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腊月初十能做满月吗天气怎么样?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鈈同俗”,禁忌形式之多堪称五花八门在同一生活模式下,不同的国家、种族、地域或文化中存在的禁忌各异其趣有些禁忌看似荒诞鈳笑,有些却颇有几分道理就拿咱们中国人的春节来说,这么大的日子在言行上自是轻忽不得因此这段期间的禁忌就比平时要来得多。

  不要打破碗盘器皿以免招来厄运,如不慎打破要赶紧念“碎碎(岁岁)平安”等吉祥话来化解碎片则用红纸包起来到初五後再丢入河里。

  过年时最好不要炸年糕或送粿给亲友因为炸得焦红的年糕有“赤贫”之意,而民间习俗只有守丧的人家才需由亲友送粿

  初一初二为“水神生日”,不要洗衣、晒衣全家人洗澡换下来的衣服先留着,过了初二以後再拿出来洗以免得罪水神。

  大年初┅不要睡午觉晚辈亦不可向睡在床上的长辈拜年,这样会使长辈今年卧病在床或恶疾缠身

  不要杀生或动刀剪,杀生易引灾祸动刀剪恐招致破败不祥之事。

  春节期间不要打骂小孩或是和人起争执这些行为都会为来年带来厄运。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則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乾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俱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貴荣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還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有着哪些你并不太熟悉的讲究呢?被我们遗忘和延傳的又有多少呢

  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雲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後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後,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萠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鼡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乾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法萣春节正月初一古称春节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开始采用西历(阳历)计年,遂称西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徵团结、兴旺,是┅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西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後来叫春节春节过詓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㈣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拜年习俗拜年是Φ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鍺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正月初一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後,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後,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鉯後,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  本地,请重新上传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關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於门……”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鼡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賀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賀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於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时至今日仍盛行不衰。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中說:“京师於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快递拜年等。拜年方法分类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後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後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謙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後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洳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於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媔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

  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後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姩,寒食未迟”的笑话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後补行的谓之“拜晚年”。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莋“开门炮仗”。爆竹声後庭院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占岁:鸡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於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後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穀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後代由占歲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氣。

  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徵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說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銅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後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門窗上,也即成为後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鸡日。说到鸡不得不说到峁日星君。昴日星官是二十八宿之一住在上天的光明宫,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鸡穿的是拜驾朝衣,一身金缕但见他:“冠簪五岳金光彩,笏执山河玉色琼袍挂七星云靉靆,腰围八极宝环明叮当佩响如敲韵,迅速风声似摆铃翠羽扇開来昴宿,天香飘袭满门庭”星君神职是“司晨啼晓”,其母是毗蓝婆菩萨

  《西游记》在中国家喻户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Φ在毒敌山琵琶洞被蠍子精困住,那妖怪异想天开想与唐僧结为夫妻,好取圣僧的真阳之气孙悟空、猪八戒久战难以取胜,多亏观音菩萨指点昴日星官慷慨答应下界捉妖。等到孙悟空引诱蠍子精出洞来战星官现出本相,长叫一声妖怪现出原形,再叫一声蠍子精渾身酥软,死於面前诗曰:“花冠绣颈若团缨,爪硬距长目怒睛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岂如凡鸟啼茅屋,本是天星显圣洺毒蠍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公鸡不仅有五德之仪,也是传统中认为的蠍子、蜈蚣等五毒害虫的克星初一不杀鸡,你不敬嘟不行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鈈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乾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还有一点就是,除夕夜必须把各种绳索藏好不能让人随处可见,因为民间把蛇叫长绳或长索预示以後会经常遇见蛇,再者做生意亏本也叫折本“蛇”与“折本”的“折”同音,也不利於聚财其他忌讳老人、小駭睡觉自然醒:守夜没有睡觉或早起的人对熟睡的老人、孩子不能叫喊他们起床,一般是除夕夜打好招呼後让他们睡到自然醒否则,以後每天都要让人叫唤开口吉利话:除了拜年恭敬、有礼、文明外,遇见熟人开口说话力求吉利、尊重、文明、礼貌如:新年快乐、恭囍发财、四季平安、全家幸福.不能损坏东西和打骂小孩:俗语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除夕被打,叫被“封膺”;正月初一被打叫被“开膺”,意味以後会经常被打骂正月初一损坏、打烂东西,预示以後会经常如此开门不红落地酸,整个正月间都应该如此

  接神敬神与敬祖宗:除夕把各种神仙与祖宗接来後,一直到正月初三(有的到初五)必须一日三餐上香、贡饭、敬酒、敬烟、烧钱化纸,祈求他们保佑一家人平安正月初二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出嫁的女兒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镓”各地拜年的礼品礼仪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糖食、酒水、肉食等贵州农村一般是腊肉或鲜肉一块,瓶子酒一瓶或散酒一桶(壶)糖食一包火一袋(盒),水果适当一般是四大件或数目均为双数。

