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奉先辕门射戟戟是小学几年的课

在其他国家,小学、初中、高中各上几年?
其他国家小学,初中,高中各上几年?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制各不相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以及芬兰等国家,采用的是小学6 年、初中3 年、高中3
年的“六三三”学制。
“六三三”学制源自美国,不过,在这一基本学制下,美国也有一部分中学是六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英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小学6
年、中学4~5 年,再加1~2 年大学预科教育的学制。
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绝大多数中学都是完全中学,新加坡的中学根据学生源流不同,学程在4~6 年;中国香港的中学以6
年制为主,年级从中一排到中六。
德国的学制是小学4 年、中学5~9 年。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进入文理中学,学程9 年;成绩次好的学生通常进入实科中学,学程6
年;成绩再次的学生通常进入职业预科中学,学程5 年。也就是说,以学术为导向的文理中学都是完全中学。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
年代,亚洲的日本和中国台湾,相继进行了中学学制的局部改革,鼓励设立完全中学,探索初中、高中一贯制教育。
日本:中高一贯学制改革
1999 年4 月,日本开始实施一项新的学制改革——中高一贯制教育,即在原来的小学6 年、初中3 年、高中3
年(在日本,初中一般称为“中学校”,高中一般称为“高等学校”)的学制基础上,增加初高中6
年一贯制教育这一新的学制。日本还明确提出了每县设置5~10 所,全国总计500 所左右的中高一贯制学校的目标。
目前,日本已有中高一贯制学校422 所。
年代以来,日本开始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其基本特征是尊重个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和表现力。
中高一贯制教育则是这场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愿景为:学生免受高中入学考试选拔的巨大竞争压力的影响,形成轻松安定的学校生活环境;展开有计划、连续性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培养;开展各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集体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丰富的人格。
日本中高一贯制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一体型模式,这样的学校名称就叫“中等教育学校”,由公立学校新设6 年制学校来实施整体性的一贯教育。
学校课程分为3 年的“前期课程”和3 年的“后期课程”。
不过,当前期课程结束时,学生可依个人意愿参加其他高中的入学考试。
二是并设型模式,即将隶属于同一地方自治体的初中和高中用较为宽松的方式连结起来,比如秋田市立御所野学院中学校&
高等学校、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高级中学。
同一所学校的初中学生进入高中时无须进行选拔考试,且两校间的课程在设计上连贯相通。
三是联合型模式,一般由一所高中和几所初中构成,这些学校隶属于不同的地方自治体,在课程方面不严格要求连贯相通,但是可以相互协定设计课程内容,编制相同主题的课程和学校活动。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时会经过面谈等简单的测试。目前,日本共有一体型“中等教育学校”48 所,“并设型”学校 290 所,“联合型”学校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中高一贯制教育的课程编制有独特的政策。首先,课程应根据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围绕培养以独立学习、自我思考为内涵的“生存能力”来进行编制。
一般来说,前期课程(初中3 年)主要培养基础性学力,同时通过体验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兴趣以及探究能力;后期课程(高中3
年)则着重培养逻辑性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安排要突出发展个性,增加选修科目的课时,构建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再次,课程实施应加强对未来生活方式、自主选择出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态度和能力。
虽然中高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质疑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部分一贯制学校有精英化倾向,加剧了教育不均衡。
由于“一体型”中等教育学校和“并设型”学校多位于城市,在预算、设施、教师配备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可以开放招生,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申请,这使得位于边远地区的“联合型”学校以及其他非
一贯制学校在招生竞争中处于劣势,城乡差距反而加剧。
二是认为中高一贯制虽然取消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但是无法避免初中入学考试的选拔竞争,这使得原来15
岁学生承受的升学竞争压力,前移到了12 岁小学毕业生的身上,升学竞争低龄化。
中国台湾:鼓励设立完全中学
1995 年,台湾推出“完全中学试办计划”,尝试开办完全中学。2000 年,台湾正式出台“完全中学设立办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台湾共有完全中学203 所,占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总数的近四成。
台湾的完全中学发展计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设计具有一贯性,二是修完前三年课程的学生,可依其志愿继续修习后三年的课程,三是后三年课程的设计注重多元、弹性,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元的选择机会,四是行政组织和教师编制单轨运作,教育资源统合运用。
完全中学的设立方式,一般是先对有设立高级中学需求的地区进行评估,然后成立筹备小组,挑选适合的国中(初中),给予足够的经费,使该国中的基本设施达到高中标准(如增设天文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并在学务处、教务处等各处室及图书馆增加相应的行政人员。
在制度、设施、学生来源都安排好后,学校开始同时招收初、高中学生入学,转制成为完全中学,年级从中一排到中六。
台湾设立完全中学,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减轻升学压力。当时,台湾很多地区都没有公立高中,但是初中毕业生上高中的需求又相当大,大家都趋之若鹜地报考为数不多的那些明星高中,升学竞争非常激烈。
设立完全中学,学生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在本校继续高中学业,升学压力得到纾解。
二是使高中社区化。完全中学的出现,可以为本区域的适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不仅可以避免过去到外地上高中的交通、住宿等负担,而且使得学校、社区、家庭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于青少年的发展。
三是推进课程改革。台湾希望改变高中课程被大学升学需求牵着鼻子走的现状,试图通过在完全中学实施一贯、多元、弹性的课程,在6
年中等教育当中,完成学生发展路径的初步分化,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达成“适性适才”的教育理想。
具体来说,台湾完全中学的课程实施,中一至中三采取学时制,学时数参考现行国中课程标准进行适度调整,至少修满202
节,中四至中六采取学分制,最低修满160 学分;除活动课程外,每周上课节数至少34 节,每学期所学科目不超过12 个,每周会至少增加5
节活动课,包括班会、周会、社团活动、团体活动、自习等;
学生除修习共同课程之外,要视个人发展路径选择修习学术导向课程、职业导向课程或者综合导向课程;课程分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本国语文、外国语文、数学、社会、自然、艺术、生活、体育、活动、职业;依各个年级所着重的不同功能,中一至中六学生学习的共同课程和专门课程的比重不同;学校的课程根据订立的主体不同分为“部订课程”与“校订课程”,根据选课的自由度不同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中一至中三,“部订必修”课程占70%,“校订必修”课程占0%~15%,“校订选修”课程占15%~30%;中四至中六,“部订必修”课程占40%,“校订必修”课程占0%~10%,“校订选修”课程占50%~60%。
在台湾完全中学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总体上并不反对完全中学的大方向,而是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感到担忧,比如办学场地受限、行政人员工作量大、高中阶段的教学研讨不足,等等。
本文选自《上海教育》杂志4B刊,更详细内容请参考杂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经过几年的努力,今天终于把一整套小学语文课本凑齐了,八十年代的_小学课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67贴子:
经过几年的努力,今天终于把一整套小学语文课本凑齐了,八十年代的收藏
用了四五的时间,终于把小学语文凑齐了,不容易啊!心里很高兴,发帖纪念一下!!
1分钟注册,小学课本课程免费试听,300万家庭选择,给孩子一个提分的机会学而思网校春季直播课上线,清北老师授课,配辅导老师跟踪学习过程,根据课本答疑!
怎么凑齐的
多年来一直在旧书摊搜寻,慢慢攒齐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辕门射戟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