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政协补课班土墨特中学附近高中补课班

毕节发展历史大事记(一)

  毕节所依附的云贵高原,是在新生代第四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强烈隆起的古大陆,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具有特殊需要。

  人类在这里的活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1964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四次到毕节地区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的观音洞进行发掘,共出土4000余件石器和23种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石器中刮削器占百分之八十,充分展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的特征。毕节不仅有与北京周口店古文化遗址齐名的观音洞古文化遗址,在其辖区内还有星罗棋布的“威宁草海旧石器文化遗址”、“毕节海子街大洞旧石器遗址”、“毕节青场老鸦洞旧石器遗址”、 “毕节朱昌牛鼻子洞古文化遗址”。这些古文化遗址充分说明了:在旧石器时代,毕节境内就有为数不少的人类活动历史,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古文化。从考古中发现:毕节先民,在旧石器时代,住的是洞穴,吃的是动物和野生植物果实,用的是粗制石器、木棒、火等,穿戴无法考证。到旧石器后期,开始训养动物。

  经过漫长岁月,到距今大约1万年时,毕节先民掌握了陶冶技术和部分农作物种植技术,所用石器进一步精细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在山洞以外修筑房屋,以村落聚居,进入了新石器时代。1984年7月至9月和1985年3月下旬,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对毕节瓦窑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现的遗址有:房址、窑址、火塘等,房子依山面水,坐西向东,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形状有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和建于地表的长方形房屋两种,房内皆有火塘,直径40至50厘米之间,厚度有的达10厘米,火塘周围布满红烧土和炭屑,并常伴支撑锅的锅桩石及有烧痕迹的夹砂陶片。出土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范、石锤、石钻,石网坠、陶纺轮及砺石等,尤以石网坠、石刀数量为多。生活用具以陶制的炊具及盛储器为主,质地为夹砂陶,造型多为卷沿,鼓腹、小平底。可辨器形有壶、罐、釜、瓶、钵、碗、杯、豆、器皿等。纹饰有绳纹、刻划纹、方格纹、网纹、圆点纹、回纹、涡纹、叶脉纹等,多饰于颈部以下及器底。此外,还出土了部分装饰品,有陶制管饰、环饰、骨牙饰、骨簪等。毕节境内,还有威宁吴家大坪新石器遗址、赫章可乐新石器时代遗址、威宁中水遗址等与毕节瓦窑村遗址同期同类的新石器遗址多个。

  尧舜时代为有鼻国(诸侯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称国。据《史记》记载:舜登上帝位后,用车子载着天子的旌旗,回去朝拜父亲瞽叟,夔夔然和敬特别恭谨,仍然履行做儿子的孝道。封弟弟象做有鼻的诸侯。这是毕节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命名为鼻(后有人写为鳖、毕、比等)。象去世后,有鼻国内多处修建象祠供奉象的灵位。据明代王阳明在《象祠记》中所载:湖南的象祠,被毁于唐代,而在水西的象祠呢,到明代还在被重建,并请记于王阳明。水西的这座象祠,其香火兴旺了数千年后,毁于清康熙三年(1680年)“吴三桂剿水西”的战争中,现仅存象祠遗址于黔西县素朴镇的九龙山上。

  夏朝为梁州的南域,荆州的西邻。《大定府志》疆土志一,沿革表第二开篇就说:“大定者,《禹贡》:梁州江外之南域。”古代的梁州主要指四川、重庆等地。荆州是指湖北、湖南等到区域。《史记》夏本纪第二记载:东到华山之南,西到黑水之滨的地区是梁州;岷山、潘冢山经过整治可以种植,沱江、涔水已经疏导,蔡山、蒙山都已经平治完毕,和夷地区的民众收到了治理的功效。所提到的地标性山川河流,都在四川省、重庆市境内。

  商末周初为卢夷之国,其君称蒸。《尚书·牧誓》记载:参加牧野之战的,西南地区有庸、蜀、羌、微、蟊、卢、彭、濮八个方国。武王伐纣时,卢夷国君长选派远征军参加了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之战,一举打败商王朝的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正式建立。

  周末为古蜀国的南中。杜宇,又名笃慕,周末古朱提国(今昭通)的明君。时逢周失纲纪,王朝衰败。笃慕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把领地分成六份,分别交给自己的部下(有的说是他的六个儿子)去管理,这就是彝书中有名的“六祖分支”。自己则亲征古蜀国,并成功地做了古蜀国王,把古蜀国建设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其势力范围北达汉中,南抵今凉山州、宜宾与云南、贵州,西及岷山山地和芦山,天全,东至嘉陵江。《华阳国志》记载:“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鱼凫。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 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六国时谓之南夷,其国名叫夜郎,君长称为夜郎侯(或夜郎王)。楚王派庄豪带领精兵循沅水而上,到且兰,把船固定在岸边,下船上山进行步战。占领且兰时,夜郎王率部归降。庄豪留在滇称王后,夜郎、且兰又自立为国。夜郎的疆域有多大?《汉书》上说:“夜郎东接交趾,自西徂东奚啻千里?”《史记》上说:“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 这就难怪会有夜郎自大的典故。

  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常(安页)收夜郎地,设置夜郎、汉阳二县,并略通五尺道,从今四川宜宾经贵州毕节、威宁,云南宣威至曲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设置县级行政区域。

  汉代:秦亡县废。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置犍为郡及汉阳、平夷(今毕节境)、朱提、郁鄢诸县。公元215年,以原犍为属地置朱提郡,汉阳属之。公元219年,刘备置(广来)降都督府于平夷县,李恢任(广来)降都督。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境内彝族首领妥阿哲积粮通道有功,被封为罗甸王。五府在今大方县城。233年,马忠任(广来)降都督,移治味县(今云南曲靖)。

  晋代:311年,置平夷郡,治平夷,领平夷、(敝邑)(今遵义境)县。404年,改平夷郡、平夷县,今毕节地区部分在其境内。

  梁代:549年,宁州土人()瓒反,朱提郡为瓒所据,平蛮、汉阳等县皆荒废。均为()氏之卢鹿部。

  隋代:584年,以朱提郡置恭州,汉阳属之(今毕节地区部分在其境内)。

  唐代:697年,置宝州(今威宁县东北)、袭州(一作袭州,今黔西县西)、义州(今金沙县)、郝州(今大方县南)、晖州(今织金县北)、犍州(今大方县东北),皆为羁縻州。

  842年,朝廷封阿佩为罗甸王。

  宋代:967年,罗甸石人王子普贵纳土内附,朝廷命为贵州刺史。975年,蛮州刺史宋景阳入贵州,罗甸石人部落拔族北走。1256年,五月,南宋朝廷诏赐罗氏鬼国银万两,令结思、播二州抵抗元兵。1258年,播州(今遵义)经打鼓新场(今金沙)至水西(今黔西)大道贯通。

1273年,乌撒部归顺朝廷,置乌撒路招讨司。

1278年,置乌撒军民总管府,隶云南行省。罗氏鬼国王阿榨归附,诏以阿榨为安抚使,佩虎符。沙溪(今金沙县境)设长官司,属顺元路宣抚司。

1279年,云南都元帅爱鲁分兵平定亦溪不薛(亦称水西,今金沙、黔西、大方、纳雍、织金县一带),置罗氏鬼国安抚司。

1280年,罗氏鬼国反元,朝廷以蒙古军6000人,并诏云南、湖广、四川兵3万余人讨之。罗氏鬼主阿榨、阿里降,改罗氏安抚司为顺元路宣抚司。

1282年,朝廷诏佥亦溪不薛军征缅甸。

1283年,改顺元路宣抚司为顺元路宣慰司。置亦溪不薛宣慰司及3路土官,派兵镇守。后改为亦溪不薛总管府,阿里为总管。令留受亦溪不薛驻军开道,水西至毕节驿道贯通。元世祖忽必烈敕药刺海驻营水西,在今黔西境内,开办亦溪不薛牧马场,为当时全国14个大牧马场之一。

1284年,改乌撒军民总管府为乌撒军民宣慰司。

1287年,升乌撒军民宣慰司为乌撒乌蒙宣慰司,治乌撒。

1292年,命亦溪不薛宣慰司隶湖广省。

1295年,改亦溪不薛总管府隶云南。

1302年,五月,云南中书右丞相刘深率元军征“八百妇女国”(今泰国北部景边地区),假道贵州,至亦溪不薛境地,勒派丁夫、马匹,强索3000金,民不堪暴敛急征,彝族女土官奢节率众抵抗,并与云南顺元路土官朱隆济举兵反元,在今黔西境内战斗数十次。战事波及四川、云南、广西,震动全国。湖广行省平章刘国杰之裨将宋光宗率兵大败奢节与蹉泥墨特川(今赫章境)。奢节被杀,元廷平定亦溪不薛,罢亦溪不薛宣慰司、总管府及阿苴、芢笼二路。徙顺元路宣抚司于亦溪不薛,先隶湖广,旋改隶云南,以阿画为宣慰使,宋阿重为同知。

1330年,正月,乌撒土官禄余杀乌撒宣慰司官吏,降于云南王秃坚、伯忽反元。七月,联络芒部、乌蒙、东川土司进攻顺元。四川行省平章塔出率兵由永宁进兵,左丞相孛罗由青山、芒部进军,在周泥驿与禄余大战,禄余败。

1362年,三月,明玉珍在四川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兵分三路进攻云南,至正二十五年,被大理总管段功追至七星关,击败明玉珍,乱平。

1371年,顺元路宣抚使,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加授云南行省左丞相霭翠归附,明廷撤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置贵州卫。改顺元宣抚司为贵州宣抚司,隶于四川行省,今毕节以东属之。

1373年,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命霭翠为宣慰使,位居各宣慰之上。

1380年,建层台驿站城(今毕节市层台镇),周600丈。

1388年十月,设层台卫城。建白岩驿站城(今毕节市亮岩镇),周60余丈,设站,以居民供邮递。建周泥站城,周围40余丈,设站,以居民供邮递。

1381年,朝廷派征南将军傅友德出征云南。傅友德遣都督佥事郭英、胡海、陈桓率兵5万由四川永宁向乌撒开进。傅友德攻克乌撒,筑乌撒城,置乌撒土府。以乌撒大酋那者为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征南将军部将胡海、陈桓兵筑土城与墨特川(今赫章城前河),方围里许,设4门,派兵驻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朱元璋诏谕水西、乌撒、乌蒙、芒部、东川、沾益各酋长开山筑路,设置邮传,令傅友德将已降酋长送入朝廷。三月安陆侯吴复率兵至水西,选郭张(今黔西县城)筑土城,名为水西城,周9里3分,高1丈8尺,设4门。乌撒、乌蒙、芒部、东川土司叛明,杀官吏,朱元璋诏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右副将军平西侯沐英等率兵平之,水西诸部皆降。沙溪巡检司于境内设牧马场,饲养朝廷贡马。筑七星关城,周围450丈,女墙800余垛,城门二,设千户1员,军200名。

1383年二月  置毕节卫,隶贵州都司,更乌撒府为乌撒军民府,改隶四川布政司。

1384年, 贵州宣慰使霭翠遣其妻奢香率土酋入朝。奢香开“龙场九驿”立龙场(今修文)、六广、谷里、水西(今黔西)、奢香(今大方)、西溪、金鸡、阁鸦、归化、毕节驿站。通贵州至乌撒道。明廷在水西换马和市马3次,共2200匹。地方常以“水西马”进贡。洪武年间共贡马35次,其中有数据记载的7次,235匹。

1387年,靖宁侯叶升、普定侯陈桓屯田于毕节卫。 筑毕节卫城,砌以砖石,周围6里2分,次年建成。二十三年,拓为8里2分,高1丈5尺,门5。1388年贵州宣慰使霭翠卒,其妻奢香袭贵州宣慰使之职。

1389年二月,明廷命毕节卫开屯耕种以自给。1390年五月, 贵州宣慰使奢香派其子阿期拢弟入朝,请肄业太学,两年学成。乌撒土知府阿能遣其弟忽山及土目子弟2人请入国子监读书。

1393年摄贵州宣慰使奢香贡马,朝廷免贵州宣慰司拖欠的粮赋,令招还外逃民户。

1394年,置阿落密千户所,隶赤水卫。废层台卫。置赤水卫前千户所。

1410年腊月二十一日  改乌撒七星关巡检司为永南边界乌撒七星关巡检司。

1414年,乌撒军民府经历钟存礼上书,请设学堂,“置教官,教民子弟,变其夷俗”。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

1416年,修毕节卫七星关铁索桥,桥缆25丈,系于两崖铁柱,缆上铁索缆舟成浮桥,始有七星关桥。

1417年,设乌撤军民府儒学。

1442年,贵州宣慰使龙富入朝,英宗赐安姓。

1444年,贵州都指挥同知张锐奏准:将四川、贵州土官袭替进贡的马匹给与旗军领养骑操,以备征调。其东川、芒部、乌蒙、乌撒、永宁宣抚司等处马匹给与附近赤水、永宁、乌撒、毕节、普安、安南、普市7卫所。

1449年,设贵州毕节卫僧纲司正都纲、副都纲各1员。水西彝苗民族反明攻毕节卫,时达3月。朝廷调动云南兵由乌撤进毕节平叛,水西苗阿忽等乞降。

1477年,设卫远长官司,治所在今金沙马场、新民一带。

1508年,朝廷加贵州宣慰使安贵荣为参政,以表其征香炉山之功。水西彝苗民修象祠于灵博山(今黔西县素朴镇境),王守仁作《象祠记》。

1522年,毕节建青螺书院。1523年,令分巡贵宁道兼兵备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4卫。

1528年,敕贵州威清兵备副使改驻毕节地方,兼制云南沾益州,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市)、乌撒、东川、镇雄4府并永宁宣抚司。乌撒、芒部等处彝苗民在首领陇革率领下,攻陷毕节屯堡,杀官绅,烧庐舍。明廷降旨查究毕节兵备、守巡罪责。

1546年,贵州宣慰使安万铨捐俸银300两修阿东钜路(今大方县高店乡落启坡石板道)。次年四月竣工,全长2公里,宽3—4米。路旁立有用汉、彝文字所刻碑文即千岁衢碑。

1570年,二月,贵州总兵安大朝率兵伐贵州宣慰使安国亨,进渡六广,为国亨兵所败。水西土司安氏内乱,安国亨、安智、奢效忠率兵战于今黔西朵泥桥一带,致驿道受阻,民生凋敝。

1600年,贵州巡抚郭子章捐银50两,修建野马川三拱石桥,三年成,郭子章为之题写“乾河桥碑记”。

1621年, 四川永宁宣慰使奢崇明反,攻破赤水卫城,卫指挥张大壮战死。乌撒土目安效良叛附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挟宣慰使安位反明。与奢崇明相呼应,首袭毕节卫城。云南派都司杨明廷率兵3000人至毕节,水西兵攻破毕节卫城,杨明廷及卫指挥蒋藩屏等战死。安邦彦、安效良先后分兵攻陷毕节、威清、龙里、广顺、平坝、安顺、沾益,围困贵阳,明廷大震。明廷授王三善为贵州巡抚,率10万大军进行镇压。

1630年,三月 ,安位降,以水外2则溪(6目)地献朝廷设流官,改贵州宣慰司为水西宣慰司,安位为水西宣慰使,领11则溪。 十月,分巡贵宁道兵备副使郑朝栋重修被兵毁的毕节卫城。

1635年,分水西地为12州。筑大方、水西、比喇3城,谷里、归化2堡。贵州总督以副将方安国守大方,袁桂芳守水西,刘镇藩守比喇。

1637年, 三月,土目化沙、杓佐叛,围攻大方城,化沙被方安国诱杀,杓佐攻毕节卫城,朱燮元发兵进讨平定,并罢12州,恢复水西宣慰司,以安世为水西宣慰使。安世卒,子安坤袭其职。

1644年,置滥泥沟(今黔西大关)关税委、鸭池河税卡,征收货物过境税。

1649年, 清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派前锋统领努山、护军统领胡尼雅等率部攻克乌撒卫城。

1658年 五月,水西宣慰使安坤归顺清廷。十二月,清廷委安坤为水西宣慰使加都督佥事。

1659年,乌撒归顺清廷。

1660年, 平西王吴三桂以土司安坤、安重圣蓄谋不轨为由,奏请派兵剿灭。

1663年七月,毕节守备林必达建义学,为儒士所重。

1664年平西王吴三桂奉旨进剿,历时年余,平水西、乌撒,安坤、安重圣被擒杀。皮熊被俘,绝食而死。

1665年,设分巡毕节道。 五月,吏部议复,同意吴三桂《请设新疆三府疏》。“将水西则溪地改设3府;以胧跨、的都、朵你、阿架4则溪设为1府,建府治于比喇(织金);将化各、火著、木胯、架勒4则溪设为1府,建府治于大方;将以著、则窝、雄所3则溪设为1府,建府治于水西城;原设分巡毕节道改为整饬3府分巡贵宁道,兼管永宁、赤水、毕节等卫,驻扎比喇;3府各设知府1员、通判1员、经历1员、司狱1员、儒学教授1员;比喇再设推官1员,承理3府刑名大案。3府不便以原称,宜改新名。即令该藩拟定具奏”。十一月,吏部议准建府。

1666年二月,清廷诏准以水西11则溪地设平远、大定、黔西3府,实行“改土归流”。平远首任知府刘勇(藩下人),继任知府邱业(湖广人);大定首任知府宁云鹏(辽阳人),继任知府孟泰(辽阳人)、张宏杰(汉川人)、王镇(奉天人);黔西首任知府王命来(江津人),继任知府端木象震(溧水人)。五月,并摩泥、白撒、阿落密三守御千户所于赤水卫,并七星关守御所于毕节卫。七月,乌撒土司安重圣之妻陇氏复叛,吴三桂令左都统吴应麟、总兵官马宁等进剿,追杀安母常氏、妻陇氏于今赫章可乐,并将土目王腾龙、王乘龙执往云南,陇氏及夷兵万余人被俘,乌撒悉平。九月,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首任知府张英才(永平人)。设黔西、大定、威宁、平远4镇总兵。 改分巡毕节道为整饬3府分巡贵西道,辖大定、平远、黔西府,兼管永宁、赤水、毕节卫,移道署于大定。 黔西、平远、威宁府建立府学。次年,大定府府学建立。

1673年,吴三桂叛清,黔西总兵王永清归附,并派兵攻下大定、平远、威宁、毕节等地。

1681年,贵州平大黔威道改为分巡贵西道,移驻安顺,辖贵阳、安顺、平远、大定、黔西、威宁府。

1683年,改平远、黔西2府为州,隶大定府。十二月,重立水西宣慰司,安胜祖被授为水西宣慰使,世袭,但不许干预政事;又以土目阿武有功,置阿武长官司。

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裁毕节、赤水2卫改置毕节县;改永宁卫、普市所为永宁县;废乌撤卫,大定、平远、黔西3州及毕节、永宁2县隶威宁府管辖。贵西道移驻大定。

1714年,毕节知县柯天健修《毕节县志》成。

1726年,清廷实行“改土归流”,乌蒙土官禄万钟联合镇雄土知府陇庆出兵抵抗。云贵总督鄂尔泰令贵州游击率兵由威宁进讨。一路剿抚,兵至墨特川(今赫章)以劳师祭旗为由,捕杀彝酋乌姆。今赫章县城郊“卸旗冲”因此得名,时墨特川改黑章,后改为赫章。

