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羽毛球公开赛问题

两道羽毛球的问题
两道羽毛球的问题 10
简述发球必须达到哪几个技术要求才是一个符合规则的,有效的发球
简述直击球,斜击球
补充:请注意是羽毛球,不是网球!!!!!!!!
羽毛球竞赛规则第9条“发球”详述了什么是合法发球,也就明确了什么是“发球违例”,在判断是否“发球违例时”,首先要掌握“发球时间”的概念,因为所有发球员的“发球违例”只发生在“发球时间”里。 

发球时间:当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双方做好发球和接发球准备后,发球员球拍的拍头第一次向前挥动(发球开始),直止发球员的球拍击中球或未击中球球落地(发球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以下是如何判断“发球违例”。 

1.发球脚违例 

在整个发球时间里,发球员的任何一脚踩线、触线或移动均属违例。当发球员准备开始发球站好位置时,发球裁判员就应该注意发球员的任何一脚有否踩线、触线,如果有的话此时还不能宣判,因为发球并未开始,一旦发球员的球拍开始向前挥动,发球裁判员不必等到球被击出就应立即宣报“违例”。有些发球员喜欢发球时站位贴近中线,在开始挥拍时脚并未触线,但随着挥拍动作后脚有一个旋转致使有半个脚明显踩在线上,这也是“发球脚违例”。也有的发球员习惯在站好位置后,前脚向前跨出一步后再挥拍,这不应看作是脚移动,因为发球并未开始,而一旦发球员的球拍开始向前挥动到发球结束,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球员的任何一脚有离地或拖动就是“发球脚违例”。 

2.未先击中球托 

发球时球拍与球的最初接触点不在球的球托上,也就是说,球拍先击中球的羽毛部分或同时击中球的羽毛和球托都为不合法,这条规则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发球员发旋转飘球。发球时,发球裁判员要注意仔细观看,球拍与球的最初接触点是否只在球托上,实际上有时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发球裁判员要借助于观看发出球的飞行状态来帮助判断,如果球拍明显是先击中羽毛,则应判该发球违例无疑;如果从观察中不能非常肯定是否没有先击中球托,那就要看如果发出的球飞行中带有旋转、翻滚就可判违例,如果发出的球飞行弧线正常,就是合法发球了。但要注意,如果发球时明显是先击中球托,那么发出的球飞行时带有旋转和翻滚,则不能判违例。 

3.发球过腰 

发球时,当球拍击中球的瞬间,球的任何部分高于发球员的腰部为“发球过腰”。这一规则规定主要是不让发球员在高击球点把球平击过去,造成对接发球方的威胁。在判断球的任何部分是否过腰,首先要知道腰的部位,从人体解剖分析,腰部是从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组成,而第一腰椎大约相当于人体最低一条肋骨,当击中球的瞬间,球的任何部分如果高于最低一条肋骨的延长线,应被认为是过腰了(过去曾有过在羽毛球比赛时要求运动员把上衣下沿,塞进裤腰里,然后以裤腰为界来判断发球是否过腰,结果造成运动员故意把裤腰束高,以此提高击球点的弊病)。“发球过腰”违例,一定是在球拍击中其的瞬间才会产生,这里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发球员已经开始挥拍,且球也已离开发球员的持球手,而这时球在远高于发球员腰部的空中,这不属于违例;另一情况是,发球员准备发球和挥拍的开始阶段,球保持在低于发球员的腰部,而当快要击中球时,发球员把球迅速上提,在球体超过腰部的高处将球击出,这是明显的发球过腰违例。 

4.发球过手 

发球时,当球拍击中球的瞬间,发球员球拍的拍杆没有指向下方,使得整个球拍拍头明显地低于发球员的握拍手部(习惯称“发球过手”)。这一规则规定主要是不让发球员用垂直与地面的平拍面发出进攻性的平射球,而要求发球员的球拍面只能以向上的方向击出,使球以向上的弧线越过球网。判断这一违例时要掌握三个方面:一是球拍击中球的瞬间;二是球拍一定要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手部;三是如果发出去的球的飞行弧线是平的射向接发球员的话,判发球“过手违例”不会有错,这一点最为重要。 
5.延误发球 

发球员的挥拍不是一次性连续向前把球击出(习惯称“发球假动作”)。发球员在开始向前挥拍后又改变挥拍方向,或在挥拍的过程中有停顿使对方受骗,这些均属发球违例。在实际中较多见的情况,一是发球员向前挥拍中途突然停住,接发球员以为是发近网球而身体重心向前,但发球员又突然手腕一抖把球发向对方后场,使接发球员受骗。还有就是发球员在准备发球时,将球拍不停地抖动,幅度有大有小,在对方无备时将球发出。这些都应判作发“延误发球”违例。
直击球:击球瞬间,球的中心线垂直于拍面 
斜击球:击球瞬间,不垂直于拍面,是斜着“切”的,(和乒乓里的削或搓球原理一样,目的是改变球的速度、飞行轨迹和落点)
的感言:还好
其他回答 (3)
网球发球技术 

