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是65年的,怎么那么老态龙钟的反义词

09:43:07 来源:奥一网 评论条[]
刘晓庆将与姜文再度携手
由吴宗宪、欧弟等人主持的山东卫视综艺节目《中华达人》正在北京录制。前日记者前往录制现场探班,刘晓庆作为评委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此前刘晓庆曾传出与阿峰分手移情帅哥助理,对此她无奈表示不愿意回应,而说到“旧情人”姜文时,刘晓庆则大方透露,他们已敲定将会再次合作一部电影,目前只差协调档期。
出场费仅万元
当天《中华达人》录制现场,展示绝活的是踩高跷跳街舞的少年。记者了解到,出任《中华达人》嘉宾评委的刘晓庆,出场费不过万元,这个价位对于这位影坛前辈来说似乎有些偏低。当记者就此询问刘晓庆时,她说:“出场费对我来说完全不重要,难道我现在还要靠这个赚钱吗?”
记者在录制现场看到,担任评委的刘晓庆对选手几乎都以鼓励为主,另两位评委纪连海和司马南也十分宽容,都是溢美之词,没有其他选秀节目中的“毒舌作风”。
自信魅力不减
作为影坛大姐大,刘晓庆的出镜率虽然不高,却一直保持较高人气,最近一则与年轻帅哥助理相恋的绯闻更是让她再次陷入传闻漩涡。当天被记者问及此事时,刘晓庆无奈地说:“难道我不能与其他男人一起工作吗?这些传闻非常无聊。”随后,她再也不愿意回应与感情相关的问题。有记者赞其魅力不减当年,刘晓庆马上自信地说:“我的魅力来自我的努力。”
自从《芙蓉镇》后,观众一直期待刘晓庆与姜文再次合作,当天记者提及此事时,刘晓庆大方透露,他们已经确定将再次合作一部电影,目前只差协调档期,“我们一起拍过3部电影,每一部都得奖了,不会因为合作而合作,确实是本子和角色都非常有趣,适合我们两个。故事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故事,我们都期待会有突破。”至于新片名,刘晓庆并未透露,但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刘晓庆和姜文合作的新片正是胡雪桦的《上海王》,有望明年开机。
编辑:陈会楚
此新闻地址:#
下一条: &&纪连海谈“中华老字号”&市场化今天如何续写传奇
纪连海《新杏坛》畅谈中华老字号,让我们跟随他的话语,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看看那一段段历久弥新、世代相传的不老传奇吧。
  纪连海:一提起这中华老字号,大家肯定随手随口都能够说上几个来,咱们大家都吃过的什么全聚德烤鸭、东来顺火锅、狗不理包子,这是吃的。王老吉凉茶、还有吴裕泰茶叶,这都是喝的。像瑞蚨祥、内联升,这都是穿的,甭管是上边穿、下边穿的。
  那么过去老北京有个口头禅,口头禅的说的是什么呢,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身份,这是派,这一看就是北京大爷他的象征。就一如我们今天咱们一说买电脑、买手机,那得买苹果牌的,这苹果可不是咱们吃的那苹果,这个苹果是人家美国著名的电子产品的牌子,这个牌子它的标志是一个苹果被人咬了一口,生动鲜活。您别看这个创意很简单,标志,东西好使啊,不仅好看,拿出来倍儿有面子,您送人或者是自己用都可以的,是吧。这就一如过去在我们老北京,哎哟,那中华老字号,你吃的、穿的、使的、用的,只要能天天与这些为伍,那就证明您的身份有了。当然,我来自北京,所以可能刚才说的都与北京、天津的比较多。
  说起咱们山东,那老字号大家更熟悉了,什么福牌阿胶、周村烧饼、即墨老酒、兰陵美酒、德州扒鸡、还有玉堂酱菜等等,这都是咱们身边的。
  特殊的中国印:“中华老字号”是如何炼成的
  要说到这个问题,咱们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了,这中华老字号到底有多少啊?据统计,曾经全国有一万多家老字号的商号,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什么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级各类。那么这儿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什么是中华老字号?是不是说我支个摊子烤个烧饼,或者是摆个桌子,上头放点凉皮,我旁边插一个旗子,旗子上写着五个大字:中华老字号。这就成老字号了?哪有那么简单啊。
  解说一:巍巍华夏,泱泱中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绚烂多姿的中华文明,而中华老字号无疑是其中一张闪亮的名片。在这张特殊的名片上有一个专属标志,是将汉字“字”和“号”巧妙组合,外形轮廓依据中国印章造型进行深化,显示出中华老字号悠长的韵味和时间的积淀,那么老字号这枚“中国印”又有着怎样特殊的含义呢?
