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钻死的时候

《狼牙山五壮士》 - 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中国抗战战争英雄传记。中国导演史文帜代表作。1941年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日伪军以三万人马加飞机、大炮大举进攻,企图围歼八路军主力部队。当日伪军3500人马扑向河北易县的狼牙山时,八路军一个连奉命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其中一名班长与四名战士在阻击、过程中,为不暴露主力部队和百姓转移路径而有意向主峰绝路撤退……面对日伪军的猛烈进攻和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五壮士顽强抵抗、坚守阵地……突围无望即背水一战,弹尽粮绝则跳崖报国。情结和民族气节创造的奇迹和壮举。杀身成仁,浩气长存,纪实逼真,纯朴生动。影片曾影响过至少三代中国少年的成长。李长华、高保成、李力、张怀志、霍德集等主演。
《狼牙山五壮士》 - 剧情介绍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坨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的口号声:
“!”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狼牙山五壮士》 - 演职人员
《狼牙山五壮士》 马保玉………………………………………李长华 葛振林………………………………………高保成 宋学义………………………………………李 力 胡德林………………………………………张怀志 胡福才……………………………………… 团 长………………………………………王 牧 连 长………………………………………万 军 指导员………………………………………白 钢 编剧 邢野
导演 史文帜
《狼牙山五壮士》 - 影评
该片很真实感人,艺术性也很强。 剧中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历史,反映了抗战史上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真实历史。
《狼牙山五壮士》 一、八路军利用了敌人贪战功急于在山地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的心理,步步将敌军三千多人引向狼牙山主峰老军堂之棋盘驮。关键利用一个连伪装八路军一团主力,分散作战一步步将敌高见旅团引向狼牙山。当然电影中隐去了,五壮士所在连其他作战人员的行动,特别突出狼牙山五壮士。这里有多重引敌,很关键。 二、六班将急于战功的敌人粘在棋盘驮,这是一个预设阵地。剧情的关键在于,主力团,游击连,游击班,逐步将敌人引向预设阵地粘住。关键一个精华在“粘”字,使得敌人旅团长高见欲摆不能,竟然向上司虚报军情,在最后关头不得不继续把一个班判为主力。 事实上由战场情势的发展,日军旅团长高见由包围八路军主力一团开始,到八陆军主力团跳出包围圈,用一个连牵住敌人鼻子走,最后又六班将敌伪三千多人“粘”在狼牙山主峰--老军堂之峰顶棋盘驮。高见骑虎难下,不得不向上司报告围住了八路军指挥部,甚至作出了请求的荒谬判断。 三、棋盘驮为预设阵地,预先高垒了许多巨石。电影中没有反映出这一点。正是有这样的条件,六班五战士,才能创造杀敌几百人的战绩。电影中可能没有实际战场准备充分,垒的石头偏小,且没有滚动设置。但这样大小的石头滚下山去,也可以一个石头砸死几个敌人。如果当时实际战场上有重大几十吨的高山危石,一滚下去擂死几十个上攀爬的敌人也是正常的事。 杀伤杀死鬼子兵的主要武器是石头,而不是。机枪是迷惑敌人的。 许多怀疑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可能是军事知识缺乏,二是可能民族自信心动摇。 虽然,六班五人,仅仅四支汉阳造,一挺歪把子轻机枪,这以足够在这种特定地形条件下伪装主力了。从电影中看,棋盘驮范围很小,地势高危。显然,能够接战的敌人受地形影响必然判断不清楚山顶部队多少。 而且,六班四个战士可以挑出战壕与个别登顶的鬼子拼刺刀。 电影比真实战场环境差很多,就是没有模仿出山间的回音效果。 之所以,历史上狼牙山五壮士能够伪装成主力完成任务,这与山间的回音效果及混响分不开的。电影把这一点采用了配音,反而没有真实地反映当时战场实际。 事实上日军旅团长高见在战场形势急迫之下只有犯这样的错误,或则明知故犯。 由此可见,战争是险在一毫而发千钧,动一毛而迫九牛,非简单逻辑可以测度。 敌高见也非常狡猾,就是利用战场作战人员的避罪心理,刻意请求了日军两架飞机来空袭。这样,高见的上司可以避罪,而有飞机的轰炸,加强了高见对日军司令部的欺骗力。这一点切忌。 显然,飞机都派了并进行了轰炸,如果再说没有抓住八路军主力,那就该切腹自杀了。 这一点,充分证明日军也是互相说假话,谎报军情的,并不是什么铁杆的忠于天皇的军队。 四、这次诱惑敌人到险击阵地,曲线救国的敌伪军赵队长对敌旅团长高见的下意识欺骗,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这是一个中国军民对日作战的总体战。
《狼牙山五壮士》 - 历史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易县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赵英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狼牙山五壮士》 - 五壮士介绍
《狼牙山五壮士》 宋学义(年),沁阳市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升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在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六排六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他同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当夜,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制住。敌人恼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共产党员马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班长马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宋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在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马宝玉()河北蔚县人。自幼父母双亡,以流浪为生。1937年10月,参加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勇猛杀敌,因此而受上级表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六班的班长。