长安街、两广路都诸多的主要道路都在东城区通过。
  二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集中体现了首都文化的特质和魅力。东城区是元明清三朝700年皇城的所在地,故宫、天坛两个历史文化保护遗产都在东城区。而且具备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中轴线上面有元明清三代的历史遗迹。在这里既能看到皇家文化、佛教文化、国学文化、商贾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等在这里集中体现合。另外全区国家级、市级文物共96处,挂牌保护院落413处,同时,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求是杂志社、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社、北京日报社等等这些媒体也在东城区,形成东城特有的文化群。
  三是商业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全市领先。东城区商贾云集,百货大楼、王府井大街、红桥珍珠市场都在国内国外有广泛的影响力。前门大街清末民初就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现在通过修饰一新,前门大街的商气越来越足。另外东方广场、东二环商圈、崇文门外商圈、永外百荣世贸也成为现在商业的聚集地。东城的老字号非常丰富,同仁堂、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吴裕泰等都在东城区,东城区有这些企业的发展,有这些市场的氛围,所以去年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第三产业比重占到95.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是社会服务管理和古都风貌保护走在全市前列,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牌。东城区拥有景山学校、史家小学、北京二中、五中、汇文中学、光明小学等等一些特有的品牌,教育事业国际化、现代化程度非常高。东城区内有很多的三甲医院,拥有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同仁医院等一批知名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医院、同仁堂、永安堂,形成特有的教育卫生这么一个良好的优势资源。而且东城区中医药文化非常密集,国家的东直门中医院,市里的宽街中医院,区里的鼓楼中医院,形成一个区域里有三级中医院,在一个区域里非常少。同时永安堂、同仁堂两个大的制药集团都在东城区,形成东城区特有的特色。所以国家也命名东城区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还有一个是特与产业是东城的特点,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是市里在总规中提到的,特别是围绕着国家体委这么一个优质宝贵的资源,打造体育品牌。东城在古都文化保护上非常下力量。近几年大家看到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地坛养生主题公园、玉河国际企业园区、南锣鼓巷修缮整治工程、永定门空中广场、台湾会馆这一批新兴的建筑都是在历史遗迹上,结合现代文明意识的结合,创造了一些新的市民休闲场所。所以东城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区域,非常有潜在发展的区域,而且文化的氛围特别浓,特别是党的全会以后,东城更要在文化特色上创造一些很新的道路,也请各位网友多关注东城,多给东城提一些好的建议。  
  主持人:谢谢。说一个我对东城的印象,我对东城的感觉应该是老北京的浓缩,也是现代北京的浓缩,这里有皇城根下的贵气,也有胡同里的闲散,还有现代城市的包容和开放。我们在首都之窗京友网做了调查,问网友关于区域规划发展及城市建设的情况,参与的100多位网友中51.2%的人略微关注,39.6%的人非常关注,9.1%的网友并不是特别关注。另外网友是否了解东城区相关规划的时候,63.9%的网友表示并不是很了解的,34.1%的网友表示有所了解。看来大家对于东城区的规划还不是特别清楚。在了解的网友中问到大家对于东城所发布的几个规划中,您更为关注的是哪些?63.2%的选项是集中在了东城区的总体发展战略上面。另外52.4%关注的是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面,31.7%的选项投给了东城区空间发展战略,27.4%的关注点在于东城区人才战略发展规划。接下来问徐区长一个问题,针对这样的在线调查,并不是大家都特别了解东城区的规划,在了解东城区规划的网民身上,他们想了解一下东城区20年的总体规划的情况,所以今天想借此平台向网友做一个介绍,20年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
  徐熙:好。去年原东城区、崇文区两区合并,大家关心的是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1+1能不能等于2,也就是当年的任务,两区一合并能不能完成,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两个区年初分别制定,7月1日合并,我实话告诉大家,完成了,而且完成的非常好,各项指标都超预期了,两个区合并之后上下齐心合力,班子非常团结,两个区的人民对两区合并的优势也非常认可,实现了1+1等于2。第二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是1+1能不能大于2,怎么样更好的发展,发挥两个区各自的优势。原东城有好的传统,就是城市的网格化管理,管理非常细致,原崇文区有一个信访代理制综合执法,社会模式非常好,两区及时合并,把这两个优质资源结合到一起,形成综合执法的网格化管理,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市里相关领导的认可,正在全市普及工作,实现了1+1大于2。你问我的问题就是1+1等于几,也就是两区合并究竟干什么,怎么干,方向是什么,两区合并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区委区政府集中全力,没有急功近利,而是编了一个20年的总体发展规划,给两个区合并以后制定一个方向,让市民看一看我们区要怎么发展,干一些什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总规,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15年,初步构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基本空间框架,为在全市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名区"奠定空间基础。文化区这是我们两个区合并认可的,特别是我们北部的南锣鼓巷,通过区里的努力,形成了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的亚洲25个必去的风情地。前门的鲜鱼口今年5月8日开街,这种商气人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都令我们惊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急需要在精神生活上继续提升,所以东城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这个文化打造好。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充分空间发展内涵,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优先保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成为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良好的现代国际城市中心城区,初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窗口区的地位。到北京来,通过东城的一个小缩影,看到我们北京这个世界城市独特的魅力,这个世界城市既有中国的,特别是民族的,而且又跟现代结合,也就是大家在北京精神中提到的“包容”概念,在东城区特色中体现得更充分。
  第三阶段:到2030年左右,基本建成以文化为引擎,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发展的空间体系,打造"文化软实力强劲、服务经济发达、公共服务优质、城市运行高效、人居环境和谐"的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区,为最终实现"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一进到东城区大家就认识到文化、窗口这两个词汇的概念,因为北京因为国际机场下飞机之后通过机场线通过东直门进东城区,北京站下火车又直接进东城区,使得国际国内对文化窗口的概念印象都非常深刻。
  主持人:您介绍首都文化中心区,让我给东城找一个标签或者是代表的话,一定会选文化,这是东城最独具特色的一点,对于东城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包括政府的计划和安排是什么?因为毕竟首都文化中心区并不是停留在一个概念上,一定要实现,步骤是什么?
