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小海地附近,想找北京修脚师招聘为家里老人修脚。

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 &&&& & 正文
每月9日免费为老人修脚 泰州修脚工上了央视《道德观察》
【字号:&&】【】
  央视记者拍摄乔荣沐为老人修脚。
  中国江苏网1月28日讯
姜堰城区41岁的修脚师傅乔荣沐,连续五年,每月逢9日到敬老院和福利中心义务为老人修脚,练就娴熟的修脚技艺,获得扬泰修脚名师的荣誉,曾捧回全国修脚技能大赛二等奖。日前,乔荣沐的美德善行引来了央视《道德观察》栏目组采访。
  “我选择每月9日去敬老院和福利中心为老人免费修脚,一是日子好记,二是寓意‘久’,就是这件善事要一直做下去。”
  ――乔荣沐
  他的工作画面 让央视首席摄像师“跪”了
  23日上午,央视《道德观察》栏目组一行来到姜堰城区振兴路的“乔小修脚店”。乔荣沐身着白大褂,拿着修脚刀,正聚精会神给顾客修脚。顾客提醒乔荣沐稍微停一下,接待来客。乔荣沐说,修脚如同写字,最好一笔写成,不要断断续续。
  央视《道德观察》栏目组首席摄像师张和平深受感动,干脆拿起摄像机,趴在邻近的躺椅上,拍摄工作中的乔荣沐的一举一动。约半个小时,乔荣沐忙好修脚活。
  乔荣沐过意不去,赶紧打招呼。张和平笑笑说,你干你的活儿,就当我们没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画面才自然流畅。
  于是,乔荣沐继续接待顾客,忙着修脚。张和平或趴或蹲,一直拍到中午12点多。
  当天下午2时许,乔荣沐像往常一样,来到姜堰福利中心为老人们修脚,一直忙到下午4时30分左右,先后为10多名老人修好脚。
  张和平为不漏掉一个细节,多次跪着趴着拍摄。
  他有一颗孝心 苦学技艺为父母解脚痛
  乔荣沐老家在野徐镇,兄妹三人,他排行老二。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乔荣沐说,父母都是农民,种田为生。妹妹聪明,辍学就是为了省钱供妹妹上学。父母常年劳作,患上嵌甲,脚指甲长进肉里,走起路来钻心痛,可父母瘸着走也坚持干活。看到父母疼痛的表情,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
  17岁那年,一个亲戚带乔荣沐到镇上的浴室洗澡。乔荣沐说,洗澡上来,看到一个年老的师傅帮助一位老汉修脚。老汉说,他双脚患有嵌甲,每次只要一修,就能舒服好长时间。从那时起,乔荣沐萌生了学修脚技艺的念头。
  于是,乔荣沐自费到扬州拜师学艺。
  乔荣沐68岁的母亲戴云珍说,自从儿子有了修脚的手艺,不管多忙,每月定期回家一趟给老两口修脚。3年前,老伴去世,临终说,这辈子最开心的是,二儿子学了个好手艺,不仅解除了我们的痛苦,还帮助了其他人。
  技艺精益求精 全国各地拜访修脚大师
  2007年,乔荣沐买了电脑开始上网,查找到更多的修脚知识和技艺。尤其是搜索到了全国各地的修脚名师,让他有了走出去学习的念头。只要有空,乔荣沐就外出拜访大师取经,先后拜访了乔全英、郑全德、牛德英等国内有名的修脚大师。
  乔荣沐说,拜访每位大师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就拿北京乔全英来说,他背着土特产先后去了3次,第一次,没遇到人;第二次,大师的身体不好。2007年10月的第三次,他再次只身来到北京,几经周折找到乔全英的家。家人说,乔大师很忙,要慢慢等。他住在旅馆里不安神,起早贪黑守在乔全英家的门口。半个月下来,乔全英家人早认识了乔荣沐,问乔荣沐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如此执着要见乔全英。乔荣沐一一回答,说自己喜欢帮人修脚,一辈子就这个爱好,想跟长辈学点技艺。
  就这样,乔荣沐才见到了德高望重的乔全英。乔全英是国家特一级修脚技师、中国修脚联盟会会长。乔荣沐说,他求学的精神感动了大师,乔全英将他留在身边学习两个多月,手把手传授技艺,使他的修脚技艺更高一筹。
  最爱积德行善 每月9日为老人义务修脚