1941年8月,华北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4日,日军3000多人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进攻狼牙山一带,并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一团。当夜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一团主力转移外线,仅留七连二、六班在狼牙山牵制敌人。25日拂晓,当敌猛攻狼牙山时,即率二、六班战士接连打退敌人的4次冲锋。至中午,二、六班战士大部奉命撤走后,为确保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与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共五人,开枪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顶峰的山顶绝路,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人的连续冲锋。至弹尽,仅存一手榴弹。继用石块砸敌。当敌迫近,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敌群。随后,率4人走到悬崖边,将所携枪支扔下山崖,并写下同葛振林介绍三名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信。此时,敌已攀上崖顶。即率4人整理好军帽臂章,第一个跃下万丈深谷,壮烈牺牲。时年21岁。葛与3名战士相继跃下。敌军为此壮举惊呆。胡德林、胡福才跃下后亦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崖边树枝挂住, 次日返回部队。后晋察冀一分区召开庆功大会,表彰。“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杨成武代表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宣读嘉奖令。1942年1月,边区政府在棋盘陀峰顶建造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43年该塔曾被日军破坏。1958年重建,至今犹存。
“易县人民将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移葬到(河北省)易县北娄山烈士陵园,并在棋盘坨顶峰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摘自河北省《》第1122页。
()蔚县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1920年10月,马宝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0月26日,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光复蔚县全境。马宝玉在西合营镇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军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1939年他光荣入党,不久后担任班长。从此他更加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
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占领了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破晓时分,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也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太阳已经偏西,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马宝玉便下令“撤!”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盘陀是一绝路。此刻,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5个勇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
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人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五勇士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
五勇士悲壮之举,令一向骄横的“武士道”信徒们个个胆战心惊,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数千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与他们作战的只有5名八路军。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
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在棋盘陀上建立了“三烈士塔”,后毁于日军炮火。1959年3月“三烈士塔”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葛振林()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日,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像日一样。
那个瞬间之后———当他与四位战友从狼牙山主峰棋盘坨一跃而下,命运又给了这个战士64年的时光。
3月25日上午,殡仪馆最大的灵堂三门齐开,人群和花圈还是挤满了院落。在挽幛上,人们可以看到聂力的名字,这位女中将的父亲,正是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狼牙山五壮士”六字,正是司令员当年对英勇下属的断语。
在吊唁人群中,一些须眉皆白、举止整肃的老者引人注目,但更多的男女老少并没有明显的特征。
“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72岁的衡阳市民王焕云说,自己是文盲,过去不知道葛振林是谁,这几天听孙儿讲这是个大英雄,跑过来一看,就相信了。
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在黄茶岭的小院附近,大家对平日称为葛老的这个人有另一种描述。
“不像个英雄,倒是个瘦瘦的干巴老头。”在街角摆擦鞋摊的李云说。这位34岁的妇女来自湖北,她说自己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但葛老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架子,常来问寒问暖,让她心里觉得“蛮舒服的”。
“他常常会问蹬三轮的、卖菜的,家是哪的,收入怎么样,几个娃,上学了吗?”附近卖期刊的老人芦石安回忆说。
“成年都是一身旧军装,戴个黄军帽。”年纪小12岁的芦石安还给葛老起过一个外号:“葛两毛”,因为街上的人都知道,葛老买东西若余几毛钱找零,总说句不要了摆手就走。
