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能力测试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地理部分)
<font COLOR="#FF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1.B&&&2.A&&&3.D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 A &#9312;地&
B& &#9313;地& C &#9314;
D& &#9315;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4.D&&&5.C
【解析】第4、5题,考查曲线判读和湖泊的作用。从图b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高于乙水文站,并且洪峰在乙之前,说明洪水从甲流到乙被湖泊分流了,故第四题选D&(
&#9315;地 ),第5题选C
(湖泊分流&)。&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4题&#9312;&#9313;&#9314;题题
读图2 ,完成6~7题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答案】A&&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大致同纬度,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7.&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比例尺中国流域(区域)经纬网(秦淮线:32°N到34°N之间)等相关定位及气候地形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故选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本题要了解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的经纬度,如秦岭(32°~34°N、100°~112°E&)
、巫山(30°N~32°N),南岭(24°N~26°N,110°~116°E)等。
&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答案】8.C&&&9.B
【解析】第8、9题考查曲线判读、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T1到T2剩余劳动力大减,人均工资猛增,—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故第9题选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气温。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B.23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B.310米&&&
C.360米&&&&
【答案】10.D&&11.C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第10题,因为山峰周边的等高线为500米(等高距为100),故推出Q西侧的等高线为400米,所以该题选D(420米)。(如下图)
第11题,瀑布落差为72,即瀑布海拔在228--300之间,桥的海拔在200--228之间,山峰580,相减,落差为352-380之间。故该题选C(360米)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等值线(等高线)图判断应用。
【商榷】这组等高线题的亮点是由河流信息确定了河两岸等高线的对称规律,由瀑布高差确定了河流的海拔高度范围。但出题者却忽略了特殊等高线这个重要问题,这组等高线如果确定为下图,则两题的答案都有问题了:图示中没有完整画出Q点、山峰周围的等高线,也没有文字说明,出现了答案不能确定的问题。
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解析】(1)“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供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
(2)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第(3)问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意(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9333; 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9334;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题题题题题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1.B&&&2.A&&&3.D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 A &#9312;地&
B& &#9313;地& C &#9314;
D& &#9315;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4.D&&&5.C
【解析】第4、5题,考查曲线判读和湖泊的作用。从图b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高于乙水文站,并且洪峰在乙之前,说明洪水从甲流到乙被湖泊分流了,故第四题选D&(
&#9315;地 ),第5题选C
(湖泊分流&)。&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4题&#9312;&#9313;&#9314;题题
读图2 ,完成6~7题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答案】A&&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大致同纬度,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7.&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比例尺中国流域(区域)经纬网(秦淮线:32°N到34°N之间)等相关定位及气候地形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故选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本题要了解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的经纬度,如秦岭(32°~34°N、100°~112°E&)
、巫山(30°N~32°N),南岭(24°N~26°N,110°~116°E)等。
&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答案】8.C&&&9.B
【解析】第8、9题考查曲线判读、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T1到T2剩余劳动力大减,人均工资猛增,—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故第9题选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气温。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B.23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B.310米&&&
C.360米&&&&
【答案】10.D&&11.C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第10题,因为山峰周边的等高线为500米(等高距为100),故推出Q西侧的等高线为400米,所以该题选D(420米)。(如下图)
第11题,瀑布落差为72,即瀑布海拔在228--300之间,桥的海拔在200--228之间,山峰580,相减,落差为352-380之间。故该题选C(360米)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等值线(等高线)图判断应用。
【商榷】这组等高线题的亮点是由河流信息确定了河两岸等高线的对称规律,由瀑布高差确定了河流的海拔高度范围。但出题者却忽略了特殊等高线这个重要问题,这组等高线如果确定为下图,则两题的答案都有问题了:图示中没有完整画出Q点、山峰周围的等高线,也没有文字说明,出现了答案不能确定的问题。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9312;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9313;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9314;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9315;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9312;&#9313;
B.&#9313;&#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货币—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以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9312;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所以&#9314;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9313;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9315;。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13-14题。
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
&#9312;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9313;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9314;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9315;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调节及其弊端;以及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理论对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从政府的角度所示因为政府有这样的职能&#9314;,而不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9315;;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而带来的经济危机&#9312;,而不是具有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配置&#9313;。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4.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9312;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9313;开拓国际市场
&#9314;加速资本周转
&#9315;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9312;&#9313;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企业与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对外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9313;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9315;;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9312;和资金周转&#9314;”方面的目的。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5.2011年11月,美国发起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12年1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是因为
A.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
B.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需要其提供就业岗位
C.美国需要通过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擦能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D.美国的新能源产业能过剩,不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相关产品
【答案】:A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有关理论对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美国之所以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还是为了支持本国的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A。选项B中心能源产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选项C和&D对事实的判断都是不正确的。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9312;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9313;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9314;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9315;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以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公民的权利的相关理论对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的意义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该市采取这样的措施,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从一个侧面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9312;,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9314;,因为外来人口中,来自农村的居多。但这一举措不会消除差距&#9313;,也不会减少管理支出&#9315;。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7.近年来,公共外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了以“对话、合作、共赢————中国与世界”为议题的第六次“21世纪论坛”。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政协外事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书面发言,部分委员还提交了相关提案。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A.创新了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