  纪连海: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中华老字号就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各行各业的状元,名气响当当的。就相当于侦探界的福尔摩斯、特工界的007.您还别说,咱们国家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他是有着明文规定的,那些不是老字号的产品,你也甭想往自己脸上贴金,这都是对号入座的。
  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的,这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商业价值的企业名称以及老字号产品的品牌。
  您瞧出来了吗,咱们要想成为中华老字号它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时间得长。这时间得长,长到哪儿呢?您必须得是1956年以前创立的品牌它才有资格。就跟我们刚才在台下聊天,有人说,那这中华汽车、这中华轿车是不是啊?抱歉,不是。咱们中国的这车只有解放那是1956年生产的,所以解放这是中华老字号。所以呢,您现在再好的北京奔驰它也不是中华老字号,必须得是1956年以前(含1956年),这一年的也行。您去年刚摆了一摊,您说哎哟,我这个卖武大郎烧饼。您就卖秦始皇煎饼也不行,也是去年的,您别拉大旗做虎皮对不对。像这种比如说前段时间河南这濮阳刚刚出土了什么,出土了一坛美酒。这坛美酒经专家鉴定,那是西汉时期的,离现在两千多年了。但是,这工艺他失传了,如果您把它发掘出来,那就了不得不得了了,您要是把这个承续上那就行了,对不对。
  就像你比如说全聚德烤鸭那技术,那是人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由于烹饪之法独特,制作的那个鸭子那真是好吃,所以食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红火到什么地步呢,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指定就要在全聚德举行,必须得吃全聚德的烤鸭。您瞧出来没有,这全聚德上至宫廷下至百姓,人人喜欢,所以讲到这儿您就知道,这个要成为老字号,您首先得做的好吃,您要不好吃,做的不好吃这就关门大吉了。
  再比如说这同仁堂,这是制药的,他为什么这么有名气?同仁堂1669年就有了这个企业,一开始这企业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小门脸,给人家看病啊、拿药啊,他怎么就有名了呢?这还得从康熙说起,康熙早年得过一种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中御医面对这个少年康熙是束手无策。康熙心情郁闷,所以信步走了出来,走到前门大街,找到了这家小铺,药铺郎中一看,哟,这人怎么这么郁闷啊,告诉他说起疹子了。我给你出一招儿,你呀,从我这店里买点最便宜的大黄,这大黄特别便宜,现在你到咱们店里头买,也就是毛八分钱的一两,您买点大黄,这个大黄怎么用呢,泡水沐浴。把这大黄泡水里头,泡开水里头,然后它就溶化了对不对,然后拿这水擦身上,完了。这康熙谨遵医嘱,三天过去全身的红疹怎么样,不见了。哎哟,康熙很高兴,为了感谢郎中,康熙皇帝特意写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八个大字的一个牌子,而且特意给这家药铺起名为同仁堂。同仁堂传到今天那已经340多年了,您看,如果你这个药吃了没用或者一吃了把人家康熙皇上给吃死了,那我估计您这店就没了,对不对,就没了。
  所以要想成为老字号,你得经过社会的广泛认可,要有良好的信誉度,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你才能像商务部提出申请,然后再经过人家的专业鉴定,经过鉴定、经过审核,这都是有着严格的程序的。商务部牵头设立了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委员会,全面负责中华老字号的认定和相关的工作,经过严格的程序,人家才能给你一个牌匾。在1991年国家首次认定中,全国有1600多家企业被授予了“中华老字号”的牌匾和证书。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这些之外,像还有沱牌曲酒、剑南春、山外山菜馆、乾泰祥丝绸、老凤祥、衡水老白干、乔家栅、恒源祥、果仁张、崩豆张,还有咱们山东的福牌阿胶、周村烧饼、德州扒鸡、青岛啤酒、宏济堂、张裕、微山湖、又一村、德馨斋等等,这都是首批的中华老字号,这些老字号都是什么,只此一号,别无他家。老字号就是他们的标志,就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中华老字号”之“字号”:“全聚德”“瑞蚨祥”“狗不理”如何得名?
