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排列组合公式中正确读数顺序排列

20以内数的排序——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来源:特教之窗管理员
浏览次数:1085金山区辅读学校& 陆爱燕& 一、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与座位安排& 本班是金山区辅读学校四年级,原有9名学生,本学期转学回外地老家1人,现8名学生,4男4女,其中3名中度智障且1人伴有情绪障碍、3名重度智障、1名极重度智障且伴有失语症,另1名轻度智障生是从普通小学就读一个月后转入我班直接上二年级的。到目前为止,学生所用教材是卢湾区辅读学校自编教材《实用数学》第七册和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数学》第二册。& 总体上这些学生思维以直观具体为主,比较机械,而且记忆力非常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明显,表现在认数方面,一部分学生已认识了20以内各数,能正确读写数字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说出数的组成、正确区分基数和序数,一位学生还能两个两个地数数;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也能正确读写20以内各数,但对数的组成、数序和序数的含义都比较模糊,阻碍了他们对2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将造成后续加减法计算的困难;失语症的学生还处在感知物体大小、多少和长短,模仿着用手指表示数字1~5却并不真正理解数字含义的阶段。&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在平时教学中将他们大致分成A、B、C三个组。A、B组使用同一教材、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主要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C组在新授课时由助教辅导,练习课中选择时机进行个别辅导,开展游戏活动时一起参与。本课中根据教学需要主要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4组,便于同桌之间的交流,其中第四组是1名B组学生(自闭症,中度智障且伴有情绪障碍,有攻击性行为,自控力非常差,课上有时随意跑动且经常故意说错答案,干扰其他同学学习并以此为乐,不过他对C组的浩同学倒是非常关心)和1名C组学生,并安排1名助教(本班班主任),有利于提高个别监督和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与课时安排& 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将全日制培智学校《数学》与卢湾区辅读学校《实用数学》两套教材整合使用。本课《20以内数的排序》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第二册第11页,是《11~20各数的认识》中的内容之一,是今后学习20以内加减法及认识百以内数的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基本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也学会了10以内数的排序。教材中出现1道例题及4道习题,例题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直尺上的数,以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排序,紧接着就要求学生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以检验学生是否理清11~20各数之间的位置关系;习题中第1、2题基本雷同,要求学生在20以内数列中按顺序填上所缺的数,第3、4题要求学生进行翻书和涂色练习,以强化对20以内数序和序数的理解。而在第七册《实用数学》第10~11页中,不仅要求对20以内数进行排序,而且还出现了“单数和双数”的概念,这就涉及到“两个两个地数”等问题,对智障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在生活中却也实用。&&已经四年级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同样能经常接触到20以内的数,但如果缺少比较系统的学习,尽管他们能够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地从1唱到20,可并不能真正理解每个数的实际意义,也不能真正理清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和位置,表现在书面练习中就是不能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的数,而这恰恰会阻碍学生今后的学习。& 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材之后,我觉得如果将两册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一课时中教学,学生根本“吃不下”;而除了“两个一数”,在生活中掌握“五个一数”的计数方法也非常重要。所以,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学得扎实一些,并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处理与加工,小步子、多循环,将《20以内数的排序》分成3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学会20以内数的排序,能按顺序在20以内数列中填上所缺的数,课中用的最多的学具是直尺;第二课时是学习“两个一数”、“五个一数”的计数方法,建立“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其难点是找出数列规律并按规律正确填写所缺的数;第三课时安排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课为第一课时。& (三)教学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主教——助教的双师制教学,A、B组学生以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主,C组学生主要由助教指导,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关注个别,让每个智障学生都有所发展。&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将学生作为认知、发展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此,我在分析学情之后,将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设计,并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不仅引导学生根据10以内数的排序规律进行知识迁移,以掌握11~20的排序规律,而且在观察、操作、表达等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数的方法,理清2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和位置,渗透有序排列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体分层目标详见教案)& 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研究制定的对策和方略。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潜能可以挖掘的,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教学策略。第一,操作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动手排列数字卡片、与直尺上数字排序规律进行比较、在直尺上找数字等活动中渗透有序排列和推理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第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用足生活中最常见的学习用品——直尺,并通过创设多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帮助小兔说出直尺上模糊的数字是几、帮助小狗填写断尺上所缺的数字并拼接直尺,将数字1~20按从小到大及从大到小的顺序连起来变成可爱的鹅……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不断进行评价的活动,评价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激励性的评价对智障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老师的一颗糖、一包饼干、一个微笑、一句表扬都可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虽然食物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奖励方式,但本班学生已开始从食物奖励向精神奖励过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与本班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统一认识,以在黑板上画五角星作为奖励,因为其与每周的班长评选制挂钩,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逐渐增强。