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和氧气臭氧的化学性质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人大量的臭氧会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资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③用途______;(2)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说出其利弊:利______弊______(5)请提出一种防止臭氧空洞逐渐扩大的方法: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臭氧的用途是用于水的杀菌和消毒.故填:①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②强氧化性.③水的杀菌和消毒.(2)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或分子构成不同或不同种分子都可以).(3)氧气在高压放电的作用下能转化为臭氧,故填:氧气高压放电臭氧.(4)氧气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氧气可供给呼吸.不利的一面:可以使食物腐烂.故填:氧气可供给呼吸,可以使食物腐烂;(5)防止臭氧空洞逐渐扩大的方法有:使用无氟制冷剂等,故填:使用无氟制冷剂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主要考查你对&&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单质和化合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单质和化合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影响环境的因素: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 && &①条件 &&&&&&&&& a.充分接触氧气(或空气);b.提高氧气的浓度&&&&&②意义燃料燃烧若不充分,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同时会产牛大量的CO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2)煤燃烧产生的危害及防治 && &①煤燃烧时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a.煤大量燃烧时生成的CO2易造成温室效应;&&&&&&&&&b.煤燃烧时生成的SO2、NO2等溶于水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 &②防治 &&&&&&&& a.煤炭脱硫后燃烧; &&&&&&&& b.将煤炭进行综合利用: &&&&&&&& c.使用清洁能源; &&&&&&&& d.尾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等。(3)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 &①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这些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 &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烧充分; &&&&&&&&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2.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化肥、农约对环境的危害 &&&&& ①化肥污染大气(有NH3等不良气体放出) ;污染水体(使水中N、P含节升高,富营养化) ;破坏土壤(使土壤酸化、板结) &&&& &②农药的危害: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化肥的施用要以尽量小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和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观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约和交替使用不同炎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约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呢,从而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3. 其他因素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污染和防治:1. 水污染及防治(1)水体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座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反”》。 ②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川。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2)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们使川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欲中处理和排放。 2. 空气污染及防治(1)空气污染物及来源: 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氮:汽车飞机等的尾气 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治理废气 ③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④植树造林,种草3.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①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农业生产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如塑料薄膜;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有毒废气随雨水降落污染土壤;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②危害: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土壤污染破坏土壤正常的生态平衡;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的防治防治土壤污染,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做到以下几点:①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开展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③提倡和普及使用有机肥:④加强工业废弃物及垃圾的管理; ⑤加强对土壤的检验监测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 4.白色污染及防治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造成的污染,而不是由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1)白色污染的产生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食品包装、聚苯乙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家用薄膜等,这些塑料均可产生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使用后丢弃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并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3)消除白色污染的措施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5. 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正常情况下,由于雨水中溶有空气中的CO2,故雨水的pH&7而酸雨通常指pH&5.6的雨水。煤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1)酸雨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毒害农作物体系,杀死根毛,导敛农作物发育不良或死亡。 ②酸雨杀死水中的浮游牛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③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④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进森林衰亡。⑤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2)酸雨的防治 ①尽最少用含硫燃料;②含硫燃料经脱硫后再使用;③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④开发利用新能源。臭氧空洞:(1)1985年,英同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2)成因:人类存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氟氯代烃等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含量降低,大气巾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存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 (3)危害: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臭氧层巾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地球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牛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a.增加皮肤癌患者人数: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4%一6%; b.损害眼晴.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人数。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b.减少渔业产量;c.破坏森林。(4)保护臭氧层,防止臭氧减少 ①禁止使用氟利昂。 ②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自1985 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吲际保护臭氧层日”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的产生 ①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从而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②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烃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3)危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4)防治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行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知识拓展:1.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刺激性的综红色的混合型烟雾,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臭氧,此外还有氮的氧化物和过氧酰基硝酸酯、高活性游离基及某些醛类和酮类等。这些物质并非某一个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污染物质,而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经过研究发现,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1970年日本东京一个区受光化学烟雾的毒害,使两万人患眼痛病,正在操场上活动的某校学生,突然害红眼和喉痛,并相继有人昏倒。1971年这种危害已扩散到神奈川县、千叶县等地。 2. 