  纪连海:那么老字号的兴旺发达肯定与他这个字号有关系,这个字号一定是传承甚久才能形成老字号。那么现在的问题在于,这老字号都是怎么来的呢?
  解说二:就像父母给孩子起名字一样,中国人给店铺起名号也是有很多的讲究。不管是从“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的“杏花村酒”,与名人套近乎的“罗贯中山西老陈醋”,这些名号的背后都有着特别的故事。那么沿袭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老字号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纪连海:说到老字号的由来让我想起了全聚德,但凡到过北京的人都听我们北京人会说一句话,叫什么呢,叫“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我告诉你,这句话它是半句话,这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下面还有一句话呢,叫“不吃全聚德烤鸭,您也真遗憾”.没听说过吧。咱们话说清朝同治年间,山西阳泉有那么一个人叫杨全仁,你说这绕口令是吧,山西阳泉有那么一个叫杨全仁的人,他就在家乡阳泉小镇上弄一什么呢,一个以烧烤为主的鸡鸭小吃店,特小的门脸,小镇我去过,地处山旮旯里头,但是异常繁华。阳泉人的小吃铺由于烹饪之法他比较独特,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制作的这鸡鸭味美可口,有很多朋友,南来北往的朋友到了阳泉指定要吃杨全仁的他们家烤的这吃的。
  但是俗话说得好,强龙难压地头蛇。话说这阳泉有一坏人、恶棍叫黑三,看来这人脸长得比较黑,经常与他的狐朋狗友纠结在一起到杨全仁这个小吃店怎么样呢,白吃白喝不说,还故意找茬儿砸盘子摔碗。话说有一天,这帮人又来了,杨全仁也不敢得罪,赶紧上酒上菜,结果黑三一喝,说这酒你给我掺水了吧。砸了。杨全仁赶紧再换一壶,亲自给他倒上怎么样,结果又被人家踹了个仰面朝天。就在这个时候,小店角落里有一个独酌的女子看到此情景,笑容可掬地走了过去说,公子息怒,奴家陪你吃几碗…公子息怒,奴家陪你吃几杯薄酒如何呀。黑三一看,哟,大美人陪我喝酒,好啊!举起酒杯,谁知道他刚举起酒杯,那女子顺手就把这桌上的残羹冷炙一下子统统就拽到了这位恶棍黑三的面上,而且此后是一顿痛打。
  这事解决了吧,但是话说今儿个这黑三被打出去了,这独酌的女子也走了,你等独酌女子走了之后,这黑三吃不了这个闷气,天天来骚扰,最后这杨全仁实在是在阳泉待不下去了,他干脆一想,我叫杨全仁,干脆我在北京待吧。所以他出了娘子关来到了前门,来到了北京城前门外这肉市胡同盘下了一家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人家这是卖干果的,叫“德聚全”.他呢,把这干果铺的干果不卖了,卖起了他这鸡鸭小吃店。但是到了这儿,生意不行,一天一天地衰败,有一天他就想,不行,我得找老乡问问,在北京有他一个小老乡叫什么呢,姓乾,叫乾子龙。聊到生意异常得清淡,这个时候这乾子龙说,哎哟,你说你这个店叫德聚全,想当年那德聚全卖干果他就赔了,现在你接了人家的店,字号都没改,那你不接着赔啊。所以我建议你把这字号改了。(杨前仁)说改怎么改呢?(乾子龙说)你把他那仨字给颠倒过来,叫全聚德。这叫以全聚德,财源茂盛。当时这杨全仁一想,全聚德,第一个字就是我杨全仁的全,聚德,聚拢德行,可以表明自己做买卖讲信用。好,你马上给我提笔写下三个大字:全聚德。写完全聚德,换了木招牌,往那儿一挂,开始开张营业。