从本学期开始,为了与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挂钩,我对画“五角星”进行了重新规定,周一至周五分别用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粉笔来画五角星,以在每节课结束前让学生数一数“今天得到的五角星是从第几颗开始的”、“本周一共得了几颗五角星”,在给学生激励的同时强化理解数序和序数的含义,真正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A组:& 1.掌握20以内数的排序,能用“前面”、“后面”和“第几个”等表示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和位置,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的数。& 2. 经历观察、操作、表达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渗透有序排列的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B组:&&1.借助直尺记忆20以内数的排序,能在教师提示下用“前面”、“后面”和“第几个”等表示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和位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的数。& 2. 经历观察、操作、表达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渗透有序排列的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C组:& 1. 在集体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 模仿助教将数字1~5按顺序进行排列,并能用手指表示数字1~5。& (二)教学重点:& A组:掌握20以内数的排序并能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的数。& B组:借助直尺记忆20以内数的排序并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的数。& C组:模仿助教将数字1~5按顺序进行排列。& (三)教学难点:& A组:掌握在20以内数列中正确填写所缺数的方法。& B组:借助直尺记忆2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顺序和位置。& C组:模仿助教将数字1~5按顺序进行排列。& 三、教学资源选择&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好有关板书的内容并用纸条遮住。& 学生: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放20厘米的直尺1把、11~20数字卡片1套、模仿断尺的纸条3张、练习纸1份),C组学生的学具盒(1~5数字卡片2套、直尺2把、学具若干)。& 课程来源: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库当前栏目分类
全年度数学科组工作小结暨申报先进科组材料
2010~2011全年度数学科组工作小结暨申报先进科组材料
陈& 青(2001172
本学年我们数学组的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勇于进取,在教学和教研两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上数学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针对新课改和学生的实际,本着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心尽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研上数学组借“孟胜奇工作室”这个省级数学工作室的平台,与省级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员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研活动,给科组的老师们创设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我们创新科组活动的形式,给科组成员真正提供了一个研讨、交流、学习和提高的场地。
(一)本学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搭建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导航:
1、借“孟胜奇工作室”这个省级数学工作室的平台,给科组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十月份工作室迎来了第一批省级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员,本次研修历时半个多月,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课型研究,分别对高中数学的不同课型如概念课、复习课、技能课、应用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生成课进行了研究。二是专题研修活动。对课题研究、怎样评课?怎样说课?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研修,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三是参加个多个层面的教研(科研)活动。如“东莞市第一中学数学科组活动”、“东莞市高一数学教学研讨会暨青年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会”、“东莞市中标课题研讨会”。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数学组提供了两节示范课(分别由陈青老师和羊仲石老师执教)和一个数学专题讲座(由邹盛光老师主讲),这些课和讲座都得到了学员们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一中老师们的整体素质、工作态度及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组里的老师们在繁重的教学下还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参加研讨,经常是一天除了上课就是听课、评课或者是参加讲座,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我们的收获是丰盛的,通过研修我们对课型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积累了教学案例,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而且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有机会领略省级名师的风采,这无疑让我们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收获良多。我们组的成员还积极参加“孟胜奇教师工作室”的各项研讨活动,如在莞中举行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研讨活动”和在我们一中举行的“高中数学应用课观摩及课型研讨专题讲座”,请了广州市数学教研室教育专家林少杰老师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数学课型和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问题。每一次的研讨都让我们如饥似渴,每一次都是家人的电话催了又催我们才依依不舍地解散。
2、创新科组活动的形式,给科组成员真正提供了一个研讨、交流、学习和提高的场地。这一学年以来,数学组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打破年级的界限,本着大科组的概念,共同研究高考考纲及高考走向,梳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考点,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具体做法如下:先确定本学年科组教研活动的两个主题:1、导数及其应用 2、统计案例。由指定的备课组长牵头对近几年高考在这一个板块上的命题方向、教材的处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主要的知识点的梳理、题型的分布及练习题难易的把握等等做出一个系统的研究报告,在科组会上用PPT进行演讲,科组的老师们再围绕这一报告展开讨论,充实对这个专题的研究。同时对每一个主题还组织一些课堂教学研讨,对“导数及其应用”这个专题,我们在高二理科开展一次听课评课活动,由林镜钊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评课我们讨论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了一次详尽的研讨;我们还对“统计案例”这一内容在高一安排两个同课异构的说课活动,目的是把教研和教学相结合,将我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另外还安排三个交流活动,“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周测如何出题选题”、“学法指导经验交流”等。期中由孟胜奇老师主讲《命制高中数学周练试卷漫谈》,非常精彩,既有高度又具实用性,老师们都受益匪浅。张小勇老师的《解析几何高考命题方向研究》和谢金臣老师的《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重点》等两个讲座,由于准备充分、观点新颖、信息量大、材料充足等特点,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在感动于他们为科组老师做的大量工作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也受到了鼓舞,看到了一个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及高尚的奉献精神的团结友爱的团队,并为自己身处这一优秀的集体而自豪。每一次的科组活动我们都会让老师们当场填写反馈表,不仅可以借此表达对做了主讲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尊重,而且及时了解老师们的想法及意见,也及时公开以供交流,看来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教研提高了我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也催生了不少好的教学体会,在学期结束前的东莞市优秀教学论文征稿中,我们共征得13篇教学论文!居全市各校参赛稿件数量第一!这在一中也是第一次!由工作室牵头,由东莞市各校的名师组成的两个课题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力的研究》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中大部分成员是我们一中数学组的老师。