在现代网球运动中,发球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是唯一由自己掌握的击球法。它可以不受对方制约,在较大的 程度上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点,用以控制对方,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为此,要求运动员必须比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发球技术,以利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1.动作要领 

(1)握拍法大陆式或东方式反拍握拍法。 

(2)准备要势全身放松,侧身站立在端线外中场标记近旁边(单打),左肩对着左边网柱,面向右边网柱,两脚分开约同屑宽,左脚与端线约成45“,右脚约与端线平行,重心在左脚上。左手持球轻托球拍在腰部,拍头指向前方。呼吸均匀,精神集中



(3)抛球与后摆抛球与后摆拉拍动作是同步开始的,持球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轻轻托住球,掌心向上。 当球拍向下向后引拍时,待球手同 时下降至右腿处,紧接着当球拍从身后向头上方做大弧 度形摆动,身体做转体、屈膝、展肩时,持球手柔和地在身前左脚前上举,直至伸高及头顶。抛球动作要协调、平稳,球送至最高点再离开手指抛向空中。此时右肘向后外展约同肩高,拍头指向天空,左侧腰、胯成弓形状,身体重心随着抛球开始先移向右脚,然后平稳地开始前移。 此刻,肩与球网成直角。 



(4)击球动作当左手抛出球时,球拍继续向上摆起,这时握拍手的肘关节放松,可以使向前转动的身体和右 肩自动地使手臂产生一个完美的绕圈(注意不是故意叫 拍子去做搔背动作)。当球下降至击球点时,迅速向上挥 拍击球,左脚上蹬,使手臂和身体充分伸展,当身体向前上方伸展击球时,肩、手臂已经回转,双肩与球网平行。 挥拍击球时,持拍手腕带动小臂有一个旋内的“鞭打”动作,这就是发球发力的关键动作,也是其他诸如重心前移、蹬腿、转体、挥拍等力量聚集的总和。 

(5)随挥动作球发出后,身体向场内倾斜,保持连续的完整的向前上方伸展的随挥动作。球拍挥至身体的左 侧(美式旋转发球球拍随挥至身体的右侧),重心移向前方,做到完全自然地跟进并保持身体平衡。 


2.发球的分类及其方法 

发球基本分三种:平击发球、切削发球和上旋发球。 每一种发球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好的发球具有相当 大的攻击力,并使发出的球在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方面有变化。 

(1)平击发球 

平击发球在诸种发球中是球速最快的发球法,也叫谓炮弹式发球。该发球不但球速快,而且反弹低。如果身材高大就可以借助高点击球的空中优势直接进攻对方;如身材较矮小或女选手就不宜使用平击发球。这种 发球虽然力量大、球速快、威胁大,但命中率比较低。 

发平击球时的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右眼前上方,以拍面中心平直对准球,击球的后中上部。因此手腕的向前 拌甩和前臂的“旋内鞭打”非常重要,身体充分向上向前伸展,以获得最高击球点,以提高发球命中率。(图1一 40A~F) 

(2)切削发球 

这是一种以右侧旋转(略带下旋)为主的发球法。就是由球的右上往左下切削击球。由于切削发球的飞行轨迹及弹跳方向所定,该发球不但球速快,威胁大,而且容 易提高发球命中率。为此被世界各国多数运动员所采纳。 

发球时把球抛到右侧斜上方,球拍快速从右侧中上方至左下方挥动。击球部位在球的中部偏右侧,使球产生右侧旋转
(3)上旋发球 

这是以上旋为主,侧旋为辅的发球法。由于球的上旋成分多于切削发球,使球产生一个明显的从上向下的弧形飞行轨迹过网,发力越强,旋转成份越多,弧形就越大,命中率也越高;落地后高反弹到对方的左侧,迫使对方离位接球,给对方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为发球上网带来足够的时间。 

发上旋球时把球抛到头后偏左的位置,击球时身体 尽量后仰成弓形,利用杠杆力量对球加旋转,球拍快速从 左向右上方挥动,从下向上擦击球的背面,并向右带出,使球产生右侧上旋。 

除以上三种发球方法外,还有一种急剧旋转的发球法,也叫美式旋转发球。这种发球难度较大,需要身体腰 部更多的弯曲和强力扭转发力动作。由于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扭伤,现已很少使用。这里作一介绍,发美式上旋球时的抛球位于头的后上方,挥拍沿球中下部向左上部擦球,随挥动作在身体的右侧结束,使球产生强烈上旋。 

(一)羽毛球正手发后场高远球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是用正手握拍法,以正拍面将球击得又高又远,羽毛球飞行到对方的端线上空后突然改变其方向,呈垂直了落至端线(底线)附近的一种发球,由于球处于对方端线,可有效地调动对方并削弱其进攻的威力。在单打中这种发球被普遍采用。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技术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 


发球站位视各人的习惯选择在场地中场附近。羽毛球教练一般要求球手两脚自然分开,左脚在前,脚尖对网,右脚在后,脚尖稍向右侧,重心放在右脚上;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住羽毛球中部,自然抬举干胸前方;右手正手握拍自然屈时举至身体的右后侧,呈发球前的准备姿势。 