1727年,永宁县改隶四川省。

1729年, 毕节设运铅局,将威宁、大定等地生产的铅锌,通过水运和陆运,运往四川、湖北及京城供铸。升大定为府,降威宁府为州。割威宁可渡河之西隶云南,以河为界。威宁、黔西、平远3州及毕节县均归大定府管辖。

1732年,设水城厅于底水,隶于大定府,移大定府通判驻其地,划大定府亲辖地中永顺、常平2里归水城厅管辖。至此,大定府共辖黔西州、平远州、威宁州、毕节县、水城厅及府亲辖地。

1735年, 黑章莲花、妈姑白铅厂开办,俟后开办羊角、白岩厂,以莲花厂产量最多,采冶炼工人上万人,年产五六百万斤,为全省之冠。

1736年, 割四川叙永厅所属岩上、岩下边地归黔西州管辖,编为平定里。大定知府陈德荣倡导栽桑养蚕,引进蚕桑。

1741年, 威宁州建铜川河铜厂,开槽硐53口,设炉50座,工人2000余人,获铜砂100多万斤,所产铜斤由官府收购,不仅满足贵州之用,还运往京城供铸。

1742年夏,毕节县雨雹交加,雹大如卵,山洪暴发,城墙崩塌,淹民房,毁庄稼,死6人。次年, 大定、毕节大饥,人食白泥,死者甚多。

1744年, 黔西知州冯光宿纂修《黔西州志》成。

1745—1749年,大定知府王允浩开凿流经大定府境内的赤水河大河口段河道,以运京铅,耗款银约2.8万两。新开凿的河道,每年共运铅357万斤,比陆运年节省银6988两。

1749年,大定城垣修成,耗白银1 196.7两。1752年, 黔西州开展采硐熬硝,产品供军用。

1756年, 平远知州鹿骢豫修,李云龙续修《平远州志》成。

1757年,大定知府王允浩主持修纂《大定府志》成,共8卷,未刊印。

1758年,毕节知县董朱英主持,路元升等人纂修《毕节县志》成。

1776年, 黑章兴发厂试办开采冶炼白锌。

1779年,兵部尚书李世杰告老还乡,在黔西州城建“文峰书院”。威宁州建锌铅厂11个,大定府建锌厂1个,年采锌铅100万斤以上,锌铅由政府收购,用于铸钱。

1780年,威宁重修石城,周1026.57丈,墙高1.5丈,开4门。

1794年,原兵部尚书李世杰卒于黔西,乾隆帝赐“恭勤”和祭、葬、建碑银及御祭文。墓葬于黔西扯泥坝。1803年,黔西知州刘永安等纂修《黔西州志》刻印问世。

1818年,大定前任知府普恩建联壁塔于东门火焰山。继任知府邓士宪建文峰塔于南郊阆风台。

1796—1820年, 大定府设纺织局,教民众纺织,从事纺织业者数千人。毕节县引进造纸技术,始产皮纸、草纸。

1831年, 黔西知州吴嵩梁在州城东郊建“阳明书院”;在新场(今金沙城关)建“玉屏书院”,光绪三十二年改称“玉成学堂”。

1838年, 大定府修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于今大方城北洗马塘,并立“奢香故里”碑记于墓侧。

1840年前后,境内农村引种罂粟,不断扩展,吸食鸦片者日增。是年,贵州巡抚贺长龄劝民铲除罂粟,栽桑、种棉。

1841年,水城营把总龙应春奉调领兵54名,去广东参加抗击侵华英军的鸦片战争。

1845年,大定知府黄宅中劝民种桐、桑、橡树。

1848年,调威宁镇兵400人,从云贵总督林则徐往云南永昌府平乱。

1849年,大定知府黄宅中主持纂修,云贵总督林则徐作序的《大定府志》成。全书共60卷,30本、71万字,木刻刊行。

1851年,太平军一部攻“援广黔军威宁营”,黔军溃败,参将马善宝毙于阵中。大定协出兵100名助剿太平军,战殁。

1854年,黔西州王三(鱼乍)疤、谭禄六等人组织“缘军”起义,并与“黄号军”转战黔西、平远等地,配合杨隆喜领导的黔北农民起义军围攻黔西州城48天后撤走,杨部至毕节围城3日撤离。农民义军杨隆喜部据大定六龙,瓜仲河郑长生等率众数千响应,占据对江一带。杨隆喜部攻打大定府,兵临城垣,防守官绅恐惧,将大定宝黔局焚毁。“缘军”罗克昌、柴三妹、郑长生等率众数千围攻大定数日,被击退。朝廷准免大定、黔西、毕节府州县被骚乱地方上年赋额。法国籍孟神甫到黔西传天主教。

1857年, 大定府杠众起义军刘铁脚板与其弟刘三、刘四活动于威宁、水城一带。威宁回族起义军进攻威宁州城,被清总兵常山战败。威宁北东河杠众起义军战败,首领叶天成等被害。大定府土目安中和率众参加杠众起义军。

1860年, 威宁苗族陶新春、陶三春兄弟等组织以苗族为主的1.4万人在韭菜坪誓师起义,号称“黔西北苗族起义义军”。义军毙卸任威宁知州顾昆杨,攻克七星关,随即在毕节县境内猪拱箐建立根据地。威宁州马春等率回族千余人起义,进攻州城。大定农民起义军首领安中和遣黄老外部千余人击野坝,占西乡乐公底,攻陷周家营,占马场。

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曾广依、张遇恩率兵占领平远以那架,并分兵进逼大定,围攻毕节县城。中旬,歼灭清军数百人。下旬,击毙清军先锋王珍用,重创统领周学桂,周逾日后死亡。石达开部在陶三春率苗族义军的配合下,围城达70余日。清军烧毁民房以自保,烟雾弥天,延烧数日。五月上旬,太平军将领张遇恩中炮阵亡,太平军被迫退走打鼓新场(今金沙),在新场与清军对阵三月。太平军石达开部10余万人,由遵义经大定东北回进毕节,“人马络绎,月余不绝于道。”

1862年,太平军曾广依、李福猷、傅中信部与黔西农民起义军配合围攻黔西、大定、平远等府州城。

1864年,云南昭通回民起义军首领朝声,马士俊等,率3000余人袭威宁州城。农民起义军遵义号军攻占黔西州城,杀知州夏成业。苗族起义军严大武部与陶新春部攻占大定府。黄号军攻占黔西州城,此后黄号军活动于大定,平远、毕节、黔西等地。灯花教首何得胜自平越(今福泉)上大坪起义,从清镇进入平远化起。围攻牛场屯,平远知州笪佐尧告急,镇宁知州毕大锡率兵千余增援,何得胜移驻八步。岩大武率苗族义军由六广河来援,与何得胜汇集,官军出击,何等败退。毕节东里凉水井(今海子街烂泥田)张二保聚集数百民众在滑竹箐一带建立根据地,配合苗族义军打击清军和士绅,所得财产除军饷外,全部分给受苦农民,并多次进攻毕节城,遭官兵镇压之后,张二保前往四川投石达开部。

1875年,大定土目安国恩、安国林聚众数千人反清,道员余恩树率兵进剿,二安被俘杀。

1877年,大定府城中街龙王庙开办第一个漆货手工业工场大顺栈。威宁得著(今赫章德卓乡)铜厂采用锻炭(焦煤)炼铜,同时制作铜锅、铜盒等铜器,并使用铜车技术。

1879、1882年,两次童试中,东乡(今金沙县西洛境内)田坎寨一带,连中秀才10名,受清廷嘉奖。

1885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上奏清政府,请准修建云贵电报线。次年十二月,派云贵电报总局潘光照任工程委员,架设云南宣威至贵州毕节电线。

1893年,威宁州设电报局。

1894年,天主教传人大定,建天主教堂。次年,教堂设医馆。

1898年,英国欲筑云贵铁路,英方人员在毕节、威宁期间,寻衅滋事,无故伤毙当地百姓多人。大定设保甲总局,清查户口,募选团丁,制定团练章程。区内学校废八股,行新学,设算科。

1899年,威宁、毕节等地开办近10家民营铜矿厂。威宁陈姓的德卓铜矿厂,采冶并进,矿业盛极一时。

1902年,法国迫使清政府订立法中“天益大罗公司”合同,由法国人开采大定、平远所产云母,期限30年。法国未能如愿。英国传教士党居仁由普定到平远珠藏、熊家场传教。

1904年,黔西州设烟酒局,主办烟酒税课。英国传教士伯格里在威宁石门坎创办小学(后称光华小学),教学生踢足球,做体操和开展田径运动等。

宣统二年(1910年)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学校均举办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团体操、足球、拔河等。

1905年,基督教循道公会和内地会分别在威宁石门坎、葛布(今赫章县属)建立。英国传教士伯格里在葛布建教堂,发展教徒,进行传教活动,并创办光华小学堂。毕节县人刘宗杰、杨梓林、杨梧林及大定人王孝瑞、符诗熔等赴日本留学。

1906年,毕节县人余若(王泉)(字达父,彝族)率侄余健光等东渡日本留学,若(王泉)改入日本江户和佛山大学攻读法政,支持余健光等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黔西州办师范学堂,次年改名师范传习所。

1907年,毕节人周素园(又名周培艺)在贵阳同张百麟、黄泽霖等组织成立贵州自治学社,周为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主笔创办《西南日报》。贵阳副邮区派员到大定府、黔西州、威宁州、毕节县建立邮政机构。八月,设大定府内地邮政支局。设立黔西、威宁、毕节邮政代办所。次年,毕节代办所升为内地邮电支局。

1908年,贵州自治学社黔西分社及新场第二分社成立。邮政总局批准建立毕节至四川永宁(今叙永)邮路。在贵阳参加自治学社的简书、谭冠英、简仲芬等回到大定后,举办两期共100多人参加的自治讲习班,组织力量,传播革命思想。被大定知府发觉强令解散后,转移到六龙创办“大定城东自治讲习所”,联络革命人士数百人。

1911年, “大汉贵州军政府”在贵阳成立,毕节人周素园任行政总理。在贵阳活动的自治学社大定分社成员谭冠英、简忠义、来继鹿等,昼夜步行赶回大定,与简书等筹划起义。大定自治分社负责人简书、谭冠英等统率乡兵宣告大定独立,成立大定军政分府。简书任行政长官,谭冠英任参谋长。府属各州县纷纷响应,设黔西军政分府。(未完待续)

  (毕节市史志办提供)

毕节发展历史大事记(二)

  [上接2011年12月27日第6版]

  1912年,唐继尧川滇军入驻大定、毕节等地,与地方查拿席正铭、田荆荣等北伐黔军将领。毕节知县弃职离毕,绅民推举盐警大队长彭仿陶维持地方治安。大定各地开始剪长辫子,禁止妇女缠足。李培善在威宁成立共和党。清廷遗老杨汝偕等在毕节成立社会党。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统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境内各府、州、厅均改为县。

  1914年,平远县改为织金县。赫章独山犀牛塘农民梁白琅在韭菜坪聚众起义,义军下山开往毕节,行到乌蒙铺,与周西成部相遇,被官兵击溃返回韭菜坪。冬,周西成复率部围剿,义军溃散,梁白琅被捕。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大定漆器与扬州漆双双获奖。护国军总司令蔡锷率滇军一、二、三军讨袁,途经毕节休整扩军后,进攻川南。

  1916年,陕西商号天德元派员经营威宁、妈姑一带的白铅,专售给法国商人,每月出货4—5万元。首开本地铅锌国际贸易。黔西土司安瑞卿捐枪100多支支援护国军讨袁。

  1918年,改得胜坡分县为威宁县赫章分县。

  1919年,大定箱子岩发现岩盐,省城周姓和杨姓富商集资数千金开采。黔西、大定、毕节、威宁等县久旱无雨,农作物大部分干死。

  1920年,滇黔川三省巡阅使唐继尧令滇黔军入川,造成军阀混战,大定县组织义勇军两个营入川参战。大定引进铁织布机及其生产工艺,建立中合织布厂。

  1921年,威宁麻风病院建立,当年收治病人。

  1924年黔北股匪2000余人抢劫大定,被驻城黔军协同过境滇军击溃,毙匪600余人,滇军12人阵亡。

  1925年,孙钟瀛等创办大定初级中学。织金县旱灾严重,重灾区颗粒无收,居民死亡惨重,外出逃荒者数以千计。毕节大旱60余天,粮食大减。饿死4万多人。

  1926年,周西成取消禁烟令,毕节境内大种罂粟,烟毒泛滥。

  1927年,章太炎受孙中山委托,以护法军政府特别代表身份到昆明劝说唐继尧接受军政府调度,并随唐到毕节,建立三省军事总部,后改为靖国联军总司令部,指挥川滇黔三省。

  各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930年,黔军第七旅长宋醒(人称宋马刀)率部驻防毕节,严厉惩办盗匪,打击奸商,取缔赌博、娼妓。一时境内安宁。李仲群创办师范讲习所,黔西县方其相等人集资购石印机一台,开办“明星石印局”。

  1931年,各县陆续调整县以下行政区划,废除保甲制,乡、镇设乡公所,乡镇以下为闾、邻。

  1932年,内政部将贵州省增设纳雍、金沙、道真三县一案报行政院核准,铸发县印。

  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各地开始“抽壮丁”。原黔军周西成部代理特务营营长范建章带领二三百名士兵离开部队回到毕节,在滇黔辖区的坡关、母享、呈家屯、对坡、林口等地打富济贫。中共党员林青、缪正元从上海回到毕节,与秦天真等在毕节创办革命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

  1934年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成立,林青任书记。林青、秦天真介绍范建章加入中国共产党,范建章把部队交给党支部领导,继续在滇黔辖区开展武装斗争。国民党毕节县政府对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的活动引起重视,准备破坏。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离开毕节,转移到安顺、贵阳、遵义等地活动。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省工委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组成,林青任书记。2月5日,中共中央在林口的鸡鸣三省村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史称“鸡鸣三省会议”。3月1日,红三军一部在金沙岩孔成立苏维埃临时政权。3月29—4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主力在(金沙)沙土区集结,从后山乡的梯子岩、大渡口、江口等渡口架设浮桥,南渡乌江,把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红军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其间,钱壮飞同志在侦察敌情时遇到敌机轰炸,与部队失去联系,在追赶部队的途中,在后山乡堰田岩遭到土匪袭击,不幸牺牲。4月4日,罗炳辉、何长工率领的红九军团,在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时,在菜子坳(今金沙木孔乡境内)伏击黔军追击部队犹国材部。这一仗,摧毁了敌师部指挥所,歼灭和俘敌1800人,敌师长魏金镛也带伤而逃。4月8日,红九军团智取瓢儿井。民众成立“迎红委员会”和游击队。红军领导“迎红委员会”和游击队在瓢儿井打土豪分浮财,开仓分盐给穷苦人民。4月12日,红军帮助大定县八堡苗族同胞建立“苗民自救会”和“苗民自卫队”,发给步枪10支,子弹200发。4月16日,红九军团在大定县猫场遭遇黔军刘鹤鸣部与地主武装的袭击。经过十来个小时的激战,才打退敌人的进攻,红军伤亡400多人。5 月,国民政府设立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公署在毕节,辖毕节、大定、黔西、水城、威宁。首任专员莫雄兼任毕节县县长。7月19日,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年9月11日,林青被国民党杀害于贵阳。8月,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进攻并一度占领赫章分县县城。10月,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攻打燕子口区公所,缴获官商马队物资,将部分物资分给穷人。12月,以犹国材为首的黔军编余官兵2000多人枪1000多支集结于大定县猫场,自称“贵州自治军”。后“贵州自治军”6次攻打大定县城不下,往百纳场退却。贵州绥靖副主任薛岳派兵到黔西、大定围剿“贵州自治军”。

  1936年2月2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的领导下进入黔西。次日红军打开黔西监狱,将关押的300多人释放。2月6日,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大定,2月8日,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并在大定县城福音堂召开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任代主席,朱长清任副主席。并建立临时革命政权大定民众拥护红军委员会,彭新民任主任委员。当晚,各界人士集会,成立大定抗日救国委员会,有2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新编为十四团,红军干部肖美臣任团长。2月9日,红军进占毕节城。2月10日,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成立。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在带兵攻打打鼓新场的大定坡时,不幸中弹牺牲。2月11日,贵州抗日救国军在毕节县城成立,周素园任司令员,邓止戈任参谋长,下辖三个支队。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分别任一、二、三支队司令员,红军干部李国斌、廖明、欧阳崇廷分别任一、二、三支队的党代表。红军第十八团在黔西县枷担弯与国民党万耀煌部激战时,团参谋长贺崇禄不幸牺牲。2月16日,王震在毕节接见大定县八堡苗族代表李德洪等9人,派谢中光和另一名红军宣传员去帮助建立苗民独立团,并授红旗一面,步枪9支。2 月17日,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大定迁至毕节城百花山福音堂。2月18日,红六师于大定县黄家坝阻击国民党郝梦龄纵队,经一夜激战,毙敌团以下官兵一百多人。2月19日,红十七师于大定县将军山与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部激战一个半小时,全歼敌先锋营7个连。2月26日,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县城小校场举行军民联欢会,会后军民提灯游行。次日,红二、六军团撤离毕节县城,苏维埃政权随军撤离。红军在毕节期间领导建立8个区、9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和95个游击团队,并扩充新战士5000多名。周素园、邓止戈率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600余人随红军长征。2月28日,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前往席大明驻地,途径七星关河时不幸溺水牺牲。3月1日,红二、六军团先头部队在赫章乌蒙铺与前来阻击的滇军相遇,经激战,滇军溃败,红军进入赫章七家湾一带。 国民党万耀煌部进驻毕节,对红军家属及人民群众进行残酷镇压。3月2日,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在赫章野马川召开会议,拟以赫章为中心,在赫章、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与敌周旋。3月4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阮俊臣部由川南返毕途中,与追击红军的国民党九十九师十四团在金银山激战,歼敌100余人,敌副团长被击毙。3月8日,红二军团第四师、红六军团十六、十七师在以则河伏击樊嵩甫纵队,缴获大批武器,毙、俘敌600余人。3月12日,红二、六军团总部派红四、五、六师由镇雄县以萨沟赶到赫章哲庄坝伏击国民党万耀煌部第十三师。在三锅庄、桃园垭口将万部截断,分割包围,俘敌三四百人,缴获经、重机枪三十余挺,长短枪数百支和一批军用物资。4月14日,贵州省政府委任赵璞为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原任专员莫雄被国民党以在毕节未抵抗红军率先撤离等理由扣押于南京,150天后准予保释。5月10日,进驻毕节堵截围剿红军游击纵队的国民党暂编五旅二团三营中尉连副陶树清,率三营官兵起义,并当场击毙反对起义的营、连长。6月8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和陶树清起义部队在云南镇雄境内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阮俊臣任司令员,刘复初任政委,陶树清任副司令员。7月,“抗日先遣队”解体,红军游击纵队等部恢复原番号。8月上旬,阮俊臣、陶树清率部转战镇雄、威信边区,被国民党以数万兵力包围,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陶树清在威信顺和场被国民党抓捕。10月初,陶树清被国民党杀害于毕节县城大校场,时年23岁。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第一支队政委欧阳崇廷和支队长唐和中率300余人在兔场(今纳雍县城)、水城一带活动。10月3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席大明,在毕节县杨家湾遭国民党抓捕,当日英勇就义。云南省公路局在威宁县举行川滇东路威(宁)杉(木箐)段和威(宁)昭(通)公路开工典礼。11月13日,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毕节县燕子口截获杨森部队从四川运往毕节的物资100余担,将护卫队击溃。贵州省府委员会208次会议通过《关于石门坎地方政治、文化、建设、经济四项办法》,“拟令饬威宁县政府,遵照小学规程:‘非中华民国之公民或所组织之团体,不得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设立教育中国儿童之小学’的规定,严行取缔石门坎附近外国办理的学校。”