“穷人富人,他都很能合得来。”75岁的葛夫人王贵柱说,老伴还是更喜欢穷人和孩子,他喜欢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喜欢穷人就是给钱。
“要饭的就喜欢围着葛老家门口转。”芦石安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贵柱还解释道,葛老就喜欢旧军装,做了一件西服,从来没穿过。戴黄军帽是因为跳崖时碰了头,戴帽子挡挡风。
多年来的每天早晨,黄茶岭的人们会看到这个身着旧军装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警备区拿报纸,一路上敲得地面“铛铛响”,他见了谁都会打招呼,逗会儿乐。邻居们说,可能除了打仗的时候,葛老一辈子都是笑口常开。
“可是现在街上都冷清了,那个爱说笑的老头去了。”芦石安叹了口气。
3月25日上午,81岁的抗日老战士、原衡南县武装部部长宋文坤在老伴搀扶下来到灵堂,向多年的老战友告别。
“我以为他能挺过来的。”宋文坤说,他们夫妇20多天前曾去看望术后的葛振林,当时,喉咙上插着管子的老葛还一边比划一边唱:“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你个摔不死的,这次也没事。”宋老这话曾让两家人开怀大笑。
但此时的葛老已是沉疴难返。169医院三内科主任彭寒林介绍,由于心、肾、肺功能几近衰竭,葛老的气管先后切开了两次。
“但他没有痛苦的样子。”彭寒林说,一般人做气管切开手术,麻醉醒来会非常难受,葛老却总是将笑挂在嘴上。
“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护士们这么称呼他。
“他的顽强是一个老兵与生俱有的。”原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朱旭更愿意这样理解相知64年的葛振林。
1941年,朱旭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负责发放药品,在当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他看到一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的报道,而此报道多年后被修改编入小学课本,定名《》。
“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朱旭记得当时报道如此描述。
另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签署训令,将五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那时候我就知道了有这么五个人,但还未见过老葛。”朱旭说。
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清风店和太原战役,还参加过江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全身六处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
长沙解放时,在湖南省军区政治处军邮办事处任处长的朱旭第一次见到了葛振林,他的第一印象是葛“瘦高瘦高”,并总是笑呵呵的。
抗美援朝归来,葛振林历任湖南省军区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湖南省军区警卫营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
大约在1962年,葛调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正式和朱旭成为同事。
“认真是他的一大特点,他在后勤部负责军装的发放、后勤保障等物资的管理,从来没出过错”,朱旭说。
1966年春,葛振林向衡阳军分区司令部提交申请希望休养,上级考虑到他的伤病,批准了这一请求,当年8月,这位老战士离岗退养,时年49岁。
16年后的1982年,葛振林正式离休,享受待遇。
棋太直,如其人1966年葛振林离岗后,一场政治运动席卷全国。
在衡阳军分区,包括副司令员朱旭在内的一些老干部被造反派叫去谈话,也被揪过帽子。
“他不怕被‘’还主动去找我们。”当年受到影响的邢耀华老人说,别人躲得远远的,葛老却经常去五七干校,给放羊放马的同事战友送饭吃。
老战友之子芦长江回忆,文革期间,时任总后勤部参谋长的何流在他的辖区放羊,葛老就叮嘱他给予关照,“我当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葛老一向喜欢我们,他说的肯定就是对的。”
邢耀华回忆,造反派还曾主动找到,“但老葛没有尾巴可抓,他们就干脆拉他支左,这时他发火了。”
“你们让我造谁的反,老子造小日本的反,造法西斯的反,不是像你们造共产党的反!”邢耀华清楚地记得,葛老当时的这些话,就像炸弹一样在军区炸开了。
此后,面对学生罢课、农民进城、工人停工,葛老总是站出来劝说,你们回去吧,学生不学习干什么,农民不种粮食吃什么,你们工人天天喊口号还怎么生产?
邢耀华老人说,当时在整个衡阳,敢出来教育红卫兵的只有葛老一人,他不怕牵连,也不怕“抓辫子”。
多年之后,两位老人经常在下棋时笑谈这段历史。
“下着下着,怎么卒子没了,原来老葛头给藏起来了。”邢老说,这时,葛老就会大笑起来:“江青过河靠卒子嘛,先给你摘了。”
“水平不高,瘾特大。”
对于老战友的棋技,邢耀华并不恭维,“老葛棋如其人,太直。”
长证实了这个说法,“爷爷开局老是那三步棋,当头炮,跳马,,从来不改。”
(年)、胡福才(年),他们都是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l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这时候,葛振林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副班长。班长是甘肃省人、共产党员马宝玉。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大众文艺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20:02:3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狼牙山五壮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狼牙山五壮士|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7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辞世 英雄故事退出学生课本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辞世 英雄故事退出学生课本
.cn 日12:43 新闻晚报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宋学义(左)、葛振林(右)。新华网供图
  1959年5月,在湖南省长沙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大会上,葛振林为青年们讲战斗故事。新华网供图
  3月21日晚23时,“狼牙山壮士”,“我早就该去找我的战友们了,他们整整等了我70年。”这是葛振林老人在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五位英雄团聚了,但现实是,这个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记者昨日也了解到,《狼牙山五壮士》已被从课本中正式删除。