  徐熙: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志,特别是对于首都功能核心区讲,它可能跟别的区的发展的区别在于,别的区可以用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改善民生质量。而东城作为核心区,必须把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保护,西式文化的发展,不折不扣的全面继承下来,这对东城区的压力非常大。两区合并之后区委区政府及时把文化这个词排到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今年我们区的人代会工作报告中第一项就把文化提出来,这也是市民、网民特别关注的。我也看到网民同志在首都之窗网站上更多的关注是东城文化发展。从近期特别是“十二五”我们在以下四方面着重打造文化工作。
  第一,加强传统中轴线的保护、完善与整体提升。中轴线7.8公里大部分都在东城区,而且东城区的中轴线我们也正在做东城区中轴线的完善工作工作,使得世人,让国内的朋友都到中轴线,能从永定门走到钟鼓楼,看一看这里的中轴,看一看这里的特色。南面的永定门我们建立一个广场,前门大街整个变成了步行街,到北面,正在钟鼓楼的改善,形成钟鼓楼的广场,恢复明朝时候的钟鼓楼的广场。这些都是在今年建立中轴的特色,东城区将按照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北部以皇城为核心,整治钟鼓楼周边环境,重点打造皇家文化。中部以天安门广场为核心,提升长安街至前三门大街的环境水平,打造融合南北的纽带。南部以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为核心,重点打造城南文化,并加快永外商务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链。
  第二,完成各项文物的保护,现在修缮和保护是东城区最主要的任务。今年国家和市里也都非常重视,对故宫、天坛、地坛都进行了保护工作,我们区里也配合这些,在环境提升上,特别是在故宫周边的环境提升,天坛周边的环境提升,将来争取让这些古建筑四周都形成一些完整的绿化带,形成一种完整的人为氛围,让人们参观这些典型的古建筑以后,在周边也能享受到北京的传统文化,所以这是东城区今年的主要工作。另外恢复很多历史文化的景观,初步想复建左安门角楼,重塑外城的护城河标志性的建筑,现在不知道外城和左安门角楼的概念,我们在东南二环上形成历史发展,使得北京人有一个骄傲,进了这儿就进了北京城了,北京城原来在这些地方都有一些标志性建筑,我们恢复一下,让大家重温一下历史。
  主持人:关于左安门角楼的恢复工作现在开始启动了吗?
  徐熙:启动了,专家正在审核讨论,因为这个涉及古迹的恢复,专家得论证角楼的位置在哪儿,当时是什么特点,我们把历史照片翻出来,专家认可,会很快的启动这项工作。
  主持人:如果说我们在恢复过程中,发现这个地方恢复会占用原有的交通要道的话,会怎么平衡这种关系?
  徐熙:我们如果占用一些交通要道,一个是让交通要道穿城而过,再一个是让它绕道,我们跟交通部门也在设计,不会影响大家的交通出行。
  主持人:整个恢复工作预计在什么时候完成?
  徐熙:这五年期间。这是第二项工作。第三,分类指导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像有的是传统居住型的,有的是首都职能型的,有的是首都发展型的,我们采取分门别类的保护办法,有的是中央单位的,有的是市属单位的,有的是区里部门的,我们跟相关部门结合,做了很多的保护工作。还有是把文化产业链发展起来,大家知道北京的东城区有一个南新仓粮库是700年前建的粮库,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最好的粮食运到这个粮库保存,我们现在把粮库进行了改造,在那里,原代的粮库和牡丹亭放在一起,这就是文化,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结合起来,物质文化遗产是存在的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这个昆曲,这两个有机结合,在人们休闲之余更加感觉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
  主持人:就第一点来说,在我印象中,您大概是两次或者是三次提到中轴路的工作,全长7.8公里,如果贯穿起来的话,需要做一些什么样工作,包括中轴线的申遗也是比较关注的点,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是怎么样的实施步骤?我也了解到,现在我们看中轴是断着的,要贯穿起来的话,从地理上打通还是其他的方式让它形成一条链?