B.履行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职能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答案】:D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以全国政协围绕公共外交进行的各项活动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相关理论对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全国政协的相关活动,既没有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和途径A,又不是作为国家机关履行职权和职能BC,只是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在公共外交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D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9312;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9313;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9314;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9315;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当代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加强相关的服务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理论对此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加强相关的服务的现象一方面说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9312;,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相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9314;;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9313;和我国的国际法律地位高的论断&#9315;。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9312;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9313;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9314;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9315;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9312;&#9314;&&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以《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意识的相关理论对“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当代怎样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国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9312;,但不会不犯错误&#9313;;“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我国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9315;,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9314;。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缺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9312;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931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9314;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9315;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9312;&#9314;& B.&#9313;&#9314;
C.&#9312;&#9315;& D.&#9313;&#9315;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汉代的匡衡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理论对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事实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9312;,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9315;。但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不能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9313;&&#9314;。
【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
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9312;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9313;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9314;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9315;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9312;&#9313;&&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答案】:B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理论对澳门的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9312;,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9315;,但这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中西的元素也没有主次之分&#9313;&&#9314;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9312;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9313;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314;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9315;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9312;&#9313;&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4;&#9315;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真理;认识过程。以科学发现对生物和阳光之间的不同关系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的过程和真理的相关理论对这一科学发现进行“描述和阐释”
【解析】: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9313;,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9314;。但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9312;,也不能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9315;。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9312;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9313;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9314;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9315;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9312;&#9315;&& B.&#9313;&#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答案】:C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理论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本身是一种正确的认识&#9313;,而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9315;,而不是因为其和社会存在的先后问题&#9312;以及是不是同步的问题&#9314;
【难度】:本题难度一般。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II卷8页,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解析】(1)“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供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
(2)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第(3)问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意(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9333; 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9334;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题题题题题
38.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
,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答案】:
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
【难度】:本题“描述和阐释”的要求难度一般,“论证和探究”的要求则有一定的难度。
(2)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答案】:
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治疗量;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我国的政府---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作用、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以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相关理论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进行“论证和探究”
【难度】:本题的要求难度较大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12分)
【答案】: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先回答出关于“辩证的否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联系材料,从“批判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做答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3)结合材料,就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答案】:
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论知识对更好的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要注重结合材料,从题目中我国科研人员的做法中概括出相应的哲学方法论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1)主要审题“自然原因”,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空气干燥,有利于文物保护。
(2)结合材料提示“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在自然条件下保护较完好,由于人为原因对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保护该文化遗产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人为方面来考虑。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旅游资源分布和保护措施。
题“”“”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9333;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则为飓风。
(2)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为检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属于较容易题。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御措施。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1)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海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2)由第1问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水资源的利于和保护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长最早的运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