  1938年,2月,中共贵州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毕节县工作委员会,邱在先任书记,熊蕴竹任副书记。3月11日  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立无线电分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命令川滇黔3省火速修筑川滇东路,以供抗日交通之急需。贵州省政府成立“川滇公路贵州赤威总段工程处”于毕节,征调毕节、威宁、赤水、仁怀、大定、黔西、织金、郎岱、贵阳等县市民工约5万多人参加修建,各县支出筑路粮100万余斤,次年8月,川滇东路段全线工程竣工,其中,境内赤(水河)杉(木箐)段长364公里。10月,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到新场,发展党员25人,组建中共新场地下总支委员会,李绍夫任总支书记。后总支发展党员6人,建立中共清池地下支部,廖明星任支部书记。11月,贵州官盐运销永边销区“毕节营动处”在毕节县城成立。从此,食盐被少数人垄断,盐价陡涨,造成“斗米斤盐”局面。毕节县合作金库成立,开展城乡存贷汇款业务。次所并入农民银行。贵州游击支队队长赵文海率部在毕节县清水铺打鼓坪击败地方民团武装2000余人,俘团丁60余名,民团总指挥、海子街区区长阮绍伯被活捉。撤销赫章分县,改设威宁县第四区公署,分县长改称区署署长。

  1939年5月28日,贵州省临时参议会议决定,设金沙、纳雍、道真县。8月1日,毕节、威宁、织金等县设立无线电台。国民党“民航交通1号”飞机在飞往云南途中,在赫章珠市乡小韭菜坪碰岩坠毁,机上8人全部遇难。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大定县羊场坝建立航空发动机厂,翌年建成投产。

  1940年11月,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政委欧阳崇廷在以角(今纳雍县境内)被国民党逮捕。次年1月26日被杀害于水城城郊。毕节专员公署、毕节县政府组织检查团,检查日货,发现日货立即销毁。

  1941年5月28日,贵州省政府决定,划黔西县东北部置金沙县;划大定县南部和织金县西部置纳雍县。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支队政委阮俊臣在毕节县城被捕,是年6月1日,在县城大校场英勇就义。7月1日,纳雍县正式成立,设治于兔场,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将大定县管辖的六、七两个区32个联保划归为纳雍县,全县划为5个区和6个直属联保。首任县长潘伯坚。

  金沙县正式成立,设治于打鼓新场,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首任县长刘宗璟。8月29日,贵州省政府第773次会议通过设立赫章县治方案。毕节县商人刘熙乙创办新黔手工卷烟厂。毕节至云南镇雄架设电线竣工。大定漆器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

  1942年1月6日,贵州省政府决定,划威宁县东北部置赫章县,定为丙等县。3月,毕节县富商刘熙乙筹募基金20万元,创办私立弘毅中学。威宁至云南昭通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10公里,其中境内威宁至烟堆山段全长96公里。

  5月15日,中共党员李绍夫、林正良、李亚群在贵阳被国民党保安处杀害。

  1943年3月19日,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随行戴笠、俞济时等到黔西视察后,次日赴大定羊场坝航发厂视察,并题词“我们发动机何日可完全自制”。第三日返贵阳。大定中学青年教师苏光捷、张曙等44名知识青年报名参加抗日远征军,到贵阳受训后去缅甸参战。贵州省第一届国民体育大会第四行政督察区选拔赛在毕节举行,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等项目。赛后,组队参加贵州省运动会。12月16日,一架机号123905的美国飞机因油箱起火坠落于织金县桂果乡克窝,飞行员格舍尔等4人跳伞着陆。黔西县寄安乡农民反对拉兵派款,成立“牛角会”,与乡保长斗争,发展会员300余人,准备武器誓与官府对抗。大定、织金一些乡间亦纷纷成立“牛角会”。

  1944年10月,国民党发动“十万青年从军”,毕节设征集委员会开展征集,200多名知识青年应征,分别编入青年202师、205师,开赴抗日前线。同时,黔西、大定、金沙、织金、水城、纳雍、赫章等县先后成立征集委员会,开展应征。浙江人彭荣用汽车引擎带动一台12千瓦发电机在毕节县城水东门城楼发电,燃料为木炭,供城内百余户殷实人家照明,毕节县人第一次用上照明用电。

  1945年6月,纳粹德国投降,美机飞临毕节上空,施放“VT”(英文胜利缩写)字形烟幕,以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毕节民众鸣放鞭炮庆祝胜利。大定羊场坝航发厂新型飞机发动机试制成功。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毕节城连日鸣放礼炮,游行庆祝。境内各县相继采取不同方式庆祝。威宁县拟定《威宁县取缔妇女缠足办法》11条,通令实行。刘裕选、孙蕴奇、徐树猷、安克庚当选国大代表。

  1948年1月,织金县城食盐价格暴涨,川盐每市担由72.5万元涨到100万元,海盐由65万元涨为96万元,百姓叫苦不已。8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施行《金圆券发行办法》,造成境内货币贬值,物价暴涨。

  1949年5月,大定羊场坝航发厂奉命迁台湾,中共羊场坝特支组织全厂工人开展护厂罢工斗争,拖延机器拆卸装运时间,隐藏精密仪器和重要部件,抵制迁台,直到大定解放,留下员工400余人,机器和各种物资400余吨。6月2日,国民政府以“图谋劫杀县长,攻打县城”罪名,在黔西枪毙黔西县参议长、国大代表徐树猷及县民众自卫总队副徐儒藩、桂箐乡乡长汗贤等5人。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密令种罂粟,毕节农村普遍种植,毕节一度成为毒品交易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第四行政区督察区党军机关一片混乱。国民党各县政府召开会议策划“应变”部署,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派特工人员逮捕进步人士。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党委批准,在威宁县龙街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辖区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政委陆宗棠、团长卢嵩岚,干部战士约800人。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贵州进军途中,第五兵团和西进支队负责人在湖南芷江召开会议,确定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及黔西、大定、毕节、织金、金沙县县委及县政府的领导班子人员。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奉命急速进毕节,截断国民党军队入滇退路。11月12日,国民党十九兵团逃离贵阳,退守毕节。11月15日,国民党四十九军退到织金、黔西、毕节县一带。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奉命于乌江上游渡过白猫河,进入织金县龙场区;十六军军直和十五师等部队强渡鸭池河,解放黔西大关镇,击溃国民党八二三师和八二五师残部。国民党四十九军二七五师师长陈德明、副师长陈永祥在金沙县安底通电起义,接受共产党整编。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一四一团渡过鸭池河进入黔西县境,国民党十九兵团连夜逃往水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由织金龙场区五里河、小纳雍、鼠场、官寨、八步抵六圭河,在船工熊海清(中共党员)的接应下,顺利渡过六圭河,进人大定县境,占领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一四一团解放黔西、大定等县城,俘虏国民党四十九军少将参谋长饶启尧及所部1000余人。 国民党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廖兴序及驻毕特务头子桂运昌将关押的进步青年任叔轩、刘应康、刘近谦、马正邦等枪杀于毕节城郊大水口。嗣后,廖兴序等逃离毕节,至此,国民党对本区的统治结束。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零、一四一团在大方法寨河突破国民党保安十二团防线进入毕节县境。次日,部队举行入城仪式,毕节民众夹道欢迎。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除留部分官兵驻守毕节协助地方干部接管政权外,其余部队挺进四川,参加川北战役(亦称成都战役)。12月1日,中国共产党毕节县委员会成立,张西华任县委书记。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司令员、贵州军区司令员、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在黔西县城接见毕节专区党政领导干部,共商接管毕节专县等事项。次日,在杨勇的率领下共同乘车抵毕节开展工作。12月,中国共产党毕节地方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郭强(解放军四十七师政委)、赵欲樵、孟子明、侯国祥、王林岗、陈健吾组成。郭强、赵欲樵任书记。贵州省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孟子明任专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毕节军分区成立。侯国祥任分区司令员,赵欲樵任政委。中共黔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卢绍善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贵州省毕节区专员公署公安分局成立,局长主惠珍。12月4日,毕节县人民政府成立,牛林枫任县长。毕节区专署、军分区派军代表接管毕节邮政局和电信局。中共大定县委、大定县人民政府成立,张晓光任县委副书记,蒋彤任县长。12月7日,国民党独立四师师长兼威宁县县长马昆于威宁电告毕节和云南昭通宣布起义。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军分区派王国栋为军代表,率党、政、军机关人员到威接管。毕节区专署、军分区派军代表分别接管中国农民银行毕节办事处和贵州省银行毕节、黔西、大定办事处。毕节区专员公署发出布告,宣布人民币为合法流通货币。12月10日,国民党黔西北绥靖司令刘鹤鸣代表国民党二七一师、独立二师于普定参加王景渊、张涛、王伯勋等人举行的起义签字,并通电全省。 毕节军分区派政治部主任王之翰率干部战士29人接管国民党二七一师。毕节专署派司法科朱锡九、杨峰负责接管国民党高等法院第五分院、贵州高院高等检察处第五分检处、毕节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检察处及上属机关附属机构、监狱和看守所。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师侦察营二连奉命于赫章歼灭国民党保安队,赫章解放。中共毕节地委、军分区党委派李超臣前往赫章负责接管工作。l4日,中共赫章县委、赫章县人民政府成立,汪志敏任赫章县委书记兼县长。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五师一四九团解放金沙县城,歼灭国民党地方武装500余人。威宁游击团团长卢嵩岚、政治委员陆宗棠奉命率部配合十六军侦察营围歼国民党张同生残部,毙敌40余人,俘敌270人,缴获60追击炮2门,轻、重机枪7挺。步枪80余支,各种枪弹万余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军侦察营二连夜袭赫章西南35公里的洗菜河,俘国民党赫章县县长曹增荣及随员2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大洋(银元)数千元。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五十四师一六二团解放纳雍县城。中共金沙县委成立,李旭华任县委书记。毕节军分区组织科科长王国栋奉命率干部战士45人,抵威宁接管马昆部及民国威宁县政府,威宁县和平解放。12月17日,国民党黔西北绥靖司令刘鹤鸣率保安二七一师在水城起义,水城和平解放。次日,刘鹤鸣在水城召开党政军会议,宣读起义通电,等待人民政府和解放军接管。12月中旬,毕节专区革命干部学校成立,校址在毕节县城刘家祠堂,专员孟子明兼任校长,中共毕节地委宣传部长陈健吾兼任副校长。12月23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政治部《关于短期培训知识分子,培养教育干部,办短期培训班有关课程的通知》精神,举办为期2天的中学教育讲习会,主要讲解和学习时事政策及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书籍,同时学习教学业务。专署对原毕节盐务分局实行军管,决定将库存食盐供应市场,平抑物价,以解决城市人民生活所需。毕节区专员公署接管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改称贵州省毕节师范学校,专员孟子明兼校长。贵州省毕节区专员公署税务局成立,下署毕节、威宁、水城、织金、纳雍、金沙、黔西、大方、赫章等9县税务局。在解放军“约法八章”的感召下,逃到大方瓢儿井一带躲藏的国民党息烽县女县长许芳媛带着孩子和随从到毕节专署公安分局投诚。

  1950年1月1日  金沙县人民政府成立,李旭华任县长。1月2日,中共毕节地委发出《关于迅速建立城乡秩序,加强防特的十条指示》。1月3日,出逃隐藏在金沙县石场区的原金沙县县长范毅、国民党金沙县党部书记张奇率75人向人民政府投诚。 1月7日,国民党三二七师营长赵翔龙率残部30余人和保六团1个连向解放军一四五团投诚。交出轻、重机枪5挺,长短枪243支,82迫击炮3门,各种枪弹6739发。手榴弹903枚。国民党保安团第八团一部向人民政府投诚。交出82迫击炮4门,步枪170支,枪弹2100发,炮弹20发。毕节专署公安分局局长主惠珍率公安战士40余人,包围毕节城郊观音庙,一举捕获正在庙内策划暴乱的原国民党军队军官和土匪头目4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毕节区专员公署和毕节县人民政府采取“以运代赈”办法,组织群众从四川叙永运进食盐250多万斤,以保证人民生活之需。 1月8日,织金县和平解放,中共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李庆宸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月13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军区发出《对起义部队改造工作的指示》,指示毕节军分区负责改造刘鹤鸣部。1月18日  国民党七十一师师长吴振元率残部聚集于毕节海子街白马山、观音桥一带,妄图攻打毕节县人民政府,毕节专区公安分局局长主惠珍率部队和公安战士将吴部击溃,毙敌3人,俘敌20多人。1月22日,纳雍县人民服务团20人护商到毕节返回纳雍途经箐口,遭600余名匪徒截击,服务团死4人,伤3人,被夺走步枪3支,所运商品全部被抢。1月31日,川北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军四十七师返回毕节执行剿匪任务,十五军亦由兴义调来毕节剿匪。纳雍县人民政府成立,主传珍任县长。2月1日,民国毕节县县长吴庭芳率旧部40余人向人民政府投诚,交出轻、重机枪6挺、长短枪45支、手榴弹12枚、子弹3915发、掷弹简一具,同时交出印章、银元、鸦片烟等物,其旧部编入县警卫连。中共威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王国栋任县委书记兼县长。2月上旬,奉二野五兵团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与毕节军分区合并,师长郑统一兼任毕节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郭强兼任毕节军分区第一政委;原毕节军分区司令员侯国祥任副司令员,赵欲樵仍兼任军分区政委,刘鹤鸣任军分区第二副司令员。毕节军分区成立司令部、政治部、后勤供给处。分区下辖原四十七师一四0、一四一两个团。2月10日—12日,仁怀、金沙匪首周天一、罗湘云等匪部共3000余人,于10日凌晨7时向金沙县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和一四一团二营一连发起进攻,金沙军民奋起抵抗,与敌展开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九、一四九团各派一部增援,毙敌240余人,俘敌400多人,至12日取得金沙保卫战的胜利。中共金沙县委书记兼县长李旭华等4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2月12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署派马有庆率20余名干部,随一四一团进驻水城,接管水城县。水城县人民政府成立,马有庆任县长。 2月14日,毕节军分区党委决定,抽调原国民党起义投诚的团、营、连级官佐150余人到二野军大五分校学习受训。2月19日  原民国贵州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廖兴序率80余人携带枪弹从纳雍县白泥屯回毕节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后廖兴序只身逃跑,组织土匪公开叛乱。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一二九团围剿滇黔边沿威宁西北地区股匪,次月13日结束战斗,共歼匪4056人。2月27日  中共水城县委成立,马有庆任县委书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政权机构人员陆续向人民政府报到,到2月,全专区共接收旧政权机构人员786名,公营企业机构人员346名,中小学教职员2611名,卫生人员44名,分别做出安置。根据“野战部队地方化,领导一元化”的方针,中共毕节地方委员会进行调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政委郭强兼任地委书记,名列赵欲樵之前。 3月6日  原国民党起义部队二七一师所属保一、五、六团和独立二师十二团,分别于纳雍、水城、郎岱、织金等地叛变,杀害解放军军代表37人。3月7日  织金县县大队一连一排一班奉命护送县卫生院医生敖涤非前往安顺采购药品,行至熊家场文家桥遭匪伏击,11名人员壮烈牺牲。3月7日—8日,匪首杨南甫、蒋有来、李保和纠集3000余匪众,先后两次攻打毕节县五区人民政府,区中队配合军分区主力还击,击毙匪首杨南甫及匪众50余人,俘匪20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 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0团在大定县戛那山槽,活捉匪首单绍武及匪众171余人,毙匪39人,俘匪50余人。3月11日,反共救国军西南联军川滇边区游击队团长黄正才率匪众300余人攻打大定县沙厂戛木粮库,解放军四十七师在该乡配合征粮的副排长闫庆端及战士和区干部共11人全部牺牲,库存15万多斤粮食被抢劫一空。3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营一连二班在执行任务途中,在纳雍乐治遭土匪袭击,全班壮烈牺牲。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0团二营四连一个排由副政治指导员王金榜率领前往金沙执行任务,返回黔西行至龙洞沟遭千余名土匪和叛军伏击,从中午激战至黄昏,毙伤叛匪l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排26人壮烈牺牲。3月26日,活动在黔西县谷里区的匪首陈治权率匪众400余人,将谷里区区干部邵炳文、冼剑萍等包围在太来乡一土碉内,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邵、冼壮烈牺牲。事后,太来乡人民为慰祭忠魂,将太来村更名为邵冼村。 3月29日,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贵州军区召开会议,研究剿匪方案,针对全省匪情,确定暂时放弃21个县,毕节专区威宁、水城、织金、纳雍县在暂时放弃之列。中共毕节地委、专署、军分区结合全专区实际,决定再放弃金沙、赫章2县,以黔西、大定、毕节等3县为中心,集中兵力,全面开展剿匪斗争。3月30日,匪首安遵三率300多匪徒在威宁竹根箐偷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前往昭通运输物资的汽车队,抢走全部物资和17辆汽车。织金县境内土匪猖獗,五区(珠藏)区长赵天跃、政委潘增合,四区(三塘)区委书记梁遵敬、二区(牛场、猫场)区长李忠孝及多名工作人员先后遭土匪杀害。毕节专员公署决定将毕节县立中学校、私立弘毅中学校和省立毕节师范附中合并,改称贵州省立毕节中学校(今毕节一中),陈健吾兼任校长,李仲群任副校长。4月4日,原已投诚的国民党保六团团长蔡国祥率部在黔西洪家渡叛变,杀害驻该部的解放军军代表王文通等13人。 4月5日,匪首张炳臣、夏顺堂率匪众千余人攻占毕节县燕岩区,将仓库粮食洗劫一空,区政府奉命迁至八寨坪。4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直属机关及第一营奉命护送水城县党政机关撤离水城,行至纳雍阳长时,被叛匪保一、五、十二团包围,经激战3昼夜而后突围,解放军干部战士伤亡135人。4月上旬织金、纳雍、水城、金沙、赫章、威宁党政机关奉命先后撤离驻地。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全专区地、县、区三级干部会,部署在全专区开展剿匪征粮、救灾工作。会后,地委抽调机关干部和财经训练班、教育训练班学员共2000多人。组成救灾工作队,分赴毕节、大定、黔西县农村开展救灾工作。4月11日,毕节县五区(燕岩区)副区长高树彬在小吉场征粮途中被土匪杀害于罗家坪。 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三五团奉命进剿纳雍叛匪保一团,歼匪500余人,缴获迫击炮10门、重机枪5挺,收复纳雍县城。次日,纳雍县党政机关重返纳雍县城。