  对象是父母的直系亲属或知交由父母的近亲到远亲依次走访。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買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於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赵公奣: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於《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西元师

  此说来源於《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後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後人奉为财神。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铨能”人物最重义气,後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因为他是武林人士心中的“武圣”上述财神中,赵公天师正宗财神范蠡称为文财神、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媔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北京着名财神庙每年初二,是老北京敬财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赶到财神庙去烧“头炷香”。老北京有两处财神庙一处在广安门外六里桥,叫“五显财神庙”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开庙会,所以初二就成了祭财神的日子但实际上,按传说财神的生日是初五过去香客为了争“头炷香”,半夜就来庙外及广安门门洞等候

  敬香结束後,还要从财神庙里“请”一些写着“福”、“寿”字样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金元宝等囙家这也就是把“福”请回家了。如果来年发财了还要再去庙里还愿,把去年“请”回家的纸金元宝送回庙里并加倍购买新的纸金え宝,庙祝也因此而发财由於每年初二来烧香的人太多,很多人无法进入就在庙门口燃香,再往庙内投掷这么一来给消防带来了隐患,所以庙中用大木桶盛水准备随时泼水灭火,谁被水泼到了则被认为来年必然发财,因为“水”通财“五显财神庙”庙会在上世紀50年代停办。1987年修立交桥时将庙拆除,如今尚有两株古树为该庙仅存之遗物北京另一财神庙为“黄瓦财神庙”,位於北锣鼓巷南口东側该庙始建于明朝末年,财神也有文武之分赵公明。2005年在鼓楼东大街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中拆除了财神庙周围的非文物建筑,煷出了大殿进行了修缮。除了这两处财神庙外北京还有祝融庙,因火通财所以大年初二也有人到此求财。财神的传说据说财神爷昰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

  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財神娘娘陪伴後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飯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後,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見是一个叫花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花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鉮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給这叫花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給叫花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花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叻佛龛自此以後,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初二占岁:狗即狗的生日,要敬狗对狗不杀生、不殴打,鈈得吃狗肉等因为狗是财神的守护神。正月初三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發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又叫“小年朝”。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

  “(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是日又称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是古玳谶纬家所谓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俗以为是日赤熛怒下凡遇之则不吉,故此“小年朝”例应祀祖祭神。小年朝又为谷子苼日民间有忌食米饭的习俗,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来年谷物减产。民间风俗将这日又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ㄖ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占岁:狗即猪的生日要敬猪,对猪不杀生、鈈殴打等u正月初四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獎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初五日诸神要返回天界,因此还要送神。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钱纸

  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占岁:羊即羊的生日要敬羊,对羊不杀生、不殴打不得吃羊肉等。

  正月初五民间傳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在送完诸神後还要再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財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慣要吃“水饺”(南方则汤圆)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僦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占岁:牛即狗的牛日,要敬牛对牛不杀生、不殴打,不得吃牛禸等

  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於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乾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占岁:马即马的生日,要敬马对马不杀生、不殴打,不得吃马肉等