2.击球动作持球手松开,使羽毛球自然下落;


右手持拍臂自下而上沿半弧形做回环引拍动作,同时开始转体,当拍挥至身体右侧前方击球点上的瞬间,前曾迅速内旋带动手腕闪动展腕发力,用正拍面将羽毛球击出,身体重心随转体动作逐渐由右脚移至左脚上。 


3.正手击球后的动作身体重心完全移至左脚上,持拍手随击球动作完成后的自然惯性向左上方挥动。在正手发球的过程中,双脚均不能离开地面或移动。


(二)正手发后场平高球


正手发后场平高球是用正手握拍法,以正拍面击出飞行弧度较发后场高远球低的一种发球。球飞行的高度以对方跳起无法拦截为佳。由于球飞行弧度不高,速度相对就快,是单打战术中具有一定进攻性的发球。双打中若与发网前小球配合使用,则可以增加对方接发球的难度。


正手发后场平高球的技术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另1拍动作和击球后的动作均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相同。 


2.击球时以小臂带动手腕发力为主,拍面与地面的夹角小于45度,向前推进击球。


(三)正手发后场平射球 


正手发后场平射球的技术动作是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击出飞行弧度较正手发后场平高球还要低的一种发球。球的飞行弧度几乎是擦网而过,直射对方后场。由于速度极快,故突击性很强,是单、双打中发球抢攻战术常用的一种发球。在比赛中,在正手发球方有准备而接发球方无准备的情况下,这种发球以它的快速、突变,立即陷接发球方于被动。


正手发后场平射球的技术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及击球后的动作均同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引拍动作较发后场高远球要小一些。


2.正手击球时,拍面仰角较小,前臂内旋带动手腕快速闪动向前击球。击球点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争取略高一些。


(四)正手发网前小球


正手发网前小球的技术动作是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击球,使球轻轻擦网而过,落在对方前发球线附近的一种发球。由于它的飞行弧度低,距离短,可以有效地 限制对方直接进行强有力的进攻,是羽毛球运动单、双打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球。


在双打中,由于双方场上的移动范围较单打相对要小,对发网前小球的质量要求更高,如球过网稍高,对方可通过扑、推而直接进行接发球抢攻。所以,羽毛球教练建议双打中发网前小球时的站位可适当接近前发球线,引拍动作摆幅小,击球时拍面击球的磨擦力及击球的角度要控制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击球点,尽量使羽毛球贴网而过,以削弱对方接发球的威力。


正手发网前小球的技术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引拍动作和发球后的动作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相似。


2.击球时握拍保持放松,靠手指控制力量:手腕收腕发力,用斜拍面往前推送击球,使羽毛球轻轻擦网而过,落人对方前发球区。

 

直击球:击球瞬间,球的中心线垂直于拍面
斜击球:击球瞬间,不垂直于拍面,是斜着“切”的,(和乒乓里的削或搓球原理一样,目的是改变球的速度、飞行轨迹和落点) 