  4月17日 ,叛匪罗湘培率匪首阮绍伯、林润、吴殿华、周光远及匪众万余人,攻打毕节县长春堡及暂迁该地的赫章县人民政府机关。军分区先后派出3个连队,在连长张文学的指挥下,配合当地干部群众,与匪激战一昼夜,将其击溃,歼匪340余人。 4月23日,威宁游击队奉云南昭通军分区命令,在威宁团箐梁子阻击溃逃的国民党第八军李弥残部童登文团,毙敌40余人,俘敌120余人,缴获一批轻重武器。在战斗中游击团政委陆宗棠等8人牺牲,团长卢嵩岚等32人负伤。童登文率残部百余人逃离威宁。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三四团进剿水城县比德区化乐、蚌井两个山洞之叛匪,毙匪30余人,俘匪200余人,活捉国民党总统府军事特派员、黔西北行署保警处处长桂运昌、叛匪二七一师参谋长刘剑锋、一纵队司令杨正斌、保五团团长何明芳。缴获各种枪500余支,各种枪弹400余箱。4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任命罗英为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毕节地委编制委员会成立,郭强任主任。编委下设两个分会,一个是军队编委会,一个是党、政、民编委会。织金、纳雍、水城、郎岱片区剿匪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在纳雍成立,解放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任工委书记兼指挥长。是月,廖兴序、桂运昌及民国织金县长王佐等人在送省整训途中,于黔西境逃潜织金与罗湘培匪部汇合。毕节城区缺粮,农村土匪猖獗,中共毕节地委抽调地方干部下乡,组织力量抢运仓粮入城,共运粮22.98万斤。贵州军区派1个连队护送运盐,是年共接运食盐47735担,解决专区内因匪患阻塞交通食盐困难问题。

  5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团在一四一团的配合下,攻克位于郎岱与织金交界的窗子洞,毙匪50余人,俘匪80余人,活捉国大代表、匪八县游击总指挥部参谋长安克庚,缴获轻、重机枪7挺,60迫击炮3门,长短枪57支,弹药500余箱。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团围剿盘踞在织金四方洞之土匪,历时7天,活捉匪八县游击总指挥李名山、参谋长田振武。5月14日,匪首欧觉民率匪众300余人攻打大定县二区(响水)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派1个连前往进剿,将匪击溃。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团收复织金县城。5月19日,毕节驻军在燕子口区自卫队的配合下,在燕子口击毙匪大队长高朝贵及匪众50余人,俘匪60余人,匪首李保和自毙。6月初,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毕节军分区,邀请彝族进步人士杨伯瑶去北京。军分区参谋长郭海波率2个连队护送杨去贵阳。6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收复水城县城,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于19日由毕节返回水城。 6月11日,毕节县公安局破获匪师长阮绍伯派遣潜伏的特务情报站,抓获国民党中校参谋长杨华等12人。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营一连和金沙县警卫连进攻大定双山杨家洞,毙匪30余人,活捉反共救国军陈守钧部副团长徐慕杰及其部下9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救出被掳去的妇女60余人。6月15日,为充实基层力量,中共毕节军分区委员会抽出25名现役干部到部分区、乡任职,抽出160名干部到区乡组织武装工作队,执行剿匪任务。6月19日,原国民党保六团、保八团部分叛匪和黔西匪首韩跃连、蔡光武、罗明亮等残部2000余人,围攻黔西县林泉区政府,被当地军民击溃、毙匪数十人。6月21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军分区党委组建18个武工队,每队配备干部20、30人,派往毕节、大定、黔西、金沙县开展剿匪。

毕节发展历史大事记(三)

  [上接2012年1月4日第7版]

  1950年6月27日,中共毕节地委组织地县党政军机关干部600余名参加全城大清查,查获土匪3人,大烟犯60余人,政治嫌疑犯23人,缴获长短枪4支,电话机4部,鸦片烟707斤,烟具39套及其它物资。7月1日,织金县人民法庭在城关召开公审大会,处决反共救国军八县游击总指挥李明山、参谋长田振武。7月5日,以金沙为中心的剿匪战役开始。参战部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八、一四O、一四一团和军分区炮兵、侦察兵各1个营和贵阳军分区、遵义军分区、二野军大五分校及一三九团各一部。战役由四十七师师长兼毕节军分区司令员郑统一指挥,31日胜利结束。共歼匪5000余人,其中团以上匪首30余人,活捉黔西北剿共总司令文老洞,修文、息烽、开阳反共游击总指挥杨平舟,黔西北反共救国副指挥吴湘云,国民党反共游击总指挥杨佐之,国民党第十九兵团三二七师师长徐文敬、一二一师副师长车林兢等。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金沙县城。7月16日,金沙县警卫二连在护送县委机关领导由黔西返金沙途中,在乌箐河与叛匪保六团约900余人相遇,战斗持续到下午,后一三九团前往增援,歼匪100多人,俘匪5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7月18日,毕节区专员公署发出布告,严禁金银买卖和银元流通,并成立禁银委员会,规定自当年10月1日为停止收兑期限。是月,毕节区专员公署贸易公司成立,当即调运大批食盐、棉纱、布匹等物资供应市场,结束境内“斗米斤盐”历史。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军分区派部队押运40车食盐前往贵阳,缓解省城缺盐之难。 8月14日,水城县公安局在玉舍区烂坝破获“中国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陆军第八兵团司令罗湘培的情报网,捕获陈建之等3名情报人员。8月17日,毕节专员公署司法科在毕节城关召开宣判大会,判处匪首袁金模、匪特谢三波、张群书等死刑。毕节军分区奉命改编威宁游击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师特务团。 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下达威(宁)赫(章)合围战命令,清剿威宁、赫章等地之土匪。各县取消保甲制,设立区、村人民政府。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四团收复赫章。19日,赫章县党政机关从毕节县杨家湾返回赫章县城。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四团二营在赫章、纳雍、毕节县交界处一带对叛匪田动云和廖兴序残部进行围剿,歼匪700余人,廖兴序只身逃走。 9月21日,匪师长阮绍伯伙同赫章野马川匪首刘洪熬率匪众500余人,包围毕节县吴家屯(今青场镇)乡政府,乡政府工作人员配合武工队,与匪激战一昼夜,将匪击溃,毙匪徒13人。 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特务连三排追剿逃往毕节县小坝与大定县瓢儿井交界处的罗湘培残部,毙匪17人,俘匪10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长短枪38支,鸦片烟10余斤,食盐万余斤。9月27日,大定县方家坪反动会道门“天国教”首领率匪徒和胁迫群众近千人攻打百纳区政府,区政府全体干部战士固守碉堡,英勇还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奉命前往增援,围歼方家坪股匪,击毙10余名,俘匪首高汉清、廖光碧及匪徒300余人。9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四十五师在威宁、赫章一带开展威赫合围战,历时20天,歼匪1.07万人,摧毁罗湘培、廖兴序、安纯三、陈守钧等为首的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20日收复威宁。10月21日,匪首罗湘培于大定钟箐里河岩畏罪自杀。是月,中共毕节地委确定毕节县为征粮工作重点县,开展减租退押和清退帮工帮粮、征粮工作,并从地直机关抽调293名干部进行训练后到该县各区帮助。此后全专区各县陆续开展减租退押和清退帮工帮粮工作。11月11日,威宁县公安局侦破匪特阴谋暴乱案,抓获匪特24名,首犯被处决。12月6日,毕节县城召开公审大会,原国民党毕节县党部书记吴昌琪等3名罪犯被处决。同日,公审处决一批罪犯,有96名罪犯被判刑。12月8日,原国民党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叛匪头目廖兴序在纳雍木空河观音山被剿匪军民生俘。12月15日,以费孝通为团长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受党中央派遣,来毕节专区慰问,受到毕节地、县和威宁、赫章、纳雍、水城县1000多名少数民族代表的热烈欢迎。

  1951年1月13日,毕节军分区政治部发出《关于加强对时事政策的教育,掀起自愿报名参加人民志愿军热潮的指示》,要求贯彻执行1950年l0月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命令。全专区各族青年6774人报名参军。 1月16日,大定县第三次合围战告捷,全县剿匪战斗结束,一年间,共歼土匪31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40挺,大小炮7门,长短枪7000余支,子弹1万余发。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二营六连在赫章县委组织部长李超臣、区长齐泮龙等配合下,歼灭反共救国军游击总指挥部大队长安福鸣部200余人,安福鸣、安福珍、安明清等5名匪首毙命。1月23日,毕节专区公安处、人民法院联合在毕节大校场召开公审大会,处决原国民党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叛匪头目廖兴序及叛匪师长、反动会道门头子32人。

  2月17日,金沙县召开公审大会,处决罪大恶极的匪首、原国民党四十九军军长车子杨。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奉命调离毕节,开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者。3月13日,毕节军分区发出战绩通报:分区部队及各县、区武装分队从1950年2月到12月末,剿匪战斗951次,清巢土匪398股,歼匪3.6万人,伤匪1307人。3月18日,专署召开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大会,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成立大会,选举褐子珩为主任委员,刘鹤鸣、郝相亭、朱石林、周稚九、高风等为副主任委员。3月23日,威宁县石门坎苗族基督教会发表赞同“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革新宣言》,并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人民政府,支持抗美援朝。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指示,贵州省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区专员公署。4月18日,毕节专、县公安机关在毕节城区召开万人群众揭发“一贯道”罪行大会。会上将缴获的“一贯道”反动证件、武器、电台、书籍等进行展览,会后,处决反动“一贯道”头子和匪徒18人。5月14日,贵州省人民法院毕节分院成立,专员孟子明兼院长。10月23—30日,毕节专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毕节召开,会上成立毕节专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和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孟子明当选为专员,李仿尧当选为副专员。11月1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毕节专员公署改称贵州省毕节专区人民政府。

  1952年1月3日,毕节地专机关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宣布地专机关用1个月时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至8日,“三反”运动先后在全专区各县开始。2月13日,惯匪苏登云率匪徒20多人,在赫章县财神区安甲乡杀害土改工作队队员高源思、陈焕章、王信义等多人。2月16日,中共毕节地委发出《关于土改地区开展群众性清匪反霸运动的指示》,要求全专区在开展土改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掀起群众性的清匪反霸高潮。4月2日,毕节专区工商户全部投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运动。”4月20日,中共毕节地委发出《关于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端正干部思想作风,保证顺利完成三期土地改革》的指示,强调全专区领导及全体参加土改的干部,要坚决执行省委以清匪反霸为主,贯彻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收农业税的工作方针。5月14日,毕节县三区(杨家湾)七星乡关押的49名罪犯暴乱,打死民兵1人,伤2人,抢走步枪8支,手枪1支,子弹20发,刺刀1把。暴动犯人当场被击毙1人,逃跑33人,罪犯窜至戛木地后,杀害土改干部和民兵5人。毕节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政文率干部配合公安大队前往追剿,抓获罪犯17人,击毙8人,缴回被抢去的长短枪8支。8月6日,中共毕节地委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要求完成土地改革的地方,把组织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是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决定,对全专区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机关、团体、工厂、学校等单位的粮食供应,由单位按实有人数编造计划,送粮食部门审核后,按核定计划凭证分月购买。全专区土地改革结束,全专区80个区(含水城),196个乡,179.89万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或补得土地。

  1953年1月10日,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黔西籍战士易才学特等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委员会也授予易才学“一级国旗勋章”。5月29日,中共毕节地委贯彻《贵州省委关于在在职干部整风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及西南局关于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斗争的指示》,决定在全专区开展一次群众性的整风运动,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员素质。11月16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署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制定干部制度共12条,要求干部必须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密切干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拨给全省80多亿元(旧币)寒衣款做寒衣19.89万套,省拨给毕节专区7.76万套,专区将寒衣分发各县有劳力而确实缺衣以致影响生产的贫苦农民,缺衣的军、烈属和鳏寡老弱残者。是年,各县先后开展第一次普选,由乡民直接选举乡人民代表,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村改为村民委员会,区改为区公所。

  1954年1月23日,省人民政府分配给毕节专区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65万元。6月8日,中共毕节地委总结上半年互助合作运动。全专区63.99万户农户中,共办互助合作组5.34万个,其中常年性互助组5686个,临时互助组4.77万个,要求经过一个冬春,新建农业合作社524个。9月,经政务院批准,威宁县改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1月5日—11日,威宁县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安启崇当选县长。

  1955年5月30日,黔西县黔新运输生产合作社成立,成为全专区第一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运输企业。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毕节区专员公署改称为贵州省毕节专员公署。全地区的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设区公所,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

  1956年1月1日—15日,根据地委安排,各县先后召开党员大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共贵州省第六次党代会的决议,到会党员1.94万人。各县分别制定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规划,同时加强对城镇运输业和私营商业、手工业、饮食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月15日,全专区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毕节县海子街东方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7月6日,经省高院批准,在纳雍县马场乡召开公判大会,对马场乡暴乱的为首分子陈大木杆、谢忠荣、张锡珍3名罪犯执行枪决。8月7日,中共毕节地委批转地委肃反领导小组《关于毕节地专机关肃反运动的总结报告》。报告载:自1955年9月开展肃反工作,于今年7月结束,地专机关干部1233人,除233人外,均参加运动。10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毕节专区中心支行成立。是月,毕节倒天河水库砌石重力大坝建成。

  1957年春,清毕公路鸭池河大桥动工兴建。该桥采用钢桁加劲柔性悬索吊结构,独孔,跨径115米,总长120米。次年7月1日建成通车,结束鸭池河用船摆渡汽车的历史。中共毕节地委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确定在全专区分期分批开展反右派斗争。是年,全专区1681人被划为右派分子。10月10日,大定县破获沙厂区黄泥乡吴正国等为首的“大清团”反动组织及其所属“皇帝兵团”,缴获“帅旗”等罪证。

  1958年2月1日,贵州辛亥革命领导成员、红军长征参加者、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周素园逝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贺龙等发来唁电。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贵州省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是月,国务院授予毕节县林口区大渡乡为卫星大沟兴修水利先进单位。

  7月20日上午9时,赫章县古达乡发生以张俊、王光成为首的“忠义党”反革命暴乱,攻打乡政府,杀死干部4人,杀伤干部、群众15人,劫走枪支、弹药、粮食、商品及现金等,往纳雍方向逃窜。21日凌晨1时,毕节军分区副司令员蒋开印率部赶到纳雍与赫章县与民警队、民兵配合,平息暴乱,抓获叛匪头子张俊等8人,匪徒87人。10月,全专区共建大小炼钢炉10.33万座,大放钢铁卫星,仅10月25日,全专区投入炼钢铁劳动力150万个,产铁2.74万吨。大炼钢铁影响当年秋收、秋种,林木大量被毁。毕节火电厂在毕节流仓桥动工兴建,次年11月建成投产。全专区以乡为基础建立671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翌年改为一区一社,原有人民公社建制改为管理区。

  1959年2月16日,赫章县政法部门在古达乡召开万人宣判大会,将“忠义党”反革命首犯张俊等7人判处死刑,执行枪决。2月18日,毕节地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召开的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精神,总结、交流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讨论、修改1959年工农业生产全面跃进规划。7月24日,中共毕节地委上报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章程(草案)16条,要求各县认真贯彻执行,办好农村公共食堂。农村公共食堂缺粮,出现社员浮肿。中共毕节地委组织人员检查区内各县缺粮情况,金沙县最为严重。

  1960年3月8日,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全专区各县县委书记紧急会议,学习中共中央批转贵州省委《关于目前农村公共食堂情况的报告》和毛泽东主席的批语,并向省内各专州发出抓好生产、办好农村公共食堂友谊竞赛的倡议书。4月3日, 按照地委安排,各县分别召开县、社、管理区、大队、生产队五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划小农村人民公社核算单位,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励、固定土地、劳动力、耕畜、农具,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6月4日,毕节县商业局浴室职工屠成章出席全国财贸技术革新表演大会,以22分钟完成浴室全套技术操作,获全国第一名。6月15日,中共毕节地委向全专区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中进行‘三反’的指示》,要求对官僚主义、浪费、贪污盗窃问题重点摸底排队,对犯有错误的干部严肃处理。是月,全专区各县贯彻中共中央指示,解散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食堂。11月16日,中共毕节地委制发《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下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安排意见》,指出全区自7月份以来,先后从各方面压缩劳动力22.54万人,下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全区专、县、社现有职工7.56万人,根据省委指示精神,计划再精简1.95万人。11月20日—12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向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汇报关于金沙县严重非正常死人事件。

  1961年1月8日,地委决定对全区100个人民公社进行历时6个月的整风整社。2月,中共毕节地委发出改变农村人民公社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将原来的一区一社改为一乡一社,恢复区的建制。3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精神,省水利厅决定停建黔西县西溪水库、金沙县花滩河水库、金沙文家桥水库、金沙箐河水库、织金县西湖水库、织金康家河水库、大方双山水库、毕节县倒天河水库等扩建工程。

  1962年1月,毕节地区境内部分农村干部出现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地委组织工作队给予纠正。地委第一书记陈健吾兼任毕节军分区第一政委。2月中旬,毕节、大方、金沙、纳雍、赫章、威宁等6县遭受风、雹灾害,损坏房屋12万多间,死伤群众近百人。9月,毕节专员公署发文纠正“大跃进”中私营商业过渡到国营商业的错误,进行清退。全专区恢复公私合营商店70个,合作商店175个,合作小组200个,个体商贩1862人。是年,遵照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精简部分职工,充实农业第一线指示,全专区共精简职工3953人,其中地直单位181人,县、区、公社3772人,支出精简费用36万元。

  1963年2月5日,纳雍县突发性乙型脑炎流行,迅速蔓延到9个区66个公社。4月13日,织金县发生流行性脑膜炎,发病578人,死亡277人。10月,省、地、县三级抽调干部591名组成工作队,在毕节县海子街区和城关镇的11个公社开展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运动试点,运动于次年1月结束。12月4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决定成立毕节专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由专员侯国祥任主任委员,李仿尧、游凤鸣任副主任委员。

  1964年7月15日,经省人委批准,毕节专署成立支援铁路建设指挥部。18日,全专区招收铁路工人2500名,参加修筑川黔、滇黔铁路。11月18日,中共中央派“四清”工作队来毕节领导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是年,省博物馆、省科学院工作员在黔西县沙井公社“观音洞”内发掘到一批石器和多种动物化石,经考证,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定名“观音洞文化”。毕节机械厂试制成功的Q581A3.5马力单缸四冲农用汽油抽水机,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1965年省委派出7个“四清”工作队到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水城、赫章县加强对“四清”运动的领导。全专区开始动员和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城镇居民下乡参加劳动。

  196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从水城县划出德坞、以德、艺奇、纳福、煤厂、双戛、万双、白腻和威宁县二塘、三合共10个公社设置水城特区,由毕节专区管辖。国务院制发(1966)119号文件规定:毕节专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水城、赫章县,威宁  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水城特区。4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根治”草海,修建草海部分工程。6月15日,根据党中央指示,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成立毕节专区“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地委副书记石双琪任组长,主惠珍任副组长。6月27日,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地、县直机关全体职工及毕节城区中学高中学生等5780余人参加的“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揭开毕节“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会后仅6天时间,地直机关就贴出大字报7.44万张,被“点名”的干部达592人,占参加运动干部的25%。8月,毕节县生机公社水利建设成绩显著,获国务院表彰。专署农科所派技术人员参加省南繁工作队,到海南岛进行玉米、水稻冬繁加代和制种。继后,海南玉米、水稻种繁工作由专区种子公司组织进行。10月1日,毕节县生机公社农民许天珍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获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并同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是年,红卫兵大串联。毕节专区支出“文化大革命”活动经费82.87万元,占全年预算支出的29%。

  1967年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毕节军分区发出命令,向毕节专区邮电局派驻军代表,实行军事接管。1月24日,毕节地、县机关、学校、街道部分群众组织组成联合指挥部,发布《夺权公告》,宣布联合向地、县党政机关夺权。1月下旬,区内各县造反指挥部先后夺取县委、县人委的党政财文大权,党政机关陷于瘫痪。3月29日,经“毛泽东思想贵州省革命委员

毕节发展历史大事记(一)

