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 谁最深

||||||||||
最新播报:
为什么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
《决定》提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这是完善资源性产品、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我国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低,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总体上看,一般商品已经建立起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相比较而言,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行政干预较多。一是在资源取得方面,无偿占有和垄断性开发并存。我国很多资源通过行政手段划拨或近乎无偿开采,导致资源低价出售,严重偏离正常的市场价格。二是在资源税方面,范围窄和税负轻并存。目前只有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实现从价计征(煤、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尚未纳入),且税负较轻,难以对合理开采资源发挥调节作用。三是在资源价格体系方面,多种定价方式并存。如我国煤炭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而电力价格由政府决定,煤电价格双轨制导致电企亏损严重。
第二,我国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适应,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人民群众特别是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要求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我国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加剧的必然结果。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快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形成相对合理的资源性产品与制成品比价关系,真正体现资源要素禀赋及所有者权益,合理补偿环境损害成本,从制度上理顺资源分配关系。
第三,我国公共产品定价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和市场拓展。目前,我国交通、电信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和调整,一般都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由于缺乏竞争激励和财务约束,相关企业一般会主动报高生产成本,而价格主管部门很难辨别企业上报成本的真实性,往往会形成“提高成本-企业亏损-提高价格-提高成本”的恶性循环,既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也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第四,贯彻《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要完善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建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理顺资源性产品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健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水电、核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水权制度改革和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交通、电信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查看: 4729|回复: 1
影响天然气水露点的因素有哪些啊?
请教一下:影响天然气水露点的因素有哪些啊?
低温分离法
被水饱和的天然气在温度降到水的露点以下时, 天然气中的饱和水汽就会冷凝成液相水析出(天然气在新的条件下仍被水饱和), 在分离走液相水的情况下, 提高温度或降低压力, 天然气就会变成不被水饱和的状态, 从而降低了它的汽相含水量, 这就是低温脱水的原理。工艺上常见加注抑制剂的低温分离法,在天然气处理工艺中, 回收凝液常常需要创造低温的条件, 可以附带达到脱水的目的。
溶剂吸收脱水法
溶剂吸收脱水主要用于使天然气水露点符合管输要求的场合, 一般建在集中处理站(湿气来自周围气井或集气站)、输气首站内或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的下游。它是利用某些液体物质不与天然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 只对水有很好的溶解能力, 溶水后蒸气压很低且可再生和循环使用的特点, 将天然气中水汽脱出。此外, 这些脱水吸收剂对天然气中的水蒸气有很强的亲和能力, 热稳定性好, 粘度小, 对天然气和液烃的溶解度较低, 起泡和乳化倾向小, 对设备无腐蚀性, 同时价格低廉, 容易得到。工艺上常用的脱水吸收剂是甘醇类化合物(二甘醇 DEG 和三甘醇TEG)和氯化钙水溶液。在实际中, 由于三甘醇脱水露点降大、成本低和运行可靠, 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文献资料证实, 甘醇脱水装置可将天然气中的水含量降低到 0.008g/m3。如果有贫液气提柱, 利用气提气进行再生, 天然气中的水含量甚至可降低到 0.004g/m3。
固体吸附脱水法
固体吸附脱水法是利用某些固体物质表面孔隙可以吸附大量水分子的特点来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脱水后天然气水含量可将至 1mg/L, 这样的固体物质有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这些固体吸附剂被水饱和后, 易于再生, 经过热吹脱附后可多次循环使用。特别是有些情况下不适宜采用溶剂吸收脱水, 比如天然气是酸气、冷冻温度低于- 34℃的天然气加工、同时脱水和脱烃来满足水露点和烃露点的要求, 这时固体吸附脱水就显示出其优越性。在实际的生产中, 吸附法脱水主要用于天然气凝液回收、计量,分子筛吸附脱水原理流程然气液化装置中的天然气深度脱水, 防止天然气在低温系统中产生水合物堵塞设备和管道。目前用于天然气的吸附脱水装置多为固定床吸附塔(或称干燥塔)。为保证装置连续操作, 至少需要两个吸附塔。工业上经常采用双塔或三塔流程。在双塔流程中, 一个塔进行脱水操作, 另一个塔进行吸附剂的再生和冷却, 两者轮换操作。在三塔流程中, 一般是一塔脱水,一塔再生, 另一塔冷却。分子筛因为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高效吸附性能和高温脱水性能, 所以常常成为首选的固体吸附剂。再生气含有大量的水, 为了回收这部分天然气, 常采用将再生气冷却分离部分水后与经过分子筛脱水后的天然气混合后作为合格气一起外输, 但由于再生气冷却脱水温度较高(40℃), 与经过分子筛脱水后的天然气混合后水露点升高, 从而影响了外输气的水露点。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
&&Powered by& 石油天然气储量含油面积确定方法之油水边界的确定
石油天然气储量含油面积确定方法之油水边界的确定
21:25:31 来源:矿秘书网采编
石油天然气储量确定方法
一、含油面积确定方法
(一)油水边界的确定
油水边界是指油层顶(底)面与油水接触面的交线。油水接触面指油藏 在垂直方向上油与水的分界面。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或产纯