其实两种发球都差不多 只是手法有些不同
直击球球与拍不能垂直 稍微斜一点 但力度要够 速度要快
斜击略有不同 在发球时 斜的角度比直击球要大 同时力度相对来说也要小一些 如果说直击球如刚 那斜击球如柔 斜击球主要是在于力度的把握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羽毛球领域专家羽毛球问题
羽毛球问题
怎么才能跳杀?
杀球时易出现的错误
击球点过后或过低,影响手臂发力;击球前动作过分紧张、僵硬,有劲使不出;挥臂时以肘为轴,影响大臂发力;击球时手腕下“甩”不够,往往造成杀球出界等等。
不管用哪种动作杀球均可作重杀、轻杀、长杀、深杀、直线扣杀、斜线扣杀。重杀时要全力扣压;轻杀时用力介于重杀和劈吊之间;长杀是将球杀向对方场区底线附近;深杀落点在中场附近。总之,杀球时只要通过手腕和手指控制拍面、倾斜角度、用力方向和大小,就可扣杀出不同的球来。这些不同形式的杀球主要是为了战术的需要和根据对方站位的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初学打羽毛球的人在平时练习和比赛中可能对打高球不感兴趣,见到高球就想扣杀,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消耗来体力,达不到好的效果,还往往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初学者在学来杀球技术之后,不能在比赛中盲目滥用,而是要通过打高球和吊球来为扣杀创造机会,这样才能使杀球显出更大的威力。 动作要领及分解说明:1.引拍准备,侧身,右手大小臂成45度或稍大,左手在前保持平衡,眼睛盯住来球,判断高度速度落点。 跳杀动作要求比较高。2.身体转动,后弓,如箭在弦上,球拍充分向后倒。换个方向看看,仔细看她的持拍手,已经从正手握拍动作(即食指稍在前的动作)换成了握拳动作(即食指已经收回了),不过这时手指还是松的,没有握紧发力。只有食指收回,手成握拳状,才能在击球一瞬间充分用上手腕动作和力量,许多人高远球(杀球)无力,一个关键错误就在此。3.整个手臂象甩鞭子一样,拍头就是鞭捎,手指在击球的一瞬间握紧发力,击球点在正手偏前方,注意右脚已经交换到前方,为上网作准备。有人戏说,做这个动作如果能看到肚皮,就说明做对了。手臂内旋,迅速挥拍,下压(杀球),全身协调用力,加上转腰的力量 收拍注:如果是头顶击球,就是这个动作:身体后仰,右脚前摆,左脚在后支撑保持平衡,击球点在头顶偏中。头顶击球在落地时,注意先用左脚内侧整体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不要用脚尖先着地,因为落地时冲击力量相当大,用脚尖着地会受伤。正手杀直线球(侧身起跳)
准备姿势和动作要领与正手击高球大体相同。步子到位后,屈膝下降重心,准备起跳。侧身起跳时,往右上方提肩带动上臂、前臂和球拍上举,以便向上伸展身体。起跳后,身体后仰挺胸成反弓形。接着右上臂往右后上摆起,前臂自然后摆,手腕后伸,前臂带动球拍由上往后下挥动,这时握拍要松。随后凌空转体收腹带动右上臂往右上摆起,肘部领先,前臂全速往前上挥动,带动球拍高速前挥。当击球点在肩的前上方时,前臂内旋,腕前屈微收,闪腕发力杀球。这时手指要突然抓紧拍柄,把手腕的爆发力集中到击球点上。球拍和击球方向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球拍正面击球托的后部,使球直线下行。杀球后,前臂随惯性往体前收。在回位过程中将球拍回收至胸前。
正手杀对角线球(侧身起跳)
准备姿势和动作要领与正手杀直线球相同。不同点是起跳后身体向左前方转动用力,协助手臂向对角方向击球。头顶杀直线和对角线球:动作要领和准备姿势与头顶击高球相同。不同点是挥拍击球时,要集中全力往直线方向或对角方向下压,球拍面和击球方向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以右手握拍为例,如果 是左手那就相反,要领有以下: 
1、准备杀球之前先侧身,左脚在前,两脚的脚尖着地,并且用快速的后退步伐后退,使击球点在你的右肩前上方。因为击球点靠后的话就只能打高球了。 
2、杀球前身体后仰,基本成弓型,这样使你用上全身所有的力量。 
3、杀球前握拍一定要放松,手心和拍柄之间要有缝隙,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先放松才能用得出力量杀球,否则如果握拍一直很紧的话手腕的力量就肯定使不出来了。要在杀球的瞬间握紧拍子使劲杀球。 
4、杀球的瞬间靠的是手腕和手指(手指主要是食指)的爆发力,就像抽鞭子一样,这也是羽毛球所有后场技术都注重的,和网球不一样,绝对不要靠甩大臂来发力,否则球过去后既没有速度又会使你受伤。 
5、起跳的时候大概在球开始下落的时候,并且双腿要先保持微屈的姿势,靠脚尖蹬地的力量起跳杀球,杀球后立即转身,左脚在后且先着地,右脚落地后即回到场地中心位置。

想林丹、陶菲克那样精彩的扣杀球,除了要具备绝对的技术和弹跳以外,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 
1、出众的胸肌。因为杀球特别是他们那样的跳杀球是要把全身有限的力量全部用在杀球的瞬间,使球的速度达到及至。作为女选手,我用跳杀球很少,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杀球,都要在杀球之前先要将身体后仰成弓形,然后身体的力量由腰到胸再到上肢最后作用到球上。胸作为中转站,胸肌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为男选手,练好胸肌是最重要的前提。 
2、熟练的杀球能力。在你具备了身体的外部前提后,平时从原地到后退的杀球(包括正手和头顶)必须熟之又熟,并且落点要到位。 
3、体能练习要保持。因为他们的跳杀球是先要后退移动再起跳杀球,而后还要迅速上网,这样反复的进攻没有充沛的体能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是原地的跳杀球也是很消耗体力的,所以体能要保持。 
4、此外弹跳能力也很重要,因为跳的高击球点抢的就高,球就有威胁