  毕节所依附的云贵高原,是在新生代第四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强烈隆起的古大陆,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具有特殊需要。

  人类在这里的活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1964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四次到毕节地区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的观音洞进行发掘,共出土4000余件石器和23种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石器中刮削器占百分之八十,充分展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的特征。毕节不仅有与北京周口店古文化遗址齐名的观音洞古文化遗址,在其辖区内还有星罗棋布的“威宁草海旧石器文化遗址”、“毕节海子街大洞旧石器遗址”、“毕节青场老鸦洞旧石器遗址”、 “毕节朱昌牛鼻子洞古文化遗址”。这些古文化遗址充分说明了:在旧石器时代,毕节境内就有为数不少的人类活动历史,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古文化。从考古中发现:毕节先民,在旧石器时代,住的是洞穴,吃的是动物和野生植物果实,用的是粗制石器、木棒、火等,穿戴无法考证。到旧石器后期,开始训养动物。

  经过漫长岁月,到距今大约1万年时,毕节先民掌握了陶冶技术和部分农作物种植技术,所用石器进一步精细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在山洞以外修筑房屋,以村落聚居,进入了新石器时代。1984年7月至9月和1985年3月下旬,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对毕节瓦窑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现的遗址有:房址、窑址、火塘等,房子依山面水,坐西向东,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形状有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和建于地表的长方形房屋两种,房内皆有火塘,直径40至50厘米之间,厚度有的达10厘米,火塘周围布满红烧土和炭屑,并常伴支撑锅的锅桩石及有烧痕迹的夹砂陶片。出土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范、石锤、石钻,石网坠、陶纺轮及砺石等,尤以石网坠、石刀数量为多。生活用具以陶制的炊具及盛储器为主,质地为夹砂陶,造型多为卷沿,鼓腹、小平底。可辨器形有壶、罐、釜、瓶、钵、碗、杯、豆、器皿等。纹饰有绳纹、刻划纹、方格纹、网纹、圆点纹、回纹、涡纹、叶脉纹等,多饰于颈部以下及器底。此外,还出土了部分装饰品,有陶制管饰、环饰、骨牙饰、骨簪等。毕节境内,还有威宁吴家大坪新石器遗址、赫章可乐新石器时代遗址、威宁中水遗址等与毕节瓦窑村遗址同期同类的新石器遗址多个。

  尧舜时代为有鼻国(诸侯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称国。据《史记》记载:舜登上帝位后,用车子载着天子的旌旗,回去朝拜父亲瞽叟,夔夔然和敬特别恭谨,仍然履行做儿子的孝道。封弟弟象做有鼻的诸侯。这是毕节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命名为鼻(后有人写为鳖、毕、比等)。象去世后,有鼻国内多处修建象祠供奉象的灵位。据明代王阳明在《象祠记》中所载:湖南的象祠,被毁于唐代,而在水西的象祠呢,到明代还在被重建,并请记于王阳明。水西的这座象祠,其香火兴旺了数千年后,毁于清康熙三年(1680年)“吴三桂剿水西”的战争中,现仅存象祠遗址于黔西县素朴镇的九龙山上。

  夏朝为梁州的南域,荆州的西邻。《大定府志》疆土志一,沿革表第二开篇就说:“大定者,《禹贡》:梁州江外之南域。”古代的梁州主要指四川、重庆等地。荆州是指湖北、湖南等到区域。《史记》夏本纪第二记载:东到华山之南,西到黑水之滨的地区是梁州;岷山、潘冢山经过整治可以种植,沱江、涔水已经疏导,蔡山、蒙山都已经平治完毕,和夷地区的民众收到了治理的功效。所提到的地标性山川河流,都在四川省、重庆市境内。

  商末周初为卢夷之国,其君称蒸。《尚书·牧誓》记载:参加牧野之战的,西南地区有庸、蜀、羌、微、蟊、卢、彭、濮八个方国。武王伐纣时,卢夷国君长选派远征军参加了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之战,一举打败商王朝的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正式建立。

  周末为古蜀国的南中。杜宇,又名笃慕,周末古朱提国(今昭通)的明君。时逢周失纲纪,王朝衰败。笃慕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把领地分成六份,分别交给自己的部下(有的说是他的六个儿子)去管理,这就是彝书中有名的“六祖分支”。自己则亲征古蜀国,并成功地做了古蜀国王,把古蜀国建设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其势力范围北达汉中,南抵今凉山州、宜宾与云南、贵州,西及岷山山地和芦山,天全,东至嘉陵江。《华阳国志》记载:“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鱼凫。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 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六国时谓之南夷,其国名叫夜郎,君长称为夜郎侯(或夜郎王)。楚王派庄豪带领精兵循沅水而上,到且兰,把船固定在岸边,下船上山进行步战。占领且兰时,夜郎王率部归降。庄豪留在滇称王后,夜郎、且兰又自立为国。夜郎的疆域有多大?《汉书》上说:“夜郎东接交趾,自西徂东奚啻千里?”《史记》上说:“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 这就难怪会有夜郎自大的典故。

  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常(安页)收夜郎地,设置夜郎、汉阳二县,并略通五尺道,从今四川宜宾经贵州毕节、威宁,云南宣威至曲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设置县级行政区域。

  汉代:秦亡县废。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置犍为郡及汉阳、平夷(今毕节境)、朱提、郁鄢诸县。公元215年,以原犍为属地置朱提郡,汉阳属之。公元219年,刘备置(广来)降都督府于平夷县,李恢任(广来)降都督。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境内彝族首领妥阿哲积粮通道有功,被封为罗甸王。五府在今大方县城。233年,马忠任(广来)降都督,移治味县(今云南曲靖)。

  晋代:311年,置平夷郡,治平夷,领平夷、(敝邑)(今遵义境)县。404年,改平夷郡、平夷县,今毕节地区部分在其境内。

  梁代:549年,宁州土人()瓒反,朱提郡为瓒所据,平蛮、汉阳等县皆荒废。均为()氏之卢鹿部。

  隋代:584年,以朱提郡置恭州,汉阳属之(今毕节地区部分在其境内)。

  唐代:697年,置宝州(今威宁县东北)、袭州(一作袭州,今黔西县西)、义州(今金沙县)、郝州(今大方县南)、晖州(今织金县北)、犍州(今大方县东北),皆为羁縻州。

  842年,朝廷封阿佩为罗甸王。

  宋代:967年,罗甸石人王子普贵纳土内附,朝廷命为贵州刺史。975年,蛮州刺史宋景阳入贵州,罗甸石人部落拔族北走。1256年,五月,南宋朝廷诏赐罗氏鬼国银万两,令结思、播二州抵抗元兵。1258年,播州(今遵义)经打鼓新场(今金沙)至水西(今黔西)大道贯通。

1273年,乌撒部归顺朝廷,置乌撒路招讨司。

1278年,置乌撒军民总管府,隶云南行省。罗氏鬼国王阿榨归附,诏以阿榨为安抚使,佩虎符。沙溪(今金沙县境)设长官司,属顺元路宣抚司。

1279年,云南都元帅爱鲁分兵平定亦溪不薛(亦称水西,今金沙、黔西、大方、纳雍、织金县一带),置罗氏鬼国安抚司。

1280年,罗氏鬼国反元,朝廷以蒙古军6000人,并诏云南、湖广、四川兵3万余人讨之。罗氏鬼主阿榨、阿里降,改罗氏安抚司为顺元路宣抚司。

1282年,朝廷诏佥亦溪不薛军征缅甸。

1283年,改顺元路宣抚司为顺元路宣慰司。置亦溪不薛宣慰司及3路土官,派兵镇守。后改为亦溪不薛总管府,阿里为总管。令留受亦溪不薛驻军开道,水西至毕节驿道贯通。元世祖忽必烈敕药刺海驻营水西,在今黔西境内,开办亦溪不薛牧马场,为当时全国14个大牧马场之一。

1284年,改乌撒军民总管府为乌撒军民宣慰司。

1287年,升乌撒军民宣慰司为乌撒乌蒙宣慰司,治乌撒。

1292年,命亦溪不薛宣慰司隶湖广省。

1295年,改亦溪不薛总管府隶云南。

1302年,五月,云南中书右丞相刘深率元军征“八百妇女国”(今泰国北部景边地区),假道贵州,至亦溪不薛境地,勒派丁夫、马匹,强索3000金,民不堪暴敛急征,彝族女土官奢节率众抵抗,并与云南顺元路土官朱隆济举兵反元,在今黔西境内战斗数十次。战事波及四川、云南、广西,震动全国。湖广行省平章刘国杰之裨将宋光宗率兵大败奢节与蹉泥墨特川(今赫章境)。奢节被杀,元廷平定亦溪不薛,罢亦溪不薛宣慰司、总管府及阿苴、芢笼二路。徙顺元路宣抚司于亦溪不薛,先隶湖广,旋改隶云南,以阿画为宣慰使,宋阿重为同知。

1330年,正月,乌撒土官禄余杀乌撒宣慰司官吏,降于云南王秃坚、伯忽反元。七月,联络芒部、乌蒙、东川土司进攻顺元。四川行省平章塔出率兵由永宁进兵,左丞相孛罗由青山、芒部进军,在周泥驿与禄余大战,禄余败。

1362年,三月,明玉珍在四川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兵分三路进攻云南,至正二十五年,被大理总管段功追至七星关,击败明玉珍,乱平。

1371年,顺元路宣抚使,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加授云南行省左丞相霭翠归附,明廷撤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置贵州卫。改顺元宣抚司为贵州宣抚司,隶于四川行省,今毕节以东属之。

1373年,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命霭翠为宣慰使,位居各宣慰之上。

1380年,建层台驿站城(今毕节市层台镇),周600丈。

1388年十月,设层台卫城。建白岩驿站城(今毕节市亮岩镇),周60余丈,设站,以居民供邮递。建周泥站城,周围40余丈,设站,以居民供邮递。

1381年,朝廷派征南将军傅友德出征云南。傅友德遣都督佥事郭英、胡海、陈桓率兵5万由四川永宁向乌撒开进。傅友德攻克乌撒,筑乌撒城,置乌撒土府。以乌撒大酋那者为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征南将军部将胡海、陈桓兵筑土城与墨特川(今赫章城前河),方围里许,设4门,派兵驻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朱元璋诏谕水西、乌撒、乌蒙、芒部、东川、沾益各酋长开山筑路,设置邮传,令傅友德将已降酋长送入朝廷。三月安陆侯吴复率兵至水西,选郭张(今黔西县城)筑土城,名为水西城,周9里3分,高1丈8尺,设4门。乌撒、乌蒙、芒部、东川土司叛明,杀官吏,朱元璋诏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右副将军平西侯沐英等率兵平之,水西诸部皆降。沙溪巡检司于境内设牧马场,饲养朝廷贡马。筑七星关城,周围450丈,女墙800余垛,城门二,设千户1员,军200名。

1383年二月  置毕节卫,隶贵州都司,更乌撒府为乌撒军民府,改隶四川布政司。

1384年, 贵州宣慰使霭翠遣其妻奢香率土酋入朝。奢香开“龙场九驿”立龙场(今修文)、六广、谷里、水西(今黔西)、奢香(今大方)、西溪、金鸡、阁鸦、归化、毕节驿站。通贵州至乌撒道。明廷在水西换马和市马3次,共2200匹。地方常以“水西马”进贡。洪武年间共贡马35次,其中有数据记载的7次,235匹。

1387年,靖宁侯叶升、普定侯陈桓屯田于毕节卫。 筑毕节卫城,砌以砖石,周围6里2分,次年建成。二十三年,拓为8里2分,高1丈5尺,门5。1388年贵州宣慰使霭翠卒,其妻奢香袭贵州宣慰使之职。

1389年二月,明廷命毕节卫开屯耕种以自给。1390年五月, 贵州宣慰使奢香派其子阿期拢弟入朝,请肄业太学,两年学成。乌撒土知府阿能遣其弟忽山及土目子弟2人请入国子监读书。

1393年摄贵州宣慰使奢香贡马,朝廷免贵州宣慰司拖欠的粮赋,令招还外逃民户。

1394年,置阿落密千户所,隶赤水卫。废层台卫。置赤水卫前千户所。

1410年腊月二十一日  改乌撒七星关巡检司为永南边界乌撒七星关巡检司。

1414年,乌撒军民府经历钟存礼上书,请设学堂,“置教官,教民子弟,变其夷俗”。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

1416年,修毕节卫七星关铁索桥,桥缆25丈,系于两崖铁柱,缆上铁索缆舟成浮桥,始有七星关桥。

1417年,设乌撤军民府儒学。

1442年,贵州宣慰使龙富入朝,英宗赐安姓。

1444年,贵州都指挥同知张锐奏准:将四川、贵州土官袭替进贡的马匹给与旗军领养骑操,以备征调。其东川、芒部、乌蒙、乌撒、永宁宣抚司等处马匹给与附近赤水、永宁、乌撒、毕节、普安、安南、普市7卫所。

1449年,设贵州毕节卫僧纲司正都纲、副都纲各1员。水西彝苗民族反明攻毕节卫,时达3月。朝廷调动云南兵由乌撤进毕节平叛,水西苗阿忽等乞降。

1477年,设卫远长官司,治所在今金沙马场、新民一带。

1508年,朝廷加贵州宣慰使安贵荣为参政,以表其征香炉山之功。水西彝苗民修象祠于灵博山(今黔西县素朴镇境),王守仁作《象祠记》。

1522年,毕节建青螺书院。1523年,令分巡贵宁道兼兵备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4卫。

1528年,敕贵州威清兵备副使改驻毕节地方,兼制云南沾益州,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市)、乌撒、东川、镇雄4府并永宁宣抚司。乌撒、芒部等处彝苗民在首领陇革率领下,攻陷毕节屯堡,杀官绅,烧庐舍。明廷降旨查究毕节兵备、守巡罪责。

1546年,贵州宣慰使安万铨捐俸银300两修阿东钜路(今大方县高店乡落启坡石板道)。次年四月竣工,全长2公里,宽3—4米。路旁立有用汉、彝文字所刻碑文即千岁衢碑。

1570年,二月,贵州总兵安大朝率兵伐贵州宣慰使安国亨,进渡六广,为国亨兵所败。水西土司安氏内乱,安国亨、安智、奢效忠率兵战于今黔西朵泥桥一带,致驿道受阻,民生凋敝。

1600年,贵州巡抚郭子章捐银50两,修建野马川三拱石桥,三年成,郭子章为之题写“乾河桥碑记”。

1621年, 四川永宁宣慰使奢崇明反,攻破赤水卫城,卫指挥张大壮战死。乌撒土目安效良叛附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挟宣慰使安位反明。与奢崇明相呼应,首袭毕节卫城。云南派都司杨明廷率兵3000人至毕节,水西兵攻破毕节卫城,杨明廷及卫指挥蒋藩屏等战死。安邦彦、安效良先后分兵攻陷毕节、威清、龙里、广顺、平坝、安顺、沾益,围困贵阳,明廷大震。明廷授王三善为贵州巡抚,率10万大军进行镇压。

1630年,三月 ,安位降,以水外2则溪(6目)地献朝廷设流官,改贵州宣慰司为水西宣慰司,安位为水西宣慰使,领11则溪。 十月,分巡贵宁道兵备副使郑朝栋重修被兵毁的毕节卫城。

1635年,分水西地为12州。筑大方、水西、比喇3城,谷里、归化2堡。贵州总督以副将方安国守大方,袁桂芳守水西,刘镇藩守比喇。

1637年, 三月,土目化沙、杓佐叛,围攻大方城,化沙被方安国诱杀,杓佐攻毕节卫城,朱燮元发兵进讨平定,并罢12州,恢复水西宣慰司,以安世为水西宣慰使。安世卒,子安坤袭其职。

1644年,置滥泥沟(今黔西大关)关税委、鸭池河税卡,征收货物过境税。

1649年, 清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派前锋统领努山、护军统领胡尼雅等率部攻克乌撒卫城。

1658年 五月,水西宣慰使安坤归顺清廷。十二月,清廷委安坤为水西宣慰使加都督佥事。

1659年,乌撒归顺清廷。

1660年, 平西王吴三桂以土司安坤、安重圣蓄谋不轨为由,奏请派兵剿灭。

1663年七月,毕节守备林必达建义学,为儒士所重。

1664年平西王吴三桂奉旨进剿,历时年余,平水西、乌撒,安坤、安重圣被擒杀。皮熊被俘,绝食而死。

1665年,设分巡毕节道。 五月,吏部议复,同意吴三桂《请设新疆三府疏》。“将水西则溪地改设3府;以胧跨、的都、朵你、阿架4则溪设为1府,建府治于比喇(织金);将化各、火著、木胯、架勒4则溪设为1府,建府治于大方;将以著、则窝、雄所3则溪设为1府,建府治于水西城;原设分巡毕节道改为整饬3府分巡贵宁道,兼管永宁、赤水、毕节等卫,驻扎比喇;3府各设知府1员、通判1员、经历1员、司狱1员、儒学教授1员;比喇再设推官1员,承理3府刑名大案。3府不便以原称,宜改新名。即令该藩拟定具奏”。十一月,吏部议准建府。

1666年二月,清廷诏准以水西11则溪地设平远、大定、黔西3府,实行“改土归流”。平远首任知府刘勇(藩下人),继任知府邱业(湖广人);大定首任知府宁云鹏(辽阳人),继任知府孟泰(辽阳人)、张宏杰(汉川人)、王镇(奉天人);黔西首任知府王命来(江津人),继任知府端木象震(溧水人)。五月,并摩泥、白撒、阿落密三守御千户所于赤水卫,并七星关守御所于毕节卫。七月,乌撒土司安重圣之妻陇氏复叛,吴三桂令左都统吴应麟、总兵官马宁等进剿,追杀安母常氏、妻陇氏于今赫章可乐,并将土目王腾龙、王乘龙执往云南,陇氏及夷兵万余人被俘,乌撒悉平。九月,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首任知府张英才(永平人)。设黔西、大定、威宁、平远4镇总兵。 改分巡毕节道为整饬3府分巡贵西道,辖大定、平远、黔西府,兼管永宁、赤水、毕节卫,移道署于大定。 黔西、平远、威宁府建立府学。次年,大定府府学建立。

1673年,吴三桂叛清,黔西总兵王永清归附,并派兵攻下大定、平远、威宁、毕节等地。

1681年,贵州平大黔威道改为分巡贵西道,移驻安顺,辖贵阳、安顺、平远、大定、黔西、威宁府。

1683年,改平远、黔西2府为州,隶大定府。十二月,重立水西宣慰司,安胜祖被授为水西宣慰使,世袭,但不许干预政事;又以土目阿武有功,置阿武长官司。

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裁毕节、赤水2卫改置毕节县;改永宁卫、普市所为永宁县;废乌撤卫,大定、平远、黔西3州及毕节、永宁2县隶威宁府管辖。贵西道移驻大定。

1714年,毕节知县柯天健修《毕节县志》成。

1726年,清廷实行“改土归流”,乌蒙土官禄万钟联合镇雄土知府陇庆出兵抵抗。云贵总督鄂尔泰令贵州游击率兵由威宁进讨。一路剿抚,兵至墨特川(今赫章)以劳师祭旗为由,捕杀彝酋乌姆。今赫章县城郊“卸旗冲”因此得名,时墨特川改黑章,后改为赫章。