  结果怎么样,嘿,第一天,一个顾客没有,没有一个人来。等啊等啊,等到第二天中午,哎哟,还没有人来。这店改了名怎么还没人来呢,我都叫全聚德不叫德聚全了。急啊!正好来一要饭的,要饭的一个中年汉子,说你赏口吃的吧。这杨全仁一看,我做这吃的吧,昨天做的,一点都没卖出去,今儿都有味儿了,估计。算了,那你过来吃吧,卖不出去还不如赏给那要饭的呢。没想到这要饭的吃饱了喝足了之后他说什么,你这做的不好吃。(杨说)我白给你吃,你还说不好吃?你…你知道什么呀,你!(要饭的说)哟,你要让我给你打工,我就保证你顾客盈门。你信吗?(杨说)就你,会打工?你要会打工你上我这儿要饭来?(要饭的说)你不知道,试试呗。结果反正自己闲着一人也是闲着,俩人一块说说话呗。杨全仁就把这厨子…就把这要饭的留下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等到第三天头上,人家这要饭的这人给他做了第一炉挂炉烤鸭,哎哟,那色、香、味、形俱佳。当天就顾客盈门,挤破了门呐。因为全聚德这烤鸭它是只要烤出来,那香味那是要飘出去的,得飘十里飘香的,所以名声迅速远播京城,那顾客盈门啊,每天都顾客盈门。
  眼看着这全聚德这企业越来越红火,这要饭的厨子怎么样,他说,杨先生,我该跟您告个假,我该走了。(杨说)别介,你走了我这买卖怎么办啊。(厨子说)说我要不走啊,你这买卖会更糟的。(杨说)我这买卖不全凭你才火起来的嘛。你怎么能说更糟呢?(厨子说)唉,你不知道,我是宫里的厨子,因为背着皇上跟宫女好上了,被人给轰出来了。这要是传到宫里去,我在北京呢,那宫女死了,我呢,溜了。这将来让皇上查着,哎哟,得给你的企业带来多大的麻烦呀。杨全仁说,没事,有我呢,你就跟这儿干吧。你一个后台的,谁吃完了还上后台参观找厨子握手去啊?人家找握手也是找老总,找我握手对不对。你放心吧,“刚好有收成”(音)。话说就留下来了。
  1889年,全聚德小吃铺扩建改造,原来的木牌也换成了大大的别的字,方砖雕刻,雕刻成“全聚德”三个大字,越来越流行。转眼之间,光绪20年(也就是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京城里所有有名的店铺都要设下寿筵,慈禧太后亲自指定,我这顿寿筵,你们别人在哪儿吃另安排。我,一定要去全聚德。哎哟,全聚德很高兴,马上怎么样,改造,继续扩建改造,得有一个慈禧太后吃饭的地儿。这个屋子得改,改成什么呢,颐和园仁寿殿的这格局,专门让慈禧太后来到这儿感觉到,这不就是我们家嘛,在我们家吃着我们家自己的东西。哎哟,你说说,人家这全聚德,做广告让谁做?慈禧太后给亲自做广告。那中外宾客还不络绎不绝地来啊,这样才留下来了什么呢,“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的赞誉。你别说,这话呀,谁还说过,周恩来还说过,这周总理多次在全聚德宴请中外宾客,并将“全聚德”三个字精辟的注释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
  讲完了全聚德,咱们再换一家字号,这一家字号从咱们前面说起,叫“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北京贵族身份的象征,这八大祥之首就是瑞蚨祥。瑞蚨祥是做什么的?做绸布生意的。这开国大典,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那面料就是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提供的。不仅周恩来总理喜欢瑞蚨祥,毛主席更喜欢,您要不信,您马上出门买本书,这书叫《毛主席文集》第七卷,您打开171页,您看毛泽东同志在日,在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中指出,历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一万年要保存。你看,毛主席说,瑞蚨祥至少要保存一万年,多给咱山东人争光啊!