  2007年,乔荣沐到姜堰开修脚店,取名“乔小修脚店”。妻子曾建议他以自己的名字取店名。他没采纳她的建议,硬是取了个“乔小修脚店”的名字。他说,“乔小”这个名字好记,与方言“乔舀”(意为不成正形)谐音。“其实,我不是个‘乔舀’的人,相反,用这个店名目的是时刻要求自己要上规矩,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为人。”
  “乔小修脚店”先后搬了三次,最后一次是2009年春,店搬迁到姜堰城区振兴路。乔荣沐没有搞庆典,开张第一天给自己订了个规矩,每月9日到敬老院和福利中心,为老人修脚。
  乔荣沐说,从2007年开始,他多次参加网站组织的公益活动,看到老人们长期不修的脚,十分心疼。仅靠公益活动,帮老人修脚,老人只能舒服一时,不能舒服一世。
  姜堰福利院91岁的老太丁小春最盼望每个月的9日。丁小春说,她脚上的指甲,长得畸形,原来一走路就痛。5年多前,小乔来了,帮她修剪了指甲,还削掉脚上粗糙的老皮。从此,她走路再也不痛了。
  姜堰城镇福利院70岁的老人孙子良腿残,每次,乔荣沐都上门到床前服务。孙子良说,他原来患有灰指甲,经过小乔长期服务,好了。
  80多岁的老太陈杰说,她脚上经常生出厚厚的老茧,每次都是乔师傅帮她修,一分钱不要,这孩子心眼儿真好。
  5年多来,每月9日,乔荣沐都要关上店门,贴出告示,前往姜堰敬老院和福利中心义务为老人修脚。乔荣沐说,为了照顾店里的生意,去年下半年,店里又招了一位修脚工。不忙的时候,也带他去做义工。
  17日,姜堰社区应急互助联盟志愿者走进姜堰泓润花园小区,开展第5次社区巡回便民服务活动和第11轮集中公益活动。乔荣沐听说这事,主动参与进来,为社区居民免费修脚。
  乔荣沐说,以后要扩大公益活动范围,将义务修脚的触角伸进社区,为居民服务。
  行行都出状元 全国修脚比赛捧回二等奖
  乔荣沐是中华修脚协会会员、扬州市沐浴协会会员。2013年4月,又被扬州市沐浴服务名师评定委员会评为“扬州名师”。
  日,首届全国修脚师职业技能竞赛举行,全国近30家沐浴协会推荐了北京、重庆、南京等18个城市的200多名修脚高手。乔荣沐被推荐参赛。
  比赛为期三天,乔荣沐说,200多名修脚高手一字排开,为200多名老人现场修脚。他的服务对象已68岁,不仅有灰指甲还有脚气,皮肤粗糙如树皮。老人说,他是位搬运工,常年奔波,当天被找来做考试对象。老人过意不去,说自己有脚臭,长这么大,还没专门修过脚。他安慰老人,不要见外。“我见过的脚,比你的复杂多了”。
  10多分钟后,老人的双脚变得光滑细腻、圆润。计时结束,10个评委进行目测、手摸、对话老人,最后拿来一团棉花,轻刮修好的脚,看有没有棉花丝粘到脚上。
  乔荣沐说,看到评委拿棉花团刮脚时,心里还真没底。没想到,来回几下,一丝不沾。经过评委打分、服务对象述说,乔荣沐得了二等奖。评委点评,如果修脚时间再快一两分钟就能拿一等奖。
  这辈子就做好 “修脚”这件事
  央视记者:三百六十行,你为什么选择修脚?
  乔荣沐: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劳作,患上嵌甲,脚指甲长进肉里,走起路来钻心痛,可父母瘸着走也坚持干活。看到父母的疼痛,自己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萌生了学习修脚手艺的念头。父母起初不理解,可我体单力薄,难学费力的木工、瓦工手艺,再加上家庭贫困,自己的一片孝心,父母最终同意了我的选择。
  央视记者:当初,怎么想到去敬老院义务为老人修脚的?为什么选择每月9日?
  乔荣沐:业余时间,我喜欢上网。2007年的一天,我跟随罗塘人家网站的网友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看了几位老人的脚,有灰指甲,有嵌甲,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位老人因患有嵌甲,不愿下床走路。谁都有老的时候,从那时起,我给自己订下规矩,要把这些老人当父母看待,定期给他们修脚,解除痛苦。
  我选择每月9日去敬老院和福利中心免费修脚,一是日子好记,二是寓意“久”,就是这件善事要一直做下去。
  央视记者:你义务为老人修脚,并开始走进社区,这样会影响到你的生意吗?