3、制作“高中数学地图”:先从高一的“圆”和高二理科的“导数及其应用”这两个知识板块
入手,研究后确定高中数学地图的制作模版,然后继续把本学期高一、高二教学中所涉及的板块的地图做完,暑假期间组织现高三老师进行修改整合,基本完成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地图”的初稿,并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要求:将每一板块中的知识清单列出来,要全面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并对每一知识点的题型进行归纳,附典型题目和答案。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高中数学地图”基本格式,正在落实中,但该设想已得到全科组老师们的认同,虽然这会增加老师们额外的工作负担,但从长久的考虑这是有益的,不仅是对年青老师的教学有个很好的导向,对所有老师来说,建立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及资料体系对教学或者编写练习无疑都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
4、提高集体备课效率:由于取消周六日上课的原因导致各年级教学进度很紧,可各备课组面对现实,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把集体备课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重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每周二上午定期开展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除了对进度,还对每一节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共同探讨教学教法。实践表明,这种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了年级的整体备课水平。
5、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成绩必须通过学生这一载体来实现,如果老师给力而学生不给力,那么就出不来成绩。强调教法固然没错,但学生要愿意去学是大前提,我们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两方面入手,配合大力度的落班辅导及数学科薄弱的学生的学情跟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效率。下半学期我们办了一份《数学简报》,相关栏目主要有:(1)各年级的学法指导,或者是数学尖子生的学习经验介绍;(2)数学知识点梳理、或某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心得;(3)数学应考心理指导;(4)名师访谈:介绍我们的数学老师,让同学们更了解我们的老师,竖立数学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5)数学诗词、数学家名言、数学谜语、杰出数学家介绍等等。主要工作成员是一中数学科组“我行我数” 的部分工作室成员(附名单:林镜钊、张小华、熊国林、高瑞瑞、黄雅兰、王海)。从已经发表的第一期《数学简报》来看,很受学生们欢迎,虽然受条件和时间限制,我们还没能把这份简报做得很精美,但是它很实用,特别是选在每一次阶段考临考前发放,给予了学生最及时的营养,相信这份简报会越做越好!
二、努力规范教学行为:
1、改进手段、抓实常规,提高课堂效益
& 针对某些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组老师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作,初步掌握了制作动画的基本技能。古伯纯、黎玉清、叶劭峨等老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且资源共享,让老师们分享劳动成果,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古伯纯老师的教学设计获东莞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第一名。
何作龙老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备课,向40分钟要效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每一次考试他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三理级的张小勇老师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强调反馈矫正要多途径、多渠道,要及时、准确、有效;反馈矫正要尽可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他所教的两个重点班的数学成绩能保持优势,平均分每次都超过120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高中数学的学习本身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对概念的认识要深刻,对习题处理要灵活,对基础知识要牢固。其要求之高与文科生的基础之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针对这种情况,高三文科备课组在孟胜奇老师的带领下,坚持找学生谈心,分析存在问题,指导学习方法,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课室,总能见到数学老师身边围着一群学生,同时,老师们还特意写了一篇“高中数学学法浅谈”印发给学生,指导他们把握高中数学学习的三个环节:“一看,二记,三练习”。明确告诉学生怎么看,记什么,练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全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高三理科也从非智力因素出发,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定期给学生印发关于高三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材料,与学生谈心交友,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高考前还集体编写了《数学高考临场应考策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沉着应战,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今年这么难的高考数学题,由于我们的学生有充分的考前准备加上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在数学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彭启虎老师高三才新接手两个班的教学,他每晚都坚持回办公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新老师,学习干劲十足,在刚接手的月考和期中两次考试中他所教的两个班成绩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逐步缩短了与其他班的差距。
3、培优辅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每一次考试过后,高三文科备课组都会在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培优辅差活动。首先,把各班数学单科基础最差的学生召集起来谈心,帮助他们寻找学习方法,解答学习疑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学习不再是高不可攀,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坚持就是胜利。他们的口号是:“不言放弃”。我们不愿有一个学生掉队,老师的责任心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的鼓励。此外,备课组还在各班成立了“小老师”,每晚的巩固练习(一般4道题),由科代表和这些小老师负责搞定,若他们拿不定的问题则事先到老师那儿培训。这样做,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依赖于老师。从高考成绩来看我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丰收的硕果,我们的文科高考还能取得全市第三的好成绩!