鉴于以上,平时要做的是要多练练羽毛球的专项素质:蛙跳、高抬腿跑、前后左右跳等等。再有就是练好基本的杀球后再像他们那样发展大规模的起跳杀球。
其他回答 (1)
一是要练好杀球,二是要练好步伐,二者必须兼备(当然是还要练好体能做基础)。不论你是单脚起跳还是双脚起跳,都必须步伐先到位,才能选择适当起跳时机跃起杀球。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羽毛球领域专家羽毛球的问题
羽毛球的问题 5
中国羽毛球队在汤,尤杯中的战绩如何?(具体,要有年月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羽毛球队才迈进汤尤杯赛场,此时这项传统赛事问世已有三四十年。虽然姗姗来迟,但中国羽球国手在近30年汤尤杯赛尽显辉煌,男队、女队先后夺得7次、11次夺得奖杯,成为国际羽坛无可非议的龙头老大。
  一步冲天&&&&&&&&&&&&&&
  1982年,中国男队首次参加汤姆斯杯赛。亚洲区预选赛中,由韩健、栾劲、孙志安/姚喜明等名将组成的中国队以明显优势笑到最后,轻松取得决赛阶段比赛资格。同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2届汤姆斯杯赛,兵强马壮的中国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与印尼队在决赛中相遇。中印决战,中国队在前四盘1:3落后的不利形势下,出人意料地以5:4力克四连冠印尼队,创造了汤尤赛史上一个惊天大逆转。
  中国女队首次参加尤伯杯赛,是198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0届比赛。与男队相比,拥有李玲蔚、韩爱萍、张爱玲、林瑛/吴迪西、徐蓉/吴健秋等顶尖高手组成的中国女队优势更大,她们从分组赛、半决赛直至决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以五个5:0完胜英格兰、韩国队等5支劲旅,无可争议地夺走冠军奖杯。 
  上世纪八十年至九十年代初,是中国羽球征战汤尤杯赛的第一个黄金期,男队在1982年至1990年五届汤杯赛4次夺标,唯一一次失手是1984年决赛2:3不敌印尼队。1986年至1990年,拥有“男单三剑客”(杨阳、熊国宝、赵剑华)和双打高手李永波/田秉义的中国男队往往在前三盘单打赛就轻松击败对手。整体实力过人的女队更是实现惊人的“五连冠”霸业。
  遭遇冲击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杨阳、熊国宝、李玲蔚、韩爱平等巨星的引退,中国羽球出现青黄不接迹象,尽管队伍仍有赵剑华、李永波/田秉义、关渭贞/农群华等名将压阵,但面对对手一轮强过一轮的冲击波,霸主位置摇摇欲坠。
  1992年5月,第17届汤姆斯杯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拉开帷幕。国内外媒体普遍认为,随着印尼、马来西亚等传统强队实力的逐渐回升,“三连冠”中国队的整体实力却有一定下降,这届汤杯赛将是1986年以来争夺最为激烈的一届。小组赛,中国队没有受到冲击,以小组第一顺利出线。半决赛,中国队遇到“地头蛇”马来西亚队,是役中国队老将赵剑华、李永波/田秉义均失手,前四盘中国队已失掉3分,无可奈何地止步于半决赛,历史上首次无缘汤杯决赛。
  赛后,中外各方对“三连冠”中国队的惨败纷纷做出评论,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富荣认为,中国队的单打水平已明显下降,新手的技术远不如杨阳、熊国宝等人。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在题为“中国长城崩了”的评论中指出,赛前估计不足、思想上的麻痹,是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该评论还认为,马来西亚队得到中国教练韩健、杨阳和陈昌杰等人的指导,也是其重新夺杯的重要原因。 &&&&
  那年的尤伯杯赛,中国女队虽成功实现“五连冠”,但夺标征程相当艰难,中韩决战双方战至决胜盘,小将叶颖颖在0:11丢掉首局的情况下,后两局成功逆转,中国女队如履薄冰般地走过“五连冠 ”路程。
  跌入低谷&&
  俗话说:事不过三。中国女队在经历了两次惊险的保杯战后,好运气第三次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在1994年5月间举行的第15届尤伯杯赛上,中国女队丢掉了保存达10年之久的冠军奖杯。  
  与上两届不同的是,随着王莲香、菲娜蒂/莉莉的崛起,印尼选手替代了正处于新老交替之际的韩国队,成为中国队的最大对手。正如赛前所预料的,中印两队最终在决赛场上狭路相逢。此役,中印两队杀得天昏地暗,前四盘,双方战成2:2平。第五盘,中国队派出了新秀张宁,而印尼队则遣出了15岁的神童张海丽。经过三局的苦战,张海丽以2:1力挫名气和实力高过自己的张宁,使印尼队时隔19年后重新高举起尤伯杯。
  尤伯杯的丢失,使曾经数次囊括汤尤杯的中国羽毛球队落到双手空空的尴尬境地,中国羽毛球也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  