水。然而,实际的油藏中并不存在油水截然分开的界面,而是一个从油到水 的过渡段。按井的产液特性,油藏自上而下可分为三段。第1段,含水饱和
度一般低于30%,水的相对渗透率为零,这一段只有原油是可流动的,为产 纯油段。第!段,含水饱和度在30%~80%之间,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均大
于零,这一段内油和水两相流动,为油水同出段,或称油水过渡段。第& 段,含水饱和度大于80$,原油为残余油,油的相对渗透率为零,只有水是
可流动的,为纯水段。各段的含水饱和度界限,取决于不同储层岩性特征, 各油田不一。油水界面一般指第I段与第!段的界面。
一般来说,储集层岩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果岩性在某一方向明显 变差,就会出现倾斜的油水界面,岩性变化大的方向油水界面抬升,油水过
渡段加厚。如果储层各方向岩性变化不一,油水界面也随之波动,凹凸不平,过渡段厚度也在变化。
由定义,含油面积一般指储集层有效含油范围在平面上的投影,见图2 -6-31油水接触面与储层底面的交线为内含油边界,也是含油面积图上的
纯含油区边界;油水接触面与储层顶面的交线为外含油边界,是含油面积的 最大边界。内、外含油边界之间的部分为油水过渡带,在这部分面积内,储
层一部分厚度在油水界面以上(图2-6-31中的影线部分),可划有效厚度, 另一部分在油水界面以下,没有可计算储量的有效厚度。从内含油边界到外
含油边界,有效油层厚度逐渐过渡为零。所以,过渡带内的平均有效厚度大 约只有该油层厚度的二分之一。在相同储层条件下,油水过渡带的宽窄,主
要取决于构造的倾角,翼部倾角大的油藏,过渡带窄;翼部倾角小的油藏,过渡带宽。
(1)利用钻井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圈定油水边界确定油水界面的首
要工作是正确判断所钻井内的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对某一具体油藏而 言,在有本油田相同或类似储层的试油资料的前提下,以试油资料为依据,
结合测井、取心资料和测压资料(如果有的话)等的综合地质解释和统计分 析,制定判断油水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即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然后划分各
井的油层有效厚度,并划出水层和油水同层,进而确定油水界面,这是一般 必经的过程。在没有试油资料的情况下,测井资料数字处理和综合地质解
释,也能大致确定油、水层。
利用钻井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的基本步骤是:
①在同一油水系统中,将钻遇该油水系统的各井的最低油层底界和最高 水层顶界或油水同层的中深换算成海拔深度。
②分析不同资料的可靠程度。确定油水界面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资料 是可靠的试油资料,尤其是单层试油资料。按有效厚度标准解释的未试油证
实的油层和水层,也是确定油水界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一般作为试油油水界 面的辅证,但在某些非主力油藏没有油底和水顶试油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 起决定作用。
③整体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在油底和水顶之间合理划分油水界面。 一般情况下,油水界面是水平的,但也有小角度倾斜的可能性,这取决于油
藏水动力状态和储层物性的分布趋势。当资料较少,油底和水顶相距较远
时,油水界面应偏向油底,稳妥起见,取油底为宜,以防面积偏大。单层试油的可靠的油水同层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油水界面就通过该层。
油水界面和构造线的不同配置关系,反映不同的油藏特征。块状底水油 藏没有内含油边界,只有外含油边界。层状油藏具有内外含油边界。
(2)应用压力测试资料确定单井油水界面。
重复式地层测试器(RFT)和钻杆测试器(DST)在对目的层实取流体样 品的同时,很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相对连续地测取静水压力和地层压力。由
于取样和测量是通过电缆(RFT)或钻杆(DST)定位,因此可以取得较准确 的深度一压力资料。地层中所含流体(连续段)的密度差异,在深度一压力
交会图上,表现为不同的压力梯度,由测压资料回归得到的不同压力梯度线
的交点所对应的深度,就是上下两种不同流体的接触面位置,见图2-6-32。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同流体连续段有一定厚度的油气藏。
责任编辑:金筱维
上一篇:下一篇:
关于的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不保证转载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相关风险由浏览者自行承担。
站内原创作品,允许媒体或个人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稿。投稿热线为:6 E-mail:为什么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而水多储存于向斜构造。
提问:级别:九年级来自:山东省
回答数:3浏览数:
为什么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而水多储存于向斜构造。
为什么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而水多储存于向斜构造。
&提问时间: 12:01:20
最佳答案此答案已被选择为最佳答案,但并不代表问吧支持或赞同其观点
回答:级别:二级教员 14:59:08来自:IANA
理论上背斜是山地,而向斜是谷地,但由于岩石挤压和搬运作用,在现实中二者的形状正好相反,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水多储存于向斜构造,因为向斜的岩石层是中间低,两边高。这样的话容易积水。
石油和天然气是一对“孪生兄弟”多储存于背斜构造,因为背斜构造的岩石层与向斜构造相反,是中间高,两边低。由于天然气和石油密度小,容易积聚在中间。
图:该回答在 20:44:21由回答者修改过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回答:级别:大四 13:54:25来自:河南省洛阳市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回答:级别:一级教员 19:01:01来自:湖北省荆门市
石油天然气密度小上浮于岩层上拱的背斜处,水的密度大总流向岩层向下弯曲的向斜处。
总回答数3,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水,煤炭,石油,森林,天然气,它们各储存量,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几位,各是多少?我要交作业呀!急!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中国目前石油最终可采储量较低,人均占有量只有10吨,居世界第41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 我国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仅为130亿吨-160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更少,仅为10万亿立方米-15万亿立方米按每年产油1.8亿吨至2.0亿吨速度计算,将在14年后石油枯竭.中国探明的石油人均储量不及世界人均数的1/9,天然气只有1/20,不少矿藏的人均储量在世界上排列于倒数的位置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石油天然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