  乔荣沐:不会的。义务为老人修脚,让我扬了名,成了大家眼里的“好人”。好多顾客,冲着我这个“好人”,慕名来到店里,找我服务。将来,我进社区服务的次数多了,同样会得到更多居民的尊敬,得到更多的回报。
  央视记者:来之前,我们做了个简单了解,你店里曾经反复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那是为什么?
  乔荣沐:几年前,姜堰一个叫周文跃的网友患病,无钱医治。后来,有网友倡议捐款。我第一时间捐了款,为了倡导更多的人捐款,那时,我在店里每天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最终,在众多网友的帮助下,周文跃起死回生,这也让我更加爱听《爱的奉献》。直到现在,我有空就听这首歌,感受爱的力量。
  央视记者: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何规划?
  乔荣沐: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修脚同样能干出大名堂。我热爱修脚这个职业,只想未来服务更多的人。这辈子,我就想做好“修脚”这件事。
每月9日免费为老人修脚 修脚工上了央视《道德观察》
&&责任编辑:李笑林、马燕&&
在经过了连续几天的暴雨之后,南京溧水区的多处农田被毁,房屋被淹,防汛形势非常严峻,当地也启动了防汛的紧急预案,一共6000多人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记者来到溧水区灾情最严重的洪蓝镇青锋村,这里也是石臼湖的西北圩,积水已经没过了人的脚踝,很难再往前行走了。为了到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记者乘坐村民们的小船前往,经过十多分钟的行程后,终于来到了大堤上。
题图为暴雨中的南京、苏州、常州街头。苏阳王建康陈ド阕蛉眨叽竟费と嗽闭谧急阜姥次У参镒省U沤芸捉萆鄣ど惚┯辍⒋蟊┯辏〗刂2日14时,太湖水位4.48米,超警戒水位0.68米。苏南运河常州、无锡和苏州水位分别为5.62米、5.08米和4.71米,分别较前一日上涨1.04米、0.81米和0.61米,超警戒水位1.32米、1.18米和0.91米,其中苏州站超历史最高水位0.11米……1日、2日,我省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
考完的学生们走起了红地毯赵杰摄英国脱欧、巴黎恐怖袭击、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二孩政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热点昨天都出现在了南京外国语学校2016小升初英语能力测试题中,不过,很多都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校方表示,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有望取得好成绩。据悉,今年有近2700名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将录取340人。因为南外小升初明年改面测,今年是笔试的最后一年。
最近的南京梅雨天潮湿闷热温度高,不少乘坐地铁的市民都在途中出现意外,有的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眩晕,有的甚至出现了中暑症状。地铁警方提醒,颅脑疾患病人、老年人以及体质不好的乘客乘坐地铁出行时,尽量避开早晚高峰,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和补充能量的小食品。
因为张柏芝而备受关注的张柏芝妈妈,本...
你可能还想看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4小时新闻热线:962000
芜湖:美女修脚师义务为老人修脚
美丽的鲁芳芳,是芜湖知名鲁胖子足疗店里的一位女修脚师。21日上午,鲁芳芳在芜湖北京路乘上16路车,50分钟后,她准时出现在一对老夫妻家,她要为两位瘫痪在床的老人泡脚修脚。
今年26岁的鲁芳芳,家住芜湖三山区峨桥镇响水涧村,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鲁芳芳外出打工,学过缝纫,当过纺织女工,做过酒店服务员,6年前,经叔叔介绍,走进鲁胖子足疗店,不仅自学了中医按摩、拔火罐、刮痧等中医常识,还成了店里唯一一位女修脚师。
得知女儿在足疗店工作,父母从反对到支持,鲁芳芳靠着勤奋劳动,娴熟的修脚手艺养活了一家人,还收获了爱情,有了儿子,去年还将母亲接到店里当起了保洁。
&每当我为一些老人修完了脚,说我比她们的女儿还亲时,我就想起还有不少老人因身体不便不能出门,我就有了上门为他们免费服务的念头。人的一生短暂,总的留点什么,我能为老人解除脚上的痛苦,是我最大的快乐。我要坚持每月两天时间当义工,去养老院到特困家庭为老人们修脚服务。&