4、高标准,严要求,持之以恒抓周测
数学组在教学中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学生。对学生中的丝毫错误和不良习惯从不放过,总是耐心讲解,反复纠正。告诫学生高考评分标准和规范解题的重要性。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良好的习惯等于成功的一半。克服非智力因素影响失分,有效减少失分就等于增分。同时,我们坚持抓周测,正所谓训练场上无弱兵。数学学习重在练习,因此,练是我们一直重视的环节。让学生在练习中练解题速度,解题能力,解题的规范性,目标直指高考。这是我们全组老师也是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
高三理科备课组在开学初就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和一轮复习计划,特别对考试的命题要求、内容以及考后信息反馈方式作了具体的规划:考试题命题要求:部分由高考试题改编而来,部分由教材的原形改编而来,部分由网寻找的信息题,课标中删除或弱化的内容不能出现在月考试题中,课标新增加的内容要有所倾斜。月考试题65%试题是复习的内容,35%试题由高考中的基本板块,选考内容每次都要出,复习不能脱离教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试以单元为主,要有三分之一是由教材改编的题,题的改编形式要多样,设问要灵活、科学,必须达到学生考试中有决策的感觉。安排专人对每试题进行分类登记,分析,及时报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复地考查直到掌握为止,安排专人负责信息试题的搜集工作,为备课组提供好的试题。每周四早上,负责当周周测命题的老师就要把“周测草稿”交给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讨论修改后方能交付使用。只有考题的难度控制和把握好,学生才能维持持久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我们一直是以师徒挂钩的方式为主、备课组听课为辅,并结合科组长听课检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多层次模式,帮助年青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召开座谈会,多方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尽科组的最大力量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在工作中能轻装上阵,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科组还定期指定青年教师阅读有关书籍,结合教学实际写读书札记;科组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本、教学反思、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情况、作业登记记录。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在各类考试中年青老师所带的班并不亚于老教师,李子超、叶劭峨、古伯纯、冯小龙、张小华等老师所教的班成绩突出。在学校的开放日中我们组推荐廖少良、冯小龙、李子超、熊国林、古伯纯等年青老师的公开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及市级的各类比赛,包括说课比赛、论文评比等,将较为优秀的青年教师推荐给市教研会,参与市教研会的中心组工作或承担全市的公开课,以促进他们尽快提高,不断成长。2011年的东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我们的熊国林老师顺利地通过了片区的初赛,下学期将参加市里的复赛。由陈青老师主持的,五个年青老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历时三年已结题,并获东莞市第十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在2010年10月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教育大观》的创刊号特别对我们这个“年青”的课题组进行了专访。还有一个省级课题,叶劭峨老师主持的《基于网络学习社区与生活社区优势互补的高中数学学习模式》也已结题,参与课题研究的多数是组内的年青老师。
四、加强尖子生培养力度
在数学组人手紧缺、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我组老师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做好培优工作。在李建军老师的精心辅导下,2011届高三级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6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高二级由林镜钊、邵茂飞老师负责,高二级学生在2010年东莞市高中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45人参赛,23人获奖,获奖率达到51%,其中2人获市一等奖特,7人获二等奖,14人获三等奖。
(二)本学年考试情况总结。
&&& 每一次的考试我们都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各年级备课组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考题,做到难易适中,考查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双基的考察,试卷有梯度,有区分度。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三个年级的试卷基本达到学校的要求,各年级平均分都在110分左右,其中高一王海、陈健、魏朝霞;高二文级的羊仲石、李子超;高二理级陈文政、张小华;高三文级孙传平、叶劭峨、李建军;高三理科何作龙、邹盛光老师所教的班成绩突出。黄雅兰、王进文、黎玉清、彭启虎老师所教的班成绩进幅很大。下半学期的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平均分控制在105左右,而且A、B两年级的平均分很接近,这说明我们的集体备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二理平均分有116分,略高一点,但是这与本学期高二的教学内容(较易)有关,班与班的差距也不大。高二文是参加全市的统考,取得了116.43的高分,位居全市第一!(莞中115.8分),这与文科老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高三参加广州市二模考试,文科数学进步很大,四校联合改卷,我们位居第二,离高级仅2.9分的差距,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高级的文科非常强,在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中竟然超过莞中,比我们多11分!高三理科在一模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仅次于莞中,位全市第二;二模虽然低于高级和松山湖,但也仅1.2分之遥。总的来说我们各个年级的教学都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高一王海、魏庭韶、魏朝霞、冯小龙;高二文级的黎玉清;高二理级陈文政、张小华、林镜钊;高三文级叶劭峨、高瑞瑞;高三理科何作龙、陈青老师所教的班成绩突出。在对学生的教师满意度调查中,我们组的满意率是85.6%,位居主要科目的第一!刚刚结束的2011年高考,我们数学终于打了个“翻身战”,理科居全市第二(比高级中学高了2分),文科排全市第三!