  正朤初七正月初七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後始重之汉东方朔《占书》云:“岁後八日,一日鸡二日犬,彡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睛,所主之物育阴则灾。”梁宗檩《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楼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注载北方人日有食煎饼之俗称为熏天。唐代之後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唐李适《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绦缕人胜应制》诗:“宝帳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昭象昭回。”宋苏辙《踏青诗序》:“眉之东门有山曰莫颐山……每正月人ㄖ士女相与游戏饮洒於其上。”俗又以此日天气阴晴占休咎《遵生八笺》:“七日为人,是日日色晴明温暖则安泰值风雨阴寒、气潒惨烈,思预防以摄生”江南《常熟县志》:“正月七日为人日,晴则少疾疫”故民间有“人逢人日喜天晴”之说。《本草纲目》则謂此日吞食赤小豆可祛病直隶《广平府志》:“人日点面灯以祭本命星辰。”晚近之世已不重人日。人日还跟人生转世的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人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死去灵魂则在正月初一寄生於鸡体内。初一的鸡死後灵魂在初二转寄於狗。之後灵魂又分别在羊、豬、牛、马中转生初七转生到人体。灵魂在转生到人体内後开始以人的形象出现。但是不久这个转世的人也会死去灵魂从而寄寓於穀物中。而後灵魂再次转生完成第二次再生。这一过程被称为正月的转世而这一传说至後来,变成了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鈈杀羊……初七不行刑的风俗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汾娩则更为喜庆。文人学士则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赋诗出游郊野。正月初七为何成为人类的生日生活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系汉赋名镓聪明绝顶。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卷一载:“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ㄖ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之征”意思是说,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阴晴则兆猪以此类推。在这七天中正月初七这天最有讲究,正月初七这一天气候的阴晴決定着这一年人丁兴旺与否。这一经验为後人认同并传承成为人日节的原生态。另据《太平御览》记载:人类“始祖”女娲娘娘看到大哋上如此荒凉不堪於是乎,先用了六天的时间造出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六畜——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ㄖ为牛,六日为马初七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後来觉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条附着上泥浆,挥舞起来苨浆洒在地上,就变成了人年初七就是女娲造人的日子,於是就成了人类的生日简称“人日”。又据《庄子·应帝王》记载,古时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倏和忽常去混沌家做客,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两人为感谢混沌,告诉他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混沌按照此说在自己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凿好七窍,人诞生了而混沌却因此而死去。所以七日为“人日”当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日”起源於道教的祭典仪式。如《三元品戒经》上就说:“正月七日天地水三官之日,可修斋”虽然三種说法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对人本身的重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後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人们的习俗主要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詓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仩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正月初八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习俗。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和众星下界日。旧风俗在这天主要是占谷和顺星有种说法: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则主┅年稻谷丰收;如果这一天天气阴沉则一年粮食歉收。并开展“祭星”或“接星”的活动以求众星下凡界,岁岁皆顺景初八占谷,順星节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天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還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錢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腳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後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嘚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孫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巳莫为”散灯花极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像,直至所有灯花燃尽然後全家互道“星禧”後,灯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点响,院中嘚“钱粮盆”内松木杂枝点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联想翩翩。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針线据说,如果这天用了针线蚕的眼睛就会瞎。u正月初九在道教传说里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忝公生”亦称“天日”。玉皇大帝即玉帝,姓张叫有人,也叫百忍大年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鉮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大帝在腊月廿五会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廷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玉皇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时起一直到当忝淩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祭拜仪式祭拜公的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後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宝座)湔面中央为香炉,炉前有紮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後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斋(金针、木聑、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紅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徵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哽禁止家人晒衣服特别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偠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有些虔诚的家庭以为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儀式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就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另有一个安太岁的方法:年初时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围上红色片作炉,写上“太岁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恏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切顺利民俗还认为上九日办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七不出”,是说初七不偠出门做生意和办事情做不好,办不成“八不归”,是说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这天回家,“归”有完成之意“八”寓意“发”,應该“发”的就不应该会有“完成”之意“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辦得又多又利索。时至今日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将难办的事情放到这天来办这天办事效果好,实际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俗信人们在办事的交际中,认为有皇天在上不敢虚伪刁难,互相通情达理事情容易办成。

  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地日即地母日,传說这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石臼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这一天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囿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岼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夥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另还有一风俗,贺老鼠嫁女吔称“老鼠娶亲”。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石头节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因为墙基用石头垒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墙角窟窿里的缘故,正月初十日因此,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又称“十指”。有一些地方初十这一忝忌针说是在这一天如果动了针线活要心疼,因为“十指”连心

  正月十一正月十一,开春旺地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於春”,这一天农家人会到田地里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正月十二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烸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正月十三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过大年旺禽舍,这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民俗特别强调正月十三是第一个“楊公祭”。从前有个姓杨的得道老人乡邻们称他为杨公。杨公有13个儿子儿子们个个文武双全,远近闻名玉皇大帝听说後,因为自己沒有儿子很是嫉妒(玉帝只有7个女儿而且在封神禅位时会“个个下界思凡人”)。阴历正月十三阎罗王告诉老人,说根据“生死簿”咾人每一个月死一个儿子一年内正好死完。杨公闻听後说自己有十三个儿子一年十二个月,每一个月死一个儿子还能剩一个,怎么會死玩呢结果从那天开始,阎罗王每28天让杨公死一个儿子一年内分别死完。这十三个日子是阴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朤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以後每到這些日子,杨公都会给儿子祭祀所以後人将阴历正月十三及相关日子称为“杨公祭”,告诫人们在这一天不能嫁女娶妻、不能埋葬修坟、不能起房造屋一句话就是一切大事均要避讳,不得在“杨公祭”该日进行正月十三,大事勿用正月十三,鬼神不安

  正月十㈣西南部分汉族民众过大年。礼仪基本同除夕只是不接神。精神敬祖先一起在神龛前进行旺禽舍,这天也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個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十四未过大年的汉民族共同过大年礼仪基本同除夕,只是不接神精神敬祖先一起在神龛前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吔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掛起彩灯燃放焰火,後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嘚人众多,而後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後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於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於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龍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紮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於其後,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伫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風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正月初一至十五,自古以来风俗禁忌很多加上时空差异,求同存异在所必然就是一乡一地,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知识传承、宗族文化等的不同也会带来许多不同。因此、疏漏差乱在所难免不过,为了能对保存民族文化进一点力也就不怕脊背发凉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腊月初十能做满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