  徐熙:老北京人都有一个想尝试的想法,尝试什么?作为老北京人能不能从永定门走到钟鼓楼,这7.8公里要走下来的北京人会认为是北京人的骄傲。因为北京中轴线是历史上各个城市唯一保存下来一条中轴线,这么长,这么对称,有这么多古迹,这么有内涵,这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原来可能走下来不太可能,最近很多北京市民发现是可能的。特别是前门大街改造成步行街以后,把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因为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在前门大街两侧开辟了一些交通通道,使得前门这条中轴线真变成一条“玉路”了,这个“玉”是皇帝走路,古代皇帝祭天从故宫出来,通过天门大街到天坛去祭天,把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概念,人文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给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中轴线通过前门,市民会对于中轴线寄予很高的期望,就是真正能走下来,什么时候能完整的走下来。现在南部我们想把当当车南延,现在当当车是从前门到珠市口,将来通过市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开到永定门。这样从永定门到前门就可以坐着当当车,50年代北京的感觉,或者是再往前北京的感觉来体会北京的文化,看看周边。南部天坛周边市里也在进行环境整治,大家知道天坛医院要搬迁,天坛要逐步的把周边的建筑恢复成绿地,使得坛墙更加威武,一看更加辉煌,苍松翠柏更加体现文化的演艺。中部是天安门广场,故宫,市里建立一个环形的故宫的公共交通车,市民可以坐这个公交车就可以体会到北京。再有是钟鼓楼这条街。西城在西部打造了一个什刹海,东城在东部打造了一个玉河,我也希望玉河这两条建好了,希望广大的网友看一看玉河,跟什刹海对称,过了后门桥就是玉河,沿着小溪周边恢复了一些古建筑,看一看老北京的河道,看一看“水淹北京城”的景色。当时古代有一句话是“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火烧潭柘寺”说的是潭柘寺的香火特别旺,香火把潭柘寺这几个字都熏黑了,“水淹北京城”是后门桥底下有北京城那几个字,北京夏季的水特别丰满,水能淹到这几个字,体现了北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丰足,所以玉河恢复大家要看一看。今年东城区下大力量,准备把钟鼓楼广场恢复了,市里已经立项了,在鼓楼和钟楼之间形成一个广场,你在那里体会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也是一个优势。最近我到加拿大,几个城市是在不同的时区,到一个城市得对表,而在中国幅员900多平方公里,都是北京时间,那么北京时间在哪儿?我们能不能用钟鼓楼的概念树立起北京时间的理念,这对北京人也是一种骄傲。
  主持人:也是北京符号的象征。
  徐熙:对,另外周边的国子监、雍和宫都在重点的环境整治,将来走这儿的既会感觉轻松,又会沉重。轻松因为距离不远,周边有很多的小吃店随时休息,随时吃口饭,沉重是感觉到北京城的历史,北京城的历史比世界任何城市的历史都长,感受中轴线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这个中轴线可能是一个期待,也希望网民、市民多提建议,现在是一点一点的穿珍珠似的,一个个擦亮,可能各个诉求也不一样,因为北京的历史太长,同样的前门大街,是恢复成元朝的形象还是明朝的形象,现在基本上恢复到明国初期,按那个时期恢复的。所以很多网民朋友上网也跟我们讨论,说这个地原本是那样的,我说你提供的资料是对的,但是我们是按明国初期恢复的,可能跟你的资料有点出入。
  主持人:有出入并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多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不是说谁的对,谁的不对,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平台,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徐熙:像鲜鱼口这条街可能要加宽,适当的进行了一些尺度深的改造,大家也多理解,同时也多提建议,怎么样保护的更好。
  主持人:谢谢您。接下来还是看调查,调查中问到网友未来20年空间的布局上北京东城将呈现出“一轴两带五区”的面貌,您是否知道这个含义?投票情况是30%的网友表示知道一些,47.6%的网友表示并不知道,还有2.4%的网友表示比较清楚。看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我想并不是特别乐观或者并不是特别满意,既然我们提出也样一个“一轴两带五区”的目标是希望大家都能知道的,徐区长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熙:“一轴两带五区”是广泛的征求了东城区驻区企业和市民,和东城区的各部门和市里的规划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了这么一个发展的纽带。这个发展的纽带,大家知道,定义一个区域规划必须要突出几个点,大家广泛讨论,东城这20年大家认可的就是一轴两带五个区,一轴就是皇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轴,人家说两区合并,最大的优势是7.8公里的中轴线绝大部分在东城,又是北京的标志和象征,东城区的历史责任落到了我们这拨人身上,一定借助这个优势把这个一轴带动起来,文化特色打造出来。两带是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带,因为东城区还要提供更多的市民服务,还要提供一个发展,而且为本区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发展的点在哪儿?这两个带是王府井的商业发展带和东二环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商业发展带是一个大概念,南延可以到祈年大街,北面可以到隆福寺,隆福寺交通位置非常好,现在三条地铁线六号线、八号线和已开通的五号线,所以我们现在的王府井是中端,还有一个是南端是祈年大街,现在两区以后,利用我们的商业优势把它扩大,形成一个完整的王府井的商业发展带。
  主持人:尽管都是商业带,但是不是定位各自有所不同?