(三)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在教学中,高二文科备课组一条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备课组与文级添负担,张冬梅老师身
体欠佳,但坚持工作,时而不舒服,去一下医院马上回来上班,从不耽误一节课和备课组会议,出色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深受学生的喜爱;李子超、黎玉清、邵茂飞等年轻老师不顾家庭的繁重事务,认真做好每一节备课记录,认真辅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得各个班的平均分基本一致,李子超老师的两个班具有强劲的势头,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生,黎班清老师的两个班持续进步,优生特别明显,全级的第一名往往就落在她的两个班,邵茂飞老师虚心好学,教学成绩持续进步,同时做好备课组的资料打印、收集,为备课组工作的顺利展开打好了铺垫。
高一A级数学备课组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陈健主任自己“深陷”题海,让学生“轻松”学习;
魏庭绍级长是一个智慧型老师,准确的把握考纲;王进文老师沉着干练,深受学生喜爱;冯小龙、古伯纯、廖少良老师细致入微,主动承担备课组内的很多工作,教学效果显著。高一B备课组的老师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劳任怨,耐心对差生进行辅导,备课组活动时主动发言,为把本学科教好出谋划策,魏朝霞、哈安寿、王白垣老师在把握考纲和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备课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青年教师王海老师和黄雅兰老师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王海老师平时几乎全天在办公室,晚修时间经常给各班的同学进行及时的答疑,同时还协助老教师编辑试题及练习题,黄雅兰老师带病坚持工作,为了教学工作连小孩生病也顾不上。
& 高三级的全体老师全情投入,从高三上半学期的期末统考到一模、二模,高考,一关接着一关,打完一仗又是一仗,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丝毫不敢放松。期末统考时我们的成绩不够理想,在几大校中,文科排老四,理科排到老五了!整个春节都是在“凄风冷雨”中度过的,我们高三的每一个数学老师的心里都不好受,怕的不是“挨批”,而是没法向数学老师们交待,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一次的考试他们都在关注着我们的成绩,都在为我们能打败对手而欢欣鼓舞;为我们的暂时失利分析研究而出谋献策。记得在春节后临开学前,我们来自不同年级的数学老师们自发地坐在一起商量下学期的备考策略,大家感到温暖感到信心百倍!我们先备战一模,决心用一模的胜利来驱散期末失利的阴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以校为家,几乎每天晚上的数学时间,我们的数学老师们都会出现在学生身边,细细细辅导耐心解答,学生们从老师的敬业精神中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一模前理科备课组还争取到了一个短短十五分钟的级会上的发言,为了准备这个发言,我们五个老师开了四次会,专门研究如何抓住这个的小小的机会对学生做一次“数学总动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模我们打了个翻身仗,理科位居全市第二,文科第三!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我们就信心百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起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精细,每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求做到最好,不能有半点疏忽。彭启虎老师的女儿也面临高考,他都顾不上了,每晚都在学生中间解答谈心;陈青老师的父亲生病住院了,她常常是东莞广州两头跑。孟胜奇老师的省级工作室工作繁忙,教学教研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他常常是中午休息时间也用在出练习批改作业了;高瑞瑞教两个班还做班主任,第一年上高三经验不足,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坚持每个晚上在学校“蹲点”,几个月下来,学生的成绩上去了,她所教的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11年高考,我们数学终于打了个“翻身战”,理科居全市第二(比高级中学高了2分),文科排全市第三!这是多么地令人鼓舞!我们数学组信心倍增,我们相信一切的努力终将会有回报,一切的付出必会有丰硕成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由于数学老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作业批改量也大、课时多,加上现在学生自习课的时间明显减少,老师们很难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段为学生辅导、答疑,所以对于差生的辅导可能会因此而做得不够细致、不够到位。
另外个别年级的练习题、周测题难度还是把握得不够好,有时还会有偏题、难题,备课组长还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监控。