  两年后的第16届尤伯杯赛,中国队再次栽在印尼队手下。尽管不是卫冕冠军,但拥有世锦赛女单冠(叶钊颖)亚军(韩晶娜)和世界女双头号种子葛菲/顾俊的中国队仍被视作夺杯头号热门。小组赛中,印尼队教练玩起了“兵不厌诈”的战术,以0:5“惨败”在中国队手下。这场胜利也使国手们在最后的决战中或多或少产生了保的思想。首盘,叶钊颖败给了王莲香,虽然葛菲/顾俊在次盘中扳平大比分。但在关键的第三盘中,上届决赛立下殊功的张海荣再演神勇,她以2:0完胜中国队新秀王晨。这一场胜利严重打击了中国选手的士气,在后面的两场比赛中,中国选手兵败如山倒,最终以1:4惨败在整体实力不及自己的印尼队手下。  
  与女队相比,中国男队命运更惨,由于双打实力不及印尼、大马,单打实力也不占优,加上董炯等新秀大赛经验不足,1994年、1996年两届汤姆斯杯赛,中国男队均止步于半决赛。
  女队突围
  1998年5月间举行的第17届尤伯杯决战中,印尼队未能让“以弱胜强”的好戏续演,在这届比赛中,整体实力明显高人一筹的中国队时隔4年后夺回了尤伯杯。
  这届比赛,中印两队依然在决赛场上相见。首盘比赛,叶钊颖再次与“眼中钉”王莲香捉对厮杀,和前两届不同的是,这次对决笑到最后的是叶钊颖,她最终以2;1力克强敌。后两盘对决,葛菲/顾俊、龚智超先后击败对手,使中国队早早地奠定胜局。虽然秦艺源/唐永淑在第四盘丢掉一分,但第三单打戴韫在最后一盘占尽优势,从而使中国队以4:1大胜老对手印尼队。夺回沉甸甸的尤伯杯。中国女队夺回尤伯杯,标志着羽球巾帼重新成为国际羽坛的领头羊。
  随着单打实力的增强,中国队在1998年提出了“争抢汤杯”的口号。然而,双打实力薄弱加上单打发挥欠稳使得中国队再次扮演“小三子”的尴尬角色。小组赛,中国队与丹麦队争夺小组头名时,因经验不足惜败,这样半决赛只能与印尼队硬拼。中印之战,孙俊、董炯单打各胜一盘,无奈男双实力差距较大,最终功败垂成。虽然再度止步于半决赛,但中国男队已见到胜利曙光,2000年汤杯赛成功打进决赛。不过,随着单打整体实力的凸现,中国男队双打不力的弊端越发明显,2002年汤杯赛中国队在家门口1:3不敌马来西亚队,其中两盘双打俱败,冲击汤杯赛的梦想再次付之东流。
  与此同时,中国女队在尤伯杯赛牢牢掌握着话语权。2000年的第18届尤伯杯赛上,中国队以不失一盘的出众战绩蝉联冠军。2002年第19届尤伯杯同样缺乏悬念,决赛在中国队和韩国队之间进行,尽管中国队第一单打周蜜大意失荆州,出人意料地败在金京兰的手下,但中国选手在后面的比赛中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中国队最张以3:1击败韩国队,实现了“三连冠”。
  比翼双飞
  经历了冲击,失利;再冲击,再失利的坎坷历程后,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终于在2004年第23届汤杯赛实现新突破,夺回阔别12年之久的汤姆斯杯。
  2002年羊城冲击失利后,中国男队卧薪尝胆,短时间内奇迹般地打造出蔡赟/付海峰、桑扬/郑波两对一流双打组合,拥有林丹、夏煊泽、陈宏、鲍春来等好手的中国男单整体实力本就高人一筹,男双实力的突飞猛进,使中国男队夺杯前景大增。2004年汤杯赛战幕拉开后,中国队如秋风扫落叶击败印尼、韩国等强队,以不失一盘的惊人成绩步入决赛,决赛对手是欧洲劲旅丹麦队。双打整体实力的增强,赋予中国男队更强的冲击力,前三盘中国队以2:1暂时领先,第四盘双打赛桑扬/郑波以2:0力克丹麦名将埃里克森/伦加德,为中国队夺回奠定胜局的一分。
  近两盘汤杯赛,中国男队霸相凸现。2006年以不失一盘的优势轻松卫冕。2008年虽遇到马来西亚、韩国队的阻击,最终仍以整体优势获胜,完成了汤杯赛历史上的第二个“三连冠”,创造了中国男队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
  巾帼好手不惶多让,由张宁、谢杏芳、龚睿那、周蜜、高凌/黄穗、杨维/张洁雯等好手组成的精英部队,捍卫了中国女队在尤伯杯赛的霸主地位,即便与韩国、荷兰等队交锋上小遇风险,但整体实力的明显优势确保她们实现“六连冠”,一举突破中国女队在20年前创造的“五连冠”业绩。&&&&&&&&
的感言:谢了 满意答案
、李玲蔚:最完美的羽毛球皇后无论是从球技,成绩还是从为人与风度上讲,她都有是近二十年来唯一的羽毛球皇后。李玲蔚的崛起在1983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当时她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之后 一系列的战绩,确定了她在当时女子羽坛第一高手的地位。她的技术相当全 面,能攻能守,扣杀与劈吊的结合与网前球的技术一直是当时女子羽坛最好 的。在叶钊颖1997年的技术打法完全成熟之前,李玲蔚的技术结构与打法依 然是最好的。对于中国女子单打选手而言,李玲蔚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她的心理素质极好, 战术修养相当高,哪怕是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她也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及时改变战术,最终化险为夷。