  瑞蚨祥创始人,孟鸿升,孟子的后裔,咱山东章丘人。章丘不光出大葱,不光出大葱大蒜,还出瑞蚨祥呢。话说这瑞蚨祥的创始人孟鸿升,他这个店最早不叫瑞蚨祥,叫什么呢,叫万蚨祥。直到道光元年(也就是1821年)的时候,他才开始怎么样,叫瑞蚨祥,在周村大街上挂牌。等到了1835年,他的第一家分号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开张。到了这个第二代传人(叫孟洛川)的时候,瑞蚨祥开始进京经营,并选取当时京城地价最繁华、最贵的大栅栏,我们北京人一定管它叫“大栅栏”,不能叫大栅栏。成立了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并最终成为中国首批老字号。
  那么这个店为什么原来叫万蚨祥,改成瑞蚨祥呢?说起这来历啊,我要跟您介绍一下这“蚨”字是什么意思。中国过去有一个青蚨还钱的故事,青蚨说的是一种昆虫,这母青蚨产卵必须要依附着花草的叶子,它在花草的叶子那儿产了一卵。结果怎么样呢,你要拿走了。你一看,咦,昆虫卵,我给它拿走。你拿哪儿去,这母青蚨怎么样,就能追哪儿去。这两个,卵和这个青蚨怎么样,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如此,晋代有个叫干宝的人,他写过一个笔记小说,叫《搜神记》。《搜神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故事说的是什么呢,用母青蚨的血涂在八十一文铜钱上,用子青蚨的血涂在另八十一枚铜钱上。这样,咱们今儿买东西怎么样,咱用母青蚨的这个血涂成的八十一枚铜钱中的一枚、两枚咱买东西,咱就回家了。把钱给人家了,咱就回家了。第二天怎么样,这母青蚨得找她儿子来啊,所以呢,那钱就会飞回来。等到第三天,咱再拿子青蚨那个血涂的那钱买东西,咱又把钱给人家,把东西买回家了。结果呢,那个儿子他得找妈呀,那钱第四天又飞回来了。就是说咱们永远不掏钱,买东西怎么样,老转着这钱。不用花钱能买很多很多东西,所以呢,人称这钱叫“神钱”.
  孟家以“蚨”为号,自然是期望自己投入的资本怎么样,能源源不断地“皆复飞归,轮转无已”.再加上瑞祥,“祥瑞”二字这多好听啊,所以道光元年(也就是1821年),孟鸿升就将自己的万蚨祥改为了瑞蚨祥了。
  您看到没有,就连字号的名字都有内涵,听起来又文雅。当然,也不一定都那么文雅,也有的字号怎么样,非常得不文雅。这最不文雅的字号那跟我们北京人没关系,那都是天津人的故事,狗不理呀。
  说到这天津的狗不理,我们要知道这是天津三绝之一,另外两个是什么,哎哟,耳朵眼炸糕,还有十八街的麻花了,是吧。这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距今也150多年历史了。咱们就奇了怪,谁家的店叫狗不理呢?连狗都不理,这人就更不理了。这怎么能成为老字号呢?我要跟您说,这狗不理这字号还真不是连狗都不理,话说一百多年前,河北武清县有个叫狗子的人到天津拜师学艺,师成之后怎么样,他自己就走了,不跟那儿了,自己开一门脸,支个摊子蒸包子卖包子,他这包子是水馅半发面,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狗不理的包子怎么样,十八个摺,所有狗不理的包子那摺都是一样的,狗不理的包子十八个摺,特别得好看。结果呢,由于他这个买卖太红火,就他一个人卖你明白吧,就他一个人蒸一个人卖,所以呢,这店很忙。忙到什么样呢,你到这儿来怎么样,自己拣包子,拣十个包子,自己付钱。包子在这儿钱在那儿,自己付完了钱你看你拿的这是整的吧,自己找钱,他连看都不看。他就管怎么样,蒸包子,把包子…这一瞅没了,再端出来,在里头蒸再往外端,在里头蒸再往外端,就忙。所以呢,人家买包子的人就说,狗子,给你钱。没人理。狗子,我拿五个包子,没人理,自己拿呗。所以人家就说了,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子卖包子不理人。这就传出去了。再后来怎么样,谁说话这么别扭啊,去哪儿啊?去狗不理。这狗不理包子就叫狗不理了,本来呢,这狗子是很生气的,但是一想,顾客是上帝。狗不理就狗不理吧,索兴我就给我这店起名为“狗不理”.