附件1:数学科组预备周科组活动简报
  数学科组于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下午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科组活动的会议,现在记录和整理如下:
◆活动要点记录:
一、&&&&科组长发言   1.&&&&新年过年感言:①期末考试分析(再创新低);②高三考试分析(与松山湖、高级中学的对比和研究),如何加强教研、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的关系;③科组会议要打破“年级”的界限,进行资源共享并更有效化;④函数与导数、统计案例的主题研究(备课组进行专题研讨,高二导数进行听课评课、高一统计案例进行同课异构);   2.&&&&高中数学地图。利用Excel表整理出只是网络结构和典型例题,方便资源共享和传承。两年内完成,试用一年并逐步完善;   3.&&&&关于命题的质量。①邀请孟胜奇老师进行演讲,如何进行选题和命题;②科组活动的时候对已考的套题进行点评和研讨;   4.&&&&一中数学简报(一份关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科组内部交流报纸)。林镜钊老师负责主编,其他科任老师协助并指导学生一起进行解读内容;   5.&&&&资料的传承与指导。利用好校园网的数学科组资料包(地址:) 二、&&&&专题研究――解析几何高考方向研讨(主讲:张小勇)   1.&&&&圆锥曲线的主要题型(1-11点);   2.&&&&与其它知识的综合;   3.&&&&考纲的简单解读(椭圆与抛物线);   4.&&&&近四年客观题的简单分析(,容易);   5.&&&&近四年主观题的简单分析(结合ppt课件以及纸质材料进行发言);   6.&&&&一点启示:①近几年分值比较固定,都是19分;②难度不大,是我们的学生重要的得分点;③强调定义在解题中的作用;④降低了运算的复杂程度,腾出空间来让学&&&&&&&&生思考,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⑤重视曲线的几何特征和方程的代数特征的统一。⑥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入口宽、深入也不难的特点,强调通性通法,且解法多样;⑦没有涉及弦长问题。 三、其他老师补充发言   1.邹胜光老师:不要被资料牵着走;   2.谢金臣老师:弦长公式的问题;   3.孟胜奇老师:对于高三考试的一些感性。
◆&&&&活动反馈:(意见、建议、感想、设想……)
★孟胜奇老师: 1.科组成员一条心,静下心,动起来; 2.计划有新意,科组长的领头作用很重要; 3.专题研讨方式对促进教研教学水平有较好促进作用; 4.上课重要,辅导及作业反馈矫正同样重要 ★彭启虎老师: 1.资料收集全面; 2.剖析清楚明了; 3.总结到位,探究清晰 ★叶劭峨老师: 春节期间与亲友们闲聊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社会人士对一种产生了疑惑!他们问我除了莞中就到一中啦?东华和高级不是考得更好吗?作为一中人,我当然要为一中作宣传,但是心里其实也挺难受的,因为数学这一科确实郁闷了很多年而没机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今天听到科组长的发言后,我感觉到应该是有一股力量在凝聚着,准备要爆发了!所以我深信一中的数学一定会更好!更好!!更更好!!! ★高瑞瑞老师: 1.高中数学地图的制定很有用,尤其是对我们年轻人,可以系统地教学; 2.来了一中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感觉数学科组的人好好啊,也曾因被评为先进科组感到自豪、开心。近几年考得不好,整个科组都会为这担心,一起分担而不会相互推卸责任,所以虽然被校长批评不开心却不难过,相信我们东莞一中数学科组,相信青青姐! 3.这次科组会很有实际意义,学到很多,希望以后多一些像这样的有具体内容,具体事项的科组会 ★张小华老师: 建议1:高中数学地图最好是尽快完成,不要拖个两三年; 建议2:学法指导简报中,增加“一中数学人物介绍”一栏,通过介绍老师,提高数学老师的威信,也通过介绍数学尖子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楷模; ★古伯纯老师: 同心协力,共同提高数学科成绩! 成绩必须通过学生这一载体来实现,如果老师给力而学生不给力,那么就出不来成绩。我觉得我们强调教法固然没错,但学法应该是最终母的。学生要愿意去学是大前提,若学生喜欢去学则锦上添花,因此①我希望校长重视数学,并让学生重视数学;②搞一些活动、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数学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学生要不怕苦,要接受数学学科的特点,正如鲁班学艺,没有艰苦磨练,难出成绩。 ★何作龙老师: 设想:主干知识或主要考查的知识应组织小组分组研究,配套练习 ★魏朝霞老师: 1.我们应重视解几部分的复习,近几年解几内容的试题难度有所下降,对于我们这种2类学生还是有能力攻克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成败的关键应该是解几题; 2.阶级部分的复习重点应牢牢抓住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和几何特征,重视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3.因为韦达定理已不在教学范围,所以解几中的涉及韦达定理的题目不应大讲特讲。见识一下啊,可以在小题中作为一种解题技巧来介绍,例如中点法、点差法等; 4.大题在圆、椭圆、抛物线上多做训练 ★邹盛光老师: 很好,主要是第一次这种形式,大家还不太适应,所以不够活跃和主动,但只要每次都能很好的组织,效果肯定会越来越好!