印象中,在李玲蔚确定了自己的时代后 的大赛决赛中,她极少失手给外国选手,除了1988年的总终总决赛因重感冒 失手给韩国的李英淑外。长达六年的“李韩时代”,她一共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三个团体(尤伯杯),六个女单(二次世锦赛四次世界杯)和 四个女双(一次世锦赛三次世界杯),此外她还获得了二次全英赛的女单一 次女双冠军,三次大奖赛总决赛的单打冠军和三次双打冠军。李玲蔚不仅球技超人,人品赛风更是相当出色。她在场上总是显得风度翩翩,涵养极高,胜不骄,败不馁,相当尊重对手与裁判,加上当年的李玲蔚人又长得相当漂亮,堪称是羽坛的“玉女”式的人物。在赛场下,她也是当时中国羽毛球队中的大度之人,在83至84年间,她几乎拿遍了所有的国际大赛的冠军,当时的女队中有了一些不同意的声音,于是在相关的领导安排下,她在后来的几年中让出了相当的一部分机会,其中包括世锦赛、全英赛和一次奥运会表演赛在内。要不然,她还有可能拿到更多的冠军。在1989年依然打遍天下无敌手之时,她突然宣布退役,作为当时建国以来最多世界冠军的获得者,她的退役没有排场的欢送会。退役后的日子里她淡薄名利,并在6年后中国女子羽毛球队最难的时候出山执教,为中国女子单打再创辉煌立下不可磨灭之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李玲蔚并没有获得她最应该 获得的,来自她祖国有关领域的荣誉和赞美,但是不可否认,她与郎平一样,都是中国体育界甚至中国难得的杰出女性。尽管在李玲蔚之后出现了王莲香在羽毛球女单上的成就超过了她,但是论及 综合素质,最完美的羽毛球皇后,还属于李玲蔚。2、韩爱萍:不可多得的复活者曾经因为甲肝,差点断送了自己的羽毛球涯。但是后来痊愈回到赛场后,她仍然创造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战绩:9个世界冠军的成绩在当时仅次于李玲蔚。 她的打法在当时是相当凶狠的,后场扣杀与劈杀力大点刁,杀上网速度相当快,与刚出道时的叶钊颖颇有几分相似。她的比赛经历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时间比小她1岁的李玲蔚还要长,尽管她 在与李玲蔚的交手中胜少负多,但是人们仍然将她与李玲蔚并肩齐名。她的技术状态保持得极好,哪怕是在1990年初她退役时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一流高手。她的最高峰出现在1985年,在当时她拿下了除世界杯外的几乎所有大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并在当年度的世界锦标赛上一举夺得女单、女双两个冠军。并在1987年蝉联女单冠军,这一成绩连李玲蔚也没有做到。(当然,不 是没“能”做到)韩爱萍与李玲蔚的双打配合在当时也堪称是林瑛、吴迪西外的又一对绝配, 她们俩技术全面,单打实力举世无敌,而在技术上又各有互补:李玲蔚是细腻全面,灵活稳定,网前技术出众;韩爱萍则是身高臂长,上网快速,劈杀 凶狠有力。在尤伯杯赛上,她们俩总是联袂上演连台好戏,先是单打拿分, 尔后又是双打夺城。在1988年,韩爱萍在李玲蔚没有参加的情况下,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块与羽毛球有关的金牌获得者,虽然只是表演赛的冠军,但历史意义却弥足珍 贵。3、王莲香:职业羽毛球的经典按照自大的中国羽毛球界的观点,身高仅162公分的王莲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打羽毛球的好材料,但是她最终却成了一块职业羽毛球前所未有的“好材 料”,并且着实让中国羽毛球界难堪了好长时间。王莲香是她的中文名字,是香港或者大马的中文报刊为她起的,她原名叫苏茜·苏桑娜,她身材虽然不高,却具备了打羽毛球所要求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和速度,除了力量,她几乎什么都不缺,而且各项素质几乎都是最好的。王莲香的步伐、下肢的运动能力和防守能力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超过了龚智超。她的特长保证了她的四方拉吊型的打法得以长时间地称霸羽坛。在过往的比赛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位印尼的羽毛球皇后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打法的选手,总是不慌不忙地迈着她那经典的如芭蕾舞步般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步伐,用她那同样经典并且毫无观赏价值的四方球将对手慢慢地、一 拍一拍地拉死磨垮。 王莲香在1992年她夺得奥运会女单冠军后,她确定了自己在羽坛的最高地位,并开创了职业羽毛球历史上最为经典的“王莲香时代”,不管中国羽毛 球界愿意与否,她在她的时代所创造的成就超越了完美的李玲蔚:在1989年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至1998年退役,她夺得了二次尤杯,一次苏杯,一次奥运会冠军和世锦赛冠军,并创纪录地夺得了7次