1727年,永宁县改隶四川省。

1729年, 毕节设运铅局,将威宁、大定等地生产的铅锌,通过水运和陆运,运往四川、湖北及京城供铸。升大定为府,降威宁府为州。割威宁可渡河之西隶云南,以河为界。威宁、黔西、平远3州及毕节县均归大定府管辖。

1732年,设水城厅于底水,隶于大定府,移大定府通判驻其地,划大定府亲辖地中永顺、常平2里归水城厅管辖。至此,大定府共辖黔西州、平远州、威宁州、毕节县、水城厅及府亲辖地。

1735年, 黑章莲花、妈姑白铅厂开办,俟后开办羊角、白岩厂,以莲花厂产量最多,采冶炼工人上万人,年产五六百万斤,为全省之冠。

1736年, 割四川叙永厅所属岩上、岩下边地归黔西州管辖,编为平定里。大定知府陈德荣倡导栽桑养蚕,引进蚕桑。

1741年, 威宁州建铜川河铜厂,开槽硐53口,设炉50座,工人2000余人,获铜砂100多万斤,所产铜斤由官府收购,不仅满足贵州之用,还运往京城供铸。

1742年夏,毕节县雨雹交加,雹大如卵,山洪暴发,城墙崩塌,淹民房,毁庄稼,死6人。次年, 大定、毕节大饥,人食白泥,死者甚多。

1744年, 黔西知州冯光宿纂修《黔西州志》成。

1745—1749年,大定知府王允浩开凿流经大定府境内的赤水河大河口段河道,以运京铅,耗款银约2.8万两。新开凿的河道,每年共运铅357万斤,比陆运年节省银6988两。

1749年,大定城垣修成,耗白银1 196.7两。1752年, 黔西州开展采硐熬硝,产品供军用。

1756年, 平远知州鹿骢豫修,李云龙续修《平远州志》成。

1757年,大定知府王允浩主持修纂《大定府志》成,共8卷,未刊印。

1758年,毕节知县董朱英主持,路元升等人纂修《毕节县志》成。

1776年, 黑章兴发厂试办开采冶炼白锌。

1779年,兵部尚书李世杰告老还乡,在黔西州城建“文峰书院”。威宁州建锌铅厂11个,大定府建锌厂1个,年采锌铅100万斤以上,锌铅由政府收购,用于铸钱。

1780年,威宁重修石城,周1026.57丈,墙高1.5丈,开4门。

1794年,原兵部尚书李世杰卒于黔西,乾隆帝赐“恭勤”和祭、葬、建碑银及御祭文。墓葬于黔西扯泥坝。1803年,黔西知州刘永安等纂修《黔西州志》刻印问世。

1818年,大定前任知府普恩建联壁塔于东门火焰山。继任知府邓士宪建文峰塔于南郊阆风台。

1796—1820年, 大定府设纺织局,教民众纺织,从事纺织业者数千人。毕节县引进造纸技术,始产皮纸、草纸。

1831年, 黔西知州吴嵩梁在州城东郊建“阳明书院”;在新场(今金沙城关)建“玉屏书院”,光绪三十二年改称“玉成学堂”。

1838年, 大定府修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于今大方城北洗马塘,并立“奢香故里”碑记于墓侧。

1840年前后,境内农村引种罂粟,不断扩展,吸食鸦片者日增。是年,贵州巡抚贺长龄劝民铲除罂粟,栽桑、种棉。

1841年,水城营把总龙应春奉调领兵54名,去广东参加抗击侵华英军的鸦片战争。

1845年,大定知府黄宅中劝民种桐、桑、橡树。

1848年,调威宁镇兵400人,从云贵总督林则徐往云南永昌府平乱。

1849年,大定知府黄宅中主持纂修,云贵总督林则徐作序的《大定府志》成。全书共60卷,30本、71万字,木刻刊行。

1851年,太平军一部攻“援广黔军威宁营”,黔军溃败,参将马善宝毙于阵中。大定协出兵100名助剿太平军,战殁。

1854年,黔西州王三(鱼乍)疤、谭禄六等人组织“缘军”起义,并与“黄号军”转战黔西、平远等地,配合杨隆喜领导的黔北农民起义军围攻黔西州城48天后撤走,杨部至毕节围城3日撤离。农民义军杨隆喜部据大定六龙,瓜仲河郑长生等率众数千响应,占据对江一带。杨隆喜部攻打大定府,兵临城垣,防守官绅恐惧,将大定宝黔局焚毁。“缘军”罗克昌、柴三妹、郑长生等率众数千围攻大定数日,被击退。朝廷准免大定、黔西、毕节府州县被骚乱地方上年赋额。法国籍孟神甫到黔西传天主教。

1857年, 大定府杠众起义军刘铁脚板与其弟刘三、刘四活动于威宁、水城一带。威宁回族起义军进攻威宁州城,被清总兵常山战败。威宁北东河杠众起义军战败,首领叶天成等被害。大定府土目安中和率众参加杠众起义军。

1860年, 威宁苗族陶新春、陶三春兄弟等组织以苗族为主的1.4万人在韭菜坪誓师起义,号称“黔西北苗族起义义军”。义军毙卸任威宁知州顾昆杨,攻克七星关,随即在毕节县境内猪拱箐建立根据地。威宁州马春等率回族千余人起义,进攻州城。大定农民起义军首领安中和遣黄老外部千余人击野坝,占西乡乐公底,攻陷周家营,占马场。

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曾广依、张遇恩率兵占领平远以那架,并分兵进逼大定,围攻毕节县城。中旬,歼灭清军数百人。下旬,击毙清军先锋王珍用,重创统领周学桂,周逾日后死亡。石达开部在陶三春率苗族义军的配合下,围城达70余日。清军烧毁民房以自保,烟雾弥天,延烧数日。五月上旬,太平军将领张遇恩中炮阵亡,太平军被迫退走打鼓新场(今金沙),在新场与清军对阵三月。太平军石达开部10余万人,由遵义经大定东北回进毕节,“人马络绎,月余不绝于道。”

1862年,太平军曾广依、李福猷、傅中信部与黔西农民起义军配合围攻黔西、大定、平远等府州城。

1864年,云南昭通回民起义军首领朝声,马士俊等,率3000余人袭威宁州城。农民起义军遵义号军攻占黔西州城,杀知州夏成业。苗族起义军严大武部与陶新春部攻占大定府。黄号军攻占黔西州城,此后黄号军活动于大定,平远、毕节、黔西等地。灯花教首何得胜自平越(今福泉)上大坪起义,从清镇进入平远化起。围攻牛场屯,平远知州笪佐尧告急,镇宁知州毕大锡率兵千余增援,何得胜移驻八步。岩大武率苗族义军由六广河来援,与何得胜汇集,官军出击,何等败退。毕节东里凉水井(今海子街烂泥田)张二保聚集数百民众在滑竹箐一带建立根据地,配合苗族义军打击清军和士绅,所得财产除军饷外,全部分给受苦农民,并多次进攻毕节城,遭官兵镇压之后,张二保前往四川投石达开部。

1875年,大定土目安国恩、安国林聚众数千人反清,道员余恩树率兵进剿,二安被俘杀。

1877年,大定府城中街龙王庙开办第一个漆货手工业工场大顺栈。威宁得著(今赫章德卓乡)铜厂采用锻炭(焦煤)炼铜,同时制作铜锅、铜盒等铜器,并使用铜车技术。

1879、1882年,两次童试中,东乡(今金沙县西洛境内)田坎寨一带,连中秀才10名,受清廷嘉奖。

1885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上奏清政府,请准修建云贵电报线。次年十二月,派云贵电报总局潘光照任工程委员,架设云南宣威至贵州毕节电线。

1893年,威宁州设电报局。

1894年,天主教传人大定,建天主教堂。次年,教堂设医馆。

1898年,英国欲筑云贵铁路,英方人员在毕节、威宁期间,寻衅滋事,无故伤毙当地百姓多人。大定设保甲总局,清查户口,募选团丁,制定团练章程。区内学校废八股,行新学,设算科。

1899年,威宁、毕节等地开办近10家民营铜矿厂。威宁陈姓的德卓铜矿厂,采冶并进,矿业盛极一时。

1902年,法国迫使清政府订立法中“天益大罗公司”合同,由法国人开采大定、平远所产云母,期限30年。法国未能如愿。英国传教士党居仁由普定到平远珠藏、熊家场传教。

1904年,黔西州设烟酒局,主办烟酒税课。英国传教士伯格里在威宁石门坎创办小学(后称光华小学),教学生踢足球,做体操和开展田径运动等。

宣统二年(1910年)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学校均举办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团体操、足球、拔河等。

1905年,基督教循道公会和内地会分别在威宁石门坎、葛布(今赫章县属)建立。英国传教士伯格里在葛布建教堂,发展教徒,进行传教活动,并创办光华小学堂。毕节县人刘宗杰、杨梓林、杨梧林及大定人王孝瑞、符诗熔等赴日本留学。

1906年,毕节县人余若(王泉)(字达父,彝族)率侄余健光等东渡日本留学,若(王泉)改入日本江户和佛山大学攻读法政,支持余健光等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黔西州办师范学堂,次年改名师范传习所。

1907年,毕节人周素园(又名周培艺)在贵阳同张百麟、黄泽霖等组织成立贵州自治学社,周为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主笔创办《西南日报》。贵阳副邮区派员到大定府、黔西州、威宁州、毕节县建立邮政机构。八月,设大定府内地邮政支局。设立黔西、威宁、毕节邮政代办所。次年,毕节代办所升为内地邮电支局。

1908年,贵州自治学社黔西分社及新场第二分社成立。邮政总局批准建立毕节至四川永宁(今叙永)邮路。在贵阳参加自治学社的简书、谭冠英、简仲芬等回到大定后,举办两期共100多人参加的自治讲习班,组织力量,传播革命思想。被大定知府发觉强令解散后,转移到六龙创办“大定城东自治讲习所”,联络革命人士数百人。

1911年, “大汉贵州军政府”在贵阳成立,毕节人周素园任行政总理。在贵阳活动的自治学社大定分社成员谭冠英、简忠义、来继鹿等,昼夜步行赶回大定,与简书等筹划起义。大定自治分社负责人简书、谭冠英等统率乡兵宣告大定独立,成立大定军政分府。简书任行政长官,谭冠英任参谋长。府属各州县纷纷响应,设黔西军政分府。(未完待续)

  (毕节市史志办提供)

毕节发展历史大事记(二)

  [上接2011年12月27日第6版]

  1912年,唐继尧川滇军入驻大定、毕节等地,与地方查拿席正铭、田荆荣等北伐黔军将领。毕节知县弃职离毕,绅民推举盐警大队长彭仿陶维持地方治安。大定各地开始剪长辫子,禁止妇女缠足。李培善在威宁成立共和党。清廷遗老杨汝偕等在毕节成立社会党。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统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境内各府、州、厅均改为县。

  1914年,平远县改为织金县。赫章独山犀牛塘农民梁白琅在韭菜坪聚众起义,义军下山开往毕节,行到乌蒙铺,与周西成部相遇,被官兵击溃返回韭菜坪。冬,周西成复率部围剿,义军溃散,梁白琅被捕。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大定漆器与扬州漆双双获奖。护国军总司令蔡锷率滇军一、二、三军讨袁,途经毕节休整扩军后,进攻川南。

  1916年,陕西商号天德元派员经营威宁、妈姑一带的白铅,专售给法国商人,每月出货4—5万元。首开本地铅锌国际贸易。黔西土司安瑞卿捐枪100多支支援护国军讨袁。

  1918年,改得胜坡分县为威宁县赫章分县。

  1919年,大定箱子岩发现岩盐,省城周姓和杨姓富商集资数千金开采。黔西、大定、毕节、威宁等县久旱无雨,农作物大部分干死。

  1920年,滇黔川三省巡阅使唐继尧令滇黔军入川,造成军阀混战,大定县组织义勇军两个营入川参战。大定引进铁织布机及其生产工艺,建立中合织布厂。

  1921年,威宁麻风病院建立,当年收治病人。

  1924年黔北股匪2000余人抢劫大定,被驻城黔军协同过境滇军击溃,毙匪600余人,滇军12人阵亡。

  1925年,孙钟瀛等创办大定初级中学。织金县旱灾严重,重灾区颗粒无收,居民死亡惨重,外出逃荒者数以千计。毕节大旱60余天,粮食大减。饿死4万多人。

  1926年,周西成取消禁烟令,毕节境内大种罂粟,烟毒泛滥。

  1927年,章太炎受孙中山委托,以护法军政府特别代表身份到昆明劝说唐继尧接受军政府调度,并随唐到毕节,建立三省军事总部,后改为靖国联军总司令部,指挥川滇黔三省。

  各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930年,黔军第七旅长宋醒(人称宋马刀)率部驻防毕节,严厉惩办盗匪,打击奸商,取缔赌博、娼妓。一时境内安宁。李仲群创办师范讲习所,黔西县方其相等人集资购石印机一台,开办“明星石印局”。

  1931年,各县陆续调整县以下行政区划,废除保甲制,乡、镇设乡公所,乡镇以下为闾、邻。

  1932年,内政部将贵州省增设纳雍、金沙、道真三县一案报行政院核准,铸发县印。

  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各地开始“抽壮丁”。原黔军周西成部代理特务营营长范建章带领二三百名士兵离开部队回到毕节,在滇黔辖区的坡关、母享、呈家屯、对坡、林口等地打富济贫。中共党员林青、缪正元从上海回到毕节,与秦天真等在毕节创办革命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

  1934年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成立,林青任书记。林青、秦天真介绍范建章加入中国共产党,范建章把部队交给党支部领导,继续在滇黔辖区开展武装斗争。国民党毕节县政府对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的活动引起重视,准备破坏。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离开毕节,转移到安顺、贵阳、遵义等地活动。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省工委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组成,林青任书记。2月5日,中共中央在林口的鸡鸣三省村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史称“鸡鸣三省会议”。3月1日,红三军一部在金沙岩孔成立苏维埃临时政权。3月29—4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主力在(金沙)沙土区集结,从后山乡的梯子岩、大渡口、江口等渡口架设浮桥,南渡乌江,把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红军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其间,钱壮飞同志在侦察敌情时遇到敌机轰炸,与部队失去联系,在追赶部队的途中,在后山乡堰田岩遭到土匪袭击,不幸牺牲。4月4日,罗炳辉、何长工率领的红九军团,在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时,在菜子坳(今金沙木孔乡境内)伏击黔军追击部队犹国材部。这一仗,摧毁了敌师部指挥所,歼灭和俘敌1800人,敌师长魏金镛也带伤而逃。4月8日,红九军团智取瓢儿井。民众成立“迎红委员会”和游击队。红军领导“迎红委员会”和游击队在瓢儿井打土豪分浮财,开仓分盐给穷苦人民。4月12日,红军帮助大定县八堡苗族同胞建立“苗民自救会”和“苗民自卫队”,发给步枪10支,子弹200发。4月16日,红九军团在大定县猫场遭遇黔军刘鹤鸣部与地主武装的袭击。经过十来个小时的激战,才打退敌人的进攻,红军伤亡400多人。5 月,国民政府设立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公署在毕节,辖毕节、大定、黔西、水城、威宁。首任专员莫雄兼任毕节县县长。7月19日,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年9月11日,林青被国民党杀害于贵阳。8月,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进攻并一度占领赫章分县县城。10月,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攻打燕子口区公所,缴获官商马队物资,将部分物资分给穷人。12月,以犹国材为首的黔军编余官兵2000多人枪1000多支集结于大定县猫场,自称“贵州自治军”。后“贵州自治军”6次攻打大定县城不下,往百纳场退却。贵州绥靖副主任薛岳派兵到黔西、大定围剿“贵州自治军”。

  1936年2月2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的领导下进入黔西。次日红军打开黔西监狱,将关押的300多人释放。2月6日,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大定,2月8日,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并在大定县城福音堂召开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任代主席,朱长清任副主席。并建立临时革命政权大定民众拥护红军委员会,彭新民任主任委员。当晚,各界人士集会,成立大定抗日救国委员会,有2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新编为十四团,红军干部肖美臣任团长。2月9日,红军进占毕节城。2月10日,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成立。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在带兵攻打打鼓新场的大定坡时,不幸中弹牺牲。2月11日,贵州抗日救国军在毕节县城成立,周素园任司令员,邓止戈任参谋长,下辖三个支队。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分别任一、二、三支队司令员,红军干部李国斌、廖明、欧阳崇廷分别任一、二、三支队的党代表。红军第十八团在黔西县枷担弯与国民党万耀煌部激战时,团参谋长贺崇禄不幸牺牲。2月16日,王震在毕节接见大定县八堡苗族代表李德洪等9人,派谢中光和另一名红军宣传员去帮助建立苗民独立团,并授红旗一面,步枪9支。2 月17日,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大定迁至毕节城百花山福音堂。2月18日,红六师于大定县黄家坝阻击国民党郝梦龄纵队,经一夜激战,毙敌团以下官兵一百多人。2月19日,红十七师于大定县将军山与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部激战一个半小时,全歼敌先锋营7个连。2月26日,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县城小校场举行军民联欢会,会后军民提灯游行。次日,红二、六军团撤离毕节县城,苏维埃政权随军撤离。红军在毕节期间领导建立8个区、9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和95个游击团队,并扩充新战士5000多名。周素园、邓止戈率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600余人随红军长征。2月28日,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前往席大明驻地,途径七星关河时不幸溺水牺牲。3月1日,红二、六军团先头部队在赫章乌蒙铺与前来阻击的滇军相遇,经激战,滇军溃败,红军进入赫章七家湾一带。 国民党万耀煌部进驻毕节,对红军家属及人民群众进行残酷镇压。3月2日,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在赫章野马川召开会议,拟以赫章为中心,在赫章、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与敌周旋。3月4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阮俊臣部由川南返毕途中,与追击红军的国民党九十九师十四团在金银山激战,歼敌100余人,敌副团长被击毙。3月8日,红二军团第四师、红六军团十六、十七师在以则河伏击樊嵩甫纵队,缴获大批武器,毙、俘敌600余人。3月12日,红二、六军团总部派红四、五、六师由镇雄县以萨沟赶到赫章哲庄坝伏击国民党万耀煌部第十三师。在三锅庄、桃园垭口将万部截断,分割包围,俘敌三四百人,缴获经、重机枪三十余挺,长短枪数百支和一批军用物资。4月14日,贵州省政府委任赵璞为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原任专员莫雄被国民党以在毕节未抵抗红军率先撤离等理由扣押于南京,150天后准予保释。5月10日,进驻毕节堵截围剿红军游击纵队的国民党暂编五旅二团三营中尉连副陶树清,率三营官兵起义,并当场击毙反对起义的营、连长。6月8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和陶树清起义部队在云南镇雄境内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阮俊臣任司令员,刘复初任政委,陶树清任副司令员。7月,“抗日先遣队”解体,红军游击纵队等部恢复原番号。8月上旬,阮俊臣、陶树清率部转战镇雄、威信边区,被国民党以数万兵力包围,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陶树清在威信顺和场被国民党抓捕。10月初,陶树清被国民党杀害于毕节县城大校场,时年23岁。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第一支队政委欧阳崇廷和支队长唐和中率300余人在兔场(今纳雍县城)、水城一带活动。10月3日,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席大明,在毕节县杨家湾遭国民党抓捕,当日英勇就义。云南省公路局在威宁县举行川滇东路威(宁)杉(木箐)段和威(宁)昭(通)公路开工典礼。11月13日,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毕节县燕子口截获杨森部队从四川运往毕节的物资100余担,将护卫队击溃。贵州省府委员会208次会议通过《关于石门坎地方政治、文化、建设、经济四项办法》,“拟令饬威宁县政府,遵照小学规程:‘非中华民国之公民或所组织之团体,不得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设立教育中国儿童之小学’的规定,严行取缔石门坎附近外国办理的学校。”