  狗不理旁边就是耳朵眼炸糕。你说,我吃过耳朵眼炸糕,它不是…我开始以为炸糕就跟耳朵眼似的那么小呢,吃着,完全不是那回事,不是耳朵眼的模样。为啥呀?它的创始人刘万春的炸糕铺子在哪儿啊,这刘记炸糕铺就开在耳朵眼胡同,所以呢,因为这炸糕铺在耳朵眼胡同,所以人家就…他叫刘记炸糕铺,谁记这个,去哪儿啊?耳朵眼(胡同)。吃什么去?炸糕。耳朵眼炸糕所以就这么给传出来了。
  再说,比如说我们北京的东来顺,创始人叫丁德山,1903年在东安市场里,卖什么呢?卖这个羊肉杂面还有荞麦面的切糕,一开始卖这个的。(东来顺)它的意思是说“我来自京东,一切顺利”,东、来、顺。
  “中华老字号”之手艺绝活:上至宫廷,下至百姓
  解说三:中华老字号能够历经百年风雨,除了讲究的字号之外,每个老字号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拿手绝活,比如东来顺的手工切肉,要求每片肉的长度必须是152毫米,宽度是120毫米,厚度是1毫米;内联升的手工鞋底,要求每平方寸必须是81针,不能多,也不能少;正是这些传神的工艺获得了下至百姓、上至宫廷所有人的信赖和认可,也使老字号有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纪连海:咱们中华老字号,你说他怎么有名的?很多都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凡是皇上那什么没吃过、什么没见过呀?皇上说好,那这家就好,对不对。您要不信,咱给你提俩,一个,同仁堂。这咱们前面讲过了,同仁堂那字号是什么,康熙皇上提的。
  当然,不仅仅皇上,有的时候皇后、皇太后那说话比皇上还管用呢,这回咱说的是慈禧太后。清朝末年,有一次宫里头告知鸿宾楼饭庄,说慈禧太后要吃鸿宾楼饭庄的全羊席。全羊席一百多道菜呀,哎哟,做完了,这老板,哎哟,掌柜的急了,慈禧太后属羊的,来这儿吃全羊席,合着我把这羊大卸八块分成了一百多块,我这不是把慈禧给宰了嘛!这待会儿皇太后吃着喝着,然后说宰了。把我给宰了,这不要命嘛!掌柜的有个义女,聪明伶俐的小姑娘,我说义父啊,您别着急,还是我来吧。她要咱们吃…让咱们做全羊席,咱做出来。改名,改叫“全清真席”.这一百多道菜您甭着急,太后来了,太后不问咱就不言语。太后问哪道菜,我再临时想词。您放心,我既然给您当干闺女,肯定不能丢您的人,您放心吧。
  结果慈禧太后一来,一吃着,每一道菜怎么样,他这个义女,这掌柜的义女怎么样,(菜名)起得非常好,什么吉祥如意、鞭打绣球、龙门角、灯笼鼓,一百多道菜没有一个叫“羊”字,慈禧太后吃着好啊,下旨重赏鸿宾楼。
  你说慈禧太后是谁老婆啊,咸丰啊。你慈禧太后会给人起名,我咸丰皇上就不能给人起个名字?你赏了鸿宾楼,那我也赏一个。赏谁呢?赏给王老吉呗。
  王老吉跟咸丰皇上有关,话说这王老吉这创始人,清朝道光年间人,他不叫王老吉,他叫王泽邦,号吉。这一个字,号单名,一个字,吉。人称“吉叔”,籍贯广东鹤山。开始是务农为业,但是有一年广州城内瘟疫蔓延,这王泽邦携妻儿上山避难,我一说这个咱们都有印象吧,这个2003年非典的时候,城里人是不是都下乡了,避难去了。结果上山避难正好碰上一个道士,送给他一个凉茶药方,上面写着十多种药材的名字。(道士)告诉他,你呀,照此做凉茶,可以包医百病。王泽邦回到了广东鹤山开始做这凉茶,煮好了凉茶之后,挨家挨户分发。结果怎么样,很快瘟疫结束了,就这凉茶就治好了瘟疫。这王泽邦一想,干脆,地也不种了,就专门卖凉茶吧。一时之间,整个广东都喜欢他这凉茶。
  一开始他这凉茶叫什么呢,叫“吉叔凉茶”.但转眼1852年,也就是咸丰二年,京城瘟疫蔓延,这吉叔怎么样,被召进紫禁城,专门为皇家和文武百官煲制凉茶,以预防时疫蔓延。半年后,瘟疫解除,吉叔衣锦还乡。衣锦还乡的他怎么样,你别说,人家咸丰皇帝赐他为太医院令,赏白银五百两,并由内务府总管大臣亲自护送回家。哎哟,瞧人家,威风凛凛地回来了,皇上都说好,所以这吉叔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身份在广州城中的靖远街开了一间茶铺,命名为“王老吉”。
  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有一颗跳动的中国心
  解说四:说起希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充满神话色彩的雅典和迷人的雕塑;而提到中国,人们则更容易想到琴棋书画、中医武术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元素,中华老字号,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鲜活的承载者,可以说,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有一颗跳动的中国心!