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一富营养一沼泽一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水温、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合适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者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巾积累,则可称为“肥水”。富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是广泛而大量的,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药)与工业废水、垃圾等。富营养化的显著危害有:①促使湖泊老化;②破坏水产资源,日本仅布磨滩1972年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③危害水源,亚硝酸盐、亚硼酸盐对人畜都有害。3. 重金属污染密度在5kg/m3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钳、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从环境污染方而昕说的蓖金膳,实际卜主要是指永、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污染。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概念: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注: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 单质:(1)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单质的分类:依据组成单质元素的性质把一单质分为三类。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如铁、铜、银等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如碳、磷、氧气等稀有气体单质: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氦、氖、氛等单质 化合物: (1)概念: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理解单质的概念必须抓住两点:①由同种元素组成;②必须是纯净物,如氧气是一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绝不可能是化合物,如氧气 (O2)、臭氧(O3)两种物质混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但是只有一种氧元素;同样的例子还有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1)单质的概念:①理解一单质的概念不仅要关注它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还应注意它首先是一种纯净物。如:氧气、氮气、碳、硫、铁、铜、各种稀有气体等都属于单质。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都只含一种元素,但都属于混合物。 (2)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合物的概念同样不仅要关注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还应注意它首先是一种纯净物。如二氧化碳,氯化钠、高锰酸钾等都属于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区别:1. 共价化合物(1)概念:像HCl、CO2这样以共用电子对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2)共价化合物的类型:①两种非金属原子结合成的化合物,如HCl、CO2等。②非金属与酸根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HNO3等。2.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全部以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共价化合物大多数由分子构成。物理性质: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1. 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307019432417491835345144931282772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人大量的臭氧会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资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放电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用途:&&&&&&&&&&&&&&&&&&&&&&&&&&&&&&&&&&&&&&&&&&&&&&&&&;(2)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你也列出氧气的利弊各一项:利 :&&&&&&&&&&&&&&&&&&&&&&&&&&&&&&&&&&&&&&&&&&&&&&&&&&&&&&&弊 :&&&&&&&&&&&&&&&&&&&&&&&&&&&&&&&&&&&&&&&&&&&&&&&&&&&&&&&
答案(1)①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淡蓝色气体&&高压放电&②强氧化性&&&&&&&&③水的杀菌和消毒(2)分子构成不同&&&&&(3)3O2 ="=====" 2O3(4)利:臭氧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弊:长期吸人大量的臭氧会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解析试题分析:(1)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淡蓝色气体;②化学性质:强氧化性;③用途:水的杀菌和消毒;(2)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3)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3O2&2O3;(4)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利:臭氧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弊:长期吸人大量的臭氧会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用途。点评: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应用,难度中等,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_百度作业帮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
组成不同.一个2个氧原子,一个3个氧原子.
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地球表面1.2-3.5万米的高空中,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一个臭氧层。是屏蔽地球表面上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的保护层。它可吸收90%的紫外线,是人类的忠诚 “卫士”,对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 森林、海边、瀑布旁和雷雨过后有少量的臭氧产生,浓度为 0.01-0.08ppm 。所以,人们在上述环境中倍感空气新鲜,清爽怡神,这就是臭氧存在的缘故。 ...
楼上的朋友复制一大堆,都没说到重点氧气为O2,直线型分子臭氧O3,V字型分子分子结构不同,原子个数不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均不同
不同.因为氧气和臭氧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根据书上的一个方程式:O2+{O}==O3(反应条件是紫外线)可以知道(氧气在夺得1个游离态的氧原子后,变成臭氧)因此臭氧的性质: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物质),也可用作氧化剂(原因就是那个方程式)氧气和臭氧都比较活泼,后者更加活泼,别的性质差不多,臭氧是蓝色的,...
简单的说:氧气与臭氧的化学结构不一样,性质就不一样了。 (注意:是结构不同)深入的说:现在我也不会说。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分子不一样,可以把臭氧看做氧气的过氧化物,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很多
他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不同,多了一个原子
当然不同 区别比黑人白人还要大
不同,氧气O2,臭氧O3两者是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不同,氧气是O2,臭氧是O3
臭氧比氧气多一个氧原子
不同,因为氧气能供呼吸,而臭氧不可以
不同,氧气的化学式是O2,臭氧是O3,由于氧气的化学式更稳定,所以臭氧化学性更活泼,更容易被还原,氧化性极强,现代纯净水就是用臭氧消毒
他们是同种微粒构成的么
他们是同种微粒构成的么
同种原子,不同数量
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个比喻亮了
希望能帮助你 望采纳
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由物质结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与组成元素,原子个数,元素活泼性等有关
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与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有关
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注意,是相似!并且留下理由.下面这道题各个选项都解释一遍吧,ABC分别哪里错了?现在好多家庭购买了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能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而臭氧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_百度作业帮
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注意,是相似!并且留下理由.下面这道题各个选项都解释一遍吧,ABC分别哪里错了?现在好多家庭购买了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能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而臭氧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臭氧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更活泼 B.它们相互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木炭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D.臭氧与氧气混合后得到的物质由于只含一种元素,所以是纯净物
随便想想都是D么,本身的构造就不一样.具体的可以看这个,人家说的专业多了./link?url=eERlrrSCSWykLThTV_dv61JN-G0gQwdnVGKUVG4b0qVhMc3M5JHcK3gMlxCd5HC-WfGnv0U_dz3JiIzBIuzEPq臭氧中有一个氧没有形成八隅体,不稳定.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顾不是物理变化.和木炭依旧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物还是一样的
A、B、C都是正确的啊!记住就行。【本题采用排除法!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物质,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
臭氧与氧气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单质,因此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两者都具有氧化性,但臭氧更强一些,两者混合后为混合物,因氧气与臭氧为同素异形体。
臭氧是强氧化剂,化学性质不稳定,跟氧气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气的化学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