  “我是伴着这个故事长大的,但现在我的孩子连什么是狼牙山五壮士都不知道。”一位网友发了这样的帖子。
  曾激励一代人成长 五壮士故事退出中小学课本
  “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昨天,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告诉记者,除了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
  “当初选择这篇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考虑的。”徐根荣谈起选择这篇文章的原因时告诉记者,在当时,教材中革命英雄主义占主要成分,“狼牙山五壮士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用尽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搏斗,一步步退到悬崖边,到无路可退,为了不让敌人俘虏,跳崖牺牲,这样的故事在7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当时的课本里,反映长征的故事,比如《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飞夺泸定桥》,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反映解放战争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红岩》、《江姐》,甚至后来反映抗美援朝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在教材里占了主要成分,在那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从小都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这些战争题材的故事有较深刻了解,甚至有些老师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也动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徐根荣告诉记者。
  当时,老师在讲完课后,就立即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学习心得,学生们也都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就符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这些文章也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时期有了新的英雄
  “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徐根荣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另外,《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就差距,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与那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新教材中同样保存了,比如《飞夺泸定桥》、还有一篇反映贺龙女儿在长征过程中出生长大的文章,而更多的则是生活化,儿童化的文章,甚至还出现了反映国外新鲜事物的文章,在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杨立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典型,在新时期,他们用新的方式做着付出,这些方式很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环境接近,,他本身就是上海人,这对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英雄主义,怎么做到英雄主义有很大帮助。”
  导演讲述当年情 再也找不到这样让人疯狂的电影
  “你再也找不到哪部电影像它一样让观众疯狂。”昨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导演,现年80岁的史文炽老人告诉记者。
  1958年,时任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的史文炽接到了厂里下发的任务,要求他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并拍成电影,“用抗日战争的革命英雄主义故事感染人们”。
  三天后,史文炽带着摄制组赶到了狼牙山,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当地老乡家里了解情况,登上狼牙山亲身感受战斗现场,“听一段哭一场,讲故事的老乡哭、我自己哭,有时候半夜醒过来,回忆一下也会流眼泪。”在彻底了解了五位英雄后,史文炽感受到必须把这五位英雄的事迹推出来。稍微修改了剧本,电影正式开拍了。
  由于年代久远,拍摄时的情景史文炽已有些记不清,“我只记得艰苦,正逢困难时期,我们整个摄制组在山上一拍一天,但一点粮食都没带,就饿着肚子拍,后来老乡发现了我们的窘况,把自己家的白面省下来做馒头送给我们,可以说这部片子是狼牙山下老百姓出钱拍的。”当时影片拍摄进展速度飞快,从开拍到最后剪辑完成,一共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并得到了电影厂领导的一致认可,马上就公映了。
  没有看英雄最后一面是我终身遗憾
  “看完这部片子,观众们全都疯狂了。”史文炽老人告诉记者,很多地方连续一年不换片子,天天上映,场场爆满。很多人把台词记下来,白天晚上有空就拿出来看,最后倒背如流。一位小战士观看时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喊着要杀日本鬼子给五位英雄报仇;还有的在电影院里突然带头喊起了口号,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看电影,只能叫人来把他架走。
  “我电影中最后一个原形也去世了,我感觉,过去来看这是一个故事,现在,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纪念。”史文炽说。据他讲,在拍摄电影时,自己并不知道狼牙山五壮士中还有两位至今仍活在世界上,直到1972年他才知道,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史文炽在文化大革命时被认做”反革命文化权威”,在山西坐了十年监狱,“如果拍摄电影时我能知道葛振林还活着,或许电影会更好看,之后很多次我都想去看看葛振林,跟他谈谈,但现在看来是一个永远不能完成的事了。”
  日本鬼子也向他们敬礼
  [导演]他赢得敌人的尊敬