  徐熙:对,北边的隆福寺定义为文化发展区,一个是演艺的场所,一个是国际的大的拍卖市场会在这里,同时这块跟歌华大厦,雍和园,人艺比较近,王府井大家知道是一个高端商业区,特别是金宝街,这两年进行了王府井国际品牌节,把国际的各大城市的商业街都请来,在金宝街进行表演。还有是南部打造一个特色的商业旅游区,南部现在有一个北京礼物的旗舰店,将来网友可以参观一下,那里北京究竟什么特色,北京人送给外地人,送给国外友人拿什么送,什么可以代表北京的质量和品质,所以我们想把这个发展带结合商业发展打造这么一个商业旅游带,特别是天坛在今年十一黄金周统计,游客的日游量有一天是最高的,旅游最密集,人们来了,敬天敬地,外国人到国内来,和中国人到北京,都要去祭天,都会去天坛,所以我们形成一个旅游的发展带。还有一个商业带是东二环,有很多大的企业,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几大旅游的集团,中国电信,中国几大的品牌企业,500强的若干企业也都在东二环。围绕这些企业,现在有很多中介组织,评估组织,金融组织都纷纷在东二环进驻,为什么?围绕大企业要打一张牌,特别是大家知道要打造绿色这张牌,中石油,中海油等等五大企业都聚集在东二环,另外国家的碳汇转换指标确定的林业部,林业部也在东二环上,其实大环境就是能源消耗企业和国家碳汇的转换企业都在这里。五个区可能不是太好记,是一个新的发展点,东城区委区政府在未来20年在哪些发展点上有新的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是和平里商务新区。和平里是非常宝贵的地方,现在有很多居民在那里居住,但是那里的居住可以说在原来是北京的比较好的居住区,但是现在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那里居住房大量是五六十年代建的,有第二次开发的功能,将来要开发发展,这些居民要给他一个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同时这些房屋将来要升高,因为在北二环以里不可能盖高楼,只能在二环以外,北部就是和平里,涉及到五六十年代的房子的开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也在制定规划,使居民能改善条件,使这里的经济能得到发展,形成一个连接左右总部的经济发展带,把东二环扩大。第二个是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沿着北二环的两边,一个是北二环有一个光线传媒,作为一个文化市场的平台,大家都在借助它个平台搞演出,搞发展,搞创意,而且是一个新文化领域。另外在雍和大厦里面有一个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版权是谁要出版了,有一些文化作品,你到这里可以申请到文化的版权保护,形成专利,有一个中文在线的企业,你在网上可以借阅小说,一个月以后还要还,还要有自动销毁的功能,既有网上浏览,又有版权所有,把这几点结合了。
  主持人:我感觉还并不是我理解的以雍和宫为切入点,更多的是打文化创意牌。
  徐熙:对,这里有好多的院落也在搞文化的创意,这些点网民、市民可以骑着自行车到这里看一看,既有歌华大厦,雍和大厦,也有背后的小四合院的文化创意。
  第三是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我们对前门给它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历史文化的展示,这个作为历史文化展示,我们前期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一个是把前门大街进行整治,人员进行疏解,商业氛围也没让它特别浓厚,形成传统老字号,传统文化的集聚区,我们想做大做强。例如前门大街的东部也在进行这些整治,整治完了也形成历史文化的展示区。
  第四是龙潭体育产业园区。大家知道龙潭湖是一个非常有待开发的地区,特别是原来有一个游乐园,现在合同到期腾出一块地,周边有很多的平房,我们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特地资源,更重要的是国家体委在那里。那里有一个体育馆,有一个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是体育馆,可以参观一下我们国家的第一块金牌,第一个冠军,所有的资料都在那里珍稀着。把这些体育资源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大家对体育的认知非常高,而且体育是世界的,谁来了,用体育的语言,一看背心不用解释就知道是哪个队的队服,我们想扩大,借助国家体育局的优势环境,我们再提供一些区域环境,创造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园区。
  最后一个是永外现代商贸区。通过永定门往南,原来是破破烂烂的,近几年我们改造,在那里有一个百荣世贸,现在的商业氛围非常浓厚了。现在又有一个机遇,南城从市里和国家要有开发的大计划,因为北部开发的比较多了,这几年都在南城开发。我们想把这个商业提升,原来的商业传统比较多,批发比较多,我们想提升形成永外商贸区。这就是一轴两带五个区。
  主持人:我们还是以前门大街举例,改造之后尽管变漂亮了,但是也去了一些游客,尤其是老北京的游客,洋品牌的进驻挤占了老字号的空间,还有说尽管漂亮了,但是更多的内在韵味没了。市民的这种观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您觉得前门的改造是不是有一些欠缺的地方?