美丽善良的鲁芳芳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了一定积蓄后,在芜湖开一家鲁胖子足疗分店,将儿子培养成一名医生。
新安晚报全媒体记者 老春
责任编辑:何迅纪正规修脚师-青岛新闻网
第33版:生活
&&&&&&&&&&
《生活》热线频接求助电话,中老年人修脚还真成问题——
正规修脚师
青岛上哪找
  实习生&魏茹艺  “我父亲的脚长了厚厚的脚垫,一走路就疼。以往都是我母亲给我父亲修脚;母亲去世后,我们当子女的干不了这活儿。青岛哪里有修脚的呀?”  近一段时间,本报《生活》热线频繁接到市民电话,都是苦于找不到正规的修脚师。《生活》记者急大家所急,专门采访了青岛正规的修脚行业,并给大家介绍众多服务信息。  公共澡堂退出舞台  修脚行业支离破碎  多年前青岛还有公共澡堂,比如玉生池、天德塘、新华澡堂之类,现在这些地方都变了,市场上随之兴起的是现代化的洗浴中心,市民要找修脚师已经很难了,他们许多都退到了幕后,甚至有些都已转行。  据调查,修脚行业目前在青岛归属到青岛洗浴这一大行业内。青岛洗浴行业协会会长王炳麟先生介绍说,现在修脚师的趋向大致能分成三类:自己开店的;预约上门服务的;在足疗室或桑拿房就职的。  正规修脚有资格证  目前青岛仅四五十人  修脚需要有专业训练,以往这种行业都是代代相传的手艺活儿。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卫生问题,于是正规消毒就成了必需的课程。修脚最重要的是工具,修脚工具一套当中有数把形状各异的刀具,所谓“扬州三把刀”之一。修脚刀具不可能一人换一套,正规修脚师都采用酒精消毒法,即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刀具或将刀具放在酒精中浸泡,还有的修脚师用酒精擦拭客人的脚,既干净也让人瞧着放心。  据王会长介绍,目前青岛拥有修脚师资格证的仅有四五十人。这一资格是国家有关部门颁发,考核比较严格。  介绍几位专业修脚师  想学修脚的也能培训  青岛洗浴行业协会会长王炳麟给市民介绍了几位专业修脚师,他们的技术绝对不成问题。市区东部逍遥二路有位刘先生,他是位高级修脚师,联系电话是,除修脚外他还能治疗灰指甲。市区西部平度路玉生池还开着修脚室,在这里服务的一位是周先生,一位是王女士,联系电话是。市区中部江西路有慧圆修脚室,联系电话是。还有一位特一级修脚师刘先生()和中级修脚师刘女士(),他们可以提供登门服务。  另外,想学修脚这一行业的,可以到青岛市劳动服务培训中心,他们开设了修脚师课程。爱心“修脚哥”王科信:7年坚持免费为养老院老人修脚-百姓故事-人物频道-中工网
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正文
爱心“修脚哥”王科信:7年坚持免费为养老院老人修脚来源: 石家庄日报分享到:
  “我要表扬热心的修脚师傅王科信,他常常到养老院免费为老人们修脚,已经坚持7年了。”读者姜溪明老人给本报打来电话。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记者找到了王科信的修脚店。不大的店面,内部整洁舒适,四面的墙壁上挂满了王科信参加爱心活动的照片。
  一身休闲运动装,一脸灿烂笑容,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看起来精神抖擞。“我做的都是小事情,不值得一提。”王科信说。
  “我的父母都不在了,这些老人就像我自己的老人一样”
  谈起义务修脚的初衷,王科信情绪有些低落。他告诉记者,他以前在洗浴中心上班,工作繁忙,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下班时都已是凌晨一两点。2004年,父亲去世了,去世前的半个月,父亲曾在桥西区瑞祥老年公寓居住。送走父亲后,王科信始终惦记着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曾给予父亲的照顾。
  2007年,王科信有了自己的修脚店,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他做了个决定——去养老院为老人免费修脚。“我的父母都不在了,这些老人就像自己的老人一样。老年人腿脚不好眼又花,基本都不能自己修剪趾甲,而且大多数老人都会趾甲内嵌,专业的才能修,我正好有了用武之地。”王科信说。
  刚开始为老人义务修脚时,老人“不买账”是常有的事情,觉得免费给修脚不可信。“好多老人都不让修,我也不气馁,接着去。去了三四次后,老人知道我是真心的,态度就翻了个个儿,现在都盼着我去呢。”就这样,王科信成了省会4家养老院的义务修脚师,他平均两个月去一家老年公寓,每次半天,能为二三十位老人修脚。
  捧着老人历经沧桑的、长时间没有修剪的脚,头戴照明灯、手拿修脚刀、身穿白大褂的王科信修得认真仔细,从来没有嫌弃过什么。许多老人曾直言自己的儿女都不会为自己剪趾甲、修脚。