  1938年,2月,中共贵州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毕节县工作委员会,邱在先任书记,熊蕴竹任副书记。3月11日  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立无线电分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命令川滇黔3省火速修筑川滇东路,以供抗日交通之急需。贵州省政府成立“川滇公路贵州赤威总段工程处”于毕节,征调毕节、威宁、赤水、仁怀、大定、黔西、织金、郎岱、贵阳等县市民工约5万多人参加修建,各县支出筑路粮100万余斤,次年8月,川滇东路段全线工程竣工,其中,境内赤(水河)杉(木箐)段长364公里。10月,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到新场,发展党员25人,组建中共新场地下总支委员会,李绍夫任总支书记。后总支发展党员6人,建立中共清池地下支部,廖明星任支部书记。11月,贵州官盐运销永边销区“毕节营动处”在毕节县城成立。从此,食盐被少数人垄断,盐价陡涨,造成“斗米斤盐”局面。毕节县合作金库成立,开展城乡存贷汇款业务。次所并入农民银行。贵州游击支队队长赵文海率部在毕节县清水铺打鼓坪击败地方民团武装2000余人,俘团丁60余名,民团总指挥、海子街区区长阮绍伯被活捉。撤销赫章分县,改设威宁县第四区公署,分县长改称区署署长。

  1939年5月28日,贵州省临时参议会议决定,设金沙、纳雍、道真县。8月1日,毕节、威宁、织金等县设立无线电台。国民党“民航交通1号”飞机在飞往云南途中,在赫章珠市乡小韭菜坪碰岩坠毁,机上8人全部遇难。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大定县羊场坝建立航空发动机厂,翌年建成投产。

  1940年11月,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政委欧阳崇廷在以角(今纳雍县境内)被国民党逮捕。次年1月26日被杀害于水城城郊。毕节专员公署、毕节县政府组织检查团,检查日货,发现日货立即销毁。

  1941年5月28日,贵州省政府决定,划黔西县东北部置金沙县;划大定县南部和织金县西部置纳雍县。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支队政委阮俊臣在毕节县城被捕,是年6月1日,在县城大校场英勇就义。7月1日,纳雍县正式成立,设治于兔场,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将大定县管辖的六、七两个区32个联保划归为纳雍县,全县划为5个区和6个直属联保。首任县长潘伯坚。

  金沙县正式成立,设治于打鼓新场,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首任县长刘宗璟。8月29日,贵州省政府第773次会议通过设立赫章县治方案。毕节县商人刘熙乙创办新黔手工卷烟厂。毕节至云南镇雄架设电线竣工。大定漆器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

  1942年1月6日,贵州省政府决定,划威宁县东北部置赫章县,定为丙等县。3月,毕节县富商刘熙乙筹募基金20万元,创办私立弘毅中学。威宁至云南昭通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10公里,其中境内威宁至烟堆山段全长96公里。

  5月15日,中共党员李绍夫、林正良、李亚群在贵阳被国民党保安处杀害。

  1943年3月19日,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随行戴笠、俞济时等到黔西视察后,次日赴大定羊场坝航发厂视察,并题词“我们发动机何日可完全自制”。第三日返贵阳。大定中学青年教师苏光捷、张曙等44名知识青年报名参加抗日远征军,到贵阳受训后去缅甸参战。贵州省第一届国民体育大会第四行政督察区选拔赛在毕节举行,设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等项目。赛后,组队参加贵州省运动会。12月16日,一架机号123905的美国飞机因油箱起火坠落于织金县桂果乡克窝,飞行员格舍尔等4人跳伞着陆。黔西县寄安乡农民反对拉兵派款,成立“牛角会”,与乡保长斗争,发展会员300余人,准备武器誓与官府对抗。大定、织金一些乡间亦纷纷成立“牛角会”。

  1944年10月,国民党发动“十万青年从军”,毕节设征集委员会开展征集,200多名知识青年应征,分别编入青年202师、205师,开赴抗日前线。同时,黔西、大定、金沙、织金、水城、纳雍、赫章等县先后成立征集委员会,开展应征。浙江人彭荣用汽车引擎带动一台12千瓦发电机在毕节县城水东门城楼发电,燃料为木炭,供城内百余户殷实人家照明,毕节县人第一次用上照明用电。

  1945年6月,纳粹德国投降,美机飞临毕节上空,施放“VT”(英文胜利缩写)字形烟幕,以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毕节民众鸣放鞭炮庆祝胜利。大定羊场坝航发厂新型飞机发动机试制成功。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毕节城连日鸣放礼炮,游行庆祝。境内各县相继采取不同方式庆祝。威宁县拟定《威宁县取缔妇女缠足办法》11条,通令实行。刘裕选、孙蕴奇、徐树猷、安克庚当选国大代表。

  1948年1月,织金县城食盐价格暴涨,川盐每市担由72.5万元涨到100万元,海盐由65万元涨为96万元,百姓叫苦不已。8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施行《金圆券发行办法》,造成境内货币贬值,物价暴涨。

  1949年5月,大定羊场坝航发厂奉命迁台湾,中共羊场坝特支组织全厂工人开展护厂罢工斗争,拖延机器拆卸装运时间,隐藏精密仪器和重要部件,抵制迁台,直到大定解放,留下员工400余人,机器和各种物资400余吨。6月2日,国民政府以“图谋劫杀县长,攻打县城”罪名,在黔西枪毙黔西县参议长、国大代表徐树猷及县民众自卫总队副徐儒藩、桂箐乡乡长汗贤等5人。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密令种罂粟,毕节农村普遍种植,毕节一度成为毒品交易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第四行政区督察区党军机关一片混乱。国民党各县政府召开会议策划“应变”部署,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派特工人员逮捕进步人士。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六支队党委批准,在威宁县龙街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辖区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政委陆宗棠、团长卢嵩岚,干部战士约800人。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贵州进军途中,第五兵团和西进支队负责人在湖南芷江召开会议,确定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及黔西、大定、毕节、织金、金沙县县委及县政府的领导班子人员。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奉命急速进毕节,截断国民党军队入滇退路。11月12日,国民党十九兵团逃离贵阳,退守毕节。11月15日,国民党四十九军退到织金、黔西、毕节县一带。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一四一团奉命于乌江上游渡过白猫河,进入织金县龙场区;十六军军直和十五师等部队强渡鸭池河,解放黔西大关镇,击溃国民党八二三师和八二五师残部。国民党四十九军二七五师师长陈德明、副师长陈永祥在金沙县安底通电起义,接受共产党整编。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一四一团渡过鸭池河进入黔西县境,国民党十九兵团连夜逃往水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由织金龙场区五里河、小纳雍、鼠场、官寨、八步抵六圭河,在船工熊海清(中共党员)的接应下,顺利渡过六圭河,进人大定县境,占领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一四一团解放黔西、大定等县城,俘虏国民党四十九军少将参谋长饶启尧及所部1000余人。 国民党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廖兴序及驻毕特务头子桂运昌将关押的进步青年任叔轩、刘应康、刘近谦、马正邦等枪杀于毕节城郊大水口。嗣后,廖兴序等逃离毕节,至此,国民党对本区的统治结束。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零、一四一团在大方法寨河突破国民党保安十二团防线进入毕节县境。次日,部队举行入城仪式,毕节民众夹道欢迎。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除留部分官兵驻守毕节协助地方干部接管政权外,其余部队挺进四川,参加川北战役(亦称成都战役)。12月1日,中国共产党毕节县委员会成立,张西华任县委书记。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司令员、贵州军区司令员、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在黔西县城接见毕节专区党政领导干部,共商接管毕节专县等事项。次日,在杨勇的率领下共同乘车抵毕节开展工作。12月,中国共产党毕节地方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郭强(解放军四十七师政委)、赵欲樵、孟子明、侯国祥、王林岗、陈健吾组成。郭强、赵欲樵任书记。贵州省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孟子明任专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毕节军分区成立。侯国祥任分区司令员,赵欲樵任政委。中共黔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卢绍善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贵州省毕节区专员公署公安分局成立,局长主惠珍。12月4日,毕节县人民政府成立,牛林枫任县长。毕节区专署、军分区派军代表接管毕节邮政局和电信局。中共大定县委、大定县人民政府成立,张晓光任县委副书记,蒋彤任县长。12月7日,国民党独立四师师长兼威宁县县长马昆于威宁电告毕节和云南昭通宣布起义。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军分区派王国栋为军代表,率党、政、军机关人员到威接管。毕节区专署、军分区派军代表分别接管中国农民银行毕节办事处和贵州省银行毕节、黔西、大定办事处。毕节区专员公署发出布告,宣布人民币为合法流通货币。12月10日,国民党黔西北绥靖司令刘鹤鸣代表国民党二七一师、独立二师于普定参加王景渊、张涛、王伯勋等人举行的起义签字,并通电全省。 毕节军分区派政治部主任王之翰率干部战士29人接管国民党二七一师。毕节专署派司法科朱锡九、杨峰负责接管国民党高等法院第五分院、贵州高院高等检察处第五分检处、毕节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检察处及上属机关附属机构、监狱和看守所。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师侦察营二连奉命于赫章歼灭国民党保安队,赫章解放。中共毕节地委、军分区党委派李超臣前往赫章负责接管工作。l4日,中共赫章县委、赫章县人民政府成立,汪志敏任赫章县委书记兼县长。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五师一四九团解放金沙县城,歼灭国民党地方武装500余人。威宁游击团团长卢嵩岚、政治委员陆宗棠奉命率部配合十六军侦察营围歼国民党张同生残部,毙敌40余人,俘敌270人,缴获60追击炮2门,轻、重机枪7挺。步枪80余支,各种枪弹万余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军侦察营二连夜袭赫章西南35公里的洗菜河,俘国民党赫章县县长曹增荣及随员2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大洋(银元)数千元。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五十四师一六二团解放纳雍县城。中共金沙县委成立,李旭华任县委书记。毕节军分区组织科科长王国栋奉命率干部战士45人,抵威宁接管马昆部及民国威宁县政府,威宁县和平解放。12月17日,国民党黔西北绥靖司令刘鹤鸣率保安二七一师在水城起义,水城和平解放。次日,刘鹤鸣在水城召开党政军会议,宣读起义通电,等待人民政府和解放军接管。12月中旬,毕节专区革命干部学校成立,校址在毕节县城刘家祠堂,专员孟子明兼任校长,中共毕节地委宣传部长陈健吾兼任副校长。12月23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政治部《关于短期培训知识分子,培养教育干部,办短期培训班有关课程的通知》精神,举办为期2天的中学教育讲习会,主要讲解和学习时事政策及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书籍,同时学习教学业务。专署对原毕节盐务分局实行军管,决定将库存食盐供应市场,平抑物价,以解决城市人民生活所需。毕节区专员公署接管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改称贵州省毕节师范学校,专员孟子明兼校长。贵州省毕节区专员公署税务局成立,下署毕节、威宁、水城、织金、纳雍、金沙、黔西、大方、赫章等9县税务局。在解放军“约法八章”的感召下,逃到大方瓢儿井一带躲藏的国民党息烽县女县长许芳媛带着孩子和随从到毕节专署公安分局投诚。

  1950年1月1日  金沙县人民政府成立,李旭华任县长。1月2日,中共毕节地委发出《关于迅速建立城乡秩序,加强防特的十条指示》。1月3日,出逃隐藏在金沙县石场区的原金沙县县长范毅、国民党金沙县党部书记张奇率75人向人民政府投诚。 1月7日,国民党三二七师营长赵翔龙率残部30余人和保六团1个连向解放军一四五团投诚。交出轻、重机枪5挺,长短枪243支,82迫击炮3门,各种枪弹6739发。手榴弹903枚。国民党保安团第八团一部向人民政府投诚。交出82迫击炮4门,步枪170支,枪弹2100发,炮弹20发。毕节专署公安分局局长主惠珍率公安战士40余人,包围毕节城郊观音庙,一举捕获正在庙内策划暴乱的原国民党军队军官和土匪头目4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毕节区专员公署和毕节县人民政府采取“以运代赈”办法,组织群众从四川叙永运进食盐250多万斤,以保证人民生活之需。 1月8日,织金县和平解放,中共织金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李庆宸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月13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军区发出《对起义部队改造工作的指示》,指示毕节军分区负责改造刘鹤鸣部。1月18日  国民党七十一师师长吴振元率残部聚集于毕节海子街白马山、观音桥一带,妄图攻打毕节县人民政府,毕节专区公安分局局长主惠珍率部队和公安战士将吴部击溃,毙敌3人,俘敌20多人。1月22日,纳雍县人民服务团20人护商到毕节返回纳雍途经箐口,遭600余名匪徒截击,服务团死4人,伤3人,被夺走步枪3支,所运商品全部被抢。1月31日,川北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军四十七师返回毕节执行剿匪任务,十五军亦由兴义调来毕节剿匪。纳雍县人民政府成立,主传珍任县长。2月1日,民国毕节县县长吴庭芳率旧部40余人向人民政府投诚,交出轻、重机枪6挺、长短枪45支、手榴弹12枚、子弹3915发、掷弹简一具,同时交出印章、银元、鸦片烟等物,其旧部编入县警卫连。中共威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王国栋任县委书记兼县长。2月上旬,奉二野五兵团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与毕节军分区合并,师长郑统一兼任毕节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郭强兼任毕节军分区第一政委;原毕节军分区司令员侯国祥任副司令员,赵欲樵仍兼任军分区政委,刘鹤鸣任军分区第二副司令员。毕节军分区成立司令部、政治部、后勤供给处。分区下辖原四十七师一四0、一四一两个团。2月10日—12日,仁怀、金沙匪首周天一、罗湘云等匪部共3000余人,于10日凌晨7时向金沙县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和一四一团二营一连发起进攻,金沙军民奋起抵抗,与敌展开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九、一四九团各派一部增援,毙敌240余人,俘敌400多人,至12日取得金沙保卫战的胜利。中共金沙县委书记兼县长李旭华等4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2月12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署派马有庆率20余名干部,随一四一团进驻水城,接管水城县。水城县人民政府成立,马有庆任县长。 2月14日,毕节军分区党委决定,抽调原国民党起义投诚的团、营、连级官佐150余人到二野军大五分校学习受训。2月19日  原民国贵州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廖兴序率80余人携带枪弹从纳雍县白泥屯回毕节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后廖兴序只身逃跑,组织土匪公开叛乱。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一二九团围剿滇黔边沿威宁西北地区股匪,次月13日结束战斗,共歼匪4056人。2月27日  中共水城县委成立,马有庆任县委书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政权机构人员陆续向人民政府报到,到2月,全专区共接收旧政权机构人员786名,公营企业机构人员346名,中小学教职员2611名,卫生人员44名,分别做出安置。根据“野战部队地方化,领导一元化”的方针,中共毕节地方委员会进行调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政委郭强兼任地委书记,名列赵欲樵之前。 3月6日  原国民党起义部队二七一师所属保一、五、六团和独立二师十二团,分别于纳雍、水城、郎岱、织金等地叛变,杀害解放军军代表37人。3月7日  织金县县大队一连一排一班奉命护送县卫生院医生敖涤非前往安顺采购药品,行至熊家场文家桥遭匪伏击,11名人员壮烈牺牲。3月7日—8日,匪首杨南甫、蒋有来、李保和纠集3000余匪众,先后两次攻打毕节县五区人民政府,区中队配合军分区主力还击,击毙匪首杨南甫及匪众50余人,俘匪20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 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0团在大定县戛那山槽,活捉匪首单绍武及匪众171余人,毙匪39人,俘匪50余人。3月11日,反共救国军西南联军川滇边区游击队团长黄正才率匪众300余人攻打大定县沙厂戛木粮库,解放军四十七师在该乡配合征粮的副排长闫庆端及战士和区干部共11人全部牺牲,库存15万多斤粮食被抢劫一空。3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营一连二班在执行任务途中,在纳雍乐治遭土匪袭击,全班壮烈牺牲。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0团二营四连一个排由副政治指导员王金榜率领前往金沙执行任务,返回黔西行至龙洞沟遭千余名土匪和叛军伏击,从中午激战至黄昏,毙伤叛匪l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排26人壮烈牺牲。3月26日,活动在黔西县谷里区的匪首陈治权率匪众400余人,将谷里区区干部邵炳文、冼剑萍等包围在太来乡一土碉内,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邵、冼壮烈牺牲。事后,太来乡人民为慰祭忠魂,将太来村更名为邵冼村。 3月29日,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贵州军区召开会议,研究剿匪方案,针对全省匪情,确定暂时放弃21个县,毕节专区威宁、水城、织金、纳雍县在暂时放弃之列。中共毕节地委、专署、军分区结合全专区实际,决定再放弃金沙、赫章2县,以黔西、大定、毕节等3县为中心,集中兵力,全面开展剿匪斗争。3月30日,匪首安遵三率300多匪徒在威宁竹根箐偷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前往昭通运输物资的汽车队,抢走全部物资和17辆汽车。织金县境内土匪猖獗,五区(珠藏)区长赵天跃、政委潘增合,四区(三塘)区委书记梁遵敬、二区(牛场、猫场)区长李忠孝及多名工作人员先后遭土匪杀害。毕节专员公署决定将毕节县立中学校、私立弘毅中学校和省立毕节师范附中合并,改称贵州省立毕节中学校(今毕节一中),陈健吾兼任校长,李仲群任副校长。4月4日,原已投诚的国民党保六团团长蔡国祥率部在黔西洪家渡叛变,杀害驻该部的解放军军代表王文通等13人。 4月5日,匪首张炳臣、夏顺堂率匪众千余人攻占毕节县燕岩区,将仓库粮食洗劫一空,区政府奉命迁至八寨坪。4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直属机关及第一营奉命护送水城县党政机关撤离水城,行至纳雍阳长时,被叛匪保一、五、十二团包围,经激战3昼夜而后突围,解放军干部战士伤亡135人。4月上旬织金、纳雍、水城、金沙、赫章、威宁党政机关奉命先后撤离驻地。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全专区地、县、区三级干部会,部署在全专区开展剿匪征粮、救灾工作。会后,地委抽调机关干部和财经训练班、教育训练班学员共2000多人。组成救灾工作队,分赴毕节、大定、黔西县农村开展救灾工作。4月11日,毕节县五区(燕岩区)副区长高树彬在小吉场征粮途中被土匪杀害于罗家坪。 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三五团奉命进剿纳雍叛匪保一团,歼匪500余人,缴获迫击炮10门、重机枪5挺,收复纳雍县城。次日,纳雍县党政机关重返纳雍县城。