  徐熙:前门大街的改造历来是媒体和市民关注的,话说回来,也只有这个历史文化区改造的程度非常大,整个推倒了一片建成了一片,大家的结果是建完了怎么样,人们的认知度怎么样,所以网民市民对前门大街的议论最多。我也是我们欣慰的,我们有这么一个点大家这么关注,说明我们干的是有成绩的,是人们的关注点,不动肯定是不成的。所以前门大街恢复我们完成了前门大街,台湾会馆和一些保护院落的修缮。我们干了四件事,一个是把前门大街的步行街建成了,第二个是修缮了台湾会馆,还有一个是鲜鱼口,有传统的小吃也吸引了很多的市民。还有是围绕这些大街改造过程中,凡是有一些保护价值的院落都没有拆,都进行了修饰保护起来了。你看街面上是比较高的建筑,但是后面有很多的院落还保护着,你进去可以品尝到北京原来四合院和小胡同的概念。前门大街改造投资130个亿,很多居民也为这个做出了贡献,疏解出的居民是1.7万户,企业是534家,这个力度大家可以想一想是非常大的,有这么大的活力,市民和企业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所以这一块资金链也非常大。前门工程包括这么几个时间点,一个是2008年为了奥运会的开幕,8月7日启动了前门大街的盛装亮相,再一个结点是今年的5月8日鲜鱼口的饮食一条街开张,这对北京市民是非常有振动力的。北京人都到哪里吃一碗烤肉记的烤肉,去吃便宜坊的烤鸭,便宜坊和全聚德不一样,大家可以对比品尝一下,你看特别是刚开张那几天,好多人端着碗在街头吃,端着炒肝吃,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前门大街走一走,真觉得很震撼,因为找到了感觉。而且今年中国老字号商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老字号商业街。所以你刚才说的确实有一个价格问题和商业的接受氛围的问题,考虑到这些点,东城区每年拨专款一千万专门为老字号服务,近两年累计拨了六千万使得他们入住这些街,开始这些商业户有很多的压力,这么好的房子,炒肝只卖十块钱,多长时间能收回本钱,随着商业氛围浓厚,环境好了,形成一个自然的氛围。
  主持人:您提到前门大街的改造过程中有一些人口疏散的工作,整个东城来说,我们早就提出来人口疏解的概念包括一些具体的措施,所以这里我想问您几个问题,我们对于人口疏解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虑的出发点,包括对于人口疏解的目标是到多少合适?
  徐熙:人口疏解这个词汇提出来是截然相反的两方面的概念,一部分人会说人口疏解好,北京城内的居住条件太差了,太挤了,还有一部分人说疏解是不是又想搬谁,或者是又想拆迁谁,所以网民跟我讨论的题目无疑是这么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是坚决支持的,一部分人是心理打鼓的。所以我解释一下疏解的概念,现在东城区41平方公里,住的91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5万人,把天坛、故宫、龙潭湖、地坛、商业区抛出去,这样一平方公里得多少人,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我们的环境,住房困难全汇集于一体,例如有的胡同就一个公厕,早上起来排大队,我们说可以修建一个公厕,但是没地修,所以不疏解人口,这个厕所没地盖。一个是煤改电,把烧煤的取暖改成电,有利于环境的提升,居民生活的提升,但是变电箱没地放。所以有纸质媒体采访我说究竟要拆谁,我说你先去两个院落,我举的是鼓楼东大街的92号院,看完了再交流人口疏解的问题,这个院落30间房,居住的回廊也搭了棚,没有四合院的概念。这儿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的幸福指数肯定不高,因为环境不好,这里必须疏解出去,因为这个院落查了查原名清的历史是一个王爷一家人住的是现在是30户人家,所以政府考虑把这个院落要能搬出去三分之二的人,要能剩下十户,棚子不用搭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得采取这种疏解稀释的办法,我们的公共服务公厕、变电箱落地才能跟上。
  主持人:有地了,公共设施才能配套。所以我理解我们前期沟通的时候,对于最终实现东城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如果倒逼的话,需要人口先疏散开,才能启动四合院的保护,要想人口疏解开的话,肯定是在近郊或者是卫星城的配套设施得跟上,得让这些人有地住,才能疏。
  徐熙:网民朋友肯定关注,疏解出多少万人才合适,你疏解出的人怎么愿意马上就走,实际上你问我的是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疏解出多少人,理想的话是疏解出去相对就是像刚才说的四合院里面本来住一户王爷的院落住了30户人家,我疏解出三分之二才能保证基本需求,所以一个院落我给大家的概念就是三分之二,只有住到十户人中,居住的尊严相对才能保证。北京人愿意跟孩子住在一块儿,所以这些基本的条件才能改善。咱不回答疏解出多少人,这让历史慢慢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十二五”期间计划或者是市里给我们的任务是疏解出十万人,现在市政府非常果断在朝阳通州找了几块地,要盖两万三千套房子,所以今年已经给我们的指标是两万三,“十二五”期间还会给我们。这样就回答你的第三个问题,也是市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愿意走。这回的整体疏解不是政府让谁搬,而是通过改善环境,尽量让市民主动的享受政府给予的福利政策,这个政策就是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使得我们一方面改善他的条件,另外一方面使得城市环境整体有一个重大的改观,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主持人:这两万三千套房子是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时候能全部建成让这些人住进去?