的感言:谢了
其他回答 (5)
不知道,我不是专业人员
汤姆斯杯赛于1948年设立。迄今为止,只有三个国家获得过汤姆斯杯赛冠军,分别是马来西亚(5次)、印尼(13次)和中国(6次),丹麦曾数次获得亚军。另一个羽毛球强国韩国还未曾进入过决赛。中国队此前连续赢得了2004年雅加达和2006年日本仙台的汤姆斯杯赛冠军。
首届尤伯杯赛于1956年在英格兰举行。迄今为止只有四个国家夺得过尤伯杯赛冠军,分别是中国(10次)、日本(5次)、印尼(3次)和美国(3次)。中国队至今已连夺五届尤伯杯赛冠军。
中国走出了很多羽毛球世界名将,他们在汤尤杯上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场经典的比赛。因此每当我们想起这些名字的时候,总会回忆起他们曾经打过怎样精彩而又令人激动的比赛。  经典之1:韩健VS林水镜1982年伦敦第12届汤姆斯杯决赛:中国5比4胜印尼  1982年,中国羽毛球第一次参加了汤姆斯杯比赛,当时比赛赛制是9战5胜,第一天中国队以1比3落后。第二天栾劲帮助中国队拿下一场比赛。在关键的第6场比赛中,中国队韩健对阵的是印尼“天王”林水镜。这场比赛打得异常激烈,一次林水镜的回球打在韩健手臂上,当时异常紧张的裁判没注意到,但韩健主动走向裁判,告诉他球打在手臂上,自己犯规了,这一幕博得全场热烈掌声。韩健最终以2:0取胜。韩健的胜利鼓励了队友,最终首次参赛的中国队奇迹般实现逆转夺冠。  经典之2:李永波/田秉义VS林水镜/叶忠明1986年第14届汤姆斯杯决赛:中国3比2胜印尼  前四场双方打成2比2,最后一场是男双,当时都是小将的李永波/田秉义是顶着巨大压力上场的,面对实力很强的林水镜/叶忠明,李永波/田秉义打得非常沉着,以15比12拿下首局,随后又以15比5拿下第二局,中国队最终夺回了两年前失去的汤姆斯杯。  经典之3:赵剑华VS拉西德克1988年吉隆坡第15届汤姆斯杯决赛:中国4比1胜马来西亚  杨阳和熊国宝先后拿下两场单打,显然赵剑华对拉西德克的第三场比赛是至关重要的,况且拉西德克的实力非常强。不过当时如日中天的赵剑华完全发挥出稳准狠的特点,在44分钟后以2比0获胜。  经典之4:叶钊颖VS沈恩婷1992年吉隆坡第14届尤伯杯决赛:中国3比2胜韩国  叶钊颖在准备第五场比赛的时候,中国队和韩国队打成2比2,中国队夺杯的重担全压在18岁的叶钊颖肩上,她的对手是韩国名将沈恩婷。叶钊颖因压力过大很快丢掉首局。之后叶钊颖好像换了一个人,以11比8和11比7连下两局获胜,帮助中国队以3比2险胜韩国队。中国队实现了尤伯杯5连冠的壮举!  经典之5:张宁VS张海丽1994年吉隆坡第15届尤伯杯决赛:中国2比3负印尼  前四场两队战成2比2。在关键的第五场,当时19岁的张宁遭遇当时仅有14岁的张海丽。这场比赛打得异常激烈,张海丽先以11比7拿下首局,第二盘张海丽一度握有5个赛点,但顽强的张宁硬是一点点把分追回来,并最终以12比10成功翻盘,将比分扳成1比1。不过在第三局中,张海丽发挥异常神勇,以11比4拿下第三局,并帮助印尼3比2战胜中国队,中国队丢掉了保存10年的尤伯杯!  经典之6:叶钊颖VS王莲香1996年中国香港第16届尤伯杯决赛:中国1比4负印尼  叶钊颖和王莲香又在决赛中相遇了。在比赛开始后,叶钊颖发挥非常出色,很快拿下一局。不过在第二局中,叶钊颖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因为裁判出现了一个误判,这令叶钊颖心态有些失衡,最终竟被王莲香翻盘。叶钊颖的失利给后面比赛队友的士气带来了一些影响。最终中国队遭遇1比4的惨败。  经典之7:叶钊颖VS王莲香1998年中国香港第17届尤伯杯决赛:中国4比1胜印尼  这是叶钊颖和王莲香第三次在尤伯杯决赛首战相遇。不过这次叶钊颖笑到了最后。这场比赛堪称叶钊颖和王莲香对决的经典之作,也是两人的最后一次对决。这场胜利也鼓舞中国队其他队员奋勇夺回失去4年的尤伯杯。  经典之8:林丹VS盖德2004年雅加达第23届汤姆斯杯决赛:中国3比1胜丹麦  在比赛中,林丹显出准备得非常充分,漂亮的大力杀球和细腻的网前小球都让盖德很不适应,也让盖德出现不少失误。首局“超级丹”以15比8获胜。不过第二盘盖德明显找到感觉,长短结合反倒令林丹出现不少失误。好在林丹随后调整了一下心态和打法,艰难地以15比13拿下第二局,为中国队夺得第1分。获胜后的林丹兴奋地脱下自己的球衣。林丹的胜利也鼓舞了队友,最终中国队以3比1战胜丹麦队,时隔12年后再一次登上羽毛球男子团体的最高领奖台。
。。羽毛球 除了杀球 抽球 假动作之外 很少需要腕力的~~~ 高远球 刚开始学的时候 用腰力带动整条手臂 打 手腕是放松的~~打习惯了 身体自动就会这样发力 就算动作有点不规范也没什么
如果真要练打球发力的话 可以去网上买个加重型练习拍 每天拿着这种拍子练习动作半小时到1小时 推荐不要上场对抗容易受伤 网上 有130-150克的拍子 最大磅数可拉32磅
林丹打球好帅哟!不愧是世界冠军!呵呵…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羽毛球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拍什么牌子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