  纪连海:说起咱们中国的老字号,比如说六必居的酱菜、内联升的布鞋、狗不理的包子、王老吉的凉茶、同仁堂的中药、瑞蚨祥的绸布、一得阁的墨汁、稻香村的糕点等等等等,一句话:很中国,很中国。
  哎呀,这就让我响起了荣宝斋,对于字画不了解的人,提荣宝斋您不知道,但是我要给您提几个人物,您肯定熟悉,齐白石、徐悲鸿、郭沫若、张大千、李苦禅,这都知道吧。这些鼎鼎有名的大家都是荣宝斋的朋友。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今年的新故事,号,深圳文博会,齐白石大师的《群龙入海图》(也叫《百虾图》)以1.2亿元人民币成交。1.2亿,您知道想当年齐白石的字多少钱一尺吗?字论尺,字画论尺。您知道多少钱一尺吗?别说两亿啊,两块,两块钱一尺。
  齐白石老先生1919年定居北平,受到旧文人的轻视,处境十分艰难。正是荣宝斋怎么样,慧眼识才,将他的作品放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大力推荐。不久之后,这齐先生这作品开始被人认识了,这齐先生也就老去荣宝斋。后来呢,这个建国之初,国画大跌,又是荣宝斋出面帮助了齐先生,帮助他印刷出版了《白石老人画集》,他的这字画也开始由两块钱一尺涨到四块钱一尺,又涨到八块钱一尺,这随行就市的招待。每次白石老人爱吃水果,白石老人一来,人家荣宝斋准定摆上上好的水果。如果没有,马上去买,而且谁都知道,齐白石喜欢吃橘子,这是一年不变的,永远有最好吃的橘子。齐白石也觉得自己,哎哟,有面子,见自己的面子就说,你们下次再想吃橘子的时候,跟着我,上荣宝斋,免费的!哎哟,所以你看正是因为这样呢,荣宝斋的这种热情,才能挽留住了齐白石。当然,也让齐白石的作品怎么样,得以传承下来。也就是说,其实你说这些老字号它必定要有中国文化。
  不过说到字、说到画,咱们知道,中国的字和画都是墨,得有笔墨啊,所以我想起了一个什么呢,老字号的一得阁。这一得阁是怎么回事呢?早年,同治年间有一个叫谢松岱的书生进京赶考,你看,这人考不上,姓谢,叫松岱,这你还考得上了?结果屡次考试屡次碰壁,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啊,他就发现,这考试是一件很烦人的事,自己研磨,一边这儿研好了墨,那边还得写字,就是说自己的思绪怎么样,我刚刚突发奇想,哎哟,想起了一段特好的文字,想写下来呢,没墨。赶紧研,研完了,我刚才想写什么来着,忘了。那一闪念怎么样,那火花怎么样,灭了。不知道写什么了。他就觉得我为什么没考上呢?就是研磨惹的祸。干脆这样吧,我给他们研好了,到这个考场外面我卖墨汁去。这样的话,我也不考了,他们再考呢,就不用研磨了,这考生们还特别高兴。
  这1865年,谢松岱弃文从商,就开了这个墨汁店。什么呢,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生意很兴隆,自己也很得意。于是乎,自己亲自提笔写了一副对子,上联是一艺足供天下用,下联是得法多自古民书。这便是“一得阁”,就取这对联的上下联的各第一个字。
  市场化的今天 中华老字号如何续写不老传奇?
  解说五:中华老字号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了一曲曲如歌的传奇,全聚德、瑞蚨祥等几家资历较老的老字号都已确定了自己的洋文名,并制作了洋招牌。然而在时代的快车道上,很多老字号却已步履蹒跚。据相关资料显示,原国内贸易部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有2O%面临困境,有的甚至被市场淘汰,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纷纭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崭新的时代机遇,中华老字号如何续写不老的传奇?