  徐熙:“十二五”期间,要按现在的周期大体上得三年。
  主持人:即使有房子,但是配套没有跟上,如果没有教育,没有医疗,没有养老,很少有人愿意搬出去,我们知道东城区的资源太丰厚了,你搬出去了,这些配套没跟上,看病还得回来,还得堵,这些怎么办?
  徐熙:这是市民和网民关心的也是顾虑最多的,顾虑多无外乎有两点,第一点感受到北京胡同文化这种自由、包容,邻里和谐的氛围。第二是东城的教育、医疗这些资源太好了。怎么样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准备把我们的社会服务也跟上,搬到这里的小区,社会的公共服务也要建立起来,社区的管理也要服务起来。例如现在弘善这个区基本上是都是一个区的搬迁居民,这块的社会服务仍然是原崇文区现在东城区的社会服务工作者在这里提供。
  主持人:像这种人先住进去还是说先把这些服务建好了?
  徐熙:例如现在我们跟朝阳区、通州区签订的协议,准备迁入那里20所幼儿园,16所小学,10所小学,特别是中小学我们想把光明小学,史家小学建立一些分校,中学也把二中、五中的传统中学用上,使得他们在那里也是享受的是原东城区的教育资源,使得那里腾出一些教育的校舍,学校的用地,我们单独在那里提供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市里现在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市里也准备把一些大医院进行外迁,像天坛医院,同仁医院也要在亦庄建分院,逐步的这些教育资源也会往这些卫星城疏解,卫生资源是区属管理,我们主动的先把教育资源疏解,卫生资源我们跟市里相关部门配合,社会服务主动的跟上,所以我们想让将来这些定向的安置房建好了,很多的居民是愿意去,特别是居民原来担心的交通问题,现在最后北京地铁线的扩容,慢慢这些地方都会通轨道交通,使得这些居住条件有改善,市民的公共服务也能享受到,环境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居民的住房改善,这两个能相得益彰,共融。我们定向安置房盖好了再考虑这些搬迁的任务。
  主持人:再考虑从哪个地方外迁。实际上这也回答了网友“小小”问到的东城外迁的计划是从哪个区先进行。包括网友问到永外宝华里原来是房改和危改,另外网友问到永外商贸区的建设,十年还没有搬迁完,政府有什么样的措施。另外网友问到望坛地区,年初的时候区长说过拆迁启动工作,但是现在还没有动,现在能不能有一个确切的消息。实际上这些都是等外围的安置房建好了才启动。
  徐熙:也不是,我说的朝阳通州是启动新的安置工作,宝华里和望坛是原来启动的工作,这分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逐步的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把原来的这些对接安置房,可有一些对接安置房不满意,质量不好或者是有问题,把这些工作衔接好。还有一个是原来有一个回迁的政策,这儿有一个楼,居民住的条件不好,把这个院落都搬走,在这里再盖个楼再搬回来,现在居民的想法不一样,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搬走了,说我先走,政府好好盖房,我过两年再回来。现在还有三分之一不愿意搬,说平房挺好的,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利益或者是由于政策不太接受,不愿意走,这方面存在一些回迁不了的原因,我们正在积极的协调这件事。一个是把我们的资源,现有的经济适用房等等怎么充分利用,让走的居民也能改善居住条件,不走的人的权益看怎么也能相互的衔接,实际上这个主要是各方的诉求不一样,关心这问题的居民,我们主管城建的区长会针对具体的情况会给予更明确的答案。
  主持人:说到人口疏散,最终的目标是希望更好的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这里我想再跟您探讨一个问题,对于外迁出去的人口留下来的这样一些平房,或者是我们要把它改造成四合院,或者是保持风貌,最终是否要推向市场?这里会有一个特别大的担心,以后你的东城会不会沦为一个富人区,对保护的四合院我们将会怎么利用,因为我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四合院,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是否要变成私产或者是什么样的模式?
  徐熙:历史文化四合院是一个发展过程,在民国以前,那时候四合院就是你所说的一个王爷住的院子,就是一户人所有,解放以后,我们把这些都让劳动人民集中居住了,可能一个院住着30户人,我们现在的四合院,如果还住一户人,可能跟我们现代人理解的北京四合院又不一样,大部分五六十岁年龄过来的人,觉得北京四合院应该有一个光膀子的大爷,有串门的大妈,有跳皮筋的小姑娘,所以大家讨论四合院恢复成什么样的争议。这个涉及到历史结点,恢复到民国一户的四合院,还是恢复到五六十年代邻里融洽,相对居住比较宽松,当时人们对居住条件相对不那么高的结点上。我个人的观点是四合院是人类文化的共同保护的遗产,随着发展可以所有,但是必须有义务,必须要保护,这个保护要维修修复,把回廊要腾空,形成四合院的格局,四合院有的花池这些概念得存在,这里政府和所有者之间要有一个共同保护四合院的义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四合院的所有者得定期对人开放,因为大家到北京来的外国友人会非常关注四合院,他就想进四合院看看,可是你说这是私宅,这又发生矛盾,因为在北京的地图上标出了410多处的挂牌保护的四合院,人家来了要到这里看看,你说私宅,这就又形成一个矛盾。所以我也希望网友、市民同志们一块儿关注这个问题,将来应该形成北京四合院特殊的法规或者是一个保护的制度,可能又跟我们的财产所有有矛盾,跟文化保护有衔接,可能又跟市民的认识有一些冲突,所以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四合院的发展越来越健康,四合院不见得非得政府所有,也可以推向市场,但是所有者一定有义务修缮保护,一定有义务向全人类推荐四合院,谁住四合院是我的骄傲,说请您来参观,说这是谁在这儿住过的四合院,这样就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就是所有者、参观者、管理者几方面利益衔接的很好的关系。
  主持人:可能还是得从法制的程度去立法。
  徐熙:对,网友们肯定也有法律专家,请法律专家也来帮我们解决这个困扰的问题,有很多人想拥有,拥有完了跟参观者的诉求形成矛盾,这几个利益的矛盾点在那儿,通过一些法规制度的完善能形成一个有利的连接。
  主持人:您是老北京人吗?