  当时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并不多,史文炽连夜翻找了资料,也只了解到有5位战士在弹尽粮绝后跳了悬崖,日本鬼子还向他们敬了礼,其他的就什么都找不到了。
  [医生]他是个真英雄
  葛振林是在3月6日住进了湖南衡阳169医院的。
  为他抢救的内科主任彭寒林至今记得从接受葛振林到看着他离开的每一个细节。
  “他真的是英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彭寒林不住地对记者讲,并不是因为在住院时,体内7个脏器严重衰竭却依然谈笑风生,也不是因为他不断地告诉医生,“这药太贵,我这么大岁数也活够了,少用点药我还能早点见到我的战友们”,彭寒林告诉记者,葛振林当初跳崖后留在头顶2厘米见方的深坑,现在伸手就可触及,“这可能是英雄的最明显标志。”
  [儿子]是我的精神依靠
  “我的父亲病得很突然,临去世前什么都没有说,本周五上午9:00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葛振林大儿子葛长生对记者说着父亲去世后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用他的话说,父亲的去世让他少了一个精神上的依靠,“从小我们兄弟四人都是在父亲的教导下生活,教我们做人,教我们正确地面对社会,从明天开始,就只能靠自己了。”
  [小战士]他是个乖老头
  倒是湖南衡阳干休所的一位小战士给了记者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葛老走了,我们这里少了一个乖老人。”他给记者说了一个细节,每个天晴的午后,葛振林总是坐在阳光底下,眼睛看着狼牙山的方向,嘴里喃喃着,“兄弟们,你们在狼牙山上久等了,我就来了。”
  新闻人物 葛振林
  河北曲阳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的安全转移,葛振林与四位战友跳下悬崖,所幸挂在树上,被战友救护归队。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经10年烽火岁月,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曾荣获全军二届英模奖章。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狼牙山山区人民,为永远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特在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纪念塔。
  重温经典 五壮士跳崖
  摘自原小学课本
  班长看看太阳,已是中午,但为了让领导机关和主力转移得更远更安全,全班决定再坚守一些时间。日军不知山上有多少八路军,继续猛攻不已。6班正好把日军往山上引,不觉太阳偏西,6班也快退到了山顶,班长边打边和大家商量:如果转移出去寻找主力,日军肯定会跟踪追击,于是5个人一致同意退向山顶。到了山顶,已无路可退,山顶那边是悬崖峭壁,这边是敌人追兵,怎么办?子弹打光以后,班长拧开最后一颗手榴弹盖儿,大家都明白班长的意思,冷静迅速地向班长靠拢,但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班长突然将手榴弹扔向敌群,然后一转身,面对悬崖,高喊,“跟我来!”跳了下去,其余四个人也学着班长的样子,一齐跳下悬崖……作者:晚报记者李宁源
&&病危经过
&&& 2005年2月,“狼牙山五壮士”唯一在世的葛振林出现胸闷、气促,重时伴呼吸困难和发绀。2月4日入院治疗,治疗时初步诊断为“慢阻肺、肺心病、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 3月16日下午5时30分,葛老突然呼吸困难、全身发绀、意识散失,呈昏迷状态,全身大汗淋漓,喉咙痰多为白色泡沫。医院专家紧急对其进行救治,但效果不明显。
&&& 3月17日凌晨3时,武汉的呼吸专家赶到衡阳,连夜对葛老进行会诊
&&& 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老人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8岁...[][]
&&追忆英雄
&&&&& 日&&&&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著名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段英雄的传奇,哺育着一代代后人成长。近日,记者采访了传奇的主角之一、正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治病的葛振林老人。尽管躺在病床上,但84岁高龄的葛老谈兴甚浓...
&&历史回顾
&&&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距保定西北约 50千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因主力调出掩护军区领导机关,这里只留第l军分区第l团第7连担任防御。9月25日晨,日军约 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第 1团团长给 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然后撤出战斗,向主力靠拢。7连隐蔽在山腰,待敌人接近时突然开火。
&&& 日军以为是八路军主力,拼命猛攻。几次交手之后,7连伤亡不小,连长也负了重伤,指导员带领伤员首先转移,把继续坚守的任务交给了 6班。这时,6班也只剩下 5人,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 林、胡福才、宋学义。全班沉着应战,机动灵活,凭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敌人几次进攻。
&&& 班长看看太阳,已是中午,但为了让领导机关和主力转移得更远更安全,全班决定再坚守一些时间。日军不知山上有多少八路军,继续猛攻不已、6班正好把日军往山上引,不觉太阳偏西,6班也快退到了山顶,班长边打边和大家商量:如果转移出去寻找主力,日军肯定会跟踪追击,于是 5个人一致同意退向山顶。到了山顶,已无路可退,山顶那边是悬崖峭壁,这边是敌人追兵,怎么办? 子弹打光以后,班长拧开最后一颗手榴弹盖儿,大家都明白班长的意思, 冷静迅速地向班长靠拢,但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班长突然将手榴弹扔向敌群,然后一转身,面对悬崖,高喊,“跟我来 !”跳了下去,其余四个人也学着班长的样子,一齐跳下悬崖……
&&&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挂在树上,摔断了腰,被战友们救护归队。他们的事迹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像狼牙山一样,永远巍然耸立!
  相关专题:
&【】【】【
】【】【】【】
相关链接                        
11:04:56 / 11:09:00 / 11:01:00 / 08:59:05 / 08:00:00 / 07:36:39 / 02:59:26 / 01:58:26 / 16:04:19 / 15:39:00 / 09:50:00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