  纪连海: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这老字号到底有多老,您看,内联升,158年;全聚德,147年;吴裕泰,124年;瑞蚨祥,118年;东来顺,108年;荣宝斋,339年;六必居,481年;同仁堂,342年;鹤年堂,600多年;德州扒鸡,300多年;周村烧饼,1800多年;阿胶,2500多年。
  但是说到这儿我们就会发现,不是像咱们周村烧饼、德州扒鸡、不都像他们一样,有的中华老字号怎么样,死了。它怎么会死了呢?咱们举一个例子,您知道王麻子吗,上了年龄的人知道王麻子,没上年龄的人马上就得寻摸,谁姓王?谁脸上有麻子?这王麻子是剪刀。
  早年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一直使的是王麻子剪刀,那是真正的中华老字号,创立于1651年,死亡于2003年,历时352年。不然的话,今年是这个企业360周年年庆,就没活到360就死了。为什么死啊?生意兴隆、品质尚佳,这是老字号的生命啊,它怎么能死?换一家,同样做剪刀的,瑞士军刀。这瑞士军刀110多年历史,每年生产七百多万件刀具,还有其他的工具。75%以上怎么样,出口到海外,15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广受欢迎,以至于街上流传,瑞士军刀,笑傲江湖。你说瑞士军刀、王麻子剪刀都是历史名牌啊,咱这王麻子剪刀(历史)更长,怎么王麻子死了,瑞士军刀活着呢?咱们看一个,这瑞士军刀15453型,你看人家瑞士人给自己这刀起名怎么样,都是数字,叫15453.还好,我嘴比较溜。这15453型瑞士军刀17个零件、32项功能、306道工序、重216克(4两)。干吗使?航天员上天必带瑞士军刀,没有瑞士军刀,航天员不能上天,安身立命的就是这把4两多的瑞士军刀。干什么都可以,你说我把这桌子就是给拆了,就这四两的瑞士军刀就能在一个小时之内把这桌子变成粉碎。咱这王麻子剪刀行吗?能把这拆了吗?所以这话要说啊,哎呀,人家说呀,瑞士军刀,刀刃、刀把和刀身,处处洋溢创新魂。反观王麻子,几百年不变的“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磨石一只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格局,制作,几百年不变的陈旧落后、制作粗糙,尽管再精良,产品的质量也是停滞不前。
  再说宣传,人家瑞士军刀从来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这种心态,这瑞士军刀,人家不仅仅上天,还找各国大总统,美国总统刚一上台,立马人家送一把瑞士军刀。人家美国总统奥巴马天天想铰铰脚趾甲、想铰铰手指甲,然后拿瑞士军刀铰,你看,哪国总统都给瑞士军刀做广告。咱王麻子呢,一成不变。你怎么跟人家瑞士军刀比啊?所以咱王麻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坐店经营,等客上门。
  除了王麻子破产了,王致和的遭遇也让人发人深思。2006年7月,中国王致和集团到德国注册商标时发现,王致和腐乳、王致和调味品、王致和瘦肉、王致和销售服务三类商标被一家叫“欧凯”的德国公司注册,咱们中国人吃了五百多年的臭豆腐变成德国品牌了。
  这样的事还有呢,同仁堂,被日本人给注册了。狗不理、六必居都被老外注册了。这中国老字号怎么能被外国人注册了呢,国际上应该保护咱们中华老字号。谁有资格保护你,谁想保护你们家的品牌啊,你自己得走出去,所以经过王致和这个案子以后,王致和集团迅速萌醒,现在已经在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在海外四十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其他的企业呢,也都先后走出去。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很多带“老”的词或者是话,老当益壮、老马识途、生姜还是老的辣等等,但是我们不要老态龙钟,像人家国外的品牌LV,创建于1854年,150多年历史;可口可乐,1886年,120多年历史;肯德基,1952年。也都符合我们中华老字号的标志,而这些品牌在全世界的知名度怎么样,很多都比我们中华老字号知名,所以我们中华老字号怎么样焕发青春,成为不老的传奇和国际性的品牌,恐怕应该是每一个老字号的经营者乃至全体中国人发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态龙钟的反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