  徐熙:对,我是老北京人,我曾经在宣武区和西城区都居住过。
  主持人:您对北京的胡同文化是深有感情的,但是现在有一个情况,在北京现代化都市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些胡同,有一些房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成片成区的倒下去,在旧城改造中拆是普遍的做法,但是我们不忍心看到在起重机的铁爪之下看到这种毁灭,这种做法确实是让我们的专家、学者,还有我们的胡同保护者痛心疾首,他们也在不同场合进行呼吁。但是一方面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别说一说城市的发展就永远以拆为代价,对这一块您是怎么看的?
  徐熙: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第一,在历史文化城区从北京的整体规划上是不让你起高楼的,所以说现在你要想利用这块搞经济开发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保护的。但是保护完了,原建筑确实有一部分破烂不堪了,拆这个字可能现在当一个贬义词了,好像拆就是贬义,但却是也有一些院落是危险的,或者说没有什么保护价值的,但是也有很多院落有保护价值,就不能拆,所以说现在不拆的思想我觉得占据了上风,不光是网民、市民觉得不拆,政府也觉得不拆。如果要拆了重建就不是东城区了。我经常开玩笑,我说通州也可以盖一条胡同宣称这是南锣,但是就不如我的南锣,我的南锣是保存下来的,所以我们最大的区别是有传统的东西。所以现在看来保护已经成为了共识,尽量的不拆也形成了共识。所以这一点市民网民通过政府近几年的工作也可以看到,特别是在东城区的区域内,很少见到拆的,都在保护,都在复建。特别是去年东城区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委员会,由区领导直接担任委员会的成员,所有的整治成员都由委员会审核,聘请了八位国内顶级的专家做委员会的顾问,我们采取两个四八个一三个十的概念。两个四第一个是四位一体,保护风貌,改善民生,疏解人口,发展产业为一体,不单独强调一方面,所以环境保护的方法也强调改善民生,大家的居住条件也得改善。第二个是百分之百的忠诚态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百分之百的保护有价值的文物和建筑,百分之百的保护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分之百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胡同,还有实施八个一,组建机构定成员,我们设立一个亿的专项资金,主要是工作层面。还有今年推进了三个十,一个是推进了十大保护项目,钟鼓楼的环境整治,玉河的环境修缮,明年可能就基本完工了。第二个是推进十项文物的修缮工作。主要今年对钟楼等十项进行了修缮,还有是推进了十项的会馆进行修缮。所以东城区整体上是保护恢复上做工作,特别是“十二五”把保护恢复作为东城区的文化的主旨思想。
  主持人:网友说,支持徐区长,就应该有胡同经验的人来抓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这样才有历史经验,这样大家才知道对胡同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再来看大家对东城的保障房和对接安置房也是关心的,加上原来的崇文区的保障房的申请者,一共有多少,我们能提供多少房子?
  徐熙:截止到10月14日廉租房申请6074户,发放廉租补贴1.66亿元,1800户廉租房家庭入住,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是13084户,配售3581户,限价房申请是14695户,签约配售5542户,这项工作进展比较快,确实有一部分居民还需要稍微耐心等待一下,我们也积极努力。2011年,我区已完成2080户的限价商品住房,874户的经济适用房,1800的廉租房的配售配租工作,十一前有1180套限价商品房完成摇号,将于近期组织选房。这些工作随着市里给我们在朝阳、通州的地,会在三两年内有一些大的举措,使得居民更早的改善住房条件。
  主持人:我们说的限价房包括经济适用房是不包括2.3万套的对接安置房里面的,但是地点选择都是一样的,会有不同的房源提供给大家?
  徐熙:对。
  主持人:不管是定向安置房还是两限房还是经济适用房,都得公共设施配套之后才能让居民大批的入住进来。
  徐熙:这个案例可以参观东城区在朝阳区南二环建的弘善小区,基本上是前门的搬迁居民,整个是原崇文区提供的良好的公共服务,所以这里的居民相对讲一个是居住的环境都还是原来的人,交流起来容易,没有陌生感,还有是公共的服务是原来的公共服务,也比较优质,社会管理工作也跟得上,这些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主持人:还有最后两个问题,我们把焦点放在停车难的问题,东城胡同停车难是大家头疼的问题,我们在缓解东城的停车难上面有什么样的做法和措施,包括大家说的立体停车楼的建设和停车位的配建,包括政府应该投资到什么样的程度上面?