&&& &&数学科组于2011年3月3日星期四下午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第二次科组活动的会议,现在记录和整理如下:
&&&&&&&&&&&&&&&&&&&&&&&&&&&&&&&&&&& &活动要点记录
一、命制高中数学周练试卷漫谈(主讲:孟胜奇)
(一)试卷功能分析
1.高考试卷的功能:①选拔功能;②教育导向功能。
2.统考试卷的功能:①考查功能(终结形成性考查);②水平测试功能。
3.月考试卷的功能:①阶段形成性考查功能;②水平测试功能。
4.周测试卷的功能:①数学训练功能;②检测与反馈功能;③水平测试功能。
(二)周测试卷的命制
1.准备与布局。①确定试题(卷)难度;②确定知识点分布;③确定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④确定题型;⑤确定补漏知识点;⑥掌握试题发展趋势
2.选(编)题与组卷。①筛选;②改编;③组卷
3.检查与修订。①检查分值分布;②检查知识覆盖;③检查文字与符号;④修订
(三)试题的编制
1.选题(案例1 2009年江西省高考题.不足:入口太窄,技巧性过强,没有使用价值,缺乏生命力.)
2.改编(案例2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统考理科试题的改编)
3.编创(案例3 人教社选修1―1P.43-B组第一题的改编、案例4 变换条件或添加设问、案例5 递进增加思维量,考查要害)
4.创作(案例6 置换问题背景、案例7、案例8&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统考试题)
(四)高中数学知识清单
二、陈青老师发言
(一)在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要从网上搜索一份现成的试题或是拼一份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正是因为如此,老师们走入了为出题而找题的误区而忽略了“测试”最根本的目的。忽略了被测对象的具体情况,甚至有些老师连做都懒得做,直接就印发,这些“无效测试”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又无法达到检测的目的,孟老师的课不仅让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命题的要领,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更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一个专业素质超强的名师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介绍本届高三理的命题方式:对于小知识点精选4个题目在一节统练课内完成
(三)汇报在高级中学召开的高考备考会议
1.高级中学学生投入程度非常高;
2.时间安排倾斜数学,晚上两个小时做数学,两个小时做综合科;
3.各大校安排正课有7节或8节,我们比他们少两节课
活动反馈:(意见、建议、感想、设想……)&&&&&&&&&&&&
★陈青:作为一个老师,谁不会命题?是的,特别是在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要从网上搜索一份现成的试题或是拼一份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正是因为如此,老师们走入了为出题而找题的误区而忽略了“测试”最根本的目的。忽略了被测对象的具体情况,甚至有些老师连做都懒得做,直接就印发,这些“无效测试”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又无法达到检测的目的,孟老师的课不仅让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命题的要领,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更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一个专业素质超强的名师严谨的工作态度。
&&&& 感谢孟老师的讲座和为科组工作的无私付出,也感谢全体数学老师这段时间的配合和辛勤工作。如果说“科组活动”是一份点心,希望我们能把这份点心越做越精美、人人都喜欢品尝。
&&&& 感谢大家的反馈及宝贵建议!
★叶劭峨:命题应该是一门很高的艺术,跟着孟老师的这几年让我看到了孟老师的认真和坚持,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曾经很佩服孟老师一下子就出了好几套题目,后来才知道这是孟老师中午都不休息而制作出来的。
&&&& 今天的讲座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尤其是孟老师举出来的案例,讲得很细致,很实用,很贴近我们需要做的更好的地方,特别是要认真思考如何改编出一个适合我们学生水平的试题!