  西三教老年公寓有一位叫梁淑兰的老人,严重的脚气跟随了她一辈子,王科信每两个月定期给她修脚,还送给她脚气药。渐渐地,梁老太把他当做了自己的亲人,还自编顺口溜赞扬他:“王师傅是‘领导’,带着徒弟来修脚,到了公寓像到家,见了老人像爹妈,不怕脏不怕累,有的蹲着有的跪,老人感动掉下泪,伸着拇指来赞扬,这就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到长安社区老年公寓为老人服务时,王科信一进公寓就被老人们围住。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在王科信为她修完脚后,转身就去拿吃的往他嘴里送,还直说“你别嫌我手脏”。还有一个老人,在修完之后,扭头就回屋里拿出一副自己做的鞋垫,非要送给王科信。
  王科信还对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一位老太太在修脚之后,本来家住三楼,却因为脚底轻松舒适,不知不觉上了四楼,结果站在门前却怎么也开不了锁,到最后才反应过来走错了楼层。
  “老人们都很纯朴、很可爱,为老年人做点事儿,是我们应该做的。”王科信说。
  “希望能‘传帮带’,让更多人都来为老人们献爱心”
  王科信说,只要能干得动,他就会坚持下去。他有时候自己去,有时候带着自己的几个徒弟去,实在忙不过来,他也会拉上自己的爱人。他坦言,妻子和其他家人其实一开始不太支持他出去义务修脚,觉得自家店里的生意都忙不过来,还要抽时间出去,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可是,时间久了以后,他们发现为老人修脚不仅使老人更加舒适,还得到了许多称赞,后来,妻子在闲暇的时候也会跟着去。
  每次修脚要耗费的时间不等,短则二三十分钟,遇到难修的,则需要四五十分钟,可王科信总有耐心和热情,为老人服务。他说,一般一上午能修20多个,因为还有徒弟,也不是很辛苦。据王科信说,他还为3个百岁老人修过脚,这让他很是兴奋,毕竟老人生活了一个世纪,见证了世事变迁,能为他们修脚,自己十分高兴。
  王科信不断地扩大奉献爱心的范围,除定期去省会的老年公寓为老人免费修脚,和他们聊天解闷儿,陪伴他们度过寂寞的晚年时光外,王科信和他的爱心团队还参加了私家车爱心志愿服务车队,连续3年带领老人去太平河游船。2012年的时候,他征集百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修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在王科信的带领和影响下,他的爱心修脚团队也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将近10人。“这些人大都是我的徒弟和同行的朋友,他们也都想为老人献爱心。希望能通过‘传帮带’,让更多人都来为老人们献爱心。”王科信说。
  “你做了一件善事,就会在无形中收获认可”
  为素未谋面的老人剪趾甲、刮脚皮、搓脚气,不收一分钱,一干就是七年。
  而他免费为老人修脚,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有人说他“会不会是图什么”、“是不是在作秀”……面对四面八方的声音,王科信面带微笑,十分大度地表示:“我不怕当公众人物,不怕被人指指点点,我的所作所为就让社会去评论。”他摊着手、一脸坚定地说,这些都不会改变他的最初为老人服务的目标,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其实有时候你做一件事情,也并不是毫无回报,大家都认可你的爱心,这对你也是一种肯定。常常我这一边出去义务修脚,另一边店里却人山人海、顾客爆满。我想这就是因为你做了一件善事,就会在无形中收获认可。”王科信不无骄傲地说。
  王科信说,他希望能和同行们一起,成立一个石家庄的“爱心修脚团”,慢慢地向石家庄的各个小区、各个社区包括周边的县去辐射,让更多老人能享受到他们的免费服务。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间最美是温情。”这是修脚师王科信店里张贴的一句话。从2007年有了自己的修脚店后,去养老院为老人免费修脚成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
  在他的影响下,徒弟和同行们也加入进来,爱心修脚团队也逐步发展壮大。截至现在,他们已经免费为老人修脚2000多人次。
  王科信和他的爱心团队还先后加入爱心车队和奉献爱心QQ群,并参加了高考接送考生、雨天接送孤寡老人、重阳节看望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爱心活动,让爱心得以扩散。他说,只要能干得动,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本报记者 李莉雅 实习生 靳钰凌/文 )
编辑:王莹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新闻排行榜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脚师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