  徐熙:网友同志们可能也有一部分在镜头前的是原来住胡同的同志,我也是在胡同长大的,胡同的机理是什么,现在非要让四个轮子的车要开进去还要停进去,确实是矛盾点,确实是需求供给矛盾越来越发展的极端化。但是作为政府,不会看着这个问题不解决,是要逐步的解决。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我可以幸运的告诉大家,东城区41平方公里的地下有41公里的地铁线在那里,每500米就有一个地铁,41平方公里大家知道多大,可能不搞数字的同志不知道,直径不足7公里的区域,一脚油门可能三分钟就过去了,在这个区域里,九条地铁线,未来“十二五”要建好的六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十四号线,所以鼓励市民低碳出行。有的网友说了,不能放着问题不说,所以我们也在考虑考虑停车难的问题,一个我们是建立体的停车场,现在在车辇店胡同准备建一个立体停车场,另外推行地下交通共享,另外发展地下的商城,地下的一些交通设施,例如我们隆福寺规划的时候,重点强调地下,杨柳荫书记去东京考察的时候,到了地下一看,原来看人们都在地下,行在地下,吃在地下,购在地下,玩在地下,所以我们东城区像东直门交通枢纽和王府井一些结点,隆福寺的发展都重点强调地下,隆福寺六号线,八号线,五号线全在那儿,最好换车别上来了,想看电影地下就有了,想吃肯德基、麦当劳地下就有了,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还有一个停车位,大家走东城的胡同会发现一个感觉,是单行单停,这事情政府也得罪一些市民,不这样没办法,这样的话可以行车也可以停车,所以我们贴一个标这口只能由东向西,但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以政府一个是扩大车位,今年我们现在已经扩大了1761个车位,这个车位比我们年初计划1500已经超额完成了,但是跟居民拥有的车辆比肯定是很小的一个数字,甚至1500居民见都见不着,政府能做的一个是扩大车位,一个是把现在公共的资源商业设施还有一些企业、单位的公共资源利用上,第三是单停单行,第四是解决一些立体停车场,所以政府在逐步的缓解,随着人口稀释,系数稍微降低下来,政府再跟进一些,我相信这个矛盾在“十二五”会缓解一些。
  主持人:您一开始介绍东城区有很多的政府资源,对于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我们也呼吁政府部门能提供一些停车位,开放一些停车位,附近的居民下了班之后是不是可以晚上停在政府的周边办公区域里面,这样也可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交流,因为交流的既有网民,有市里的单位,有中央单位的,有机关的,有企业的,所以我们把这些资源都充分利用上,其实就是潜在的资源也还有,怎么打破界限,政府也在积极的搭建平台,近期围绕交通的问题,专门跟驻区单位进行结合,把资源跟周边居民共同利用上,现在也有的单位在利用。
  主持人:政府起码可以先起到带头的作用。网友说,最后请呼吁东城区的政府和官员像徐区长一样说实话,讲实情。关于保障房的问题,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节目的最后还是请徐区长对在线网友说几句心里话。
  徐熙:非常感谢首都之窗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现在政府的工作,跟网民和市民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面对的诉求群体非常多,各种诉求群体反映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只有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经常沟通,便于我们对网民、市民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我刚才跟主持人在底下开玩笑,说政府有很多的难处,就想通过这个平台跟市民说,例如有的市民说我家门口的厕所非常紧张,我真想修这个厕所,政府也安排了资金,但是盖在谁家门口谁都不愿意,但是年底没完成,我还得向人代会解释为什么没完成,这些问题说实话我们必须建立这么一个沟通平台,使得网民市民知道,要修建厕所必须得有一些人员疏解,有一些人员搬迁,或者有一些人相对离得近一些。这样的话,我们建立么一个平台,经常沟通,经常交流,使得大家政府想的,市民想的,还有各方面诉求群体利益不同的想的,大家在一个平台上沟通,沟通是最主要的,政府的工作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市民需求的解决,全都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现在很难想出一个十全十美,政府一说就是一个完美的政策,所以民主的决策过程越来越需要,所以这个平台对我们太重要,希望市民朋友更多的关心东城发展,更多的通过网络对东城政府提建议,这个建议更多是建设性的建议,当然适当的骂两声也可以,我们最好是在交流、沟通,我们确实在工作过程中肯定有一些利益群求的诉求达不到,或者是盖公厕在谁家门口都有意见,这样请网民市民多理解,提前把情况多反映,建立起沟通渠道尽量让更多的人满意政府工作,接受政府工作,或者说对政府工作提出更具体和直接的建议,使得东城区的区域发展更和谐,更美好,真正成为文化核心区和世界发展区。祝网民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您。感谢东城区委区政府做客直播间,也感谢网民朋友的参与,平等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批评也是希望我们做得更好的,但是宣泄的谩骂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承办&版权所有
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
创意制作&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京IPC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想照我前行1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