&&&& 孟老师附件里的知识清单对我们年青老师来讲很有帮助。
★邹盛光:有理论,有实践,很有价值,很受启发。
★李建军:听了孟老师的讲座,出一道题目是容易的,但出一道好题目,有价值、有意义的题目是不容易的;出一套好的周练题目那就更不容易了。希望在以后的出题过程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出一些好题目。
★熊国林:很好,很贴近教学工作,贴近实践,支持。
★李子超:
1.这样的形式很好,尤其是对年青老师的成长;
2.是否可以增加讨论的方式;
3.命题应重心在考查核心知识、核心方法,要避免让学生总是在做怪题、偏题!
★黄雅兰:内容贴近数学教师常常遇见的问题:“数学周测试卷的命题”,比较接近本校学生实际,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作为日常命制周测题的很好的参考,非常有益。
&&&& 孟老师对于“周测试卷命制”的严格选题,认真检查,修订的态度让人叹服,值得每一个数学老师学习。
★廖少良:
1.给我们提供了很专业的试卷命题方法,对我们年青老师特有帮助,若每周能如此把关,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有收获!
2.孟老师超强的综合专业水平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3.只有精心出题,平时训练落实到实处,学生认真对待,老师认真评讲总结,成绩总会提高上去,从老师到学生一致做到细心、精心、耐心、恒心;
4.孟老师提出的在平时多留意“优质题的积累”对我很有启发。
★邵茂飞:
1.活动内容很好,实际,有效,操控性强;
2.多请有经验的教师做专项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教研水平
★彭启虎:
1.试卷功能分析详细;
2.周测试卷的命题的步骤完整;
3.试题的编制:分析清晰,案例选取精准,点评到位。
★孙传平:孟老师的报告结合实际从试卷的准备、选编到谈试卷命制的各个环节,听后很受启发,这种科组活动应多多开展
★古伯纯:系统说明(周测)试题的命题原则及详细步骤出题并不是很难,但出一份好的题目却很难,特别是在平时比较忙的情况下,出一份精心设计的题目并不容易。
★陈健:这样讲座形式在科组活动中多搞几次,很好。能否在组内进行一次命题比赛(针对年青教师)
★彭余良:很有启发,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活动!
★羊仲石:
1.孟老师的本专题对各备课组的各种试卷、练习的命制起到了提供评讲试卷质量好差的标准。给科组数学老师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
2.对试题的选择,改编,创作等方面作了很细致入微的研究,鼓励各备课组长、年青老师进行相互评价周测、统练的质量,为整个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王延凤:这次活动很有实际意义,希望以后针对一份试卷具体讲解。
★高瑞瑞:
1.全面了解周测试卷命制的步骤、方法、要求;
2.结合例题讲解更加清晰
★张冬梅:好!明确了命题的功能、方法、思想、技巧很有用。受益匪浅,是我学习的榜样!
&&& 数学科组于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下午在电教楼三楼录播室召开了第九周的科组会议,现记录和整理如下:
&&&&&&&&&&&&&&&&&&&&&& &&&&&&&&&&&&活动要点记录
第一部分:高中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主讲:谢金臣
导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 用导数可以解决函数中的单调性问题,最值问题,不等式问题,还可以与解析几何相联系,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导数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一共有六点。1.变化率与导数;2.导数的计算;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6.数学文化。两点说明:1.对于复合函数的导数,理科班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与形如 的导数。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性。
&二、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问题;
2.导数与函数和不等式问题。(1)利用导数解函数单调性问题;(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最值(3)
利用导数解不等式问题;
3.导数与线性规划问题;
4.导数与数列问题;
5.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三、大家发言讨论
1.&张小勇:谢老师的总结很系统,很完整。导数是重要的数学工具,适当关注导数的几何意义;
2.&谢金臣:关注含参问题,讨论参数,这个高考热点;
3.&陈青:高考难度有所降低,我们学校的学生有能力在每个大题中拿到分数,要及时收集好题和继续讨论
第二部分:讨论高中数学地图1(高一“圆”)
1.羊仲石:内容完善,形式与一般复习资料差不多,可惜“地图”特色没突出。还要注意“好题”的积
累,减轻备课量;
2. 孟胜奇:此地图除了老师可用,也应该可以给学生进行使用,知识要点可以两层次化。
&附件:科组活动相关图片资料
&&&&&&&& &
&附件:“孟胜奇工作室”教研活动相关图片资料
1、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示范课和讲座
&2、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研修班结业式
3、2011年6月23日观摩工作室成员羊仲石的应用课: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课后听取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育专家林少杰的专题讲座:数学课型和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