  4月17日 ,叛匪罗湘培率匪首阮绍伯、林润、吴殿华、周光远及匪众万余人,攻打毕节县长春堡及暂迁该地的赫章县人民政府机关。军分区先后派出3个连队,在连长张文学的指挥下,配合当地干部群众,与匪激战一昼夜,将其击溃,歼匪340余人。 4月23日,威宁游击队奉云南昭通军分区命令,在威宁团箐梁子阻击溃逃的国民党第八军李弥残部童登文团,毙敌40余人,俘敌120余人,缴获一批轻重武器。在战斗中游击团政委陆宗棠等8人牺牲,团长卢嵩岚等32人负伤。童登文率残部百余人逃离威宁。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三四团进剿水城县比德区化乐、蚌井两个山洞之叛匪,毙匪30余人,俘匪200余人,活捉国民党总统府军事特派员、黔西北行署保警处处长桂运昌、叛匪二七一师参谋长刘剑锋、一纵队司令杨正斌、保五团团长何明芳。缴获各种枪500余支,各种枪弹400余箱。4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任命罗英为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毕节地委编制委员会成立,郭强任主任。编委下设两个分会,一个是军队编委会,一个是党、政、民编委会。织金、纳雍、水城、郎岱片区剿匪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在纳雍成立,解放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任工委书记兼指挥长。是月,廖兴序、桂运昌及民国织金县长王佐等人在送省整训途中,于黔西境逃潜织金与罗湘培匪部汇合。毕节城区缺粮,农村土匪猖獗,中共毕节地委抽调地方干部下乡,组织力量抢运仓粮入城,共运粮22.98万斤。贵州军区派1个连队护送运盐,是年共接运食盐47735担,解决专区内因匪患阻塞交通食盐困难问题。

  5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团在一四一团的配合下,攻克位于郎岱与织金交界的窗子洞,毙匪50余人,俘匪80余人,活捉国大代表、匪八县游击总指挥部参谋长安克庚,缴获轻、重机枪7挺,60迫击炮3门,长短枪57支,弹药500余箱。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团围剿盘踞在织金四方洞之土匪,历时7天,活捉匪八县游击总指挥李名山、参谋长田振武。5月14日,匪首欧觉民率匪众300余人攻打大定县二区(响水)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派1个连前往进剿,将匪击溃。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团收复织金县城。5月19日,毕节驻军在燕子口区自卫队的配合下,在燕子口击毙匪大队长高朝贵及匪众50余人,俘匪60余人,匪首李保和自毙。6月初,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毕节军分区,邀请彝族进步人士杨伯瑶去北京。军分区参谋长郭海波率2个连队护送杨去贵阳。6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收复水城县城,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于19日由毕节返回水城。 6月11日,毕节县公安局破获匪师长阮绍伯派遣潜伏的特务情报站,抓获国民党中校参谋长杨华等12人。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一营一连和金沙县警卫连进攻大定双山杨家洞,毙匪30余人,活捉反共救国军陈守钧部副团长徐慕杰及其部下9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救出被掳去的妇女60余人。6月15日,为充实基层力量,中共毕节军分区委员会抽出25名现役干部到部分区、乡任职,抽出160名干部到区乡组织武装工作队,执行剿匪任务。6月19日,原国民党保六团、保八团部分叛匪和黔西匪首韩跃连、蔡光武、罗明亮等残部2000余人,围攻黔西县林泉区政府,被当地军民击溃、毙匪数十人。6月21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军分区党委组建18个武工队,每队配备干部20、30人,派往毕节、大定、黔西、金沙县开展剿匪。

毕节发展历史大事记(三)

  [上接2012年1月4日第7版]

  1950年6月27日,中共毕节地委组织地县党政军机关干部600余名参加全城大清查,查获土匪3人,大烟犯60余人,政治嫌疑犯23人,缴获长短枪4支,电话机4部,鸦片烟707斤,烟具39套及其它物资。7月1日,织金县人民法庭在城关召开公审大会,处决反共救国军八县游击总指挥李明山、参谋长田振武。7月5日,以金沙为中心的剿匪战役开始。参战部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八、一四O、一四一团和军分区炮兵、侦察兵各1个营和贵阳军分区、遵义军分区、二野军大五分校及一三九团各一部。战役由四十七师师长兼毕节军分区司令员郑统一指挥,31日胜利结束。共歼匪5000余人,其中团以上匪首30余人,活捉黔西北剿共总司令文老洞,修文、息烽、开阳反共游击总指挥杨平舟,黔西北反共救国副指挥吴湘云,国民党反共游击总指挥杨佐之,国民党第十九兵团三二七师师长徐文敬、一二一师副师长车林兢等。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金沙县城。7月16日,金沙县警卫二连在护送县委机关领导由黔西返金沙途中,在乌箐河与叛匪保六团约900余人相遇,战斗持续到下午,后一三九团前往增援,歼匪100多人,俘匪5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7月18日,毕节区专员公署发出布告,严禁金银买卖和银元流通,并成立禁银委员会,规定自当年10月1日为停止收兑期限。是月,毕节区专员公署贸易公司成立,当即调运大批食盐、棉纱、布匹等物资供应市场,结束境内“斗米斤盐”历史。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军分区派部队押运40车食盐前往贵阳,缓解省城缺盐之难。 8月14日,水城县公安局在玉舍区烂坝破获“中国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陆军第八兵团司令罗湘培的情报网,捕获陈建之等3名情报人员。8月17日,毕节专员公署司法科在毕节城关召开宣判大会,判处匪首袁金模、匪特谢三波、张群书等死刑。毕节军分区奉命改编威宁游击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师特务团。 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下达威(宁)赫(章)合围战命令,清剿威宁、赫章等地之土匪。各县取消保甲制,设立区、村人民政府。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四团收复赫章。19日,赫章县党政机关从毕节县杨家湾返回赫章县城。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四团二营在赫章、纳雍、毕节县交界处一带对叛匪田动云和廖兴序残部进行围剿,歼匪700余人,廖兴序只身逃走。 9月21日,匪师长阮绍伯伙同赫章野马川匪首刘洪熬率匪众500余人,包围毕节县吴家屯(今青场镇)乡政府,乡政府工作人员配合武工队,与匪激战一昼夜,将匪击溃,毙匪徒13人。 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特务连三排追剿逃往毕节县小坝与大定县瓢儿井交界处的罗湘培残部,毙匪17人,俘匪10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长短枪38支,鸦片烟10余斤,食盐万余斤。9月27日,大定县方家坪反动会道门“天国教”首领率匪徒和胁迫群众近千人攻打百纳区政府,区政府全体干部战士固守碉堡,英勇还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奉命前往增援,围歼方家坪股匪,击毙10余名,俘匪首高汉清、廖光碧及匪徒300余人。9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四十五师在威宁、赫章一带开展威赫合围战,历时20天,歼匪1.07万人,摧毁罗湘培、廖兴序、安纯三、陈守钧等为首的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20日收复威宁。10月21日,匪首罗湘培于大定钟箐里河岩畏罪自杀。是月,中共毕节地委确定毕节县为征粮工作重点县,开展减租退押和清退帮工帮粮、征粮工作,并从地直机关抽调293名干部进行训练后到该县各区帮助。此后全专区各县陆续开展减租退押和清退帮工帮粮工作。11月11日,威宁县公安局侦破匪特阴谋暴乱案,抓获匪特24名,首犯被处决。12月6日,毕节县城召开公审大会,原国民党毕节县党部书记吴昌琪等3名罪犯被处决。同日,公审处决一批罪犯,有96名罪犯被判刑。12月8日,原国民党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叛匪头目廖兴序在纳雍木空河观音山被剿匪军民生俘。12月15日,以费孝通为团长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受党中央派遣,来毕节专区慰问,受到毕节地、县和威宁、赫章、纳雍、水城县1000多名少数民族代表的热烈欢迎。

  1951年1月13日,毕节军分区政治部发出《关于加强对时事政策的教育,掀起自愿报名参加人民志愿军热潮的指示》,要求贯彻执行1950年l0月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命令。全专区各族青年6774人报名参军。 1月16日,大定县第三次合围战告捷,全县剿匪战斗结束,一年间,共歼土匪31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40挺,大小炮7门,长短枪7000余支,子弹1万余发。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一团二营六连在赫章县委组织部长李超臣、区长齐泮龙等配合下,歼灭反共救国军游击总指挥部大队长安福鸣部200余人,安福鸣、安福珍、安明清等5名匪首毙命。1月23日,毕节专区公安处、人民法院联合在毕节大校场召开公审大会,处决原国民党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叛匪头目廖兴序及叛匪师长、反动会道门头子32人。

  2月17日,金沙县召开公审大会,处决罪大恶极的匪首、原国民党四十九军军长车子杨。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奉命调离毕节,开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者。3月13日,毕节军分区发出战绩通报:分区部队及各县、区武装分队从1950年2月到12月末,剿匪战斗951次,清巢土匪398股,歼匪3.6万人,伤匪1307人。3月18日,专署召开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大会,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成立大会,选举褐子珩为主任委员,刘鹤鸣、郝相亭、朱石林、周稚九、高风等为副主任委员。3月23日,威宁县石门坎苗族基督教会发表赞同“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革新宣言》,并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人民政府,支持抗美援朝。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指示,贵州省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区专员公署。4月18日,毕节专、县公安机关在毕节城区召开万人群众揭发“一贯道”罪行大会。会上将缴获的“一贯道”反动证件、武器、电台、书籍等进行展览,会后,处决反动“一贯道”头子和匪徒18人。5月14日,贵州省人民法院毕节分院成立,专员孟子明兼院长。10月23—30日,毕节专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毕节召开,会上成立毕节专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和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孟子明当选为专员,李仿尧当选为副专员。11月1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毕节专员公署改称贵州省毕节专区人民政府。

  1952年1月3日,毕节地专机关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宣布地专机关用1个月时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至8日,“三反”运动先后在全专区各县开始。2月13日,惯匪苏登云率匪徒20多人,在赫章县财神区安甲乡杀害土改工作队队员高源思、陈焕章、王信义等多人。2月16日,中共毕节地委发出《关于土改地区开展群众性清匪反霸运动的指示》,要求全专区在开展土改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掀起群众性的清匪反霸高潮。4月2日,毕节专区工商户全部投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运动。”4月20日,中共毕节地委发出《关于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端正干部思想作风,保证顺利完成三期土地改革》的指示,强调全专区领导及全体参加土改的干部,要坚决执行省委以清匪反霸为主,贯彻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收农业税的工作方针。5月14日,毕节县三区(杨家湾)七星乡关押的49名罪犯暴乱,打死民兵1人,伤2人,抢走步枪8支,手枪1支,子弹20发,刺刀1把。暴动犯人当场被击毙1人,逃跑33人,罪犯窜至戛木地后,杀害土改干部和民兵5人。毕节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政文率干部配合公安大队前往追剿,抓获罪犯17人,击毙8人,缴回被抢去的长短枪8支。8月6日,中共毕节地委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要求完成土地改革的地方,把组织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是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决定,对全专区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机关、团体、工厂、学校等单位的粮食供应,由单位按实有人数编造计划,送粮食部门审核后,按核定计划凭证分月购买。全专区土地改革结束,全专区80个区(含水城),196个乡,179.89万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或补得土地。

  1953年1月10日,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黔西籍战士易才学特等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委员会也授予易才学“一级国旗勋章”。5月29日,中共毕节地委贯彻《贵州省委关于在在职干部整风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及西南局关于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斗争的指示》,决定在全专区开展一次群众性的整风运动,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员素质。11月16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署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制定干部制度共12条,要求干部必须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密切干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拨给全省80多亿元(旧币)寒衣款做寒衣19.89万套,省拨给毕节专区7.76万套,专区将寒衣分发各县有劳力而确实缺衣以致影响生产的贫苦农民,缺衣的军、烈属和鳏寡老弱残者。是年,各县先后开展第一次普选,由乡民直接选举乡人民代表,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村改为村民委员会,区改为区公所。

  1954年1月23日,省人民政府分配给毕节专区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65万元。6月8日,中共毕节地委总结上半年互助合作运动。全专区63.99万户农户中,共办互助合作组5.34万个,其中常年性互助组5686个,临时互助组4.77万个,要求经过一个冬春,新建农业合作社524个。9月,经政务院批准,威宁县改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1月5日—11日,威宁县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安启崇当选县长。

  1955年5月30日,黔西县黔新运输生产合作社成立,成为全专区第一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运输企业。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毕节区专员公署改称为贵州省毕节专员公署。全地区的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设区公所,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

  1956年1月1日—15日,根据地委安排,各县先后召开党员大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共贵州省第六次党代会的决议,到会党员1.94万人。各县分别制定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规划,同时加强对城镇运输业和私营商业、手工业、饮食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月15日,全专区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毕节县海子街东方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7月6日,经省高院批准,在纳雍县马场乡召开公判大会,对马场乡暴乱的为首分子陈大木杆、谢忠荣、张锡珍3名罪犯执行枪决。8月7日,中共毕节地委批转地委肃反领导小组《关于毕节地专机关肃反运动的总结报告》。报告载:自1955年9月开展肃反工作,于今年7月结束,地专机关干部1233人,除233人外,均参加运动。10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毕节专区中心支行成立。是月,毕节倒天河水库砌石重力大坝建成。

  1957年春,清毕公路鸭池河大桥动工兴建。该桥采用钢桁加劲柔性悬索吊结构,独孔,跨径115米,总长120米。次年7月1日建成通车,结束鸭池河用船摆渡汽车的历史。中共毕节地委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确定在全专区分期分批开展反右派斗争。是年,全专区1681人被划为右派分子。10月10日,大定县破获沙厂区黄泥乡吴正国等为首的“大清团”反动组织及其所属“皇帝兵团”,缴获“帅旗”等罪证。

  1958年2月1日,贵州辛亥革命领导成员、红军长征参加者、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周素园逝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贺龙等发来唁电。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贵州省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是月,国务院授予毕节县林口区大渡乡为卫星大沟兴修水利先进单位。

  7月20日上午9时,赫章县古达乡发生以张俊、王光成为首的“忠义党”反革命暴乱,攻打乡政府,杀死干部4人,杀伤干部、群众15人,劫走枪支、弹药、粮食、商品及现金等,往纳雍方向逃窜。21日凌晨1时,毕节军分区副司令员蒋开印率部赶到纳雍与赫章县与民警队、民兵配合,平息暴乱,抓获叛匪头子张俊等8人,匪徒87人。10月,全专区共建大小炼钢炉10.33万座,大放钢铁卫星,仅10月25日,全专区投入炼钢铁劳动力150万个,产铁2.74万吨。大炼钢铁影响当年秋收、秋种,林木大量被毁。毕节火电厂在毕节流仓桥动工兴建,次年11月建成投产。全专区以乡为基础建立671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翌年改为一区一社,原有人民公社建制改为管理区。

  1959年2月16日,赫章县政法部门在古达乡召开万人宣判大会,将“忠义党”反革命首犯张俊等7人判处死刑,执行枪决。2月18日,毕节地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召开的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精神,总结、交流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讨论、修改1959年工农业生产全面跃进规划。7月24日,中共毕节地委上报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章程(草案)16条,要求各县认真贯彻执行,办好农村公共食堂。农村公共食堂缺粮,出现社员浮肿。中共毕节地委组织人员检查区内各县缺粮情况,金沙县最为严重。

  1960年3月8日,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全专区各县县委书记紧急会议,学习中共中央批转贵州省委《关于目前农村公共食堂情况的报告》和毛泽东主席的批语,并向省内各专州发出抓好生产、办好农村公共食堂友谊竞赛的倡议书。4月3日, 按照地委安排,各县分别召开县、社、管理区、大队、生产队五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划小农村人民公社核算单位,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励、固定土地、劳动力、耕畜、农具,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6月4日,毕节县商业局浴室职工屠成章出席全国财贸技术革新表演大会,以22分钟完成浴室全套技术操作,获全国第一名。6月15日,中共毕节地委向全专区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中进行‘三反’的指示》,要求对官僚主义、浪费、贪污盗窃问题重点摸底排队,对犯有错误的干部严肃处理。是月,全专区各县贯彻中共中央指示,解散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食堂。11月16日,中共毕节地委制发《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下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安排意见》,指出全区自7月份以来,先后从各方面压缩劳动力22.54万人,下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全区专、县、社现有职工7.56万人,根据省委指示精神,计划再精简1.95万人。11月20日—12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向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汇报关于金沙县严重非正常死人事件。

  1961年1月8日,地委决定对全区100个人民公社进行历时6个月的整风整社。2月,中共毕节地委发出改变农村人民公社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将原来的一区一社改为一乡一社,恢复区的建制。3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精神,省水利厅决定停建黔西县西溪水库、金沙县花滩河水库、金沙文家桥水库、金沙箐河水库、织金县西湖水库、织金康家河水库、大方双山水库、毕节县倒天河水库等扩建工程。

  1962年1月,毕节地区境内部分农村干部出现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地委组织工作队给予纠正。地委第一书记陈健吾兼任毕节军分区第一政委。2月中旬,毕节、大方、金沙、纳雍、赫章、威宁等6县遭受风、雹灾害,损坏房屋12万多间,死伤群众近百人。9月,毕节专员公署发文纠正“大跃进”中私营商业过渡到国营商业的错误,进行清退。全专区恢复公私合营商店70个,合作商店175个,合作小组200个,个体商贩1862人。是年,遵照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精简部分职工,充实农业第一线指示,全专区共精简职工3953人,其中地直单位181人,县、区、公社3772人,支出精简费用36万元。

  1963年2月5日,纳雍县突发性乙型脑炎流行,迅速蔓延到9个区66个公社。4月13日,织金县发生流行性脑膜炎,发病578人,死亡277人。10月,省、地、县三级抽调干部591名组成工作队,在毕节县海子街区和城关镇的11个公社开展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运动试点,运动于次年1月结束。12月4日,中共毕节地委、毕节专员公署决定成立毕节专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由专员侯国祥任主任委员,李仿尧、游凤鸣任副主任委员。

  1964年7月15日,经省人委批准,毕节专署成立支援铁路建设指挥部。18日,全专区招收铁路工人2500名,参加修筑川黔、滇黔铁路。11月18日,中共中央派“四清”工作队来毕节领导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是年,省博物馆、省科学院工作员在黔西县沙井公社“观音洞”内发掘到一批石器和多种动物化石,经考证,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定名“观音洞文化”。毕节机械厂试制成功的Q581A3.5马力单缸四冲农用汽油抽水机,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1965年省委派出7个“四清”工作队到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水城、赫章县加强对“四清”运动的领导。全专区开始动员和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城镇居民下乡参加劳动。

  196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从水城县划出德坞、以德、艺奇、纳福、煤厂、双戛、万双、白腻和威宁县二塘、三合共10个公社设置水城特区,由毕节专区管辖。国务院制发(1966)119号文件规定:毕节专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水城、赫章县,威宁  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水城特区。4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根治”草海,修建草海部分工程。6月15日,根据党中央指示,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成立毕节专区“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地委副书记石双琪任组长,主惠珍任副组长。6月27日,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地、县直机关全体职工及毕节城区中学高中学生等5780余人参加的“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揭开毕节“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会后仅6天时间,地直机关就贴出大字报7.44万张,被“点名”的干部达592人,占参加运动干部的25%。8月,毕节县生机公社水利建设成绩显著,获国务院表彰。专署农科所派技术人员参加省南繁工作队,到海南岛进行玉米、水稻冬繁加代和制种。继后,海南玉米、水稻种繁工作由专区种子公司组织进行。10月1日,毕节县生机公社农民许天珍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获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并同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是年,红卫兵大串联。毕节专区支出“文化大革命”活动经费82.87万元,占全年预算支出的29%。

  1967年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毕节军分区发出命令,向毕节专区邮电局派驻军代表,实行军事接管。1月24日,毕节地、县机关、学校、街道部分群众组织组成联合指挥部,发布《夺权公告》,宣布联合向地、县党政机关夺权。1月下旬,区内各县造反指挥部先后夺取县委、县人委的党政财文大权,党政机关陷于瘫痪。3月29日,经“毛泽东思想贵州省革命委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市政协补课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